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读后感

时间:2022-11-16 11:00:4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个人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个人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个人读后感

个人读后感1

  今天,有幸读到著名散文家周国平的经典散文《只有一个人生》,虽然仅仅读了十几页,但是感悟真切!他的经典散文包括四卷,《只有一个人生》属于生命感悟卷。本文情理并茂、哲理和诗情交融著称,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读者细细品读。

  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因此,每个人的基调不同,有些人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的有滋有味,非常充实;有些人却在浑浑噩噩混日子,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如何充分地享受人生、创造人生,活得踏实而优雅,活得精彩而有品位,活出真实的自我,活出自己的真性情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揭示的主题。

  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中的是他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我们成人的可悲之处,就在于失去了孩子时期曾经拥有的这样的真性情!有真性情的人,与人相处唯求情感的沟通,与物相触独钟情趣的品味。在世人匆忙逐利而又为利所逐的时代,他待人接物有一种闲适之情。

  “不以成败论英雄!”读了文中《成功的真谛》之后,我对成功的概念理解更加透彻。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比成功更加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这样,你才会在任何情况下都感到充实和踏实。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爱好的事情,这爱好完全出于他的真性情,而不是为了某种如金钱、名声之类的外在的利益。把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做好,尽量做得完美,让自己满意,这才是成功的真谛。如此感到的喜悦才是不掺杂功利考虑的纯粹的成功之喜悦!我们每个人在小时候,都是有真性情的,希望成年的我们,不要丢掉它,不要丢掉自己真正的爱好!

  《读者》20xx年第18期中,《身边的优雅》一文值得我们仔细品味。文中,作者一天一连见到了三个人:已到暮年的剪纸老人,在江堤上练习水墨字的已患癌症的老耿、以边卖水果为生,边练习写诗的老人。他们都是有着真性情的人,他们的人生是优雅的人生!他们虽然都是极其普通的平凡人,也有着常人的苦恼、窘迫与无奈,但是他们都选择了站在精神的高度上,把世俗的日子过得更加有品位!这种精神的确令人惊叹!

  愿我们追随他们的脚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真性情的人,过有品位、更加优雅的人生!

个人读后感2

  终于把孟庆春所著的《换一种思维,等于换了一个人》看完了。

  这本书看的有些快,因为有些看不下去,虽说我喜欢故事,而且故事很多,但是有的章节总结的话语很少,相当于看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有的时候结合一下自己,有些用处,有些对自己没什么大用。终于明白了看书还是得挑,挑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书籍,不能是本书就读。

  毕竟年龄大了,什么道理都懂,只不过做起来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看看的觉得真应该辩证的看待各种问题。

  想想最近在抖音上看的关于介绍二手房的一些知识,觉得辩证真是无处不在,而且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环境,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比如,视频中说,低首付VS能全款就全款;可以借钱买VS不建议首付倾尽所有。

  所以有些糊涂了,也如书中所说坚持真的很重要,但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一定正确。

  辩证,就是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态,不同的遭遇而处理方式方法也不同。

  结合自己,我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看完了更有些迷茫了,可能自己还是没有想明白

  从书中摘抄一些有意义的句子,如下:

  1、其实,当你找不到解决问题突破口时,通常不是因为问题太难,而是因为你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对头。

  2、作家冰心说过,盛开的花,人们只惊羡一时的美,而它初生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血泪!

  3、柯利明说过,要相信天无绝人之路,成功就在拐角处。拐角处,就是让你处在困境时,换一种思维去探究问题,可能会使事情转机,抑或呈现柳暗花明之景。

  4、卡耐基说,要想别人对你友善,那就绝不能去触动别人心灵的伤疤。

  5、实际上,那些创新者,受益者,并不一定是学历最高,最勤快的人,而是那些肯动脑筋,突破常规的人。所以,在困难险阻面前,切不可与自己说那样是不可能的之类的话。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数不尽的事情是没啥不可能的。

  6、在任何时刻都要坚持自己的,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别人的看法永远是别人的看法,有赞美就会有批评,谁都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主见。

  7、新月派诗人卞之琳的《断章》: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8、中科院院士袁亚湘建议:人生如同一场马拉松,不一定每一圈都得跑在最前面,阶段性的成功或失败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能坚持到底。

  9、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

  10、经商过程中,下游渠道可以说是经销商的无形财富。因而,经销商还要善于借助客户的人财物来发展自己的生意。

个人读后感3

  《一个人的朝圣》是本英国长篇小说,当时看它时,觉得故事平淡,内容也简单:讲述的是一个退休老人,为了探望病危友人,独自踏上漫长旅程,用行走的方式,行程87天,627英里(大约相当于1009公里),最终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

  但小说看了两年多,一直心里有这个故事,也一直在想为什么会有这个故事的影子呢?尤其是在自己跑步的时候,好像跟这主人公一样踏上旅程,一路上也会想很多,关于生活、工作、友情、亲子。想想,我和他,不一样也是人生的旅人,也在路途中反思与领悟吗?

