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题与答案

时间:2025-02-12 11:19:41 赛赛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阅读题与答案(精选3套)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阅读题与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考语文阅读题与答案(精选3套)

  中考语文阅读题与答案 1

  鲁先圣,《读者》、《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龙源期刊网签约专栏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课题文学专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个人专著:《苍茫人生》《智者的幸福》《原上树》《点亮青少年心灵的人生感悟》《伴你读名著之--水浒》《持续的敲门》《黎明的珠露》《异域的玫瑰》等。与人合著散文集《心灵的独白》《爱是条温暖的河《面包和鱼的奇迹》《站在高岗上》《感动》《收获灵感》等

  【中考试题】福建福州卷--《白手起家,不能手无寸铁》

  白手起家,不能手无寸铁

  鲁先圣

  ①我们常常说,"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这里的"铁",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资本和能耐,也可以说是你创业的本领。

  ②哈佛大学教授哈恩曼曾经这样说:即使你再羸弱、再贫穷、再普通,你仍然拥有别人羡慕的优势。对于梦想难成真的人来说,不是缺少才能,而是缺少对自己才能的发现,缺少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开发利用。

  ③美国人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在文学领域和演说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世界范围内受人尊敬的文学和演说大师。但是,在他选择文学和演说之前,他曾经试图成为一名商人。他先是投资开发打印机,花费了整整3年的时间,最后把千辛万苦借来的5万美元全部赔光了。他又发现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著作而赚了大钱。他很不服气,心想,我自己写了文章自己出版发行,所有的利润不都是自己的吗?为何不自己开一个出版公司呢?他于是又投资开了一家出版公司。但是,他不知道,写作与经商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他很快就因为债务陷入了困境,出版公司破产了,他也陷入了更大的债务危机当中。

  ④经过两次经商失败的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经商的无能,他彻底断绝了经商的念头。痛定思痛,他发现自己没有找到自己的'强项,自己有写作和演讲的才能,而自己却没有很好地使用。到全国巡回演讲,在演讲的间隙里埋头写作。很快,风趣幽默的马克·吐温声名大噪,成为全国知名的演说家,脍炙人口的作品也迅速走红。

  ⑤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马克·吐温开始经商的经历就是把宝贝放错了地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也许兴趣广泛,掌握多种技能,但是,在所有的长处中,总是有你的强项。成功者的原则是:去选择最能够使自己全力以赴的、最能够使自己的品格和长处得以充分发挥的职业。因为,唯有充分利用了自己的长处,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增值;相反,你总是选择自己的短处,你的人生就只能贬值了。

  ⑥很显然,一个人的成功,来自于对自己优势的发现,来自于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专注和投入,来自于对自己事业的无怨无悔!而这些,正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人生之"铁"。

  ⑦当你发现培养了自己的手中之"铁"的时候,等待你去采摘的,都是人生甘甜的果实。

  (选自《意林》2011第5期)

  15.作者由"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这一俗语说起,以"铁"喻;接着用马克·吐温的事例及,阐释了一个成功者必备的人生之"铁"是______,______,______。(5分)

  16.本文在论述过程中,举了马克·吐温投资开发打印机失败的事例之后,又举了他投资出版公司失败的事例,这看似多余,其实并非如此,为什么?(3分)

  17.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⑦段划线句的感悟联想。(50字左右)(5分)

  【参考答案】

  15.立身处世的资本和能耐(或:创业的本领)富兰克林的名言对自己优势的发现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专注和投入对自己事业的无怨无悔(5分,每处1分)

  16.因为二者论述的侧重点不同,举马克·吐温第二次失败的例子是为了把论证引向深入。(或:举马克·吐温第一次失败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对于梦想难成真的人来说,不是缺少才能,而是缺少对自己才能的发现"的道理;而举他第二次失败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发现了自己优势后,还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专注和投入"才能成功的道理。二者论述的重点不同。或:举第一次失败的例子是为了论证想要成功先要善于发现优势的道理;举第二次失败的例子是为了论证要充分发挥优势才能成功的道理。)(3分,言之有理即可。)

  17.示例:①这句话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实现梦想的机会,每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关键是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手中的"铁",这样就会采摘到甜美的果实。②也许你没有运动的天赋,也许你缺乏艺术的才华,但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不断培养你的优势,总有一天你会实现你心中的梦想。(5分,言之有理均可)

