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黎锦刺绣技艺介绍

时间:2022-10-13 21:35:24 刺绣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黎锦刺绣技艺介绍

  黎锦——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

  存续3000年以上的黎锦工艺,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通过对黎族纺织工具和工艺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多地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特别是纺织史。方勺《泊宅编》记载:“闽广一带纺绩……摘取出壳,以铁杖捍尽黑子,徐以小弹弓,令纷起,然后纺绩为布,名曰吉贝。”

  黎锦古称“吉贝布”,宋代称“黎单”、“黎幕”。

  是采用木棉花果内的棉毛织出的一种特色花布,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黎族妇女通过简单的踞织机运用直线、平行线、三角形等图案构织成富有装饰风格的黎锦,多用于妇女筒裙、摇兜等生活用品。它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图案花纹精美,配色和谐,鸟兽、花草、人物栩栩如生,在纺、织、染、绣方面均有独到之处。黎锦以织绣、织染、织花为主,刺绣较少。染料主要采用山区野生或家种植物作原料,这些染料色彩鲜艳,不易褪色。各地黎族人民根据自己的喜好,创造了多种织、染、绣技术。比如,白沙县有一种两面加工的彩绣,制作精良,多姿多彩,富有特色,有苏州“双面绣”之美。一块富含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等精美图纹的黎锦要经过纺、织、染、绣四大工艺。据黎族老人讲,织一块锦至少也得半年时间。

  黎锦在春秋时期就有盛名,“黎锦光辉艳若云”就是古人对黎族织锦工艺发出的由衷赞美。黎锦传递的不仅是历史价值,还有不能忽略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由于能够使用踞织机这种古老的纺织机器的人越来越少,黎锦也随之越来越少,其收藏价值尤为突出。

  海南黎锦——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

  黎锦在春秋时期就有盛名,时称“吉贝布”,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其纺织技术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包括筒裙、头巾、花带、包带、床单、被子(古称“崖州被”)等,有纺、织、染、绣四大工艺,色彩多以棕、黑为基本色调,青、红、白、蓝、黄等色相间。

  民族手工艺品黎锦

  五彩缤纷美丽繁复的黎锦,是民族手工艺品中的一朵奇葩。黎族有语言没有文字,而黎锦就像黎族人的文字,反映的是黎族人民日常的生活状态及审美趣味。

  黎锦,是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是纺、染、织、绣工艺的统称,古称“吉贝布”。自汉以来,史书中就有很多关于黎锦的记载。《后汉书》记录当时黎族人穿的贯头上衣是用“广幅布”做成,这种布料是用多年野生木棉制作的。三国时期的著作《南州异物志》中写道:“五色斑布似丝布,吉贝木所作。”唐代中叶,黎族妇女用同样原料织成龙被、食单(桌布)和盘斑布,被列为上贡朝廷的珍品。

  黎锦是以棉线为主,麻线、丝线和金银线为辅交织而成。东方、昌江地区黎族创造了扎染与织造相结合的织锦工艺。其经线多采用缬染法(即扎染),在一个扎线架上编好经线,然后用纱线在经线上扎结,染色后拆去纱线,即出现蓝地白花的图案,再织进彩色纬线。纺织、织造的工具仍然沿用古老的传统工具,如手搓去籽十字棍、木制手摇轧花机、脚踏纺纱机和织布机等。

  黎锦的品种有妇女统裙、上衣、裤料、被单、头巾、腰带、挂包、披肩、鞋帽等。黎锦的图案有马、鹿、斑鸠、蛇、青蛙、孔雀、鸡以及竹、稻、花卉、水、云彩、星辰等100多种,大多由简单的直线、平行线和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图形构成。在色彩上,善于运用明暗间色,青、红、黑、白等色互相配合,形成色彩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

  黎族织锦图案是体现妇女的审美意识、生活风貌、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及艺术积累的文化现象。其内容主要是反映黎族社会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宗教活动以及传说中吉祥或美好形象物等。据不完全统计,织锦图案有100多种,大体可分为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以及反映日常生活生产用具、自然界现象和汉字符号等纹样。其中人形纹、动物纹和植物纹是最常用的织锦图案。

  “过去黎族女孩五六岁就跟着长辈学织锦,从纺线、织布、染色到刺绣都要会,一家人的衣被服饰都要靠女人织出来,”海南省博物馆的馆员王恩说,“所有的材料都来自大自然。”

  王恩介绍,黎族根据方言区的不同分为哈、杞、润、赛、美孚5个方言区,每个方言区所织黎锦都有各自的特色。黎族有语言没有文字,而黎锦就像黎族人的文字,反映的是黎族人民日常的生活状态及审美趣味,不少黎锦图案还形象地表现了黎族民间传说,比如《大力神的传说》、《三月三的传说》、《槟榔的传说》等等,记录和表现了黎族的生产活动和民俗风情。

  五指山市博物馆专家黄学魁告诉记者,黎族有织锦技艺传女不传男的习俗,而且人去物毁,保存下来的文物很少,“黎族5个方言区,每个方言区黎锦的图案和织法都不同,哈黎就有12个分支,从织造工艺上又分为被用锦和服饰用锦,织造手段上分为单面、双面等,”黄学魁说,“像双面绣,只有白沙的润方言妇女才会,如今会织的人寥寥无几,基本消失了。”因此,有专家称黎锦为黎族的“甲骨文”。2006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郭凯的黎锦保护事业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合力,“这个合力就是官、产、研、学、群”。

  郭凯原本是做旅游的。做旅游不能是单纯的游玩,必须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才能使旅游更有内涵,这让她从做旅游起就开始关注黎族文化,从而关注到黎锦。

