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读后感(通用54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修炼》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修炼》读后感 篇1
美国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和一些管理学学者、卓越的企业家共同努力数年,着成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总结推出一套完整的、操作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企业管理方式,因而被称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其宗旨是:将组织变成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体,面对任何复杂的外界变化,能灵活伸展,能随机而变。其核心观点是学习:组织的个人和企业一起学习,组织在个人通过学习完成不断自我超越的基础上,进行团队学习,从而使组织变成学习型组织。
书中对每一项修炼都有其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让人读后深受感触。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心智模式”是根植于心中,影响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判断,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把镜子转向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借此,我们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图像,使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它还包括进行一种有学习效果的、兼顾质疑与表达的交谈能力——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如果组织中没有全体成员深度分享共同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那这个组织就不能得到伟大的成功。领导力即要给予组织机构以激励和启迪,有能力分享我们所追求的未来图景,伟大的组织都无一例外的用共同的身份和命运归属感把人们成功地凝聚在一起。这是因为共同愿景会激发真正的信念、行动意愿和投入参与,而不仅仅是服从。
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Team Learning)
当一个管理团体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的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何以集体的智商只有六十二?团体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也有不少惊人的实例显示,团体的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
系统思考是整合了其他修炼的修炼,它把其他修炼融入一个条理清晰一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他防止了其他修炼变成分散独立的部分。没有系统的观点就不会想去了解其他修炼之间的关系。而只有通过强化其他各项修炼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让一个组织正常并积极的运行。第五项修炼不断提醒我们:整体大于局部的组合。
总结:
开发共同愿景会促进对长期性目标的承诺心智模式的修炼主要在开放我们的心胸,这是我们发现自己目前看待世界的方法的局限性的必要过程。团队学习能够培养超越个人视角局限、以看清更大图景的集体技能。而自我超越则激发一种个人动机,它让我们持续的学习和理解我们的行动如何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自我超越使人脱离反应式的心态。最重要的系统思考是我们了解学习型组织即个人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新方法。
融合五项修炼对成就学习型组织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这是一件充满挑战的工作,因为要整合出一项新工具,比单纯个别应用这些工具难多了。但同时,这样做所得到的回报是无可衡量的。
《修炼》读后感 篇2
寒假期间,有幸拜读了郭元祥教授的《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一盏指示灯一样,眼前顿时一亮。正如作者郭元祥所述,这是一本值得教师朋友一生去读的书:书中有太多的细节,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魄力,太多的艺术,值得我们去追逐,去领悟,去反思、去品味。全书从修炼教师形象到精炼教师生活,再到锤炼教师专业三个部分,由外及内,层层剖析,指出了我们教师健康、快乐、幸福成长的诸多要素。
慕然回首,从师范毕业至今已有十余年。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忙忙碌碌地走过了一年又一年,确切地说,我是碌碌无为地过了不少年。这些年来,我从未精读过一本教育理论着作,更别说是结交一位教育专家或学者,当然我也很少静下心来细读一些教育方面的专着。如书中所说近几年来,人们总是用一个概念来描述一线教师的教育生活现状,那就是失去了职业的激情,缺失了职业的新鲜刺激,缺乏了职业的理想或梦想,失去多卓越的追求,失去了真我的深刻职业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这其实是一种自我麻痹、自我迷失、自我放弃的结果,是一种精神萎靡,思想停滞,无无精打采的状态……这似乎就是对我的生活现状的真实写照。我该怎么办?在书中我找到了答案,书中提出了引领教师体悟教育人生的主张,从细节入手,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读了教师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描画了有活力的教育生活方式。要成为一名教育家型的教师,每个教师都应该想大问题,做小事情,都应该从教育信念到教育行为、从外在形象到内在素养、从共同规范到个人风格,作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革新,从细节入手,逐步提升自我。
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有郭教授在第一篇修炼教师形象中谈到了教师的微笑—身体的教育意义。书中关于教师的微笑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的,教师的微笑,是一盏灯,能照亮暗淡的心灵,驱散学生尚还羞怯的情绪,温暖学生还不够坚定的脚步。书中修炼教师形象中的`‘教师的微笑’中有一句话是:我们何不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对同事多一点微笑,对家长多一点微笑呢?作为老师就更应该懂得微笑,微笑能在我们和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情感交流、心灵感应的桥梁,能使我们的孩子像如饮甘露般快乐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如果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对每个人多一点微笑,给自己多一点信心,让别人对你多一点信任。我们的一个微笑能为一个孩子开启另一扇通往更高领域的门,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要进行反思,这也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种新思想和新做法。教师的反思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是说我们每做完一件事,每上完一节课都要学会反思,不一定说做得不好才反思,做得棒的地方就好好的记录下来,做得不好的地方多多想为什么?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只有反思才能有意识的觉醒,我们教师反思的是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理念和行为。反思要有目的,反思的目的是要更新观念,完善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够的地方,因此,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盲目的反思,是没有结果的。对我们老师来说,就是对教学进程安排是否合理、上课的程度、学生的理解程度等。因此作为教师来说,决不能以不变应万变,用自己的经验来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反思,就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应对新的情况,新的要求。
书的封底写着一段话:教师啊,无论你是否伟岸英俊,是否靓丽动人,只要你注重修炼自己的气质,你的形象就会价值连城,只要你注意修炼自己的专业品质,你就会对学生具有百般的感动力、感化力、感召力。值得我们作为人民教师去认真品味。
《修炼》读后感 篇3
本学期学习特级教师蒋宗尧《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心里想着: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呢?是那些被各级部门表彰的先进教师还是那些教育教学能力强,教育教学质量高,教育科研成果多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呢?读了蒋宗尧老师的《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我明白了什么样的教师才算得上是优秀的教师,如何做才能称得上是优秀教师!
优秀教师,不是你所取得的众多荣誉所能说明的,也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优秀教师,是那些敬业爱岗,拼搏奉献,爱生如子,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把教育工作当做事业来做,是一个真正有思想有行动的做学问的教师。
作者结合自身四十余年的工作经历、经验以及独特的教育理解力,现身说法,从“教育观念”“教育研究”“教改实验”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我也可以从中获取很多感悟。
一、教育观念---优秀教师的从教、立教的奠基之路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认为教师讲、学生听是天经地义的,那么你就很难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如果你认为做课题研究和写教学论文是教研人员的事,与教师无关,那么你就只会停留在备课、上课等,不会有意识的去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就不会去分析、研究、解决它。”这段文字告诉我,教育观念是教师立教的根本,教师的教育观念正确与否、先进或落后、消极或积极都会影响教育实践。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教育观念呢?书中所阐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是值得我借鉴的,他说课堂是学生的,还给他们吧,学生是需要相信和尊重的。其实不管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幼儿,这样的教育观念都是非常重要的,把课堂还给孩子,让他们在课堂中自主的探索,研究,学习,和同伴分享,合作,交流,而教师作为支持者、引导者,只要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表扬、多一点鼓励,这样课堂将是孩子体验成功的'摇篮。而相信孩子、尊重孩子,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具有的儿童观,和孩子做朋友,才能有“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二、教育研究——优秀教师形成风格的幸福之路
教育研究篇章中从备课、到有效教学到听课到评课等一应俱全,细细看来,有些虽不能为我所用,但很多地方一样有所收获,比如说备课,书中介绍了备课前钻研教材的五步骤,
1、浏览全套教材。
2、通读某一册教材(我们可以改为某一主题)。
3、细读教材的某一单元。
4、精读即将实施的部分教材。
5、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这五步骤觉得以后可以试试,在制定每月教学活动前,如果能先从整体入手,通览全套教材,对每个活动主题都了解,就可以做到制定时有序、合理。再比如听课评课,听课是我们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经常会组织教师听课,那么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做:
1、听。听教师怎么说,包括怎样导入活动、怎样有效提问、怎样突破重难点、怎样启发学生等;听学生怎么说,怎么回答问题。
2、看。看老师的精神面貌、看老师的教态、看老师的的教具、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3、记。记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学实录和教学评点,我们经常在听课记录时,都只能记录老师所讲的重点环节,点评只能在结束时匆匆点过,其实我们可以在教师课堂记录时用简录的方式,对重点语句进行摘录,而在听课过程中的一点想法或思考应及时记录下来,以免忘记。
4、思。想想这个活动有什么特色、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手段是否合理、教育方法是够灵活等。
5、谈。和上课的老师谈谈活动设计和感受,听课老师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这节课的特色和不足,以及自己的思考。
6、写。整理听课笔记,思考自己有哪些收获,哪些启示,可以写写心得体会。
对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蒋宗尧老师不仅在实际行动上给我们老师树立了榜样,而且在理论上进行了总结和提炼。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教师这一称谓有了新的认识,能在此时读这本书,倍感快乐!
《修炼》读后感 篇4
拿起《修炼》,首先感受到的是它的厚重。厚重的外表,厚重的内涵。一位位特级教师、特聘教授、正高级,一位位园长、校长、专家楷模。他们娓娓道来地讲述着成长的历程,荣誉和职称背后的故事,有才、有爱的他们,用坚定的付出走出了自己的成就之路,成为了教育的光和热。
《修炼》的第一篇就是于漪老师写的文章。以前在教师读本上看到过介绍于漪老师的文章,当时并不“感冒”。直到看到于老师的讲话视频,真的是一言一行皆能动人。没有条条框框的一二三四,没有归纳出来的押韵起伏的小标题,我却从那连贯的、流畅的故事叙述中,看出于老师对孩子们的真心实意。“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体,都应敬畏,都应呵护,都应热爱。”于老师不顾自己的伤势,半夜背学生去医院。于老师对学生有责任心、有满腔热情满腔爱,再调皮、再有坏习气的学生,于老师也不放弃。知道于老师病了,学生赶来探望,哽咽地喊“于老师你不要死”,我也忍不住红了眼眶。是怎样的师生情啊!人心也是肉做的,于老师的真情付出才有了学生的真情回馈。没有半点夸大其词、没有虚张声势,也没有自我炫耀,就是那朴实而真挚的师爱。
从叶圣陶先生的爱,于漪老师的爱,张思恒校长的大爱,这些年听说、认识了不少师爱。于我,教书是一份职业,爱生是我的责任。我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为人师表。我锤炼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学到知识,培养各种要求的能力,对学生负责。我对学生没有偏见,即使原先成绩再差的,也努力找到他的提升点,鼓励他解决困难,即使成绩再好的,我也没有特别喜欢。现在想来,我可能有点冷血。我姑且称之为摩羯座人的特质,亦或是理科的'人特点——冷静、理智。不因成绩好而喜,不因成绩差而悲。原先的我,可能更多的是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学生乖乖的听话守规矩。有活动时尽力参加,有考试时尽力考好。曾经的我不了解他们,也不知道他们要什么,我只知道成绩、能力,给他们我能给的。
要说学生怕老师找家长,其实我一开始也怕找家长。跟家长谈什么?他又帮不上忙,在家不会写作业他也不会辅导,在学校不听话是你老师没办法没能力。学生做的好了是他应该做的,做得不好的跟家长说了就是在告状。直到后来学校要求家访,我才知道,有好多可以和家长聊的,基于你想了解学生。你了解他、他的家庭,你才知道他要什么,需要你给他什么。
孩子什么都知道。我特别赞同于漪老师的话。最早是有位小邓同学,初三重新分班后划过来的,找他谈话时他就喜欢看着你的眼睛。我只偶尔说到他姐姐时他才红了眼眶,我才知道其他的成绩之类劝说都不是他要的。谁说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不听家长的,至少我现在接触到的学生,都是把家放在第一位的。
得益于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家长们不再要求孩子拼命读书寻找出路。于漪老师的孩子需要教育改变命运,而我们的孩子已经得以温饱了。现在的社会普遍认为,成绩好、好学校,不一定有好工作、好人生。成绩带不来他们想要的,读书不再是他们的出路,他们可能更想要的是手机、游戏,而根本上,手机可以和人沟通,游戏可以获得成就感,这才是他们要的——要成就、怕寂寞。时代在变,教育也得变。我不能还是只给学生成绩、能力,我得想办法让学习变得有趣,也得让学校有家的感觉,即使是成长路上的一个驿站,也必须是温暖的。给学生温暖、有趣,“修炼”了那么久,我想,这就是我现在得给孩子们的爱吧。
谭轶斌老师说,“不完美,才美。”张xx老师创新的课堂,我在我们的物理课本后面膜拜了他的名字。郑朝晖老师的“诚心、素心”,都让我受益良多。今天我们来读《修炼》,读名师们的成长之路,不是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名师,却是要从名师们的身上汲取成长的力量,在平凡而繁忙的日常工作中抬起头来时,能够反思和对比,在我们眺望的窗口时,看得到教育的诗与远方。给与别人,也温暖自己。
《修炼》读后感 篇5
翻开郭元祥教授的《教师的20项修炼》,起初并不觉得厚重。三篇二十个小章节,从教师的常态案例开始作为引子,然后依据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许多的案例读来亲切、自然,似乎就发生在身边,毫不晦涩。然而掩卷思考中,又有很多的启发。
如今自己是教师,可以直接以自身的人格和行为影响学生。回想自己的教育经历,反思自身的教师的形象,也让我在认真审视自身职业的同时,更多的更受到了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本书作者从三大方面作了详细地阐述,有“修炼教师形象”、“精炼教师生活”、“锤炼教师专业”等三方面的内容。其中“修炼教师形象”共有8项内容,有“教师的服饰——服饰是信任的外衣,有调查研究表明60%的人认为得体漂亮的服装能够增加自信;教师的微笑——身体的教育意义,我们何不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对同事多一点微笑,对家长对一点微笑呢;教师的语言——沟通无限,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教师的习惯——习惯成就人生,无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需要改良与更新、发展和进步;教师的宽容——用德性育人,教育中没有了关爱、挚爱、热爱,便没有了教育激情;教师的智慧——成为一个大智的人,教师工作是充满创造的劳动;教师的情感——做一个多情善感的人,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种等待的艺术。
教育永远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当今中国教育正在努力摆脱着发展过程中的贵族化教育、精英教育、功利教育,努力朝着均衡、优质的方向发展。我们清醒的感觉到基础教育面临四大转折,即:教育投入上真正实现“人民教育人民办”为“人民教育政府办”;“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思路变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从市场化的路上转回来;过去以“体制改革”为名实行的“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学校要回到公立学校一边来。这些转折也提示我们,必须在新的形势下,结合科学发展的理论学习,及时地捕捉教育发展的信息,明确自身的责任。
