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海底世界中班教案

时间:2021-10-29 14:03:46 中班教案 我要投稿

美丽的海底世界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丽的海底世界中班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丽的海底世界中班教案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湘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六课。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上,70%的表面是海洋,海洋孕育着生命起源,海洋是人类的母亲。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花纹漂亮、形状各种各样的鱼类,同时还生长着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生命活力和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海底,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将被人们进一步的认识与开发利用。

  本课以此为内容题材,分别以对称剪刻、动手制作和绘画的三种表现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感受鱼的形状特征,色彩变化,从而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之间的差异以及表现时方式方法的不同,并在创作表现的基础上促发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像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上好课。平时我多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把资料画成挂图、幻灯片展示给学生,开阔学生视野,引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创作冲动。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上课时我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听、看、说、动的愉快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找感觉、画感受,开拓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设计理念

  通过多途径和多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对称形的特征、鱼的各种形状和色彩的变化、海底世界多姿多彩的面貌,增强感性认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理和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体验到美术课的乐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并能剪、做、画各式各样的鱼。

  2、过程与方法: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课通过动手制作、游戏活动、绘画表现等三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表现鱼的多种形态以及想像中的海底世界。

  难点:让学生通过剪刻、制作、绘画的学习活动,引导启发学生大胆想像,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对海底世界美好未来的丰富的想像。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备好工具及材料,教师备好一个鱼缸、若干金鱼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活动一、二)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走进海底世界》。走进美丽而神奇的海底世界,引起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直接诱发他们在感情和行为上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很快融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

  二、观察鱼,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1、教师将放有鱼的鱼缸放在“视平展示台”上,让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鱼,引导学生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提问:

  (1)你观察到的鱼儿是什么样子的呢?

  (2)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头、身体、尾、鳍。)

  (3)鱼的形状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2、出示单独的各种鱼图片欣赏。仔细对比地观察图片,说说哪些对称?哪些不对称?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出发,使活动的目的明确,有层次性、渐进性,活动的难易程度等都随着学生体验的获得而发生变化。]

  三、吟儿歌,学画金鱼,形成技能。

  1、教师边吟唱技法儿歌,边演示作画步骤,让学生在儿歌声中欣赏画金鱼的过程。(儿歌:画金鱼重情趣,首先一笔定身体。侧峰三笔画大尾,一对眼泡长脑际。勾上弯弯小嘴巴,淡墨画弧鼓肚皮。最后添上两小腿,画出金鱼做游戏。)

  2、学生齐读技法儿歌多遍,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吟唱儿歌边学画鱼。

  3、师小结。

  [设计意图:儿歌简短押韵,节奏鲜明,易记易唱,有游戏性和趣味性,适合低年级学生集体诵读、吟唱。在儿歌中同时渗透教学内容,与整体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

  四、学对称,剪的方法,加深认识。

  1、剪纸鱼。师演示步骤(折、画、剪)提问:为什么要先折再剪?

  2、学生自由回答。

  3、师小结:先折再剪就可以剪出对称的鱼形。

  4、学生尝试练习:运用对称和不对称的方法各剪刻一个鱼形纹样。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引导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发现中感悟,化静为动,学作合一。]

  五、玩“鱼”戏水游戏,培养集体、环保意识。

  1、播放课件,制作手摆鱼步骤:对折、画鱼形、剪鱼形、粘合装饰。(注意:剪出的鱼形比手要大一些;粘合时鱼尾不能粘合。)

  2、学生小组合作制作。

  3、通过学生制作的手摆鱼作品,播放优美乐曲,让学生以“摇头、摆手、划水、弯腰”为基本动作,再联想鱼的游动,创作出“鱼”戏水的新姿。师生同乐,营造一个海底大家庭的氛围,增强学生的爱心。

  [设计意图:情境再现,加深了学生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的自由创意表达提供契机,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第二课时(活动三)

  一、回顾导入

  1、播放前课所学内容,欣赏各种鱼的图片。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从视、听等多种感官去刺激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与思考。]

  二、激发想象——你说我说

  欣赏图片后提问:大胆想象一下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学生互相讨论,举手发言。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很大胆、很具体,就像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海底是一个没有被开发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吧!

  [设计意图:课堂活动主要是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合作活动,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三、技法传授——走进海底世界

  播放课件: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学生欣赏,谈感受。师小结。(海底世界是神秘而美丽的,我们在作画时要大胆地加入自己的想象,把你心目中的和你希望看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创设有学生“构建而非复制”的活动情境,赋予学生创新的责任,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四、欣赏评析——学生作品(课本里面)

  多媒体播放学生作品。教师讲析学生作品:三幅作品中小作者均注意了构图中的主次关系,尤其是第一幅作品。第一幅作品,小作者在画面的中心画了一个大大的鱼的外形,在这个外形中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乐园;第二个小作者把自己画成了一个美人鱼小姐正飞过海洋宫殿;第三幅作品,小作者画的是制服了吃小鱼的鲨鱼。可见,画好鱼是此次想像画的关键。

  [设计意图:演示文稿的播放,教师的讲析,为全班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分享体验的平台。]

  五、自由创作——学生发挥想象

  1、学生创作表现。出示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一幅表现海底景观的想象画。

  2、教师巡回辅导。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作、发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六、评价拓展——展评优秀学生作品

  1、展评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评出“海洋之星”)

  2、师小结:同学们,海底世界是神秘而美丽的,但人类对它们的了解是知之甚少的,所以我们要有建设和开发大海洋的雄心壮志。

  [设计意图:采用相互交流的方式,欣赏别人的作品,谈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能力]。

《美丽的海底世界中班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美丽的海底世界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教案:海底世界11-28

