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射数学教案

时间:2025-02-25 14:54:46 诗琳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映射数学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映射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映射数学教案(通用5篇)

  映射数学教案 1

  教学目标(1)了解映射的概念,象与原象及一一映射的概念.

  (2)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

  (3)通过映射概念的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映射概念的形成与认识.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初中,我们已经初步探讨了函数的定义并研究了几类简单的常见函数.在高中,将利用前面集合有关知识,利用映射的观点给出函数的定义.那么映射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详细的概念.

  二、新课

  在前一章集合的初步知识中,我们学习了元素与集合及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而映射是重点研究两个集合的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这要先从我们熟悉的对应说起(用投影仪打出一些对应关系,共6个)

  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一类特殊的对应,特殊在什么地方呢?

  提问1:在这些对应中有哪些是让A中元素就对应B中唯一一个元素?

  让学生仔细观察后由学生回答,对有争议的,或漏选,多选的可详细说明理由进行讨论.最后得出(1),(2),(5),(6)是符合条件的(用投影仪将这几个集中在一起)

  提问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几个对应的共性吗?

  经过师生共同推敲,将映射的定义引出.(主体内容由学生完成,教师做必要的补充)

  (板书)

  一.映射

  1.定义:一般地,设 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 ,对于集合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 及 到 的对应法则)叫做集合 到集合 的映射,记作 .

  定义给出之后,教师应及时强调映射是特殊的对应,故是三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从映射的符号表示中也可看出这一点,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对应必须作到“任一对唯一”,同时指出具有对应关系的元素即

  数学教案-映射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中元素 对应 中元素 ,则 叫 的象, 叫 的原象.

  (板书)

  2.象与原象

  可以用前面的例子具体说明谁是谁的象,谁是谁的原象.

  提问3:下面请同学根据自己对映射的理解举几个映射的例子,看对映射是否真正认识了.

  (开始时只要是映射即可,之后可逐步提高要求,如集合是无限集,或生活中的例子等)由学生自己评判.之后教师再给出几个(主要是补充学生举例类型的`不足)

  (1) , , , .

  (2) .

  (3) 除以3的余数.

  (4) {高一1班同学}, {入学是数学考试成绩}, 对自己的考试成绩.

  在学生作出判断之后,引导学生发现映射的性质(教师适当提出研究方向由学生说,再由老师概括)

  (板书)3.对概念的认识

  (1) 与 是不同的,即 与 上有序的.

  (2)象的集合是集合B的子集.

  (3)集合A,B可以是数集,也可以是点集或其它集合.

  在刚才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再提出(2)和(4)有什么共性,能否把它描述出来,如果学生不能找出共性,教师可再给出几个例子,(用投影仪打出)

  如:

  (1)

  (2) {数轴上的点}, 实数与数轴上相应的点对应.

  (3) {中国,日本,韩国}, {北京,东京,汉城}, 相应国家的首都.

  引导学生在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元素个数上找共性,由学生提出两点共性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对集合B中不同的元素;②B中所有元素都有原象.

  那么满足以上条件的映射又是一种特殊的映射,称之为一一映射.

  (板书)4.一一映射

  (1)定义:设A,B是两个集合, 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如果在这个映射下 对于集合A中的不同元素,在集合B中又不同的象,而且B中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那么这个映射叫做A到B上的一一映射.

  给出定义后,可再返回到刚才的例子,让学生比较它与映射的区别,从而进一步明确“一一”的含义.然后再安排一个例题.

  例1下列各表表示集合A(元素a)到集合B(元素b)的一个映射,判断这些映射是不是A到B上的一一映射.

  其中只有第三个表可以表示一一映射,由此例点明一一映射的特点

  (板书)(2)特点:两个集合间元素是一对一的关系,不同的对的也一定是不同的(元素个数相同);集合B与象集C是相等的集合.

