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花儿朵朵》教案

时间:2024-11-04 15:30:09 志彬 中班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花儿朵朵》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花儿朵朵》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花儿朵朵》教案(精选8篇)

  中班《花儿朵朵》教案 1

  活动目标:

  1、学习把正方形纸进行对折,并尝试目测剪弧线。

  2、借助固体胶把剪下来的东西组合粘帖成花朵。

  3、体验剪纸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彩纸、固体胶、剪刀

  2、花园的背景图、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纸纸宝宝变魔术,引出主题。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彩纸)

  2、纸纸宝宝可调皮了,它爬呀爬爬到老师的腰里,你们猜,彩纸宝宝会变成什么?(裙子、腰带) 它又爬呀爬,爬到老师的脖子上,这会儿它又会变成了什么?(领带、围巾)它有爬呀爬,爬到了我的头上,你们看,它会变成了什么?(蝴蝶结、帽子)

  教师小结:彩纸宝宝变了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它现在要请小朋友帮忙了,它想变成春天五颜六色的花,小朋友想想,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它呢?(剪、折、撕)

  二、剪刀娃娃变魔术,教师示范剪出花朵。

  1、现在我们就要折和剪的方法来变一变。

  2、先把正方形彩纸对折,变成了什么形状?(长方形)再对折,变成了什么?(正方形)再次对折,有变成了什么形状?(三角形)并出示在展板上。

  3、好,开始变魔术了。在折的一边的中间开始,小剪刀开始爬山了,爬呀爬,爬过弯弯的小山坡,爬到了另一边,变成了什么?(花朵)

  4、请一幼儿上来练习。

  5、如果有花茎和叶子,我就可以跳舞了,我们再来帮帮它吧。教师示范用绿色的彩纸剪花茎和叶子,再用固体胶粘帖。

  三、幼儿制作花朵

  现在请小朋友的小手也动起来,折一折、剪一剪、变一变,变出不同颜色的花朵吧。

  1、交代要求:A、做剪的时候要保持安静;B、用完剪刀以后,要把剪刀的嘴巴合上,不然它的嘴巴会累的;C、做好后,把纸屑放在塑料筐里。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播放背景音乐。

  四、展示、评讲

  春天到了,花儿都开了,你们看,漂亮吗?(漂亮)

  1、 你喜欢哪一朵?为什么?

  2、 在活动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活动反思:

  第一个环节“彩纸宝宝变魔术”,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能快速进入状态,更好的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大胆想象纸条变成了裙子、蝴蝶结等,发展幼儿的创造力。第二个环节“教师示范剪出花朵”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本来我就让幼儿对折,再采用了爬山的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会剪弧线。但是看来我高估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在一幼儿练习时,就出现了问题,即对折的方法不对,导致花朵没有成功,给了我一个措手不及。虽然经过调整,当幼儿操作时也时有这种现象发生。后来经过研讨,说直接对折成三角形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看来还是我考虑的不够周全,下次注意吧。

  中班《花儿朵朵》教案 2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不同的线条和图形表现花朵的造型。

  2、通过欣赏图片、迁移原有对花朵的表象经验,进行花朵形态的表现和创造。

  3、体验欣赏美、表现美的愉悦,产生对艺术活动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花卉;师幼共同收集一些花的图片或照片,布置在班级的墙壁上,丰富幼儿的表象经验;幼儿有对不同线条(弧线、折线等)及不同图形的运用经验;有画花瓶的经验。

  2、各色水粉颜料,大小不同的水粉笔,颜料盘,画纸若干,洗笔筒,抹布。

  3、季节性的代表花卉,实物花或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一年四季都有花朵开放。你知道都有哪些花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欣赏生活中的花,观察花朵的不同造型。

  (1)先欣赏单朵花的画面。

  教师:这朵花是什么样子?花蕊是什么样子的?花瓣是什么样子?像什么?有几片花瓣?

  教师小结:有的花瓣是半圆形的,一片连着一片;有的花瓣最上面是尖尖的,一层一层的。

  (2)对比欣赏多朵花的画面。

  教师:这幅画上的花和前一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幅画上的花是什么样子?花蕊是什么样子的?花瓣是什么样子?是不是每个花瓣都能完全看见呢?为什么?有的怎么样?还有的怎么样?

  (3)引导幼儿通过教师的提问和自己的观察,进行讨论和交流。

  要点提示

  在出示欣赏作品时,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重点讲解一些细节部分,如花瓣、花蕊的`形态。

  3、通过教师的引导,拓展幼儿的思维。

  (1)教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不同造型的花。你喜欢什么样子的花?你准备画几朵花?花瓣和花蕊可以画成什么样子呢?

  (2)幼儿自由想象,大胆表述。

  教师根据幼儿对线条的已有经验进行提示。

  4、介绍操作材料,提出任务与要求。

  (1)教师:今天我们要用水粉来画花朵,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画;还可以画上花瓶,把花画在花瓶里。

  (2)教师:洗笔时轻轻地搅动,洗干净后把笔放在干抹布上蘸一蘸。

  5、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①请幼儿观察自然角中的花卉,对其进行写生。

  ②欣赏大师的作品,尝试运用多种工具、材料作画。

  ☆区角活动 美术区:用油泥来表现各种花朵的造型。

  中班《花儿朵朵》教案 3

  【活动目标】

  1.掌握使用剪刀的正确方法,学习剪弧线。

  2.在感知辨认红、黄、蓝颜色的基础上,能根据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3.体验剪纸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蓝色的纸若干。

  2.教室两面草地的底版。

  3.录音机、磁带、剪刀、胶棒、抹布。

  【活动过程】

  (一)纸条宝宝变魔术,引出主题。

  T:“纸条宝宝可调皮了,它们爬呀爬爬到我的头上,你们看,它们变成了什么?”(兔子的耳朵)

  T:“它们又爬呀爬,爬到我腰里,这会儿它们又变成了什么?”(裙子、腰带)

  T:“纸条宝宝变了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它现在要请小朋友帮忙了,它们想变成春天五颜六色的花,小朋友想想,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它们呢?”(可以撕花,可以剪花、可以折花)

  (这种变魔术的方式充满了神秘性,幼儿对魔术都有着极高的兴趣,我选用“纸条宝宝变魔术”这种形式,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幼儿能快速进入状态,更好的.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大胆想象纸条变成了兔子的耳朵,裙子等,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二)剪刀娃娃变魔术

  1.出示剪刀。“我们来看小剪刀变个魔术吧!”

