元宵节黑板报内容资料:元宵灯联

发布时间:2017-12-15 编辑:dcl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千百年来,我国人民每逢元宵节,都要张灯结彩,庆贺这个象征团圆的日子。因此,元宵节又称“灯节”。

  据史书记载,元宵放灯始于汉,盛于唐。开始只限于寺院,至东汉明帝,风行民间。历代的文人雅士抓住赏月观灯的机会,吟诗作联,进而将联写在灯上,成为“灯联”。《说唐》一书中就记载了当时长安灯节的盛况和许多灯联。如有副凤凰灯联是:“凤翅展岐山,天下咸欣瑞兆;龙须扬北海,人间尽得沾恩。”还有一副王母寿星骑马灯联写道:“西方王母坐青鸾,瑶池赴宴;南极寿星骑白鹤,海屋添筹。”这两幅灯联用语贴切,文中藏典,颇有余味。

  宋代,奸臣贾似道镇守维扬(今扬州),元宵张灯,就有人摘古诗句作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旧时,人们常写的灯联是:香炉不断千年火,门前高悬万寿灯;街头灯影逐花影,村中梅香夺酒香;长命富贵,盛世太平等等,表达人民美好的追求。宋代福州的州官蔡君漠,为了粉饰太平,强令民家元宵节各点灯七盏,引起民怨载道。当时有个叫陈烈的人,制作了一盏丈余高的大灯笼,上面写了一首诗:

  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

  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

  风流太守知不知,

  惟恨笙歌无妙曲。

  蔡君漠看罢知其寓意怨言,为不违民意,回府后即下令罢灯。与此相反,还有一个叫田登的州官,最忌别人直呼他的名字,不仅如此,就连“登”字的同音也不许说。违者,轻则打板子,重则坐牢。因“灯”与“登”同音,强迫民众把“点灯”说成“放灯”。到了灯节,他出布告曰:“本州依例元宵放火三日。”有人看后,编一联题于灯旁加以讽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后来,这两句成了成语,用于形容那些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的人,一直流传至今。

  清初,一个叫叶初春的人,在广东某地当县令,此人贪赃枉法,手段毒辣,路人侧目。一年元宵,适逢落雨,某灯棚便出现了这样一副灯联:“降霜遭风,四野难容老叶;元宵遇雨,万民皆怨初春。”灯联巧嵌“叶初春”,不但贴切自然,而且骂得痛快。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北宋王安石成亲的故事。王安石二十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路过某地,边走边观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结果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又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灯联,竟成全了王安石两大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