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时间:2024-07-26 08:41:29 志华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通用18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的绵羊》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通用18篇)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1

  写在前面:“优秀”的定义参照哈耶普的精英们。

  初读此书让人非常震撼,而能够让人震撼的往往是那些我们不熟悉的“真相”。正如《平凡的世界》里上个世纪孙少平们追寻梦想的真相,《优秀的绵羊》里精英教育系统来源和运行的真相,同样让我们对整个宏观的精英教育背景感到唏嘘不已。

  和我之前读到的一些关于写大学教育的文章有所不同。以前看到的那些文章更多是民国时期教育家所谈大学教育,开卷如茗茶赏曲,内心不禁会生出一种读书人对知识的独特情怀,觉得似乎人生不过一人一书一世界而已,而闭卷面对现实时又发现环境竟也不是那么理想,人心再难平静,且面对的众多问题也不能够解决,比如为何上大学,大学该如何学习等等问题。其实,现在想来也是可以理解,一来那时高等教育资源匮乏,能够上大学已然是难能可贵,读书就已经是全部的意义了;二来民国大师辈出,大师们的境界岂是我等凡夫俗子可揣度思量甚至参照?而这本书可以说是真正在考虑宏观问题上也分析了一些微观问题了。整本书总体讲的是由盎德鲁—撒克逊贵族统治美国开始时延续的精英教育系统的规则,以及整个精英教育系统对现代精英们和其他人的影响。其中作者还为我们如何在大学学习提供了参考。我也在作者的吐槽中领略了我无法经历的一流教育,不得不说,就算它被作者诟病,但是还是让我非常艳羡。不过已经有不少人为此做出了不少牺牲,有的甚至因为没有身处精英家庭而无缘哈耶普。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不是它对精英系统诟病的分析和对后来教育者的警示,而是他对大学教育该教给学生的东西的分析。主要是他揭露的很多真相我都正在经历,比如学校不看重本科教育;对老师的评价在于发了多少文章而不是他是否能够打破知识的诅咒做一个好的教员;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太少;学生的教育经费严重缺乏……精英系统的游戏在我看来都是那些资本家的游戏,而我们,根本斗不过他们。可是追寻一个好的大学教育,是人人都会有的渴求。而中国的大学教育办学水平又让人不敢有太多妄想。而且,就算精英教育系统的`弊病对比它教育的宽容和多元,微小到我们都不奢求考虑,它的大门都是永远紧闭着的,就像北京的孩子,永远都比你多一张门票。但是呢,成事者有三宝:一是资源,二是使用资源最有效率的方法,三是强大的行动力。我们要是想挑战那些赢在起跑线的人,除了金钱,时间和精力必须要花,而且不能吝啬。

  一、作者是依照美国背景写的,精英系统是资本家的游戏,在中国,是地区的游戏。

  二、作者是个耶鲁大学教授,从这个系统走出来的,我们有的资格是反思。现在有很多人抱怨高考和大学教育,但制度的不合理不代表教育的不合理,任何受教育的机会都不能放过。

  优秀的绵羊输不起,可是不优秀的狮子有那个勇气一战到底。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2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叫《优秀的绵羊》,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将书名叫成沉默的绵羊。呵呵哒!这本书是一位毕业于美国名校,并在耶鲁任教10年之久的一位老师所著。书的宗旨是在讲述美国当前的精英教育的弊端。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来看,我貌似也是处在这样的循坏当中。不停的学习、看书、背书、学英语,获得各种奖项、奖学金。首先来看大学本科四年毕业后我收获了什么,第一当然是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那么除此以外呢?考了那么多高分,但最终自己又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当时奋力去背书的目的又是什么?能够证明自己优秀的也只是一个个的可量化的目标。

  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教育就是当你忘记所学一切之后所留存下来的东西。那我所受的教育呢?惊奇的发现经过相当优秀的本科经历后,可笑的发现自己原有的`那个圈子是多么的狭小,但可悲的是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我养成了一种坏习惯,我的自信是一个需要他人源源不断充气的气球。自信更多的不是自我的肯定,而是要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肯定自己。这样的我不能经历一丁点的否定,这未免也太脆弱了。

  书中阐明了这种精英教育的根源,其实就是利益的自我循环。优秀的父辈不可能让自己的孩子偏离这样的圈子,而其他阶层的孩子要想进入是难上加上。这种循环的结果就是要告诉我们,一定要上好大学,因为在这里你会接触到拥有良好背景的同学,在这里你会拥有其他一般学校所没有的特权。教育改变命运的确是真的,但基础是你必须有资格进入这个圈子。

  书中提倡博雅教育,即重视个体思辨能力的培养。对比我自己,真的发现思考的太少太少。学而不思这是我目前最大的问题。不仅表现在我之前的考试当中,还表现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面对生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最重要的。反观我自己的决定,我认为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是第二的,最重要的我是要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毕竟学了那么多年的专业,放弃了四年已经是很可惜的事情了。

  之所以成为优秀的绵羊,除了周遭的人都这样做以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是绵羊们不敢于挑战不可能。他们不愿意去做自己所不擅长的事情,因为这样意味着他们可能会失败,他们无法接受自己失败。一丁点都不可以。拒绝可能性的同时也拒绝了成功。

  目前来看,至少我还不是一只完全意义上的优秀的绵羊,第一因为我本身并不优秀,第二在于我起码还是知道自己要去干什么。通往前方的路上,我需要更多的思考。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3

