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成语故事

时间:2022-10-27 11:39:54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中学生成语故事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固定的结构形式,简短且意味深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成语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生成语故事

  中学生成语故事1

  【成语】:弄巧成拙

  【拼音】:nòngqiǎochéngzhuō

  【解释】: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他去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已经画好了。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环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象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的花瓶,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说着,把画撕了个粉碎。

  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中学生成语故事2

  【成语】:模棱两可

  【拼音】:móléngliǎngkě

  【解释】: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成语故事】:

  唐朝时代,栾城有一个人,名字叫苏味道。他九岁的时候就会写文章,以后和他的同乡李峤都以才学出名,当时的人和称他们为苏李。苏味道在二十岁的时候,考取了进士,曾做到吏部侍郎的职位。后来在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做了宰相。根据“唐书”的记载,苏味道做了宰相以后,只求保持个人的地位和安全,处理事情总是这样办也行,那样办也可以,却从不表示明确的态度和意见,更谈不上什么创建和改革了。他还常常对别人说:“处理事情不能做明确的决断。因为如果发生了错误,就要负失责的责任,只要保持“模棱”两端就可以了。”当时的人听他这么一说,都叫他“苏模棱”或者是“模棱手”。“模棱”是指方向可左可右的意思。因此,后人在遇到有人说话或处理事情不作明确的决断,也不表示显明的态度,可以或不可以都行,这就叫做“模棱两可”。

  这故事只是用来说明成语的出处,可千万别学这种人的处事态度,而成为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喔!

  中学生成语故事3

  【成语】:洛阳纸贵

  【拼音】:luòyángzhǐguì

  【解释】: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成语故事】: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大家的好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时。

  中学生成语故事4

  【成语】:老生常谈

  【拼音】:lǎoshēngchángtán

  【解释】: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成语故事】:

  故事三国时候,有个名叫管辂的人,从小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光其喜爱天文。十五岁时,已熟读《周易》,通晓占卜术,渐渐有了小名气。日子一久,传到吏部尚书何晏、侍中尚书邓飓耳里。

  这天,正好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两个大官吃饱喝足后,闹着无聊,便派人把管辂召来替他们占卜。管辂早就听说这两人是曹操侄孙曹爽的心腹,倚仗权势,胡作非为,名声很不好。他考虑了一会几,想趁这个机会好好教训他们一顿,灭灭他们的威风。何虽一见管辂,就大声嚷道:”听说你的占卜很灵验,快替我算一卦,看我能不能再有机会升官发财。另外,这几天晚上我还梦见苍蝇总是叮在鼻子上,这是什么预兆?”管辂想了一想,说:“从前周公忠厚正直,辅助周成王建国立业,国泰民安;现在你的职位比周公还高,可感恩你的人很少,惧伯你的人却很多,这恐怕不是好预兆。你的梦按照卜术来测,也是个凶相阿!”管辂接着又说:“要想逢凶化吉,消灾避难,只有多效仿周公等大圣贤们,发善心,行善事。”邓飓一旁听了,很不以为然,连连摇头说:“这都是些老生常谈,没什么意思。”何宴脸上铁青,一语不发。管辂见了,哈哈一笑:“虽说是老生常谈的话,却不能加以轻视啊!”不久,新年到了,传来消息说何宴、邓辂与曹爽一起因谋反而遭诛杀。管辂知道后,连声说:“老生常谈的话,他们却置之不理,所以难怪有如此下场啊!”

  中学生成语故事5

  【成语】:枯鱼之肆

  【拼音】:kūyúzhīsì

  【解释】:枯鱼:干鱼;肆:店铺。卖干鱼的店铺。比喻无法挽救的绝境。

  【成语故事】:

  庄子家里很穷,到监河侯那里去借食粮.监河侯说:好的话不过,且等我收得租税之后,再借你三百两银子,好吗?庄子很气愤,就打了下面这么一个比喻:昨天,我在路上走,看见一条鲫鱼,躺在路上的干车沟里,鲫鱼看见了我,就吆喊了:老公公,我本来是从东海来的,今天不幸落在这个干车沟里,很快就要gan死了,请给我一桶水,救救我吧!我就点头答应了,说:好,我正要到南方去看几位国王,那里是水乡,水很多,我一定放西江的水来救你,鲫鱼气忿忿地说:这怎么行呢?现在只要给我一桶水,就能活命。如果等你放西江的水来,那时,在这里怕没有我了,只好到咸鱼摊上找我了。