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具有教育精神、教育专业品格的人。她不仅拥有人格魅力,而且具有教师的专业品格。他们善于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育艺术;他们善于擦亮眼睛看教育,反思课程、教学、德育、管理,形成自己的教育行为品质;他们善于变革,改变自己,向往卓越和崇高,对学生展现出充分的文化影响力。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从教育实践中来,从教育反思与研究中来,从教育良知与教育责任重来,从教育梦想与教育追求中来的!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重要的是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成为实践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实践者,作为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必须有信念,作为一位有品位的教师,还要必须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
还有一个是“教师的幸福”。你要是真心热爱教育事业,你就该健健康康地活着!是的!“人生在世,健康是第一位,保持身体的健康,你才有资格谈将来。”“健康是任何人都不能从你那里拿走的财富。”教师的人生需要责任,需要我们时刻都保持乐观的阳光心态,去体验教育的快乐,去感受教育的幸福。但在现实中自己有时太过在意事业的追求和工作上的执着,没能考虑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感觉到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教师职业承载的是压力,而缺少乐趣。或者我能经常想一想,教育的责任,就会有一种自觉自愿的工作心态,就不会总有那么多的委屈与抱怨,就不会感觉对自己不公。保持这种平和心态,就能给自己带来快乐,这种快乐其实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幸福体验。郭教授在书中给女教师们提出了30个健康的建议,也给男教师提出20个健康建议,使我深有体会,回味无穷。
接下来我还要阅读着此书,因为书中一篇篇精妙论述,让我的内心一次次受到触动,引导我不断地修炼自己。
《修炼》读后感 篇6
近期我在认真研读一本书——《优秀班主任八项修炼》,在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不是某个章节的内容,而是一个既易懂又让我费解的名词,即:数字管理。起初,我只是从字面上理解“数字管理”一词,数字管理,是不是就是用几个数字管理班级呢?于是我便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清楚地了解到底什么是数字管理。
书中讲到,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数”相当于常言所说的“对学生要心里有数”的“数”,也就是班主任所了解到的学生表现情况及对这些情况所作的分析推断。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认为,公平感是一种影响人积极性的普遍现象。从心理发展过程看,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时期,他们一方面用审视的目光观察别人,同时,也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如果遇到不公平的评价,就会产生巨大的受挫感,影响积极性的发挥。学生在科学的数字面前,没有不公平之感,只有心服口服。为让优秀分子得到鼓励,必须实施荣誉激励。公平激励将使班级涌现出一批优秀分子。
从我读懂了什么是“数字管理”之后,我便在11月初利用班会的部分时间,在班级中宣读了《数字管理具体要求和措施》,具体要求和措施如下:
一、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4人或5人小组,让组长具体执行数字管理。
二、对小组长的要求:
(一)小组长准备记录本,利用课间时间从作业书写工整、上课坐姿端正、积极举手答题、下课主动捡纸、课间积极摆桌等各项条目给小组成员进行加分或减分。(组长自主进行)
(二)小组长详细记录加分或减分的原因,这样可以让小组成员心服口服。
(三)因为在管理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别的'组长出现了得分特别高的现象,有组长自身主观加分的倾向,于是我及时在班级管理中做了调整,我在教学管理中沿用中国历史朝廷管理大臣的一种方式,让他们之间互相牵制,不会让他们过于主观膨胀。所以我决定小组长不给自己评分数,而是上临近的小组长给邻组长评分,实现了组长之间的互相牵制,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评分的客观性。
三、每周五下午放学前,小组长上交记录本,班主任利用周末时间对记录本中的记录情况进行评比、分析,选出小组最优学生。利用次周一班会部分时间公布评选结果,并颁发小奖励——笑脸贴画。
通过一个月的努力,我班的小组长坚持天天记录身边同学的点点滴滴,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制定的评比表中有一项是下课主动捡纸,这一个小小的评比标准,班上真的就有很多孩子都利用课余时间捡纸,有的甚至拿着扫把在扫地(他不是值日生,主动扫地),我每每看到这一幕时,我真是从心里感受到班主任的一个小小的刻意安排,就能为孩子的一生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孩子们捡纸,既维护了班级的卫生,又增添了学生心中的自豪感,我真是深感幸福。
通过这30多天的天天坚持,我真切的感觉到我班孩子的进步,课间书桌上课本摆放的位置、孩子们收拾书包的速度、穿棉衣的速度和能力都有所提高。班里的学生为了使自己变成优秀的学生,自己会主动做好人好事,比如帮同学拿棉衣,拿水壶等等,孩子们在学习上也逐渐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好苗头,这是最让我欣慰的地方,也是我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因为每个人都要参与到数字评比中去,所以人人都不肯落后,所以人人都会加快速度,争当第一。我相信班级的数字管理不仅是为了讲求精确,讲求纪律,它也是一份学生成长成熟的记录,更体现了老师在学生身上倾注的爱和关怀。数字管理的目的不是管理本身,而是希望促进班级的成长,激励学生的成长,最终使其成为优秀的小学生。
《修炼》读后感 篇7
从一个阳光、快乐、充满激情的北大女生,到一位稳重、优雅、功成名就的传媒精英和企业家,一路走来,她的身份角色一直在变,不变的是她对生命的热爱和激情。她,就是《女人是一场修炼》的作者尹岩。这是一部现代人物自传,更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励志书籍,尹岩以她非凡的文笔和不凡的经历,为我们描述了自身成长的历程。为我们诠释了“女人的一生,无论起点在哪里,最终都可以由原石修炼成钻石。”
尹岩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身为北大人,她一腔热血,满怀激情,兴趣是她最好的老师。从她的法语专业,到她选修的许多中文系的课程,跨界,在北大就已经开始了。她从法语到电影,从电影到商业管理,从商业管理到电视,从电视到媒体,再从媒体到瑜伽,在众多跳跃,改行或华丽的转身中,她一直认为自己是以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形式在界内穿梭。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法国留学,她由一个天之娇子,从无忧无虑到满腹忧愁,再到摆脱忧愁,巴黎让她经历了所有的挑战和不被认可,再去反省去重新获得认可,这也是巴黎给她的成长方式。
结了婚的尹岩生活是安逸的,她成为了一位全职太太。她完全可以享受轻松自在的生活,然儿她不是一条藤而是一棵参天大树,她要为自己的女儿遮风挡雨,责任感让她重新审核自己的角色和价值观。她在女儿一周岁生日那天,接到了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和国际项目管理系同时发来的录取通知书,她正一步一步的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毕业后,做高管是她的目标,她又一次作出回国发展的决定,她有着坚强的意志与独立精神,进入了一个女人人生另一段的跨步。
我很欣赏《时尚》主编的尹岩对时尚的看法:“真正的时尚,与金钱无关,它是品味,是眼界,是个性,是思想,是追求。时尚不是华丽的外表,它是时代之风。真正的时尚人应该是一个能够启发和给予别人灵感的人。她不仅具有品味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时尚的态度和境界。”她不仅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尹岩自身的经历和气质几乎能够成为时尚的.代言人,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追求美丽,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她自信,充满活力,在事业上富有创造力。
尹岩自信自强,以忘我的工作热情,拼命三郎的工作作风,投入到事业的追求中。她的奋斗是为了更加美好的生命而奋斗,然而,她并没有收获到快乐,她感到自己很疲惫。于是,她又一次选择了辞职。尹岩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女人,她在不断的自省中成长。在印度的一个静修中心,冥冥之中有一位大师在教导她:“不要依赖任何人,物,哪怕是对你的父母,孩子,男友,工作……因为任何事都会在不经意间发生,而依赖,只能令你在事变时痛苦。要知道,任何事情,人,物都不是为你而生,不是属于你的。”她豁然开朗,心门被打开了,她又重新找到了那个阳光快乐的自己。
印度之行,尹岩与瑜伽结缘,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国内注册了悠季瑜伽公司,她又全身心的投入到悠季瑜伽的事业中。悠季瑜伽的创业过程不仅是攀岩,更是负重跋涉的过程。彻底磨砺了她的意志力,忍耐力和独立性。尹岩是幸运的,她有自己的事业,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她又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着神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欣赏尹岩的这句话:所有的“成功”和幸运都是自己创造的,每个人都有机会,你有你的方式去幸运和“成功”,因为幸运和成功没有任何模式。但是,快乐的感受是相同的,快乐在自己身上,而且是”你的”快乐。快乐从来都是自己的,跟别人无关。”
掩卷沉思,尹岩与我同是60年后,若与她相比令人汗颜,自惭形秽。然而,我并不自卑,我有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我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我有一个聪明懂事大学毕业的女儿,成功虽然离我很遥远,然而幸福和快乐却离我很近。借用尹岩的一句话:“走自己的路,寻找自己的幸福,不用比较,不可复制,不可剥夺。”
《修炼》读后感 篇8
翻阅从图书馆里借来的《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心里想着: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呢?是那些被各级部门表彰的先进教师还是那些教育教学能力强,教育教学质量高,教育科研成果多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呢?读了蒋宗尧老师的《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我明白了什么样的教师才算得上是优秀的教师,如何做才能称得上是优秀教师!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认为教师讲、学生听是天经地义的,那么你就很难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如果你认为做课题研究和写教学论文是教研人员的事,与教师无关,那么你就只会停留在备课、上课等,不会有意识的去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就不会去分析、研究、解决它。”这段文字告诉我,教育观念是教师立教的根本,教师的教育观念正确与否、先进或落后、消极或积极都会影响教育实践。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教育观念呢?书中所阐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是值得我借鉴的,他说课堂是学生的,还给他们吧,学生是需要相信和尊重的。其实不管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幼儿,这样的教育观念都是非常重要的,把课堂还给孩子,让他们在课堂中自主的探索,研究,学习,和同伴分享,合作,交流,而教师作为支持者、引导者,只要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表扬、多一点鼓励,这样课堂将是孩子体验成功的摇篮。而相信孩子、尊重孩子,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具有的.儿童观,和孩子做朋友,才能有“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本书从教育观念、教育研究、教改实验这三个大的方面阐述了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素质要求,给了我很多启发。根据学校现阶段教学工作的重心在“创建高效课堂”这个环节上,因此,我重点阅读了“教育观念”中的“课堂观”这一章。在这一章中,蒋老师重点强调了“课堂是学生的,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个重要的理念。虽然,我平时也接触了这个理念,也尝试着这样去做。然而,现在想来,我自己的目标还是比较模糊,因此没有一个清晰的方向,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着力点。此刻,我有了足够的时间和心灵的空间,也有了亟待解决的困惑,所以,通篇读下来,茅塞顿开。
我感触最深的两点是:
一、要成为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有先进的教育观念
普通教师要成为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有先进的教育观念,然后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的认识到观念是指导行动的,有什么样的观念,必有什么样的行动,要想让自己成为优秀的教师,一定要不断的吸收新知识,用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自觉地摈弃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不满足于现有的荣誉,并以此为起点不断在教学中发现感悟,努力成长为优秀教师。
二、要想成为优秀的教师一定要把教育工作当作事业来做 要想把教育工作当作事业来做,首先要学会爱,我们当老师的每天都要面向课堂40分钟,如果没有爱,我们就不喜欢上,就会随意应付,学生就更会觉得没有意思,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烦心理,继而发展为在课堂上打闹,那样我们就会觉得这40分钟特别漫长,心里也总在盼,怎么还不打下课铃呢?上课就成了一种煎熬。反之,如果我们从心底里喜欢学生,喜欢我们的工作,把它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去经营,相信我们每天都会过得轻松愉快,学生也会有兴趣和乐趣,从而发展为“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把教育教
学工作当成事业来做。才会有正确的价值观、课堂观、评课观、绩效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
对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蒋宗尧老师不仅在实际行动上给我们老师树立了榜样,而且在理论上进行了总结和提炼。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教师这一称谓有了新的认识,能在此时读这本书,倍感快乐!
《修炼》读后感 篇9
《教师的20项修炼》主要通过“修炼教师形象、精炼教师生活、锤炼教师专业”三大方面阐述了教师应该不断完善的20项修炼。所谓修炼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是一种对卓越境界的追求;修炼是一种自我提升的策略,是教育之真、之善、之美的内在的要求,是领悟“教育人生”的必由之路。每个教师的教育人生本身就是需要细心品读的一本书。这本书有太多的细节,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魅力,太多的艺术,需要我们去追逐,去领会,去反思,去品悟。也慢慢懂得教师的“修炼”原来有着这么大的学问。
书的第一篇“修炼教师形象中的‘教师的微笑’”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何不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对同事多一点微笑,对家长多一点微笑呢?笑一笑吧!让太阳冲破阴霾,让温暖取代严寒。笑,是语言的礼貌,教师的一个微笑能够让自己赢得学生,也能够让学生赢得整个世界!”
教师的微笑——身体的教育意义。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过“一个人脸上的表情比他身上穿的更重要”。微笑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朴实的精神动力;微笑即是对孩子的关注,使孩子觉得在你心中有地位,微笑是赞许,能给人以不夸张的肯定,微笑是宽容,好像对孩子说“没关系”。微笑是对一个人最好的肯定与鼓励。微笑不单单是一种表情,更是一种感情……
对于教师而言,微笑能在我们和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情感交流、心灵感应的桥梁,能使我们的孩子像如饮甘醇般快乐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喝下科学与艺术的琼浆。那为什么一个简单的微笑我们要吝啬给予呢?所以,我们对孩子微笑,生活就对孩子微笑,孩子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
因为教师的微笑,就像一盏灯,照亮暗淡的心灵,驱散孩子尚还羞怯的情绪,温暖学生还不够坚定的脚步。教师的微笑,就像一座桥。引导孩子踏上天上的彩虹,追求真理,一往无前。它给胆怯者以胆量,它给失败者以温暖和宽容。它是一张醒目的名片,看到了它,就看到了一颗纯净慈祥的心。
浪漫的诗人说,微笑是一缕阳光,每个人都像需要面包需要空气一样需要它。社会活动家说,微笑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再庞大的社会机器,有了微笑的润滑,也能运转得红红火火。我从《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中,感受到的微笑教育的无穷魅力。每每在灯光下品读这本书,我能感受到自己的心灵在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洗涤。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教师的微笑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
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我惊喜发现:微笑是一种兴奋剂,它让班中腼腆、胆怯的孩子变得大胆爱表现;微笑是一种镇静剂,让调皮好动的孩子得到及时的提醒,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微笑更是一种催化剂,它使原先沉闷的课堂如今有了生机,孩子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活力四射。是啊,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这种爱并不惊天动地,它可能只是一个微笑,但却象润物无声的细雨,点点滴滴洒下孩子的心田!
轻轻地合上这本书,我脑海里立即呈现出孩子们清晰的身影:他们积极地、热情地围着我转,叽叽呱呱地打开话匣子,“老师,和我们一起看书吧!”“老师,给我们讲个故事吧!”“老师,我让您猜个脑筋急转弯。”……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真心的微笑,和他们在一起我不觉也充满了童心,永远不会老……
让我们用微笑迎接每一天的工作,让我们微笑着面对同事和家长,让微笑送去我们对每一个孩子的爱,让发自内心的微笑感染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愿我们的周围永远充满微笑!
