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2-11-03 19:49:5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23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23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冬风凄冷。窗外的一枝红梅正徐徐开放,皑皑的白雪缀在红梅的花蕊里,淡淡然,悠悠然,清幽得像是一夜烟雨染却的。我静静地沉浸在墨香中,怎顾得红梅婷婷。清冷的屋内充斥着书香,呼吸间,只嗅得这淡淡的书香。屋外万紫千红,屋内只有这书香盈盈。我所得的一片清净,哪能不感恩于这至味书香?

  沉浸在这一片书籍的海洋中,每一朵浪花都令我流连忘返,可我最难忘的一朵却是一本并不起眼的书。它不同于其他五彩斑斓的书籍,它是淡雅的,更是清新的。但它更与众不同的是,它凝结了一对父母对远在异乡的儿子发自肺腑的真挚的爱。其中的故事绝非虚构,感情也更不虚假,不论你是大声地朗读,或是静静地默读,你都会被字里行间的热忱话语所打动,所流泪。这本书便是《傅雷家书》。

  这本书是我国著名作家傅雷和夫人朱梅馥与远在异国留学学琴的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所写的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实录,由傅雷夫妇的儿子傅敏编辑整理。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整本书“是家人之间性情中的文字,不经意间的笔墨,不为发表而创作”。

  这本书最令我感动的,并不是傅雷夫妇俩不畏千辛万苦给儿子傅聪写信,而是夫妇俩一直从如何成人和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的角度来教育儿子。比如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赞成了儿子提前出国的计划,但也明确指出了儿子在独身一人外出留学时需要直视的困难:对所在国语言的不熟,对自己身体的照顾等。而且,傅雷不光重视儿子的成才,也关注到了儿子的品德和作风。傅雷曾在一封信中明确提出:“你谈太多次恋爱并不好”而儿子傅聪也虔心遵守父亲的教导,并身体力行去做。难怪有人评价:“傅雷和傅聪两父子不仅是生活中的朋友,更是艺术上的知音”。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我和我的母亲。因为打小父亲工作忙的缘故,我是母亲一手带大的。小的时候,母亲的教诲我总会用心铭记,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听不进去母亲的唠叨和叮嘱。时间的流逝,不光留下了豆蔻年华,也带走了青涩与快乐。有多少光阴我与母亲再没有一起度过了。读了这本书,我深感痛心,也更加理解母亲的辛苦和不易。母亲用她头上的黑发换来了我的青春与年华,我又怎可不管不顾她眉梢的白雪呢?

  冬风萧瑟,我却不再感到寒冷了。袅娜的红梅被拥在即将到来的春光的怀抱里。我缓缓抬起头,只觉春光大好,书香依旧。回眸转身,仍觉书香溢溢,依稀发梢飘扬。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这个暑假我读了《傅雷家书》一书,令我收获极大。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读物,是教育子女的经典名书,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著。他们呕心沥血培养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成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我认为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及榜样。

  我认为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奉献那是一件多么伟大事情,同时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我现在已经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标,虽然以前是盲目的。但我知道只要我们朝着目标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傅雷说: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但是学术和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带来回报,但是它至少可以使我们心灵更加充实。我相信如果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会得到进步和满足。

  我认为只有在互相鼓励和互相支持下,有着最真实的心灵的沟通才是最让人羡慕的。傅雷说他和他的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种父子关系啊,我觉得读《傅雷家书》真的可以丰富人的内心,让人变得平静。而且文学和艺术都会给我们心灵的熏陶。我们在那里面吸收的养分会让我们茁壮成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乐趣。

  《傅雷家书》是傅雷思想的折光,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充分体现了作为爸爸对儿子的心意。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担心读者。正因为这样,感情才那样的纯真挚朴,没有半点虚伪《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家庭的范围。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子女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全方面教育的,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能有几人,因为这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博学多才,儿子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有充分的默契。

  好读书,读好书,《傅雷家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是一本充满父子之情的好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从古至今,孟母三迁,林伯渠取名教子……历代名人全力以赴,践行着这条名言中所蕴含的道理。

  可是,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它是一种伟大的职业,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任何教育方式都会引起困难与冲突,很难让孩子成为一个在各方面真正优秀的人。然而,在千千万万个为教育而竭尽全力的人中,傅雷做到了,一本《傅雷家书》让他成为了每个人人生的楷模。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真正的教育在于提升修养。

  孔子对孩子的艺术修养要求很高,一句“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更是成为了重要的哲理;司马光注重孩子的品德修养,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慎节用,他的儿子司马康从小懂得节俭的重要性,并以简朴自律;居里夫人善于抓紧时间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培养孩子在实践能力上的修养,不仅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更锤炼了他的性格。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优秀的人必然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庄子云: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傅雷正是发现了修养的重要性,才会在教育上取得巨大的成功。

