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搭配》数学公开课的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搭配》数学公开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搭配》数学公开课的教案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在学生今后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搭配》是人教版课程标准数学第三册的数学广角的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喜欢思考,具有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是学生合作意识不强,胆子也较小,不能非常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思考问题不够全面,有序性不强。
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在自主尝试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渗透“排列”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衣服模型、学生准备练习本,笔和尺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大家看,今天小红要去秋游了,一早她把自己喜欢的衣服拿了出来,她想挑一套漂亮的衣服,可以搭配呢?你能帮她当当参谋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活动1:搭配衣服
活动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摆,一人记
(按照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的原则)
思考:怎样才能保证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齐读活动内容,理解里面的意思。
学生活动,师巡视。
【预设】:学生上台演示(用教师的教具摆一摆)
生1上台摆
师:你们看清楚了吗?他是怎么搭配的?
从上装出发
这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搭配?这件呢?
师:除了从上装出发进行搭配,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上台摆
师:他又是怎么搭配的?
从下装出发
第一件下装有几种不同的搭配?第二件呢?第三件呢?
师:他们是怎么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呢?
引导得出:有序思考
(板:有序)
活动2:记录
活动要求:用至少一种方法,清晰地记录6种搭配方法。
思考:怎样能又快又好地记录下来?
反馈各种记录方法:
【预设】(1)连线
师:你们看懂了吗?谁来介绍一下?
他是从什么开始连的,还可以怎么连?
小结:可见连线是帮助我们思考的`一种方法,而且比较简洁清楚。
师:如果连图都没有,你能想办法在纸上把我们刚才讨论的结果简单而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吗?
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方法都很不错,老师这里也总结了几种记录方法。(PPT演示)
课件总结记录方法:用①、②表示两件上衣,③、④、⑤表示三件下装……
(2)字母和数字表示(或图形)
(3)文字记录法
(4)算式记录法
师:那这种类型的题能不能用算式表示呢?(PPT切换)
生:每件上衣和三件下装搭配,就有3种不同穿法,那么两件上衣就有2个3,就是6种不同穿法。我们可以用算式表示:3×2=6(种)或3+3=6(种)
生:每件下装和两件上衣搭配,就有2种不同穿法,那么三件下装就有3个2,就有6种不同穿法。我们也可以用算式表示:2×3=6(种)或2+2+2=6(种)
师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但是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要按一定的顺序思考,这样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三、拓展延伸
(一)师:如果小红想要有更多的搭配方法,你有什么办法吗?
1.如果增加一件衣服,猜猜现在一共有几种搭配?怎么想的?
2.如果再增加一件衣服呢?
3.衣服数量不变,增加一件下装,一共有几种搭配?怎么想的?两件呢?
小结:可以通过增加上装和下装来增加搭配方法。
(二)小红穿上了美美的一套衣服,她到了目的地——动物园
出示地图
师:他们首先到了游览地图前,动物园里有……(指点)儿童乐园、百鸟园、猴山。小红说:“我们从儿童乐园经过百鸟园到猴山,一共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呢?”
活动3:找路线
活动要求:同桌合作,一起找出儿童乐园经百鸟园到猴山的不同路线,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学生活动,集体校对。
四、总结感受、提题
时间过得真快,小红和同学们在游玩了儿童乐园、百鸟园、猴山后高高兴兴地结束了此次秋游。
那么,你在今天的课堂里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作业设计
1.把自己名字重新组合成新的名字,记录下来。
2.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把两人的名字重新搭配。
《搭配》数学公开课的教案 2
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画图(连线)的方法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有序的组合与搭配。
2、通过自主探究搭配方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3、通过对事物搭配方案的设计与探究,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并使学生初步感悟数学的建模思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按照一定的次序给事物进行不重复、不遗漏的组合搭配,并用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学校的足球队为了迎接比赛,正在紧张地训练着。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搭配一套漂亮的比赛服吗?(出示课题--搭配)
二、动手实践,归纳方法
1、设疑探究
(1)、师:现在有几种颜色的上衣和裤子可供搭配呢?(出示下图)
(生:三种颜色的上衣和两种颜色的短裤)
问:如果请你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搭配一套运动服,行吗?