《修炼》读后感 篇10
知道“学习型社会”这个概念已经很久了,但对它的理论根源不是特别了解,最近我看了《第五项修炼》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深入了一层,正如作者彼得圣吉在序言中所说,因为我们采用了分析的方法,造成了对世界支离破碎的理解。此书通读了一遍,有些地方能够看懂,有些理性的东西,似懂非懂。
看了序言,为作者的深入见解所折服,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在社会、教育和政府存在的弊病:“我们的社会组织已被分割得四分五裂。我们把生理的健康与心理和精神的健康分割开来讨论,以至于人们虽然活得久些,但整体身心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所支付的社会成本也越来越高。学校的教育成为片断知识的传授和枯燥的学术性演练,最后竟发展到越来越和个人成长与真正的学习脱节,成效也越来越差。政府各部门不仅被分割得各自为政,且被各种利益团体的不同需求分割,变成一部老旧瘫痪、无法运转的机器。”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细细地品味书中的理论,知识日益更新,技术频繁换代,人们越来重视人的再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终身发展。《第五项修炼》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面对眼前飞速发展社会,我已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受了,它在警示我:要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才能胜任今天的工作,才能实施现代的管理,才能实现创新,追求卓越,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细细地品味《第五项修炼》书中的修炼内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读后有了很深的感悟。
五项修炼分别为:超越自我、心智模式改善、建立共同理想、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超越自我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客观的观察现实,寻找实现愿望的方式方法,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通过努力不断实现一个又一个的愿望。
心智模式改善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对我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共同的理想,我们的团队拥有了共同的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
团队学习,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一个思想,交流以后,就变成了多个思想,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会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
全局思考,群体与人类其它活动都是一种系统,会被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相互影响并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平衡。
通过学习《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我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在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
掌握了这些力量,我生命的空间就会变得很大,我会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的人,成为“学习发展型团队”中的一分子。在这个“学习发展型团队”中,我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和工作观,实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工作创新。营造一个内部团结、和谐、奋进的氛围。在这样团队里,我们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从而创造出惊人的成果,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
《修炼》读后感 篇11
《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是我们学校党支部向党员推荐的,作为自我提高的教材向党员推荐阅读。目的进一步党性,严格要求自己,扩大学习范围。下面浅谈一下对这本书的几点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我自己的启发。
《第五项修炼》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对策,来排除威胁组织效率和事业成功的学习障碍。在学习型组织中,新型的、扩张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体的热情得到释放,大家不断在学习如何开创自己真心向往的成就。
在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过程中,由五项新的构件技术集中在一起成为关键。这五项技术分别是:
1、系统思考。 在我看来,系统思考可以简单理解为基本世界观,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全面的思维模式。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系统中的一部分,活动也是由相关的、系列性的行动所组成,并通过无形的网络编织在一起。这些活动之间相互影响,但却不容易显露出来。因此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需要全面的从整体方面去考虑。系统思考是一个概念框架,是一个知识体系,也是一个工具系列,通过系统思考可以让各类的思考模式清晰的展现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认识和改变这些模式。
2、自我超越。 我对自我超越理解为个人的前进动力、愿景目标,是不断自我超越,不断追求新境界的精神。自我超越是不断澄清和加深我们个人愿景的修炼,是持续集中我们的能量,增强我们的毅力,并客观的观察现实的修炼。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和重要基石。
3、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甚至就是图像、画面或形象。在我看来心智模式实际上指的是我们对事物的固有看法、思维定势。如果我们被心智模式所限制,那么我们的行动就只会被限制在过去熟悉和舒适的范围之内。虽然处理起来游刃有余但却无法突破。
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往往会想到一个最完美的解决办法,但是这些完美的办法却未能付诸实践。这不是由于意愿不强,也不是由于意志不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心智模式。进一步来说,这个最完美的办法所带来的新观点和知识未能得以实践的原因是,他们与我们内心深处某些固有的模式、思维、做法发生了冲突,而这些模式、思维、做法把我们局限在了习以为常的思考方法和行为方式中。反思心智模式就是要解除已有的根深蒂固的惯性力量,对它进行检查挑战,并进而去完善,使心智模式可以加速我们的学习而不是阻碍我们的智慧思考。心智模式的突破关键点在于反思,在实际的反思过程中,我们就要交流沟通,通过沟通把对方好的思想与我们的想法相结合,开放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思想,并接受他人积极的影响,以完成我们对固有思维的破除,使之得到提高和完善。
4、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给组织激励与启迪,促使我们不断追求的未来图景。实际上他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它把个人与组织成功的凝聚在一起,就像阳光公司所提倡的狼文化一样。狼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凝聚力,它促使我们每一个个体不断前进,为公司的目标、远景规划而不停的努力。
5、团队学习。 在我们平时的所见所闻中,聪明的个人有很多,但聪明的团队却不多。一个团队的每个成员的智商都有120以上,但往往这个团队的集体智商却很低。这就是我们常见的1+1<2的情况。团队学习就是要以团队作为学习的基本单位,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协同工作,使团队不但能够取得非凡的'成绩,也能使每个成员都能比在其他情况下更迅速的成长,实现1+1>2的效果,组织和个人都能在学习中受益。我们从事了某项职业,就意味着我们成为了一个终身学习者,这个过程永无止境,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掌握和精通它。我们越是学习,越能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无知,而团队学习是一个无尽的知识海洋。这就要求我们打开防卫的基本心态,让更多的力量和智慧涌现出来,把这种能量用于实践中去。这种开放会使智慧和能量得到开启,团队共同的能力就会得到共同提高,团队就会朝着共同目标快速前进。
以上五项修炼内容,听起来很抽象,在我单独阅读完每一项修炼内容后,我对五项修炼进行了整体思考。在我看来,这五项修炼可以理解为:个人在目标(自我超越)的影响与激励下,与企业文化(共同愿景)相结合,形成一个共同学习、提高的团队(团队学习),去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心智模式),进而完善自我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对事件整体的思考能力(系统思考),最终形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去实现个人和组织的最终目标。
以上是我阅读《第五项修炼》后的理解及得到的启发,这本书的内容很多地方都很专业,对于我来说比较深奥,作者所表达的真正意图与我目前的理解也许会有所偏差,我会在今后更进一步去理解它更深层次的含义,完善作者所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理解,更进一步指导我的工作和学习,为构建一个学习型组织而不断的努力前进。
《修炼》读后感 篇12
在新年到来之际,我读完了《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我被书中的五项修炼所折服。在书中,我了解到:"自我超越"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边影响的一面镜子;"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系统思考"极其务实,可以使我们了解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建立学习型组织就是融合五项修炼的最高境界。
建立学习型组织是我在读完此书后的认识到的一条新的学习方法,但建立学习型组织并不是那么容易,我认为建立它必须遵循几个基础:
其一,必须了解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并加以利用。
(1)学习型组织基础--团结、协调及和谐。
组织学习普遍存在"学习智障",个体自我保护心理必然造成团体成员间相互猜忌,这种所谓的"办公室政治"导致高智商个体,组织群体反而效率低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2)学习型组织核心--在组织内部建立完善的"自学习机制"。
组织成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学习成为工作新的形式。
(3)学习型组织精神--学习、思考和创新。
此处学习是团体学习、全员学习,思考是系统、非线性的思考,创新是观念、制度、方法及管理等多方面的更新。
(4)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特征--系统思考。
只有站在系统的角度认识系统,认识系统的环境,才能避免陷入系统动力的旋涡里去。
(5)组织学习的基础--团队学习。
团队是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许多组织不乏就是组织现状、前景的热烈辩论,但团队学习依靠的是深度汇谈,而不是辩论。深度汇谈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深度汇谈的目的是一起思考,得出比个人思考更正确、更好的结论;而辩论是每个人都试图用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同意的过程。
其二,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遵循自主的,自愿的学习态度。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切实有这种迫切的需求,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上级的指令,是上级的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的,应对式的工作观;同时必须不是赶时髦,不是追风,否则只会是形式主义。因此主动与迫切,这两点事关创建的`成败。只有发自内心的,是出于对事业的爱,才会有成效。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在为事业打造未来
其三,要善于不断学习。
这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所谓"善于不断学习",主要有四点含义:
(1)是强调"终身学习"。即组织中的成员均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形成组织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其成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2)是强调"全员学习"。即企业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尤其是经营管理决策层,他们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命运的重要阶层,因而更需要学习。
(3)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学习型组织不应该是先学习然后进行准备、计划、推行,不要把学习和工作分割开,应强调边学习边准备、边学习边计划、边学习边推行。
(4)是强调"团队学习"。即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在学习型组织中,团队是最基本的学习单位,团队本身应理解为彼此需要他人配合的一群人。组织的所有目标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队的努力来达到的。
而我们应该怎么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型组织,我认为:
一、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应根据以下几个步骤逐步展开:
1.首先要检验你所在的组织是怎样一个组织
2.认清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障碍
3.构建一个适宜组织学习的组织架构
4.在组织内营造学习和组织学习的氛围
5.学习和整合五项修炼
6.运用学习方法,学习各方面知识
二、解决组织的学习智障
在实际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学习型组织往往很难予以建立起来,这主要是因为在我们的学习思维中,存在着很多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智障。这些智障不仅妨碍了我们创建学习型组织,而且也是我们进行有效地组织学习的一大桎梏。
1.局限思考。长久以来,我们被灌输固守本职的观念,这种观念如此牢固,以至于我们总是将自身与工作混淆在一起。多数人认为自己对于整体只有很小或毫无影响力,他们往往在自己的岗位上埋首苦干,而只把自己的责任局限于本职范围之内。当组织中的人只专注于自身职务上时,他们便不会对因所有职务互动而产生的结果有责任感,就算对结果表示失望,也不会觉察出为何如此,它与自己的本职又有什么关系等等。
2.归罪于外,不追究自身的原因。归罪于外其实是局限思考的副产品,是以片断的方式来看外在世界的结果。如果只专注在自己的职务上,我们便看不见自身行动的影响到底怎样延伸到职务范围之外。当有些行动的影响回过头来伤害到自己,我们还会误认为这些新问题是由外部引起的,而且我们不仅限于指责组织内的同仁,甚至还会指责组织以外的因素。
"内"和"外"总是相对的,当我们扩大"系统"的范围时,原先的"外"就变成了"内",所以,当我们将问题归罪于外时,我们已将"系统"切割,而永远无法认清那些存在于"内"与"外"互动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3.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积极性。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养成了以片片段段、专注于事件的习惯来处理周围的问题,而且对每一个事件,都认为有明显的原因。然而,在我们现代的企业或社会中,生存的主要威胁并非出自突发的事件,而是由缓慢、渐进、无法察觉的过程所形成。例如环境的恶化、产品品质的下降、顾客群的减少等等,都是缓慢形成的。
如果人们的思考充斥着短期事件,那么创造性的学习在一个组织之中便难以持续;如果我们专注于个别事件,最多就只能在事件发生之前加以预测,作出最佳的反应,而仍然无法学会如何创造。
4.专注于个别事件、短期事件。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进沸水中,它会立刻试着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进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温,当温度从华氏70度升到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但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对缓慢、渐进的变化,则没有作用。
5.经验学习的错觉。直接的经验是我们最强有力的学习方法,自幼我们就透过经验来吃、爬、走和勾通。对于组织来说,能够从过去或者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当然是最好的,但对于许多对未来有很大重要影响的决定,我们却无从学习。例如,提拔新人担任领导职务,对于组织策略的重建,以及组织学习氛围的形成,都有多年的影响;再如新生产设施与流程的投资,影响产品产出的时间更长。对于这些决策,如果硬着要套用经验,那么就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三、学习和整合五项修炼
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必须克服各种学习智障,并通过对个人和组织的修炼予以达到。一般来说,学习型组织必须以五项修炼作为基本的学习修炼方法。
"自我超越"修炼是以不断厘清和加深我们真心向往的事情为起点,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这项修炼是组织中整体价值观的形成、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的基础。
改善心智模式,对个人来说,对提高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具有重大影响,而对于组织来说,其心智模式作为整体的心智模式,这项修炼可以大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建立共同愿景对于组织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对于组织凝聚力的强化具有重大影响。同时,这一修炼显然是组织目标形成和组织成员目标认同的必要前提。
团体学习主在表现为一种有组织的学习方式,作为一项修炼,其重要作用在于使得组织成员之间达成"完善的协调和一体的感觉",它可以强化组织的各种能力,包括思考能力、行动能力应变能力。
系统思考是一种心灵的转变:从将自己看作与世界分开,转变为与世界连结;从将问题看作是由"外面"某些人或事所引起的,转变为看到自己行动如何造成问题。它是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部分,它使我们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认识我们自己所处的世界。
五项修炼之间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和互为前提的系统特性,因此,组织修炼要能够有效地推进,必须对五项修炼进行整合。各个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任何一项修炼作为起点,但各项修炼必须形成一个整体,五项修炼缺一不可。
学习不仅是学知识,更是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习应着眼于未来情景,着眼于组织学习,着眼于团体精神。
学习的过程就是心灵互动的过程。
学习是要活出生命的意义,是每个人全面的终身的成长。
学习应变的单位不仅是个人,团体更应学习应变。
学习不是短暂的,而是终身的。
通过阅读,让我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藏着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并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并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修炼》读后感 篇13
当我第一次拿到第五门学科的时候,我只觉得这是一本很重的书,不仅是书本身,而且书中的内容也很重。我随意翻阅书籍,发现这些知识主要是理论性的。在我看来,这样的书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似乎是“难读”的,因为很多专业词汇很难理解。
“《第五项修炼》是一本开拓性地倡导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的著作。书的作者彼得·圣吉在研究中发现,要使企业茁壮成长,必须将企业变成一种学习型的组织,并使得组织内的.人员全心投入学习,提升能力在本职岗位上获得成功。”这是专家对这本书的解读。
在我看来是:想把一个企业,一个集体做好,就要把所有人的心都拧成一根绳子,团结互助,共同努力,共同成长!也许我的理解有点偏差,但这是我目前读到的观点。
读《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我没有办法介绍这本书的内容和意义,因为我还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虽然本书的理论和例子都是基于企业的,但是如果你仔细想想,其实企业的成长和幼儿园的成长,很多事情是相互兼容的。