  动人以言,其感不深;动人以行,其应必速。真正的教育在于以身作则。

  范仲淹节俭朴素,在儿子结婚的时候,既没有购买贵重奢华的物品,也没有举办隆重的婚礼,维护了他的家风;北平沦陷后,伪“新民会”邀请李苦禅“出山”,李苦禅不为所动,凛然拒绝,为孩子作出了最好的榜样;梁启超为人正直,致力于培养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梁启超终于用他的行动换来了九个子女个个成才的硕果。教育不仅在于向孩子传播道理,更需要传播道理的人言行一致,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

  傅雷在信中写道:“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过于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过于以身作则。”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就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学高为师,正身为范,提高修养才能成为孩子的老师,以身作则才能成为孩子的楷模。傅雷之所以获得成功,正是因为做到了这两点。他的修养决定了孩子人生的方向,他的行动体现了孩子人生的价值,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让孩子成为他的心目中成功的人。

  《傅雷家书》中体现的不仅是教育的哲理,更是每个人人生的哲理。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父母,永远是我们最亲近的人。细细品味起来,那一句句看似是斥责的话语,无一不蕴含着父母对我们的爱;那一句句提醒,无一不蕴含父母对我们的关心。从《傅雷家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父母对孩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的爱。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孩子们的精选书信,最长一封信长达7000余言。这本书是中国现代最经典的家教版本,里面的每一封家书都充满傅雷先生的“拳拳父爱”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博学且具有丰富情感的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细心引导和健康成长的期待。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触颇深。傅雷是一个翻译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正因为如此,他对儿子的要求也更为严苛。他对儿子做人方面,生活方面,艺术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建议。傅雷与儿子无话不谈,谈生活、谈艺术,他向朋友一般给予儿子平等的意见,全方面为儿子着想,即使生病了也不忘坚持写信,为的就是给异国的儿子谋取幸福的生活。这份望子成龙、细腻,为儿子苦心造诣的父爱令人动容。

  这又不免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我的父亲与傅雷不同,他既不是一个教育家,也不是一个文学家,跟我也不是无话不谈,但是我知道,他对儿女的关心绝对不比傅雷的少。是的,天下的父亲,有哪个不是爱自己的儿女的呢?说实话,其实我是很少关注父亲的,从小到大,写感谢信、说什么亲昵的话,似乎都是给母亲的。我现在才发现,自己赞颂母爱的同时却忘了父爱的伟大。仔细想想,父爱就像一座山,默默地奉献着。父亲说的话也许没有所谓的“我爱你”,也没有体贴的温馨的话语,但那一句句普通的话是那么的朴实无华却又令人受益匪浅。父亲虽然看起来严厉,但他一直默默地关心我,呵护我,做我最坚强的后盾,这难道对我来说就不是深沉的父爱吗?父爱难道就一定比母爱的少吗?不是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母爱像水,无缝不入的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父爱像山,在我们无助时是我们的坚实后盾。他们对我们的爱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但他们都是最爱我们的人,最关心我们的人。所以,我们是否只记得母爱,而忘了这如山的父爱?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一直都忽略了父亲的爱,那从现在起,我一定要拾起这份亏欠了,千万不要等父亲老了,才想起他的那份爱孤独了太久太久……

  这本《傅雷家书》令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了父母无私的爱的同时,重新体会到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这个网络世代,人们仿佛已经和书写渐行渐远,书信已经被大多数人遗忘。现在是视频聊天的时代,可是人与人之间距离不见得比旧时代近多少,反而生出很多的隔膜和冷漠。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雷先生这段文字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不是老师的教导,不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不同于我的父母的关爱,却不失被细心呵护的感觉,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爱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翻译家傅雷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了《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导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书。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用心诠释什么是父爱,用文字诠释父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如此父爱,但是我想他说出了世上所有父亲想说却又埋藏在心里的那份真爱,父爱就是一本书,值得你一辈子用心去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正式成为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内,我觉得使我收益最大的还是学习了《傅雷家书》这篇课文。傅雷不仅是一位慈爱的父亲,更是一位人生旅途中的知己朋友,这让我对他的儿子能有一位这样的好父亲而羡慕不已。

  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这段富有哲理的话告诉了我:要做一个成功的人,就必须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联想到我自身的情况,我不禁有些惭愧,每当考试的前几夜,我都紧张得睡不着觉,虽然我努力告诉自己要平静,要放得开,试图去入睡,可每次都失败了。尽管我不断地告诉自己:考试一定要认真,仔细,可等到考试时,我却不能够集中精力去答题。一方面因为我没休息好;一方面由于我总想着考试的结果。这样,最终导致了考试结果的不理想。这个问题非常令我头痛,更令我担心明年的中考会不会也遇到这样的情况。