  小说讲的,其实是一个自己和自己和解,关于爱的治愈的故事。

  男主人公很普通,甚至是个生活中的LOSER:原生家庭的支离破碎让他患得患失,害怕失败,害怕自己不真实的幸福,与妻子的感情慢慢变淡、儿子的自杀使得家庭关系降至冰点、此后的二十年,家庭关系一直是冷漠与疏离状态、平庸的职场生涯、因害怕失去工作,懦弱而辜负了友人......

  男主人公的朝圣之路,从收到一封信开始,二十年未见的同事,因患了癌症,写信来与他道别。男主人公写完回信,路过邮筒想投递时,觉得用寄信的方式去鼓励,太简单,而且他也想起当年的懦弱,以至于错过一个又一个邮筒,偏离了家的方向也不自知,想着能为友人做点什么,但又不知道怎么做。

  直到路过加油站,一个女孩跟他说:“或者这就是世界所需要的,少一点理性,多一点信念”。于是主人公决定用步行的方式去友人的疗养院,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友人等他,坚持活下去。

  一个人的朝圣,其实是自揭伤痛,去面对我们不敢面对、不愿意面对的心结,在完成自我救赎的时候,也完成对别人的救赎。最终,他完成了徒步,见到了友人,友人带着微笑离去,妻子开车来接他回家,两人也相拥和解。

  “一路上我记起了很多东西,很多我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忘了的回忆,有戴维的,还有你和我的。我甚至记起了我母亲,有些回忆很不容易,但大部分都很美,我很害怕,我怕有一天,或者很快,我就会又把它们弄丢,这一次永远都找不回来了。”

  男主人公一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他后来所记起的,大部分都是美好的回忆。记忆唤醒了美好,曾经以为无法治愈的伤痛也烟消云散,男主人公最终修复了爱的关系。

  我没有主人公那么长的时间,可以穿越地域,来一场时空之旅。每天的跑步,便是我的放空时间。跑步过程中,身体放松,与黑夜融为一体,内心安宁,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想的时候,过去的点滴,有甜蜜、苦涩、快乐、遗憾。很多情绪在我的脚下慢慢展开、呈现,让我内心更加温和,也让我更珍惜生活中的美好。

个人读后感4

  近来一个月的时间都在看《一个人的朝圣》,说实话刚开始买这本书,我是听朋友说过觉得还不错,我就去买的。

  光听名字就觉得很酷,总给我一种勇敢的感觉。

  但是事实却和我想的不一样,这本书看了前面50页的时候,我甚至到了看不下去的时候,觉得很平淡,我甚至有点讨厌哈罗德起来。特别是看到他的儿子在他面前溺水他也没有做什么。看到这里的时候觉得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虽然这和他的经历有关。

  其实这个故事很简单,就是他的朋友奎妮得了癌症。给他寄了一封告别信,他想起来以前做事的事情,决定徒步从家门口出发去看她,这个决定刚出来的时候,妻子也是反对的。

  哈罗德觉得自己退休后也没事做,自己临时决定说走就走,简单的行李就出发了。

  一路上他遇到了很多人,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和嘲笑。最关键是自己没有指南针,没有过多的钱,都是步行,甚至在徒步中总是会想起自己的儿子,妻子,母亲还有父亲。

  想起生病的朋友,也许她正在等着她,也许他一直在走,不停下来。她就会一直活着,这好像是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他前进。

  其实过程中他的脚受伤后,路过的人也劝他放弃过。甚至是他自己给妻子打电话也放弃过,但是妻子是从不理解到了支持,帮他订了一个酒店,让他睡一觉醒来继续出发。

  看到这里我真的很感动,为他的妻子,大概是真的爱他,才为他担心每天,也想着让他完成,别后悔,别给人生留下来遗憾。

  这也许就是是所谓的爱屋及乌,因为爱,所以支持你。

  渐渐的他的故事被很多人所知道,甚至有些人来选择和他一起徒步。也是影响了很多人,得到了一些人的帮助,才开始有了“朝圣者”。

  随着一页一页的看下去,好多事有了眉目,就如他的儿子其实是死于自杀,就如他之所以去看她是因为很多年前他欠她一句对不起。

  其实儿子的离开。对自己的打击很大,也是因为儿子的离开,和妻子好像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这个徒步过程,想起来自己平淡的生活,还有过往的种种,他好像一点点找到了过去的那个自己。