我们是一个集体,我们需要团结起来,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我无法理解书中的理论,但我会专注于书中一些优秀的案例,甚至可以从这些案例中思考出我在幼儿园小组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约翰克里斯特的故事,他是一家领先的家居产品公司的一个大分公司的总裁,他的抱负是把子公司打造成行业内的一个优秀企业。
他设想了一个独特的全球分销体系,尽管许多部门对他的想法表示了兴趣,但他指出,这与该公司的许多传统政策相抵触。约翰·克里斯特准备了大量的数据,试图说服哈丽但被拒绝了。
但约翰·克里斯特没有放弃,再次找到哈丽,最终他打动了哈丽,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约翰克里斯特的创新分销系统,得到母公司大多数部门在全球范围的运用。
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了我在幼儿园的工作。我负责幼儿园的一些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做着和别人一样的事情。
今天看了这个故事我忽然想到,为什么我们的工作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想要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也许最后完成的非常出色,但是时间花费却很大,教师感到辛苦。是不是我们的工作也需要创新,在保证任务漂亮完成的同时又能省时省力,让教师工作更轻松。我想,这也许能为以后的工作带来新的创意。
《修炼》读后感 篇14
近日,利用空闲时间品读了管理大师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全书文字流畅,图文并茂,用通俗的语言,精选的案例准确传达了管理学中的精髓,尽显大师的真知灼见,常有醍醐灌顶,拨云见日的感觉。这本书虽然整体是针对公司或者组织与其成员的,但是其中的一些原理,技巧对我们个人也有非常大的启示作用。
名为“第五项修炼”,其实讲了针对组织的五项重要管理艺术。全书以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为主线,详细阐述了如何识别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如何从表象看到深层次的原因,成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建立成员与组织共同的愿景,最终使得组织成为学习型的组织,使得组织持续发展。对于组织中的管理人员,甚至个人都是很好的智慧参考。这五项修炼分别为: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 。作者以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作为题目,并且将其放在其他四项修炼之前,可见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的重要性,以及作者对系统思考的重视与推重程度之高。
首先简单总结一下作者提倡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系统思考。组织和人的活动都可以看成是动态系统,具有动态复杂性。系统思考是解决这种动态复杂性的有效手段。作者认为,系统思考是其他几项修炼的基础,根本上是心灵的转换。人由看片段到看森林。从对现状作被动反应,转为创造未来。从迷失在复杂的细节中,到掌握动态的'均衡搭配。系统思考让我们看见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杠杆点(leverage)。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能产生以小博大的力量。
自我超越。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是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是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植基于个别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只有透过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学习。具有高度自我超越的人,能不断创造生命中真心之所向的能力。
作者建议从:
1、建立个人愿景;
2、保持创造性张力;
3、看清结构性冲突;
4、诚实面对真相;
5、运用潜意识;来进行这项修炼。
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我们心中,并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思维方式,甚至可以是图像、或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然而不同的心智模式处理问题的角度会有很大的不同。对于一些的新的想法无法付诸实施,往往是心智模式惹的祸。
建立共同愿景。在人类群体活动中,很少有像共同愿望能激发出这样强大的力量。人们寻求建立共愿景的理由之一,就是他们内心渴望能够归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或使命。当组织没有共同愿景时,学习只是适应性的学习。而组织需要的是创造性的学习。
团体学习。团体智商远远大于个人智商。但也可能出现,在一个团体里,个人智商往往都在120以上,而整体智商却只有62,以至造成三个诸葛亮,变成一个臭皮匠。对于团体学习,首先,当需要深思复杂的议题时,团体必须萃取出高于个人智力的团体智力;其次,需要既有创新性又协调一致的行动;第三,不可忽视团体成员在其他团体的影响及扮演的角色;第四,团体学习需要练习理解——显而易见却被很多组织忽视。
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是很有用处的。
首先,对于系统思考。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比如现在上研究生了,很多人就像无头苍蝇一样,没有大的方向,迅雷不及之势将自己淹没在琐屑之事中。自己曾经也有一段时间的彷徨。这时系统思考可以派上用场了。首先我们全面的分析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可以对自己进行SWOT分析。在了解我们自己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全局的目标。研究生阶段,我们自己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根据这些制定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计划。我相信这样会使研究生涯充实而有意思。再拿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讲,前几天研究Kalman滤波跟踪算法,一开始自己就陷入细节的泥潭之中,看了好久天,都感觉没有什么进展。在看了系统思考这一节之后,顿悟。于是自己先从这个算法的基本思想着手,查阅了这个算法适合什么情景,最后才去理解算法的具体数学原理。很快便掌握。生活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我们常常陷于末节的琐碎中。跳出来,系统的思考一番,也许会有意外收获。
对于心智模式,自己也算有点体会。自己一直对于台球没有什么兴趣,主要是自己认为我根本不擅长那玩意儿,那玩意儿一点不好玩。一次偶然的机会,和几个同学玩了一阵子,觉得挺有趣的,于是慢慢的改变了对台球的想法,有机会便和同学去玩,渐渐地,自己喜欢上了台球。改变心智模式,也许能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在另外某些领域的天赋和兴趣。
对于建立愿景,个人愿景非常重要,窃以为它能够主导人的行为。很多管理研究都表明愿景和目标能够促进人和组织的发展。一旦建立愿景,就好比漂在海上的航船有了指南针,人和组织就有了方向。愿景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有了他,我们可以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能够解读自己内心渴望的东西。
总之,通过阅读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自己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善用其中的理论,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的很好。
《修炼》读后感 篇15
读第五项修炼对人的思维是一种冲击,他以独到的见解一针见血的指出现在人类思维的局限性,以及这种局限给我们制造的麻烦。人类思维逐渐倾向于只专注于具体的事件,善于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片断来思考,然后再把各个结果进行整合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思想是当代思想的主流,在很多问题上都很奏效,但却造成了系统整体的隐含的问题,而这种问题往往被我们认为不是我们自己制造的。人们逐渐丧失了更深入观察整体形成的要素―组成分子之间整体的互动关系以及其所形成的复杂现象。第五项修炼作为一种思维的语言和工具,运用系统动力学和混沌理论引导人们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深入思考复杂变化背后的本质―整体动态运作的基本机制,从而发现并解决错综复杂的.、用分解的方法无法思考的问题。
五项修炼包括了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其中的系统思考在五项修炼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整合了五项修炼中其他四项,探究各项修炼之间如何互动,强化其他各项修炼,并提醒我们修炼的整合效果要大于各项效果的加总。系统思考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式,重新认识自己、世界和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为我们建立学习性团队提供了依据,并起到重要作用。
现实中我们总是遇到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却难以找到理想的解决办法,或者一个问题的解决导致了其他问题的发生,或者自以为正确的解决办法不像想象的那样尽如人意,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总是以传统的思想对待这些事情,局限在问题的本身或表象,问题已发生就必然会有一种惯性思维: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结果呢?没有看到系统的运作,忽略自己和具体事件都是系统中的因素。系统思考让我们明白:这种局限于问题本身的思维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思维方式,没有发现现象背后的实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专注于具体事件而忽略了系统运作的存在。
这里系统思考引出了结构的概念,所谓的结构就是指系统实际的运作机制,它描述了系统中各种要素是如何互动和相互影响的,结构决定事物的变化和形态,从要素的互动中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系统思考的核心。它综合考虑了影响事件本身的各种因素,而这些相互影响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就构成了它的系统,了解了系统结构,就可以根据系统思考的“语言”作出系统运作的环路图,根据环路图就可以明确地做出结论:要素的互动关系是如何相互影响,并产生行为变化形态的,从而可以轻易的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解,即系统环路的杠杆解。
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就必须冲破传统思维的限制。了解系统思考的核心并对传统思想和系统思考加以区别,是学习和运用这种思考方式的基础和出发点。 在企业面临重要决策时,运用这种简单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认识具体事件背后的真相,把个人、企业、煤炭产业和消费群,甚至其他产业都融入到一个系统中,分析他们如何相互互动影响,并产生一系列的结果,将更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修炼》读后感 篇16
在读《第五项修炼》的时候,自己突然意识到书名本身就是讲了作者所认为的最重要的修炼,第五项修炼也就是系统思考。在之前自己是觉得五项修炼很重要,这时才意识到系统思考本身也就是包含了其他的四个修炼的。所以系统思考是对于整体的认知,自己也是整体的一部分。
比如说心智模式,我们的心智模式也即我们内心深处对于现实的认知,也是我们内心的认知,使我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言语、行为,当我们可以去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的时候,我们为人处事的各方面也会因此发生变化。而通过观察我们为人处事,也可以去发现我们的心智模式是什么样子的。而我们如何来学习,如何来行动,如何去思考,其实都是来源于我们的心智模式。
比如说未来愿景,它是我们内心对于未来的图像。未来图景对我们是有吸引力的,是我们内心渴望的结果,所以它会激励我们为了愿景而努力。但愿景也不是随便实现的,需要我们去努力学习,提升自己,需要去落实行动,更重要的是需要去改变心智模式,这个过程也是需要系统思考。
比如说学习成长,因为我们的认知是有限的,所以需要通过学习来不断的拓宽自己的认知。因为外在的世界也在不断的变化,我们也需要通过学习来认知现实的变化,可能也需要学习新的'技能。而学习成长的过程,对于实现个人愿景很重要,学习和实践也是相互关联的,学习也是需要去改变心智模式,需要去接纳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需要去学习如何系统的思考。
比如落实行动,愿景不是靠想象实现的,一定是需要我们有所行为。这样学习的过程也是为了去更好的落实行动,需要去做到知行合一,在行动的过程中去学习。通过行动,会发现认知中是否存在问题,再来完善它。也通过行动,我们距离愿景变得越来越靠近。
通过系统思考,自己就把五项修炼变成了一个整体。这样五项修炼只是分开来看,但实际上又都是统一的。因为系统思考的存在,五项修炼变为一项修炼,也就是做人的修炼。这样自己就是专注在系统思考的提升之上,自己就是用系统思考来把现实的认知转变为一副整体的画面。
《修炼》读后感 篇17
《第五项修炼》这本书很久以前就想过要读,可读完第一章觉得枯燥没再继续下去,前段时间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决定无论如何得把它啃完。事实上读得过程很缓慢,且理解不深刻,打算继续读反复读,直到读懂为止!
这是一本极其经典的管理学著作。作者明确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念,学习型组织,不同于公司要经常组织大家培训、上课,学习业务知识,而是让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了学习的热情和能力,并在组织合作中不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集体共同创新,试错,自我净化,促进自我成长的组织。
要打造这样一个高效学习型的组织,作者认为,需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修炼,分别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今天读完《自我超越》这一章,明白自我超越的人有着广阔宏远的胸襟和格局,他们有着清晰的目标和愿景,不以挫折和困难为敌,而是把他们当做盟友,想办法去运用和享受它们。他们尊重事实的真相、允许自己的不完美和无知,但是反而更明白如何修炼自己,从而更自信从容。这应是我们终其一生向往和追究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重点在于过程,应当享受和珍惜过程,而不该只盯着结果。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人生目标,不清楚不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但是一旦有一个自己很抗拒的事物摆在自己面前时,却很清晰的知道自己不要。这个时候,人是处于一种负面愿景的情况下,以摆脱、逃避、离开的思维模式去生活,那么生活中会越来越多充斥难以摆脱、难以逃避、难以离开的事情。不如变“我不要”为“我要”,化“挣脱”为“追求”,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主动与正面的愿景。
有崇高的愿景,就是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对自己的计划和安排严格执行,在别人认可的情况下还要找到自身的'不足。愿景是推动进步和卓越的动力,即使失败了,也把失败当做过程的一部分,淡然置之,重新再来,一定会比上一次更好。也许,把对手、困难甚至时间都当做盟友是件非常不易的事情,需要很大的胸襟和气魄,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磨练,但是这正是卓越自我的必备品质。
《修炼》读后感 篇18
《第五项修炼》是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所著,这本书是EOM0好久之前送我的,一直没有看,一来是对企业管理类的书不感冒,二来对这本大部头有畏难情绪。不过,看完以后没有想象的那么晦涩难懂,并且不同于其他的管理类书籍,这本书提出了系统思考和公司整体学习型组织的实践。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是在更高的哲学层面来看待公司和这个世界的运行。
学习型组织有五项技术需要修炼: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其中系统思考就是第五项修炼,它是整合其他修炼的修炼,它把其他修炼融入一个条理清晰一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系统思考可以使我们理解学习型组织的最微妙之处——即个人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新方法,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是心灵的转变:从把自己看成与世界相互分立,转变为与世界相互联系;从把问题看成是由“外部的”其他人或其他因素造成的,转变为认清我们自己的行动如何导致了我们所面对的问题。
书中举了一个啤酒游戏的例子,从单个零售商、供应商和厂家来看,大家都没有做错,但是却导致了整个系统的崩溃。以就事论事为主导模式的组织,是不能持续进行生成性学习的,我们需要系统性的思考的概念框架,也就是发现影响行为的结构性原因的能力,仅靠“创造未来”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从系统思考,不由得的想到中医和西医的区别,西医是线性思考,哪里出问题治哪里,患癌症了就需要杀死癌细胞,在这治疗过程中,癌细胞是杀死了,也同时把其他细胞杀死了,这类现象在我们身边很常见。中医和这恰恰相反,一个地方出问题,中医要考虑是整体,是什么导致出现患病,找到具体的本源问题,不孤立的看待一个问题,这就是一个系统的思考。当然在家庭里面,孩子教育出现问题,肯定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父子关系、学校教育导向、工作压力问题等都有可能导致出现这个问题。
作者把系统思考称为第五项修炼,因为它是本书所描述的全部五项修炼理念的基石。全部五项修炼都是关于一种心灵的转变,即从观察局部到观察整体,从把人看成是无助的反应性动物,到把人看成是塑造自己的现实的积极参与者;从对当前的反应,到创造未来。没有系统思考,就没有在实践中整合这些学习修炼的动力和方法。作为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如何看待世界的基石。
整本书内容很丰富,好多还是没看明白,其中有两章讲的很精彩:自我超越和未来的前沿。自我超越全文从对学习型组织的分析入手,来讨论真正的“自我超越”,不仅角度新颖,而且,重要的.是,将个人的自我完善放在组织经营管理中分析,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具有莫大的实践性意义。正如文中所言,“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而不是反应的观点,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因为,我们还需要采取更实际的行动,选择更实际的行为方向,从而真正的解决问题。我们要挖掘我们本质里那些美好的内在,就需要不断地自我超越。
1、愿景,目标和方向是行动的原动力。
借鉴很多成功者对其奋斗经历的自叙,我认识到,真正的兴趣、永无止境的快乐和幸福感是在朝向目标努力拼搏时才能品尝到的,只有不断明确的、具体化的目标,才会有不变的斗志和进取心,面对挑战,才会有坚持下去的勇气。文中说,“当自我超越成为一项修炼、一项融入我们生命之中的活动,它的背后包含两项动作,首先是不断厘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其次,什么才是我们的目标?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才能不断地从答案中汲取动力,不断向高层次迈进;文中将这种动力称为“创造性张力”,即看到方向后与现实状态作比照从而在心中产生差距时所形成的张力。我很欣赏书中作者这样说:“自我超越的精义便是学习如何在生命中产生和延续创造性张力”,我认为这句话是真真正正的抓住了自我超越的本质内涵。
2、诚实地面对真相。对于“诚实”二字,我的理解首先在于:不自欺。而其实事实上,我们会发现,我们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诚实的面对真相,不仅是“根除看清真实状况的障碍”,还要“并不断对于自己心中隐含的假设加以挑战”。 我们知道,自欺即意味着失败。过于自负和自满的情绪,是一种自欺。但是人们往往没有注意到自卑或过分给自己施压,其实也是一种自欺。有些时候,我会觉得这个愿景太美好了太遥远了,或者是发现现实太真实了太残酷了,然后,就在自己心里虚设出一个结论,就是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向前走下去。其实这个时候,我就陷入了一种对自我的“不诚实”,面对真相,面对难题,我在作负面的“自欺”。书中说得好,“生活中喜悦的感觉常来自对目标的坚定不移”。我认为,当你真正做到坚持,你永远是有力量的,而当你局限于心灵一角,那你潜在的力量将失去伸展的空间。
3、有创造才有超越。“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我很赞同这种观点。有的时候,我总是会将脚步的停止归咎于条件的限制,现在我意识到,其实这种心态很不可取,这是一种逃避;超越自我,就是要不落窠臼,不为现实条件所束缚,能够积极运用手中所有的,来实现创新。这种自我超越,不仅体现在每个人专业技能提升方面,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把“自我超越”放在组织中去实现。之所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比起那些很多教人们如何成功、如何提升自我的书籍,《第五项修炼》是把个人的“自我超越”与学习型组织的发展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如作者所言,“发展自我超越的许多实践方法,都深藏在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其它各项修炼之中,例如学习系统思考的能力、练习如何反思心中隐藏的假设、表达个人的愿景和倾听他人的愿景,以及共同探索每个人对于目前的情况各种不同的看法。”