  2.老师示范怎样使用剪刀。“小手变把小,剪刀洞里来睡觉,剪刀张开大嘴巴,一上一下工作忙,咔嚓——咔嚓——小剪刀剪出了什么颜色的花?”(红色的花)

  3.拿一张正方形的纸。我们把正方形的花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变成小正方形,手拿小方形一角,开口朝上),正方形的花变成了小山了,小剪刀要爬山了,咔嚓——咔嚓,它从这个角爬呀爬,爬过弯弯的小山坡,爬到了那个角,这次方形花变成了什么花?(圆形的花,有花瓣的花)

  4.请小朋友拿出小手试一下。(以诗歌形式让幼儿掌握使用剪刀的正确方法,幼儿能够很快地接受,也锻炼了幼儿各器官间的协调能力。)

  (三)小朋友操作,老师指导(音乐声中进行)

  T:现在请你们的小剪刀也工作起来,剪一剪,变一变,剪出不同颜色的花,剪得快的小朋友可以多剪一些。小剪刀还有句悄悄话对你们说:“用完剪刀后请你们将剪刀的‘嘴巴’合上,不然它的嘴该累了。”

  (四)我和小花做游戏

  小朋友真动脑筋,都已经剪好了,我们来和小花一起做个游戏,请你们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请把红花和蓝花放在一个手里,黄花放在另一个手里?”。(请幼儿根据口令找出相应的花)

  (五)花儿朵朵开

  1.春天到了,花儿都开放了,让我们剪的美丽的花都开到草地(画有小草的墙壁)上去吧。

  2.幼儿动手操作。(组织快的幼儿将地上的纸片捡干净,放在篓子里)。

  3.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欣赏他人的作品,让幼儿体会到游戏的快乐。

  中班《花儿朵朵》教案 4

  活动目标:

  1、熟悉《赶花会》乐曲的旋律及ABA结构,感受乐曲快乐的情绪。

  2、创编各种游泳的动态姿势和百花开放的不同造型。

  3、在与同伴共同表演时,会寻找空地方,学会协调表演。

  活动准备:

  1、音乐《赶花会》并分段进行录音。

  2、幼儿人手一份小鸭头饰,老师扮演鸭妈妈。

  3、布置“花卉展”、小河。

  4、一架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游戏《母鸭带小鸭》,感受浓浓的家庭气氛,对角色产生感情。

  1、(课前帮助幼儿戴好小鸭的头饰,老师戴上母鸭头饰)师:小朋友,现在我们都变成什么动物了?你们是谁?老师是谁?(我们是小鸭,老师是鸭妈妈。)

  2、今天的天气真不错,跟妈妈一起出去玩玩,好吗?(好)

  3、表演律动《母鸭带小鸭》,提醒幼儿跟随音乐的速度表演。

  二、倾听乐曲《赶花会》的前奏,学做梳妆打扮的动作。

  1、师:妈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明天森林里要举办“花卉展览”,可以欣赏很多美丽的花,小鸭们,你们想去吗?(想)漂亮的花要配漂亮的小鸭,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打扮打扮自己吧,看谁打扮的最漂亮。

  2、播放音乐的前奏录音,引导幼儿做“睡觉、起床、刷牙、洗脸、梳头、照镜、理理羽毛”等生活模仿动作。

  三、熟悉乐曲的`A段部分,创编小鸭的各种游泳动态姿势。

  1、师:小鸭们,现在我们出发去看“花卉展览”吧!(随音乐表演小鸭的走路姿势)老师用语言提示幼儿:“看,这个鸭宝宝走得多神气!”

  2、(在小河边停留)鸭宝宝,看!前面是什么呀?(一条小河)你会游过去吗?(会)

  3、请个别幼儿在小河里表演游泳的动态姿势,鼓励幼儿表演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

  4、师:小河比较小,我们有这么多的鸭宝宝,大家一起游泳的时候,要注意不碰撞别人,要游到空的地方去,你们会吗?(会)

  5、播放音乐的A段部分,引导幼儿倾听两遍,师:音乐多好听,我们小鸭也要很美的游泳。

  6、幼儿练习一边听音乐一边表演游泳的动作,可以进行2~3遍。

  四、熟悉乐曲的B段部分,创编各种花卉的开放姿势。

  1、师:鸭宝宝,看!“花卉展览”的地方到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丽的花是怎么开放的?边看边学学。

  2、播放乐曲的B段部分,引导幼儿自由观察花卉,并尝试用身体动作来学做花卉的开放姿势。

  3、休息一会儿,引导幼儿倾听乐曲的B段部分,谈谈听后的感受。(我觉得音乐很快乐;我觉得音乐很高兴……)

  4、请3~4位幼儿跟随音乐摆出花卉的开放造型,教师提醒幼儿要变换造型四次。

  5、听音乐集体表演,老师可以拍照,激发幼儿的创编欲望。

  五、熟悉乐曲的第三部分,知道第三部分与开始的音乐是一样的。

  1、师:鸭宝宝,天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家了,明天再来看,好吗?(好)那回家的路你们还记得吗?(记得)