  看到朋友的那一瞬间,虽然朋友不能说话了,但是自己做到了自己的承诺,还是欣慰的吧。

  也和妻子说开了过去的秘密,两个人回忆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又找回了过去的爱情,这些年平平淡淡一直生活着。其实她们还是互相相爱,只是因为一些事和人,使她们变得话语和交流很少。

  朋友是离开了的,但是走的比较从容,这个故事的结尾是他和妻子和好,继续回去生活。

  这个故事给我最深的就是他在徒步的过程中,一点点挖掘了过去的伤害,直接面对那个过去的自己,那个伤痕累累的自己。

  重新让世界走进来,让生命充满阳光,这是一场灵魂之旅,亦是一场救赎。幸运的是他做到了!

个人读后感5

  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他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当你的心静下来的时候,再去拜读这篇神的思想吧!

  这本书写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的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权利和更多的金钱。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着人类、侵蚀着人性。而在这个大背景下,毕业于哈佛的这位智着,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他特立独行,怀着一颗向往自然的心,宁静地踏上了这段心灵的路基。而在这个被成为“神的一滴”的瓦尔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间里,孤独在思想中!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他静静的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每次看他的书都是一种震撼,他思考人生,让我的心如净水般澄澈。他让我感到敬畏,原来一个人的生活这里是这样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简单而又芳香扑鼻,虽然短暂而又意蕴深远。他的精神世界绚烂多彩,而且是精妙绝伦,世上这样的智者怕是中有些许吧。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做生命的舵手,扬帆远航。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他提倡俭朴生活,并不是让我们要粗茶淡饭或是节衣缩食,而是想要让我们多听听新的节奏,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只是孤独,恬静,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

  作者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的心里呼声。

  去拜读这本心灵的教科书吧!它会让你不虚此行。

  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个人读后感6

  一直没有看电视看电影的习惯,特别是在网上,我这电脑都用上给我写日志了吧(工作除外),记得我初中那时候的《还珠格格》红遍天,同学们为了看这个“小燕子”,考试都不及格,我也当然没有过,哈哈----我不看电视,但我每天趁老实上课的时候我就钻进抽屉看“琼瑶”,基本上吧那个时候知道有关琼瑶的书都看遍了,学校对面几家租书小店被我们三班借遍了,就这样无形养成看书习惯,管它剧情多精彩也不喜欢看电视!

  这两天无聊走进书店看完《平凡的世界》没写读后感,看完《人生》没写读后感,看完《小王子》没写读后感,今天又看完了《山楂树之恋》一书,我想我是应该写点东西了。以纪念一下我收获的感动。

  《山楂树之恋》是在好几个月前各哪听说的,然后开始关注,今天终于在书店看到了。经过两天的啃。算是啃完了。《山楂树之恋》被评为史上最干净的小说,干净的人物老三、静秋。干净的话语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也不能等你二十五年,但我能等你一辈子,干净的情节相遇、相爱、相知、相恋、相离,干净的地点开满红花的山楂树的农村。总之一切都是干净的,干净的让人好生羡慕。看后不断用“要是”来想象“我要是遇上静秋那样的女孩,我要是老三。”

  远去的年代,纯正的爱情。那样的年代好多人经历过,我想静秋余老三的爱情应该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不止静秋,不止老三。以前没有手机通话,没有聊天,有的是那用情写出来的书信,以前没有汽车,没有飞机,有的是我如果想见你,就翻几座山来看你。以前不能有肢体接触,有爱就用眼神来表达。我开始怀疑现在的爱情,现在 相亲节目非常的火《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一个比一个另类,一个比一个大胆。里面的男男女女都带有不纯的目的,女的拜金,男得拜美。我真希望他们能好好的看一下这本书,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爱情。现在好有没有这样的爱情?我希望有,也但愿我找到的就是

  说一下老三吧,他是那么的完美,静秋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为了让静秋看病他把自己割伤了,有人欺负静秋,他把人打了,最重要的他经常在静秋看不到的地方看着她保护她.......这些说起来简单,可当看了这部小说,能做到老三那样真难,我不知道我做不做的到,但我会想老三学的,老三就是中国的情圣。对于老三的死,是真的被感动,也是意想不到的,我还不信,看完后我还在想“就这么完了吗”。是真的完了。

  静秋,纯纯的,蠢蠢的,什么都懂,却什么都不太懂,傻傻的,我一直深深地给这样的女生给迷着。她对老三的爱情总是藏着,却总是显而易见。最后老三弥留之际,她只会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