在未来前沿中,面对世界的不断变化,需要根本性变革的领导所必须跨越的三个门槛或开放窗口中实现,作者提出了三个开放,即:开放头脑、开放心胸、开放意志。
第一个开放是指看到和听到未来就在我们面前,而我们却一直没有发现的东西。第二个开放是指看到本心,开放心扉,看到自己与周围的关联,包括痛苦、困扰、问题和欢乐的关联。这里,我们超越自己的舒适地带,不再责怪外力或别人把事情搞糟了,而是看到自己在问题局面中所扮演的角色。第三个开放门槛,指的是放弃最后一点,即“小我”,让自然呈现的东西都通过自身呈现出来。这一点和去年上TA,老师提出的“真相”很像,我们成长为自己真正的自我,做到自己的约誓,我们就会挺身而出去面对下一个难题,并充满轻盈和喜悦。
系统思维的修炼,就是一步步让我们放弃我们心中那个“小我”,去连接整个系统,去和别人发生连通,以自己的“本真”和另外的“本真”发生联系。
《修炼》读后感 篇19
美国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和一些管理学学者、卓越的企业家共同努力数年,着成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总结推出一套完整的、操作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企业管理方式,因而被称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其宗旨是:将组织变成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体,面对任何复杂的外界变化,能灵活伸展,能随机而变。其核心观点是学习:组织的个人和企业一起学习,组织在个人通过学习完成不断自我超越的基础上,进行团队学习,从而使组织变成学习型组织。
书中对每一项修炼都有其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让人读后深受感触。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心智模式”是根植于心中,影响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判断,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把镜子转向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借此,我们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图像,使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它还包括进行一种有学习效果的、兼顾质疑与表达的交谈能力——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如果组织中没有全体成员深度分享共同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那这个组织就不能得到伟大的成功。领导力即要给予组织机构以激励和启迪,有能力分享我们所追求的未来图景,伟大的组织都无一例外的用共同的身份和命运归属感把人们成功地凝聚在一起。这是因为共同愿景会激发真正的信念、行动意愿和投入参与,而不仅仅是服从。
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Team Learning)
当一个管理团体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的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何以集体的智商只有六十二?团体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也有不少惊人的实例显示,团体的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
系统思考是整合了其他修炼的修炼,它把其他修炼融入一个条理清晰一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他防止了其他修炼变成分散独立的部分。没有系统的观点就不会想去了解其他修炼之间的关系。而只有通过强化其他各项修炼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让一个组织正常并积极的运行。第五项修炼不断提醒我们:整体大于局部的组合。
总结:
开发共同愿景会促进对长期性目标的承诺心智模式的修炼主要在开放我们的心胸,这是我们发现自己目前看待世界的方法的局限性的必要过程。团队学习能够培养超越个人视角局限、以看清更大图景的集体技能。而自我超越则激发一种个人动机,它让我们持续的学习和理解我们的行动如何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自我超越使人脱离反应式的心态。最重要的系统思考是我们了解学习型组织即个人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新方法。
融合五项修炼对成就学习型组织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这是一件充满挑战的工作,因为要整合出一项新工具,比单纯个别应用这些工具难多了。但同时,这样做所得到的回报是无可衡量的。
《修炼》读后感 篇20
在知识更新日益频繁的今天,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的有力举措。通过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我对自身及未来的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第五项修炼的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分别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其中系统思考是以上所提修炼中的第五项,它是整合其他各项修炼成一体的理论与实务,以上组织在真正付诸实践时,会将各项修炼列为互不相干的名目或一时流行的风尚。少了系统思考,就无法探究各项修炼之间如何互动。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这让我想起了高中哲学所学的系统优化思想,并不断地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加总的效力。
正如书中所说:“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通过学习,我们可以重新认识世界以及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形成自己的独特世界观,并在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从而使我们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且提升自己扩展创造未来的能力!其实你我的心里都渴望这种真正的学习,这就是学习型组织的真谛,这样才能让大家在组织内由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由此可以看出,学习不仅仅是吸收知识和获得信息,还应包括心灵的根本转变或运作。学习型组织是可以不断加强人的创造未来能力的组织,其真谛就在于活出生命的意义。
≡于活出生命的意义,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的耶路撒冷有处叫做“针眼”的窄门,驮满货物的骆驼若要通过那里,就必须卸下货物。间接引用这个在当时广为人知的比喻,耶稣说:“富人进天堂比骆驼过针眼还难。”在我们前进的过程中,有时也需要我们把人生旅途中驮带的包裹卸下来。我们一旦迈过了一道原以为难以逾越的坎,就能从正在生成的现实的本源之处来观察,并让它通过我们呈现出来,变为现实。有人认为,放下,舍得,是轮回中的死亡过程,而体悟到一种不同的自我,则属于再生过程的早期阶段。我认为要体悟生命的意义,就必须开发出一种“放得下”的容量能力,即放弃我们想象中的控制欲。放得下能够让我们退后一步看,注意到自己的思维习惯。大家都在学习中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共同学习。
第五项修炼还告诉我们要:修身成人。中国有一首绝好的诗,据说是无为所做:你为什么不快乐?因为你所想或想做的事,99.9都是为了自己,然而那个私我却是不存在的。我们大家也都知道,佛教的基本概念之一是现象世界的空性。“修习和修炼至关重要。”奥托说,“儒家理论针对的是个人‘修炼’或修养发展的长期实践。由此可见修身成人的重要性,我所说的修身成人是指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人,是有自己思想并有远大抱负的人。
五项修炼就是研究人的本质,探索如何建立这种像有机体一样的学习型组织。但是五项修炼很难,因为缺一个都不行,如果只练外功,不练内功,功夫是练不上去的,如果只练内功,不练外功,那么能量无法发泄,会走火入魔,如果内功外功都练,但不修炼品性,会成为一代魔王。如果这些都练了,但不会与人合作,那就只能是孤独的老鹰。五项修炼是环环相扣,要五项修炼同时进行,螺旋式前进,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同时应该不断超越,超越自我,不断创造奇迹和辉煌。
《修炼》读后感 篇21
读书促进着一个人的成长进步,读书拓展着一个人的人生宽度,读书涵养着一个人的精神气质。随着日常培训的开展,集团公司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大家在工作培训之外也积极学习,通过读书充实自己。《第五项修炼》不同于其他书,它更强调了团队学习的重要性,这五项修炼概括地说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第一项修炼是“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是深刻了解自我的真正愿望,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对客观现实正确的判断,通过学习型组织不断学习激发实现自己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并全心投入工作、实现创造和超越。
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对事物作出价值评价,沉积在自我心灵深处的印象等。一个组织要改善心智模式就要开发反思和探寻心智模式修炼的方法,把心智模式的修炼制度化,提倡探寻挑战思考方法的`氛围。
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指的是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在一个团体内整合共同愿景,并有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的内在动力,将自己与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联系在一起,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
第四项修炼是“团队学习”。团体的集体智慧高干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要快。
第五项修炼是“系统思考”。企业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也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影响着,因此必须进行系统思考修炼。系统思考的修炼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修炼。
《第五项修炼》揭示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在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掌握了这些力量,就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的人,成为“学习发展型团队”中的一分子。在这个“学习发展型团队”中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不断创新、不断进步,营造一个内部团结、和谐、奋进的氛围。团队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就能创造出惊人的成果,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
《修炼》读后感 篇22
《第五项修炼》是一本关于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的书,作者是美国彼得·圣吉博士。书中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行动对策,即五项修炼来提高组织效率和排除阻碍事业成功的障碍。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彼得·圣吉博士和他的团队在研究中发现,要使企业长远发展,必须在企业建立学习型的组织,并要求所有人员全心投入学习,以此提升个人及团队能力进而使企业获得成功。
第一项修炼是自我超越 。此项修炼目的是深入了解自我,客观地认识现实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在通过不断的学习激发自己内心最想实现的愿望,并全心投入工作、以求实现超越。
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影响我们如何认知世界,并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我们所想的往往都是假设而不是真相。心智模式的问题不在于它的对或错,而在于它常隐藏在人们的心中不易被察觉。
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景。指的是在一个组织中每位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进而形成团队共同的目标,并有渴望实现目标的内在动力,主动而积极地投入。人们寻求建立共同愿景就是他们内心渴望能够共同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
第四项修炼是团队学习 。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因此团队合作就会产生巨大的能力。团队学习要发掘个人的潜力,进行创新,协调行动,团队成员间建立起合作信任,互补互助。掌握团队学习的修炼方法是完善学习型组织的关键。
第五项修炼是系统思考 。企业管理及企业活动是一个系统,由许多信息及活动联系,彼此影响,因此做出的每个决定都要进行对全系统的思考。系统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其潜力。
第五项修炼高于其他四项修炼,要在开发其他修炼的情况下才能发挥自身的潜力。开发共同愿景来建立长期性目标,心智模式的修炼意在拓宽我们的心胸,团队学习能让我们超越个人视野的局限,看清集体的潜能,而自我超越则使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激发出个人能力,进而达成团队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共同的愿景。
《第五项修炼》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那么就不应该脱离团队,更要融入学习型组织中再提升自己。特别是教师这个职业更离不开团队的学习。但如果只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在研究学习,那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一起研究、学习的人都要全心的投入,大家为了共同的目的去努力,还要有完善的制度以及具有高瞻远瞩的人加以指导。
改善心智模式让我进一步地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自我超越让我理清自己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提升自己。我要更好更快的融入到团队学习当中,与大家一起建立共同的愿景,这样会使自己产生巨大的工作潜力,但是我缺少对工作的系统思考,所以我还需要进一步修炼。
学习是一个社会中的人不可缺少的部分,终身学习才能发挥其出个人的'真正价值。我将会全力突破超越自我的关键,深入学习,与他人共同探讨如何更进一步。我觉得每个人在团队中都可以发挥作用,每个人都应该有些全局意识,通过提高自己,进而提高整体。最可怕的是一个看一个,没有人愿意向前一步。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经常把学生发展的好坏与成绩等同起来。当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时归因于他们的不努力,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有问题。当学生上课不听课时,总是归因于学生不想学习,却没有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不是有效,自己的教学活动是不是吸引学生学习。所有这些都让我反思许久,我也重新认识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
首先,我要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变让学生学习为学生主动想学习。加强班级体建设,开拓新的、合理的班级管理方式,更彻底的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
其次,与全班学生一起建立共同的愿景,让他们和我一起为班级的美好未来一起努力。
《第五项修炼》虽然是关于企业管理的一本书,但其精髓也同样适和于学校管理,适用班级管理,关键在于管理者自身的认知,更重要的还是要勇于实践。
《修炼》读后感 篇23
由于工程业务的属性特点和业务形态特点,五项修炼对我们团队来说尤为真实和迫切需要,我下面就“系统思考和团队学习”结合日常工作实践谈谈想法。
工程业务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有涉及部门多、环节多、周期长、变化多、交叉多等特点,只要其中某个点出现异常,就有可能影响到实施过程,若公司的工程体系、施工管理体系、售后服务体系不完整、不连贯、不协调,是不可能做好一个工程项目的。
一个工程项目从业务获得到项目完成至少有以下几大阶段分割:业务对接——前期深化——成本核算——招投标签约——现场测量——生产加工——运输——工程管理(含回款)——交房服务——保修服务。如果项目执行人不去系统考虑每一个环节的相连性和内在的影响,要想顺利完成项目,可能行是很小的。
一个工程项目从业务获得到项目完成至少有以下几大阶段分割:业务对接——前期深化——成本核算——招投标签约——现场测量——生产加工——运输——工程管理(含回款)——交房服务——保修服务。如果项目执行人不去系统考虑每一个环节的相连性和内在的影响,要想顺利完成项目,可能行是很小的。
上面10个过程实际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工作,涉及到市场部的企业宣传、技术部的技术保障、法务部的把关、采购部的供应、工厂的生产、项目现场的管理、财务部的配合、服务网点的布局等等。做一名合格的工程人员,必须全面思考、协调整条线上的工作,这个较大的系统是不能完全分割的整体。从单个环节来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譬如,第8个环节“工程管理”,这个环节的负责人是现场项目经理,狭隘的理解他是管理施工现场事物的人,但他要想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就必须要考虑采购部门备货的周期、生产部门加工的难点和时间、客户对现场工期的要求、工作量对施工劳动力的组织需求、货物的运输及入场、货物的保管及工程款的回收等。总之没有系统的思维和工作方法,整个工作进入死循环只是时间问题。
在工程事物的处理和安排上,全面、系统的'思考和执行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孤立去看一个点、一个环节。工程从业人员更需要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系统思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要想做到系统思考,还需要我们有很好的认知水平来武装,需要我们持续的学习他人经验、不断充实专业知识。
系统学习是系统思考的前提。只有“全面、系统、跨界的学习”——才有可能完善、升级系统思考。未来需要我们成为具有系统思考的综合性人才,公司更需要一个高水平系统思考力的团队。
《修炼》读后感 篇24
很遗憾,一直等到大二才去拜读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作为一个学管理的学生,这真的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第五项修炼》书中提到的五项修炼分别是一:自我超越;二:改善心智模式;三:建立共同愿景;四:团队学习;五:系统思考。但是主观的说,我读的有点吃力,对于书中的每一句话我都要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去思考。
在书中我最欣赏的就是系统思考的章节,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注定不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其他的事情,而这又会反馈给前面的结果,之后又造成其他的结果。这就相当于在一个生物链或生物圈,环环相扣。
说到系统思考,讲的就是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思考方式,这样就会在同样的一件事情,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观点,而组织者所要做的就是考虑到每个人的观点所涉及的问题,最后从整个组织出发,将能改善组织的方法提取出来。这样似乎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不然,这需要的就是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因为一个决定或许能暂时解决眼前的问题,但却可能是下一个问题的'根源,这就是系统思考的意义所在,至少这是我自己认为的。
管理学的范畴与哲学的思想是很接近的,或者我可以这样认为哲学的思想给管理学提供了一个思想基础,哲学的思想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方式,这样使我们考虑问题的时候就更加全面,想的更多,就会从一个大局出发,而不是逞一时之快,是的,这还是系统思考。
一只手表能够指示每个时间点,靠的是每个零件的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缺少了任何一个零件,这只手表就不能走了。或者说一个组织能够维持下去,靠的是里面每个组员的相互配合。当组织中的人只专注于自身职务上,他们便不会对所有职务互动所产生的结果有责任感。这里又是对每个组织中的人作的要求,又和前面的几项修炼结合起来了。这又和系统思考的思想相符,这样的好书,我们能不读吗?