  2、回家的路和来的路是一样的,这样我们才能安全的回到家。听,有音乐告诉我们该怎样走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引导幼儿倾听乐曲)

  3、师:你觉得刚才听到的音乐熟悉吗?在什么地方你也听到过?(来的时候听到过)

  4、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表演小鸭走路、游泳的动作,高高兴兴地回到家。

  六、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ABA结构以及快乐的情绪。

  1、师:鸭宝宝,你们明天还想去看花卉吗?(想)明天妈妈就不去了,你们自己认识路吗?这里有一首好听的曲子它会告诉你怎么走:什么时候要过河了,什么时候开花了,什么时候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2、集体完整地欣赏乐曲,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语言轻轻地提示“这里要游泳了、这里要开花了、这里要回家了”等情景,并表现出快乐、高兴的情绪。

  3、师: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听听什么地方是一样的?看谁的耳朵最灵?(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ABA结构。)

  七、幼儿自己尝试跟随音乐进行完整地表演活动,教师用语言或动作进行必要的提示。(最后一遍播放音乐老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前奏:小鸭睡觉、起床、刷牙、洗脸、梳理羽毛等模仿动作。

  A段:小鸭走路、游泳。

  B段:做开花、各种造型动作。

  A段:小鸭走路、游泳。

  八、结束活动:

  师:今天妈妈给你们拍了这么多的漂亮照片,现在我们一起去把照片打印出来,好吗?(好)幼儿听乐曲快乐地走出教室,教师从电脑上打印出所拍的照片,给幼儿欣赏!

  中班《花儿朵朵》教案 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橘皮、纸等材料制作花朵,发展剪、撕、贴等手工技能。

  2、能发现不同花朵的特征,发展比较性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室提前摆放菊花、一串红、鸡冠花供幼儿欣赏。

  2、橘皮、毛线、皱纹纸、卡纸,剪刀,胶棒,已经画好枝叶的画纸等。

  3、教师事先做好的一幅花朵。

  活动过程:

  1、观察菊花、一串红、鸡冠花等秋季开放的花。

  (1)请幼儿仔细观察活动室里摆放的菊花、一串红、鸡冠花,说说它们的颜色与形状有什么不同之处。

  (2)引导幼儿再次观察并分辨三种花的主要特征,正确说出三种花的名称,像鸡冠的是鸡冠花,像糖葫芦一串串红红的是一串红,有很多花瓣并且花瓣卷卷的像人的卷发的是菊花。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的名称,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引发幼儿制作花朵的兴趣,了解做花的基本材料和方法。

  (1)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花朵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请幼儿观察教师做好的花朵,说一说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请幼儿猜想教师的制作方法。

  (2)请幼儿说一说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花朵。

  (3)教师出示各种材料(橘皮、皱纹纸、毛线、卡纸等),和幼儿共同讨论这些材料可以做什么,如何制作等。如皱纹纸可以做花的茎和叶子,可以用撕、剪、扭、画等方法改变皱纹纸。毛线做成各种花朵,主要采用粘贴和缠绕等方法。

  3、教师示范用橘皮制作菊花。

  (1)将橘皮的蒂部作为花心,用剪刀将橘子皮由外向蒂部剪成条状,涂上胶水,贴到已画好的枝叶上方。

  (2)提醒幼儿安全使用剪刀。

  (3)粘贴时要注意花瓣的错落有致。

  4、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操作材料,分组进行制作。

  (1)橘皮制作菊花;

  (2)毛线制作花朵;

  (3)各种纸制作花朵。

  5、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各种注意事项。

  6、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中班《花儿朵朵》教案 6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团”“搓”“揉”“捏”的手法表现花朵的造型。

  2、幼儿通过欣赏图片、迁移原有对花朵的表象经验,进行花朵形态的表现和创造。

  3、幼儿体验欣赏美、表现美的愉悦感,产生对艺术活动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学习运用“团”“搓”“揉”“捏”的手法表现花朵的造型。

  活动难点:幼儿通过欣赏图片、迁移原有对花朵的表象经验,进行花朵形态的表现和创造。

  活动准备:

  常见的花卉、收集一些花的图片或照片 、各色泡泡泥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人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一年四季都有花朵开放。你知道都有哪些花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二、基本部分:

  1、欣赏生活中的花,观察花朵的不同造型。

  2、对比欣赏多朵花的'画面。教师:这幅画上的花是什么样子?花蕊是什么样子的?花瓣是什么样子?

  3、引导幼儿通过教师的提问和自己的观察,进行讨论和交流。

  4、通过教师的引导,拓展幼儿的思维。幼儿自由想象,大胆表述。

  5、介绍操作材料,提出任务与要求。

  三、结束部分:

  将幼儿作品进行展示,幼儿互相欣赏学习。

  中班《花儿朵朵》教案 7

  活动目标:

  1、在半球体的基础上运用线条组合的方式建构花瓣,表现不同的花朵。

  2、能够找到合适的连接点,耐心建构。

  3、乐意与他人分享自己建构的花朵,体验建构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绘画过各种常见的花,会建构半球体。

  物质准备:ppt、场景、底板、各色雪花片、半成品、音乐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兴趣

  (1)师:“咦,这里是哪里?花园里会开哪些花呢,你都知道吗?”

  (2)幼儿自由讨论。

  2、观察ppt、感知不同种类的花

  (1)师:“这是什么花?它的花瓣有什么特点?”

