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手抄报资料

发布时间:2017-11-20 编辑:1016
  【世界文化遗产手抄报资料】金色孟加拉的世界文化遗产   “在那榕树下,在河岸上,你铺开你的长裙,它的样子多么神奇。你的话语有如甘露,令人心旷神怡,金色的孟加拉,我的母亲,我爱你。”在泰戈尔的诗歌《金色的孟加拉》中,孟加拉国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这片位于南亚的土地孕育了丰厚的历史文化,不到1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却拥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   孟加拉族是南亚古老民族之一。孟加拉地区的最早居民是亚澳人。尔后有使用藏缅语族的蒙古种人从东北部进入,再后又有与达罗毗荼人混血的雅利安人迁入。这几部分人经过长期融合,逐渐形成今天的孟加拉人。孟加拉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   孟加拉地区人民早期多信奉佛教、印度教。13世纪受外来影响改信伊斯兰教,16世纪时,该地区已经发展成南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的地区。曲折的历史和繁荣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沉淀出丰富多彩的历史遗迹。孟加拉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两个遗产地便与伊斯兰教和佛教相关。   位于孟加拉国库尔纳地区东部的巴凯尔哈特清真寺历史名城于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座古城由50多座宗教设施和世俗建筑构成,聚集了众多的宗教建筑,以汗特昆巴多清真寺为代表的寺院建筑更是举世闻名,是由一位名叫乌鲁格哈贾汗的土耳其将军于公元15世纪建立的。巴凯尔哈特清真寺内位于西部中心的汗特昆巴多清真寺极为坚固,被称为“神之要塞”,“汗特昆巴多”意为“60个半圆形屋顶”。实际上,它是由77个低矮的半圆形屋顶彼此相连构成,呈浅缓的弓形屋檐线是模仿孟加拉传统的木制和竹制居民屋顶建成的。其建筑材料大部分是砖瓦,是德里苏丹王朝时代孟加拉的典型建筑。巴凯尔哈特清真寺历史名城的基础设施建设令人叹为观止,体现出很高的建筑技术和技巧,在城中还能看到大量砖结构的清真寺和早期伊斯兰纪念碑。   另一处帕哈尔普尔的佛教毗诃罗遗址又称作大寺院,是7世纪大乘佛教在孟加拉兴起的见证。12世纪之前,这里一直都是孟加拉著名的文化中心。这座寺院的设计完美地满足了举行宗教仪式的需要,体现出非凡卓绝的艺术成就。寺院简单和谐的线条,加上大量的雕刻装饰,对佛教建筑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影响力甚至远及柬埔寨。该遗址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带有围墙的大型砖制寺庙,占地9公顷。据考证,这座名叫“索马普拉”的寺庙是公元8世纪达马帕拉国王在位时期修建的。 考古工作者在帕哈尔普尔的佛教毗诃罗遗址地下发掘出大量精美的雕刻品,这些雕刻大多是从高达20多米的神庙的基座下发现的。其中包括9世纪的佛祖铜像和位于大佛堂外壁的壁龛群中的60多尊石雕。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