  中学生成语故事6

  【成语】:开门揖盗

  【拼音】:kāiményīdào

  【解释】:揖:拱手作礼。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

  【成语故事】:

  孙策临终时,长史张昭等人都来看他。他对张昭说:请你们好好扶助我的弟弟孙权!这时,孙权才15岁,他见哥哥去世了,万分悲痛。大臣们都劝他不要过分悲伤,可他还是天天啼哭。大臣们见劝说无效,都非常着急。张昭劝孙权说:如果你只顾悲啼,不理国事……孙权听到这里,停止了哭泣,请张昭说下去。张昭继续说:这好比开门揖盗,必将自取其祸。孙权马上更换了衣服,去视察军营,以安定军心。

  成语开门揖盗由此而来。揖:拱手行礼。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害。

  中学生成语故事7

  【成语】:精卫填海

  【拼音】:jīngwèitiánhǎi

  【解释】: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成语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炎帝有个女儿叫女娃,炎帝很喜欢她,经常带她到东海去游泳。女娃非常勇敢,大风大浪从不畏惧。女娃长大后,每天都要自己到东海去游泳。有一天,她不幸被大海淹死了。女娃死后变成了一只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精卫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顽强不息,坚持不懈,决心要把东海填平。

  这句成语比喻矢志不移,努力不懈。

  后人常以“精卫填海”这个成语比喻深仇大恨,立志必报。或比喻不畏艰难险阻,矢志不移的坚毅决心。

  中学生成语故事8

  【成语】:脚踏实地

  【拼音】:jiǎotàshídì

  【解释】: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成语故事】: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编撰了我国最大的一部古代编年史--《资治通鉴》。他治学严谨、刻苦,为编撰《资治通鉴》,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他对书稿精益求精,六百多卷的初稿,到定稿时只剩下80卷,而且全部用工楷字写成,没有写一个草字,剩下的废稿把两间屋子都堆放满了。全书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写了1360年的历史。他这种认真踏实的治学态度,受到人们的赞扬。一次司马光问他的朋友:你看我是怎样一个人?朋友答道:你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这个成语形容做事认真、踏实。

  中学生成语故事9

  【成语】:鸡鸣狗盗

  【拼音】:jīmínggǒudào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是四大公子之一,他养了食客三千多人,个各都有特殊的才能。一旦孟尝君遭遇困难,食客们一定全力相助,帮他解决困难。

  秦昭襄王一向很仰慕孟尝君的才能,因此就派人请他到秦国作客。孟尝君为了报答秦王的赏识,于是就送上一件名贵的纯白狐裘,作为见面礼。孟尝君与秦昭襄王二人一见如故,秦王对于孟尝君的才华也是非常敬佩,因此就想拜他为宰相。但是秦王对孟尝君的宠幸,引起了秦国大臣的嫉妒,于是有许多大臣就在秦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起先秦王并不理会,但是大臣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秦王进谗言,最后孟尝君终于被软禁起来了。

  孟尝君遭到软禁后,就派人去求秦王的宠妾燕妃帮忙。但是燕妃却说:“如果孟尝君送我一件和皇上一样的白狐裘,我就替他想办法。”孟尝君听了燕纪的话,不禁暗暗叫苦:“白狐裘就这么一件,现在要到那里再去找一件白狐裘呢?”

  就在这时候,有一位食客自告奋勇地对孟尝君说:“我有办法,明天以前我一定可以弄回一件白狐裘来。”这天晚上,这位食客就偷偷进入皇宫,学着狗叫把卫士引开,顺利地偷回当初献给秦王的那件白狐裘。孟尝君利用白狐裘收买了燕妃,燕妃果然替孟尝君说了不少好话,过了没多久,秦王就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害怕秦王临时反悔,因此一被释放就马上乔装改,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来到了秦国的边界—函谷关。只要通过了这道关口,秦王就奈何他了。可是现在是深夜,城门紧闭,根本没有办法出关。孟尝君一行人内心真是急死了,城门必须等到鸡鸣才会开放,但是如果等到天亮,又怕秦王发现他们逃走了,而派人追赶他们,这该如何是好呢?