  师:“像马蹄莲这样有一整片花瓣的花还有——喇叭花。”

  (2)师:“这是什么花?它的花瓣有什么特点?长在什么地方?像什么?”

  师:“向日葵和马蹄莲的花瓣有什么区别?”

  师:“像向日葵这样有一圈花瓣的花还有——小太阳花、梅花。”

  (3)师:“这是什么花?它的花瓣有什么特点?”

  师:“荷花和向日葵的花瓣有什么区别?”

  师:“像荷花这样有许多层花瓣的花还有——睡莲、玫瑰。”

  (4)找一找

  师:“这里有许多花,请你找一找哪种是单层花,哪种是多层花,哪种是一整朵花瓣的花?”

  (5)教师小结:花园里有许多漂亮的花,正因为花瓣的样子不同,所以才感觉那么漂亮,有的是像马蹄莲一片完整的花瓣的花;有的花是单层花瓣,比如小太阳花,看起来很舒服、清爽;有的花是多层的,看起来很大、很丰满。

  3、启发幼儿思考花朵的建构方法,大胆建构

  (1)师:“小朋友们看,这里是我们的花园,我们用雪花片插出各种各样的花打扮我们的'花园,好吗?”

  (2)师:“周老师这里有建构好的花托,他是什么体?(半球体)你想在它上面插出什么样的花瓣,把它变成一朵什么花?和你的好朋友轻轻说一说。”

  (3)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想建构单层次花瓣的xx花,有的小朋友想建构多层次的xx花,现在请想好的小朋友轻轻到后面坐下来,开始建构。”

  4、幼儿建构,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注意充分利用半球体建构多层次花瓣的花。

  (2)引导幼儿用漂亮的颜色建构并加上花梗和叶子。

  5、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1)师:“花园里的花真漂亮,我们一起坐下来欣赏一下吧。”

  (2)鼓励幼儿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介绍。

  (3)师:“今天我们有这么多小朋友介绍了自己的建构方法,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6、延伸活动

  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方法建构花朵。

  中班《花儿朵朵》教案 8

  一、设计意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认识并理解等号、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及内在规律,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大于”、“小于”来表达数量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等号、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

  2、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及内在规律。

  3、学习用大于号、小于号表示两种物体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比较数量的多少,理解等号,大于号,小于号的含义。

  (2)能正确运用“>、<”完整表达数量关系。

  2、难点: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并能正确运用“>、<”来完整表达数量关系。

  四、课前准备:

  1、材料准备:花园图一幅;等于号、小于号、大于号卡片;数字头饰;小包(里面放有1~10数字卡片);鼓;《幼儿画册》。

  2、环境创设:活动室中有可供幼儿比较数量的物品。

  3、幼儿经验准备:熟悉10以内的'数量关系,能正确比较数量的多少。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比较数量的多少,理解等号的含义,引出大于号和小于号。

  (1)出示花园图并提问:花园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数一数有几种花,每种花各有多少朵。

  (2)请幼儿说出各种花的数量,并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3)提问:红花和黄花相比,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如果用数字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还是一样大?

  (4)启发幼儿用一个符号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师:我们可以在两个数量之间放上等号(教师出示“=”)。这样,一眼就可以看出两边的数量一样多。

  (5)提问:红花和蓝花相比,哪个多?哪个少?如果用数字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在这两个数字之间能放“=”吗?

  (二)和大于号、小于号做朋友。

  1、引导幼儿认识大于号“>”

  (1)出示大于号“>”,引导幼儿观察符号的形状和开口方向,说说像什么。

  (2)教师小结:“>”就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

  (3)提问:红花和蓝花相比,哪个多?哪个少?如果红花多于蓝花,可以用数字怎样表示?

  (4)启发幼儿用一个符号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师:我们可以在两个数量之间加上大于号(教师出示大于号),这样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数大。

  (5)引导幼儿说出“10大8小”,并列出不等式“10>8”,读作“10大于8”。

  2、引导幼儿认识小于号“<”。

  (1)出示小于号“<”,引导幼儿观察符号的形状和开口方向,说说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像撅着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小数瞧,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

  (3)提问:蓝花和红花相比,哪个多?哪个少?如果蓝花多于红花,可以用数字怎样表示?

  引导幼儿说出“8小10大”,并列出不等式“8<10”,读作“8小于10”。

  (4)引导幼儿学儿歌:大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3、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大于号和小于号,加深对两种开口方向的记忆。

  (1)请两名幼儿扮演数字宝宝,任选一个数字头饰带好,再请另一名幼儿扮演符号,站在两个数字宝宝中间,用身体动作表演“>”“<”,全体幼儿轮流扮演。

  (2)请全体幼儿根据表演读出“几大于几”或“几小于几”

  4、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练习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1)游戏“击鼓传数”。

  教师敲鼓,幼儿传数,鼓声停止,装有数字的盒子在谁手里,谁就和前面一位幼儿各从盒子里抽出一张数字卡片,比较大小,如抽出的数字卡片的顺序是“9”和“5”,抽出9的幼儿说“9大于5”,抽出5的幼儿说“5小于9”。

  游戏可根据幼儿兴趣反复进行。

  (2)指导幼儿理解《幼儿画册》内容,完成练习。

  请幼儿数一数图中花园里的花朵各有多少,在对应的空格中填上相应的数字,并在两个数字中间的空格处填上大于号“>”或小于号“<”。然后请幼儿大声读一读不等式。

  (三)活动拓展

  准备一些可供幼儿比较数量的物品,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来表达数量关系。

《中班《花儿朵朵》教案(精选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班《花儿朵朵》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花儿朵朵开》教案03-03