  正当我担忧时,我又看到了傅雷在信中写的另一句话:“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从中,我懂得了:人要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不由地,我想起了今年我市的文科状元——以607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的秦婷婷曾说过的一段话:“我从来都不表现出大喜或大悲,不论每次考试成绩如何,我都像诸葛亮那样稳重,对什么事自己都有底一样……我每次放假期间是从来不拿笔的。还有就是每次考试前后,我都不再盯着课本,而是做一做别的事情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段话如同傅雷的经典语句一样使我深受鼓舞,我知道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处世不惊的态度。

  傅雷在家书中也曾要求儿子要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保持对艺术不懈追求与对生活的“赤子之心”。我的爸爸妈妈也常教育我:一定要对生活保持热情,对学习保持激情。在教育孩子处世的态度上,傅雷与我的父母持同一观点,这一点也正是我现在所努力追求的。

  我想,假如今后我真的能拥有一种像《傅雷家书》中所说的处世态度,做一个处世不惊,懂得调节心态的积极的人,一个笑傲江湖的“侠客”,那么这篇课文我才没有白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他说的“做人”是那种意思,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那样的人,是在最高意义上做一个精神上有所升华的人。

  ——《家书》不过是用文字概括了我从小在父亲身边所感受到的一切。

  从古至今,家书都是连通家人的情感桥梁,它有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也有过“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种种典故。《傅雷家书》始于1954年,傅聪——傅雷的长子出国留学波兰,学习钢琴演奏。父子俩情深意切的交谈,贯穿在一封封家书中。而傅雷的家书中,却不仅是亲人的思念,我读这本书,更是看到了傅雷一家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感悟,对祖国的热爱……

  每个人心中,都暗藏着一个心灵的归属,可以在此,发自肺腑的与亲人畅谈。而从无声的文字中,我似乎也看到了,不仅仅有傅雷与儿子的深厚温情,还有一种若有若无的熟悉。

  这是一位严谨的父亲对儿子耐心的指导。几乎每封信中,都有父子俩对于钢琴艺术的感悟。傅雷不仅关心儿子练琴的生活,还不断强调各种曲调的情感,比较不同演奏者的不同。朴实的语句中更体现的是父亲对于儿子的关怀,对于艺术的追求。

  这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傅雷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嘱咐他坚定立场,待人谦虚,礼仪得体,心怀爱国之情。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含情脉脉的文字后,是远隔两岸的深厚情义。文字本无情,却承载了爱的温情,似细水长流,滋润干涸的草地。在一个时代的孕育下,傅雷有力而坚决地告诉儿子,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困难重重,我们必须不断自我改造,向一切传统,资本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感情与习俗做斗争,我们必须抛弃所有的人生观和旧的社会准则。”

  傅雷对儿子的关心更多让我看到了我的生活,我的家庭。没有分离,没有书信,但仍有那种熟悉的感觉,那种爱的关怀。父母对于我的帮助,也是无私的,他们教我感恩,细致,对学习,对生活……家书记录得,是我的生活,它教会了我懂得于珍惜。

  我诞生在了一个与傅雷完全不同的时代,一直以来的幸福团聚让我们缺少了书信的交谈,但那份来自父母细致的关怀,那些点滴的爱仍然熟悉在我的脑海里,无论何时,无论爱的表达有什么不同,从傅雷的家书中,我更看清了这份爱,我会在淡淡的清欢中感受爱,感恩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说实在,没这本书我目前还真不知道傅雷是谁,仿佛傅雷就应该和他的家书绑定在一起似的,曾国藩除了家书人我还是知道一些的,傅雷的话,还真的是“写家书的傅雷”这个印象。

  以前听说这本书的时候,版本不同,最无语的就是书中时有时无的英文单词,心里不满道这个人怎么爱卖弄自己的学识,特别是当他听闻儿子的好消息时连说了几个“wonderful”真是让我联想到围城里一个也爱说英文的老先生。

  不过这次买的版本英文是有注释的,于是读起来也并不只是不满和无语了。更何况这次不能是随便看看,要写读后感。

  家书从1954年到1966年,正是傅聪准备出国留学波兰参加比赛到傅雷夫妇愤而弃世。傅雷对孩子的家教很严格,而且他有句话,真理第一……爱情第二(中间忘了),这是在傅聪有女友时写的。先不说爱情第二,一九五三年正月,就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的问题,傅聪与父亲争论激烈,傅雷认为儿子太狂妄,”才看过多少书!“,傅雷坚持己见,导致双方严重冲突。在傅雷勃然大怒的情况下,倔强的傅聪毅然离家出走,住在父亲好友毛楚恩家一月余。后因傅雷姑父去世,父亲觉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认真,感慨万千,遂让傅敏陪同母亲接傅聪回家,双方才和解。