  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位食客拉开嗓子,学着鸡鸣“喔—喔喔”,一时之间,全城的鸡都跟着一起鸣叫。守城门的将兵一听到这么多公鸡在叫,以为天亮了,于是就按照规定把城门打开了。

  孟尝君一行人就这样子平安通过了函谷门,离开秦国,回到齐国去了。

  中学生成语故事10

  【成语】:长袖善舞

  【拼音】:chángxiùshànwǔ

  【解释】: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成语故事】: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舞蹈者靠着袖子长,舞起来就翩翩多姿,容易达到体态优美的效果;做买卖的人,凭着本钱多,他的业务也就容易开展。

  这句话,在《史记》的《范雎蔡泽传》中曾引用过。范雎和蔡泽,是战国末期两个有名的人物:范雎《通鉴》作范雎,是魏国人,起初在魏国的中大夫须贾手下做事,因故被须贾打得半死,逃到秦国,化名张禄,向秦昭王献“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昭王拜他为客卿,后来为相国,封应候。蔡泽是燕国人,先曾游说赵、韩、魏各国,都不见用,来到秦国,见了昭王,昭王很赏识他,也由客卿而为相国,虽然担任相国的时间才几个月,但在秦国住了十多年,从秦昭王起,经孝文王、庄襄王到始皇帝,一直受到尊重,号为纲成君。

  这两个人,都是所谓“辩士”,就是极有口才,能言善论的说客,他们都因此取得秦王的信任。在战国时代,辩士并不少,为什么只有这两人能相继取得秦的信任而为卿、相呢?《史记》的作者评论道:“韩子说的‘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句话,的确是有道理啊!”——范雎和蔡泽,像舞蹈者有更美的舞衣、经商者有更多的本钱一样,他们有比别人更强的一张嘴。

  利用优越的条件,施展手段,因而吃得开,有办法,就叫做“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句话,《史记》说是韩子说的。韩子,即战国时的韩非。查韩非所著的《韩非子》,在《五蠹》篇中有这句话,原文是:“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所谓“鄙谚”,就是“俗语”,可见这句话并不是韩非所独创,而是他引用的俗语;也可见这句话早在韩非以前便已流行了。

  中学生成语故事11

  【成语】:草木皆兵

  【拼音】:cǎo mù jiē bīng

  【解释】: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中学生成语故事12

  【成语】:百尺竿头

  【拼音】:bǎi chǐ gān tóu

  【解释】: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ji)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问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ji)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罕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头”这则成语也称““百丈竿头”。

  中学生成语故事13

  【成语】:不耻下问

  【拼音】:bù chǐ xià wèn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来自itlearner.com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中学生成语故事14

  【成语】:不学无术

  【拼音】:bù xué wú shù

  【解释】: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成语故事】: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刘询继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

  中学生成语故事15

  【成语】:不遗余力

  【拼音】:bùyíyúlì

  【解释】:遗:留;余力:剩下的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成语故事】:

  战国时,秦国起兵攻打赵国。赵国调集兵力迎战,结果秦军迫使赵国屈从求和。赵国决定派身份最高的使者郑朱去谈判。大臣虞卿不主张让郑朱去秦国。认为这样做,反而抬高了秦国,疏远了其它邻国。赵王没采纳这个意见,仍派郑朱前往,结果秦国更加猖狂。

  秦国围困赵国国都邯郸,逼迫赵国割让六座城市。虞卿问赵王:陛下,你听说秦军撤退时的军容么?赵王说:他们攻时不遗余力,退时却疲劳不堪!虞卿说:对呀!这样我们就不要轻易割让城市了。

  遗:留。余力:剩余的力量。不遗余力就是把所有的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也不保留的意思。

  中学生成语故事16

  【成语】:不自量力

  【拼音】:bù zì liàng lì

  【解释】:量:估量。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发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

  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黄门待诏夏贺良等建议改变年号和帝号,说增加漏的刻度可以使国家永远安宁,我误听了他们的话,希望给天下带来安宁,但是并没有应验。夏贺良等所说的所做的,都是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六月甲子日的诏书,除了大赦一项之外,全部废除。”

  这次改号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夏贺良等人因妖言惑众,被处以死刑。

  中学生成语故事17

  【成语】:百发百中

  【拼音】:bǎi fā bǎi zhòng

  【解释】: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语故事】:

  养由基,是春秋时楚国的名将,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左传》和《史记》都载有他的一些故事。

  有一次,晋厉公攻伐郑国。楚共王出兵援郑,和晋军相遇于鄢陵(即所谓的“鄢陵之战”。鄢陵,今属河南省)。战斗中,晋将魏錡射伤了楚共王的眼睛。楚共王恨之入骨,就约养由基两枝箭,要他代为报仇。结果,养由基只用了一枝箭就把魏錡射死,而把另一支箭还给楚共王复命。

  在楚共王时,还有一个善射的人,名叫潘党,能每箭射中箭靶的靶红心。养由基对他说:“这还不算本事,要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杨柳叶子,才算差不多了。”潘党不服,当即选定杨柳树上的三片叶子,并标明号数,叫养由基退到百步之外,顺序射去。养由基连射三箭,果然,第一箭中一号叶心,第二箭中二号叶心,第三箭中四号叶心,非常准确。

  《史记》说:“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

  形容射箭技术的高明,因此叫做“百发百中”,也称“百步穿杨”。王琚的《射经》说:“其的(箭靶)始于一丈,百发百中,寸而加之(一寸一寸地增加距离),至于百步,亦百发百中,乃为术成。”

  “百发百中”这句成语,今天常用来形容神枪手的射击技术,还可以用来比喻料事必中和谋事必成。

  中学生成语故事18

  【成语】:百折不挠

  【拼音】:bǎi zhé bù náo

  【解释】:折:挫折;挠:弯曲。 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成语故事】:

  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带进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立即拿钱赎取,遭到桥直的怒斥。不多时,官兵包围了桥家,因怕强盗会杀桥直的儿子,迟迟不敢动手。这时桥玄愤怒地喊道:“我难道能因为儿子的生命而放了这伙坏人吗?”催促官兵们赶快动手。结果,桥玄的儿子被强盗杀死了。人们称赞桥玄“百折不挠”,始终保持节操。

《中学生成语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学生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中学生的成语故事大全02-09

中学生四字成语故事01-28

中学生四字成语故事汇总07-02

中学生素材积累:乐此不疲的成语故事(3则)07-02

「成语故事」关于“礼”的成语故事02-08

很经典的成语故事01-20

精选经典成语故事02-17

成语故事07-02

成语故事精选01-26

中学生成语故事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固定的结构形式,简短且意味深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成语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生成语故事

  中学生成语故事1

  【成语】:弄巧成拙

  【拼音】:nòngqiǎochéngzhuō

  【解释】: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他去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已经画好了。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环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象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的花瓶,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说着,把画撕了个粉碎。

  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中学生成语故事2

  【成语】:模棱两可

  【拼音】:móléngliǎngkě

  【解释】: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成语故事】:

  唐朝时代,栾城有一个人,名字叫苏味道。他九岁的时候就会写文章,以后和他的同乡李峤都以才学出名,当时的人和称他们为苏李。苏味道在二十岁的时候,考取了进士,曾做到吏部侍郎的职位。后来在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做了宰相。根据“唐书”的记载,苏味道做了宰相以后,只求保持个人的地位和安全,处理事情总是这样办也行,那样办也可以,却从不表示明确的态度和意见,更谈不上什么创建和改革了。他还常常对别人说:“处理事情不能做明确的决断。因为如果发生了错误,就要负失责的责任,只要保持“模棱”两端就可以了。”当时的人听他这么一说,都叫他“苏模棱”或者是“模棱手”。“模棱”是指方向可左可右的意思。因此,后人在遇到有人说话或处理事情不作明确的决断,也不表示显明的态度,可以或不可以都行,这就叫做“模棱两可”。

  这故事只是用来说明成语的出处,可千万别学这种人的处事态度,而成为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喔!

