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刺绣工艺
民间工艺品--民间绣荷包
中国的刺绣闻名海内外,它伴随着“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而产生,适应着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小农经济的特点。刺绣的品种遍及生活中的日常用品 ,刺绣的内容几乎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透过那一幅幅精功密致、鲜艳美丽的图案,人们可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淳美之情。在众多的刺绣工艺中,最突出的要数绣荷包了。
山西很早就有种植棉麻的传统,从西北高原到晋南盆地,几乎家家都有织布机,妇女们既是参加劳动、料理家务的能手,也是纺织刺绣的巧手。农村少女从十多岁就开始练习绣花,母亲、祖母自然是她的启蒙老师。冬天漫长的夜晚,春秋闲暇的时节,她们都会操起针线、布料,描红绘绣,母女、姊妹之间通过刺绣形成一种思想和感情的交流。当芳龄来临,每个姑娘都在编织着自己的梦,这些梦是情和意的交织,是理想与现实融合,伴随着女儿们度过最富激情和才智的豆蔻年华。她们凭借着自己精湛的刺绣技艺,把这些彩色的梦记录下来,绣成荷包,诸如钱袋、扇袋、镜袋或香包之类,送给自己的情人。
山西民间绣荷包的形式很多,大多是实际应用的。荷包的形状和大小,则根据所装物品的样式而定。如小镜袋为圆形,眼镜袋为椭圆形,折扇袋为长方形等。这些民间巧女,以自己最高的热情和联想把一幅幅美好生活的图景化成刺绣画面。荷包的花纹各种各样,有繁有简,如“蝶恋花”、“鱼戏莲”、“凤穿牡丹”、“麒麟送子”、“喜鹊登梅”、“榴生百子”,这些图案非常含蓄地传达了她们内心深处的奥秘。
在民间荷包中,占相当比重的是香包,香包里装有香草之类的药品,包面上绣制着“五毒”,即蝎子、蛇、蜈蚣、壁虎和蟾蜍,它原是五月端午的节令物品,为了防止各种毒虫猖獗,侵害人体,人们相互馈赠,挂在衣襟或帐勾上,以避除“五毒”。就形状来看,有虎形的,鸡形的、如意形的、寿桃形的、编幅形的,以取意于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等。富有深厚民族心理基础的绣荷包,在民间文化中,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手绣丽江 魅力无穷
纳西族刺绣,被称为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这种挑绣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利用棉线或丝线在棉布上按布料的编制纹路刺缀运针,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在其中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乐观精神,凝聚着人们的.美好向往,在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把物质的实用功能与精神需求紧密结合。
丽江旅游产品设计研究院总监杨丽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与纳西族文化息息相关的刺绣技艺是纳西族的“文化宝贝”,其贵在享有文化的原创性,民间习俗的依存性,手工技艺及其文化载体的独特性、趣味性、实用性与观赏性,以及手工技艺及产品的传承性和民族性等独特之处。
纳西文化的活态例证
纳西族刺绣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纳西族刺绣技艺曾是纳西族妇女必学的一门手艺,纳西族刺绣也是纳西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和装饰品。纳西族的刺绣有缎绣、布绣、麻绣、尼绣等,技法多样,有平针、倒针、勾针、挑针、锁针、长针等。线条有直线、曲线、水波纹等不拘一格,善于用变形夸张的造型,独特的手法,绣制各种精美图案。也有用写实手法,自己设计画稿,随画刺绣,表现出用色鲜明,朴实健美的民族风格。
纳西族妇女善绣,且有共同审美情趣,喜淡雅、古朴、厚重,不喜大红大绿。色彩应用十分讲究,鲜艳的彩线多配以黑底或白底,使色艳而不轻浮,黑而有光泽,加上金银线和金银片点缀,达到色彩绚丽、明朗而又柔和悦目的效果。纳西族羊皮上的刺绣特别讲究,青年女子求鲜艳,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求素雅。羊皮背带则一律要用手工织的白棉布,用黑线排列绣各种图案,有花草、鸟兽、虫鱼、人形和莲花、海螺、水波纹、蜜蜂、如意、望不断、蝴蝶等图案。羊皮背带最下方绣一只变形的多翅大蝴蝶。各种图案变形重叠,既复杂多变又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整体色彩单纯而不单调,看起来质朴潇洒。
杨丽芬介绍,纳西族刺绣经历了从单色到多色,图案花纹从简单到繁复的发展过程。除了原有自成体系的20多种花纹图案之外,近年来又出现灯笼花、酥油灯、盆花、豌豆颗粒等多种富有民族风格的新图案。过去,纳西族刺绣常用来做衣领、羊皮背带、腰带、绣花鞋、香包等,或者在结婚时派上用场。而今,纳西族刺绣用于了大、小装饰艺术画、礼品、立体画、服装、小饰品、家纺类等旅游纪念品。
【民间传统刺绣工艺】相关文章:
青海民间刺绣工艺与学术研究05-19
关于陕西民间工艺之刺绣的历史简介05-20
民间刺绣介绍05-22
山西民间刺绣05-08
难忘民间刺绣散文04-10
藏族民间刺绣简介03-02
壮族刺绣工艺介绍05-17
蒙古民族的民间刺绣05-19
满族民间刺绣的内容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