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时间:2020-10-24 13:23: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就是数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总是有人羡慕教师这份职业,稳定,工资不低,还有寒暑假,纵然有圈内很多人都在辟谣,有多少文章抒写教师最心底的呐喊,即便如此,很多教师还是被误解。我想,喜欢做教师,爱上教师这一行业,无怨无悔,我们便不去辩解什么,乐在其中,其乐融融,岂不快哉?平时很忙,透支身体,也许寒暑假就是让我们休整一下,用最积极的状态面对祖国的花朵。确实如此,平时工作太忙,除了教学常规,还有很多琐事缠身,学生在,心里全是他们,到了假期,心境自然大不一样,有了大片的时间,趁着假期,抓紧给自己充充电,弥补对自己家庭的缺失。

  《我就是数学》这本书,早在20xx年都买了,断断续续的看,不成系统,也大致有了了解,这个不寻常的假期里又重新翻起这本书,认真研读,不仅是为了读这本书,更是深入地了解这本书的作者华应龙老师。这本书出版时,华老师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主管数学教学和教育科研,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首都基础教育名家”,获得的荣誉称号众多,这本书是华老师多年来利用在学校上班前、下班后、外出讲学旅途的飞机上、火车里的零碎时间写下汇集而成的。

  《我就是数学》这本书,自己行间流露出的他对教育的深刻思考,深深地感染着我。这本书是碎片化的思考,经过华老师地整理,跟着他的思路,我走进了华老师的“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和“生活感悟”。感动我的`,最是华老师的阅读涉猎知识面之广,对待教育的爱与思考。当今社会,人们工作负荷大,节奏匆忙,最匮乏定身阅读。而华老师真正是坐拥书城,手不释卷的酷爱读书。读书成了他的习惯,他惜时如金,博览群书。他经常性地笔耕不辍,实在不是有意为之,而是读书后在工作、生活中的尽兴而已。读书造就了他善于思考的品质,这种思考在生活中甚至表现为一种执拗,这些从他的“课前慎思”中就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经常废寝忘食的他,有时甚至忘了去上厕所,每次都是跑步去,有一次,同样跑步如厕,却重重地与清洁工的拖把碰了一下,去医院缝了六针,头上戴着纱布、头罩,却要在两天后上一节观摩课,于是他跑遍全城,买了一顶适宜的帽子,头破的两天里,他一直在思考,怎么能够让自己有个体面的交代?终于,“脑袋上加个帽子和算式中加个括号是一样的,都是因为有着某种需要,帽子和括号都有着特别的功能!”磕破脑袋是无意的;但把磕破的脑袋给用起来确实是有心的,磕破的脑袋和一顶帽子合成了一件难得的“教具”,把尴尬的事件变成了有趣的资源。华老师不仅用心,更突显了他的睿智!唯有多读书才能有如此高超的“计谋”!

  最佩服华老师不仅教数学,还在数学中让学生体味人性的美好。他在教学“乘法估算”一课,经过大量的检索资料,找到了他想要的情境,却在书写教案时,心里一惊:“摊主多要了钱?”这不是在贬损摊主吗?他想到了人要互相尊重,摊主的不易,于是他把情境改了“摊主少收了钱”,而妈妈会怎么做呢?这又是一种可以折射出妈妈心地的善良、品德的诚实?华老师把数字一改,情境如下“妈妈在农贸市场买了每千克8元3角的芒果4千克、摊主向她要了31元2角钱。”由“多要了钱”改为“少要了钱”,避免了一次无意间的人格伤害,一样可以培育学生估算的意识。学生在开放的思维空间里对话互动,唤醒了生活的积淀,体味到人性的美好。

  华老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很强,这种能力源于他“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思想的实践,留给学生的空间大,则生成多,生成多,则彰显教师的教学功力。华老师对学生生成问题处理的机智,怎一个“妙”、“绝”字了得!

  华老师的个人魅力还在于他的“课后反思”,对我们来说,华老师的课已经上的炉火纯青,精致至极,但他却不甘于现状,富有创新精神,秉持“以学论教”的理念,求新求异,挑战完美,绝不重复。

  认真研读了这本书,深入研究了华应龙老师,让我震惊,从他的随笔中,我品出了一个词:精致。其实只要用心,每一个热爱教育工作者都可以成为像华老师这样的人,多读书,多思考,腹有诗书气自华,让自己日益完美,这样,我们不仅能获得事业的快乐,更能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整个人生散发出独特的光芒!

【《我就是数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这就是我作文09-30

作文 这就是我03-22

这就是我 作文03-22

这就是我「范文」03-22

这就是我作文03-22

这,就是我作文05-30

这,就是我作文05-29

这就是我作文05-13

这就是我作文:05-07

这就是我作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