  这次事件让我深深感受到傅雷家风果然不同,离家出走的理由都和艺术有极大的关系。

  书中一些傅雷有关弹钢琴的评价,从字面上可以看出钢琴家琴艺的精湛,但是,普通人的话,真的能听出什么音色,技巧,“真正的萧邦“吗,看来这只是内行人的共鸣。这些靠听觉的东西用文字写出来还真是更能理解一点。

  在傅聪有了女友后,傅雷又开始给两人写起了信,并教育儿子要好好“培养“弥拉,因为作为艺术家的妻子是有些不同的。这么关心两个青年人的初步生活,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后来,弥拉虽然没达到傅雷理想,还是挺合格的。

  总感觉傅雷的教育方式对培养艺术家来说是很有用的,而且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艺术家,因此让傅聪断断续续上了几年小学,主要在家督教。不知道这样的方式在今天还能不能实行。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傅雷家书》能印刷出来出版,不用说都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家书。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书的点点滴滴很容易就联想到生活中的自己。虽然我没有傅聪的成就,也没有一个像傅雷一样的爸爸,可是我依然感觉到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与傅雷家书中发生碰撞。如在傅聪出国的第三天,傅雷给傅聪写的信中提到,傅雷重温了傅聪的童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书中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我与我爸爸,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爸爸对我脾气很好,可是他从不会赞美我,还经常打击我,还记得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居然考到99分,回到家里很开心跟家里的人宣扬了一下,可是我爸却只说了一句话,怎么那么差,差那么一分都拿不到。我们家本来就没有什么奖惩制度,没想到考得这么好,连一句赞美的话也不给我说一下。当然,我有着乐天的性格,这么一点点是不会打击到我的,所以我依然开心的活着,还经常与我爸倜傥。还阅读了《傅雷家书》,在想自己是否也是“得天独厚”呢?在想我的父亲是否有觉得“罪过”呢?如果是的话,那我想我应该努力活的更精彩,来减少父亲的愧疚。

  《傅雷家书》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书,而且不同时期会有着不同的感受。如果在小学中学时期看,你会羡慕傅聪,如果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爱自己的父亲就好了。现在上大学,看着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你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你会用不一样的角度去看问题,你会从书中学习怎样去阅读着父爱。你会发现,母爱如海父爱如山,不仅仅母亲的爱是如此的直白,父亲其实也一样,只是他们的方式不一样,我们不懂得如何去阅读父爱的伟大。

  阅读着《傅雷家书》,阅读着伟大的父爱,学会了感恩。

  书中也有提到“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最后,我把这句话献给所有的父母子女,父母对待子女不必太苛刻,偶尔让他们暂停一下,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勇往直前;子女不必对父母太挑剔,如书中所说的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唯有学会感恩。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为著名钢琴大师,傅敏为英语特教教师,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初中的时候,就有老师向我们推荐这本书,但是当时并没有在意,而这个寒假,恰巧我在图书馆中借了这本书,利用寒假将它看完了。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与子女沟通,在一封封信件中,傅雷对孩子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从家信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他爱子教子的精神实则令人感动。

  傅雷家书让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了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地阐释出来,它不仅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家书中父母的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同样令人感动。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许多丰富的精神养料。父亲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及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我认为傅聪这样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子啊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现在很多人都学会了隐藏自己,你从不曾理解我,我也不需要去解释,还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书里面把自己的情感细细地表述出来?总之,看完《傅雷家书》之后,我觉得这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1

  《傅雷家书》编入傅雷夫妇写给两个儿子的180多封家书,它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圈圈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死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是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地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两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培根曾说:“人类的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我们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业,着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么,就从这本书开始吧!它将告诉你所有迈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打开财富的智慧之门,开创你辉煌的人生。

  这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自爱其子,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没有尽头。通过亲生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傅雷如何培育他的孩子,在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中这样写:“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作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支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一个警钟,不论在做人还是其他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以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这么丰富的养料。时时给他知道,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却在其中显出他不变的本色。

  翻开《傅雷家书》,有许多令人动容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仅一次给儿子纠正了用错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的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父爱大如宇宙,父爱隐如轻风,父爱高如俊山,父爱深如桑海。

  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2

  《傅雷家书》的出版,是一桩值得欣慰的好事。它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人生,毕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师,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儿子教育成才,让人赞口不绝。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著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