(个别学生回答,师演示)
(2)师:还有不同的方案吗?(有)接下来,就请大家小组合作,把可能出现的搭配方案写下来。(小组合作实践)
2、交流反馈
学生使用的'方法可能有:
(1)拼搭法:
根据上衣来考虑:
根据裤子来考虑:
(2)连线法:
小结:我们在搭配时要注意什么?
有次序地搭配,这样才能既不重复,有不遗漏。
(3)师:想一想,能用一个算式来计算吗?
板书:3×2=6(种)
每1件上衣都有2条裤子可搭配,3件上衣,也就是3个2。
(4)师:如果还有4双球鞋可供选择,一共又有多少种搭配方法?你能用连线法来说明吗?算式又怎样列?
生草稿纸连线,并列式计算,汇报:3×2×4=24(种)
以上每种搭配方法,都会有4种球鞋可搭配,因此再乘4,得24种。
三、师生互动,灵活运用
1、模仿练习(P72-2)
师:其实,在生活中,需要搭配的地方还真不少呢!你们看,在食堂买菜也能用到这个本领。(出示P72-2的图片)大家能根据要求,用连线的表达方式来搭配一下吗?算式怎样列?
(学生独立完成后核对并列式:3×4=12)
2、提高练习
师:小朋友的本领学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学校食堂向你们推出了一个优惠活动:(出示红榜)
即日起,凡在本食堂购买两个不同荤菜的小朋友,可获赠任意一个素菜!
问:这样的话,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呢?
(小组成员自由组合后讨论方案并归纳思考方法)
3、自选练习
师:如果你们对食堂的菜谱还不太满意的话,可以从桌上任选一份新菜谱,进行“两荤一素”的搭配。
(菜谱分A、B、C三种,学生可根据掌握的程度任选一份)
菜谱A
菜谱B
<荤菜> <素菜>
水煮牛肉 炒生菜
白灼草虾 炒空心菜
红烧扁鱼 炒鸡毛菜
糖醋小排 炒橄榄菜菜谱C
<荤菜> <素菜>
铁板牛肉串 炒杭白菜
红烧鸡腿 麻辣豆腐
茄汁鲳鱼 炒荷兰豆
油炸大虾 炒青菜
四、小组交流,归纳总结。(略)
五、检测目标练习:
1、小红有4双袜子和3双鞋子,可以有几种搭配方案?
2、小明到科技馆有两座桥可走,过每座桥都有4条路可到达科技馆。他有几种不同路可走?
《搭配》数学公开课的教案 3
教学内容:
找搭配的规律。四下教科书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几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在操作、讨论中有序地、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搭配方法,发现搭配事物与搭配方法的关系,能用语言完整表达。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学生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老师今天来淳溪小学,出门前先要吃早餐。我们来看一下老师准备的早餐。(出示:一杯牛奶、一碗豆浆、包子、面包、鸡蛋)
这样的.早餐真丰富。如果只喝一种饮品、吃一种食品,你会怎样选择?让学生上黑板展示出自己喜欢的搭配方式。(板书:搭配)。把你喜欢的搭配方式说给你的同桌听。
二、小组合作,探寻规律。
1、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式呢?