  文:李燕;作者德雷谢维奇,一方面告诉了我们美国的精英教育已发展近百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精英;另一方面极具警示性地说明当前美国的精英阶层出现了固化趋势和诸多弊端。比如:他们的思想观念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对未来缺乏热情,预见性不足等问题也日渐凸显,他们虽然有着令人艳羡的名校学历和丰富深厚的社会人脉资源,但面对激烈的竞争角逐,太多人难免呈现焦虑恐惧、甚至抑郁苦闷之态。作者认为美国的精英教育弊端渐现,加大了特权与公众的`差距,妨害了社会公平,美国社会在经历了贵族统治与精英统治之后,民主治理的时代已经到来。

  本书让我大开眼界的是作者对“精英教育”的剖析,从贵族教育到精英教育,从贵族特权到精英特权,从耶鲁、哈佛、普林斯顿等常春藤盟校的壁垒森严到美国各个州立大学的蓬勃发展,这些内容不仅拓展了我的认知领域,而且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我们自新文化运动出现的新学堂到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形成的教学模式,自1978年恢复高考到985、211院校的合并扩招,至今我国的教育,无论大学还是中小学,大概还远远未能达到美国所谓的“精英教育”标准吧!

  如今,我们某些高中沾沾自喜的是取得压倒性优势的高考高分,某些高中对分数优等生的招生竞争激烈。每年高考季还热衷于打着超越“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的旗号煽动备考情绪。

  我们这种应试教育与高校教育大概是脱节的,我们在专业教育和个人成长上的认识大概也是极其短视和功利性的。就连我们的北大、清华等名校似乎还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肩负民族发展重任并引领时代革新潮流。看看耶鲁大学1927年的改革措施,我们的名校似乎正在努力学习着,努力改变着!

  西方发达国家的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基本是接轨的,SAT成绩,课外实践活动报告,领袖气质和能力,这些都是进入名校、成为“精英”的必备条件。其实每一位“精英”的背后,都离不开高强度的“魔鬼”训练。单看耶鲁大学接受报考简历的基本条件,我们不得不反思高中三年疯狂刷题的教育模式的弊端。“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高考,依旧是普通老百姓的奋斗方向。但名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能够到达“诗和远方”的“象牙塔”的学子太辛苦、也太少了!

  总之,越是关注教育,越是敬畏教育!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4

  作者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在耶鲁大学担任过10年英文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过5年研究生导师。我发现自己常常被那些听起来“叛经离道”的书籍吸引;老腔老调的话,早已腻歪歪的。这本书随同另外10本书一起订阅,只是几句导读词就别蛊惑了。

  作为美国的语文老师,威廉的文字没有任何说教性,只在偶然间给出建议,而给出的建议是这样的:间接性建议:斯坦福大学教授在一篇名为《如何与父母决裂》的论文中建议:要过上有意义的成年人生活,一个人有必要成为一次孤儿。

  直接性建议:“就上大学期间如何提高自己的问题,我在此提出几个建议.与父母的交流频率不超过一周一次,最好是一个月一次。无需告诉父母任何有关论文或考试方面的成绩,甚至任何在校期间的情况,同时,也不要期望求助于父母。如果他们涉足你的选课或大学生活的细节,请委婉地拒绝”。

  思想撞击就是这么有意思:惊愕,颠覆,叛经离道似乎也有些道理。在书中,威廉描绘了“直升机式”父母的形象。在书中,威廉以大学教育为主线,深刻揭露了世界名校的运作规则,进一步生动说明了大学是怎样将一个孩子培养成“优秀的绵羊”的。话题虽然是教育,但涉及了除教育之外的名声,社会地位,人性,市场等一系列的社会话题,令人深思。

  比如:作者引用路易斯院长的话,大学所提供的课程与学生的需求并无关联。比如:作者引用康奈尔大学某位学生来信:该同学逐渐意识到,他们花费55000美金所接受的大学教育在他们创业中显得捉襟见肘......

  作者在第二部分说道:大学的'使命就是把青少年转变成成人。大学的4年,也就是青少年向成年转变最黄金的4年,倘若仅仅是为了职业而做准备,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那简直是荒谬至极。

  在书中,作者对于学生投入了高度的人文关怀:作者的平淡叙述,更像是在无情,严肃的发问:问这个社会、问在职教育工作者、问家长、问学生本人...

  就算是那些曾经赢得无数奖项的最成功的学生,他们也会在某个时刻停住脚步思考这一切是否都值得:他们从事的职业是出于他人的希望,或者是他们随波逐流并不假思索地加入了目前从事的职业。

  这样严肃深刻的问,不适合在白天,只适合在夜里,放松警惕时,人在忠于自己时,才往往能得出较好的答案。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攀爬成功阶梯,并非每个人都喜欢被关注。经济建设的滚滚洪流,并非人人喜欢。尽管是英雄,亦会落幕:探索自己,发展自己,忠于自己。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5

  《优秀的绵羊》一书批判了美国精英教育。藤校学生善于考试内心迷惘。害怕失败的心态造让他们不知道想要什么,像绵羊一样。过去常青藤大学主要录取白人贵族的小孩,现在主要录取中上阶层精英的小孩。藤校老师注重研究,忽略本科生教学。藤校学费贵。

  撇去谈理想谈人生的部分,这本书没有提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书中提到不少藤校学生看书只看开头和结尾,我发现这本书的开头和结尾的章节最有意思。