  对于映射我们现在了解了它的定义及特殊的映射一一映射,除此之外对于映射还要求能求出指定元素的象与原象.

  (板书)5.求象与原象.

  例2(1)从R到 的映射 ,则R中的-1在 中的象是_____; 中的4在R中的原象是_____.

  (2)在给定的映射 下,则点 在 下的象是_____, 点 在 下的原象是______.

  (3) 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则A 中 元素 的象是_____,B中象0的原象是______, B中象-6的原象是______.

  由学生先回答第(1)小题,之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应用什么方法求象和原象,学生找到方法后,再在方法的指导下求解另外两题,若出现问题,教师予以点评,最后小结求象用代入法,求原象用解方程或解方程组.

  注意:所解的方程解的情况可能有多种如有唯一解,也可能无解,可能有无数解,这与映射的定义也是相吻合的.但如果是一一映射,则方程一定有唯一解.

  三、小结

  1.映射是特殊的对应

  2.一一映射是特殊的映射.

  3.掌握求象与原象的方法.

  四、作业:略

  五、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 {整数}, {偶数}, ,试问 与 中的元素个数哪个多?为什么?如果我们建立一个由 到 的映射对应法则 乘以2,那么这个映射是一一映射吗?

  答案两个集合中的元素一样多,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一一映射.

  (2)设 问最多可以建立多少种集合 到集合 的不同映射?若将集合 改为 呢?结论是什么?如果将集合 改为 ,结论怎样?若集合 改为

  , 改为 ,结论怎样?

  从以上问题中,你能归纳出什么结论吗?依此结论,若集合A中含有 个元素,集合B中含有 个元素,那么最多可以建立多少种集合 到集合 的不同映射?

  答案若集合A含有m个元素,集合B含有n个元素,则不同的映射 有 个.

  映射数学教案 2

  课题:

  1.2.2映射

  教学目的:

  (1)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了解象、原象的概念;

  (2)结合简单的对应图示,了解一一映射的概念、

  教学重点:

  映射的概念、

  教学难点:

  映射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复习初中已经遇到过的对应:

  1、对于任何一个实数a,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P和它对应;

  2、对于坐标平面内任何一个点A,都有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y)和它对应;

  3、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唯一确定的面积和它对应;

  4、某影院的某场电影的每一张电影票有唯一确定的座位与它对应;

  5、函数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1、我们已经知道,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间的.一种对应,若将其中的条件“非空数集”弱化为“任意两个非空集合”,按照某种法则可以建立起更为普通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的对应就叫映射(mapping)(板书课题)、

  2、先看几个例子,两个集合A、B的元素之间的一些对应关系

  (1)开平方;

  (2)求正弦

  (3)求平方;

  (4)乘以2;

  3、什么叫做映射?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mapping)、

  记作“f:AB”

  说明:

  (1)这两个集合有先后顺序,A到B的射与B到A的映射是截然不同的、其中f表示具体的对应法则,可以用汉字叙述、

  (2)“都有唯一”什么意思?

  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必有一个;二是只有一个,也就是说有且只有一个的意思。

  4、例题分析:下列哪些对应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1)A={P|P是数轴上的点},B=R,对应关系f:数轴上的点与它所代表的实数对应;

  (2)A={P|P是平面直角体系中的点},B={(x,y)|x∈R,y∈R},对应关系f:平面直角体系中的点与它的坐标对应;

  (3)A={三角形},B={x|x是圆},对应关系f:每一个三角形都对应它的内切圆;

  (4)A={x|x是新华中学的班级},B={x|x是新华中学的学生},对应关系f:每一个班级都对应班里的学生、

  思考:

  将(3)中的对应关系f改为:每一个圆都对应它的内接三角形;(4)中的对应关系f改为:每一个学生都对应他的班级,那么对应f:BA是从集合B到集合A的映射吗?

