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时间:2024-10-20 21:39:37 炜玲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精选2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精选25篇)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1

  人活着,就是要一种淳朴的感觉。不论一生有多贫穷,都要活得开心、快乐、满足,不要抱怨、伤感。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短暂而又漫长的,总会有离开的那一天。所以,不要有遗憾和不满,在眼轻轻闭上的时候,脑中浮现的都是美好和希望。懂得欣赏生活的美好,停一下,放松自己,生活就会晴空万里。

  生活中,快乐其实就在身边。像书中的“蝗虫来了”一篇小文章,就充分的写出了穷人家的孩子的快乐。文章中的孩子,纯真,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喜欢观察蝗虫,它们正好对称的翅膀,灵活的腿,敏感的须子,这一切是多么不可思议,而这,正是童真的美好。欣赏夕阳,感受大地的温热,太阳落下,一轮圆月当空照。抛掉烦恼,享受美好。人为何要有如此多的要求和愿望,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愿意与外界交流分享快乐,这样做就只有一点,那就是永远的不快乐和不满足。人们常说:“知足常乐。”这句话人人都知道,而谁真正可以做到呢?用淳朴的眼睛欣赏世界,世界也会变得美丽。但我们总是太过虚荣,为了那远在天边的理想而奋斗一生。而其实,当你静下心来,看看夕阳的余晖,大海的波浪,鸟儿的飞翔,享受身边的一切,你就会觉得,这一切有什么值得你哭泣和悲伤?当你为了物质去追求的'时候,停下来,享受生活,物质也变得没有那么重要。累了,就休息一下,受伤了,就等它愈合,停下奔波的脚步,品味近在咫尺的美好。而且,对于无法改变的事实,要欣然接受,不要与它做无谓的抗争。也许,仔细想想,它们也挺好。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可爱美好的小文章,有袖珍兔不“袖珍”,金丝熊“小耗子”,慈祥的奶奶,善良的母亲,和他们之间微妙的爱。这些,都是贫穷但不低贱的好人,这些,都是幼稚但不缺乏美好的生活,我向往这种生活,但是,应该不会拥有。

  我喜欢这本书,就是因为它的淳朴和淡淡的一抹乡情。再浓的咖啡,也不如清香的茉莉花茶……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2

  李娟的作品语言质朴,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没有很多专家所说的文采,但是却饱含着人性之美,这是她的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

  开篇的'《一个普通人》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仅仅缚住一个人。

  《外婆的早饭》中写道: 于是每天的清晨,在荒野里的火炉旁,总会围过来很多寒冷的行人烤火取暖。还有人在路上远远地朝这边打招呼,急急忙忙往这边赶。他们以炉灶为中心紧紧围坐一圈,高兴地说这说那,不时帮忙往炉子 里添一块柴。稀饭沸开了,就赶紧帮着揭一下锅盖。每到那时,外婆就会进帐篷捧出一摞碗出来,为他们一人匀出小半碗滚烫的米汤,他们连忙感激地接过,谢个不停。然后在热气腾腾的水蒸气和炊烟里,很幸福地小口小口啜饮。这时,远处的天空越来越蓝……突然,大地"轰"地一片金黄,太阳从群山间升起来了!

  似乎也在同一时刻,羊群的咩叫声和牛哞声突然密集起来,一声声长呼短应。整条山谷都热闹起来。听着这声音,我们倦意更浓,犹在梦中。只觉得枕边一片透亮,被窝更加温暖了。偶尔眨开条眼缝,从帐篷缝隙里瞟到外面炉灶边的人们正恋恋不舍地起身离开。远一点的地方有他们的牛羊,在朝阳里耸动着点点金黄。

  外婆早饭的火炉多亲切啊,它砌进了多少寒冷行人最幸福的时光啊…… 但是,正在最感动着的时候:"大懒虫小懒虫快起来! 太阳晒屁股啦!都睡一晚上了还没有睡够?……"

  真是窝火!也不知是谁让我们睡一晚上都没法睡够的……

  《三个瘸子》中母亲责怪李娟:老人给的东西怎么能拒绝?哪怕是五毛钱也应该收下。

  读了李娟的文章,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人与人之间到底应该是一种怎么样的关系?是暖暖地关心么?是美好的祝福么?是真诚的相处么?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3

  好久没有读到过如此清新自然的文字了,都说她是当代的萧红。我觉得还是有区别的,萧红的文字在纯真的视角背后总是藏着一股浓浓的苦,深深的悲,而李娟给人更多的是治愈,是温暖,是希望。

  这里是地球上最偏远的地方,也是离海洋最遥远的腹地,在如此物质贫瘠、自然条件恶略的环境下,生活着不止一个人。他们努力着,而又孤独着,好像世界以外的一切与他们无关~不止一次的'有这种疑惑,既然这里的冬天那么冷,生活的那么苦,为什么还要在这里苦苦的坚持,长久的生活……。苦吗,从来不都是这样吗。北京有啥好,离我们这里那么远。

  原来,我们始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去定义着评判着他人的生活。

  见过冬日的戈壁吗,见过夏日的牧场吗,见过乌伦古河边那破旧的村庄吗,虽然没有,但我却深深地喜爱上了那片未曾亲眼见过的土地。

  这蔚蓝的天,这广袤的地,漫山遍野的葱茏,夜晚无人知晓的月色,被世界遗忘的孤独寂寞,以及无论怎样对这生活的热爱,只有在这里,她才是最自由的。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4

  我们了解到的边疆:贫穷原始,经济落后,教育不普及……但李娟笔下的阿勒泰更像是一个人间仙境,一个世外桃源,人们生活在一片乐土上,放牧耕种,遥远的布匹,透在窗板间的“我”,看到近在身边的明月以及梦里的猫。

  似乎是因为我也正生活在落后小城的一角,于是感触更多,更难以忘怀。临近高三,就愈发向往大城市,向往城市的梦幻喧嚣与自由,却忽略掉了身边的美:洁净的蓝天白云,到温泉小镇20公里的路程,到原始森林小溪山谷只需不到三小时的`车程,生活美好,没有波澜,没有紧迫,饭后散步的路上也时刻遇到熟人。

  阿依邓、库兰……小孩子们也没有压力,生活在自然之中,快乐悠闲。农活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事情,无谓做与不做,作者也在这小地方里获得人生的安宁与快乐。

  人生的意义不正在于这简单的平凡之中吗?不被一个忙字所支配,而是享受周围的一切。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只雪兔,离春天只有20公分,颇像那个晚课,我们一起看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安迪夜夜挖通道直至通向自由。也许一只失败的雪兔才更符合着生活的本质,成功是艺术,而失败才是常事,但没关系,雪兔的失败为他收获了一家人的爱。