  《优秀的绵羊》对《虎妈战歌》及作者蔡美儿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蔡的育儿方式充满自恋。蔡内心没有长大,通过让女儿进哈佛来证明自己。蔡的女儿进了哈佛,哈佛奖励了不该奖励的人,可见美国精英教育录取系统有问题。最后一条颇为矛盾:如果哈佛如作者所批判的并不好,那么蔡的女儿进哈佛就不算奖励了。《优秀的绵羊》的作者与蔡美儿背景类似,同是移民二代,同是藤校毕业,同(曾)是耶鲁教授,同是六十年代初出生。

  这两本书都与美国藤校有关,相比之下:

  《优秀的绵羊》文采斐然,文笔略胜一筹。《虎妈战歌》更真诚,掏心掏肺把家里所有直系亲属的人生故事附带照片都献给了读者。《优秀的绵羊》发现了问题,没有实际解决办法。作者建议大家考虑公立大学或者文学艺术类小学校。作者的人生基本都在藤校度过,对非藤校了解不深。

  《虎妈战歌》描述了虎妈瞄准目标,利用规则,培养两个女儿的人生故事。这本充满争议的书,刮起了一阵大风,把女儿的小船们吹进了哈佛。虎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得到了它。虎妈不是常青藤绵羊,而是一头自封的'母老虎。

  《优秀的绵羊》对现实全方位批判,批评它文章少。《虎妈战歌》描述了向目标努力的过程,批评它的文章多。题外话,《优秀的绵羊》作者没有拿到耶鲁英文系的终身教职,《虎妈战歌》的作者是耶鲁法学院正教授。

  《优秀的绵羊》说去哪个学校读书,要综合考虑教学质量,学费等因素,让我共鸣。去藤校可以镀金,去公校可以省钱,去军校可以锻炼,去烂校可以寻欢,各有可取之处。想好你想去哪里,遵守游戏规则,努力就行了。或赢或输,都不是游戏的结束。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6

  先用旧的我来回答以上的几个问题。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就是去学校读书,学一些知识点。为什么要读大学?做一个有学历的青年,能在社会里谋得一份好一些的工作。大学如何帮我找自我,如何教我独立思考,如何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这几个问题,直至大学毕业都根本没想过,只是在不停接受听到看到的观点,但是没有思辨能力。只想有一份工作让自己能体面一点的活在这片土地上。我的大学,在谈恋爱,在看港剧,在逃课,在考前临时抱佛脚,没有深度阅读,没有思考过那些宏大的、哲学的但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大四的时候,有一天听到同学说,大学是塑造一个人的性格与人格的关键时期,如雷贯耳,为什么没有早点知道,可现在已经晚了。“晚了”,便让它成为了众多听过的道理的其中一句。

  我的大学,充斥着肤浅的快乐与肤浅的焦虑。

  其实,永远都不晚。现在的我,来尝试回答以上问题。教育的本质是要培养全人,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公民,然后是有技能的,有教养的世界公民。读大学,一方面是作为社会人的需求,但是更重要的是,对于知识的渴望,在未成年以前,很多书和道理还看不懂;而大学的几年,正是从一个孩子过渡到成人的时期,可以有集中的不被打扰的纯粹的时间去阅读,去理解,去尝试,去发掘自己喜欢什么,去构造自己的三观体系。

  教育,是要培养我们交流思想的能力,首先要有可以交流的思想。这样的思想从哪里来,要从广泛的阅读里,从生活的体验里来,读各科各家观点,塑造自己的认知,不仅有交流思想的能力,也能有分辨价值与做出判断的能力。

  我常在想,那些看起来自带光芒的人,是因为他们自信,不一定是长得漂亮,而是有相对完整的自我认知体系,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想办法知道怎么去做,再而坚定地去执行。 如果脑袋里是迷茫的浆糊,眼神要如何清澈?

  如果是要准备见大姐,见西西,见樱桃姐,我更在意的是自己的穿着吗?不,没有可以与她们对等交流的思想,才让我相见形拙。我们的大学招生录取标准支撑起了整个教育系统,或者说教育围绕着招生而运转。我们常说高考这个指挥棒,其实它只是为我们的教育体制设计背上了荆条,关键的还是大学需要录取什么样的人。

  中国的高等教育因为在20世纪中叶全面学习前苏联的实用主义,到今天都还是技能培训或者专业优先的现状,它要求筛选的就是学习成绩好的人。虽然不乏有北大清华复旦中大等高校在探索通识教育,但毕竟还不成熟,范围还很小,而且在高校中全面普及暂时还是不现实的,甚至有专家认为只要一流大学培养好全人即可,对此我保持怀疑态度。

  广大的家长和学生,还是要在“国内教育”与“出国”两条路上选定一条,然后在各自的框架下去“培养”孩子符合他们的招收标准。国内教育,就意味着学业压力下的应试教育;出国,意味着各种项目与活动压力下的应试教育。

  我们今天对孩子所做的一切,以后都会回到我们自己身上。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7

  《优秀的绵羊》是一本关于教育、职业、家庭和成长的书籍,通过作者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和挑战。

  整体而言,我对这本书的感受非常深刻。作者对现代社会的教育、职业和家庭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人深刻地认识到了现代社会中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作者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让人对现代社会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书中的一些句子也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哲理,比如,“不要让别人的声音成为你的背景音乐”,这句话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人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总的来说,《优秀的绵羊》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现代社会中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我相信,这本书会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我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8