  中学生成语故事3

  【成语】:洛阳纸贵

  【拼音】:luòyángzhǐguì

  【解释】: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成语故事】: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大家的好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时。

  中学生成语故事4

  【成语】:老生常谈

  【拼音】:lǎoshēngchángtán

  【解释】: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成语故事】:

  故事三国时候,有个名叫管辂的人,从小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光其喜爱天文。十五岁时,已熟读《周易》,通晓占卜术,渐渐有了小名气。日子一久,传到吏部尚书何晏、侍中尚书邓飓耳里。

  这天,正好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两个大官吃饱喝足后,闹着无聊,便派人把管辂召来替他们占卜。管辂早就听说这两人是曹操侄孙曹爽的心腹,倚仗权势,胡作非为,名声很不好。他考虑了一会几,想趁这个机会好好教训他们一顿,灭灭他们的威风。何虽一见管辂,就大声嚷道:”听说你的占卜很灵验,快替我算一卦,看我能不能再有机会升官发财。另外,这几天晚上我还梦见苍蝇总是叮在鼻子上,这是什么预兆?”管辂想了一想,说:“从前周公忠厚正直,辅助周成王建国立业,国泰民安;现在你的职位比周公还高,可感恩你的人很少,惧伯你的人却很多,这恐怕不是好预兆。你的梦按照卜术来测,也是个凶相阿!”管辂接着又说:“要想逢凶化吉,消灾避难,只有多效仿周公等大圣贤们,发善心,行善事。”邓飓一旁听了,很不以为然,连连摇头说:“这都是些老生常谈,没什么意思。”何宴脸上铁青,一语不发。管辂见了,哈哈一笑:“虽说是老生常谈的话,却不能加以轻视啊!”不久,新年到了,传来消息说何宴、邓辂与曹爽一起因谋反而遭诛杀。管辂知道后,连声说:“老生常谈的话,他们却置之不理,所以难怪有如此下场啊!”

  中学生成语故事5

  【成语】:枯鱼之肆

  【拼音】:kūyúzhīsì

  【解释】:枯鱼:干鱼;肆:店铺。卖干鱼的店铺。比喻无法挽救的绝境。

  【成语故事】:

  庄子家里很穷,到监河侯那里去借食粮.监河侯说:好的话不过,且等我收得租税之后,再借你三百两银子,好吗?庄子很气愤,就打了下面这么一个比喻:昨天,我在路上走,看见一条鲫鱼,躺在路上的干车沟里,鲫鱼看见了我,就吆喊了:老公公,我本来是从东海来的,今天不幸落在这个干车沟里,很快就要gan死了,请给我一桶水,救救我吧!我就点头答应了,说:好,我正要到南方去看几位国王,那里是水乡,水很多,我一定放西江的水来救你,鲫鱼气忿忿地说:这怎么行呢?现在只要给我一桶水,就能活命。如果等你放西江的水来,那时,在这里怕没有我了,只好到咸鱼摊上找我了。

  中学生成语故事6

  【成语】:开门揖盗

  【拼音】:kāiményīdào

  【解释】:揖:拱手作礼。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

  【成语故事】:

  孙策临终时,长史张昭等人都来看他。他对张昭说:请你们好好扶助我的弟弟孙权!这时,孙权才15岁,他见哥哥去世了,万分悲痛。大臣们都劝他不要过分悲伤,可他还是天天啼哭。大臣们见劝说无效,都非常着急。张昭劝孙权说:如果你只顾悲啼,不理国事……孙权听到这里,停止了哭泣,请张昭说下去。张昭继续说:这好比开门揖盗,必将自取其祸。孙权马上更换了衣服,去视察军营,以安定军心。

  成语开门揖盗由此而来。揖:拱手行礼。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害。

  中学生成语故事7

  【成语】:精卫填海

  【拼音】:jīngwèitiánhǎi

  【解释】: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成语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炎帝有个女儿叫女娃,炎帝很喜欢她,经常带她到东海去游泳。女娃非常勇敢,大风大浪从不畏惧。女娃长大后,每天都要自己到东海去游泳。有一天,她不幸被大海淹死了。女娃死后变成了一只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精卫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顽强不息,坚持不懈,决心要把东海填平。

  这句成语比喻矢志不移,努力不懈。

  后人常以“精卫填海”这个成语比喻深仇大恨,立志必报。或比喻不畏艰难险阻,矢志不移的坚毅决心。

  中学生成语故事8

  【成语】:脚踏实地

  【拼音】:jiǎotàshídì

  【解释】: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成语故事】: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编撰了我国最大的一部古代编年史--《资治通鉴》。他治学严谨、刻苦,为编撰《资治通鉴》,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他对书稿精益求精,六百多卷的初稿,到定稿时只剩下80卷,而且全部用工楷字写成,没有写一个草字,剩下的废稿把两间屋子都堆放满了。全书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写了1360年的历史。他这种认真踏实的治学态度,受到人们的赞扬。一次司马光问他的朋友:你看我是怎样一个人?朋友答道:你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这个成语形容做事认真、踏实。