  5、完成课本练习

  三、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

  映射数学教案 3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映射的概念,掌握象、原象等概念及其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数学应用的观点,培养学习良好的思维品质。

  重点:映射的概念。

  教学难点:映射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一些对应的例子:(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①看电影时,电影票与座位之间存在者一一对应的关系

  ②对任意实数a,数轴上都有唯一的一点A与此相对应

  ③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A 都有唯一的有序数对(x, y)和它对应

  2、函数的概念

  本节我们将学习一种特殊的对应—映射。

  二、讲解新课:

  看下面的例子:设A,B分别是两个集合,为简明起见,设A,B分别是两个有限集

  说明:(2)(3)(4)这三个对应的共同特点是:对于左边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右边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

  映射: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记作:

  象、原象:给定一个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且 ,如果元素 和元素 对应,则元素 叫做元素 的象,元素 叫做元素 的原象

  关键字词:(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整理、强调)

  ①“A到B”:映射是有方向的,A到B的映射与B到A的映射往往不是同一个映射,A到B是求平方,B到A则是开平方,因此映射是有序的;

  ②“任一”:就是说对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集合B中都有元素和它对应,这是映射的存在性;

  ③“唯一”: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集合B中都是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是映射的唯一性;

  ④“在集合B中”:也就是说A中元素的象必在集合B中,这是映射的封闭性.

  指出:根据定义,(2)(3)(4)这三个对应都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注意到其中(2)(4)是一对一,(3)是多对一

  思考:(1)为什么不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回答:对于(1),在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两个元素与之相对应,因此,(1)不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思考:如果从对应来说,什么样的对应才是一个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是映射但一对多显然不是映射

  辨析:

  ①任意性:映射中的两个集合A,B可以是数集、点集或由图形组成的集合等;

  ②有序性:映射是有方向的,A到B的映射与B到A的映射往往不是同一个映射;

  ③存在性:映射中集合A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它的象;

  ④唯一性:映射中集合A的任一元素在集合B中的象是唯一的;

  ⑤封闭性:映射中集合A的任一元素的象都必须是B中的元素,不要求B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即A中元素的象集是B的子集.

  映射三要素:集合A、B以及对应法则 ,缺一不可;

  三、例题讲解

  例1 判断下列对应是否映射?有没有对应法则?

  a e a e a e

  b f b f b f

  c g c g c g

  d d

  (是) (不是) (是)

  是映射的有对应法则,对应法则是用图形表示出来的

  例2下列各组映射是否同一映射?

  a e a e d e

  b f b f b f

  c g c g c g

  例3判断下列两个对应是否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1)设A={1,2,3,4},B={3,4,5,6,7,8, 9},对应法则

  (2)设 ,对应法则

  (3) , ,

  (4)设

  (5) ,

  四、练习:

  1.设A={1,2,3,4},B={3,4,5,6,7,8,9},集合A中的元素x按照对应法则“乘2加1”和集合B中的元素2x+1对应.这个对应是不是映射?(是)

  2.设A=N*,B={0,1},集合A中的元素x按照对应法则“x除以2得的余数”和集合B中的元素对应.这个对应是不是映射?(不是(A中没有象))

  3.A=Z,B=N*,集合A中的元素x按照对应法则“求绝对值”和集合B中的元素对应.这个对应是不是映射? (是)

  4.A={0,1,2,4},B={0,1,4,9,64},集合A中的元素x按照对应法则“f :a? b=(a?1)2”和集合B中的元素对应.这个对应是不是映射? (是)

  5.在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中,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B中的某一个元素b的原象可能不止一个;(B)A中的某一个元素a的象可能不止一个(C)A中的两个不同元素所对应的象必不相同;

  (D)B中的两个不同元素的原象可能相同

  6.下面哪一个说法正确?