  最后就祝老三在另一个世界好好地,下辈子和静秋结成夫妻。

  祝有情人终成眷属。

个人读后感7

  寒假里,其中看了有一本书是毕淑敏老师(赞尊称为老师吧)的《每个人都有盛放的理由》,通过几个游戏来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今天就先来说说第一个游戏吧。其实“设备”很简单,只需要一张白纸,一杆黑笔,一杆红笔。就可以开始这个游戏,在正面用黑笔写下你最害怕的十件事,在另一面用红笔写下你最喜欢的十件事。但是我现在写的不一定那么多,就具体举出几个例子来,先写害怕的事情:

  1、怕考不上高中

  初中的三年时光毕竟只剩下这有限的几个月的时间了,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多希望能把时间停留在现在,让我们在尽情的耍一番,可惜时间不等人。在这短暂的时光里,你只有为之努力,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感觉压力也变大了:写不完的作业,看不完的东西背不完的知识点。家人们给予了我太多的希望,我真的真的害怕把希望变成失望。

  2、害怕眼镜的度数越来越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眼睛就近视了,也慢慢随着时间的变化度数变得越来越高,有时候也会抱怨自己为什么会近视呢?为什么听别人说看电视,玩手机玩到很晚(常常)也不近视呢?但抱怨有什么用呢?一切都要归根自己。如果之前你不每天看电视离得很近,它也不会近视;如果后来你不在被窝趴着看手机,它(度数)也不会增加。所以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以后要像保护生命一样爱护自己的眼睛。

  3、害怕家人的离去

  当然这种事情是任何人都不能阻挡的,在这个世界上人都终会有那么一天,天意不可违。可能人在世的时候你不会感觉到什么,家人就是在背后默默关爱你的人,他们的爱就像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灵。而若人不在了,就好像是以后的生活中没有了太阳,就像在漫漫黑夜中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4、害怕没有毛的动物

  在这里没有毛的动物就是比较泛指蛇,哦对,还有老虎,狮子它们都是带毛的动物,但也不是就不害怕它们,毕竟它们都是我们平常一般见不到的就排除在外了。

  害怕的事情就先说到这里,再来说一下喜欢的事:

  1、旅游

  这个在现在只能把它当成自己的愿望。

  2、睡觉+没作业

  现在每天要去上学,所以就要早睡早起,但是要早睡还有作业阻挡着呢,(现在在我的右手边就有一大摞作业,哎)但是在现在这个关键时刻有的作业不写就是不行,不写自己就不会深刻。仔细想来,玩手机的时间过得很快,时间好像都浪费在了它的上面,所以要“把手机当成工具,而不是当成玩具”。

  3、没事的时候听音乐

  我认为不同风格的歌曲就会带来不一样的心情。在悲伤的时候,听一些欢快的歌,就会使你舒缓心情,音乐可以让身体放轻松,好的音乐还可以缓解压力。

  就说到这里吧!(脑细胞供应不足)

个人读后感8

  在春节期间能和LP8的领袖们一起读这本书,觉得非常有意义。从三阶段已经出来三年多了,仍然不能忘记三阶段内的高节奏、高效的生活,此刻重新回来做三阶段的教练,让我重新又走了一次三阶段,自己走三阶段时觉得每天都是被教练拿着鞭子走过的每一天,觉得每一天都过得很痛苦,此刻自己在教练的位置看的更清晰了,团队的位置,每个人的位置,每个人的盲点,每个人要突破的,我需要支持团队的…都展现在眼前。

  春节期间读了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受到很大的启发。这是本很值得读的书,书中强调品行修养的同时,还介绍了为人处事的技巧。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书中鹅生金蛋的故事让我明白,惟有产出与产能取得平衡,才能达到真正的效能。,但这的确是效能原则的精髓所在。这让我对自己的事业有了一个新的看法,以前总觉得在公司里只有自己是最努力的,总是觉得员工不够负责任,不够努力,殊不知是自己只注重产出而不注重产能,现在明白想要一个好的产出也得尊重产能,实时的维护产能,就像书中说的"你希望员工怎么对待顾客,就怎么对待员工"。这让我对20xx年员工的工资结构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尊重产出与产能的平衡原则。效能在于平衡,可以买到员工的双手,却买不到他的心,而心才是忠诚于热忱的根源;可以买到员工的身体,却买不到他的头脑,而头脑才是创造力于智慧的源泉。

  曾经有位朋友跟我说过一句话"除非你愿意,否则没有一个人能伤害你",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自己一直是消极被动的态度来回应这个社会的,曾经还一直为自己总是受环境影响情绪而苦恼,今天终于找到了原因。看了这本书的第一个习惯"主动积极"后,让我明白,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做任何事情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把要事时刻作为第一位,避免被偏见、情绪所左右。另外要有双赢的思想,做到诚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与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两人意见不同时,要多与人沟通,在分歧中寻求收获。