  每个人都很平凡,但每个人都很幸福。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5

  今天我要分享的一本书名叫《阿勒泰的角落》。这是一本散文集,书中的内容全部来自作者一家人在新疆过着游牧生活时的真实记录。正如对此书的简介里所说,“这里是阿勒泰,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角落”,打开这本书前,我也很少想过都市生活以外,会有怎样不同的生活方式。

  本书写成于零几年,所以在偏远的阿勒泰,几乎隔绝的电子设备,保留着最淳朴的民风,书中故事的主人公,常常是游牧过程中遇到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家,短暂的相识相处,或许昨天还在谈笑,今天就将隔着茫茫戈壁,与无边的大草原天各一方,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惊叹于世界之大,多少不为人知的、难以想象的生活在同时进行。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奇妙又真实的感怀,为我们交织构造了一幅阿勒泰风景画卷,以及作者的内心世界。阅读这本书令我身心放松,似乎通过文字,我沉浸其中,就已跟随作者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游览了阿勒泰四时的光景。看完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世界充满太多未知,无法预测的不一定是坏事,谁能想象未来的事,未来十年后的我一定要在哪里过怎样的生活呢?这世界有60亿人就有60种生活方式,没有人规定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只要尽己所能的去热爱,享受眼下,便是真正的意义。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6

  早就想看李娟的书了,阿勒泰,一个原始有充满灵性的地方,在李娟的笔下,是那么的生动、可爱却又孤寂、凄凉。我觉得李娟的文章有一个特点,就是结尾往往都特别精彩,耐人寻味。这本书里的人物大多是少数民族以及作者的家庭和家里的各种动物们,都在李娟的笔下,描写的生动真实,一点都不刻意,这也是我觉得温暖打动我的一个地方,不刻意,这样的文字所蕴含的情感不是浓烈的,而是静水深流,慢慢的流淌,慢慢的想。

  印象深刻的是那个拉面的男人,而李娟当时拉面又不太成功,而那个男人只是那样看着,看着笑,李娟当时就想把这个面团扔那个男的脸上去,可爱极了,也孤独极了。在这本书里,阿勒泰的各个角落的人似乎都是孤独的,有在李娟家的杂货铺里看几个小时却也什么都不买的,有在荒凉无尽的`桥头安了一个体面的家的,有喝酒度日的男人们,还有她的在自然里孜孜不倦的探寻的妈妈,以及那些她们一家养的动物们,似乎都是孤独的。真孤独啊,她在文章里也写到过。

  因为关注了一个很久的读书主播BoBo推荐的李娟的作品,而认识了李娟。因为…终于看了这本书,看她的文字,内心里的孤独,竟觉得很美好。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7

  最近读了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和《我的阿勒泰》,真是很喜欢,她用淳朴、清新、自然的文字记录了她生活中的点滴生活,在她的文字里艰苦的生活、恶劣的环境都是一种享受、一种美,她享受着贫穷和艰苦。

  李娟陪着母亲迁徙于新疆阿勒泰偏僻而辽阔的游牧地区,和妈妈、外婆、叔叔、妹妹生活在一起,以开杂货店和裁缝为生活,在阿勒泰长达半年的冬季牧场里,一家人的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温馨,好玩的老顽童外婆,充满了童趣和爱心;幽默、能干、聪明,对生活充满信心,永不服输的妈妈;老实能干的叔叔;朴实、憨厚的妹妹;一个个人物都像在眼前一样,历历在目。

  李娟的文章里地记录了牧区普通人,牧民们的淳朴善良、孩子们的单纯与寂寞的童年。李娟不仅对牧区的牧民有着深深的热爱,更是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热爱,在她的`眼中,阿勒泰的宁静、它的河滩、河边的林子、各种的小动物、甚至一望无垠的荒滩戈壁都是美好的,生活的艰苦不但没有让她失去信心,反而让人对她那种闲散、安静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8

  最近读了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和我的阿勒泰,真是很喜欢,她用淳朴、清新、自然的文字记录了她生活中的点滴生活,在她的文字里艰苦的生活、恶劣的环境都是一种享受、一种美,她享受着贫穷和艰苦。

  李娟陪着母亲迁徙于新疆阿勒泰偏僻而辽阔的游牧地区,和妈妈、外婆、叔叔、妹妹生活在一起,以开杂货店和裁缝为生活,在阿勒泰长达半年的冬季牧场里,一家人的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温馨,好玩的老顽童外婆,充满了童趣和爱心;幽默、能干、聪明,对生活充满信心,永不服输的妈妈;老实能干的叔叔;朴实、憨厚的妹妹;一个个人物都像在眼前一样,历历在目。

  李娟的'文章里更多地记录了牧区普通人,牧民们的淳朴善良、孩子们的单纯与寂寞的童年。李娟不仅对牧区的牧民有着深深的热爱,更是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热爱,在她的眼中,阿勒泰的宁静、它的河滩、河边的林子、各种的携物、甚至一望无垠的荒滩戈壁都是美好的,生活的艰苦不但没有让她失去信心,反而让人对她那种闲散、安静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9

  这几天在读李娟的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不得不承认,写作这东西,确有“天赋”的存在。而天赋这东西,又未必人人都乐于或善于应用——有些人钟情写作,却未必懂得去体悟和探索人生的壮美,写出来的文字不免陷于空洞苍白;有些人有着深刻的人生体验,却不屑或不擅长以文字去表达他们的所感所想。而李娟却同时是一位擅用文字又具灵秀触觉的女子。她写的都是她身边熟悉的环境,自己经历的人和事,但她的视觉是如此的敏锐独特,竟然可以在平凡不过的世俗琐碎里探寻出那样鲜活的人生趣味;在那样广漠孤清的寂静里发现大自然如此惊心动魄的美……

  就象大地上会长出麦子,长出苞谷和其他灵秀的植物,李娟的文字也象从她身上“长”出来的那么天然、那么纯粹,看不到修饰的痕迹。这种文字是教不出,学不来的。读着这本书,你会感叹,作者是有着一颗多么贴近大地的`心灵啊!追随着她的眼光,你会发现深藏在这片大地肌肤里的种种有趣的秘密。读着那样的文字,你甚至会觉得,任何试图评价她文章的文字,都显得有点蹩脚和尴尬。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10

  读了《阿勒泰的角落》,第一感觉是温暖。这本书主要讲了作者在阿勒泰的所见所闻所感,作者在漂泊不定,甚至有些困窘的童年中,也依旧以孩子的角度看到了世界的可爱与发光的一面。

  可爱的人

  书中有和鸭子互动的妈妈,有明目张胆企图偷金鱼的孩子们,有白天不停睡觉、晚上窸窸窣窣玩小玩具的奶奶,有努力维持友谊,却总是傻乎乎搞砸的我,有情窦初开总是害羞的妹妹……他们的生活并不轻松,相反他们总是在贫穷中挣扎,可即使住的房只是由几块木板搭成,即使衣服又脏又破,他们也始终可爱地欣赏世界,就像作者说的,“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在这里我不知道还能有什么遗憾。”