  傅雷家书中有著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3

  一介书生,却铁骨铮铮。用瘦弱的脊梁,扛起了文革之痛。心怀爱国之情,却惨遭诬陷。最终他平平静静地自缢,捍卫了自己的尊严。没错,他就是傅雷,一个倔强而又有赤子之心的父亲。(开篇点出作者)

  许多人读《傅雷家书,多是被他对儿子傅聪的谆谆教导而感动,沉浸在他对儿子的细致教育中。但是我从这本书中品出的,却是字里行间消磨不掉的爱国之情。

  傅雷多次在信中对儿子提到,中国内地建设突飞猛进,还谈到祖国的发展与日俱进,社会主义强国正在建设中。傅聪也回信说:“他们说我的艺术是中国的艺术,我是我的古老而伟大的祖国的忠实儿子。”瞧,他们的书信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崇敬,对伟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自豪之情。

  在通信中,傅雷最着重给傅聪谈及的祖国内地的消息是新中国的未来与发展。傅聪也多次有感于新中国的荣誉与尊严。傅雷的赤子之心是深沉的,坚定的,炽热的。即使在与朱人秀的遗书中,他也表明,他绝不会背叛祖国,他热爱着伟大的祖国!

  “中国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傅雷希望儿子可以作为新中国的钟声,把中国的雄伟传达到世界的每一个地方。他对自己的儿子充满了希望,更对新中国充满了希望。让中国随着音乐的影响,随着儿子的脚步,被更多的国家所知晓!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4

  《傅雷家书》是一部呕心沥血的教子书,那一张张信纸,都是父母给孩子的爱凝聚而成的,那一句句话语,都是发自内心的对孩子的关心。

  每个人都有父母,也都和父母有过交流,《傅雷家书》却给我们做了个生动的示范,体现父母和孩子之间最诚挚的感情。书信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有见面说不出来的话,都可以在书信中展现。傅雷可以在信中剖析自己,承认自己之前的错误,并把自己一生的经验都倾注于孩子身上,傅雷无疑是傅聪最好的良师益友。

  读《傅雷家书》,我对傅雷先生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子女的关爱程度感到吃惊和敬佩。从书信中可以看出他为儿子傅聪操碎了心,大到事业、人生和艺术,小到吃饭、穿衣和花钱,关怀备至。书信中不仅有父亲严厉的语调,还有来自朋友的关心和建议,以及作为人生导师的谆谆教诲。许多种身份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一封封珍贵的书信。

  从信的只言片语中,我们能感受到傅雷先生是一位非常严厉和追求完美的父亲,甚至可以到了刻薄的程度。他对儿子高要求高标准,对儿子的爱国之心培养得尤其认真。他曾经想让儿子把所学告诉其他中国的孩子:“一个人对一个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多么无私!我对傅雷先生有着无法言语的敬佩。

  《傅雷家书》是傅雷先生爱对孩子的体现,也展现出他对祖国的大爱以及身为文学工作者的情怀,是一部颇有良益的书,值得深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5

  书中所学的《傅雷家书》两则让我们记忆犹新。傅雷和傅聪父子,不但是生活上的朋友,而且还是艺术研究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著万里之外的儿子的每一次心跳。预想著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传送著自己惦念和祖国的声音。

  看著里面一封一封的信,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感动只是在那一瞬间,而傅聪面对这些信时,感动是给予他的安慰。而对于我,加大了我对读书的渴望。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下儿子面临社会的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的经验,才是天下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自己的儿女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都应该放下逆反的心里,听从父母的教诲,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快乐。

  “望你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

  这段话说出了母亲就是这样关爱我们的。要说还是母亲的心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的用心良苦。母亲在儿子感情了路上的苦口婆心。唯独我们的学习之路总是被自己的耳朵忽视得无所紧要,从不在乎父母对我们的期望。

  从书中我们谁都能体会到父母对我们含辛茹苦的养育。而我们每天只是“人身在世,吃穿二字”的想法消遣这时光。每天就那么一睁一闭地敷衍了之,然后我们活的并不有意义。就像读书,没有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有效资源,每天无所适从地在教室里追逐打闹。六年又三年,人生哪有那么多时间给我们浪费。在我们即将终老之时想到的是:我们这一辈子到底活出了一个什么名堂。就那么眼睛一闭,这个世界你还能再看到什么,还能在享受什么。

  现在,不妨学著傅聪,理解傅雷,好好地为自己的读书负一回责任。这兵荒马乱的青春藏夹著我们太多的歇斯底里,当天真遇上现实,才明白我们不能这样无所适从下去。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6

