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口技》有三绝:表演者的技巧、情节的安排,作者的文笔。下面就通过闪亮儿童网整理的教学设计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言实词含义。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二)能力目标
1.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2.有条不紊、清楚地叙事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文言实词及部分虚词的读音、含义,训练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讲解重点、难解字词,学生自译,教师给予订正、补充。
2.背诵全文,力求当堂背诵。
边译边读边析,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背诵。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多读文章(小组读、个人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明确重点实词的读音及含义。
2.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复述3个场景的描写。
3.通过分析,能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能理解两种描写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听过口技吗?什么是口技?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是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的技艺,是艺人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一文,便是描写这一技艺的文章。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用耳朵去捕捉声音来欣赏,而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来欣赏。这,又是一种享受了。(如有可能,可让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表演一下,以创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明确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部分文言实词。
2.直译全文(课堂上完成第一、五段,课下自译完成二、三、四段)
(三)整体感知
1.结合《阅读提示》及注释①,请学生简介文学常识,教师补充。
《口技》节选自清代人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公元1649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
2.朗读课文
①范读,请同学读准下列字音。
顷qǐng 倾qīng 呓yì 絮xù 叱chì 间jiàn许许hǔ 曳yè 几jī
②学生自己小声朗读一遍。
③请几个同学起来朗读,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第一自然段
(1)掌握下列字词的意义
善:擅长厅事:大厅、客厅施:放置会:集会,恰逢但:只
闻:听见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2)请一学生依注释翻译,教师订正、补充。
(3)分析
这是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口技表演前的情况。介绍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演出时间、舞台布置、道具、听众的情况及开演时的气氛。
特别注意“善”字,它是统领全文、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全文的展开都紧紧扣住它。
(4)朗读、背诵
教师提示,学生背诵,再留几分钟时间,学生自读成诵,比比谁背得快。
(5)抽查背诵情况,鼓励完成情况好的同学
比如:教师提示“表演者的情况”,学生齐背“京中有善口技者”;提示“演出时间”,背“会宾客大宴”;提示“舞台布置”,背“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提示“道具”,背“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提示“听众情况”背“众宾团坐”;提示“开演时的氛围”,背“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以下当堂背诵同此,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背得快,记得牢。)
2.第五段
(1)朗读第五段,注意几个词语。
绝:消失、没有之:指屏风里面
(2)学生直译文段,教师订正补充。
(3)分析
第五段和第一段相互呼应,既突出了舞台道具的简单,也反衬了口技表演声响的繁杂,热闹,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不是借助于外物,突出“善”。
(4)朗读、背诵(同上)
(5)抽查背诵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