让学生估计一下可能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在小组里合作选一选、数一数,并请组长把每种选配方法简要地记一记。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
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搭配方法。
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评价他们的搭配方法,强调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引导回答、板书:有顺序、有条理,不重复、不遗漏)
2、你们觉得哪组的记录更节省时间更有效率呢?我们寻找规律时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文字或符号进行记录。老师也给大家推荐一个方法:用“△”来表示饮品、用“□”表示食品,你能用连线的方法很快找到答案吗?动手连一连。
在连线过程中思考并讨论:
怎样连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3、食品的种数和饮品的种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得出结论:饮品的种数×食品的种数=搭配方法的种数
4、师生共同小结: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类似这样的搭配问题,我们通过自己
的研究,找到了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搭配方法的规律。(板书课题:搭配的规律)
三、巩固提高:
1、路线的选择。
老师一边吃早餐一边在想一个问题:到淳溪小学(出示路线图),一共有多少条路线可以走?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全班汇报。上台指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2、衣服的搭配。
吃完了早餐,选好了路线,该换衣服了。
出示3件外套,2条西裤,3条运动裤。
老师想如果穿外套和西裤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动手连一连,验证一下。
如果穿外套和运动裤,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怎么算一共有多少种穿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3、拓展延伸。
如果再加上2双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再加上领带呢?有兴趣的话我们课外去研究一下。
四、全课总结。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搭配,例如我们的一日三餐的搭配,例如我们穿的衣服、鞋、帽的搭配,我们用的学习用品、玩具都有搭配的问题,等等。只要做个有心人,用心去观察,你就会从中发现问题,通过探索和思考,你就会找到其中的规律。
五、补充练习。(视时间而定)
1、在班上选两名同学,和在座的听课老师握手,一共要握几次?
2、今天学校食堂选一样荤菜和一样素菜搭配,一共有1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猜猜看,可能有几样荤菜,几样素菜?
《搭配》数学公开课的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不同的搭配过程,学习与顺序,有条理的,由具体到抽象的进行思考,探索出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2.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符号感。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有序的,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出所有搭配方法
发现搭配事物与搭配方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语音引导入:
hi大家好,我是大家所熟悉的好朋友,helen,周末了,我要参加游乐活动,我有2件上衣,3条裤子,怎样搭配才漂亮呢?(边说教师便贴衣服)
二、探究规律:
1.初步感知,孕伏两种方法
让学生上黑板移出自己认为漂亮的搭配方式。
师: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认为漂亮的搭配方法。
问:那么,要配成一套衣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请同学们拿出衣服纸片同桌互相拚一拼)
2.小组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展示你的想法?(让学生上黑板指一指,如果有学生无序制,则问学生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边指老师边总结,如果先选绿上衣,有三种选配方法,选白上衣,也有三种选配方法,一共6种选配方法。
板书:236)
师:有和他不同的方法吗?(也请同学上台指一指,如果先选裤子,每条裤子有两种选配方法,也有6种选配方法)
师总结:咦,这种方法也不错吧!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可以先选上衣,得到6种选配方法,也可以先选裤子也得到6种选配方法。问:你们能说说这样选配的好处吗?
3.师:如果我们用三角表示上衣,用梯形表示裤子,你能用连线的方法很快找出所有的选配方法吗?(请同学翻开书109页,在书上连一连,课件汇报,突出两种连法,可以从上衣入手,可以从裤子入手)
4.师:你们真厉害,用连线的'方法很快找到了所有的选配方法!
问:怎样选配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让学生明白在选配时,有顺序,与条理的选配)
师:这种方法真的有效吗?假如我现在多了一条裙子,一共有几种不同的选配方法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本子上连一连吗?(投影展示,有的同学用字母,有的同学用图形,有的同学用数字------,板书:248)
5.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那如果我现在有3件上衣呢?下衣4件你能说说有几种选配方法吗?(请同学说,板书:3412)
问:上衣的件数和下衣的件数,与选配方法有什么关系?
板书:2×3=6
2×4=8
3×4=12
师总结:看来我们在研究搭配问题的时候,可以用实物搭配,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还可以简单的列算式。
三、巩固新知。
1.师:其实,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经常遇到的。这是一个学校的食堂,为了搭配营养,学校规定一荤一素搭配。问: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呢?(荤:大排,萝卜烧肉,肉圆,烧鸡。素:青菜,芦蒿,黄瓜,油菜)
问:这些菜,你都喜欢吃吗?选出自己喜欢吃的荤菜和素菜,让其他同学帮你搭配。
2.师:我们继续往下看,出示三件上衣,五件下衣(三条裙子,两条裤子)
问:上衣和裙子有多少种不同的配法?