  空灵的'世界

  那里有长达半年之久的严寒,抵挡一切的风,又将泥土深深掩埋的雪,有毫不吝啬馈赠人类的原始森林。“大地和天空之间被大风反复涤荡,干干净净,空气似乎都刻满了清晰的划痕,风兜着我的裙子,带着我顺风往前走……”那里的孩子们总能得到大自然给予的各种食物,在那里人类不盲目扩张,自然与人和谐,令人感动。

  “自然会平息一切突兀的情感”,是的,那里孩子们都脏兮兮的,可他们却永远会用干净澄澈的眼睛望着你,那里的风很烈,可门一关几十层棉被一压,人们再也不会寒冷。贫穷的日子的确难熬,阿勒泰的人们是幸福的,他们脚踏黄土,背靠森林,有的是大自然的庇佑,有的是破烂中发光,不可磨灭的幸福。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11

  其实,我只用了三天的碎片时间就听完了这本书的四十五章,确实太精彩了,就像小时候听刘兰芳的评书一样上瘾,听了一章又一章。书写的精彩,主播演说的绘声绘色,抑扬顿挫!真是声情并茂!

  作者笔下的母亲,是个勤劳,干练,精明,聪慧的女人,把生意做的的红红火火,日子打理的井井有条,把亲人邻里的关系处理的亲和融洽!是个万里挑一的好女人,好母亲!

  妹妹呢!其实是她续父带来的女儿,但作者他们一家在生活中,各司其职,为那个家都任劳任怨。特别是妹妹特别能干,十来岁就辍学在家干活。属于话语不多,只是闷头干活的那种老实孩子。刚刚十八岁的妹妹发育的漂亮丰满,引得好几家的小伙子来追求她。

  其中,条件较好的卢家小伙子比较喜欢妹妹,妹妹也钟意卢家小伙子。恋爱中的妹妹一改过去邋遢的毛病,因为爱情,也刻意打扮自己了,这就是恋爱的'力量!

  作者笔下的奶奶,是个通透乐观的老太太,就是个老小孩儿。

  还有牧民邻居,路过的生意人。

  作者把少数民族的淳朴,善良,耿直的好品质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也用她充满诗情画意的笔把她经过的大山,河流,树林,绿色的草地,都细致的描摹,委婉地倾诉!像一个历尽风雨的老人在你的耳边娓娓道来!

  作者赋予了语言有生命力,让人听了有震撼,有感动,有愉悦!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12

  天是如此的湛蓝,雪是如此的纯洁,人是如此的淳朴。作者自幼随着母亲和外婆在新疆做生意,在阿勒泰附近跟随着牧民辗转,每一个所到之处,每一个光顾她小超市的有趣的顾客,都被她用质朴的文字所记录。

  我读《阿勒泰的角落》读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在人烟稀少的大草原上,与它人相见,就算素未谋面,彼此之间也会互相问候,互道这是我们所生活的尘世中的一种久违了的爱,人性之间的美丽,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读《阿勒泰的角落》读出了大自然的恬静。一天之中的“阿勒泰”仿佛一直都在沉睡。没有汽车的轰鸣;没有扰人的叫卖;没有充满尘埃的空气。在书中我也好似与大自然有了一次邂逅。

  我读《阿勒泰的'角落》读出了生活的情趣。生活中的一个个不和谐的音符,都被作者所捕抓,谱写成了一篇华丽的乐章。在那偏远的新疆,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更没有电脑。在这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中,作者一直用积极、乐观心态去面对,发现并放大自己生活之中的乐趣,让自己所过的每一天都无比充实、愉快。物质丰富的人们,他们都不曾有这种富有情趣的心。这颗心是无法被物质生活所取代的。

  从《阿勒泰的角落》中,我读出了向往。生活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中的我对生活无比向往,在那样的环境中是最能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我愿化作一缕风吹向那块世外仙境,吹走自己心中的杂念,吹走世俗的尘埃。

  不要迷恋物质的生活,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感,保护自然,享受生活!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13

  “果然,他听后愣了一下,睁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微张着鲜艳的小嘴:‘钱……钱……’然后表情立刻沮丧下来,满脸一副被伤得体无完肤的样子。我连忙赔上满脸的笑,转身抓了满满一把杏干,又抓了一把瓜子,统统塞给他。小家伙噙着眼泪嘟囔着接过来,慢而小心地,一个不漏地把东西从柜台上抹入胸前的小口袋里,然后仍是一副难过万分的样子,转身一步一步,委委屈屈地走了。”

  那时那刻,我的心被软软的小拳头击了一下。发了一会儿呆,我把这段文字分享到我们的“阅读小组”,梅梅发来一串文字:“这是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我恰好读过。”

  数天后,一本崭新的《阿勒泰的角落》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青绿的封面,装满了阿勒泰寂寞而荒凉的生活,也承载着另一个世界的诗与远方。

  深夜里的村庄沉沉睡去,跟着哈萨克族牧民四处转场的小杂货店兼裁缝店里,只有李娟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缝纫机前,一点一点摆弄着粗布与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又一针一针地拆。这里无趣寂寞,这里清贫寡淡,但让人更加珍惜生命里相逢的欢喜。在朝阳初升的荒野里,在经历了饥肠辘辘之后,外婆做早饭的火炉多么亲切,它砌进了多少寒冷行人的'幸福时光;从新疆可可托海归来的雪爬犁带回了牧人从未见过的桃子,新奇的口味令大家赞叹不已;美丽天真的孩子们,呼啸着向我们跑来,咯咯咯地笑着。

  李娟在阿勒泰的角落努力且耐心地体会着逐渐成长、逐渐宁静、逐渐睁开眼睛的美感,然后写成文字,毫不吝啬地送给她的“同类”——那些贪恋宁静、敏感于喜悦的人。于是,在某个晌午后,书中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亮闪闪的阳光,你瞧见了吗?阿勒泰花木皆在,深绿浩荡。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14

  《阿勒泰的角落》这本书是新疆的散文作家李娟写的。李娟高中毕业后一度跟随家庭进入阿尔泰深山牧场,经营一家杂货店和裁缝铺,与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牧民共同生活。《阿勒泰的角落》就详细描写了作者李娟在阿勒泰的生活和所见所感。

  李娟的语言富有特色,没有多少华丽的修饰,只是用简朴的语言细腻地描绘自己身边的细节,也颇有幽默感。在《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这一章节中,作者李娟描写了自己用模模糊糊的哈萨克语言与顾客做生意时遇到的障碍麻烦,形容“卖出去一样东西真是难于爬蜀道”,随后又连续写了好几个“是这个吗?”来显示寻找顾客要的东西十分烦琐。作者李娟最后还风趣地点评“折腾到最后,对方要买的也许只是一毛钱一匣的火柴。”