  中学生成语故事9

  【成语】:鸡鸣狗盗

  【拼音】:jīmínggǒudào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是四大公子之一,他养了食客三千多人,个各都有特殊的才能。一旦孟尝君遭遇困难,食客们一定全力相助,帮他解决困难。

  秦昭襄王一向很仰慕孟尝君的才能,因此就派人请他到秦国作客。孟尝君为了报答秦王的赏识,于是就送上一件名贵的纯白狐裘,作为见面礼。孟尝君与秦昭襄王二人一见如故,秦王对于孟尝君的才华也是非常敬佩,因此就想拜他为宰相。但是秦王对孟尝君的宠幸,引起了秦国大臣的嫉妒,于是有许多大臣就在秦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起先秦王并不理会,但是大臣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秦王进谗言,最后孟尝君终于被软禁起来了。

  孟尝君遭到软禁后,就派人去求秦王的宠妾燕妃帮忙。但是燕妃却说:“如果孟尝君送我一件和皇上一样的白狐裘,我就替他想办法。”孟尝君听了燕纪的话,不禁暗暗叫苦:“白狐裘就这么一件,现在要到那里再去找一件白狐裘呢?”

  就在这时候,有一位食客自告奋勇地对孟尝君说:“我有办法,明天以前我一定可以弄回一件白狐裘来。”这天晚上,这位食客就偷偷进入皇宫,学着狗叫把卫士引开,顺利地偷回当初献给秦王的那件白狐裘。孟尝君利用白狐裘收买了燕妃,燕妃果然替孟尝君说了不少好话,过了没多久,秦王就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害怕秦王临时反悔,因此一被释放就马上乔装改,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来到了秦国的边界—函谷关。只要通过了这道关口,秦王就奈何他了。可是现在是深夜,城门紧闭,根本没有办法出关。孟尝君一行人内心真是急死了,城门必须等到鸡鸣才会开放,但是如果等到天亮,又怕秦王发现他们逃走了,而派人追赶他们,这该如何是好呢?

  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位食客拉开嗓子,学着鸡鸣“喔—喔喔”,一时之间,全城的鸡都跟着一起鸣叫。守城门的将兵一听到这么多公鸡在叫,以为天亮了,于是就按照规定把城门打开了。

  孟尝君一行人就这样子平安通过了函谷门,离开秦国,回到齐国去了。

  中学生成语故事10

  【成语】:长袖善舞

  【拼音】:chángxiùshànwǔ

  【解释】: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成语故事】: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舞蹈者靠着袖子长,舞起来就翩翩多姿,容易达到体态优美的效果;做买卖的人,凭着本钱多,他的业务也就容易开展。

  这句话,在《史记》的《范雎蔡泽传》中曾引用过。范雎和蔡泽,是战国末期两个有名的人物:范雎《通鉴》作范雎,是魏国人,起初在魏国的中大夫须贾手下做事,因故被须贾打得半死,逃到秦国,化名张禄,向秦昭王献“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昭王拜他为客卿,后来为相国,封应候。蔡泽是燕国人,先曾游说赵、韩、魏各国,都不见用,来到秦国,见了昭王,昭王很赏识他,也由客卿而为相国,虽然担任相国的时间才几个月,但在秦国住了十多年,从秦昭王起,经孝文王、庄襄王到始皇帝,一直受到尊重,号为纲成君。

  这两个人,都是所谓“辩士”,就是极有口才,能言善论的说客,他们都因此取得秦王的信任。在战国时代,辩士并不少,为什么只有这两人能相继取得秦的信任而为卿、相呢?《史记》的作者评论道:“韩子说的‘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句话,的确是有道理啊!”——范雎和蔡泽,像舞蹈者有更美的舞衣、经商者有更多的本钱一样,他们有比别人更强的一张嘴。

  利用优越的条件,施展手段,因而吃得开,有办法,就叫做“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句话,《史记》说是韩子说的。韩子,即战国时的韩非。查韩非所著的《韩非子》,在《五蠹》篇中有这句话,原文是:“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所谓“鄙谚”,就是“俗语”,可见这句话并不是韩非所独创,而是他引用的俗语;也可见这句话早在韩非以前便已流行了。