个人读后感9

  其实在看到书名的那一刻我就在想,“当我遇见一个人”那个人是谁?是什么样的?他与作者是什么关系?又与我会产生怎样的精神交流?但从开始打开书的第一页,我慢慢认为“那个人”是指自己,那是在爱意包围下的本我,也是可以去传达爱意的本我……

  当我以为我开始逐渐读懂了这本书感到有丝欣喜的时候,猛然发现,这本书什么时候开始从爱自己,爱孩子,不打扰,不阻止,开始变成了去认同,从教你放手到教你回应,我急忙放下那丝欣喜,重新跟上作者的步伐,还好还没被落太远。

  书中说不同回应,带来不一样的人生,给孩子生命最好的滋润,是确认孩子的感受。我想这就是常说的共情吧,“我尝试站在你的角度,感受你的感受,做出对你而言最贴切的回应。”但是我想,共情感受能力也是分等级的,就像老师在读书会上说的,如果有一个能完全感受到你的感受的人,那你一定要珍惜他,因为他将是你最好的灵魂伴侣。原来看《看见》这本书柴静曾经说过“只有同样经历过无边黑暗的,才有资格说,我理解你”我想这句话的意思应该叫做感同身受,应该是共情能力的最高等级吧。

  既然学习了,我也试着去运用,发现效果貌似还不错,当然可能也偶尔体会错了对方的感受,弄出笑话,但是在彼此的关系上更进了一步,因为他同样也感受到,我开始去理解他了。我想我阿姨家的弟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好像天生叛逆,爱自由,有爱冒险,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有远大的抱负,但是他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父母,实在难以理解他的年少轻狂,但是我可以,我可以感受到他的目标,可以体会到他的热血,所以我们之间有很好的沟通,他也愿意多听我说几句话,当时只觉着很神奇,以为是我们同样年轻,现在看到书才知道,是因为我确认了他的感受,他觉着他的感受,他的热血有好好的被认同,被尊重。

  共情力真的很重要,当然有过亲身体验之后的共情力更珍贵,比如现在的我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已经不会再去催促商家的上菜速度,打包速度,不再会那么的不耐烦,也不会再认为任何事情都是理所应当,因为高三毕业之后,我当了两个多月的暑假工,一开始因为不熟练耽误了顾客和外卖小哥的许多时间,我现在依然感到愧疚,但我更能体会一个前台有多忙碌,以至于当我现在在看到有像我当时一样手忙脚乱的前台时会努力保持微笑然后我告诉他,不急可以等。

  我一直认为有共情力是一个人懂得爱的表现,现在发现共情力也是一个人懂得沟通的表现,虽然书中是在说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但是在对短时间内还用不上母婴关系的我来说,这同样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个人读后感10

  知道申赋渔,是孩子的小学校长在他们毕业的时候推荐了申赋渔的《诸神的踪迹》一书。经了解发现申赋渔当过记者,是一名专栏作家,代表作有《不哭》、《逝者如渡渡》《匠人》等,去图书馆发现了这本小书《一个一个人》。

  这本书看起来很旧,看完才知道是专门请人设计的。“你的这些人不都是过去时光里的吗?我们让历史和时间来说话。”这是设计者的初衷。

  书里的一个一个人都是小人物,是作者1979-20xx年间遇到的,当然也是作者的历史。可能因为我和作者同岁的缘故吧,故事里的小人物都似曾相识,读起来感觉也像在回忆自己的过往。

  “偶尔会看到流星,奶奶就会站住脚,念一句阿弥陀佛。她说,又一个人走了。所以我从小就知道,天上的一颗星就是地上一个人。”

  作者刚上小学的时候,应该是七十年代,隔壁大网婶锅盖上的肉丢了,作者因为经常出入大婶家厨房收集火柴盒就被怀疑了。作者的爸爸是典型的农村人,对作者披头就是一巴掌,对大网婶说“不要急,你不要在这里哭,我给你找去,找不到我称肉还你。”幸亏,幸亏最后发现是猫把肉吊到了猪圈里,才算还了作者一个清白。

  1987年,作者高二的时候情窦初开,喜欢女同学舜华。学校组织扫墓活动的路上,舜华放在自行车后架上的衣服丢了,“你掉了。”作者捡了起来。“她接过棉袄的一瞬间,脸色一红。我赶忙跑掉。”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爱情吧!