  (A)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与B,都可以建立一个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B)对于两个无限集合A与B,一定不能建立一个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C)如果集合A中只有一个元素,B为任一非空集合,那么从集合A到集合B只能建立一个映射

  (D)如果集合B只有一个元素,A为任一非空集合,则从集合A到集合B只能建立一个映射

  映射数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了解映射的概念,能够判定一些简单的对应是不是映射;

  2.通过对映射特殊化的分析,揭示出映射与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用对应来进一步刻画函数;求基本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复习函数的概念.

  小结:函数是两个非空数集之间的单值对应,事实上我们还遇到很多这样的集合之间的对应:

  (1)A={P|P是数轴上的.点},B=R,f:点的坐标.

  (2)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唯一确定的面积和它对应.

  2.情境问题.

  这些对应是A到B的函数么?

  二、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41~42页的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三、数学建构

  1.映射定义: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

  2.映射定义的认识:

  (1)符号f:AB表示A到B的映射;

  (2)映射有三个要素:两个集合,一种对应法则;

  (3)集合的顺序性:AB与BA是不同的;

  (4)箭尾集合中元素的任意性(少一个也不行),箭头集合中元素的惟一性(多一个也不行).

  四、数学运用

  1.例题讲解:

  例1 下列对应是不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为什么?

  (1)A=R,B={xR∣x0 },对应法则是求平方

  (2)A=R,B={xR∣x0 },对应法则是求平方

  (3)A={xR∣x0 },B=R,对应法则是求平方根

  (4)A={平面上的圆},B={平面上的矩形},对应法则是作圆的内接矩形 .

  例2 若A={-1,m,3},B={-2,4,10},定义从A到B的一个映射f:

  xy=3x+1,求m值.

  例3 设集合A={x∣06 },集合B={y∣02},下列从A到B的

  对应法则f,其中不是映射的是( )

  A.f:xy=12x B.f:xy=13x

  C.f:xy=14x D.f:xy=16x

  2.巩固练习:

  (1)下列对应中,哪些是 从A到B的映射.

  注:①从A到B的映射可以有一对一,多对一,但不能有一对多;

  ②B中可以有剩余但A中不能有剩余;

  ③如果A中元素a和B中元素b对应,则a叫b的原象,b叫a的象.

  (2)已知A=R,B=R,则f:A B使A中任一元素a与B中元素2a-1相对应,则在f:A B中,A中元素9与B中元素_________对应;与集合B中元素9对应的A中元素为_________.

  (3)若元素(x,y)在映射f的象是(2x,x+y),则(-1,3)在f下的象是 ,(-1,3)在f下的原象是 .

  (4)设集合M={x∣01 },集合N={y∣01 },则下列四个图象中,表示从M到N的映射的是 ()

  A B C D

  五、回顾小结

  1.映射的定义;

  2.函数和映射的区别.

  六、作业

  练习:P42-1.

  映射数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映射的概念,掌握像、原像等概念及其简单应用。

  通过映射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

  核心素养:

  逻辑推理:从函数到映射概念的过渡应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抽象:从集合与集合的对应关系中,通过每个问题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映射的概念,体现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映射概念的形成与认识。

  难点:函数与映射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对应关系图片或视频,如人与指纹的对应关系、人与照片的非一一对应关系等,引出映射的概念。

  探究发现,建构概念:

  提出问题: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对应关系,这节课研究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映射。小组合作探究思考下面的对应关系有什么共同特点,并归纳映射的定义。

  归纳映射定义:两个非空集合A与B间存在着对应关系f,而且对于A中的每一个元素x,B中总有唯一的一个元素y与它对应,就称这种对应为从A到B的映射,记作f:A→B。A中的元素x称为原像,B中的对应元素y称为x的像,记作f:x→y。

  应用概念,深化理解: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应用映射的概念解决问题,深化对映射的理解。

  强调函数与映射的区别与联系,如函数是映射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值域是数集的映射。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映射概念、性质及应用。

  强调映射在数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布置:

  布置与映射概念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映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映射数学教案(通用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映射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02-22

数学教案:除法07-07

新课标数学教案(精选)07-24

圆数学教案05-19

人教版数学教案08-31

数学教案模板11-06

小学数学教案11-29

初中数学教案05-18

趣味数学教案07-13

数学教案《负数》07-05

映射数学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映射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映射数学教案(通用5篇)

  映射数学教案 1

  教学目标(1)了解映射的概念,象与原象及一一映射的概念.