  中考语文阅读题与答案 2

  1803年,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为解释化学实验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原子论,认为“元素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一理论立刻传扬开来。

  但是,原子论最大的问题是无法验证,毕竟粒子并不能用人的肉眼直接看到。当时还没有出现能够目睹粒子的工具,化学家只能从一些线索去推测粒子的状况。连伟大的迈可·法拉第都认为,在没有更好的理论之前,只能把原子论当成一个魅力十足的假说。

  1827年,苏格兰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在研究山字草时,碰巧看到浮在水面上的花粉动个不停。布朗起初以为花粉在水面上晃动是因为它是活的,是花粉在游动。可是,并不只有花粉会在水面上晃动,普通灰尘浮在水面上也是一样。布朗偶然发现的这种现象,后来被人称作“布朗运动”。

  布朗认为,这个现象可能和某种物理定律有关。可是,他始终找不出理由来解释这种运动。后来,其它学者也不断提出过种种解释,但总是难以令人信服。

  直到1863年,才出现了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水面上的花粉运动是粒子冲撞花粉造成的。根据原子论,水的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它们总是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和花粉产生冲突。它们撞到花粉的旁边时,就会把花粉往反方向推,再撞到花粉的另一边时,就又把花粉推回来。这样的情况不断发生,花粉也就不断在水面上晃动。

  比方说,现在体育馆的地上放着一个篮球,你和一些同学围着这篮球,和它相距几米远,而且你们手上都有一袋网球。你一发出信号,大家就不断拿网球往篮球上扔。这时会发生什么事呢?篮球是不是在地上滚动?你们扔的球有时击中篮球的这一边,有时则击中另一边,于是篮球总是滚来滚去。

  你知道你们正在扔网球,所以不会觉得篮球在地上滚动有什么好奇怪的。可是,如果是以下的情况呢?首先,在篮球上涂上荧光剂,再关掉体育馆内的光源,然后把网球扔向这个发亮的篮球,这时你只看到一个发亮的.球在黑暗中滚动。布朗和其他学者刚开始探讨浮在水面上晃动的花粉时,状况就和这种情形差不多。他们只看到花粉在动,却想不出原因,后来终于从它的动作领会到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撞击它;进而认识到用分子彼此的冲突来解释这个现象是最贴切的。

  这样,“布朗运动”成为一个契机,使许多学者明白了道尔顿的原子论是正确的。

  1.文中有一句话点明了全文的说明中心,请把它摘写出来。(3分)

  2.文中描述同学用网球击篮球的情形,有什么作用?(3分)

  3.画线句用了“差不多”,而没用“一个样”,这是为什么?(4分)

  4.下面是从文中筛选的信息,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

  化学家提出“原子论”,得到验证却与植物学家的发现有关,和某种物理定律有关。

  5.花粉在水面晃动这一偶然发现,使学者获得启发,解决了科学难题。你能由此联想到科学史上其他类似的事例吗?请举一例。(3分)

  参考答案

  1.“布朗运动”成为一个契机,使许多学者明白了道尔顿的原子论是正确的。

  2.(3分)用人们熟悉的事情作例子,通俗易懂而又形象地解释花粉在水面上动个不停的现象即布朗运动。

  3.(4分)因为两者只是相似,并非“一个样”。用“差不多”能准确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还只是“相似”

  4.(4分)①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学科)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不是唯一的。(答案不限于此。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分)

  5.示例:①看到苹果落地,牛顿受到启发,提出了“万有引力”说。②从壶水滚沸的现象中,瓦特获得启发,发明了蒸气机。

  中考语文阅读题与答案 3

  ①低碳经济更需要城市居民的低碳生活方式,需要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②丹麦哥本哈根市是城市绿色能源和绿色出行的典范,市民摒弃汽车,习惯用自行车或地铁等环保方式出行。哥本哈根以其风力发电出名,城市内共有5600座风车,为丹麦提供了l0%的发电量。

  ③瑞典马尔默是“明日之城”住宅示范区,住宅区供暖空调利用海水和地下水能量,市内交通重点在于推广使用自行车,多条公共交通线路将市中心和城市边缘地带连接在一起,便利出行。马尔默已成为世界上不多的100%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市镇。