  李娟也善于观察生活,尤其是一些微小不引人注意的细节。作者李娟写有关叶尔保拉提一家的事时,细致描写了叶尔保拉提妈妈的'力大无穷,通过揉面和劈柴火两件事来表现。两件事都先由作者的无能与笨拙引入,作者李娟“双手捏成拳头使足了劲擂下去,也只能在面团上陷两个三公分深的拳头印子”。而叶尔保拉提妈妈就“一拧,轻轻巧巧地揉开了,一揉到底,极利索畅快,好像揉的是棉花,面团在她手中驯服得不可思议”。

  劈柴火时,作者李娟“高高地抡起斧头,深呼吸,大吼,重重地、狠命砸了下去!结果只砸出了一道白印儿……”而叶尔保拉提妈妈磕完瓜子,轻轻拎着斧头,身轻如燕,但落斧如神。柴火几下子就散成一堆渣子了。

  李娟生活的新疆阿勒泰地区,物质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在她的描写下,边疆的生活充满了快乐与幸福。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15

  总以为这样的一本书一定写了很久吧,写得快些,那些角落里繁琐的小事怕是要被落下,任何一点仓促都是对它的亵渎。她像个絮絮叨叨的女孩子,有一搭没一搭地在你耳边说着什么。细碎时恨不得把什么都念叨一遍,可若是开朗起来,又似乎什么都算不得重要了。她把光阴拆散了讲给你听,她笑,哭着笑,恨不得把她的全世界都搬过来,真实得仿佛在眼前发生,但又总是隔着什么似的。当你终于习惯了他的磨人,准备好好听听她的或想想你的人生时,她却俏皮地转身离开,像书中一样对你说“一辈子,还早着呢!”

  她的日子没有过完,我们的也还早着。

  书里的光阴是稀释了的,仿佛是被人催促着。作者很善于抓住那么一两件事展开,或者说她只是信手拈来,把从记忆里浮现出来的,哪怕给她一点触动的东西都写下,却不经意间感化了许多人。她写着关于普通人的.文章,可细细品味,却似乎很遥远,她的生活总让人觉得干净得有些飘渺。可一字一句的人间烟火又无比真切。

  它的缓慢惊艳了多少人?我以为阿勒泰的角落,毋宁说角落中的阿勒泰。它仿佛是坐落在世界角落某种孤独的具象,可却又不自知般的以为,或许世界就这么大吧。一份从容轻易抹去了孤独中忧伤的成分,还剩平和与那绵柔的亘久,流连文字的长河后,缓缓地浸润着每一颗从它身畔掠过的心灵,一点点溶解着他们的躁动。

  生命终究只是一种形式,生活也不过是个过程。有人轰轰烈烈,最后也只是暗淡在夜空中烟火的灰烬;有些人平平庸庸,但时间也泯灭不了他们曾经在这世上激起过涟漪的事实。当一切趋于虚无与平淡,抑或我们的所有都成了到达高潮的前奏,最重要的是此刻,此刻我们存在着。

  时间会对懂得生活的人手下留情,这或许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16

  新疆在我的旅行计划中一直排在第一位,可因为种种原因,每次出游都被迫放弃这个地方。也许正因为不可得,才在脑海中不断加深对新疆的向往:广袤无垠的大草原、美丽多姿的天山、瓜果飘香的吐鲁番、能歌善舞的新疆人……总之,那是种遥不可及的美。但自从读了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场》等一系列书后,新疆的形象在头脑中一点点鲜活起来,那里的风景那里的人仿佛就在身边、触手可及,会觉得是自己亲身走在清凉的河边或站在尘土飞扬的小路上或徜徉在茂密的丛林中,时而会为沉重的生活而叹息,时而又会为人们的乐观而鼓舞。

  在《阿勒泰的角落》一书中,作者还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女孩,跟着妈妈进入阿尔泰深山牧场,经营一家杂货店和裁缝铺,与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牧民共同生活。她们跟随着牧民的步伐进山、转场,在草原、戈壁、废弃的矿场聚居地艰难地经营着他们的事业和生活。在那里,自然给予人类的是繁重的.劳动、匮乏的物资和严酷的环境,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而只是自然的一小部分他们寂寞而卑微,隐忍、坚毅又乐观,他们把上天降临自身的一切悲喜哀愁都看作理所应当,看作一切生命出现、存在、消忘过程中的常态,平静而无怨的接受。

  作者的妈妈是一个能创造一切的“巨人”,凭着一双手在废墟中搭起一个家,并不断改造修缮,即便那只是个临时住所,也要用住一辈子的态度“折腾”它。她在零下二三十度靠着胸口的体温把从来没有在阿勒泰见过且毫无用处的金鱼带到戈壁滩上,只是因为“金鱼在水里游,像是这世上没有的一种花朵。” 她的努力也许并没有给家里的物质生活带来多大的改观,但正是她饱满的热情才支撑着这一家汉人在天遥地远的阿勒泰扎根生存。

  有时艰苦的生活也会让人需要一些能够慰藉心灵的东西,比如酒。作者的杂货店里来过各式各样的喝酒的人,有买一杯散酒一饮而尽就满意离去的,有买一瓶二两装的二锅头慢慢啜饮无比享受的,还有一类酗酒的人,“这类人则总是以一种非常可怕的,简直可称之为‘精神’的态度酗酒。”年轻的作者开始并不能理解这些人为什么要喝酒,酒那么辣还要花钱,后来才渐渐明白“艰苦的生活太需要像就这样猛烈的,能把人一下子带向另一种极端状态的事物了。”

  作者用乐观向上的姿态诠释了世界,实在值得我们去感受她那独特的见解,让我们能够从高速运转的现代生活中偶尔抽身出来去感受一下与天地为伍的艰辛与豪迈。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17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高中时看的电影《死亡诗社》里那个教英国文学的老师念出来的句子,来自《瓦尔登湖》。年少的心多么容易被感动,觉得将来就是要这样与一切美好的东西为伍,不辜负每一天。青春的美好在于它美丽的梦幻,现在我只感动于这句话的诗意,但是真的觉得难以做到。

  在纷乱的日子里又要想起阿勒泰的李娟,摘抄在我的本子上的一段话“整个村子安安静静,被风雪重重封堵。挖掘机刚把公路挖开,没几天又给堵死了。没有新鲜食物,没有访客,没有外界的丝毫音讯。看书、织毛衣、染衣服、铲雪、做饭、喂鸡喂鸭喂兔子喂猫喂狗、生炉子、砸煤、睡觉,写字,一共十项内容,填充了那个冬天的全部生活。五个月啊····”是不是很寂寞?但是也很奢侈吧。

  还有她写的盖在牧场上的漏雨的简陋的家,支在沼泽里的帐篷,石头垒起的炉灶。你怎么看待这种生活呢。人可以需要的极其简单,在广袤的土地上的一个地窝子,遮盖一点阳光和风雨就足够。食物也可以很简单,回归最原始的本质。森林、草原,无所事事回归本质的生活是不是让每一个困在都市的人羡慕呢。

