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骑射读后感
合纵、连横,动荡不定。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决定进行军事改革,改穿胡服,学习骑射。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胡服骑射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胡服骑射读后感1
今天,我拿起了书架上那本厚厚的、经常阅读的《中华五千年》,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要知道我可是书虫啊,什么书都喜欢看,一看就入神!
看着看着,我被书中那一个个精采的历史故事吸引了,什么“火牛阵”啦、“草木皆兵”啦,……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了!
这个故事来自于《史记?赵世家》,说的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一心想振兴当时比较弱小的赵国。于是,他想到了赵国的服饰是长袍大褂,这非常不利于劳动和打仗。他决心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短袍紧衫,以及骑马射箭的作战方式,提出了“胡服骑射”的整顿措施。他的改革措施,受到了许多已经习惯了赵国生活方式的大臣们的反对,可赵武灵王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坚定地将“胡服骑射”政策实施了下去。一年之后赵国逐渐强大,兵也强了,马也壮了,士兵也更精神了,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强国。
读了这篇文章,我被赵武灵王勇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敢于打破陈规陋习的精神所感动。我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不要因循守旧,而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经验,才能不断的取得进步。小到我自己,大到一个国家,都可以说明这个道理。
就拿我国的改革开放来说吧!我玩着手中的IPAD,看着触摸式的电脑,乘座着每小时300多公里的高铁,想着神九的飞天,蛟龙号的入海….,这许许多多的变化不都是几十年前,要我们打开国门,大胆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的结果吗?
再说说我自己吧!我平时自我感觉特别好,学习也挺勤奋的,可是考试起来成绩却常常不理想,有时“临门一脚”射不进去!而有的同学,如李凌霄同学,平时和我一样勤奋,可每次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这是什么原因呢?读了《胡服骑射》的故事后,我就向他们请教,原来他们比我细心多了,不仅看书看得细,每次考试时,都会特别静,他们会反复阅读题目,弄清题意再做,做好试卷后,还要反复检查几遍,数学题都要重复算几次。再对照自己,我考试时,总是提笔就做,一气呵成,很少检查,还经常抢着第一个交卷,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我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却缺少一颗细细的心!我相信,只要我善于学习别的同学的长处,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就一定会赶上并且超过他们的。
《中华五千年》这本书给我的.启示太多了,我一定要认真精读这本好书,从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吸取营养,以史为鉴,以史为镜,虚心学习,不断努力,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
胡服骑射读后感2
赵武灵王是一个眼光远、胆子大的君主。赵国的大臣楼缓、肥义、公子成,全是他的帮手。赵武灵王想改革军事已经想了很久。有一天,他对楼缓说:“咱们北边有燕国,东边有东胡,西边有林胡、楼烦、秦、韩等国,中间还有中山。四面八方全是敌人,什么是咱们的保障呢?自己要是不再发愤图强,随时都能给人家灭了。要发愤图强就得做好些事情。我打算先从改革服装着手,接着说可以改变打仗的方法。你瞧怎么样?”
楼缓说:“服装可怎么改呢?”
赵武灵王说:“咱们穿的衣服,袖子太长,腰太肥,领口太宽,下摆太大。穿着这种长袍大褂,做事多不方便。”楼缓把话接过去,说:“还费衣料。”
赵武灵王把袖子晃了晃,下摆兜了兜,说:“多费衣料倒在其次,穿上长袍大褂,不但做事不方便,而且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干起活儿来就迟慢。因此,也就减少了急起直追的精神。全国的人全都这样,国家哪儿强得起来?我打算仿照胡人(西北方的游牧和半游牧民族)的风俗,把大袖子的长袍改成小袖儿的短褂,腰里系(jì)一根皮带,脚上穿双皮靴。穿上这种衣服,做事方便,走路灵活。你再想大模大样、摇摇摆摆地走也就办不到了。”
楼缓听得很高兴地说:“咱们仿照胡人的穿着,打起仗来灵便,是不是?”
赵武灵王说:“是啊!咱们打仗全靠步兵,就是有马,只知道用马拉车,可不会骑着马打仗。我打算穿胡人那样的衣服,学习胡人那样骑马射箭。那可多么灵活!”