  (2)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

  (3)通过映射概念的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映射概念的形成与认识.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初中,我们已经初步探讨了函数的定义并研究了几类简单的常见函数.在高中,将利用前面集合有关知识,利用映射的观点给出函数的定义.那么映射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详细的概念.

  二、新课

  在前一章集合的初步知识中,我们学习了元素与集合及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而映射是重点研究两个集合的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这要先从我们熟悉的对应说起(用投影仪打出一些对应关系,共6个)

  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一类特殊的对应,特殊在什么地方呢?

  提问1:在这些对应中有哪些是让A中元素就对应B中唯一一个元素?

  让学生仔细观察后由学生回答,对有争议的,或漏选,多选的可详细说明理由进行讨论.最后得出(1),(2),(5),(6)是符合条件的(用投影仪将这几个集中在一起)

  提问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几个对应的共性吗?

  经过师生共同推敲,将映射的定义引出.(主体内容由学生完成,教师做必要的补充)

  (板书)

  一.映射

  1.定义:一般地,设 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 ,对于集合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 及 到 的对应法则)叫做集合 到集合 的映射,记作 .

  定义给出之后,教师应及时强调映射是特殊的对应,故是三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从映射的符号表示中也可看出这一点,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对应必须作到“任一对唯一”,同时指出具有对应关系的元素即

  数学教案-映射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中元素 对应 中元素 ,则 叫 的象, 叫 的原象.

  (板书)

  2.象与原象

  可以用前面的例子具体说明谁是谁的象,谁是谁的原象.

  提问3:下面请同学根据自己对映射的理解举几个映射的例子,看对映射是否真正认识了.

  (开始时只要是映射即可,之后可逐步提高要求,如集合是无限集,或生活中的例子等)由学生自己评判.之后教师再给出几个(主要是补充学生举例类型的`不足)

  (1) , , , .

  (2) .

  (3) 除以3的余数.

  (4) {高一1班同学}, {入学是数学考试成绩}, 对自己的考试成绩.

  在学生作出判断之后,引导学生发现映射的性质(教师适当提出研究方向由学生说,再由老师概括)

  (板书)3.对概念的认识

  (1) 与 是不同的,即 与 上有序的.

  (2)象的集合是集合B的子集.

  (3)集合A,B可以是数集,也可以是点集或其它集合.

  在刚才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再提出(2)和(4)有什么共性,能否把它描述出来,如果学生不能找出共性,教师可再给出几个例子,(用投影仪打出)

  如:

  (1)

  (2) {数轴上的点}, 实数与数轴上相应的点对应.

  (3) {中国,日本,韩国}, {北京,东京,汉城}, 相应国家的首都.

  引导学生在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元素个数上找共性,由学生提出两点共性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对集合B中不同的元素;②B中所有元素都有原象.

  那么满足以上条件的映射又是一种特殊的映射,称之为一一映射.

  (板书)4.一一映射

  (1)定义:设A,B是两个集合, 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如果在这个映射下 对于集合A中的不同元素,在集合B中又不同的象,而且B中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那么这个映射叫做A到B上的一一映射.

  给出定义后,可再返回到刚才的例子,让学生比较它与映射的区别,从而进一步明确“一一”的含义.然后再安排一个例题.

  例1下列各表表示集合A(元素a)到集合B(元素b)的一个映射,判断这些映射是不是A到B上的一一映射.

  其中只有第三个表可以表示一一映射,由此例点明一一映射的特点

  (板书)(2)特点:两个集合间元素是一对一的关系,不同的对的也一定是不同的(元素个数相同);集合B与象集C是相等的集合.