  可是李娟也想逃离啊,“那阵子我疯了一样地想走,想离开,水缸一见底就满心的绝望。我想我可能会在喀吾图挑一辈子水,每当我踉踉跄跄地走在路上,水波一荡一荡地洒出去,便想到还有什么同时也在白白的流逝,很快渗进大地,覆水难收···”

  什么是白白的流逝,什么是空劳无获,现代人的时间都是一格一格的,分秒必争。

  最近和一个同学聊了很多,他说觉得自己的同学回到老家四川绵阳过的生活并不比他那种表面高薪实际每天熬夜的生活差,所以他也准备回来,他说快乐是最重要的。

  我想到自己,从前那么坚定的不愿意去往城市,可是,在故乡却也无法安定下来。不只是我,我知道在家乡工作的很多孩子也会有出逃的冲动。生活在别处。寂寞是相同的。如果是单纯的寂寞那也还是美的。可是生活却是一地鸡毛,总是纷杂喧嚣。

  什么样的才叫作幸福。有几个孩子说,你写的东西有种清淡的感觉。什么是清淡,不憧憬奢侈的物质生活,不憧憬高的社会地位,不憧憬得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只是时刻关注着内心的感觉,关注着生活本身的美感。可是那大概也是另一种逃避,逃避一个成年人该面对的压力,逃避未来。可是它总要到来的。

  古典诗词真是美,那种情绪是现代人无法拥有的。像王维“少负盛名,壮登廊庙,晚年又得宋之问的蓝田别墅,悠游林下”,才可以做到那种彻底的“静”吧,“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闲适的士大夫生活谁不羡慕,但是没有整个社会制度的'支撑,谁能做到呢。

  本子上无缘无故抄了一句“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大概是被那第一句所感动了,现代人即使不为工作也为各种消遣晚睡熬夜,又怎会在梦里梦见落花。

  今天,有个女孩告诉我:“你可以既保持以前的知足常乐,潇洒的好心态;另一方面分出点精力打理物质杂事,其实可以不冲突的。”我觉得说得太好。如果我非要从某种状态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可能自己首先做不到,而且也失去了自己的节奏。

  还有我的同学,一方面告诉我提前谋划,一边也说快乐最重要。可能这就是要找到一种平衡吧。工作与爱好的平衡,物质与精神的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平衡。

  是啊,快乐永远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想要回家去过两天暑假,去找我的好友,去和父母好好吃饭聊天,去看爷爷奶奶,去开开玩笑,去继续读我的书。我抓紧时间做的一切至少该是我所需要的,我认为有价值的。

  文字控抄下来的话,来自《九篇雪》---

  “久了,久了,很多事情都过去了。是意义则消失了,是愿望则泯灭了。我掩身草野。风吹过,我的每一次乍现都是一次疼痛···”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18

  对于我们很多人而言,我们所居住的房子应该是建筑商,也就是专业建房子的人建造好了,我们搬进去住就行,顶多是自己负责装修,不过即便装修也是找专业的人来做的。所以我很难想象有的人住的房子完全是靠自己一砖一瓦、一根木头、一扇窗的垒造起来的。李娟一家在“桥头”居住时就是靠自己的双手搭建的自己的家。

  桥头仍旧是一个废弃了的村落,曾经辉煌一时,但终究因为其贫瘠、荒凉而没了人烟,成了一片废墟。李娟一家在追随放牧人的脚步做生意讨生活的搬迁过程中,阴差阳错地被司机丢在了这个不毛之地,但因其有不少转场牧民路过,她们一家的生意反而做得还不错。所以自然要在桥头住一阵子了,而搭房子就成了头等大事。

  在不断翻建房子,为自己制造家的过程中,李娟的母亲又一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想到就一定要做到的女人,这是一个在越是简陋艰难的环境中越能焕发生机的女人,这是一个活着就是为了折腾的女人。她的活泼泼的生命力时刻感染着我,她凭着一把锤子和凿子就能开窗破门不断改造居所的劲头,真的特别有魅力,她时常的异想天开硬是将荒无人烟的地方过出了属于自己的人间烟火。这真是一个强大到简直快要随心所欲的女人,为何再大的苦难在她面前似乎都变得云淡风轻,我想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大约所有吃过苦、受过罪的身体和心灵,从此都不用再害怕什么了。

  李娟笔下的房子明明没有一处是宜居之地,不是被风雨刮得摇摇欲坠的帐篷,就是暗无天日的逼仄的小屋,好不容易住进了敞亮干净的废弃的楼房,却因冬天冻得鼻涕横流只能选择放弃,再次拾掇出一个墙壁时刻会倒塌的破院落。就是在这样的各种破旧小屋中,作为读者的我却丝毫读不到作者的埋怨与悲哀,相反的作者似乎居住所稍微得到改善,就会洋洋然心旷神怡了,她的笔下立即就会变得风花雪月起来,所有的风景都有了生命的活力。

  李娟还特别擅长的'就是刚刚还是认真地描述自己不堪的现实,下一秒总是突如其来的搞一些幽默的调侃,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如写外婆不舍得丢掉那个大圆桌的情节,再比如写傍晚时分牛啊马啊噔噔噔爬上二楼三楼,舒舒服服卧在一间一间的空客厅里过夜的描述等。李娟还总是喜欢一本正经地大词小用,我们分明只是捡了几间别人不要的房子,连门窗都没有的,但李娟却说“这样,外婆、妹妹和我妈就阔阔气气地住了进去”,原来这就是“阔气”,是啊,在一个贫困惯了的人眼里,能住上这样的单元楼,即便是打地铺,也会因其地面整齐光滑而兴奋,而难得的睡得舒服得要死。看来生命真的是只有经历了苦涩,才能尝到甜蜜的味道。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19

  新疆在我的旅行计划中一直排在第一位,但由于种种原因,每次旅行都不得不放弃这个地方。或许是因为得不到,心中对新疆的向往不断加深:辽阔的大草原,美丽的天山,瓜果飘香的吐鲁番,能歌善舞的新疆人……总之,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美丽。但看了李娟的《阿勒泰的一角》、《冬日的牧场》等系列书籍后,新疆的形象一点点在我脑海中浮现。感觉自己正走在凉爽的河边,或站在尘土飞扬的小路上,或漫步在茂密的丛林中。有时会感叹生活的沉重,有时会被人们的乐观精神所鼓舞。

  在《阿勒泰的角落》一书中,作者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少女。她跟随母亲进入阿尔泰深山牧场,经营杂货店和裁缝店,与以水草为生的哈萨克牧民生活在一起。他们跟随牧民进山换田,在草原、戈壁、废弃的矿山聚居地艰难经营着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在那里,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是繁重的劳动、稀缺的物质和恶劣的环境。人类不是自然的.主人,而只是自然的一小部分。他们孤独而谦虚,宽容,刚毅,乐观。一切的悲欢离合,都被视为理所当然,成为一切生命生起灭亡过程中的常态,坦然接受,无怨无悔。