  起初,郭凯只是出于喜欢和珍惜收藏黎锦,原想在旅游景区搞一个主题展览。她陆续收藏了很多珍贵的黎锦文物,诸如树皮衣、龙被、黎族服饰和古老的纺织工具等。但随着广泛接触和研究加深,她发现这一古老的纺织技艺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郭凯以焦虑的心情关注着黎锦,她几乎见到黎锦就买,“当时也不知道买来做什么,就是觉得如果没人买她们就更不织了。”买来的黎锦堆在库房里,这又促使郭凯考虑怎样把它们利用起来,她把目光投向全国,“我国传统纺织技术多种多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织绣技艺和产品,想看看别的地方是怎样保护的。”

  2005年,她参加了中国织锦委员会在湘西吉首举办的一个研讨会,会上,一位研究土家锦的老人发出的“大家帮忙救救土家锦吧”的呼吁深深打动了她,这让郭凯联想到黎锦,真是感同身受。

  但是,学者们的发言却让郭凯有些失望,大家多谈申报保护却少谈开发利用,她觉得停留在保护的保护并不是真正的保护,只有给这些民族工艺以新的生命力和当代价值才能实现真正的保护。因此,作为参会的唯一一位企业家她提出两个观点:一、开发是最好的保护,二、不能贱卖我们的民族工艺。郭凯觉得只有把这些民族工艺品当文化来对待才能实现它们真正的价值。

  2005年,郭凯注册了公司,亲自探索一条通过商业运作保护黎锦的途径。“当时能找到的跟我们开发黎锦的人只有3个。”2006年,黎锦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织锦委员会这一年的研讨会也移至海口举办。经过一年探索,郭凯有了新的感悟,她在研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合力,“这个合力就是官、产、研、学、群”。

  “官”是政府要有政策支持;“产”就是企业进行商业化运作;“研”就是要有科研机构或科研人员参与研发;“学”就是培训传承人;“群”就是老百姓参与。

  几年实践下来证明,郭凯提出的这几条在黎锦的开发保护中缺一不可。

  黎锦:天堂的云彩 纺织史上的活化石

  五彩斑斓的色调、夸张的图案、粗犷的质地,这几乎是民族服装共同的特征。侗锦、彝族刺绣、傣族筒裙……无不是这种风格。其中,文化底蕴最深厚、历史最悠久的当属黎锦。

  现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穿的衣服,都与黎锦有关。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历史已经超过3000年,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史书上就称其为“吉贝布”,其纺织技艺领先于中原1000多年。海南岛因黎锦而成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祥地。黎锦服饰异彩纷呈,包括筒裙、头巾、花带、包带、床单、被子(古称“崖州被”)等,用黎族织锦和单、双面绣布料制作的黎锦筒裙绚丽多彩,黎族妇女还要在上面镶嵌上诸如云母片、贝壳片、银片、琉璃珠,穿上镶嵌珠宝的筒裙,行动或跳舞时,熠熠生辉。润方言区(白沙一带)黎锦的裙子是所有支系的筒裙中最短,可以说是最早的超短裙。

  近年来,海南省民族研究所、海南省民族织锦研究所、海南锦绣织贝公司等机构的有识之士开始研究传统黎锦工艺的挖掘、抢救保护,各种款式的黎锦挂包、色泽鲜丽的黎族服饰、图纹造型独特的黎锦工艺品开始走向市场,古老的黎锦正在散发出新的光彩。

  纺织品中的活化石——黎锦

  存续3000年以上的黎锦工艺,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通过对黎族纺织工具和工艺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多地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特别是纺织史。方勺《泊宅编》记载:“闽广一带纺绩……摘取出壳,以铁杖捍尽黑子,徐以小弹弓,令纷起,然后纺绩为布,名曰吉贝。”

  黎锦古称“吉贝布”,宋代称“黎单”、“黎幕”。

  是采用木棉花果内的棉毛织出的一种特色花布,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黎族妇女通过简单的踞织机运用直线、平行线、三角形等图案构织成富有装饰风格的黎锦,多用于妇女筒裙、摇兜等生活用品。它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图案花纹精美,配色和谐,鸟兽、花草、人物栩栩如生,在纺、织、染、绣方面均有独到之处。黎锦以织绣、织染、织花为主,刺绣较少。染料主要采用山区野生或家种植物作原料,这些染料色彩鲜艳,不易褪色。各地黎族人民根据自己的喜好,创造了多种织、染、绣技术。比如,白沙县有一种两面加工的彩绣,制作精良,多姿多彩,富有特色,有苏州“双面绣”之美。一块富含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等精美图纹的黎锦要经过纺、织、染、绣四大工艺。据黎族老人讲,织一块锦至少也得半年时间。

  黎锦在春秋时期就有盛名,“黎锦光辉艳若云”就是古人对黎族织锦工艺发出的由衷赞美。黎锦传递的不仅是历史价值,还有不能忽略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由于能够使用踞织机这种古老的纺织机器的人越来越少,黎锦也随之越来越少,其收藏价值尤为突出。

【中国黎锦刺绣技艺介绍】相关文章:

中国刺绣的悠久历史10-20

中国传统刺绣针法07-29

刺绣的历史源流介绍12-12

傣族刺绣习俗介绍10-08

中国手工刺绣图案大全精选11-26

手工刺绣鞋垫介绍06-01

壮族刺绣工艺介绍09-15

中国手工刺绣图案大全欣赏11-26

中国刺绣的起源以及发展史10-28

刺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