《花儿朵朵》美术教案07-02

大班美术花儿朵朵教案02-11

小班美术教案《花儿朵朵》08-01

小班美术教案《花儿朵朵》(精选20篇)11-21

小班数学花儿朵朵开教案06-02

《花儿与蝴蝶》中班教案12-12

中班美术桃花朵朵教案02-11

幼儿园有趣的故事《花儿与蜜蜂》中班语言教案04-05

小班《美丽花儿》美术教案11-23

中班《花儿朵朵》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花儿朵朵》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花儿朵朵》教案(精选8篇)

  中班《花儿朵朵》教案 1

  活动目标:

  1、学习把正方形纸进行对折,并尝试目测剪弧线。

  2、借助固体胶把剪下来的东西组合粘帖成花朵。

  3、体验剪纸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彩纸、固体胶、剪刀

  2、花园的背景图、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纸纸宝宝变魔术,引出主题。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彩纸)

  2、纸纸宝宝可调皮了,它爬呀爬爬到老师的腰里,你们猜,彩纸宝宝会变成什么?(裙子、腰带) 它又爬呀爬,爬到老师的脖子上,这会儿它又会变成了什么?(领带、围巾)它有爬呀爬,爬到了我的头上,你们看,它会变成了什么?(蝴蝶结、帽子)

  教师小结:彩纸宝宝变了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它现在要请小朋友帮忙了,它想变成春天五颜六色的花,小朋友想想,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它呢?(剪、折、撕)

  二、剪刀娃娃变魔术,教师示范剪出花朵。

  1、现在我们就要折和剪的方法来变一变。

  2、先把正方形彩纸对折,变成了什么形状?(长方形)再对折,变成了什么?(正方形)再次对折,有变成了什么形状?(三角形)并出示在展板上。

  3、好,开始变魔术了。在折的一边的中间开始,小剪刀开始爬山了,爬呀爬,爬过弯弯的小山坡,爬到了另一边,变成了什么?(花朵)

  4、请一幼儿上来练习。

  5、如果有花茎和叶子,我就可以跳舞了,我们再来帮帮它吧。教师示范用绿色的彩纸剪花茎和叶子,再用固体胶粘帖。

  三、幼儿制作花朵

  现在请小朋友的小手也动起来,折一折、剪一剪、变一变,变出不同颜色的花朵吧。

  1、交代要求:A、做剪的时候要保持安静;B、用完剪刀以后,要把剪刀的嘴巴合上,不然它的嘴巴会累的;C、做好后,把纸屑放在塑料筐里。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播放背景音乐。

  四、展示、评讲

  春天到了,花儿都开了,你们看,漂亮吗?(漂亮)

  1、 你喜欢哪一朵?为什么?

  2、 在活动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活动反思:

  第一个环节“彩纸宝宝变魔术”,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能快速进入状态,更好的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大胆想象纸条变成了裙子、蝴蝶结等,发展幼儿的创造力。第二个环节“教师示范剪出花朵”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本来我就让幼儿对折,再采用了爬山的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会剪弧线。但是看来我高估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在一幼儿练习时,就出现了问题,即对折的方法不对,导致花朵没有成功,给了我一个措手不及。虽然经过调整,当幼儿操作时也时有这种现象发生。后来经过研讨,说直接对折成三角形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看来还是我考虑的不够周全,下次注意吧。

  中班《花儿朵朵》教案 2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不同的线条和图形表现花朵的造型。

  2、通过欣赏图片、迁移原有对花朵的表象经验,进行花朵形态的表现和创造。

  3、体验欣赏美、表现美的愉悦,产生对艺术活动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花卉;师幼共同收集一些花的图片或照片,布置在班级的墙壁上,丰富幼儿的表象经验;幼儿有对不同线条(弧线、折线等)及不同图形的运用经验;有画花瓶的经验。

  2、各色水粉颜料,大小不同的水粉笔,颜料盘,画纸若干,洗笔筒,抹布。

  3、季节性的代表花卉,实物花或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一年四季都有花朵开放。你知道都有哪些花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欣赏生活中的花,观察花朵的不同造型。

  (1)先欣赏单朵花的画面。

  教师:这朵花是什么样子?花蕊是什么样子的?花瓣是什么样子?像什么?有几片花瓣?

  教师小结:有的花瓣是半圆形的,一片连着一片;有的花瓣最上面是尖尖的,一层一层的。

  (2)对比欣赏多朵花的画面。

  教师:这幅画上的花和前一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幅画上的花是什么样子?花蕊是什么样子的?花瓣是什么样子?是不是每个花瓣都能完全看见呢?为什么?有的怎么样?还有的怎么样?

  (3)引导幼儿通过教师的提问和自己的观察,进行讨论和交流。

  要点提示

  在出示欣赏作品时,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重点讲解一些细节部分,如花瓣、花蕊的`形态。

  3、通过教师的引导,拓展幼儿的思维。

  (1)教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不同造型的花。你喜欢什么样子的花?你准备画几朵花?花瓣和花蕊可以画成什么样子呢?