问:上衣和裤子有多少种不同的配法?
问: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配法?
问:第三个问题和前两个问题是什么关系?(可以是9+6=15,也可以3×5=15)
3.师:出示情景图:(请同学自由发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4.师:看来,使难不倒大家罗?在出示情景图:(让学生充分自由的说一说,并且说出自己这样做的理由)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真是不错一下子解决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在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过程中一定有不少收获吧?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师:带着你们的收获再来一组口答题,好不好?
1.在班上选两名同学,和在座的听课老师握手,一共要握几次?
2.老师有三只不同的风筝,想分给第一组的8位同学.一共有几种分法?
3.老师有一些裙子和上衣,一共有1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猜猜
看,老师可能有几件上衣,几条裙子?
师:希望大家能把我们学的有关于搭配的知识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搭配》数学公开课的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大月、小月、及2月的特点;
2、能够判断平年和闰年;
3、小组合作制作年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比较年历卡,得到年月日的有关系统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十分有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年历的制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纸 ,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一、观察年历片:
1、完整的年历片上有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年、月、日、星期、表格
2、简单提问:
为什么有12张小表格?
为什么每张表格有7列?
-----年1月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 学生尝试
2、 交流:
(1) 一年的开始是几月几日?
(2) 1月1日一定是星期日吗?为什么?
(3) 写到哪一天为止?为什么?
(4) 你认为制作年历片要注意什么?
-----年2月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2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你怎么知道?这一天是固定不变的吗?
2、2月的最后一天是几?你怎么知道?这一天是固定不变的'吗?
3、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四、小组合作
完成P30 年历片
五、装饰年历片
1、你的重要日期标注;
2、动手制作一个漂亮的2011年年历片。
六、及时练习
(一)生活中的年月日
1、小淘气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 )月和( )月,他是()月()日住到外婆家的。
2、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它将历时6 个月,其中有( )个大月,( )个小月,共计()天。
3、小巧今年正好8周岁,可是她只过了两个生日,她是()年()月()日出生的。
(二)找规律,填一填:
(1) 1月、3月、5月、7月、8月、( )月、( )月
(2) 1928年、1932年、1936年、( )年、( )年、( )年
(三)一周有7天,它们是星期几
(1)2008年6月1日是星期( )
(2)2008年12月31日是星期( )
(四)日期的缩写
2004年2月5日
2004年10月2日
(五)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编写2009年1月份的月历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搭配》数学公开课的教案 6
学材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健康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营养搭配,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但学生一般不会去关注。特别是一些专用名词大多数学生可能是第一次听到。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营养的知识,增强健康意识,均衡饮食。
2、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选择营养配餐和评价配餐营养成分的均衡性。
3、让学生了解并解决一些与健康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导学策略
启发、引导、讨论、练习
教学准备
情景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⑴提出问题:
教师:你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将在哪儿举行?
(运动员在训练中需要根据营养标准合理搭配食物。我们的身体正在生长发育,所以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营养配餐方面的知识。)
教师:那你们知道这些饭菜中主要有哪些营养吗?
教师:你还真是博学多才呀,你是怎么知道的?
⑵点题:
教师:饭菜中的营养非常丰富,主要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我们今天着重研究一下前三种。
像你们这个年龄的儿童,一顿午饭大约需要蛋白质30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120克。
2、探索新知:
⑴学生预习:(小资料和小明的午饭)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熟悉新知,教师则引导学生主动地阅读情境中的图、表、文字与数字,即读图、读表、读字。从图、表、文字与数字的关系中看懂情境中直接给出的数学信息。
在学生预习中,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预习、探究的情况,随时建构调节教学环节。
⑵指导学习
教师:好了,你们表现的时候到了,谁能告诉大家小明这顿午饭的营养符合营养师的建议吗?