  1993年的春运,“当天没买到票,天就黑了。”好不容易经人介绍才通过宾馆买到票,“忽然走过来一个穿制服没有戴帽子的人,让我把票拿出来,说是查票。”他一拿到票,抬脚就跨到了长椅的另一面。“再喊就撕掉,你拿100块钱就还你。”那个年代,一票难求,抢票的事情也不新鲜。那一年春节前,我虽然有票,却因为火车严重超员,根本就不让进站。等从小道钻进去,把裤子也挂烂了,在站台上生生上不了火车。最奇葩的是,一个打工的,把自己行李扔上火车了,自己却上不去,急得直哭。火车开动了,像当年的铁道游击队一样,他拉着门炳,火车慢慢开动了……

  “有人说小狗追自己的尾巴叫有趣,大狗追自己的尾巴叫无聊。理想真就像那个永远逗着你转的尾巴。聪明的狗作罢了,给猫儿抢食,躺在墙角晒太阳,于是成熟了。执拗的狗,总被面前摇晃的影子弄得寝食难安,激动不已,竟然抵抗了衰老。各有各的选择,人生只有一次,因此谁也不知道正确答案究竟是什么。”

  “人生的意义根本不在形而上的精神领域,而在生活中的坚守与坚持。”

个人读后感11

  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我感触很深。读时的心情是随着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命运而起伏,细细品味着这本书,品味着保尔的精神,越发觉得我们应从保尔精神中汲取营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记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柯察金,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热情,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用钢铁炼成的过程来形容他的一生,实在是再贴切不过的了。他的生命的历程,不只有丰硕的果实,让自己的肉体和精神坚不可摧,连过程也是发光、发热的,壮观到震撼人心。能像保尔那样如钢铁轧炼的过程一样,完成一次次燃烧,一次次锤炼,一次次脱变,最后实现对自我生命的塑造,奔赴人生的战场——心甘情愿。

  保尔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奉献,什么是乐观、什么是顽强奋斗。保尔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前苏联的一个普通的家庭里。从小,他的心中就埋下了乐观向上、顽强奋斗的种子。童年的保尔过的既快乐,又充满危险。快乐,是自己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危险,是自己随时受白色恐怖的威胁。但年少的保尔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战争的残酷铸就了保尔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在长久的革命战争岁月里,在同敌人周旋的时候,养成了保尔机智勇敢的性格。战争的洗礼,使保尔更加成熟,埋在他心中的种子正在发芽,伟大的革命精神指引着他走向一个光明的未来。革命战争的胜利更加鼓舞了保尔,在全面建设国家的时候,保尔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其中,面对种种困难,他从不畏惧。

  在辽阔的森林里,茫茫大雪几乎让他的伐木队伍丧生,然而,顽强的意志使他转危为安。保尔的乐观顽强使他们战胜了死亡,他心中的种子已成长为参天大树。后来的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与病魔做斗争,坚持著书立作,自己虽然看不见不能动,就让别人代,写,他这种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令人钦佩。

  保尔以坚韧的意志工作是因为他知道人生来都不是幸运的,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奋斗使生命更具有价值。懂得奉献、乐观、奋斗的保尔走完了光辉的一生。

个人读后感12

  这世界上因为有爱心的灯,所以才会有在夜光下灯火繁华的灯的海洋;因为有爱心的水,所以才会有一棵棵挺拔的小树覆盖着荒凉的大山;因为有爱心的人,才能在困难中有一只温暖的手,让你脱困。因为世界有爱心,阳光才如此灿烂,即使在萧瑟的严冬,依然温暖

  ——题记

  这一天阴雨连绵、狂风大作,乌云在天空迟迟不肯散去,像上帝皱紧的眉头。雨点像激光枪一样嘀嗒、嘀嗒地落在窗户上,还不时有几片泛黄的树叶,颤颤巍巍地飘落下来。但在我眼里,窗外依然阳光灿烂、风光明媚。是什么事让我这么“得瑟”呢?说出来你也许不信,是一个感人的小故事。

  一天,马一左和马一右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一位推着车子,卖山楂的老奶奶,这位老奶奶看起来就像一株枯黄的小草,风一吹就会飘走,马一左和马一右看她这么老了还要卖山楂,动了恻隐之心,想帮帮老奶奶。于是晚上,他们向妈妈要了些零用钱,第二天放学后,他们又来到老奶奶的车子那,一人买了三斤的山楂。虽然三斤山楂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但老奶奶的车里却没有感到丝毫的减少,依然是一座‘山楂山’这两个“一模一样的小人”发愁了,还剩这么多山楂,怎么办呢?马一左看校园络绎不绝的同学们,灵机一动,拉着马一右回到了教室,幸好,同学们还没走光。于是他们俩拉着那些还没走,而且身上还有零花钱的同学冲向了卖山楂的老奶奶那儿。虽然同学们很热心,买了不少山楂,但车上的山楂还是很多,似乎永远也卖不完、买不尽。当马一左、马一右他们心急如焚地团团转时,老奶奶叹了口气,辛酸地说了句:“我就知道,这样一斤一斤地卖,是卖不完的!”奶奶愁,马一左和马一右也急,突然,他们想到了小乔老师,她那么善良,一定会买的!于是他们又进了校园,跑进了小乔老师的办公室,向她讲述了为什么进办公室的原因。才讲到一半,小乔老师就拿出钱包,说:“走吧,带我去买山楂!”他们经过了大树,就问在大树下给球打气的大侯老师:“大候老师,要不要买几斤山楂吃?”“那就买一斤尝尝吧!”大候老师答道。接着,他们又看到了正在画海报的美术老师还有从办公室出来的音乐老师,于是也叫上了他们,一起去买山楂。这下可不得了,这么多人可买了不少山楂呢!特别是小乔老师,一买就买了十斤山楂!老奶奶见卖了那么多山楂,也开心起来了