  (2)幼儿自由想象,大胆表述。

  教师根据幼儿对线条的已有经验进行提示。

  4、介绍操作材料,提出任务与要求。

  (1)教师:今天我们要用水粉来画花朵,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画;还可以画上花瓶,把花画在花瓶里。

  (2)教师:洗笔时轻轻地搅动,洗干净后把笔放在干抹布上蘸一蘸。

  5、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①请幼儿观察自然角中的花卉,对其进行写生。

  ②欣赏大师的作品,尝试运用多种工具、材料作画。

  ☆区角活动 美术区:用油泥来表现各种花朵的造型。

  中班《花儿朵朵》教案 3

  【活动目标】

  1.掌握使用剪刀的正确方法,学习剪弧线。

  2.在感知辨认红、黄、蓝颜色的基础上,能根据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3.体验剪纸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蓝色的纸若干。

  2.教室两面草地的底版。

  3.录音机、磁带、剪刀、胶棒、抹布。

  【活动过程】

  (一)纸条宝宝变魔术,引出主题。

  T:“纸条宝宝可调皮了,它们爬呀爬爬到我的头上,你们看,它们变成了什么?”(兔子的耳朵)

  T:“它们又爬呀爬,爬到我腰里,这会儿它们又变成了什么?”(裙子、腰带)

  T:“纸条宝宝变了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它现在要请小朋友帮忙了,它们想变成春天五颜六色的花,小朋友想想,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它们呢?”(可以撕花,可以剪花、可以折花)

  (这种变魔术的方式充满了神秘性,幼儿对魔术都有着极高的兴趣,我选用“纸条宝宝变魔术”这种形式,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幼儿能快速进入状态,更好的.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大胆想象纸条变成了兔子的耳朵,裙子等,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二)剪刀娃娃变魔术

  1.出示剪刀。“我们来看小剪刀变个魔术吧!”

  2.老师示范怎样使用剪刀。“小手变把小,剪刀洞里来睡觉,剪刀张开大嘴巴,一上一下工作忙,咔嚓——咔嚓——小剪刀剪出了什么颜色的花?”(红色的花)

  3.拿一张正方形的纸。我们把正方形的花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变成小正方形,手拿小方形一角,开口朝上),正方形的花变成了小山了,小剪刀要爬山了,咔嚓——咔嚓,它从这个角爬呀爬,爬过弯弯的小山坡,爬到了那个角,这次方形花变成了什么花?(圆形的花,有花瓣的花)

  4.请小朋友拿出小手试一下。(以诗歌形式让幼儿掌握使用剪刀的正确方法,幼儿能够很快地接受,也锻炼了幼儿各器官间的协调能力。)

  (三)小朋友操作,老师指导(音乐声中进行)

  T:现在请你们的小剪刀也工作起来,剪一剪,变一变,剪出不同颜色的花,剪得快的小朋友可以多剪一些。小剪刀还有句悄悄话对你们说:“用完剪刀后请你们将剪刀的‘嘴巴’合上,不然它的嘴该累了。”

  (四)我和小花做游戏

  小朋友真动脑筋,都已经剪好了,我们来和小花一起做个游戏,请你们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请把红花和蓝花放在一个手里,黄花放在另一个手里?”。(请幼儿根据口令找出相应的花)

  (五)花儿朵朵开

  1.春天到了,花儿都开放了,让我们剪的美丽的花都开到草地(画有小草的墙壁)上去吧。

  2.幼儿动手操作。(组织快的幼儿将地上的纸片捡干净,放在篓子里)。

  3.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欣赏他人的作品,让幼儿体会到游戏的快乐。

  中班《花儿朵朵》教案 4

  活动目标:

  1、熟悉《赶花会》乐曲的旋律及ABA结构,感受乐曲快乐的情绪。

  2、创编各种游泳的动态姿势和百花开放的不同造型。

  3、在与同伴共同表演时,会寻找空地方,学会协调表演。

  活动准备:

  1、音乐《赶花会》并分段进行录音。

  2、幼儿人手一份小鸭头饰,老师扮演鸭妈妈。

  3、布置“花卉展”、小河。

  4、一架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游戏《母鸭带小鸭》,感受浓浓的家庭气氛,对角色产生感情。

  1、(课前帮助幼儿戴好小鸭的头饰,老师戴上母鸭头饰)师:小朋友,现在我们都变成什么动物了?你们是谁?老师是谁?(我们是小鸭,老师是鸭妈妈。)

  2、今天的天气真不错,跟妈妈一起出去玩玩,好吗?(好)

  3、表演律动《母鸭带小鸭》,提醒幼儿跟随音乐的速度表演。

  二、倾听乐曲《赶花会》的前奏,学做梳妆打扮的动作。

  1、师:妈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明天森林里要举办“花卉展览”,可以欣赏很多美丽的花,小鸭们,你们想去吗?(想)漂亮的花要配漂亮的小鸭,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打扮打扮自己吧,看谁打扮的最漂亮。

  2、播放音乐的前奏录音,引导幼儿做“睡觉、起床、刷牙、洗脸、梳头、照镜、理理羽毛”等生活模仿动作。

  三、熟悉乐曲的`A段部分,创编小鸭的各种游泳动态姿势。

  1、师:小鸭们,现在我们出发去看“花卉展览”吧!(随音乐表演小鸭的走路姿势)老师用语言提示幼儿:“看,这个鸭宝宝走得多神气!”

  2、(在小河边停留)鸭宝宝,看!前面是什么呀?(一条小河)你会游过去吗?(会)

  3、请个别幼儿在小河里表演游泳的动态姿势,鼓励幼儿表演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

  4、师:小河比较小,我们有这么多的鸭宝宝,大家一起游泳的时候,要注意不碰撞别人,要游到空的地方去,你们会吗?(会)

  5、播放音乐的A段部分,引导幼儿倾听两遍,师:音乐多好听,我们小鸭也要很美的游泳。

  6、幼儿练习一边听音乐一边表演游泳的动作,可以进行2~3遍。

  四、熟悉乐曲的B段部分,创编各种花卉的开放姿势。

  1、师:鸭宝宝,看!“花卉展览”的地方到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丽的花是怎么开放的?边看边学学。

  2、播放乐曲的B段部分,引导幼儿自由观察花卉,并尝试用身体动作来学做花卉的开放姿势。

  3、休息一会儿,引导幼儿倾听乐曲的B段部分,谈谈听后的感受。(我觉得音乐很快乐;我觉得音乐很高兴……)