教师:完全正确,你是如何得到的?
(学生计算)
教师:好聪明,既然小明的午餐营养不均衡,那么营养师会给他什么建议呢?
教师:很好,那么就请大家按照营养师的建议,给小明也给你们自己设计一份既好吃又营养的午餐,好吗?
⒊巩固新知: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可以小组为单位,评选最优午餐,也可以小组合作共同设计。
学生回答: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阅读情境中的图、表、文字与数字,即读图、读表、读字。从图、表、文字与数字的关系中看懂情境中直接给出的数学信息。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蛋白质含量符合,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不符合。
根据100克食物中各成分的含量表,青菜和宫保鸡丁各成分含量已知,而米饭只有50克,是100克的1/2,所以米饭中各成分的'含量是100克米饭中各成分含量的1/2,从而求得这顿午饭中蛋白质含量为27.45克,脂肪含量为3.25克,碳水化合物含量为41.65克,其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与营养师的建议出入较大。
营养师会建议他多吃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一些的食物。
小组合作,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
板书:
营养配餐
(投影出示书中表格)
教学反思
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主体性,在交流中发表他们各自的见解,展示他们的思维,最终使学生的学识与智慧为整个集体所共享,使教学过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过程。同时,学生在自由表达他们的思维和见解的宽松氛围中,体验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搭配》数学公开课的教案 7
一、 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通过配菜,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最简单、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通过配菜,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三、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解决最简单、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 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菜名小卡片。
课堂结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引:国庆长假小朋友们过得高兴吗?必定品尝了许多美食,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问:排骨、鱼这些都是什么菜?土豆、冬瓜又是什么菜?
(根据学生的回答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如果不明白教师启发学生分清荤菜和素菜。)
问:这么多的食物,怎样搭配来吃才能更有营养、更健康?
师:对了!在饮食中注意荤素的搭配,才能更有营养,更健康。搭配中有不少的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吧!请小朋友把书翻开26页。
(出示课件:课题并板书课题)
自由回答
生:荤素的搭配才能更有营养,更健康。
使学生明确:荤菜与素菜之间的区别,为“配菜”做好铺垫。
了解在饮食中要注意合理的搭配。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新知。
1、 搭配星期一的菜谱
(出示星期一的菜谱)
1) 问:学校餐厅开餐了,星期一的菜谱是怎样的?
问:厨师对配菜有什么要求?
(点击课件出要求: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问:那么星期一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边点课件边问)
2) 学生尝试解决
3) 反馈交流
a、你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有不同意见吗?
b、你是怎样搭配的?有没有不同意见?
4) 板书(用不同颜色区分荤菜和素菜)
白菜 白菜
肉丸子 或
冬瓜 冬瓜
(使学生明确无论是荤菜配素菜还是素菜配荤菜都只有两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2、 搭配星期三的菜谱
(出示星期三的菜谱)
引:小朋友们搭配得真好!星期三有几种荤菜?几种素菜?
师:仍然按照一份荤菜和一份素菜的搭配,又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呢?
1) 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摆一摆,配一配,并把配菜方法记录下来。
2) 四人小组共同讨论交流,选出最好的一份记录。
3) 反馈交流
问:哪个小组先说?
(发言的同学问一问:你对我们的发言有什么意见?)
请小组代表带上记录用投影的方式边看记录边发言。
要解决的问题:a、搭配的有序性。 通过小组成员说一说:“为什么你觉得这份记录好?”发现:搭配要按必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脱漏。或通过比较有序与无序的两份记录发现:搭配要按必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脱漏。b、搭配的两种不同的'方法:用荤菜配素菜和用素菜来配荤菜。情况:如果只说出一种搭配方法:引导“有不同意见吗?还可以怎样配?”