  作者的母亲是一个可以创造一切的“巨人”。她用自己的双手,在废墟中建造了家园,并不断地翻新修缮。哪怕只是一个临时住处,她也要抱着一辈子都住的态度去“折腾”。她靠着胸口零下20度到30度的体温,把在阿勒泰从未见过的废金鱼带到了戈壁滩,只因为“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像一种山上不存在的花”这个世界。”她的努力或许并没有给一家人的物质生活带来多少改善,但正是她饱满的热情支撑着韩家在远方的阿勒泰扎根。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20

  遇见《阿勒泰的角落》,并非偶然。C君常荐书给我,如《额尔古纳河右岸》、《遥远的救世主》……那天,他发消息给我:快看李娟的作品,你肯定喜欢。李娟?这个普通的名字没有吸引我,便不理会。又一天,C君又发消息给我:你可以先看一下李娟的博客,她被称为“新疆的三毛”……和三毛有关的一切,我都愿意去了解,于是走进李娟的博客,于是走进“当当”,选择了《阿勒泰的角落》。

  等书的那段日子,竟像等待久别的恋人,煎熬着,甜蜜着。终于见面,迫不及待一口气读完。李娟的文字,应该是教不出来的吧?她的文字,如漫天风沙里缓缓流经阿勒泰戈壁沙漠的清流,流过我的心。被洗涤之后的我,那样安静,那样喜悦。李娟所写,都是她自己的生活,亦是我们很多人曾经拥有或者渴望拥有的生活,不同的是,我们曾拥有李娟一样的`生活时,并没有像她一样,将一段艰苦游离的生活形态,浅笑成一份悠闲风趣的生活手记。这份“手记”引领着我,在脑海里一次次地去洗衣,去点豆,去怀念亲人……

  实在是喜欢极了李娟丝毫不加渲染的文字,单纯而绝妙,忍不住推荐给你:“洗衣服实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首先,能有机会出去玩玩,不然的话就得待在店里拎着又沉又烫的烙铁没完没了地熨一堆裤子,熨完后还得花更长的时间去一条一条钉上扣子,缲好裤脚边。其次,去河边洗衣服的时候,还可以趴在河边的石头上舒舒服服地呼呼大睡。不过有一次我正睡着呢,有一条珠光宝气的毛毛虫爬到了我的脸上,从那以后就再也不敢睡了。总之,到河边洗衣服的话,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爱怎么想就怎么想。至于洗衣服就是次要的事了,爱洗不洗,往水里一扔,压块石头不让水冲走。等玩够了回来,从水里一捞,它自己就干净了嘛。”(《河边洗衣服的时光》)。读完这里,搞得我见谁都问:“去不去阿勒泰的河里洗衣服?有珠光宝气的毛毛虫呢。”对方总是惊讶地说“疯了吧?”

  还有,“在阿克哈拉恋爱多好啊!尤其是秋天,一年的事情差不多已经忙完,漫长而悠闲的冬天无比诱惑地缓缓前来了……于是追求的追求,期待的期待……劳动的四肢如此年轻健康,这样的身子与身子靠在一起,靠在蓝天下,蓝天高处的风和云迅速奔走。身外大地辽阔寂静。大地上的树一棵远离一棵,遥遥相望。夕阳横扫过来,每一棵树都迎身而立,说出一切。说完后树上的乌鸦全部乍起,满天都是……在遥远的阿克哈拉,乌伦古河只经过半个小时就走了,人活过几十年就死了,一切似乎那么无望,再没有其他任何可能性了。世界寂静的喘息,深深封闭着眼睛和心灵……但是只要种子还在大地里就必定会发芽,只要人进入青春期就必定会孤独,必定会有欲望。什么原因也没有,什么目的也没有,我妹妹就那样恋爱了。趁又年轻又空空如也的时候,找个人赶紧和他(她)在一起——哎,真是幸福!”(《妹妹的恋爱》)。我也一样感叹:哎,那时候,真是幸福啊!

  还有,“我和我妈仍在那里寂静地干着,动作娴熟和谐,四下空旷。点豆子,这应该是夫妻俩做的事情才对呀,最能培养感情了……如果只有两个人,站在荒野里点豆子,那副情景远远望去,会不会使看的人落下泪来呢?会不会使人流着泪反复猜测:他们俩到底种下了什么?使这片大地,长满了荒凉。”(《点豆子》)。我是农民的女儿,我深深地爱着那片养育我的土地。而今,那片土地充斥着黄沙和农药,荒凉离我们还有多远呢?

  还有,“就这样,从一块布到一件衣服,耗的不是人的气力而是精力。就那样一针一线地耗,一分一秒地耗。从早晨到深夜,从月初到月底,从今年到明年……”(《我们的裁缝店》)。我的亲人,曾经也在缝纫机前一分一秒地耗,现在想起,那些无数个“一针一线”的夜里,她是孤单的,还是快乐的呢?

  ……

  不一一列举,太多欢喜,太多感动,太多宁静。一颗复杂的尘心,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的,唯有“阿勒泰”这纯色的天地,才能浸润和滋养这样晶莹剔透的女子吧。

  我喜欢三毛,李娟的文风也确实像极了三毛,她们都那么真实,那么善良,那么快乐。希望我们也有本能的笑泪爱痛,我们也能展现出生命最原始的状态,我们也能艰苦并欣欣向荣地生活着……

  与《阿勒泰的角落》的相遇,确实是一次美好的遇见。读书于我最大的乐趣,就是从别人的眼睛来观望这个我们已经生活已久的世界吧。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21

  若无意指认那在伤感中徘徊、欲望中沉浮的生命就是我们本来的生命,那么,总还有别样干净明亮的生命,等着人去认领。

  我从没有读过这样的书,书里没有什么逻辑,平平淡淡的叙事,却在我的眼前为我展开了一幅那个年代,那个地方,那个美丽的地方的生动、自然的画卷。没有什么悲悯的话语,却总能带给我感动。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书荒的季节,图书馆看到阿勒泰直接拿着去借了。后来翻开的时候,读了两页便被其中的文字所吸引。作者李娟所描写的每一件事都能找到画面感。风里来雨里去的边疆牧人、随家庭不断迁徙的动荡生涯、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风沙肆掠的荒漠里喂养的金鱼……无论是可爱的孩子,还是来来往往的陌生人,都显得那么纯净。在那种厚重,贫瘠的生活中。透过作者的'文字、作者的眼睛,我看到了那个纯净、干净明亮的阿勒泰,看到了白雪和阳光,青草和牧林,优美而明亮。我能感受到那别样的温暖、丰盈和喜悦。

