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愚公移山》

时间:2022-06-08 17:33:1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愚公移山》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愚公移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愚公移山》

  教学目标:

  1.顺畅翻译课文

  2.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4.学习本文对比和衬托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谁都遇到过困难,遇到了困难是应该勇敢地克服还是选择逃避,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中有许多人,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道道险阻,常常缺乏耐挫力和持久力,最终选择了对目标或理想的放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却是一位面对巨大困难敢于挑战敢于战胜的勇者,学习愚公,尤其学习愚公那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我相信我们每一位都会实现人生既定的目标

  二、示标

  学习这篇文言文,我们要达成这样的目标:

  1.顺畅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句式

  2.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4.学习本文对比和衬托的艺术特色

  三、简介《列子》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其作品《列子》一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

  四、听课文录音,并轻声跟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注意一些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并请轻声跟读课文

  五、翻译课文

  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共48个注释)翻译课文女生译1、2段,男生负责译3、4段,先自行试译,也可相互讨论,等会儿,各请一名代表当众翻译

  老师友情提示以下字词的解释:

  河阳之北惩山北之塞

  投诸渤海之尾毕力平险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以残年余力

  山不加增汉之阴

  六、总结通假字、重点虚词、特殊句式

  1、通假字

  指通豫南指同直(一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

  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

  无陇断焉陇同垄(高地)

  2、重点虚词的用法

  “之”的用法

  ⑴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京城氏之孀妻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操蛇之神

  ⑵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汝心之固

  ⑶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⑷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而”的用法

  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笑而止之

  表顺承:聚室而谋何苦而不平?

  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⑴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帝感其诚

  “他”:惧其不已也

  ⑵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

  3、特殊句式

  ⑴被动句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⑵倒装句

  ①、主谓倒装:甚矣,(谓)汝之不惠(主)

  ②、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

  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

  ⑶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室人)杂然相许

  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一厝(于)朔东

  一厝(于)雍南

  七、合作学习,研读课文

  (一)请同学们看课文,思考这些问题,用课文原句来回答

  1、愚公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

  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3、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4、倒土的地点是哪里?

  5、他们是怎样具体行动的?

  6、山最终移掉了吗?

  7、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答案:两山规模:“方七百里,高万仞”

  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地点:“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行动:“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结局:“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困难:(l)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师:面对巨大困难,却敢前去挑战,同学们要学习这种勇气请大家齐读这三句话:

  知其不可而为之!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八、分析人物形象

  过渡语:愚公移山“任务”——艰巨,需移走两座高峻的大山;愚公移山人力单薄,只有一行五人;愚公移山“过程”——艰辛,凿石运土,全靠体力,需寒来暑往,长期努力也许年老力衰的愚公是有点自不量力了,难怪智叟要笑而止之,当然愚公机智的驳斥是令智叟哑口无言

  请同学来模拟人物对话其他同学思考:

  1.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

  2.那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

  答案:1、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智叟: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长远的,发展的观点

  愚公移山,看到了自己后代子孙们的无穷力量,他说“我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孙子又有儿子,孙子又有孙子……子孙会无穷无尽;山不会变,终有一天会移平”,非常理直气壮;而智叟只看到眼前愚公个人的.势单力薄,显然看问题片面、死板

  那么,对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你该如何评价呢?

  答案:愚公:志向远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

  智叟:鼠目寸光安于现状自以为是

  3、看来愚公非愚蠢之人,可有很多人说愚公就是一愚蠢之人,你的看法呢?我们男生和女生分成两派来,对两个观点“愚公不愚”、“愚公实愚”分别想想理由,锻炼一下嘴上功夫,来个小小的辩论吧

  师总结: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一个道理,决不能以今天的科学技术进步来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干”来要求愚公

  v 小结:愚公和智叟的对话,进一步表现了愚公移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4、想像一下,如果没有神的帮助,移山的结果会怎样?

  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实现其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是以幻想方式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了鼓舞这和迷信有本质的不同

  九、归纳寓意

  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呢?你能说出这个“愚公移山”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寓意: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十分顽强的毅力和排除万难的精神

  十、总结写作特色

  你从这篇寓言故事里学到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

  v 1.反衬

  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

  v 2.对比

  a.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

  b.智叟和愚公(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

  v 3.情节曲折

  愚公移山,虽得家人赞同,但其妻却说出了很多困难,还好,家人想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可那智叟却前来阻止,并嘲讽愚公的无能,机智的愚公对他进行了严厉的驳斥,愚公移山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最后得到了神的帮助,至此,愚公移山有了个圆满的结局,文章可谓情节波澜起伏,曲节多姿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愚公移山》】相关文章:

《愚公移山》语文教案02-13

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02-22

初三语文《愚公移山》教案03-31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04-24

语文课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11-07

小学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07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课件教案11-23

语文下册《挑山工》教案范例02-21

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