美丽的海底世界小班美术教案11-23

海底世界大班教案11-01

大班《海底世界》教案08-17

海底世界小班美术教案07-28

美丽的花中班教案09-10

美丽的秋菊中班美术教案11-12

中班美术教案:美丽的菊花09-23

《美丽的风筝》中班美术教案06-07

美丽的海底作文02-10

美丽的海底世界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丽的海底世界中班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丽的海底世界中班教案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湘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六课。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上,70%的表面是海洋,海洋孕育着生命起源,海洋是人类的母亲。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花纹漂亮、形状各种各样的鱼类,同时还生长着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生命活力和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海底,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将被人们进一步的认识与开发利用。

  本课以此为内容题材,分别以对称剪刻、动手制作和绘画的三种表现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感受鱼的形状特征,色彩变化,从而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之间的差异以及表现时方式方法的不同,并在创作表现的基础上促发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像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上好课。平时我多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把资料画成挂图、幻灯片展示给学生,开阔学生视野,引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创作冲动。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上课时我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听、看、说、动的愉快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找感觉、画感受,开拓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设计理念

  通过多途径和多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对称形的特征、鱼的各种形状和色彩的变化、海底世界多姿多彩的面貌,增强感性认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理和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体验到美术课的乐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并能剪、做、画各式各样的鱼。

  2、过程与方法: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课通过动手制作、游戏活动、绘画表现等三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表现鱼的多种形态以及想像中的海底世界。

  难点:让学生通过剪刻、制作、绘画的学习活动,引导启发学生大胆想像,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对海底世界美好未来的丰富的想像。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备好工具及材料,教师备好一个鱼缸、若干金鱼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活动一、二)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走进海底世界》。走进美丽而神奇的海底世界,引起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直接诱发他们在感情和行为上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很快融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

  二、观察鱼,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1、教师将放有鱼的鱼缸放在“视平展示台”上,让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鱼,引导学生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提问:

  (1)你观察到的鱼儿是什么样子的呢?

  (2)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头、身体、尾、鳍。)

  (3)鱼的形状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2、出示单独的各种鱼图片欣赏。仔细对比地观察图片,说说哪些对称?哪些不对称?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出发,使活动的目的明确,有层次性、渐进性,活动的难易程度等都随着学生体验的获得而发生变化。]

  三、吟儿歌,学画金鱼,形成技能。

  1、教师边吟唱技法儿歌,边演示作画步骤,让学生在儿歌声中欣赏画金鱼的过程。(儿歌:画金鱼重情趣,首先一笔定身体。侧峰三笔画大尾,一对眼泡长脑际。勾上弯弯小嘴巴,淡墨画弧鼓肚皮。最后添上两小腿,画出金鱼做游戏。)

  2、学生齐读技法儿歌多遍,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吟唱儿歌边学画鱼。

  3、师小结。

  [设计意图:儿歌简短押韵,节奏鲜明,易记易唱,有游戏性和趣味性,适合低年级学生集体诵读、吟唱。在儿歌中同时渗透教学内容,与整体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

  四、学对称,剪的方法,加深认识。

  1、剪纸鱼。师演示步骤(折、画、剪)提问:为什么要先折再剪?

  2、学生自由回答。

  3、师小结:先折再剪就可以剪出对称的鱼形。

  4、学生尝试练习:运用对称和不对称的方法各剪刻一个鱼形纹样。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引导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发现中感悟,化静为动,学作合一。]

  五、玩“鱼”戏水游戏,培养集体、环保意识。

  1、播放课件,制作手摆鱼步骤:对折、画鱼形、剪鱼形、粘合装饰。(注意:剪出的鱼形比手要大一些;粘合时鱼尾不能粘合。)

  2、学生小组合作制作。

  3、通过学生制作的手摆鱼作品,播放优美乐曲,让学生以“摇头、摆手、划水、弯腰”为基本动作,再联想鱼的游动,创作出“鱼”戏水的新姿。师生同乐,营造一个海底大家庭的氛围,增强学生的爱心。

  [设计意图:情境再现,加深了学生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的自由创意表达提供契机,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第二课时(活动三)

  一、回顾导入

  1、播放前课所学内容,欣赏各种鱼的图片。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从视、听等多种感官去刺激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与思考。]

  二、激发想象——你说我说

  欣赏图片后提问:大胆想象一下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学生互相讨论,举手发言。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很大胆、很具体,就像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海底是一个没有被开发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吧!

  [设计意图:课堂活动主要是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合作活动,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三、技法传授——走进海底世界

  播放课件: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学生欣赏,谈感受。师小结。(海底世界是神秘而美丽的,我们在作画时要大胆地加入自己的想象,把你心目中的和你希望看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创设有学生“构建而非复制”的活动情境,赋予学生创新的责任,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四、欣赏评析——学生作品(课本里面)

  多媒体播放学生作品。教师讲析学生作品:三幅作品中小作者均注意了构图中的主次关系,尤其是第一幅作品。第一幅作品,小作者在画面的中心画了一个大大的鱼的外形,在这个外形中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乐园;第二个小作者把自己画成了一个美人鱼小姐正飞过海洋宫殿;第三幅作品,小作者画的是制服了吃小鱼的鲨鱼。可见,画好鱼是此次想像画的关键。

  [设计意图:演示文稿的播放,教师的讲析,为全班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分享体验的平台。]

  五、自由创作——学生发挥想象

  1、学生创作表现。出示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一幅表现海底景观的想象画。

  2、教师巡回辅导。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作、发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六、评价拓展——展评优秀学生作品

  1、展评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评出“海洋之星”)

  2、师小结:同学们,海底世界是神秘而美丽的,但人类对它们的了解是知之甚少的,所以我们要有建设和开发大海洋的雄心壮志。

  [设计意图:采用相互交流的方式,欣赏别人的作品,谈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