  正是因为很久没有读到这么优秀的书籍,所以才会激动。看书的好处就是在作者的叙事中结合自己的想象形成自己脑海中那独一无二的那个胶片集。读了几遍,每次都能带给我新的感动。每当我想写下一些感想时,总是在想下一次我是否又能从书中感受到新的世界。我现在写是不是还是太早了些。最终,我写出来的仍然只能是我在读这本书的一些小小感受,对于这本书,任何的评价可能都是多余的。不敢写,也写不来。只能读书的人自己去体会。

  我已经很久没有去享受过写作这件事,因为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不管是我的心还是我的语句都处于一种束缚当中。这种束缚来自于我所接受的教育、我读的书、我的见闻阅历、我所处的环境……我无法越过它们。而我想说的,想表达的都似曾相识。好像这世界的所有的见解、情感都已被人抒发到极致。而我的那些像风一样的细微感受,总是难以捉摸。

  最后,节选一些段落,我希望未来自己无论是处于人间的角落还是都市的中心,我的心都一样游牧在广袤而孤寂的荒野上,能够去享受那清辉月光落在身上的美丽,能够抓住那些难以捉摸的细微感受。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22

  用了长达十四个小时读完《阿勒泰的角落》,也在作者的笔下访遍了阿勒泰的角角落落。

  初读李娟的书是从《冬牧场》开始的,那是一个飘雪的季节,我半躺在充气沙发上读这本书的。说真的,很惭愧。我们的经济条件早已达到了温饱的水平线,可她们还在温饱线上做垂死挣扎。在《冬牧场》一书中,人们要去很远的地方背雪,做为生活用水,捡牛粪羊粪做燃料。居无定所,经常要随着季节而迁移。零下四十度的温度下,没有取暖设施……但是寒冷没有将人们生存的意志打垮,人们还是沉浸在小而琐碎的幸福里。文字朴实,但毫不枯燥,反而被她们这朴实平凡的生活所感染。没有比较,就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有多美好;没有比较永远也不知道我们都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再读《阿勒泰的角落》感受又不同。似乎一家人的生活好起来了,有自己半流动的裁缝铺,小杂货店,还可以修鞋。作者一家人在阿尔泰深山牧区过着游牧生活。喀吾图、巴拉尔茨、沙依横布拉克、桥头,书中描述的就是发生在这几个地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喀吾图:看他拉面的男人、因为语言不通,把雪兔当成黄羊买回家、家里的'裁缝店怎样去应对不同身材的人……在巴拉尔茨:五岁好动的叶尔保拉提一家、河边洗衣服的时光、巴拉尔茨的一些夜晚……虽然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通过作者的笔,摇身一变成为童话故事。在沙依横布拉克: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和喀甫娜做朋友,因为给喀甫娜做的马甲又肥又没有样子,而且门襟还熨糊了,就这样她们成了朋友;最逗的一段就是到外婆出去玩。谁都因为外婆年龄大的问题不想带她出去,可外婆很机灵,提前做好出发的准备,甩都甩不掉……读到这段都能笑出声来。虽然整本书都是描写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没有起伏的情节,平平淡淡的。但是,平平淡淡中透着对自由的向往,对宁静的追求。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23

  我通常,看到一本好书,就像饿汉遇到了美食,拿起便要大块朵颐一翻才过瘾,甚至是乐于牺牲睡眠时间的。但这次却不同,看着《阿勒泰的角落》,竟不想一气看完,确切点应该是舍不得一下子就把它看完,觉得看了一点便少一点了。看书很少会有这种感觉的。作为书的上宾,请上床头,每天睡前细细地品味其中的章节,如此下来,也看了两个多月。看完后,想回忆一下书中的细节,竟是感觉一片混沌,努力去想,也只能忆起其中的一切影像。才发现,这真是一本无用之用的书。

  看完了正本书后,翻到最前边看作者李娟的自序,她说写这书只为了在努力地耐心地体会着种种美感的过去的自己,在一点一滴地逐渐成长中记录着一种真实的平衡感,寻找着一种踏实。我想,这也正是我看这本书所能体会到读者最纯真的用意,至于书中写了什么,李娟她的经历,随着一个个故事读完了,自己也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里面的故事就淡忘了,但那种真实的平衡感,却占据着心中的感觉,同时也唤醒了自身对这种感觉的`更为强烈的渴望。

  在更前的一段时间,也是在睡前看的书,看过梭罗的《瓦尔登湖》,作者在他的书中也描绘了他的平淡生活,他是刻意地把自己独居在一个小岛上,独自建房子,在岛上独自生活了两年时间,他用两年来感受一种孤独平淡的生活,同时也用严谨的文字与文明社会作了对比。

  这本书,对于哲理性来说,有很好的阅读性,但作为单纯的人生感悟,作者的举动,总是过于刻意了。相比较而言,李娟的生活,她也随着她的裁缝店,商店,也随着阿勒泰深山牧民的迁徙而不断搬迁,在当地,人口是稀少的,物质也缺乏,但在这种贫乏的生活状态中,她不刻意地,甚至是怀着对俗世生活的无限兴趣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去,在其中,能清晰地发掘生活的乐趣,也体会着生活的烦恼,也絮叨了当地牧民的率真。

  看完书后,很多描写的细节虽是不记得了,但一些影像,如李娟洗衣服的乐趣,只感觉当时的凉水与阳光都是她独有的;还有她眼睛对雪地的反应,这感觉即使是没见过雪的人也能深深体会到一样;还有晚上睡觉野猫的骚扰,抗争,与妥协;以及牧民还钱的举动,都纯朴得让人感动。这种纯然的心态,或是梭罗所缺少的吧。故此,《瓦尔登湖》给人的是一种哲思,《阿勒泰的角落》反是能以更为简单的文字就能触碰到人的心灵深处。

  当然,这在也无意于贬低梭罗,之所以有以上的感觉,我想东方的文章不像西方那样追求一种逻辑的严谨,东方文章的审美追求的是一种意境,一种意淡而高远的文风。这种把意境融进了文章里面,也是东方所擅长的诗意的文风。试想《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依人,在水一方就含有了芦苇、霜、河流,人以及气候等所组成的景象,也像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都能用平淡的文字勾起所阅读者的无限联想。再更深一点的,有意境的同时,也最求着一种淡。在描写阿勒泰生活的平淡文字中,也在作者的那种平淡生活中,正是一种用心地体会,从而文字勾勒出了丰富的景像,生活也是充满了诗意。原来,诗意的生活来源于一种对踏实生活的感悟。这也正应合了印度哲学家奥修所倡导的:真正的心灵到处,荒原即花园。

  心灵真正到达生活处处,可通过有为达成无为。这是《阿勒泰的角落》带给我无用之用的感触。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24

  读完《阿勒泰的角落》,满满的都是感动,像吃了一颗甜而不腻的糖,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小时候的情景。也忽然觉得我把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叫做“故乡”多少有些生疏了,叫“老家”才更亲切。