  《优秀的绵羊》一书在第五章大学的使命中说,大学承担的责任首先是教给学生如何思考。如果你在大学毕业时还没学会真正的思考,那么毕业之后成功概率就更低了。

  毕业八年了,大学之于我是什么,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只不过在填志愿的那个雨夜,受不了我妈的絮叨和眼泪,把高考志愿草稿撕了,直接点兵点将了一所石家庄的学校。而我妈的重点是离她近,至于我上什么样的大学,学什么样的专业,考试成绩怎么样,出来找什么样的工作,过得快乐不快乐,一概不追究。记得那晚我还偷喝了几口我爸的高粱酒以祭奠我那咔嚓就断了的大兴安岭护林员梦。“一脚迈进七台河,进了一百多大围脖。本想赚它几百块,没想赔了五百多。”这首打油诗里描述的那样一个地方就在我脑海里嗖的一下消失了。

  来说说我点兵点将点中的大学吧,民营,专科,我是第二届学生,全校师生500人,我去的时候学校里都是土,还有土生土长的草,一人多高,每晚免费的演唱会——蛐蛐和蝈蝈的。后来在得知我比它录取分数线高了300多分时,我想辍学回家了。不是优秀院校,没有压力,专业课也无可挑剔,不是因为完美而是因为没有,大学前两年没有专业课,以至于把我们对外汉语教育的十几个人跟学前教育一个班,然后分到了英语系,甚至班里还有几个五年制的未成年。最后一年,我忍受不了去实习了,学校却开得全是专业课,于是悲催的边实习边学习专业课。最后考试居然也过了。代价就是,大学,我不知道我学了点啥。大学那几年的事情我甚至都不记得很清楚。

  整个大学,我除了文学社啥社团也没参加,就是这个文学社还是走了后门,一大学同学看我什么社团也没参加直接拉我进去的,我还在文学社的纸篓里发现了我投稿的三首小诗。文学社里我负责社会版,我的`弱项,可是我发现文学社基本没有什么活动,爬了一次山,出了一期刊物,大二时有大一新生来,帮忙申了一次稿。

  细细回想,我的大学是高中的延续,周一到周六上课,不让出学校门,周日休息一天。而我特别讨厌这样的不自由。翻过墙逃过课,网吧通宵睡觉过,一整天混在河北师范大学里装人家学校的学生。

  可就是这样一个不优秀的我,依然没有机会也没有时间去思考。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高中时想不明白的问题大学三年依然没有想通。甚至把我带入了一个懒散随大流的世界里。

  可见,不会思考,缺乏指引,不能建立自我,不仅仅发生在那些精英学校里的这些优秀的学生身上,每一个大学生都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大学也没有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甚至有些学校都没有引导。它把我们招进来了,就像抓了一些绵羊——只符合考试分数的绵羊,往这个叫做大学的笼子里一放,然后任其自生自灭。

  很高兴遇到《优秀的绵羊》这本书,虽然我还不够优秀,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审视自己,找到了自己在自我教育中的缺失。可喜可贺,我的大学好像白白虚度了光阴,而在毕业八年后,我却愿意去深入的研究自己,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让消失的大学回来。

  如果你像我一样度过了大学的时光,但是回过头来却发现大学什么都没有教给你,你的生活还是一团糟,这本书会帮你修复过去的缺失。如果你即将步入大学,对大学的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好奇,这本书会让你发现大学的真谛。如果你是一位宝妈一位宝爸,家里有孩子需要教育,这本书会带给你更多的教育思考。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9

  书籍是无言的哲学家,可以让人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更像是优秀的教育家,在一字一句中引人深省。《优秀的绵羊》这本书触动到我的内心深处,使我不禁地扪心自问:正确的教育应当是什么样的?

  书中从美国高校的教育问题入手,对于教育教学的本质、学生面对自己人生应当有的思考与奋斗目标使用大量的事实案例进行了剖析总结,批判了美国的精英教育的不合理性,批判了其对于年轻人价值观的不利导向。而我也在这本书中体会到了不同的感悟,作为一名教育者,更是对于自己的工作初心更加坚定明确,纠正自己的一些错误想法,以更加积极正确的行为来教育学生。

  在以美国高校为首的案例中,精英教育很是常见,却有着很大的劣势,他们致力于培养学生为精致的`利己主义、只为了获得试卷上的一份高分成绩,为了优化毕业简历想尽各种办法手段,用尽各种表面功夫,并称不上是正确的教育理念,其实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教育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为根基来进行传道授业的过程,教书育人是学校自古以来创立的初心。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从一定层面上来讲,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就如同哲学家雅尔贝斯关于教育本质的描述中写道: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而在于这本书中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学校已经忽略了教育具有的引人深省,启迪人生的重要性,教育被只用来作为培养学生成为高级公司企业职员的一种手段,但是那样教育工作就失去了鲜活的灵魂,宛若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而教育其中的对象学生也就变成了提线木偶,只记得如何找寻一份好的工作,牺牲健康娱乐感情的时间去只为了一份极高的分数,而忘记了如何生机勃勃,如何探寻生命的价值,如何找寻生命的意义,最终只能走向现实。

  教育的力量是振聋发聩的,是拥有着无穷无尽的活力的。虽然一部分年轻人高智商,有成就,没有任何人,任何学习教会他们要找寻自己的价值,找寻自己对于社会的价值,找寻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他们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缺乏探索世界的勇气,也缺乏对新生活的展望欲,这是可悲的,也是值得反思的。拥有着良好资源的高校却不能够提供给学生最正确的教育方向,以美国高校为例,又何曾不是对我国某些教育模式的映射,教育产业化带来了唯成绩论化,教学功利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好,教育应当是从深远中影响学生发展的,而不是靠一朝一夕的短暂知识技能灌输,那不是在培养人才,而是在培养工业机器。他们是需要借助教育者的手去触碰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10

