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7-11-04 编辑:dcl

  第二课时

  一、检查听写,复习积累。

  1.听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并能积累居然、开辟、成熟、吩咐等词语和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二、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根据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文章简写和详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三、拓展提高,深化主题。

  联系生活想一想,像落花生这样的事物还有哪些?它们各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仿照《落花生》的写法,试着从身边的事物中选择一种写一写,尽可能做到详略得当。题目自拟。

  (教师可以提示:粉笔、蜡烛表现一种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青松、荷花表现做人的清高和坚贞不屈等)。

  四、交流评价,习作修改。

  1.自己先把自己的小习作轻声读两遍,争取用修改符号至少修改两处。

  2.自己给自己评价等级星。

  3.个别学生展示朗读自己的习作。

  五、作业。

  1.运用详略得当的写法,完成课堂小练笔。

  2.继续完成第一课时的阅读作业,并结合生活实践,写出对你的启发。

  对教学设计方案的反思

  通过国培学习,我认识到新课程倡导语文老师要有强烈的、自觉的课程资源意识,倡导生活语文、大语文的理念。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好立足文本和适度拓展之间的关系呢?一、激发文本情感和适度拓展,二、深化文本理解和适度拓展,三、开阔文本视野和适度拓展。

  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是需要相应的知识背景、阅历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背景越开阔、越丰厚,那么,他们对文本意蕴的解读就可能越深入、越精细。因此,必要的背景拓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国古代文论有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文学作品与作者本人的生活思想、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我在教学许地山的《落花生》时,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印象。体会“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

  “我们谈到夜阑才散,所有花生食品虽然没有了,然而父亲的话现在还印在我的心版上。”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说过的这句话:(出示演示文稿: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这样一来,学生对作者许地山的了解就更深入了,对词语、句子、课文的理解就更透彻了。

  因为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阅读教学中,是教师,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指导学生解读了文本,理解了文本的内涵是不够的,还需要适度拓展,让学生学会运用,更深度地去挖掘文本。

  联系生活想一想,像落花生这样的事物还有哪些?它们各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仿照《落花生》的写法,试着从身边的事物中选择一种写一写,尽可能做到详略得当。题目自拟。(教师可以提示:粉笔、蜡烛表现一种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青松、荷花表现做人的清高和坚贞不屈等)。通过这个小练笔,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落花生》的写法,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地应用,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