至此,我还是深有感悟,要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真正的去做到系统思考呢?自己生活在大学这样的一个组织之中,在这里学习前人的思想,还有书本的知识,但这样的一个组织真的和小学、中学都不一样的,老师不会在自己身边督促自己学习,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是自己自由安排。这样自己就是自己的领导者,要自己去安排每个时间段的自己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己就生活在每个时间段的自己的组织之中,关键还是自己怎样去做到一个系统思考,才不会伤害到各个时间段的自己吧。
深思,搁笔。
《修炼》读后感 篇25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正如书中所言,问题的解决和改进取决于我们的思考方式;思考方式的不同所得到的结果可能是啤酒游戏的恶性循环,或者是“银行假日”的成功实施。
面对实际工作的问题,我觉得要想通过系统思考来解决和改进问题,就需要系统思考。
什么是系统思考?我认为系统思考就是要有全局观,掌握系统的结构、清楚全局的最终目标以及自己在全局的位置,以此作为自己思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误导、不能让“反应式管理”继续流行,就是要动态思考、联系系统内所有结构思考。
比如,部门作为一个系统,部门工作总结材料的撰写是这个系统内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是负责征迁工作的协调,其他人负责的工作我可能并不是很清楚,但是我要完成这个总结的时候,就不能单一地从我这个岗位的角度思考结构、内容、措辞等,而是要站在部门甚至是整个公司、全市引江济淮这个全局考虑系统内所有工作的.重点、责任、举措等等,才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工作情况。
如何才能做到系统思考?一要多学,无论是政治理论还是业务知识,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量;二要多思多想,包括针对不同问题的思考和同一问题的不同思考方式;三要注重细节,对问题认识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细节的掌握,通过对细节的把控可以帮助我们深度思考;四要多写,写东西就是一个整理思路最好的方法,将所有的想法和思路写下来,在过程中会让我们思考更多;五要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实践来检验思考的东西是不是正确的,能不能解决和改进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系统思考能力。
简言之,在部门这个系统内,就是要不断地去干新的工作,学习新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总结新的经验,为部门管理提升、为公司未来发展发挥系统成员的重要作用。
《修炼》读后感 篇26
通过阅读第五项修炼让我对系统思考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系统思考摆脱了线性思考的单一性、系统思考是一个思考框架,用来观察相互作用的关联,而不是观察各个分立的东西、系统思考是看清变化的模式,而不是静态问题。
从个人看待自己和世界的角度来说,系统思考可以让人从观察局部到观察整体,从把人看成是无助的反应性动物,到把人看成是塑造自己的现实的积极参与者;从对当前的反应,到创造未来。没有系统思考,就没有在实践中整合这些学习修炼的动力和方法。作为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如何看待世界的基石。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是心灵的转变,了解“心灵转变”这个词的含义,就能了解“学习”一词的深层含义,这是因为学习也涉及一种心灵的根本性转变或提升转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我们都会说,而且说的都很溜。但是到底什么是学习呢?文中上述这段话提出了真正的学习,和“心灵转变”关系密切。那么什么是心灵转变呢?心灵的转变,指向做人的意义,也就是价值观。这样的观点,形成了一个防护罩,一旦走出这个防护罩,人们便会退缩、恐慌、无助。但人又渴望突破这个防护罩,因为它的后面有人们需要的东西。这样的.矛盾产生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学习。
然而,如果还只是在罩子里面学习,那么距离我们想要的距离越来越远。真正的学习,便是不断通过提升认知,扩大自己的防护罩边界,让那些想要的愿景进入自己的区域。不断扩大边界的过程,就是心灵转变的过程,也就是真正的学习。在真正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系统的思考来帮助我们建立学习的方法和目标,首先我们需要清晰认知知识边界,对自己知识储备的现状进行罗列并加以关联,建立起初步的知识体系框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拓展性的学习,即学习目标的定位和相应目标体系的编制,时常问问自己在未来某个时间段里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状态,并探究要达到这个目标状态,还有哪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是有所欠缺的,由此编制出一个目标知识体系。在目标体系建立后,下一步就是根据这一体系进行相应的学习和不断的总结反思,针对不足之处查缺补漏。进而一步步接近和达到既定目标。
回归到学习型组织上来说,同样也需要这样的不断建立目标体系和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这样能够让个人的发展与企业卓越目标的实现相辅相成,团队的力量也得以能够发挥到极致。
《修炼》读后感 篇27
《第五项修炼》出版于1990年,属于一本管理学经典书籍,被《金融时报》称为“有影响力的五部工商巨著之一”。本书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的概念被写入金融教科书,至今仍有可读性。
彼得圣吉认为:人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知识的不断吸收,那么企业就如同个人一般,也存在着学习障碍,为了保持企业的活力和进步,成为一个能够自主学习的“人工智能”,就要利用五项修炼来构建学习型组织,打破旧的管理模式,分别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前四项是人生终身学习法则的基石,而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则把前四项整合在一起,让整体大于局部,系统大于个人。从团队整体出发,让个体与整体基于共同愿景,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自我提升,不断激发自己的内生动力,克服惰性,才能够比别人得到更多的回报。另外就是在一个合格的学习型组织中,个人和团体都可以奋斗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成就感与收获,达成双向的正反馈,从更多创新型的角度来提升工作效率。
除了这本书当中提到的终身学习,系统思考以外。对于我个人来说,也非常需要提升人际沟通与交往方面。不仅仅是因为人是群居动物,可以从社交中获得必需的心理满足,更是在学习型组织中,需要通过合作获得更多的正反馈,通过交流减少更多的信息沟通不畅,所以这项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在后面的工作中,我希望我能够承担那个破冰的'角色,主动去和其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同时,在我的工作遇到困难或者问题的时候,也主动向其他人请教,把好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且不吝啬于向他人传授高效率的工作方法,这样助于建设整个团队。同时,团队当中的每一个人,也会获得自己的成长与发展,实现共赢。另外在一个优秀的学习型组织中,团队都会在长时间内保持着较稳定且高效率的状态,从而个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其他相应的事物。
渺小个体单打独斗是没有办法取得大的突破与成长的,我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着清晰的规划,我希望自己真正按照书中所提及的那样,去从方方面面做到自我修炼和提升。同时我也预想到,在改变的过程肯定会遇到很多波折,可能也会有情绪极度低落的时候,但是不要放弃不要躺平,调整心态,迎难而上,真正分析原因,解决问题,这才是修炼。
《修炼》读后感 篇28
《第五项修炼》这本书中,提到有五项新的技术正逐步集中到学习型组织创新过程中,那就是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五个部分。
五个部分中,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是以认清自身为基础,以不断学习为途径,客观观察现实、了解现实,以达到实现自身目标的结果。要更好的自我超越,需要具备清晰的自我认知、敏锐的洞察力以及高效的行动力。
作者认为,要想不断熟悉和增强自我超越的能力,必须按照建立个人愿景、保持创造性张力、看清结构性冲突、诚实地面对真相、运用潜意识等原理进行修炼。
愿景包括正面和负面愿景,也包括精神和物质愿景。提到愿景,很多人都会提到负面愿景,会提到自己想要摆脱的事物,而这种愿景其实是解决问题的副产品,并不会帮助个人成长。因此,需要建立正面愿景,从而设立目标,帮助个人成长。
创造性张力是自我超越的核心原理,愿景与现实之间常常存在差距。这种差距可能使我们感到气馁或绝望。它也可能将你朝向愿景推动。由于此种差距是创造力的来源,我们把这个差距叫作“创造性张力”。创造性张力可以转变一个人对失败的看法。失败不过是做得还不够好,是愿景与现况之间存在的差距。失败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对现状的不正确认知、明确策略为何不如预期有效,和检验愿景是否明晰正确。
诚实地面对真相,不是指追求一项绝对的.真理,而是清除看清真实情况的障碍,并不断对自己心中的假设加以挑战。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自我超越。
从个人的角度,做到自我超越,首先要拥有清晰而客观的阶段性目标和长期目标,拥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同时要客观的观察现实,了解社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自身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在了解差距后,制定一系列可行性计划。个人的自我超越有很多途径,从心理上说可以是改变思维模式、培育创新能力、提升知识储备、提升心理素质,从行动上可以是改变行为模式、提升身体素质等。
从集体的角度,帮助成员做到自我超越,集体可以提供学习机会、学习场所、学习资料,为成员制定学习计划,提供学习激励等。集体成员还可以在集体中互相学习、竞争,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氛围,最终促进整个集体的进步。
《修炼》读后感 篇29
人贵反思、物贵复用。回顾我们走过的人生道路,我们的职场生涯最需要什么?是超高的智商,还是熟练的操作技能?看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后,我明白了,在当今知识更新日益剧烈、岗位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我们最需要自我不断提升的修炼能力。
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自从问世以来,受到诸如苹果公司、福特汽车等大公司的追捧,可以说声名远扬。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因为它所传授的不仅仅是建设学习型团队的方法,更是输出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方式,使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顶。
《第五项修炼》书中对每一项修炼都进行了详细讲解。这五项修炼分别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一、自我超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时代进步如此之快,不能靠老本吃饭,要有空杯纳新的心态,自觉终身学习,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是五项修炼的基础。
只有自我超越愿望强烈,才能保证学习的动力。对于个人而言,社会在进步,唯有终生学习、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跟上时代、才能胜任自己岗位。
二、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思维模式。我们经常会发现,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好像全世界都在与你作对。是不良的心智模式影响你的判断决策,导致事实与你的思维判断严重偏离,造成决策失误。
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打开自己心扉,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只有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三、建立共同愿景。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的愿景,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共同愿景而努力奋斗。而共同愿景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使人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的高度,没有共同愿景,学习就只是适应性学习。
四、团队学习。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一花独放不是春,作为一个组织,只有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共同进步,才能实现共同愿景。
五、系统思考。系统思考的精髓是用整体观点来观察周围事物,是前四项修炼的结合。融合五项修炼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是系统思考。
总的来说,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的确是一本好书,它教我们重建思维方式,因为人心是一面镜子,照见的始终是自己!我们必须改变!改变原来依靠经验习惯看世界、看别人的方法,改为向内看、看自己、看内心,空杯纳新、超越自我,共同建立学习型团队,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愿和大家共同学习提高,在青春奋斗的征程中,我们都是追梦人!
《修炼》读后感 篇30
一部被视为21世纪管理圣经的管理学经典之作,一部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近百年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类图书,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与我们共享了他对学习型组织的的认识和反思。
初读这部书,并不觉得它有什么出众之处,或许是习惯了理科书籍那种严谨的逻辑关系,读完之后总是一头雾水,于是试着去挖掘(真的可以用得上挖掘这个词,恨不得切开书页去看一看)书中有关人生和学习的感悟。
所谓第五项修炼即系统思考,我想这并不只是管理领域的修炼,是一种人生甚至人类群体危机化解的修炼。正是我们片面局部的思考方式,导致了切割而破碎的世界,从而使我们丧失了群己的一体感。回想从小受到的教育,我们总是被要求化整为零,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拆分成几个独立的问题去解决,然后再把结果组装起来,于是我们认为得到了整个问题的答案,或者对于一些数学物理问题,我们的确用这种方法得到了理想的解,但是当我们习惯性地用同样的方法去拆分世界的时候,我们会得到什么结果呢?我们在无形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丧失了对更大的整体的内在领悟能力,同样也就不能看清我们采取的行动带来的一系列后果。或者有人会反驳,我们当然也会“考虑大局”,但是习惯了拆分的我们在考虑大局的时候总是要重新组装那些拆分出来的部分,就像重新拼起来的碎镜子并不能具有比碎片更广阔的视角,得到的仅仅是局部的重复。
古人有两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前者强调了局部,后者重视全局。如果说“扫一屋”是“扫天下”的必要条件的话,好像无可厚非,只有局部的小事做好了才有可能做好事关天下的事情,却并非是充分条件,并不是所有“扫一屋”的人都能做到“扫天下”,如果不能从全局出发,得到的.只能是一个小局部的无限重复,永远不可能达到从量到质的飞跃。然而,“谋全局”却是“谋一域”的前提条件,起码是能更好地谋一域的前提,如果把一件事情孤立于时空之外,那么对它做的一切努力都将是徒劳。任何一个事物,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才有意义,脱离了它所属的范围就会完全变成另外一件事物。科研过程也是如此,永远不能把某一个现象孤立地进行分析,否则再完美的阐释也会在环境的检验中变得一文不值。数学物理问题有时尚且不是简单的问题堆砌,更何况抽象的人生,甚至是人类社会的发展。
系统思考,就是拒绝重组的碎镜子,我们需要的是更宽阔的视角,是对整体世界的领悟和感知。我们看到小孩子争吵时,能从容地说一句“你们好好玩”,并不在意他们争执的琐事,我们又何必去做其他事中争执的孩子呢?