  可若是没有话语权,又如何改变或提升在美国的地位呢?只能说这么多人趋之若鹜地选择医学、金融、法律,这是对个人来说最快的提升地位、产生小范围影响力的途径。但对于整个移民来说,是要有相当一部分背离现在的“主流”,接受博雅教育,在文化和艺术方面探索和改变人的心灵,才能激发多样性和创造力的。

  博雅教育的关键在于,让人们了解过去对比当今(知道未来可以被改变)、发散想象力(最大程度地创造生活而不是followthemainstream)。“看到过去,我们就拥有了不接受现在的勇气。看到过去,我们终于明白,从小接受的人生道理并非一成不变,它在时间上具有时代烙印,在空间上具有局限性。”

  不是在说应该弃医从文、弃商从文。大部分人的生活将落到实处——以某一份职业作为落脚点。工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局限的,而通过博雅教育带来的思辨能力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是无穷,它让我们有能力反思现有的形式,获得生活真正的充实和快乐。这点我也有体会:本科商学院教会了我把握动态、对信息敏感、及如何社交,但我过的并不快乐,我常有无意义的无力感又不知如何改变。我用他人的标准衡量自己,我想也不想地依靠「常识」和「pattern」去做一些nonsense的决定。来日本是我脱离生活惯性的一个标志,我不想把所有好的.变化都归功于它,但对我个人确是一个正向引导。并且,我也会一直努力尝试去摆脱固定的思考范式的。

  作者的乌托邦难以实现,却值得努力争取的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11

  这是一本探讨教育的书,准确的讲,是一本探讨精英教育的书。

  书中提出现有的教育目标是似乎培养优秀的全才,但是,这些优秀的绵羊并没有自己的目标,他们按照世俗的标准变成一个精英,然而却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书中同时提到了美国的阶级固化问题,家庭贫困的孩子从出生就比家境优越的孩子进入哈耶普斯坦福的机会小,然而,高薪、“上等”的工作却只在哈耶普斯坦福和常青藤高校招聘。再加上校友力量等等,美国阶级固化越来越严重。中国显然也面临这样的问题,虽然没有想美国这样不可挽救。

  这本书对于精英阶层的孩子们来说,应该会有很大的启迪与改变作用,而对于我们这种没有什么试错成本的'底层人士来说,我们只能求稳,因为我们没有犯错的权利。如果我们不按照稳当的路向前走,唯一的结果就是失败,而且没有重头再来的机会。

  所以,这是给精英阶层看的一本书,书中多少提到底层学子的现状,然而只是作为对比,我们能做的,就是一步一步按照世俗规划的路走,别无他法。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12

  我第一次读《优秀的绵羊》是在高考完的时候。那天读完之后我感触是一种迷茫带着震撼的感觉,因为我感觉作者说的每一条我都可以对号入座。毕业后的我也即将成年,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一直都很小心翼翼害怕走错。但是这本书里,作者的一番话让我恍然大悟,“在这个世界上选择很多,不用担心自己一辈子只能选一次,不需要在第一次就做出终极选择。你选择了一条路,在这条道路上克服千辛万苦徒步前进,你会遇见不同的人,发现新鲜未知的世界,从而你会思考这个世界能够给你带来什么,以及你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通过这个过程,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这些话我当时并不理解,但随着上大学后时光的流逝及沉淀,我一步一步探索着,也曾摔倒后不敢再踏出一个脚步。但每当我想起书中的内容,我会打心底复念,不用害怕做出选择,因为我还年轻,还有试错的机会。而且无论我做出怎样的选择,这条路上的种种都会帮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经过十二年教育加工厂的统一配置和包装后,我们好像都成为了优秀的绵羊,顺从,乖巧,也因此缺乏了狼的野心和个性。进入大学这一局游戏里,我们或主动或被动地遵循游戏规则,以确保自己获得最大的收益。正因为太多人默认了大学里不健康的生存模式,而使得我们一卷再卷,奔走于繁忙活动之间,沉溺于证书比赛之间,那些关于爱、生命、时间、等话题被考证、考研、比赛、GPA所替代。大学的意义是帮助我们生活得更有责任感,更有自由度并更加完整。但是我们似乎却忘记了大学的本意,这个原本属于我们绽放自己青春光芒,培养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宝贵四年时光以及坚定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却变成了一卷再卷,“卷不死就往死里卷”的常态。我们是优秀的`绵羊,同时也是木纳的,庸俗的。

  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擅长什么,那时就有长辈过来“教育”我,基本上给我的选择都是:以毕业后好找工作为主要目的。而当前最“适合”女生的职业无非为教师和考编人员。所以就这样马马虎虎的填了志愿,但是真正去学的时候又觉得痛苦。大一这一年我常常问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到底热爱的是什么,而不是从18岁高中毕业后的人生目标都只能围绕“工作”,“职业”这两件事上奔波,这些实用主义的专业或许能让我们的物质生活丰盛,但一个人,一个不同于动物可以思辨的人类真的没有其他的选择吗?读完这本书,让我庆幸这个世界还有文学,或许它不能给你快速的带来财富,但那种精神上的丰盈,我想,家财万贯是无法抵达的。