  ④加拿大温哥华鼓励采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连垃圾压实机都采用太阳能为动力。温哥华限制建私人停车场,且停车库与住宅分开销售,以此鼓励居民多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自行车。

  ⑤由此可见,低碳生活宜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国家、城市的不同能源特点选择合适的低碳生活能源结构、城市交通规划和出行模式,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⑥与低碳生活友好的电力来源可以是当地的核电、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低碳能源,并且选择高效用电设备。

  ⑦人类活动需要交通工具,而交通工具也是能耗和排放大户,汽车的燃油只有13%用于牵引,另外87%被发动机本身、等红绿灯或者塞车所损耗。同样,选择交通工具也非常重要,乘坐出租车碳的排放量是坐公共汽车的7倍,是乘地铁的14倍。由此看来,城市的'交通规划和人们的出行习惯也会影响碳排放。从能源消耗来讲,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更有利于减排。

  ⑧城市建筑能耗占城市用电的三分之一,建筑采暖空调、照明、办公设备等用电量大。工作场所尽量采用自然光和少开灯,夏季空调温度不要太低而冬季供暖室内温度不要太高等良好的工作习惯将减少建筑用能。

  ⑨借鉴国外城市发展经验,培育城市居民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2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

  21.选文②③④段运用 的论证方法,论证了___________的观点。(2分)

  22.选文第⑥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

  23.品味选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响应低碳生活的一些做法。(勿与选文内容重复)(2分)

  答:

  答案:

  20.第①段内容或第⑨段内容。(意近即可)(2分)

  21.事例论证 低碳生活宜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国家、城市的不同能源特点选择合适的低碳生活能源结构、城市交通规划和出行模式,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意近即可)(2分)

  22.不能。(1分)第⑥段起到了过渡作用,使文章结构更完整流畅(意近即可)(1分)

  23.示例:不使用卫生筷、多步行上学、节约用纸、一水多用、多使用环保袋等(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2分)

《中考语文阅读题与答案(精选3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考语文阅读题与答案】相关文章:

遇见的语文阅读题与答案11-06

小升初语文阅读题附答案08-23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05-20

中考名著水浒传阅读题及答案06-13

《匆匆》阅读题及答案06-28

《夏雨》阅读题及答案04-19

化石的阅读题及答案02-23

上坡阅读题及答案10-27

《迟到》阅读题及答案01-13

《秋天》阅读题答案06-16

中考语文阅读题与答案(精选3套)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阅读题与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考语文阅读题与答案(精选3套)

  中考语文阅读题与答案 1

  鲁先圣,《读者》、《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龙源期刊网签约专栏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课题文学专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个人专著:《苍茫人生》《智者的幸福》《原上树》《点亮青少年心灵的人生感悟》《伴你读名著之--水浒》《持续的敲门》《黎明的珠露》《异域的玫瑰》等。与人合著散文集《心灵的独白》《爱是条温暖的河《面包和鱼的奇迹》《站在高岗上》《感动》《收获灵感》等

  【中考试题】福建福州卷--《白手起家,不能手无寸铁》

  白手起家,不能手无寸铁

  鲁先圣

  ①我们常常说,"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这里的"铁",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资本和能耐,也可以说是你创业的本领。

  ②哈佛大学教授哈恩曼曾经这样说:即使你再羸弱、再贫穷、再普通,你仍然拥有别人羡慕的优势。对于梦想难成真的人来说,不是缺少才能,而是缺少对自己才能的发现,缺少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开发利用。

  ③美国人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在文学领域和演说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世界范围内受人尊敬的文学和演说大师。但是,在他选择文学和演说之前,他曾经试图成为一名商人。他先是投资开发打印机,花费了整整3年的时间,最后把千辛万苦借来的5万美元全部赔光了。他又发现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著作而赚了大钱。他很不服气,心想,我自己写了文章自己出版发行,所有的利润不都是自己的吗?为何不自己开一个出版公司呢?他于是又投资开了一家出版公司。但是,他不知道,写作与经商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他很快就因为债务陷入了困境,出版公司破产了,他也陷入了更大的债务危机当中。