  4、请3~4位幼儿跟随音乐摆出花卉的开放造型,教师提醒幼儿要变换造型四次。

  5、听音乐集体表演,老师可以拍照,激发幼儿的创编欲望。

  五、熟悉乐曲的第三部分,知道第三部分与开始的音乐是一样的。

  1、师:鸭宝宝,天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家了,明天再来看,好吗?(好)那回家的路你们还记得吗?(记得)

  2、回家的路和来的路是一样的,这样我们才能安全的回到家。听,有音乐告诉我们该怎样走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引导幼儿倾听乐曲)

  3、师:你觉得刚才听到的音乐熟悉吗?在什么地方你也听到过?(来的时候听到过)

  4、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表演小鸭走路、游泳的动作,高高兴兴地回到家。

  六、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ABA结构以及快乐的情绪。

  1、师:鸭宝宝,你们明天还想去看花卉吗?(想)明天妈妈就不去了,你们自己认识路吗?这里有一首好听的曲子它会告诉你怎么走:什么时候要过河了,什么时候开花了,什么时候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2、集体完整地欣赏乐曲,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语言轻轻地提示“这里要游泳了、这里要开花了、这里要回家了”等情景,并表现出快乐、高兴的情绪。

  3、师: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听听什么地方是一样的?看谁的耳朵最灵?(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ABA结构。)

  七、幼儿自己尝试跟随音乐进行完整地表演活动,教师用语言或动作进行必要的提示。(最后一遍播放音乐老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前奏:小鸭睡觉、起床、刷牙、洗脸、梳理羽毛等模仿动作。

  A段:小鸭走路、游泳。

  B段:做开花、各种造型动作。

  A段:小鸭走路、游泳。

  八、结束活动:

  师:今天妈妈给你们拍了这么多的漂亮照片,现在我们一起去把照片打印出来,好吗?(好)幼儿听乐曲快乐地走出教室,教师从电脑上打印出所拍的照片,给幼儿欣赏!

  中班《花儿朵朵》教案 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橘皮、纸等材料制作花朵,发展剪、撕、贴等手工技能。

  2、能发现不同花朵的特征,发展比较性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室提前摆放菊花、一串红、鸡冠花供幼儿欣赏。

  2、橘皮、毛线、皱纹纸、卡纸,剪刀,胶棒,已经画好枝叶的画纸等。

  3、教师事先做好的一幅花朵。

  活动过程:

  1、观察菊花、一串红、鸡冠花等秋季开放的花。

  (1)请幼儿仔细观察活动室里摆放的菊花、一串红、鸡冠花,说说它们的颜色与形状有什么不同之处。

  (2)引导幼儿再次观察并分辨三种花的主要特征,正确说出三种花的名称,像鸡冠的是鸡冠花,像糖葫芦一串串红红的是一串红,有很多花瓣并且花瓣卷卷的像人的卷发的是菊花。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的名称,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引发幼儿制作花朵的兴趣,了解做花的基本材料和方法。

  (1)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花朵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请幼儿观察教师做好的花朵,说一说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请幼儿猜想教师的制作方法。

  (2)请幼儿说一说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花朵。

  (3)教师出示各种材料(橘皮、皱纹纸、毛线、卡纸等),和幼儿共同讨论这些材料可以做什么,如何制作等。如皱纹纸可以做花的茎和叶子,可以用撕、剪、扭、画等方法改变皱纹纸。毛线做成各种花朵,主要采用粘贴和缠绕等方法。

  3、教师示范用橘皮制作菊花。

  (1)将橘皮的蒂部作为花心,用剪刀将橘子皮由外向蒂部剪成条状,涂上胶水,贴到已画好的枝叶上方。

  (2)提醒幼儿安全使用剪刀。

  (3)粘贴时要注意花瓣的错落有致。

  4、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操作材料,分组进行制作。

  (1)橘皮制作菊花;

  (2)毛线制作花朵;

  (3)各种纸制作花朵。

  5、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各种注意事项。

  6、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中班《花儿朵朵》教案 6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团”“搓”“揉”“捏”的手法表现花朵的造型。

  2、幼儿通过欣赏图片、迁移原有对花朵的表象经验,进行花朵形态的表现和创造。

  3、幼儿体验欣赏美、表现美的愉悦感,产生对艺术活动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学习运用“团”“搓”“揉”“捏”的手法表现花朵的造型。

  活动难点:幼儿通过欣赏图片、迁移原有对花朵的表象经验,进行花朵形态的表现和创造。

  活动准备:

  常见的花卉、收集一些花的图片或照片 、各色泡泡泥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人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一年四季都有花朵开放。你知道都有哪些花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二、基本部分:

  1、欣赏生活中的花,观察花朵的不同造型。

  2、对比欣赏多朵花的'画面。教师:这幅画上的花是什么样子?花蕊是什么样子的?花瓣是什么样子?

  3、引导幼儿通过教师的提问和自己的观察,进行讨论和交流。

  4、通过教师的引导,拓展幼儿的思维。幼儿自由想象,大胆表述。

  5、介绍操作材料,提出任务与要求。

  三、结束部分:

  将幼儿作品进行展示,幼儿互相欣赏学习。

  中班《花儿朵朵》教案 7

  活动目标:

  1、在半球体的基础上运用线条组合的方式建构花瓣,表现不同的花朵。

  2、能够找到合适的连接点,耐心建构。

  3、乐意与他人分享自己建构的花朵,体验建构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绘画过各种常见的花,会建构半球体。

  物质准备:ppt、场景、底板、各色雪花片、半成品、音乐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兴趣

  (1)师:“咦,这里是哪里?花园里会开哪些花呢,你都知道吗?”