  爱,如春日里明媚的阳光;爱,如心灵上涓涓的`细流;爱,如雨后那一抹亮丽的彩虹。傅雷夫妇对他们孩子的爱,造就了孩子们伟大的一生……

  在饱含深情的爱的甘露的浇灌下,傅聪兄弟在强手如林的国外出类拔萃,脱颖而出。一封封家书,寄托的不仅仅是一声问候,一句祝福,还饱含了父母在背后那份望子成龙的期待。一句句教导,无不蕴含著源发于内心深处的亲情。

  在书中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看出傅雷夫妇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谆谆教导。他们严格的家教成就了孩子。父母对于音乐的了解也许寥寥无几,但是为了最最亲爱的孩子,他们愿意从零开始,了解肖邦、贝多芬、莫扎特……阅历此书,你会发现每一句话都包含著一种别样的深情……

  书信,寄托著千万句关怀,千万条思念。在这一百多封家书中,我们所领略的不仅是文化的经典,更是那句“谆谆人世语,悠悠父子情”的情意。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7

  《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篇充满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培养两个孩子。傅聪,傅敏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说里的,不是普通的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很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而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八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与傅聪的家书给我许多启示:很多家长忽视了与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都没有真正享受过为人父母的的快乐。他们的为迫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手段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克他们有没有想过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的滋味,孩子的金色童年黯然失色。但傅雷悟通了这一点,于是与他的孩子成了知心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模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本书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8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与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

  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

  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与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与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与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与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

  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非常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书是人汲取知识的源泉,一本好书可能就所以改变你的一生!从书中我们会发现那作者浓浓的情感!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感受到他对儿子的那分关心与关爱。

  《傅雷家书》共记载傅雷写给在国外学习的傅聪十一通信。对于儿子的发展甚为关心,想方设法的指导着他。所以,关于儿子的音乐专业也是尤为关注。哪一乐曲,哪一乐章,哪一字节都谈谈自我的体会,心得。怪不得有人说;这样的教育,不成材都难。

  让我们认真的想一想,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身影:因为我们生病,而彻夜未眠的身影;因为学习不佳工作不努力,而大发怒火的人……对就是他们,这些为了我们而呕心沥血的父母。傅聪傅敏理解了父母,经过自我的努力,一个成为国内国外知名的钢琴家,一个也成为我国杰出的英语导师。而我们又做了什么不,我们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因为年龄的差异发生的磨擦,而大发脾气。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不顾父母的辛劳,大手大脚花着他们的血汗钱,而不感到愧疚……不,我们应懂得理解父母,做一个明白感恩的人!

  一个人,如果从小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长大后又懂得父母对自我的爱,那么他会把这种爱延续下去,继续传给其他人,那么世界上将会处处有爱。

  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应当关心别人,体谅别人吗好好想想你伤害了多少人去对他们说一声“对不起”。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9

  这是一本历史的记载,这是一本表达了对傅雷无尽的思念的回忆录,当你翻开这本泛黄的牛皮纸的封面,你就会被深深的吸引、感动,那其中的滋味只能自己细细品味。

  傅雷,是一名著名的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在翻译巴尔扎克的作品上十分出色,被人们所赞赏。在儿子的教育方面他十分用心,在家书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来,在千千万万的书信中,不管是在生活上感情上还是事业上,都给予了莫大的鼓励和勇气,这就是伟大的父爱吧。

  在其中也有母亲写给儿子的信,那些疼爱的话是并不是每一个细心的母亲都会将这种感情流露出来的,这可以说明傅雷一家是以朋友的方式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辈分抑制他。

  在父母眼里,孩子总是最重要的。《傅雷家书》能十分深刻的刻画出父母对孩子的每一份思念,俗话说“家书抵万金”,而傅雷给他的儿子傅聪的“财富”却数不胜数,在一封封书信中,刻满了真挚的爱与诚恳的心。“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这些受益终身的话让我十分难忘。“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不管在何时何地,是要想着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最好,就是最大的成功。这些发人深省的句子就是体现了无穷的爱和给予的无穷的智慧,父亲对儿子的忠告、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在其中展现的淋漓精致。

  当翻到最后一封信时,就是离傅聪的儿子出生不到两年时写的,那时正处在“大革命”,而他们却已经被逼到绝境,“我每次只能看五分钟书,报上的长文都是妈妈念给我听的,这封信是由我口述由她打出来的……”傅雷已经快到了生命的尽头,而对儿子的爱却是无穷无尽的。最后,他们夫妇忍受不住红卫兵的折磨,就自尽了。真是让人心酸。不只是他们,还有千千万万的学者像老舍等的都被逼得走投无路。许多优秀作品都被世人记录下来,就像这本《傅雷家书》,让许许多多人包括我,认识到有多么的有用,多么有帮助,对大革命的可恶而感到惋惜。