观察菜谱后回答。
个别说一说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个别说一说自己的搭配方法。
生:2中荤菜,2种素菜。
自主探究,记录自己的配菜方法。
组内交流,合作学习。
小组代表发言。
在反馈交流中比较得出搭配的方法:按必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脱漏。及两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自主探究中,初步感知搭配的方法。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找到搭配的规律和方法:按必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脱漏。体验搭配的有序性。并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探究开拓的意识。
学习、巩固新知、建立模型。
搭配星期五的菜谱
引:小朋友们找到了搭配的小窍门,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师:星期五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师:你是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
可能出现的情况:a、口述配菜方法b、用乘法和加法:“你是怎样想的?”2x3是用荤菜来配素菜。3x2是用素菜来配荤菜。3+3用一个用荤菜来配素菜,再用另一个荤菜来配素菜。
问:现在我们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吧!如果增加一样荤菜,比如说鸡肉,那么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增加一种荤菜,为什么会增加3种配法呢?
问:如果增加两种荤菜,变成4样荤菜,4样素菜又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5样荤菜6样素菜呢?
自主学习,独立解决,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法。
个别回答。
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自主探索,大胆猜想,发现并找到较好较快的获得搭配结果的规律,能应用乘法原理来解决搭配的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应多样化并且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实际应用
引:刚才同学们都很动脑筋!你能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其它搭配问题吗?请翻书27页,看一看联系第一题。
问:图中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反馈交流:有几条路可以走?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是怎样思考的?
仔细观察主题图,独立思考解决,并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
课堂总结
配菜中你学到了什么?
自己总结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板书:
搭配中的学问
星期一:
白菜 白菜
肉丸子 或
冬瓜 冬瓜
一共有 2 种
《搭配》数学公开课的教案 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排列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帮助“军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排列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排列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大家有兴趣去儿童乐园玩吗?军军和我们一样也喜欢去玩,但是他遇到问题了,想向同学们求助,大家愿意帮助他吗?(板书:数学广角—趣味搭配)
二、探究新知:
1、搭配衣服
军军想穿的帅气些和大家出去玩,他现在有2件上装和3件下装,可是却又不知道该怎样搭配衣服了,一件上装配一件下装,你们可以给他一些建议吗?从同学们给军军的建议中可以看出每个人的审美标准是不一样的,那这样吧,我们把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出来,让他自己选择,好吗?看看可以找出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哪位同学愿意来汇报你搭配出了几种不同的穿法?你是怎样搭配的`?那么怎样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出来呢?要有顺序的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刚才我们是通过有顺序的摆学具知道了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可以在图中直接表示出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
谁愿意来汇报你是怎样搭配的?刚才我们是选定1件上装分别和3件下装连线搭配,还可以怎样连线搭配呢?也可以选定下装和2件上装连线进行搭配。不管是选定上装分别和三件下装搭配,还是选定下装分别和两件上装搭配,只要我们做到有顺序的进行搭配,就能够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把所有的搭配方法找出来。
2、选择路线
军军穿好了衣服就出发了从儿童乐园经过百鸟园到猴山有几条路可以走呢?请同学们帮帮军军。
3、数字游戏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军军来到了猴山,小猴子们也跑来欢迎军军和同学们了,它们想与同学们玩个数字游戏,请同学们有序的、不重复、不遗漏的在练习本上写出用3、5、7、组成的不同的三位数。
我们在写数的时候,可以先确定百位上的数,再确定十位和个位,这样有顺序地排列,就不会出现重复或遗漏的现象了。我们再来看用3、5、0这三个数字又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呢?
4、照相
吃了午餐,军军又出发了,他来到了数学乐园门前,聪聪和明明过来迎接他们,他们一共要照几张相片呢?照完了相,来到数学乐园,军军训到了一箱宝贝,但是宝箱上有锁,需要密码才能打开,同学们帮帮他吧。我们来输入密码,恭喜同学们帮军军成功破解了密码,军军得到了宝贝。
5、搭配午餐
玩着玩着军军饿了,他现在又在为怎样搭配午餐而伤脑筋了。同学们看,妈妈为军军准备了哪些午餐?有饮料、有点心,挺丰富的!从饮料和点心中各选一种,午餐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搭配的方法有几种?再与同桌同学交流、讨论。
谁愿意来汇报你选择了什么方法进行搭配的?(用简单的图形、文字或数字、字母加连线、列式……)我们班的同学真能干,不仅会动手操作,更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记录搭配的好方法,真了不起!军军得到了宝贝,学了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简单的问题入手研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搭配问题,大家不仅学会了这个知识,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创造了用符号画一画、列出算式来帮忙这些好方法,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会应用这些方法,灵活解决更多的问题!