  (2)幼儿自由讨论。

  2、观察ppt、感知不同种类的花

  (1)师:“这是什么花?它的花瓣有什么特点?”

  师:“像马蹄莲这样有一整片花瓣的花还有——喇叭花。”

  (2)师:“这是什么花?它的花瓣有什么特点?长在什么地方?像什么?”

  师:“向日葵和马蹄莲的花瓣有什么区别?”

  师:“像向日葵这样有一圈花瓣的花还有——小太阳花、梅花。”

  (3)师:“这是什么花?它的花瓣有什么特点?”

  师:“荷花和向日葵的花瓣有什么区别?”

  师:“像荷花这样有许多层花瓣的花还有——睡莲、玫瑰。”

  (4)找一找

  师:“这里有许多花,请你找一找哪种是单层花,哪种是多层花,哪种是一整朵花瓣的花?”

  (5)教师小结:花园里有许多漂亮的花,正因为花瓣的样子不同,所以才感觉那么漂亮,有的是像马蹄莲一片完整的花瓣的花;有的花是单层花瓣,比如小太阳花,看起来很舒服、清爽;有的花是多层的,看起来很大、很丰满。

  3、启发幼儿思考花朵的建构方法,大胆建构

  (1)师:“小朋友们看,这里是我们的花园,我们用雪花片插出各种各样的花打扮我们的'花园,好吗?”

  (2)师:“周老师这里有建构好的花托,他是什么体?(半球体)你想在它上面插出什么样的花瓣,把它变成一朵什么花?和你的好朋友轻轻说一说。”

  (3)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想建构单层次花瓣的xx花,有的小朋友想建构多层次的xx花,现在请想好的小朋友轻轻到后面坐下来,开始建构。”

  4、幼儿建构,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注意充分利用半球体建构多层次花瓣的花。

  (2)引导幼儿用漂亮的颜色建构并加上花梗和叶子。

  5、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1)师:“花园里的花真漂亮,我们一起坐下来欣赏一下吧。”

  (2)鼓励幼儿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介绍。

  (3)师:“今天我们有这么多小朋友介绍了自己的建构方法,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6、延伸活动

  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方法建构花朵。

  中班《花儿朵朵》教案 8

  一、设计意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认识并理解等号、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及内在规律,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大于”、“小于”来表达数量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等号、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

  2、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及内在规律。

  3、学习用大于号、小于号表示两种物体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比较数量的多少,理解等号,大于号,小于号的含义。

  (2)能正确运用“>、<”完整表达数量关系。

  2、难点: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并能正确运用“>、<”来完整表达数量关系。

  四、课前准备:

  1、材料准备:花园图一幅;等于号、小于号、大于号卡片;数字头饰;小包(里面放有1~10数字卡片);鼓;《幼儿画册》。

  2、环境创设:活动室中有可供幼儿比较数量的物品。

  3、幼儿经验准备:熟悉10以内的'数量关系,能正确比较数量的多少。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比较数量的多少,理解等号的含义,引出大于号和小于号。

  (1)出示花园图并提问:花园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数一数有几种花,每种花各有多少朵。

  (2)请幼儿说出各种花的数量,并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3)提问:红花和黄花相比,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如果用数字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还是一样大?

  (4)启发幼儿用一个符号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师:我们可以在两个数量之间放上等号(教师出示“=”)。这样,一眼就可以看出两边的数量一样多。

  (5)提问:红花和蓝花相比,哪个多?哪个少?如果用数字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在这两个数字之间能放“=”吗?

  (二)和大于号、小于号做朋友。

  1、引导幼儿认识大于号“>”

  (1)出示大于号“>”,引导幼儿观察符号的形状和开口方向,说说像什么。

  (2)教师小结:“>”就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

  (3)提问:红花和蓝花相比,哪个多?哪个少?如果红花多于蓝花,可以用数字怎样表示?

  (4)启发幼儿用一个符号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师:我们可以在两个数量之间加上大于号(教师出示大于号),这样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数大。

  (5)引导幼儿说出“10大8小”,并列出不等式“10>8”,读作“10大于8”。

  2、引导幼儿认识小于号“<”。

  (1)出示小于号“<”,引导幼儿观察符号的形状和开口方向,说说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像撅着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小数瞧,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

  (3)提问:蓝花和红花相比,哪个多?哪个少?如果蓝花多于红花,可以用数字怎样表示?

  引导幼儿说出“8小10大”,并列出不等式“8<10”,读作“8小于10”。

  (4)引导幼儿学儿歌:大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3、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大于号和小于号,加深对两种开口方向的记忆。

  (1)请两名幼儿扮演数字宝宝,任选一个数字头饰带好,再请另一名幼儿扮演符号,站在两个数字宝宝中间,用身体动作表演“>”“<”,全体幼儿轮流扮演。

  (2)请全体幼儿根据表演读出“几大于几”或“几小于几”

  4、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练习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1)游戏“击鼓传数”。

  教师敲鼓,幼儿传数,鼓声停止,装有数字的盒子在谁手里,谁就和前面一位幼儿各从盒子里抽出一张数字卡片,比较大小,如抽出的数字卡片的顺序是“9”和“5”,抽出9的幼儿说“9大于5”,抽出5的幼儿说“5小于9”。

  游戏可根据幼儿兴趣反复进行。

  (2)指导幼儿理解《幼儿画册》内容,完成练习。

  请幼儿数一数图中花园里的花朵各有多少,在对应的空格中填上相应的数字,并在两个数字中间的空格处填上大于号“>”或小于号“<”。然后请幼儿大声读一读不等式。

  (三)活动拓展

  准备一些可供幼儿比较数量的物品,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来表达数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