  不管怎么说,这些信还是完好的保存了下来,这本书还是流传了下去,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理解其中的意义,将这种良好的品质传承下去。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0

  《傅雷家书》是一片呕心沥血的教子篇,那一封封家书就像那促膝的谈心,在默默无言中,不知不觉地拉近了“我”和父亲的距离“”聆听着,感受着,铭记着。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他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爸爸,他对儿子的良苦用心,《傅雷家书》感情纯真质朴,没有半点虚伪,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对他的孩子都痛爱有加,并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细心开导。

  但在这种痛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中,纵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未知能有几人?因为,这确实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学贯中西,儿子也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在相互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上,达成充分的默契。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刻骨铭心:“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教育,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当我们要面对成功时,谦虚待人,面对失败时,要积极进取,并且相信自己。

  人生本就是起起落落,只有这次高潮和低潮,我们才会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我们只要有坦然面对他们勇气,选择合适的方法应对,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才能真正的幸福。

  读完这本书之后,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导,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给了我巨大的感染与启发,我觉得傅雷不仅在为他自己的儿子指路,他也成为了我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和父母沟通的道路。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1

  《傅雷家书》是一本值得细看和反复咀嚼的书。看似普普通通的家信,却饱含着最为真挚的父子之情,傅雷先生那份深沉的父爱令人动容,这份亦父亦友的感情也着实令人羡慕!信中除了生活琐事,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谆谆教诲儿子了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父子的关系并没有如此幸运,又有多少父子能像傅雷和傅聪这对父子一样,能够成为知己。正如李宗盛在写给他去世爸爸的《新写的旧歌》中写到:两个男人,极有可能终其一生,只是长得像而已,有幸的成为知己,不幸的只是甲乙。有多少家庭,父子关系过着过着就成为了甲乙。

  我不免想到班里某些男同学和父亲的关系令人担忧,父亲面对自己的儿子恨铁不成钢,孩子埋怨父亲专制严厉不理解自己,甚至某些家庭父亲教育缺失。我觉得这和现在的家庭教育有关,我们中国大多数家庭中,大都是母亲承担孩子的教育和生活,学期始末开家长会,也是母亲参与的多,日常和老师交流孩子问题的大多也是母亲,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父亲比母亲更重要,父亲对孩子人生哲理,性格品质上的引导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希望越来越多的父母,更注重于亲子教育,让孩子未来更加强大。

  爱之深,责之切,很多父母也像傅雷先生当初一样,对孩子非常严厉,随着年龄增长,内心又日益柔软下来,不免悔恨自己对孩子曾经采取的严苛行为。人生就是如此矛盾,父母子女一场,结果如何,不仅需要学识与涵养,也看缘分和运气。希望天下的父母和孩子能够共同学习,理解彼此,陪伴彼此,成就彼此。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2

  “学然后知不足”,只有不学无术或是溅尝即上的人才会自大自满。——题记

  打开《傅雷家书》,仿佛就走进一位父亲用她的一生教导孩子如何成为一个与祖国息息相通,淡泊名利,朴实无华的君子。

  在傅聪留学国外的过程中傅雷写了近百封信给自己的儿子,尽管远隔千里,傅雷依然忍受着腰酸背痛的折磨坚持写信。他从不曾有过老了靠儿女的生活念头,正是相反,他走的是另一个极端:只知道抚育儿女,教育儿女,将儿女作为挚友进行交流,尽量满足儿女的希望当作他的责任与宽慰。

  傅雷在书信中善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个教训。在对傅雷音乐上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他不仅谈艺术和学习方面,还谈人生、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还帮助孩子纠正错别字,这使我们清楚地感受到傅雷的细致入微,认真,严谨的态度和作风。

  这是傅雷儿子傅聪给他的一段回信:尽管我有时非常想念你们,甚至想马上回来陪伴在你们身边,但是看了您的信后又马上否定了这一想法——我是您的骄傲,更是祖国的骄傲,我不能因为自己的个人情感而放弃了为祖国争光的机会。为此,我应该更加努力,将你们作为我的榜样,向你们学习。

  书中还有这样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人一辈子都在高潮或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向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多么深刻的一句话啊!人生本来就是一曲不同高低音调的音乐,这些高潮和低潮才构造出了精彩的人生。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3

  一口气,看完了《傅雷家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傅雷作为一名敬业的翻译家,工作忙碌,自不必说。可工作就是再忙,也不能挤占对儿子的爱,更不能动摇他做父亲的责任。

  1、傅雷对孩子的关爱很细、很柔,一如慈祥的母亲。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面对即将奔赴波兰深造的儿子傅聪,作为父亲的他自然千般不舍,“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朵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绪呢?”,分别让他“胸口抽痛,胃里难过”。通过信,我们仿佛看到了火车站里挤满了人,列车呼啸而过,一位满脸沧桑、老泪横流的父亲,边飞快地奔跑,边用力挥舞着他那宽大的手掌,口中不住念叨着:儿子,保重!儿子,保重!

