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
阿德勒教授对他的这本著作的定义是立足于社会的个人心理学,在这本书中,深入探讨了社会关系和个人心理形成之间的关系,其中尤其注重早期记忆对后来的社会行为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会合作方面的能力的形成。认为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和处事方式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定型,很难在后期改变,在很大程度上认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观点。
阿德勒首先提出,人类是群居动物,所以合作就成为一个避无可避的问题,因为个人无法脱离群里而活,那就势必导致个人与社会之间必须达成一定的妥协以换取更好的生活环境。性别是天生的一种对人类的制约因素,性别的存在是客观而合理的,他着重强调男女两性之间的平等观点。正是由于社会传统观念对两性认识的偏差,导致了心理学上的"男性钦羡”现象。
在社会中,男女是同等重要的,没有谁依附谁,谁占优势或劣势地位之分,如果这一观念出现了偏差,必将导致社会和家庭的诸多问题。所以,阿德勒着重分析了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认为家庭是一个人观念长成和行为处事的最开始的地方,如果家庭加诸了不良的因素,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儿童日后的'正常生活。在家庭之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之间将观念输入了儿童的脑海里。如果—个家庭不能正确认识到父亲形象和母亲形象的同等重要,就会对儿童对两性的认识出现偏差,如女孩产生“男性钦羡”或对自身性别的不认同。其次,如果一方在教育中缺席,那么就会对儿童的合作能力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会在日后融入社会产生各种问题和困难。
论述了家庭的影响之后又着重讨论了学校的在一个人成长轨迹中的重要性。认为现有的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度存在很大的缺失。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专业的心理指导的干涉都微乎其微,特别是在一些存在家庭教育问题的家庭之中,对于专业的心理指导避如蛇蝎。
我认为,这都是因为社会对儿童成长的认识度存在很大的盲区。没有认识到,一个人最重要的观念的形成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精心呵护,甚至在必要的时候需要求助专业的指导。在中国社会,这—问题存在更大的隐患,特别是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观念,会在一个人的早期留下严重的心理创伤,更可能对后期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利。
作为一一个社会人,应该对性格的产生和行为背后的含义有所学习和了解,这将更加有利于处理自身的人际关系。从本书中,我们就可以明确一点,家庭确实会对一个人的性格产生根本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在骨子里的,虽然有可能通过一些方式改变,但对于普通人的我们来说,不能抱有盲目的自信。特别是对于在恋爱关系中,要明白性格的顽固,通过个人心理学的帮助,无论是从家庭还是个人的行为,都可以更敏锐的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组成,帮助我们规避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同时,本书还对恋爱和婚姻做出论述,明确了坦诚的平等合作的重要性,两个人的合作绝对不是一次简单的尝试,这之中的复杂程度包括了两个人的所有的因素,每个人都应该对此有详细而明确的认识,才能逐渐磨合,这绝不是一—次想退就提的游戏。
每一个人,无论学习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对心理学,起码是在社会心理学和个人心理学方面有—定的了解和认识,这将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更加学会如何去合作,如何对待一些人表现出来的性格,能够更好的学会换位思考,在友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同时,帮助别人感受生活的美好,最起码,不会成为那个在别人伤口上撒盐的人。
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去改变别人的能力,但有改变自己和选择生活的能力。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2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总地来说,是一本实用类书籍,书中从头到尾都在叙述自卑产生的原因以及告诉人们如何帮助人们(尤其是儿童)克服自卑情绪的方法。
在作者看来,生命的意义就是:自我的提升;与社会的合作;两性关系的和谐,即:职业;社交和两性。这三个方面只要有一个方面出问题了,那我们就很难认定他是一名成功人士,他也很难感觉到幸福。
由三项中有两项都是明显关于和他人合作的项目可以看出来,生命的意义其实是对社会的贡献,甚至自我提升一项都是要和他人合作我们才能真正地取得成功。
人类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够称之为人,由此来看,这个观点并不有失偏颇。
接下来便是自卑感和优越感的问题了,其实这都是源于童年时期家长或者教师对于孩子的态度所导致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就容易成长为一个优越感大于一般程度的人,就容易骄横跋扈,控制欲会强于一般人,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会用一切手手段来达到目的,这也就是很多熊孩子之所以产生的原因。
而要是从小缺少父母的关注,或者父母过于强势,孩子就会往自卑的方向发展,其特点就是犹豫不决,难以担任领导职务。过于自卑的人和过于自负的人对于社会来说,都不是特别好的存在。
接下来作者还论述了青春期孩子出现的叛逆现象的原因和如何预防犯罪的原因。青春期孩子的身体趋于成熟,第二性特征日趋明显,大部分儿童对于自己的未来还没有规划好,会出现对于未来的焦虑,除此之外还有成年之后想要独立的愿望。两种情感混杂在一起就出现了焦虑,因而会出现攻击性强,情绪不稳定的情况。
因此一切的一切在书中都认为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人类的童年对人类的人格塑造要比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有效果。
说了这么多,个人认为本书的最基础的知识便是你的经历不是你之所以成为现在的你的原因,通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底层价值观方面的改进,失控的行为会恢复到正轨。也就是说:
反思日常生活适当的加以修正有助于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或许叫正常的生活?
就像富兰克林一样,富兰克林的童年也是非常不受重视的,他的父亲由于经济原因不让他上大学,在哥哥的印刷工棚上班还不受待见(老板老给他找一些麻烦),而且年轻时候的富兰克林言辞犀利,经常侮辱他的对手,因此也给他带来了许多麻烦。
在这可以看出来,富兰克林这种言辞犀利,不顾一切都要激怒对手的行为方式,很可能和他小时候在家庭中的经历有关,由于缺少关注(其实这样有失偏颇,在他匿名在报纸上发表的时候,他的文章倍受当时各大家的称赞,不过这也是他去工作去的事了,富兰克林也许是用这种方式来获取关注,不过这也侧面印证了富兰克林激怒对手也可能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他的言辞犀利,差点丢失了性命。
不过有一些年岁的`时候,富兰克林给自己制订了《13美德检视本》(我这么叫),就是上面有十三种好习惯的本子,每天对比自己的行为,最后,富兰克林成为了美国的开国元勋,美国宪法的制定人之一以及一百美金上的老爷爷。
我认为富兰克林就是一个由童年的不幸经历走向卓越的一个人,我猜测,富兰克林童年时期的过于自负也是一种自卑的表现,因而说他完成了超越自卑的过程。
我们有很多人,由于童年时期家庭的原因,导致了性格上或多或少有些不如意,不过这并不构成你要如此对待你下一代的理由,我们无法控制他人,只能专注于自己。
因而,走向超越的方法就是贡献他人,通过构建良好的两性关系,社会关系以及自我提升,身边的人会给予你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因为多一个敌人不去多一个朋友啦,我推测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相关文章: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01-31
《超越自卑》读后感03-16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2-01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03-15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5篇)02-23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5篇02-06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9篇03-07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3篇04-17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27篇06-29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合集13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