  对于映射我们现在了解了它的定义及特殊的映射一一映射,除此之外对于映射还要求能求出指定元素的象与原象.

  (板书)5.求象与原象.

  例2(1)从R到 的映射 ,则R中的-1在 中的象是_____; 中的4在R中的原象是_____.

  (2)在给定的映射 下,则点 在 下的象是_____, 点 在 下的原象是______.

  (3) 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则A 中 元素 的象是_____,B中象0的原象是______, B中象-6的原象是______.

  由学生先回答第(1)小题,之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应用什么方法求象和原象,学生找到方法后,再在方法的指导下求解另外两题,若出现问题,教师予以点评,最后小结求象用代入法,求原象用解方程或解方程组.

  注意:所解的方程解的情况可能有多种如有唯一解,也可能无解,可能有无数解,这与映射的定义也是相吻合的.但如果是一一映射,则方程一定有唯一解.

  三、小结

  1.映射是特殊的对应

  2.一一映射是特殊的映射.

  3.掌握求象与原象的方法.

  四、作业:略

  五、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 {整数}, {偶数}, ,试问 与 中的元素个数哪个多?为什么?如果我们建立一个由 到 的映射对应法则 乘以2,那么这个映射是一一映射吗?

  答案两个集合中的元素一样多,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一一映射.

  (2)设 问最多可以建立多少种集合 到集合 的不同映射?若将集合 改为 呢?结论是什么?如果将集合 改为 ,结论怎样?若集合 改为

  , 改为 ,结论怎样?

  从以上问题中,你能归纳出什么结论吗?依此结论,若集合A中含有 个元素,集合B中含有 个元素,那么最多可以建立多少种集合 到集合 的不同映射?

  答案若集合A含有m个元素,集合B含有n个元素,则不同的映射 有 个.

  映射数学教案 2

  课题:

  1.2.2映射

  教学目的:

  (1)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了解象、原象的概念;

  (2)结合简单的对应图示,了解一一映射的概念、

  教学重点:

  映射的概念、

  教学难点:

  映射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复习初中已经遇到过的对应:

  1、对于任何一个实数a,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P和它对应;

  2、对于坐标平面内任何一个点A,都有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y)和它对应;

  3、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唯一确定的面积和它对应;

  4、某影院的某场电影的每一张电影票有唯一确定的座位与它对应;

  5、函数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1、我们已经知道,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间的.一种对应,若将其中的条件“非空数集”弱化为“任意两个非空集合”,按照某种法则可以建立起更为普通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的对应就叫映射(mapping)(板书课题)、

  2、先看几个例子,两个集合A、B的元素之间的一些对应关系

  (1)开平方;

  (2)求正弦

  (3)求平方;

  (4)乘以2;

  3、什么叫做映射?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mapping)、

  记作“f:AB”

  说明:

  (1)这两个集合有先后顺序,A到B的射与B到A的映射是截然不同的、其中f表示具体的对应法则,可以用汉字叙述、

  (2)“都有唯一”什么意思?

  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必有一个;二是只有一个,也就是说有且只有一个的意思。

  4、例题分析:下列哪些对应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1)A={P|P是数轴上的点},B=R,对应关系f:数轴上的点与它所代表的实数对应;

  (2)A={P|P是平面直角体系中的点},B={(x,y)|x∈R,y∈R},对应关系f:平面直角体系中的点与它的坐标对应;

  (3)A={三角形},B={x|x是圆},对应关系f:每一个三角形都对应它的内切圆;

  (4)A={x|x是新华中学的班级},B={x|x是新华中学的学生},对应关系f:每一个班级都对应班里的学生、

  思考:

  将(3)中的对应关系f改为:每一个圆都对应它的内接三角形;(4)中的对应关系f改为:每一个学生都对应他的班级,那么对应f:BA是从集合B到集合A的映射吗?