  “看照片你并不胖,是太用功,睡眠不足?还是室内拍的照片,对比之下,你显得消瘦?”因傅聪有大量的演出,傅雷担心儿子身体吃不消,便谆谆教导儿子要注意营养与休息,“每天的工作与休息时间都要安排妥当,避免一切突击性的工作……事后又极好筋疲力尽,仿佛人要瘫下来似的。”

  傅聪恋爱时,傅雷又告诫儿子:婚姻非同小可,一定要冷静,恋人不可求完美,但要看清她的优点与缺点,哪些缺点不影响人品,哪些缺点可以不断改正。婚后,傅聪又教诲儿子要学会反省自己,多与爱人交流,以共同进步。

  小到日常备用品,傅雷也会在信中时时提醒。俨然慈母!

  2、傅雷对孩子的坦率、真诚,一如让人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知己。

  傅聪意志消沉时,傅雷总能设身处境地为他着想。他说:“孩子,我们是过来人,你的苦闷我们理解。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去哪里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又向谁诉苦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有谁来安慰你?”尔后真诚告诉孩子,人生有高潮与低谷,是正常现象,要学会勇敢面对,并引导傅聪多想想约翰克里斯朵夫,从中汲取抵抗消沉的营养液,他说“一个人唯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所侵蚀。”就这样一步步鼓励傅聪做一个坚强的人!

  还和傅聪推心置腹地谈论自己对音乐、对艺术的看法。“(1)两手的线条不够突出,对比不够,没有华彩;(2)没有贝多芬早期那种清闲、可爱的阳刚之气”对傅聪每次的演奏,他总是认真聆听,然后坦诚地与之交流,以便儿子取长补短,更上一层楼!自己在生活中看的戏剧,或者有趣的新闻什么的,也真诚告诉儿子“林伯伯在北京写信来,颇有些好现场采访的新闻,告诉你听听”,虔诚地谈自己对艺术的看法,尔后,又问儿子“我这意见,不知你觉得怎么样?”

  孩子取得成绩时,不忘送上自己真诚的祝福,“现在你到了这个地步,样样自己都能把握得住,我当然不再顾忌,要跟你说:我真高兴,真骄傲!中国人气质,中国人灵魂,在你和我身上一样强,我也大为高兴。”

  为孩子着想,和孩子一起真诚地谈人生、谈理想,祝福孩子,俨然朋友!

  3、傅雷对孩子的教育比较严格,一如出高徒之严师。

  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中,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点都不合西洋人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脱在衣帽间里,不穿大衣时,也要除掉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傅雷很注重生活习惯的培养,日常交往,小到书写的清洁,词语的运用,乃至字的横撇竖捺,都细细指导。

  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傅聪在演奏期间,傅雷提醒他要多注意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多到自然中去寻找灵感,多到大国博物馆去欣赏欣赏名画、名作什么的,多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坚持写心得等。“譬如巴赫,你一定要选出几个典型的作品,代表他健盘乐曲的各个不同面目的。这样以后对于每一类曲子,可以举一反三,自动找出的路子就来了。”“你究竟决定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哪些作品作为主要的学习,哪些作为将要与辅助性的”“我劝你千万不要为了技巧而心烦,主要是常常静下心来,细细思考,发掘自己的毛病,寻找毛病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或者向别的师友讨教。”

  注重德育的培养。傅雷总是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说“如今,你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是小,国家的荣辱是大。”他告诫儿子,“对政府的感激,只要用行动表现才能算是真正的感激。”傅雷希望儿子是一个真诚的人,他说“人唯有了真诚,方能抛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唯有真诚,才能丢下自己,去了解自己。”傅雷注重做人培养,“我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有成为某某家之前,先要学会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良好的意志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傅雷在信中叮嘱:“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如何做人?如何交往?如何说话?傅雷都做了细致的指导。俨然严师!

  同为父母的我,每每阅读《傅雷家书》,总会情不自禁地被傅雷感动着。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读后感01-16

《傅雷家书》读后感01-06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09-23

傅雷家书读后感05-21

《傅雷家书》读后感02-18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11-19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02-14

高中傅雷家书读后感10-20

【精】《傅雷家书》读后感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