  是的,爱心的力量让人十分赞叹!读了这个故事,我懂了一个道理:爱心的力量虽然微薄,但许多个爱心的力量却能让更多人得到帮助,也许还能让一些穷人改变现在贫穷的状况。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心,世界下则没有贫困!为了让更多贫困孩子上起学,为了让迷茫的孩子走出大山!

  爱心之火,就像一个接力棒,还在接力下去,愿爱心之火能燃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后记

个人读后感13

  《一个人的朝圣》是英国剧作家蕾秋·乔伊斯的处女作,作品讲述了一个名叫哈罗德的故事,主人公曾在养猪场干了40年销售代表,退休后和妻子莫琳住在英国的乡间,他俩隔阂很深。

  一个平凡的早晨,哈罗德收到一封20年未曾谋面的同事奎尼的来信,奎尼曾为他背黑锅而被开除,得知她患了癌症,哈罗德随即写了回信。在一个加油站女孩的启迪下,哈罗德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只要他走着,奎尼就会活着,他要亲自去送这封信。正是凭着这样一个信念,哈罗德从英格兰南端的布里奇步行到了苏格兰东北的贝里克,历时87天,途行627英里,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见到了老友奎尼,也走出了自己人生的雾霾。

  这是一次朝圣般的旅程,哈罗德穿过城市和乡村,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他犹豫过、后悔过、被嘲笑过、也被记者和路人追随过……这一路,哈罗德回想自己惨淡的一生,妻子莫琳、儿子戴维、朋友奎妮以及身边的往事.....在一个人的旅途中,哈罗德有时间慢慢梳理自己、直面人生,他发现了自己情感的伤口,逐步回到清醒的现实。

  “人生,就是不断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这一路的丈量,是他对信念的坚守,亦是对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和定义。旅途中,哈罗德渐渐读懂了人生,学会了接纳自己,感悟到“给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馈赠,既需要谦逊,也需要勇气”!

  随着作者细腻的描述,我逐渐认识了一个内向、保守和不自信的哈罗德,到最后成为一位坚贞的朝圣者,一个阳光、真实和自信的老人,直到与妻子莫琳敞开心扉、突破情感的藩篱......我仿佛隐约看到了我自己,震撼直抵心灵深处!

  小说的结局是哈罗德没能拯救奎尼的生命,读者一开始也许就会料到,但这段朝圣般的路途,一直牵扯着读者的心,直到小说的结尾哈罗德拯救了他自己。也许,这就是作者的创作目的——她不为结局创作,只为一段救赎的旅程。

  读完小说,我突然自问,自己是不是一个朝圣者?在茫茫人海中,我们都希望得到“加油站女孩”的启迪;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我们都希望遇见称心的旅伴给予的鼓励。我发现,这段千山万水的“朝圣”,不只救赎了哈罗德,也救赎了我自己……

  《一个人的朝圣》余音犹在,接下来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要学会爱、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学会包容、学会认识自己和这个万千世界……

个人读后感14

  写这个读后感我有点犹豫,其一,我怕收不住闸一下笔就可能上千字,而我自己又是对每篇上千字书评慎重选择后才会展开细看的,我的每一个赞必须是认真读过认可的文字,这既对书友是一种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这大概与自己科研工作性质要求严谨养成的习惯有关;其二,上了一定年龄后越来越悟到“少即是多”这四个字,好比小时候我们写作文,缩写一定比扩写难得多一样,做到文字简洁明了又表达中心思想是费功力的。

  这样写算我为梭罗的开场做了一个铺垫吧!梭罗就是一位真正践行少即是多的哲人。

  林语堂先生就曾说过,”梭罗的思想似乎是由梭罗从中国和印度传输过来然后再输送回去的思想;假如把他的著作翻译成汉语,很可能被误认为是中国古代学者的手笔”。梭罗信奉的看似儒家实为道家的思想智慧,无论是他的《瓦尔登湖》还是这本《远行》,从他对小动物的观察还是对林中各种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与总结,我想说梭罗不仅仅在思想上是一位哲学家,他对大自然的学习使他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动植物学专家。