楼缓听得来劲,就去告诉肥义,肥义也很赞同。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赵武灵王、楼缓和肥义,都穿着小袖子的短战衣出来。一般大臣们瞧见他们这个样子,吓了一跳,他们还以为赵武灵王跟那两位大臣犯了疯病呢。赵武灵王把改变服装的事宣布了。大臣们总觉得这太丢脸了。这不是把中原的文化、礼义都扔了吗?可是赵武灵王下了决心,非实行不可。他拿种种理由把他那个最顽固的叔叔公子成说服了。大臣们一见公子成也穿上了胡服,只好随着改了。
然后赵武灵王下了一道改革服装的命令。过了没有多少日子,全国的军队不分将军士兵,全部穿上了胡服。在民间,有的人起头觉得有点不像样,后来因为胡服比起以前的衣服实在方便得多,反倒时兴起来了。
赵武灵王第二件向胡人学习的事,就是骑马射箭。不到一年工夫,赵国大队的骑兵训练成了。军事改革后,赵武灵王亲自把临近的中山国从魏国接收过来,又收服了东胡和临近的几个部族,接着打发使者去联络秦国、韩国、齐国、楚国。赵国就这么强大起来了。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年,不但中山、林胡、楼烦都已经收服了,还扩张势力,北边一直到代郡、雁门,西边到云中、九原,一下子增加了好些土地。
接着,赵武灵王打算到秦国去摸摸底。国内的事由谁管呢?他见小儿子很能干,就把太子废了,传位给小儿子,就是后来称为赵惠文王的,自己改称为主父。赵主父拜肥义为相国,李兑为太傅,公子成为司马,封大儿子为安阳君。国内的政权布置妥当之后,他要动身去考察秦国的地理形势,还要去侦察一下如今在位的秦王,看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了。
赵主父打扮成个使臣,自称为“赵招”,带了几十个手下人,上秦国去访问,沿路察看山水要道,画成地图。他到了秦都咸阳,以使臣的身份见了秦昭襄王,还向他报告了赵武灵王传位的事情。
秦昭襄王问他:“你们的国君老了吗?”他回答说:“还正在壮年。”秦昭襄王就问:“那为什么要传位呢?”他回答说:“我们的国君叫太子先练习练习。国家大权可仍然在主父手里。”
秦昭襄王跟这位“使臣赵招”瞎聊天。他说:“你们怕不怕秦国?”“使臣赵招”说:“怕!要是不怕,就用不着改革服装,练习骑马射箭了。好在如今敝国的骑兵比起早先来增加了十多倍,大约能够跟贵国结交了吧!”秦昭襄王听了这话,还挺尊敬他。“使臣赵招”辞别了秦王,回到驿馆里去了。
当天晚上,秦昭襄王想起赵国使臣的谈话,又文雅、又强硬,态度又尊严、又温和,倒是个人才。他还想跟他谈谈。第二天,秦昭襄王派人去请他。“使臣赵招”的手下人说:“使臣病了,过几天再去朝见大王吧。”就这么又过了几天,秦昭襄王又派人去请赵国使臣,一定要他去。可是“使臣赵招”不见了,他的随从人员也不见了,使馆里只留下一个人,自称是赵国的使臣赵招。
秦昭襄王的手下人就把他带到秦昭襄王跟前。秦昭襄王问他:“你既是使臣赵招,那么上次见我的那个使臣又是谁呢?”
真赵招说:“是我们的主父。他想见一见大王,特意打扮成使臣。他嘱咐我留在这儿给大王赔罪。”
秦昭襄王咬牙切齿地说:“赵主父骗了我!”立刻叫大将白起带领三千精兵,连夜追上去。他们追到函谷关,守关的将士说:“赵国的使臣已经出关三天了。”泾阳君白跑一趟,只好回去向秦王报告。秦昭襄王没有办法,索性大方点儿,把那个真赵招也放回去了。
赵国的改革,也增强了合纵国的力量,对秦国也是一种威慑(shè)。
【胡服骑射读后感】相关文章:
有关胡服骑射的历史典故10-05
有关读后感作文:《童年》读后感09-12
飘读后感-英语名著读后感04-25
哈姆雷特读后感-读后感-高二01-12
经典目送读后感精选英语读后感08-27
《童年读后感09-15
童年读后感01-31
英语读后感09-29
英语读后感08-21
《心声》读后感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