  鲁迅曾说过:“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不知作为这一届的绵羊,我们是否真的有摆脱控制的能力和勇气。但是,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外在的,内在的我们一直在控制中。按照我目前的想法,没必要摆脱控制,这种控制在某种程度上是生活的结构、人类群体发展的需要。并且我们个人其实难以打破这种结构。这不是因为无力而放任无奈的心理。而是人本性上的一部分,就像人生来就有差异一样,有好就有坏,均等是难以实现的畅想,欲望也是强以攻克的命题。要把社会性完全从人的行为和思想中剥脱,先不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剥脱的结果也是人在自然中失去了智力的依托。所以我认为我们所说的自我其实就是控制大框架里的自我意识,在控制中找到舒服的自我状态就是找到自我。

  我之前并没有意识到巨大的教育系统,只是在培养一头又一头优秀的绵羊,而我自己也是其中那头奋力奔跑的绵羊。读完之后,即使我知道自己仍然还是一只绵羊,但我也会奋力在这社会羊圈中找到属于我的舒适圈。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13

  小学,中学,高中。每每提到读书,我们便会想起父母对我们期望。考入一个好高中,再考入一个好大学,考入所谓的双一流院校,乃至清华北大。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的公式化,又是那么的理所当然。于是我们便不假思索地投入到了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中。

  每当我们考出不尽人意的成绩时,望着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精通各项才艺,还被各种荣誉所环绕的同龄人,你是否感到你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感到学习没有了意义?但你可曾想过,他们可能不过是一群优秀的绵羊。

  从小到大,他们都是沐浴在他人的夸赞中长大的,从小便被打上了“好孩子”的标签。为了维护这个标签,他们必须不断地成功,不断地超越身边的人,成为那万里挑一的佼佼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他们渐渐被身边的人追赶上来。他们变得十分胆怯,恐惧。害怕失败,害怕被超越,害怕失去他人的夸奖。就在这样的极度焦虑中,如果失败了,他们就会一落千丈,跌落到无尽的深渊当中,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只教会了怎么获得成功,而没有学会如何面对失败。

  在当今这内卷的时代,人们所学的知识越来越多,但人们所受到的教育,对品德和修养的提升却越来越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催生了一群带着盲目的野心,却又对风险习惯性回避的人。这些人往往极善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获取高效的短期回报。但长久以后,只为成为一个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的“优秀的绵羊”

  引用书中的话“教育是当你忘记了所学的一切后所存活下来的那一部分。”所以我们应该充分的提升个人修养,适当地舍弃一些无意义的竞争,不要被成绩所束缚住独立思考的灵魂。要学会接受失败,认识到一场考试的失利并不是世界末日。我们要培养反思的习惯,拥有从变化中成长的能力。

  现代社会给予了我们个人思考和选择的自由,这既是一件礼物,也是一个负担。不要被大众束缚,随波逐流。不要刻意地迎合他人,讨他人欢喜。

  不做一只优秀的绵羊,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不断成长。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14

  最近看了一本讲美国大学教育的书。优秀的绵羊有点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他们懂得怎么做事,却不太懂为什么做事。他们懂得在体系里成功,却不太懂推动体系进步。这是一群出身名校,讨人喜欢,擅长交际的家伙。不出意外,他们将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书中提到一个观点,这是一种精英统治,但是现在看来,美国出了很多问题。精英统治失败了。不管为什么失败,这都是一种事实了。领袖是培养不许来的,是要自己冒出来的。社会没有公平公正的选拔体制,把太多资源放在一群不太胜任的人身上,最终效果不好。有点像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过程公正是保证竞争者的一些外部条件都差不多。结果公正是能者上不能者拿赛跑举例。同一个起跑点,定名次。这是过程公正。不同起跑点,定名次。这是结果公正。我们太强调结果公正。每个人的家庭条件是截然不同的,有些人天热起点高,你在走路,他在坐车。为了修正这个,只能人为平均,有些起点不高的人干得差点也要提拔。均平富大家都听过,既有强行打土豪分土地,也有各行各业的.社会人均工资差距不要太大。平权力也有。现在都是一人一票,管你是谁,我们说平等的。同知识也差不多了。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对很多事物的认知,大家也差不了太多。不是还有普世价值嘛。这个问题很复杂。在现实中,既讲过程,又讲结果,有可能变成什么都不公正。这也是没办法嘛。所以我们要清浊并用,兼听则明。在保守和变革之间走出一条路。现在认识到了问题,慢慢会有改变的。印象比较深的一句话,大学以为高考成绩,体现的是学生的能力,其实体现的是学生的家庭背景。大概是这个意思。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15

  这本书中描写的是那些头顶光环的年轻人,其实说的是一件事。那些看起来优秀的学生,看起来对什么都是有悟性的,双专业而且成绩优异、体育健将、谙熟音乐、会很多外语、参加公益活动等等,他们是一群“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最后的赢家。然而通过作者的视角,耶鲁大学工作了24年的威廉·德雷谢维奇教授让我们了解到褪去光环,这群天之骄子身上的恐惧、焦虑、失落、无助、空虚和孤独,在这些需要未能得到满足的感受底下,深深海洋中大冰山里藏着什么样的需要未被看见、发现。

  我抱着好奇心一点点向下读,更多地去觉察、感受一个中国公立教育的孩子如何在美国现有精英教育中走出自己独有的路,没有一种教育是完美的,我们有觉知地、主动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后,要承担我们选择后的责任和风险。

  美国的精英教育,从私立高中开始就给予学生自己决策的权利和自由,对于我们国内的孩子来说是需要强大的自理、自立和自控能力,有些孩子其实还没有做好准备。而一旦选择了这条路,就如同搭乘一班高速行驶的列车,很难停下来。为了保证出类拔萃,有些非常重要的东西,比如:健康、友情、个人探索、课余时光,学生们就都舍弃了。