  老家不大,站在不高的小山坡上就能看到全村。村里连个像李娟家那样的杂货铺都没有,买东西要到好远的地方去。村路不好走,卖东西的车也是百年来一回,来一回就在村里激起不小的动静,像是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男女老少,不管买不买东西,都出来凑个热闹,看看车上会藏着些什么稀世珍宝。其实,车上也无非是几样水果蔬菜,或是洗衣粉之类的日用百货。在卖东西的车边,老太太们拄着拐杖站在一起聊天,中年妇女们坐在大石块上谈天说地,小孩子们则蹲到地上玩沙子,堆砌着他们心中的城堡。

  每年的腊月是村里的杀猪月,这个月就算不做饭也不会饿着。今天你家杀猪,明天他家杀猪。村里有个风俗,无论谁家杀猪,都会叫全村的人去尝尝鲜,杀猪的那家人会在提前一天晚上就找好帮手,谁是第一把刀,谁是灌血肠的,谁是抓猪的,分红明确。第二天一大早,被找到帮忙的人就自动来到了这户人家,天气冷,呼出的气都是白雾,大伙进屋抽根烟喝杯水,暖和暖和说会儿话,等人都差不多到齐了,就准备动手。有时赶上雪天,干活的人的眉毛上,睫毛上都是亮晶晶的雪花,进进出出会踩到屋里一地的雪,化了以后就被踩成一个个大脚印,稍不留神还会被冰滑倒,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们一般都忙得顾不上管孩子。我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被满屋的猪肉被吓哭了。

  杀完猪,男人们去屋里谈天说地,女人们在厨房帮忙做饭,煮杀猪菜。杀猪菜,其实就是把干白菜和鞋厂猪肉一块煮了,味道却出奇得好。饭好了就去邻居家借桌子借凳子借碗借盘子借筷子。小孩子这时候会被派去请村里的人来吃饭,有推脱不来的,爸爸妈妈还要去请第二遍第三遍,那是真心实意的请,而不是假装客套。村里有的老人牙都掉光了,也要请来,实在不来的,饭后也会送点猪血肠和杀猪菜过来。

  有时村里同一天有好几家杀猪,这个时候被请吃饭的人家就会很为难,去这家那家会很遗憾,于是乎一家三口就分三家去吃饭。有的人有时候从这家吃完出来,经过另一家门口也会被叫进屋喝几杯。有时喝完了,还会一起打打麻将。天晚了就乘着月色回家,我始终都觉得老家的月亮确实比别处的亮,老家的星星也比别处更密更闪,别处的星星总是稀稀疏疏像是秃了的头顶。村里总是静得让人心安,尽管没有一盏路灯,却比走在亮处更让人觉得安全。

  串门是村里人的一个习惯,闲暇时,人们爱去邻居家坐坐。来串门的大多也算不上客,自然也没有那么多招待客人的礼节,倒杯水,拿点瓜子,嗑着瓜子也能聊一个晚上,他们的话题无非就是上上下下几个村子里的新鲜事:谁家的女儿又生了个大胖小子,前院的三婶的远房侄女家又添了一对小羊羔,后院的大娘明天就去城里接送小孙女上下学了。

  记忆里的村子没怎么变过,除了新修的水泥路和大桥,以前的小土路一下雨全是坑,混合着路边的粪堆汇成一滩散发着特殊气味的.水坑,在被小鸡小鸭踩上几脚斑斑点点,确实不咋讨人喜欢。村头的桥连接起小村与外面的世界,没有这座桥,修这座宽敞的水泥桥之前,留在我记忆里的是座大铁桥,听妈妈说以前还有木头桥搭在岸两边颤颤的窄窄的一条,人踩上去摇摇晃晃。到了春天,天气回暖,小孩子们就时常去捉那些藏在石缝里的小鱼,裤子弄湿了,就爬到河边的大石头上晒会太阳,把裤子晒干了,再下水去玩儿。胆大的男孩子还会下水游泳,我是不敢去的。

  村子里很少有什么新鲜人物来,村里的人也很少有出去的,他们带了一瓶水和干活的工具出去劳动,晚上回家喂鸡喂猪,料理家庭中大大小小的事务,他们也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吵过架后依然会互相串门,农忙时互相帮着干活,家里种的什么菜也会送一点给对方,他们很简单很开心很淳朴,那是我的老家,那些人是我的家人。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25

  对于这本书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给我的感觉就是优美、清新,有回归自然的感觉,李娟用朴实的文字将我们带进了她的阿勒泰生活。生活给人的感觉是千头万绪的,而在李娟的世界里,是一种清净、自然的生活。阿勒泰的风景在李娟的笔下让我向往,而我正生活在一个充满喧嚣的世界里,到处是人流与汽车的轰鸣,每天有缕不尽的烦恼,这些在李娟的生活中似乎很少见到,似乎她的生活永远那么美好。

  看完了这本书,发现李娟写的最多的事就是睡觉了。库委是个好地方,到处是一望无际的草场,加上李娟平时也不用太管小卖部的事,所以总喜欢一个人来到山野里,往草场上一躺整个人陷入大地。

  我想,那种闲适是每个生活在喧嚣中的人所向往的。可是那终归太过孤单,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我想李娟或许是已经适应了那种生活,如果让我们去到一个语言不通,没有多少朋友交流的场所,我们能过静下来,在草地上睡上几天吗?她那些优美的文字或许就是在睡觉的时候蹦出来,跳到了她的日记本上。

  哈萨克人的友善与质朴也给了我很深的感触,可爱迷人的江阿古丽、漂亮温和的麦西拉、天真活泼的努尔楠。生活对于他们来说那么平静,玩的时候,高高兴兴的穿上漂亮的衣服,弹起优美的冬不拉琴音,跳起热烈的哈族舞蹈,干活的时候,换上旧衣服就会夯起土坯或是骑上大马牧羊。

  哈萨克人的生活很简单,简单给人的感觉是美与幸福,没有那么多的.烦劳,没有那么多生活中的琐事,不用担心下岗,不用担心失业,不用担心什么时候会涨工资。当一年工作完成的时候,族里的人们可以聚起来办一场盛大的拖依,让欢快的舞蹈与琴音消除一年中的疲劳。

  李娟一家人的生活态度也让我有所感,三个女人,包括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在新疆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为生活拼搏确实很不容易,但是三个人却从没有被任何困难打倒。虽然小卖部赚的钱并不多,但是一家人生活的却很快乐。书中写道当她们一家人随牧民转场来到沙依横布拉克,刚到的时候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天还下着连绵不绝的雨,帐篷刚搭起来就被掀翻,夜晚雨水会灌进被子,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她们一家人还是坚持下来了。我想只要一家人能够在一起快乐的生活,那就是幸福了。

  李娟的文章我还会继续读,感受她平静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相关文章: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03-05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05-22

幸福的角落04-06

角落的作文05-24

美丽的角落03-22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02-12

有关角落作文05-31

美丽的角落作文04-27

角落的春天作文05-17

遗忘的角落作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