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7-12-02 编辑:dcl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伽利略、辩论、信奉、违背、一磅、

  拴住、拖着、宣布、固执、比萨城、胆大妄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实验证明亚里斯多德的话的确说错的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4、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及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图片)同学们,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它之所以举世闻名有两个原因:一是此塔建于1174年,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发现塔顶中心线已偏离塔体垂直中心线,它“斜而不塌”,从1918年起,它每年增加倾斜度为1毫米,近百年来,人们对斜塔采取了加固挽救措施,但都无济于事。直到前几年,科学家才找到有效的办法,保护这一世界名塔。另一个原因是在公元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在这里做过一次著名的公开是实验。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正音:着(zháo)地

  这节课我们要走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辩论 信奉 违背 一磅 拴在一起 拖住 解释 宣传 比萨斜塔 胆大妄为 固执

  指名读、开火车读

  大家都预习了课文,现在我想考考大家:课文涉及到哪些人物?(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群众)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谈谈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2、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抓人物、抓事件概括)

  (17世纪的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但伽利略对他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 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一磅重的10倍。”的话产生了疑问,经过推理和反复的试验,伽利略认为这句话是错的,于是他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使大家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课文中是怎样介绍他们的?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引导: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辩论家”呢?从第一自然段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伽利略?是啊,正因为如此,同学们都称他为“辩论家”。为什么家引号?(出示引号的用法:a.表示引用的部分,如:“桂林山水甲天下。”b. 表示特定的称谓。如:飞机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如: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如:“打扫”森林。D.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E.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生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引导: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亚里斯多德呢?信奉是什么意思?生朗读课件相机出示: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能谈谈你的感受吗?你试着在责备前加个词,带进句子读出你的感受好吗?(毫不留情地责备……)老师从你的朗读中的确感受到了当时的人们非常信奉他,认为他说的话就是真理,都崇拜他!

  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下列句子:

  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师:“胆大妄为”是什么意思?伽利略做了什么胆大妄为的事?(指名读相关语句)谁能用“胆大妄为”说句话?

  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师:“固执”是什么意思?请用“固执”说一句话。

  师:从这几句话中,我们感受到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不容怀疑!不容更改!迷信的地步!崇拜的地步!)

  师生合作读:老师读上面三句话的叙述语,生读人们的责备、议论。

  师:亚里斯多德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子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师:这段话强调了什么?请把强调的意思读出来。伽利略却对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它的观点又是什么?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师:伽利略又强调了什么?请把他强调的意思读出来。

  师:你发现了没有?亚里斯多德认为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有关系。他们俩的观点可以说是——截然相反。但试验的结果是怎样的呢?人们看到了什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如果在读课题时,要突出一个词语,你们觉得应该是哪个词?为什么?集体再读课题。是啊,眼见为实,这时大家才明白(师引生接读)——原来亚里斯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师:课文读到这儿,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们要像伽利略那样敢于也善于提问?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有价值。

  人们为什么会发出如此的感慨?伽利略是怎样得出自己的观点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我们从中又可感受到一个怎样的伽利略呢?下节课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去探究学习。下面,我们来写几个字。

  四、指导写字

  1、指导区别“辩辨辫“,可用下面的顺口溜:一点一横仔细辨,中间有言来争辩,找到丝线扎小辫。注意“辩”左右部件的区别,整个字要写得紧凑一点,要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注意笔画的长短变化。师犯写“辩”,生跟着书空、练写。“释”一笔一笔板演,边讲解书写注意点,并用红笔提醒易错笔画。“略”和“磅”,左窄右宽,要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田”和“石”写得小而略高一点。

  2、生自由练写,师巡查,相机纠错辅导。

  五、作业

  1、回家拿两个大小不一的物体按照亚里斯多德说的观点去做做试验,看你有什么发现。

  2、查找布鲁诺坚持真理“日心说”被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过渡引入

  比萨斜塔下的人群中充斥着嘲讽、辱骂的声音,在人们的眼中家里略是个怎样的人

  呢?(胆大妄为的人、固执的人)

  二、品词析句,走近人物

  1、你眼中的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请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

  并在一旁批注自己对伽利略的评价。

  2、汇报交流。

  课件相机出示: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他产生了怀疑。

  预设:勇敢。他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怀疑的?引导结合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句子来谈。(当时人们那么信奉亚里士多德,给伽利略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这反衬出了伽利略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怀疑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引导生结合布鲁诺的例子来是说明。这些代价可能也会带给伽利略。他的亲人开始劝说他放弃自己的怀疑。

  生填读:父母说:“孩子,——”

  朋友说:“伽利略,——”

  过渡:尽管这样做顶着众人舆论的压力,尽管这样做很冒险,尽管有那么多人善意的劝说,伽利略放弃了吗?(没有)是呀!伽利略这样敢于怀疑的精神使人敬佩!板书:敢于怀疑。怀疑也要讲究科学,讲究证据。你还从哪句话读到了一个怎样的伽利略?

  课件出示: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①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②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预设:善于思考、严谨、一丝不苟。这里的“一个事实”和“两个结论”分别指什么?

  (“一个事实”就是指“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跟10磅重的铁球俩罗来比较;“两个结论”一个是说它会比10磅重的铁球落得慢,一个说它比10磅重的铁球落得快,正好相反。)

  一个事实,两个结论。要突出这种矛盾,怎么读?

  伽利略是怎样推导出这里的两个结论的呢?请同学们在读读课文。带着自己的理解解释一下这两个结论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两名学生上台解释。(结合自己课前的试验及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