  5、完成课本练习

  三、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

  映射数学教案 3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映射的概念,掌握象、原象等概念及其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数学应用的观点,培养学习良好的思维品质。

  重点:映射的概念。

  教学难点:映射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一些对应的例子:(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①看电影时,电影票与座位之间存在者一一对应的关系

  ②对任意实数a,数轴上都有唯一的一点A与此相对应

  ③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A 都有唯一的有序数对(x, y)和它对应

  2、函数的概念

  本节我们将学习一种特殊的对应—映射。

  二、讲解新课:

  看下面的例子:设A,B分别是两个集合,为简明起见,设A,B分别是两个有限集

  说明:(2)(3)(4)这三个对应的共同特点是:对于左边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右边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

  映射: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记作:

  象、原象:给定一个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且 ,如果元素 和元素 对应,则元素 叫做元素 的象,元素 叫做元素 的原象

  关键字词:(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整理、强调)

  ①“A到B”:映射是有方向的,A到B的映射与B到A的映射往往不是同一个映射,A到B是求平方,B到A则是开平方,因此映射是有序的;

  ②“任一”:就是说对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集合B中都有元素和它对应,这是映射的存在性;

  ③“唯一”: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集合B中都是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是映射的唯一性;

  ④“在集合B中”:也就是说A中元素的象必在集合B中,这是映射的封闭性.

  指出:根据定义,(2)(3)(4)这三个对应都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注意到其中(2)(4)是一对一,(3)是多对一

  思考:(1)为什么不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回答:对于(1),在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两个元素与之相对应,因此,(1)不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思考:如果从对应来说,什么样的对应才是一个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是映射但一对多显然不是映射

  辨析:

  ①任意性:映射中的两个集合A,B可以是数集、点集或由图形组成的集合等;

  ②有序性:映射是有方向的,A到B的映射与B到A的映射往往不是同一个映射;

  ③存在性:映射中集合A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它的象;

  ④唯一性:映射中集合A的任一元素在集合B中的象是唯一的;

  ⑤封闭性:映射中集合A的任一元素的象都必须是B中的元素,不要求B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即A中元素的象集是B的子集.

  映射三要素:集合A、B以及对应法则 ,缺一不可;

  三、例题讲解

  例1 判断下列对应是否映射?有没有对应法则?

  a e a e a e

  b f b f b f

  c g c g c g

  d d

  (是) (不是) (是)

  是映射的有对应法则,对应法则是用图形表示出来的

  例2下列各组映射是否同一映射?

  a e a e d e

  b f b f b f

  c g c g c g

  例3判断下列两个对应是否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1)设A={1,2,3,4},B={3,4,5,6,7,8, 9},对应法则

  (2)设 ,对应法则

  (3) , ,

  (4)设

  (5) ,

  四、练习:

  1.设A={1,2,3,4},B={3,4,5,6,7,8,9},集合A中的元素x按照对应法则“乘2加1”和集合B中的元素2x+1对应.这个对应是不是映射?(是)

  2.设A=N*,B={0,1},集合A中的元素x按照对应法则“x除以2得的余数”和集合B中的元素对应.这个对应是不是映射?(不是(A中没有象))

  3.A=Z,B=N*,集合A中的元素x按照对应法则“求绝对值”和集合B中的元素对应.这个对应是不是映射? (是)

  4.A={0,1,2,4},B={0,1,4,9,64},集合A中的元素x按照对应法则“f :a? b=(a?1)2”和集合B中的元素对应.这个对应是不是映射? (是)

  5.在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中,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B中的某一个元素b的原象可能不止一个;(B)A中的某一个元素a的象可能不止一个(C)A中的两个不同元素所对应的象必不相同;

  (D)B中的两个不同元素的原象可能相同

  6.下面哪一个说法正确?