  就如同这一部非常让人觉醒的《编织》动画片一样,这些学生们陷入了去追逐一个又一个更高更伟大的目标中。似乎停下来会让人恐惧,我们总是担心自己不够好,担心向别人”示弱”,没有去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和我们真正看重的价值观。而是永远从外部看起来像一个“战士”,其实内心是一只“斯坦福狂鸭症”,费尽心机地维护自己完美、快乐的形象。

  从小到大,也许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自己内心的热爱从未“被看见”、“得到尊重”,自己也从未思考过、探索过如何去和自己的内在建立连接。举例来说,也许对于这些升入藤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需要是“成功”。如何实现成功,在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种办法。如果我们认为只有上名校才是唯一的方法,最终真的会引起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功课、以及未来的工作……

  当然,也存在那些纯粹的追寻者,他们不管学校和周边人群的想法如何,他们就是以最纯粹的方式去追求并获得教育的真谛,在关注并滋养自己的灵魂。然而,他们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去实现那些憧憬的时候,往往还是受制于“三驾马车”:财富、资历和声誉。至少在最顶尖高校出来的学生正是如此。

  他们最恐惧的是,将来自己不成功。他们无法从失败的恐惧感中挣脱出来。他们一直被不成功的可能性套上枷锁,害怕失败,这种心理从他们的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将来不成功时就已经播下了种子。对于精英学生来讲,失败,哪怕是短暂的失败,都会影响到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定。

  而该进行精英教育的自我救赎呢?

  我想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更看重结果还是过程,以及我们如何看待失败经历。

  如果我们仅仅一味根据GPA来招生,那最终只会吸引那些拼命三郎,却招不到真正有创造力的孩子,我们是需要通过履历找到那些想在某一领域做到真正优秀、始终保持专一、集中精力,听从自己的直觉的人。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16

  《优秀的绵羊》是一本反思美国精英教育系统的书,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认为,当前的美国精英教育已经陷入了误区,这套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极度缺乏目标感。所以,他希望能够启发刚上大学的孩子思考:教育是什么,你为什么要读大学,你要如何找到自我。全书共12章,分为4大部分,第一部分意在提出问题;第二部分讨论大学的使命及学生们的成长;第三部分讨论优秀的大学是什么样的;第四部分把话题扩展至美国的精英社会,讨论精英教育怎样实现自我救赎。

  1.提出问题

  本部分共分为4章,第一、三章讨论学生们的生活状态;第二、四章讨论常春藤盟校的历史及运行模式。

  (1)学生

  激烈的竞争很容易给人留下“要么胜利,要么一无所有”的印象,所以,对于备战高考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理就是,要么名校,要么一无是处。在这样的心态中,失去自我,随波逐流,就是必然的结局。因此,大学四年对孩子们至关重要,如果我们引导他们找到自我,勇于追求自我,他们还是会在未来的人生选择中做出个性化的选择的,但可惜的是,常春藤盟校并未完成这个责任。这就是为什么,哪怕经历四年的大学教育,藤校毕业生们依然具有极其强烈的从众心理,不敢越雷池一步。比如,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他们大多选择了咨询和金融行业。

  (2)学校

  盟校的运行模式导致他们偏离了引导学生的方向,转而追求自身利益。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编排的混乱,导致本科教育极其碎片化和专业化;二是对大学排名的追求,导致学校对学生“严进宽出”;三是商业化运作,导致学校更倾向于满足学生的短期追求,而不是长远理想。最终,学生的成长中,学校越来越失位。

  2.自我

  本部分共3章,第五罩大学的使命,包括教会学生思考和自我意识;第六罩如何寻找自我;第七罩学生们的社会职责。

  (1)大学的使命

  主要是两点,一是思考,也就是思辨的能力和习惯,我们能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身边的任何事物,不自以为是,不妄下结论;二是自我,我们有所经历、有所情感,然后,通过反思、内视,我们成为一个独特的、有灵魂的个体。

  (2)寻找自我

  主要的方法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要追问自己两个问题:我的目标是什么,以及,我将如何实现它。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而奋斗的话,他会是迷茫的,也得不到满足感。所以,找到自我,赋予了我们人生价值。但与此同时,它也有风险,因为,这意味着我们会犯错了,而且,必须自己承担。

  (3)社会职责

  大学致力于培养学生们的“领导力”,但所谓的领导力,不过是给简历加分的方式而已。所以,与其空谈领导力,不如培养优秀的公民和思想家。因为,最好的领导者就是思想家。

  3.优秀的大学

  本部分共分为3章,第八罩博雅教育的意义;第九章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第十章得出结论,最好的大学是第二梯队的文理学院。

  (1)博雅教育

  博雅教育是源自古希腊的教育传统,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探究和追求真理为目的,致力于人的建设。博雅教育重在对知识追根溯源,所以,学生不是吸收知识,而是对新旧知识进行辨析,尤其是,在同时涵盖不同科目的情况下,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所以,在“思考”方面,博雅教育能够做得很好。同时,博雅教育会致力于构建一个健康的、有创造力的、自由的自己。所以,在“自我”方面,博雅教育同样能够做得很好。

  因此,威廉·德雷谢维奇极力推荐博雅教育。

  (2)教师的职责

  在拉丁语里,教育的本意是激发,因此,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激发学生们的能量,引导学生们思考和实现自我。