《搭配》数学公开课的教案 9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学难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六一”节快要到了,琳琳代表班级去参加学校举办的比赛。可是,在挑选衣服时,琳琳遇到了麻烦,她为穿哪套衣服而烦恼,她左挑右选,还是拿不定主意,同学们你能帮帮琳琳吗?
出示实物图片。
2.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
师: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琳琳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
生:2件上衣,3件下衣。
师:如果要搭配一件衣服,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
师:那么你能从中找到哪几种搭配呢?
学生思考。
师:大家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把所有的搭配方式都找出来,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在纸上做一做,做完后,说给自己的同桌听一听。
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取不同做法展示。
汇报。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过程。
师:现在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选取了部分同学的搭配方法,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生1: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用线把这些搭配连在一起,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学生画出实物。)
师:这位同学画了实物图并把所有的搭配都连起来了,我觉得太麻烦了,我也用连线的方式把他所说的搭配找出来,但是我用汉字把这些衣服写出来,大家觉得哪种比较简单?
生:用汉字。
教师板书学生探究的搭配方式。
师:那么你有没有更简单的方式呢?
生2:我把上衣和下衣都用图形来表示,圆表示上衣,三角表示下衣。并用不同的圆、不同的三角表示不同的上衣和下衣。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用线把这些搭配连在一起,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
师:太棒了,我把这种更为简单的方式写来。
教师板书。
师:还有其他的方式吗?
生3:我把上衣和下衣都用字母来表示,A表示上衣,B表示下衣。并用不同的数字区分不同的上衣和下衣。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用线把这些搭配连在一起,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
师:嗯,非常棒。这些用图形或者用字母表示都简化了过程,这种都是用符号表示的方法。但是,无论是哪种方式,他们是不是都是先选定的上衣呢?
生:是。
师:那么可不可以先选定下衣呢?
生4: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2种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
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数量与下衣的数量与有多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2×3=6(种)(板书)
师:同学们真棒,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生:连线。
师:想一想连线时应注意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回答完后,课件演示有顺序地搭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巩固新知,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早餐里都有哪些饮料和点心?如果饮料和点心各选择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刚刚学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来。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强调,按一定的顺序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汇报:一种饮料搭配4种点心,有两种饮料,一共有8种搭配。
(2)拉动纸条,看看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记录下来。十位上的数字有2,4,9,个位上的数字有3,6,8。
学生独立完成,强调按一定的顺序。
学生汇报: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字。23,26,28,43,46,48,93,96,98。
(3)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华打算在妈妈生日那天送妈妈一束鲜花和一个蛋糕,有几种搭配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学生汇报:先确定鲜花,一种鲜花搭配3种蛋糕,有两种鲜花,有两个3,所以是6种搭配方法。
(4)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华打算在妈妈生日那天送妈妈一束鲜花、一个蛋糕和一张生日贺卡,有几种搭配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两步选择,注意要按一定的顺序。
学生汇报:按先选定鲜花,再选蛋糕、贺卡的顺序。一种鲜花可以搭配3种蛋糕,一种蛋糕可以搭配2种贺卡,所以一种鲜花和蛋糕、贺卡的搭配方式有3个两种,就有6种,一共两种鲜花,就有6+6=12(种)。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主要学习的是简单的搭配问题。注意在搭配的时候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搭配。
八、板书设计
用符号表示:
按一定的顺序
一共6种搭配方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学的简单的搭配,属于组合问题,组合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将逐步学习相关知识,有顺利的思考,有规律的排列,不重不漏等数学思想将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因此,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非常明显,本课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教学目标达成度较为理想。