  中学生成语故事11

  【成语】:草木皆兵

  【拼音】:cǎo mù jiē bīng

  【解释】: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中学生成语故事12

  【成语】:百尺竿头

  【拼音】:bǎi chǐ gān tóu

  【解释】: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ji)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问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ji)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罕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头”这则成语也称““百丈竿头”。

  中学生成语故事13

  【成语】:不耻下问

  【拼音】:bù chǐ xià wèn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来自itlearner.com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中学生成语故事14

  【成语】:不学无术

  【拼音】:bù xué wú shù

  【解释】: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成语故事】: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刘询继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

  中学生成语故事15

  【成语】:不遗余力

  【拼音】:bùyíyúlì

  【解释】:遗:留;余力:剩下的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成语故事】:

  战国时,秦国起兵攻打赵国。赵国调集兵力迎战,结果秦军迫使赵国屈从求和。赵国决定派身份最高的使者郑朱去谈判。大臣虞卿不主张让郑朱去秦国。认为这样做,反而抬高了秦国,疏远了其它邻国。赵王没采纳这个意见,仍派郑朱前往,结果秦国更加猖狂。

  秦国围困赵国国都邯郸,逼迫赵国割让六座城市。虞卿问赵王:陛下,你听说秦军撤退时的军容么?赵王说:他们攻时不遗余力,退时却疲劳不堪!虞卿说:对呀!这样我们就不要轻易割让城市了。

  遗:留。余力:剩余的力量。不遗余力就是把所有的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也不保留的意思。

  中学生成语故事16

  【成语】:不自量力

  【拼音】:bù zì liàng lì

  【解释】:量:估量。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发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

  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黄门待诏夏贺良等建议改变年号和帝号,说增加漏的刻度可以使国家永远安宁,我误听了他们的话,希望给天下带来安宁,但是并没有应验。夏贺良等所说的所做的,都是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六月甲子日的诏书,除了大赦一项之外,全部废除。”

  这次改号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夏贺良等人因妖言惑众,被处以死刑。

  中学生成语故事17

  【成语】:百发百中

  【拼音】:bǎi fā bǎi zhòng

  【解释】: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语故事】:

  养由基,是春秋时楚国的名将,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左传》和《史记》都载有他的一些故事。

  有一次,晋厉公攻伐郑国。楚共王出兵援郑,和晋军相遇于鄢陵(即所谓的“鄢陵之战”。鄢陵,今属河南省)。战斗中,晋将魏錡射伤了楚共王的眼睛。楚共王恨之入骨,就约养由基两枝箭,要他代为报仇。结果,养由基只用了一枝箭就把魏錡射死,而把另一支箭还给楚共王复命。

  在楚共王时,还有一个善射的人,名叫潘党,能每箭射中箭靶的靶红心。养由基对他说:“这还不算本事,要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杨柳叶子,才算差不多了。”潘党不服,当即选定杨柳树上的三片叶子,并标明号数,叫养由基退到百步之外,顺序射去。养由基连射三箭,果然,第一箭中一号叶心,第二箭中二号叶心,第三箭中四号叶心,非常准确。

  《史记》说:“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

  形容射箭技术的高明,因此叫做“百发百中”,也称“百步穿杨”。王琚的《射经》说:“其的(箭靶)始于一丈,百发百中,寸而加之(一寸一寸地增加距离),至于百步,亦百发百中,乃为术成。”

  “百发百中”这句成语,今天常用来形容神枪手的射击技术,还可以用来比喻料事必中和谋事必成。

  中学生成语故事18

  【成语】:百折不挠

  【拼音】:bǎi zhé bù náo

  【解释】:折:挫折;挠:弯曲。 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成语故事】:

  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带进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立即拿钱赎取,遭到桥直的怒斥。不多时,官兵包围了桥家,因怕强盗会杀桥直的儿子,迟迟不敢动手。这时桥玄愤怒地喊道:“我难道能因为儿子的生命而放了这伙坏人吗?”催促官兵们赶快动手。结果,桥玄的儿子被强盗杀死了。人们称赞桥玄“百折不挠”,始终保持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