  (3)最好的大学

  因为文理学院主要进行博雅教育,注重对学生的教育,但最好的文理学院的风格又偏向于藤校,所以,威廉·德雷谢维奇的结论是,第二梯队的文理学院是最好的大学。

  4.社会

  本部分共分为2章,第十一章论述了美国大学对社会收入差距的推波助澜作用,第十二罩了救赎之道。

  (1)社会差距

  美国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美国大学招收了更多高收入家庭的孩子,而不是相反,所以,美国的大学并没有起到增加阶层流动性的作用,反而对收入差距的扩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救赎之道

  首先,让孩子们有公平的机会上大学;其次,从精英治理转为民主治理。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17

  并非说为了一个好工作而上大学有什么错,大学本来就应该是多样化的,但“真正的教育是为了你的长远职业发展而做准备的,绝不是为你的第一份工作做准备的”。

  为了适应不同的人群个性化需求,大学教育应该多条线、多评价体系全面开花,而不是遵循单一的评价体系。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上大学就去顶尖的职业学院,为了厚积薄发给自己时间思考就去博雅学院,为了在某一细分领域走到前沿就去研究型大学。

  博雅教育源自传统的英式高等教育,“考虑的`是整个人的建设,培养超越空间和时间来思考问题、不受工作性质所限制的能力,就像人文学科原本就是关注个人存在的价值和使命,与你从事什么职业并无关系”。虽然博雅教育不能让你工作直接上手,但软技能、综合素质在一个人长期职业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华尔街日报》曾经有一篇《雇主认为:大学专业是次要考虑》的报道,认为“批判性思考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要比求职者的本科专业背景更为重要”。硬能力是可以教出来的,但软实力需要培养,培养的周期和成本对公司而言更难以支撑。

  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用主义,重点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是为工作、为就业而准备。在国内改变职业教育的地位可能还有相当的路要走,职业高等教育与综合型大学、研究型大学相比,应该只是目标定位上的差异,而不应该是天然有地位上的高低,职业高等教育也应该有自己的清华、北大。着急直接拿到饭碗,来顶尖的职业院校,而不应该坐在综合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的校园里问我应该找个什么样的工作。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18

  要我概括我之前的大学生活,那可不像我小时候设想的那么多彩、丰富,我生活的重心一直都放在了学习和娱乐上,这哪里像人们描述的大学生活嘛。不过还好我高中就做了准备,知道大学学习压力会比高中更大,所以在刚开始时还是有些自律的,成绩也没落下,似乎我做的很对嘛,成绩挺不错,符合大家的认知,瞧人家那小孩,成绩多好,学着点。

  在我做了这么多看似很出彩的事情中,有多少是我真正想做的呢?实际上我根本就没思考过我自己的问题,一切都是那么的有条理,好像我的人生都被别人安排好的,你出生了,然后上学,考个好成绩,找个好工作,然后就会有个好生活,这一切的通行证都是你的成绩,也就是说你的成绩决定了你的人生,好成绩等于成功,多么可笑!你的人生就被这几个并不能体现所有能力的学科的数字代表了,然后他们告诉你,没分等于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等于没钱。没钱等于不好的生活,你肯定会后悔的,真的吗?那你得想想,是不是他们怕你做出了一些不符合他们预期的事,不满于你跟他们不一样了呢?倘若你去追求了一些在他们眼中奇怪的东西,他们就会拿出来“现实”的大棒把你给打回去,说你不够成熟,可一个人活在世界上真的只能疲于奔命吗?那和动物有什么区别?我们现在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人吗?一切个人的品质:勇气、自信等等,好像都被成绩给盖过去了,活了这么长时间,你真的做过一次关于自己的思考吗?如果做过,那是真正的自我思考还是在别人影响下的对自己的思考?

  到了大学,我们该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而活了,我的梦想,在之前只会出现在作文里,要不然就是所谓的大学梦。我们对于整个人生的'思考都是那么的缺乏,连个追求都没有,像个机器人。出发了太久,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我们努力地满足父母的预期,可当你做的已经够好的时候,他们还在说:“加油,你还能做的更好!”这是在搞什么?真的对你好吗,我们父母真的在教育孩子吗?还是在教育一个不断学习的动物?父母真的在关注他们孩子的人格培养,还是努力地骗自己只要成绩好一切问题都能掩盖过去呢?那最后会不会崩溃呢?在这里,一切都显着被别人裹挟,他们做什么,你就跟着做什么,如果没跟着大家走,就会受到别样目光的看待,我们就像一群绵羊,被牧羊犬给看着,有时候它们明明没我们体格大,可我们还是不敢越界,有时候甚至因为别人的言行而失去了自己的灵魂。

  我们接受着大学教育,可进了大学我们关注的不是自己接受的教育,而是大学的排名,校友有多么强大,试问他们强大与你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吗,到大学来到底是为了提升自己而是吃大学的牌面?提升自己到底是综合素质而是简简单单学点课本知识?后者那叫提升吗?那叫输入,换别人也行,一个鱼缸,放几块泥土进去谁不行呢?不过是容量的大小而已,可你的鱼缸里有鱼吗?

  好好想想为什么而活,好好想想怎么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优秀的绵羊》一书,我推荐所有的大学生读读,不要荒废了自己的人生,不要因为“现实”而不敢迈出自己的步子,别软弱地过一生。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的老绵羊老师优秀作文10-03

暑假·童年·绵羊作文04-16

关于绵羊的简笔画10-04

数绵羊英语阅读材料10-17

逃走的小绵羊睡前故事10-25

儿童手工制作小绵羊的步骤06-06

如何画小绵羊简笔画10-04

超简单绵羊简笔画教程10-23

小班美术《小绵羊》教案(精选11篇)10-12

大灰狼与小绵羊读后感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