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生感受亲情阅读教学案例
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小学生感受亲情阅读教学案例,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生感受亲情阅读教学案例 1
内容提要:
阅读链接是精读、略读的拓展与延伸,是文本走向生活的通道。“阅读链接”的学习方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教师要形成阅读链接意识,创造大的语文课堂,以课文为本,适度拓展延伸,把文本与生活紧密相连,给学生提高更加宽广的“链接”阅读空间,实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双赢。
笔者上学期参加了我校举行的“新老教师同上一节课”活动,其中,听了三年级两位教师“阅读链接”—— 《感受亲情》的课堂教学。本次阅读链接在“感受亲情”这个话题下,安排了“真情旋律”和“真情记录”两个板块的内容。“真情旋律”为学生提供的是《摇篮曲》的歌词;“真情记录”提供的是一位母亲为孩子记下的出生日记和孩子的成长日志。两位教师的教学流程是:
教学案例
一、老教师A的教学过程如下:
1. 导入新课:
(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回乡偶书》、《走月亮》、《难忘的八个字》等课文的主要内容。
(2)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当你生病时,是谁日夜守护在你的床边?有是谁教会了你独立行走,使你一步步长大成人?
2.感受亲情
(1)听一听 播放《摇篮曲》感知母亲的亲情。
(2)读一读 朗读《摇篮曲》歌词,感受母亲的亲情。
(3)说一说 结合父母亲人的关怀,说一说你的感受,进一步亲情。
(4)写一写 阅读“真情纪律”,写一篇感受亲情的“小笔头”。
3. 总结结束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教学案例
二、 新教师B的教学流程是:
1.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记忆中,会经历许许多多美好的情感,但最温馨最幸福的却是浓浓的亲情。(播放视频)这样的亲情画面你们拥有过吗?感觉幸福吗?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舅舅、叔叔……
2. 真情旋律,感受真情。
(1) 听一听,播放《摇篮曲》感知母亲的情怀。
(2) 读一读,出示课本小例文。(文、图)
(3)议一议,师:通过日记中妈妈记录的宝宝回家,你体会到了什么?下面就结合你课前搜集到的各种资料,把你感受到的亲情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吧。
生:在小组里交流“亲情故事、亲情儿歌、亲情歌曲”, 谈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4) 说一说,全班交流。感受亲情,分享亲情。(学生集体交流,相互补充,教师及时引导)
(5) 讲一讲,师:亲情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下面,谁给大家讲一个亲情的故事。(学生听故事谈感受。)
(6)写一写,书写亲情,抒发真情。 师: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自己的亲情感受想对你的亲人说,那就拿起笔来写一两句亲情的话,制作成“亲情卡”课后寄给最疼爱你的人吧。
3. 总结升华,表达感恩。
(1) 学生在播放视频歌曲《感恩的心》中诵读“亲情卡”。
(2) 课外,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亲情“为主题的手抄报。
【教学反思】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了“阅读链接”教学内容。每次安排的“阅读链接”内容紧紧围绕单元文化主题,它篇幅虽短小,但信息却很大,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浏览更多的与单元文化主题相关的内容作为阅读积累,另一个方面可以调动学生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积累作为表达的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要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链接是精读、略读的拓展与延伸,是文本走向生活的通道,更是落实“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具体体现。本次阅读链接是对本组教材文化主题的一个拓展和深化,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知道,在学习活动中,不仅要学好本组课文,还要尽可能多的阅读一些与单元文化主题相关的材料,在多角度的阅读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和水平。
“阅读链接”的教学方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时,不一定将所有的板块都逐一完成,而应创造性地理解、把握和使用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确定学习内容,绝不能“教教材”。上述教学案例中的老教师A,就没能做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他对教材安排的“真情旋律”和“真情记录”两个板块的内容,逐一平铺教学,就教材教教材,虽说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学生的兴趣不高,情感没升华到一定高度。而新教师B则从教材“真情记录” 提供的一位母亲为孩子记下的`出生日记和孩子的成长日志入手,整个教学活动围绕它进行,主题突出,环环相扣,情感层层升华。
“阅读链接”的教学教师也要给学生提高更加宽广的“链接”阅读空间。教学案例中的新教师B,在教学活动中,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整理有关亲情的资料,使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经典中感受亲情;课中通过播放表现亲情的视频,小组交流“亲情故事、亲情儿歌、亲情歌曲”,讲亲情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亲情,分享亲情,制作成“感恩卡”,升华情感,让亲情更浓,更深;课外,办一期“亲情“为主题的手抄报。这样,课前——课中——课外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宽广的“链接”阅读空间中理解亲情,感悟真情,增进亲情。
“阅读链接”的教学还要注重体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学案例中的新教师B,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选取了课本小例文为切入点,让学生在阅读文字中感受到亲情的幸福甜蜜。接着教师采用的方式是让学生搜集大量有关的亲情资料,来补充文本的学习,这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空间,扩大阅读收获。同时也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听说读中自悟自得,品味亲情;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制作 “亲情卡”,激发其阅读和动手的兴趣,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与学习的自主性。在一首首亲情儿歌、古诗词及名人名言的画卷中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教师对讲述亲情故事的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阅读链接之上再链接,引导学生再次进行阅读,形成再链接,从而使学生的阅读的对亲情的感受更深更浓。制作 “亲情卡”是在链接语文实践活动环节的基础上来链接生活。学生书写自己最真实的亲情感受,将自己在生活中“阅读”到的亲情画面用文字真实地表露出来,其亲情会更加浓厚。这样,把搜集到的文本资料和生活紧密相连,形成了语文走向生活的通道。
小学生感受亲情阅读教学案例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妈妈的爱》的主要内容,识别并感受文章中描绘的亲情细节。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亲情的温暖与伟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感激之情,学会感恩父母,珍惜家庭时光。
教学准备:
教材《妈妈的爱》课文及配图
多媒体课件(包含温馨家庭照片、背景音乐)
角色扮演道具(如围裙、书包等)
学生亲情小故事收集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故事引入:教师讲述一个简短而温馨的亲子故事,如“雨天送伞”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瞬间,引出本课主题——妈妈的爱。
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生活中感受到妈妈对你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妈妈爱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妈妈的爱》,要求标出生字词,尝试理解文章大意。
生字词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并理解其意思。
概括大意: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大意的理解,教师总结概括。
三、精读细品,感受亲情(15分钟)
分段阅读: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部分体现了妈妈怎样的爱。
细节分析:选取几个典型句子或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情感表达,如“妈妈总是在我醒来前,就准备好了热腾腾的早餐”,让学生体会妈妈的辛勤与细心。
角色扮演:选取课文中的几个场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生病时妈妈的照顾”、“考试失利后的安慰”,通过表演加深情感体验。
四、拓展延伸,分享故事(10分钟)
亲情故事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可以是温馨的、感人的、有趣的,要求说明这个故事让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点评:对学生的分享给予正面评价,强调亲情的可贵与无价。
五、总结升华,情感升华(5分钟)
总结回顾: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和学会感恩的`重要性。
情感升华: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视频或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课,同时布置课后作业: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本案例教学旨在通过具体的文本阅读和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与伟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度,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这份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学会感恩和回馈父母的爱。
【小学生感受亲情阅读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感受亲情11-07
感受亲情的作文10-03
作文:感受亲情10-16
感受亲情作文「精选」10-05
【精】感受亲情作文11-09
【热门】感受亲情作文10-30
感受亲情作文【精】11-07
感受亲情作文【荐】11-09
感受亲情的温暖作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