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比喻句教案设计
语文比喻篇一: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老王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作用
⑴化平淡为生动;⑵化深奥为浅显;⑶化抽象为具体。
构成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⑴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⑵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⑶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6、常用比喻词
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
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⑴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例句:
⒈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⒊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⑵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例句:
⒈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⒉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⒈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⒉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淀》孙犁)
夸张
1.定义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2.种类
⑴扩大夸张。故意把食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⑵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
⑶超前夸张。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3.用法
鲜明地表达诗人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生动性。
4.运用时注意问题
⑴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
⑵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⑶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严肃的汇告、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文体,不宜使用夸张
的修辞。
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增强语势,突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⒈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⒉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加强语气,突出了什么,表达作者某情感。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反问
又称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加强语气,突出了什么,表达作者某情感。
我呢,难道没有该责备的地方么?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语文比喻篇二:五年级语文比喻句教案
一、出示例句,让学生通过讨论指出把什么比作什么,用什么比喻什么。
1.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2.一根根原木随着流水向前淌,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3.还有一种企鹅,颈部有一圈黑毛,好像系帽子的带儿,叫帽带儿企鹅。
二.分析:
1.把小兴安岭几百里连成一片的树木比作绿色的海洋。
用绿色的海洋比喻小兴安岭几百里连成一片的树木。
2.把顺水流淌的一根根原木比作一支舰队。
用一支舰队比喻顺水流淌的一根根原木。
3.把企鹅颈部的一圈黑毛比作系帽子的带儿。
用系帽子的带儿比喻企鹅颈部的.一圈黑毛。
三.小结比喻句定义:即打比方,也就是把两个根本不相关联的事物,找出其共同的特点。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
物。比喻分为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说出上面例句的比喻词分别是“就像”、“像”、“好像”,说清把什么比作什么,用什么比作什么。
四.一般比喻句通常用“就像”、“好像”、“像”等比喻词连接起来。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些比喻句。出示: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各种游船,犹如一只只水鸟,自由自在地浮在水面上。
3.水边的柳枝一直垂到水里,宛如一道水晶垂帘,成群的白鹅、鸭子自在地穿来穿去。
4一片片荷叶像一把把撑开的雨伞似的。
小结:以上比喻句中,比喻词分别是“仿佛”、“犹如”、“宛如”像......似的”,但是不是有了这些比喻词,句子就是比喻句呢?
五.出示下列非比喻句:
1.我仿佛听见大海在唱着一曲新歌。
2.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
3.企鹅彬彬有礼,站在远处,向我们点头,像是欢迎我们似的。
4.小女孩儿长得很像她母亲。
小结:以上句子中,有“仿佛”、“似乎”、“像......似的”、“像”,并不是比喻句。因为句中没有被比喻的对象。
有些句子中,不带比喻词,那么是不是比喻句呢?
六.出示例句:
1、小姑娘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
2、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3、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
总结: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首先要看句中是否有被比喻的对象,而不要一味地看是否有比喻词,即:把什么比作什么,用什么比作什么。
七.课堂综合练习:判断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1.翠鸟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2.小槐树像所有聪明的孩子那样,爱提问题。
3.旁边有一对翩翩起舞的仙鹤,仿佛要把这楼阁带入仙境。
4.小鹿在溪边侧着脑袋,好像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5.十五的月亮,犹如一个大玉盘,挂在天空。
6.一到春天,地上是青青的麦苗,天地之间便是垂柳的绿色。远远望去,犹如绿色的烟雾在缭绕,在飘动。
7.她的身子很单薄,好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8.时间是生命,时间是金钱。
八.课后作业:
用“就像”、“好像”、“像......似的”等比喻词造一些比喻句。
语文比喻篇三:比喻的种类
五年级比喻、拟人、夸张修辞手法区分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注意: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
⒉比拟
⑴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拟人),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拟物)。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
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⑶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3夸张
⑴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⑵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⑶夸张的作用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溪水快速流动,好像要超越了光速一样
【语文比喻句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描写语文的比喻句08-06
小学语文比喻句集锦07-21
关于语文的比喻句大全02-04
优美简短的语文比喻句大全02-21
小学语文好的比喻句大全06-14
语文《雨后》教案设计05-05
语文《风筝》的教案设计11-05
语文《绝句》教案设计11-05
语文《灯光》教案设计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