  (A)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与B,都可以建立一个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B)对于两个无限集合A与B,一定不能建立一个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C)如果集合A中只有一个元素,B为任一非空集合,那么从集合A到集合B只能建立一个映射

  (D)如果集合B只有一个元素,A为任一非空集合,则从集合A到集合B只能建立一个映射

  映射数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了解映射的概念,能够判定一些简单的对应是不是映射;

  2.通过对映射特殊化的分析,揭示出映射与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用对应来进一步刻画函数;求基本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复习函数的概念.

  小结:函数是两个非空数集之间的单值对应,事实上我们还遇到很多这样的集合之间的对应:

  (1)A={P|P是数轴上的.点},B=R,f:点的坐标.

  (2)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唯一确定的面积和它对应.

  2.情境问题.

  这些对应是A到B的函数么?

  二、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41~42页的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三、数学建构

  1.映射定义: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

  2.映射定义的认识:

  (1)符号f:AB表示A到B的映射;

  (2)映射有三个要素:两个集合,一种对应法则;

  (3)集合的顺序性:AB与BA是不同的;

  (4)箭尾集合中元素的任意性(少一个也不行),箭头集合中元素的惟一性(多一个也不行).

  四、数学运用

  1.例题讲解:

  例1 下列对应是不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为什么?

  (1)A=R,B={xR∣x0 },对应法则是求平方

  (2)A=R,B={xR∣x0 },对应法则是求平方

  (3)A={xR∣x0 },B=R,对应法则是求平方根

  (4)A={平面上的圆},B={平面上的矩形},对应法则是作圆的内接矩形 .

  例2 若A={-1,m,3},B={-2,4,10},定义从A到B的一个映射f:

  xy=3x+1,求m值.

  例3 设集合A={x∣06 },集合B={y∣02},下列从A到B的

  对应法则f,其中不是映射的是( )

  A.f:xy=12x B.f:xy=13x

  C.f:xy=14x D.f:xy=16x

  2.巩固练习:

  (1)下列对应中,哪些是 从A到B的映射.

  注:①从A到B的映射可以有一对一,多对一,但不能有一对多;

  ②B中可以有剩余但A中不能有剩余;

  ③如果A中元素a和B中元素b对应,则a叫b的原象,b叫a的象.

  (2)已知A=R,B=R,则f:A B使A中任一元素a与B中元素2a-1相对应,则在f:A B中,A中元素9与B中元素_________对应;与集合B中元素9对应的A中元素为_________.

  (3)若元素(x,y)在映射f的象是(2x,x+y),则(-1,3)在f下的象是 ,(-1,3)在f下的原象是 .

  (4)设集合M={x∣01 },集合N={y∣01 },则下列四个图象中,表示从M到N的映射的是 ()

  A B C D

  五、回顾小结

  1.映射的定义;

  2.函数和映射的区别.

  六、作业

  练习:P42-1.

  映射数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映射的概念,掌握像、原像等概念及其简单应用。

  通过映射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

  核心素养:

  逻辑推理:从函数到映射概念的过渡应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抽象:从集合与集合的对应关系中,通过每个问题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映射的概念,体现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映射概念的形成与认识。

  难点:函数与映射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对应关系图片或视频,如人与指纹的对应关系、人与照片的非一一对应关系等,引出映射的概念。

  探究发现,建构概念:

  提出问题: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对应关系,这节课研究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映射。小组合作探究思考下面的对应关系有什么共同特点,并归纳映射的定义。

  归纳映射定义:两个非空集合A与B间存在着对应关系f,而且对于A中的每一个元素x,B中总有唯一的一个元素y与它对应,就称这种对应为从A到B的映射,记作f:A→B。A中的元素x称为原像,B中的对应元素y称为x的像,记作f:x→y。

  应用概念,深化理解: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应用映射的概念解决问题,深化对映射的理解。

  强调函数与映射的区别与联系,如函数是映射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值域是数集的映射。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映射概念、性质及应用。

  强调映射在数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布置:

  布置与映射概念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映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