  ④经过两次经商失败的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经商的无能,他彻底断绝了经商的念头。痛定思痛,他发现自己没有找到自己的'强项,自己有写作和演讲的才能,而自己却没有很好地使用。到全国巡回演讲,在演讲的间隙里埋头写作。很快,风趣幽默的马克·吐温声名大噪,成为全国知名的演说家,脍炙人口的作品也迅速走红。

  ⑤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马克·吐温开始经商的经历就是把宝贝放错了地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也许兴趣广泛,掌握多种技能,但是,在所有的长处中,总是有你的强项。成功者的原则是:去选择最能够使自己全力以赴的、最能够使自己的品格和长处得以充分发挥的职业。因为,唯有充分利用了自己的长处,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增值;相反,你总是选择自己的短处,你的人生就只能贬值了。

  ⑥很显然,一个人的成功,来自于对自己优势的发现,来自于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专注和投入,来自于对自己事业的无怨无悔!而这些,正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人生之"铁"。

  ⑦当你发现培养了自己的手中之"铁"的时候,等待你去采摘的,都是人生甘甜的果实。

  (选自《意林》2011第5期)

  15.作者由"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这一俗语说起,以"铁"喻;接着用马克·吐温的事例及,阐释了一个成功者必备的人生之"铁"是______,______,______。(5分)

  16.本文在论述过程中,举了马克·吐温投资开发打印机失败的事例之后,又举了他投资出版公司失败的事例,这看似多余,其实并非如此,为什么?(3分)

  17.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⑦段划线句的感悟联想。(50字左右)(5分)

  【参考答案】

  15.立身处世的资本和能耐(或:创业的本领)富兰克林的名言对自己优势的发现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专注和投入对自己事业的无怨无悔(5分,每处1分)

  16.因为二者论述的侧重点不同,举马克·吐温第二次失败的例子是为了把论证引向深入。(或:举马克·吐温第一次失败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对于梦想难成真的人来说,不是缺少才能,而是缺少对自己才能的发现"的道理;而举他第二次失败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发现了自己优势后,还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专注和投入"才能成功的道理。二者论述的重点不同。或:举第一次失败的例子是为了论证想要成功先要善于发现优势的道理;举第二次失败的例子是为了论证要充分发挥优势才能成功的道理。)(3分,言之有理即可。)

  17.示例:①这句话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实现梦想的机会,每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关键是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手中的"铁",这样就会采摘到甜美的果实。②也许你没有运动的天赋,也许你缺乏艺术的才华,但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不断培养你的优势,总有一天你会实现你心中的梦想。(5分,言之有理均可)

  中考语文阅读题与答案 2

  1803年,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为解释化学实验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原子论,认为“元素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一理论立刻传扬开来。

  但是,原子论最大的问题是无法验证,毕竟粒子并不能用人的肉眼直接看到。当时还没有出现能够目睹粒子的工具,化学家只能从一些线索去推测粒子的状况。连伟大的迈可·法拉第都认为,在没有更好的理论之前,只能把原子论当成一个魅力十足的假说。

  1827年,苏格兰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在研究山字草时,碰巧看到浮在水面上的花粉动个不停。布朗起初以为花粉在水面上晃动是因为它是活的,是花粉在游动。可是,并不只有花粉会在水面上晃动,普通灰尘浮在水面上也是一样。布朗偶然发现的这种现象,后来被人称作“布朗运动”。

  布朗认为,这个现象可能和某种物理定律有关。可是,他始终找不出理由来解释这种运动。后来,其它学者也不断提出过种种解释,但总是难以令人信服。

  直到1863年,才出现了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水面上的花粉运动是粒子冲撞花粉造成的。根据原子论,水的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它们总是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和花粉产生冲突。它们撞到花粉的旁边时,就会把花粉往反方向推,再撞到花粉的另一边时,就又把花粉推回来。这样的情况不断发生,花粉也就不断在水面上晃动。

  比方说,现在体育馆的地上放着一个篮球,你和一些同学围着这篮球,和它相距几米远,而且你们手上都有一袋网球。你一发出信号,大家就不断拿网球往篮球上扔。这时会发生什么事呢?篮球是不是在地上滚动?你们扔的球有时击中篮球的这一边,有时则击中另一边,于是篮球总是滚来滚去。