  这本《远行》丝毫不逊色《瓦尔登湖》,我个人甚至认为他超越了瓦尔登湖。从这本书里让我更近一步、更进一步了解人类的生机勃发的活力应当归功于丰饶的大自然,正是有了梭罗给我们展现的林林总总的生命,正是因为自然界本有的季节的更迭变换,我们才有了永不倦怠和消沉。

  梭罗眉宇间的气定神闲仿佛在阅读人类新史册的哲人,他慷慨大方地带给我们最美好的自然现象的洞察结果使人兴奋的程度毫不亚于摆在我们面前的物质食粮。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章节在树木的更替这章,学习了解到了:越是生长茂盛的常绿树,下面越有可能掩埋着阔叶树的种子,因为动物们喜欢带着它们的食物到浓密的树荫下栖身;林风将松树的种子送进阔叶林,松鼠将橡树和胡桃的种子带进松树林,由此形成了往复循环的林木轮作。总而言之,特别是在秋季,走兽和飞鸟为了林木种植繁忙地工作着,它们负担着树种的收集、分送和种植工作。我们尽享的自然美丽都是由这些动物们努力工作得来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保护呵护它们呢?

  茫茫尘世,梭罗的家园就在那有知识,有美德,有美的地方。对于梭罗来说,对于千千万远行的人来说,他们心中的远行,不为出走,而为回家。

  只有走近大自然,人类的行为举止才最为率真自然。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旅行的真谛,不是去看多么美的风景,而是带动着每个人的灵魂,去寻找到生命的春光。你的远行必让你找到最真实的自己!

个人读后感15

给蕊希的一封信:

  落笔的时候,刚好9点多一点吧,写这篇文章,有着你的声音,反而心不太能静下来,书回来的算早,至少比起上一本早很多,但是读的没有上一本快并且有感觉,你的粉丝上千万,而你只是我唯一追的星。隐约还能想起喜欢上你的原因,开始听了你的声音,这姑娘声音好听诶,是在大一时候好像,4年前的事情了吧,听了一段时间,关注了你的公众号,也就是听着一个主播的声音,也没什么不同,是你人生的一个转折,是你在阿尔卑斯山上推送的那篇文章,我震惊了,那是我所向往的生活,而你,一个比我仅仅大2岁的小姐姐却拥有了,好厉害啊,我喜欢你的勇气,我喜欢你的有主见,我喜欢的身上的那种大无畏精神,我喜欢你的坦白,然后你就从那个时候你就变成了我唯一的女神,每日晚上9点养成了一个习惯,还记得以前你是周五,周六停更的,然后周五周六打开你的公众号时,猛然想起,然后失落的合上手机,你都不知道我朋友圈当众表白了你多少次,但是你每次的公众号下我却极少留言,因为不想刻意说些什么哗众取宠,就这样静静听你声音听了4年。

  明明是写读后感的却成了表白,这是读的第二本书了吧,这本书看的有点拖,正好中间遇了个考试,考完试出去旅了个游,也就有些耽搁。

  其实全书感觉并不深刻,故事短,中间偏后的几片文章感觉就像公众号文章一样,总感觉少了些什么,最喜欢的是你家母写给你的几封信,是真的很喜欢,很受教。第一次感觉蕊希文笔有待加强呐,感觉是硬拼的。

  蕊希语录:

  人生真的挺难的,但人生也真的可以从艰难中找到很多幸福。

  希望我们终于有勇气,和过去与当下的不堪,握手言和。

  希望我们活得生动独立,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都拥有从容不迫的勇气。

  希望岁月赐予你我如同往苦不变的明日,哪怕历经沧桑,

  也依然保持可爱与纯良。

  愿你善待自己年轻的皮囊,也愿你拥有不会陈旧的有趣的灵魂。

  愿你活在当下,即使深陷泥沼,也能活完一生的天真与骄傲。

  愿年岁渐长,但你仍如今日般无想岁月风霜。

  愿如此美好可爱的我们每一个人,

  都能特别特别幸福地生活着。

  人生苦短,才要念念不忘。

  借由此书,牢记恩情与过往。

  喜欢就争取,得到就珍惜,错过就忘记

  你所担心的事,百分之八十不会发生

【个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童年个人读后感10-26

《西游记》个人读后感09-26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后感04-15

两个人的梦想秀读后感12-24

三个人爬山读后感01-17

只有一个人生读后感12-05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12-25

三国演义个人读后感最新06-13

《个人励志与自我超越的心灵指南》读后感作文01-15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