《修炼》读后感 篇31
利用闲暇之余,我认真研读了《第五项修炼》一书,该书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让我受益匪浅。《第五项修炼》的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分别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其中系统思考是以上所提修炼中的第五项。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这项修炼是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甚至就是图像、画面或印象。我们通常不能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自己行为的影响。心智模式修炼要从审视自己开始——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图像,使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它还包括进行一种有学习效果的、兼顾质疑与表达的交谈能力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如果组织中没有全体成员深度分享共同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那这个组织就不能得到伟大的成功。领导力即要给予组织机构以激励和启迪,有能力分享我们所追求的未来图景,伟大的组织都无一例外的用共同的身份和命运归属感把人们成功地凝聚在一起。这是因为共同愿景会激发成员真正的信念、行动意愿和投入参与,而非仅仅的服从。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当一个工作很投入的管理团队,每个人的智商都120以上,为什么他们的集体智商却只有63?团队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在很多领域的实际案例显示,团队的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团队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团队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能做出非同寻常的成绩,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成长的快。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整合其他修炼的'修炼,它把其他修炼融入一个条理清晰一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他防止了其他修炼变成分散独立的花招,或最新流行的组织变革时尚。没有系统的观点就不会想去了解其他修炼之间的关联。而只有通过强化其他各项修炼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让一个组织正常并积极的运行。系统思考让我们看见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杠杆点。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能产生以小博大的力量。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在团队里都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但我们一定要有大局意识,第五项修炼的精髓在于整体大于局部。
《修炼》读后感 篇32
最近,利用空闲时间读完了《第五项修炼》一书,作者: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主要着眼于研究学习型企业的管理提升之道。虽然成书较早,但是读后仍让我感觉受益匪浅,与大家共同分享探讨。
《第五项修炼》从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商用飞机DC—3的五项核心技术说起,引出五项修炼概念: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我想先谈谈对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的理解。
(1)自我超越。书中提到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只有做到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实现团队学习。自我的超越不是简单的自我学习,是需要不断明确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而我们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倾听接纳别人的观念和见解。这一点在我看来是这五项修炼中比较难的一项,大多数人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觉得自己的想法是站得住脚的,要内心接纳别人的想法的确不易。应从内心抱有“取长补短”的学习想法,就会做出改变。
彼得·圣吉在书中提到组织存在的七种学习智障,即局限思考、归罪于外、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性、专注于个别事件、不注意细微变化、从经验学习的错觉、管理团体的'迷思。我想从其中选两点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1)不注意细微变化。作者认为大部分失败的公司,事先都有许多征兆,显示已经存在问题。虽然对社会来说是一种“优胜劣汰”的适者生存的法制,然而对企业和员工来说是非常痛苦的经历,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我认为,正如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道理,如果我们能捕捉、觉察到事件的非常态化时,能多维度多层次进行“抽丝剥茧”,还原问题的根本实质,并加以主动学习、变革及创新进行干预,做出恰当有效的举措,也许结果就不一样。
(2)管理团队的迷思。作者认为管理团队在压力下容易有各种想法,无法达成一致目标,极大地削弱了团队的整体学习能力,并且团队做出的决策、行为也会大打折扣。细细想来,管理团队是需要花心思去“经营”的,哪怕在困境、压力之下意见不一致,为了团队共同的目标,应该开诚布公地去处理和解决,更应该发挥出个人和团队学习的动力,及时化解矛盾。
读《第五项修炼》,我感觉只了解到一些“皮毛”,仍需要反复翻阅体会其中的道理,这本书所传递的知识非常值得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借鉴,不断地在学习的道路上前行。
《修炼》读后感 篇33
为什么许多团队中,每个人的智商都超过120,而整体的智商只有62?
这是因为,组织的智障妨碍了组织的学习及成长,使组织被一种看不见的巨大力量浸蚀,甚至吞没了!
有五项新技术正在逐渐汇聚起来,是学习型组织演变成一项创新。我们称这五项学习型组织的技能为修炼。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厘清并加入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性,并客观的观察现实。
员工多半为聪明的.、受过良好的教育、充满活力、全力渴望出人头地。但他们到了30多岁是。通常只有少数平步青云,其他多数人都失掉了开始工作时所有的企图心(目标)、使命感与兴奋感,对于工作,他们只投入少许精力,心灵几乎全不在工作上。这就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遇到的工作环境。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甚至图像、印象。(类似于心理学上的图式)
把镜子转学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借此,我们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图像,是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加以审视。
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这对于大多数人是难以做到的,越是年龄大,越难改变;年纪小有不知如何审视,更不谈改变了!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如果有一项领导的理念,几千年来一直在组织中鼓舞人心,那就是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愿景的能力。
除了宗教,基本还没有出现有这么大凝聚力的组织。能够将某种理念鼓舞人心,做到的不少。我们如果在生活中有一群人为同一愿景,共同奋斗20年将是一段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的修炼的起点是“深度会谈”,即团队中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自我防卫”是“深度会谈”的敌人,而且不易发觉,最终成了团队学习到一定程度后无法逾越的障碍。
这也是很多明星(企业、团体)生命力不超过40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我们深思熟虑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时候成了制约我们到达成功的主要障碍,也许是轮回。亚马孙丛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动的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形成飓风,我们现在都是在想飓风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后我们如何防御,基本没有人,或许还没有这个能力知道如何不让飓风形成。说不定我们想到了预防一起飓风,采取了我们认为最科学的办法,却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另外一起飓风的加强。
思考有时也许进入歧途。回头想想老子的“无为而治”也是另外一种正确的答案。
《修炼》读后感 篇34
最近我阅读了《第五项修炼》这本书,呵,那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学生样端坐着,听着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我还是有些不感兴趣的图表,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
悄然掩卷,让我收获颇多。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五项修炼”及其重要性;也让我懂得了个人素质的提高需要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用新眼睛看世界,逐步学会自我超越,学会心灵的转换,学会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学会用系统思考解决各种问题;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在整个修炼的重要性:它是整合其它修炼成为一体的理论与实务。这本书的每一章节都让我爱不释手,不是鱼就是熊掌。
我特别喜欢那个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热,当温度从华氏70度上升到华氏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
大部分动态性复杂都是处于缓慢渐变的过程,极不易察觉。即使察觉了,已经为时已晚。在生活中,想想看,水质是突然变坏的?交通是突然拥塞的?健康是突然变差的?孩子是突然变坏的?……
许多问题已比较清晰的出现在脑中,是啊,《第五项修炼》帮助人们重建一种新的看问题的方式,从习惯看世界、看环境、看别人,改变到向里看、看自己、看自己的内心;从看局部,到看全局、看系统。从而能看到存在与内的智障,寻求到克服它们的可能。《第五项修炼》的成功和杰出之处不仅在于它的理论,而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和对实践的有效指导性。它可能帮助你在弄清为什么的前提下,懂得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自我开发、自我超越的能力;改善心智、提高认知的能力;团队学习和团队建设的能力;系统思考、掌握未来的能力。
《第五项修练》顺应了信息化时代大潮,是知识经济的产物,完全符合我国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家庭的发展目标。
《修炼》读后感 篇35
在图书馆有幸借到彼得·圣吉的著作《第五项修炼》,书中论述的“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等五个方面的个人修炼,及通过个人修炼对组织产生的作用,让我眼前一亮。
只有个人学习才可能实现团队学习,团队学习以个人学习为前提。要做好一个学习型组织,团队成员需认同学习是必须的,是正确的——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超越和成长,也是对团队整体能力的提升。
书中谈到的“学习”,我认为不是大部分人所理解的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理论、方法等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只要是有进步、有优化、有调整、有计划等都是一种学习,这个学习的范畴很广很大。这或许已经改变了我们的心智模式,开放了我们的心态,革了我们的命。
我个人理解的.“系统思考”,就是“大局观”、换位思考。你在某一个角度、某一个位置得出的结论,做出的选择或决策,放在更宽的角度、更高的位置、更全的观念来衡量,它或许只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已。就如组织中某个部门的负责人,在他的岗位上思考做出的建议,不被直接领导所采纳同个道理。因为这个建议以他自身的位置去思考,可能破坏了整体的布局、决策、打破了制度,破坏了某种平衡。只有学会系统思考,每个人的选择和决策才会更加合理。
每个人选择了一个组织,为这个组织服务,会不会和这个组织走到底,都是不确定的,只有随时间推移才会有结论,这就是双向选择,没有对与错。不管结果如何,对个人来说,你在这个组织中是否成长了或是否在以前基础上实现自我超越才是关键。
你在这个组织里,若物质和精神都没得到提升,综合能力没得到提高,说明你没有进行任何学习,你还是原来的你,不进则退。你在这个组织中的这段时间是浪费的,对你个人或组织都是很糟糕的一个结果。只有在组织发展和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自我超越,即使离开这个组织,对你个人而言也是一种成功。制度使想干坏事的人不能干坏事,文化使能干坏事的人不想干坏事,这就是制度和文化的区别。文化是一种价值观,是做选择和决策的依据。每个人思考的原点不同,做事的方法不同,对于一个组织来说,需要把不同的人的想法统一起来,达成共识,才能共同实现个人和组织的愿景。这种“共识”就是一个组织的文化。
《修炼》读后感 篇36
《医生的修炼》是一本令人惊艳的作品。这本书魔力般的文字,能让病房里的真实故事仿佛正在我们眼前上演。书中每一个病例故事饱含了对医学事业深刻的反思,触碰到我们每个人的`心底。对于如何修炼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如何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这本书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要接纳临床的复杂性,因为医学是一个时刻变幻、难以琢磨的知识体系。医生所知道的和医生所追求的之间总会存在一些差距,但是正是这个差距使得我们更加努力去做每一件事。临床医学作为经验学科,需要的是不断的练习和总结。但每一次的练习都生死攸关,我们必须认清楚,这样一个现实:医学并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而是一个时刻变幻,难以琢磨的知识系统,不断进步的科学指引着我们。
外科机器人与人机博弈几乎所有的竞赛中电脑要么与人类战平,要么战胜人类。反对方认为现代的医学关怀已经很缺乏人性的温情,倘若继续技术至上,人类会感到越来越孤独,病人常常会感觉自己不过是一个病例上的数字。或许数码医疗的前景是水火不容的,不是相辅相承而互恰方则支持医生可能会摆脱医疗错误的困扰,转而更多的关心病人。
《修炼》读后感 篇37
翻开《医生的修炼》的首页,我便生出了浓厚的读下去的欲望。在这一页,睿智的学者面带从容淡定的微笑,旁边编写着简短的简介(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时代周刊》上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作为一名医学后辈,在看见如此优秀的前辈时的那种激动,我是无以言表的,对于他的作品当然也就兴趣满满。
带着对阿图医生的崇敬之情,我继续往下读了下去,然而,让我惊讶的是书的开头竟是我是菜鸟。在这一段,我看见了我的偶像褪去光环而作为菜鸟的成长经历,受到深深的启发。能达到如此成就的阿图医生应该算的上我们口中的天才啦,然而就算是天才,在最初也不过是一个菜鸟。
优秀如他在第一次做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时也是错误不断。当他以为万事俱备时,指导医生问他血小板是多少?,他因为紧张而忘了检查;当他消毒时,医生问他给他垫布卷了没?,他才惊觉自己又忘了;当他要开始注射时,医生问他用来冲洗导管的注射器呢?他着实又懵了。外科手术像其他事情一样,技巧和信心是从经验中积累的,在经年累月的积累中,半年后的他学会了阑尾切除手术,一年后的他可以做截肢手术,两年后的他已经能胜任气管切开术,而今的他正在努力学习处理腹部主动脉瘤。天才在于积累,一如他所言自己既不是天才,也不是傻瓜,但是通过不断的练习,我就可以做到。
明明知道手术可能会出错,下手时却重来不会有丝毫犹豫和怀疑。我觉的.这就是一名医生的魅力所在,从容淡定,给予患者心灵最大的安慰。当然这般从容淡定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来自积年累月的练习,不仅仅是住院医生需要不断练习来完成菜鸟的逆袭,经验丰富的医生也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更先进的新技术。可以说,学习是一辈子的学习。
医生的修炼,修炼一生,直至生命的终结。
《修炼》读后感 篇38
作为一名刚踏入医学院的精神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有幸读到了阿图葛文德的《医生的修炼》。
作者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十几个故事,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医生所面对的不确定和做决择时需要考虑的复杂因素,讲述了年轻的新手医生阿图出生在医生世家,毕业于名校医学院,满怀抱负的进入了梦想中的白色巨塔。从硬起头皮第一次拿起手术刀;第一次气管切开等种种经历;眼见身边曾经尽责的医生最终沉沦;面对种种无法解释,又难以治愈的病症,体验生命从自己手中一丝丝的逝去讲述了医学工作者的无助、无奈。而且里面有些医学知识,对初涉临床的我是个学习,更是种警示、鼓励。
临床医学作为经验学科,需要的是不断的练习和总结。说实在的,最重要的才能就是练习,愿意练、肯练。然而每一次的练习都生死攸关,我们必须认清楚,这样一个现实医学并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而是一个时刻变幻,难以琢磨的知识系统,不断进步的科学指引着我们。当然也有习惯和本能,还要靠一些经验,有时还有运气,然而我们知道的和我们追求的目标之间总会存在一段差距,不过,正是这个差距驱使我们更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因为我发现医学真的很奇妙,在很多方面很难解释,风险那么高,病人却信任我们,让我们自由发挥。医生总会面临两难的`境地,有时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医疗决策,而这样的决策,是否会带来并发症呢?不确切的答案让人难以回答。
毕竟医疗上的决定是错综复杂的,当你遇到三岔口的时候,很难决定要走那一条,就好像阿图第一次做深静脉穿刺,第一次做气管切开,这就需要医生果断决策,敢于实践,就和网球运动员,钢琴弹奏家和电脑修理工一样。我们都需要不断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职业技能。但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矛盾。像机器一样完美成为医学界的一种目标。从进入医院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明白医生是不被允许犯错的达到完美的关键是多学习,只有终生学习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犯错误的可能性,我父亲告诉我,你认为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但不久后你会发现有人做得比你更好,因为新技术和掌握新技术的人层出不穷,你必须去不断学习新东西,我今天所做的事情,其中大部分以前上学都没学过。医学也是一门探索性学科,人类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远还没有达到理想和完美的境界。事实上每个医生都有相似的经历: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医生也必须不断尝试、学习新事物。不能适应新事物就意味着降低治愈病人的概率,使他们不能享受到现代医学进步的好处,然而学习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带来麻烦。同时我们也要认清这个事实,每天,医生都要面对变化莫测的情况信息不充分,科学理论含糊不清,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永远不可能完美,即使是最简单的手术,医生也不可能向病人保证术后状态一定会比原来好。教科书里讲的各种病的典型症状,但是在临床上却无法找到一个人能把所有典型症状都见全,尤其是许多的病本来就难以鉴别诊断。
唯有通过不断的练习,积累总结,谨小慎微,才能把失误降到最低,但是医生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医生要通过严酷的医学训练,本来应该比大多数人更坚强,更抗压,但事实证明不是这样。还要面临医患纠纷,麻烦出现时,还不能得到外人的理解,最炽热的人,也要被冰冷的态度所浇灭。医生属于一个孤立的世界,一个不断流血,不断实验,不断切开人体的世界。我们是活在病人群中的少数健康人,因此,我们很容易被孤立,就连我们的家人也很难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医生常常被认为是冷血、没有人情味面对活生生的病人表现出冷漠的样子,事实上,这正是一名医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之一,至少,在医学医疗活动中,这种表面的冷漠也是必要的'。医生在情感上比较冷静,能理性地看待所有不确定的事情,不会因为恐惧或感情用事来歪曲事实。我们无法获得每一个病人的谆解,但是最起码做到问心无愧!