  你知道你们正在扔网球,所以不会觉得篮球在地上滚动有什么好奇怪的。可是,如果是以下的情况呢?首先,在篮球上涂上荧光剂,再关掉体育馆内的光源,然后把网球扔向这个发亮的篮球,这时你只看到一个发亮的.球在黑暗中滚动。布朗和其他学者刚开始探讨浮在水面上晃动的花粉时,状况就和这种情形差不多。他们只看到花粉在动,却想不出原因,后来终于从它的动作领会到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撞击它;进而认识到用分子彼此的冲突来解释这个现象是最贴切的。

  这样,“布朗运动”成为一个契机,使许多学者明白了道尔顿的原子论是正确的。

  1.文中有一句话点明了全文的说明中心,请把它摘写出来。(3分)

  2.文中描述同学用网球击篮球的情形,有什么作用?(3分)

  3.画线句用了“差不多”,而没用“一个样”,这是为什么?(4分)

  4.下面是从文中筛选的信息,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

  化学家提出“原子论”,得到验证却与植物学家的发现有关,和某种物理定律有关。

  5.花粉在水面晃动这一偶然发现,使学者获得启发,解决了科学难题。你能由此联想到科学史上其他类似的事例吗?请举一例。(3分)

  参考答案

  1.“布朗运动”成为一个契机,使许多学者明白了道尔顿的原子论是正确的。

  2.(3分)用人们熟悉的事情作例子,通俗易懂而又形象地解释花粉在水面上动个不停的现象即布朗运动。

  3.(4分)因为两者只是相似,并非“一个样”。用“差不多”能准确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还只是“相似”

  4.(4分)①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学科)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不是唯一的。(答案不限于此。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分)

  5.示例:①看到苹果落地,牛顿受到启发,提出了“万有引力”说。②从壶水滚沸的现象中,瓦特获得启发,发明了蒸气机。

  中考语文阅读题与答案 3

  ①低碳经济更需要城市居民的低碳生活方式,需要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②丹麦哥本哈根市是城市绿色能源和绿色出行的典范,市民摒弃汽车,习惯用自行车或地铁等环保方式出行。哥本哈根以其风力发电出名,城市内共有5600座风车,为丹麦提供了l0%的发电量。

  ③瑞典马尔默是“明日之城”住宅示范区,住宅区供暖空调利用海水和地下水能量,市内交通重点在于推广使用自行车,多条公共交通线路将市中心和城市边缘地带连接在一起,便利出行。马尔默已成为世界上不多的100%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市镇。

  ④加拿大温哥华鼓励采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连垃圾压实机都采用太阳能为动力。温哥华限制建私人停车场,且停车库与住宅分开销售,以此鼓励居民多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自行车。

  ⑤由此可见,低碳生活宜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国家、城市的不同能源特点选择合适的低碳生活能源结构、城市交通规划和出行模式,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⑥与低碳生活友好的电力来源可以是当地的核电、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低碳能源,并且选择高效用电设备。

  ⑦人类活动需要交通工具,而交通工具也是能耗和排放大户,汽车的燃油只有13%用于牵引,另外87%被发动机本身、等红绿灯或者塞车所损耗。同样,选择交通工具也非常重要,乘坐出租车碳的排放量是坐公共汽车的7倍,是乘地铁的14倍。由此看来,城市的'交通规划和人们的出行习惯也会影响碳排放。从能源消耗来讲,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更有利于减排。

  ⑧城市建筑能耗占城市用电的三分之一,建筑采暖空调、照明、办公设备等用电量大。工作场所尽量采用自然光和少开灯,夏季空调温度不要太低而冬季供暖室内温度不要太高等良好的工作习惯将减少建筑用能。

  ⑨借鉴国外城市发展经验,培育城市居民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2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

  21.选文②③④段运用 的论证方法,论证了___________的观点。(2分)

  22.选文第⑥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

  23.品味选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响应低碳生活的一些做法。(勿与选文内容重复)(2分)

  答:

  答案:

  20.第①段内容或第⑨段内容。(意近即可)(2分)

  21.事例论证 低碳生活宜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国家、城市的不同能源特点选择合适的低碳生活能源结构、城市交通规划和出行模式,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意近即可)(2分)

  22.不能。(1分)第⑥段起到了过渡作用,使文章结构更完整流畅(意近即可)(1分)

  23.示例:不使用卫生筷、多步行上学、节约用纸、一水多用、多使用环保袋等(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