本节课成功之处:
1、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教学设计趣味性强。
进行教学流程设计时,我对例题的素材进行反复的思考,参考了许多一些案例设计,创设了衣服搭配、数游戏等活动,学生学得有趣,同时每一项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的,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实现了知识的顺势迁移,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在衣服搭配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人人动手,在展示交流中比较得出拉数的过程中怎样避免重复和遗漏,怎样搭配的衣服最有规律性:按一定的顺序、逐一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验这个活动的有序性。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我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自我反思,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设计不好,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导致课堂流程不够流畅,缺乏吸引力。虽然我们学习了简单搭配数目的列举和计算方法,但生活中一些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对待一些稍复杂的搭配问题,如送鲜花、蛋糕、贺卡的问题中,要使学生清楚的明白每一种搭配的含义是什么。
《搭配》数学公开课的教案 10
【教学内容】
搭配(教材第101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有顺序、全面的地思考问题并用数学语言及符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
(课件出示密码门)
师:我们来到数学乐园门口,发现门紧锁着,想要出门必须先破译门锁上的密码。这密码是由四个数字0、7、8、9组成的一个两位数,猜一猜可能是哪个密码。
问:如果不告诉你正确的密码,至少需要试几次才能保证把门打开?
师:要求至少需要试几次才能保证把门打开,实际要知道什么?
(用0、7、8、9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2.课堂实践,破解。
师:请大家把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
(无序的组合:有的写的数重复了,有的少写了一些数)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摆一摆、写一写——探索搭配
1.感知搭配。
师:你们做事情真是细心,你们是老师学习的好榜样。下面就来看看这几位同学写的数。(把写的有顺序的数放一起,把无序写的数放一起)
师:为什么大家的结果会不同呢?大家议一议。
2.操作理解。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动手摆一摆,看看到底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给学生提供数字卡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生反馈(上台操作展示),学生在摆时引导学生一种一种的数出来。
操作完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谁来评价一下他摆的怎么样?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摆的怎样?你觉得应该怎样摆能让人很清楚的数出有9种搭配方法?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哪种更好呢?好在哪?
最后引出:我们在搭配中要按顺序,搭配时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这样才能准确的找到全部的搭配结果。(这边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
师:刚才第二位同学用数字卡片进行有序地搭配,让人很清楚的数出有9种搭配方法。咱们应该怎样进行有序搭配呢?
活动二想一想、议一议——深化搭配
1.首位固定法。
观察有规律搭配的数,引导学生读懂其中所蕴含的规律。十位为7的有3个数,十位为8的有3个数,十位为9的有3个数。
师:为什么十位不能为0?
师:如果是组成三位数,我们应该先固定什么位?
2.连线法。
师:你还能用你自己的方法又快又准的找出全部的摆法吗?(生动手记录并汇报结果)
师:你是怎样做的?(学生展示)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谁的表示方法更好一些呢?好在哪?
师小结:只有做到了有序搭配,不重复和不遗漏,才能又快又准确的'找出所有结果。
3.巩固练习。
出示例题:教材第101页“做一做”第1题。
师:前面咱们已经学会了进行有序的搭配,那现在你能用咱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这道题吗?
活动三总结
师:我们今天在进行服装搭配时都遇到了哪些问题?
师:应该怎样搭配呢?
生:按一定顺序,不重复也不遗漏的进行搭配。
师:对,做到了有顺序,不重复也不遗漏,就能找到全部的搭配结果。
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一起发现搭配的一些规律。但搭配中的问题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有更多的搭配规律我们没有发现,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动脑筋找到和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的规律。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101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搭配》数学公开课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02-02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1-13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1-11
小班优秀数学公开课教案01-04
小班数学公开课区教案01-03
中班数学公开课分类教案03-24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轻重》02-07
幼儿园公开课数学教案10-31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方向》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