葛文德在书中还谈及了外科机器人与人机博弈命题。1996年,瑞典兰德大学附属医院负责心脏监护的资深专家沃林主任与电脑识别仪比赛,分别对2240份心电图资料(其中一半是问题心电图)进行分析识别,结果沃林正确地挑出620份,电脑则正确的挑出738份,电脑以20%优势击败专家,几乎所有的竞赛中电脑要么与人类战平,要么战胜人类。反对方认为现代的医学关怀已经很缺乏人性的温情,倘若继续技术至上,人类会感到越来越孤独,病人常常会感觉自己不过是一个病例上的数字。或许数码医疗的前景是水火不容的,不是相辅相承而互恰方则支持医生可能会摆脱医疗错误的困扰,转而更多的关心病人。
在医生的队伍里,常会有一些问题医生需要矫正,文中详细分析了哈里森的问题医生。详细分析了他的心灵堕落史,问题医生会面对同行的责难,最终哈里森在专业的矫治中心治愈。我们所有人都一样,生病的时候,都是医生在掌握着我们的性命,而医生通常是不完美的,他们也有可能犯错。
选择医学就是一辈子的学习,作为正在进入临床阶段学习的我们,在为人类战胜疾病的理想中肩负责任。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去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让这个人过得更好。
《修炼》读后感 篇39
贯穿的是对医疗制度的思考,对医生道德的考量,以及对于医疗手段选择上面不同观点的深究《选择的悖论》里面也有对于这方面选择的探讨。
前面的`部分是我们看不到的医院问题,医生问题,后面更多的是通过一些病例,对于医生工作的讲述。
医生这个职业在积累经验中,可能会带给人们痛苦,所以医患的矛盾就经常变得很突出,读了本书,我发现这种矛盾更多的是不理解,以及选择的困难,最大的收获是,我可能会用更理性的观点在未来看待医疗,并慎重的做出自己的选择。
《修炼》读后感 篇40
读这本书,完全只是因为母亲患病,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治好,有没有机会去治好。人类在疾病面前是这么渺小、脆弱、无助。医生,人类唯一可以于疾病抗争的职业,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刚开始看这不书,书中写到医生利用化验、机器、药物和手术与疾病和痛苦对抗。但终究会发现他所掌握的知识与现实中要求他掌握的技能依然有着很大的差距,医学是不断探索、学习的过程。
病人的治愈除了靠先进的医疗方法、依然需要运气,上苍的安排,因为医学有太多未知的领域、未知的风险。曾经有一位医生说过:大多数病人都认为是医生救了自己,其实是病人自己救了自己。
人类要战胜疾病,不仅仅需要高明的医术、还需要乐观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这是病人自身赋予自己的。当然还需要运气,上苍的安排。
不管怎样,感谢在医学这条道路上奋斗的人,他们竭尽全力去靠近、去探索这未知的领域,终究在这条路上,挫折永远比成功要多。愿医疗的发展能赶上人类的需求。
《修炼》读后感 篇41
书的内容确实是一个个没有明确主题的笔记,有自己成长的经历,有对某种疾病的研究和跟踪,有对一个患者治疗的记录和感悟。但一个个“散漫”的主题之下,其实有一个共同的“核”,这个核就是关于医疗在哲学层面上共同面临的一些问题。
医学不像一个数学、物理和化学,在一定的设定条件下,推动推理、计算或选择就能确定一个明确的结果。一个患者,来到医院,寻找医生的'帮助或治疗。医生在这个时候和情景,在凡俗世界扮演了上帝的角色,但可惜,上帝的光芒和智慧仍没有普撒人间,医生不够完美,患者不够完美,条件不够完美。每一次的治疗都是能力、经验、时机、认知水平、道德水平、经济水平等各种复杂因素掺杂在一起的一个决策和行动过程。N多的随机变量,使得最终的过程,走向和结果都只能呈现一定的随机分布。一个疾病,治愈率已经到达99%,但对一个鲜活的个体,如果落到那不幸的1%里面,就意味着100%的陨落。
作者应该是个优秀的外科医生(根据头衔好履历推测),同时也是一个很有心的人,做了很多跟踪记录和思考的事情,从医生的角度和方式,难能可贵地以一种平等的视角(我没有贬义,但我觉得很多医生在一定的心理层次,往往有一定的法官判断倾向),去描述一些感受和想法,这种经历和想法的分享,有助于一个普通人在治疗地过程中更好地去掌握的治疗方向,更多地理解医生的判断方式和治疗方案。
医者仁心,没有一个强烈普世价值支撑的大夫,估计承受不了精湛医术带来的负担。
《修炼》读后感 篇42
在阿图的医疗三步曲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医生的修炼》,在这本书中,他阐述了一位外科医生成长的历程,以及在行医的漫长岁月里所遇到的趣事、怪事与惊心动魄。读完此书,让我对医生的职业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也重新了解了医学的含义。“简单的科学加上复杂的个体,再配上那医疗诊治中的充满变数的不确定性,这就构成了所谓的医学”。
“医学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性,面对不确定性要如何去做,就要看医生和病人的智慧了。”对于这名句话,我有很深的感触,十几年前,我的父亲因为咳嗽、咯血丝痰而就诊,通过胸片检查发现肺部肿块,需要确定肿块的性质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治疗,作为病人家属的我,心情十分焦虑、倍感无助,并且很迫切地希望父亲能尽快得到治疗,脱离痛苦。在当时,肺部穿刺技术在很多医院都未开展,经多翻打听,在同事的介绍下,我们匆匆忙忙地来到赣州市肿瘤医院,准备行肺部穿刺确定肿块性质,在做好的术前检查进入手术室后,医生却告诉我无法手术,当时我是很气愤的,认为医生不可理解,既然没有掌握这种技术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呢?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不算,还白白浪费时间,耽误治疗。
对于此问题,我重新思考了,无法进行手术主要原因是因为术前评估不充分,医生经验不够、信心不足导致,也就是医学的不确定性,而且在事件的前后医生并未与我及父亲进行足够的沟通,这就导致了我十几年后仍对这件事记忆犹新。我理解“疗愈所有疾病需要的技能”与“个人所能掌握的技能”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而医生此时应该让病人及家属能接受这种落差。一个医生的成长需要不断地尝试、学习,对于医学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掌握也要求医生必须不断学习新东西,适应新技术。这意味着,无论是医生尚不熟练时,或是一项新技术尚不成熟时,医生都需要拿病人练手。尽管谁都知道技巧和信心是从经验中累积的,医生的成长需要不断地练习、总结、再练习,但是谁愿意主动让新手练手?
医学没有止境,而医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再加上一些无可避免的人为失误。再好的医生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也难免不出错,这既是一个长久存在的现象。去年冬天,舅舅因右手肘关节肿胀住院治疗,在住院第十三天时突然不明原因晕倒了,急查血常规发现血红蛋白只有29g/L,经过B超、CT、磁共振等检查,未发现明显出现部位,经处理病情仍继续进展,医生建议转ICU治疗,每天给予输血及对症治疗,血红蛋白值仍无明显上升,肝、肾功能相继出现受损症状,在医生的建议下,5天后转入上级医院ICU治疗,每天需要高昂的医疗费用,却仍未查明病因,病情进一步恶化,治疗的近一个月无效死亡。对于整个的治疗过程和最终结局,到现在我仍感到懵懂、无奈、不可理解,明明是一只手的问题,为什么治疗的结果却是人才两空。对于医学中的不确定性,治疗中最大的挑战性就是病症的未知性,而非如何去治疗。对此,我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医生的工作之所以让人又爱又恨,就是因为他们的成败不仅关系到病人的生死,而且带牵涉至复杂的层面。阿图认为,医生有义务引导病人,要成为病人的向导和知己,除了利用医疗网络系统诊断病症,医生还要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而治疗疾病的方法不是拥有先进的仪器,而是在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时把握好所有看似普通、寻常的细节。阿图认为好医生不会眼睁睁看着病人做出错误或伤害自己的.决定而不闻不问,尤其在病人的决定和愿望相悖的时候。然而就目前医学的传统说法是:他们怎么决定,你就怎么做,无论怎样,身体的所有权属于病人自己。
因此,很多时候,对于病人做出错误的决定,很多医生为了不惹麻烦上身,看着病人做出错误的决定都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而且为了撇清关系还一定要让病患签字。我能理解医生的做法,现如今,中国的医患矛盾是如此恶劣,社会还存在着那么多龌蹉的医闹和袭击医生的事件,以至于医生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医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我想,如果社会给医生多一点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宽容,国家在制度上加以改善,让我们的医生能安全、从容地面对患者,我想,我们的医生是很愿意要为病人承担做决定这个重任,或是引导病人选择正确的方向。毕竟医生的初衷是希望每个人好的。
医生最难的地方在于了解自己的能力极限在哪里,哪些东西是自己无力控制的。作为一名医生,需要精湛的医学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还有必胜的信心,良好的沟通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个人技能造成的缺陷,沟通的好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就如我的父亲在肿瘤医院的诊疗过程,如果医生向我做好充分的解释,说明病症的不确定性,我还是能理解的,不至于到现在还认为他是个不负责作的医生。当然,医生的技术与经验需要靠长期的行医生涯中不断的积累,需要医生付出毕生的精力。
对于变坏的哈里森,从一位非常受人敬仰的大夫,变成变得粗心大意、不负责任,不但没把病人医好,甚至有时还使得病人受到更严重的伤害。我以为,在医疗资源不充足的状况下,如果不进行变革,不改变医疗现状,类似哈里森这样的问题医生将不断出现,而且越来越多。哈里森的变化有着他自己的原因,他为了更高的薪酬而不顾自己的精力接收越来越多的病人,工作量越来越大,每周都得工作80—90小时,有时甚至达到100小时,最终压垮了哈里森的是庞大的工作量,而我国的现状是,由于缺少医生,医生不得不超负荷的工作,最终也会被庞大的工作量压垮。
行医是一门最不容易修成正果的修炼,它需要用知识,能力,爱心与正直去承担最艰难的工作。这便是医生的职业精神之所在。
《修炼》读后感 篇43
我为什么想记录我此刻的所感,是因为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心系疫情,身心煎熬。这本书是我听“樊登读书”特别想再读一遍的一本书,这几天我断断续续的把它全部读完,最后一部分“世事难料”看得我心惊胆战。今天我全部看完时,我特别想谈谈我的感受。现在每天看到新闻“最美逆行者”,我真的会泪流满面,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其实我想如果我们是医务工作者的话,也非常愿意为国效力,所以我要给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们一个大大的赞和歌颂。《医生的修炼》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伟大和无助,就是因为医生的无助,才感受到了医生的伟大。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阿图·葛文德,他是美国医改顾问中一名医生。我认为作者医生最厉害的是:他是一个医生,但是写的记事性文字,能够让我读出比侦探小说更揪心刺激的感受,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重大的`悬疑,所以对于我这种看书速度特别慢的人来说,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特别想全部看完。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孰能无过、难解之谜、世事难料。阿图他讲述了他从一个学校刚毕业的新手医生的成长史中的案例。你会让一个新医生拿来练手吗?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不愿意,如果每个人都不愿意的话,新医生如何变成一个老医生呢?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他们很坦诚的述说他们所面临的种种困难、选择和学习的经历的时候,我对医生更加的尊敬。医生能够为我们的病症做出正确判断,解除身体痛苦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从另外一个角度更加了解和理解医生,更好的和医生沟通。
阿图第一次做实习医生时,他的老师让他给一个病人的心脏插一个管子,要把一个20厘米长的管子插入到心脏大血管当中。他从来没有亲自操作过,他在准备手术前的工具时,他就开始不停的回想插管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他准备开始的时候,他的主治医生就问:你检查血小板了吗?---啊!对不起,忘了!接着准备开始手术时,医生说:你给患者背上垫毛巾了吗?---哎呀!没有!赶紧垫上。当他以前看主治医生做这个手术非常的简单,但是自己来亲自操作时确是漏洞百出。一旦出错,旁边的主治医生的都会提醒他,但是都让他都自己去操作。一切准备就绪他拿着管子插进心脏,可是他怎么也找不到,这时患者开始喊:疼!这个时候他的心里更加紧张,这时主治医生才去操作,一两分钟就搞定。这个手术结束时,他特别的沮丧,觉得自己可能不适合当医生。(这让我想起我在重庆实习的时候,实习结束前上一节公开课,我的师父已经把流程一遍遍给我说,我自己在心中也把流程过了几遍,但是这一节课上下来简直是一塌糊涂,所以我特别能够理解当时的心情)。
故事也有转折,他遇到一个脚受伤的女孩儿,那个女孩儿特别信任他,让他亲自给女孩儿完成手术。这一刻他找到了做医生的感觉,能够得到患者信任,特别有成就感。他发现:外科手术和其他事情一样,技巧和信心是从经验中积累的。他的父亲告诉他:医生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因为科学技术在不断的更新,医生也需要不断的尝试和学习。
智能的器械判断是不是比医生的判断更精确呢?他们做了一个看心电图片子对比调查发现:机器比人更加准确。也有医院做专项研究,比如加拿大一个特别有名的医院专门做疝气手术,它比其他医院的失败率比普通医院更低,时间更短,费用更少。整个医院只做疝气手术,也吸引其他的医院来学习,把疝气手术做到极致。这也可能是医院未来的一个趋势。
那么医疗事故是每一个医院都会面临的挑战,事实上人特别复杂,而且医生也是人,工作量特别大。当医生遇到病入膏肓的时候是医生做决定还是患者自己做决定?医生应该和患者做伙伴,尽可能多的告诉患者信息使其有更好的沟通。而最后医生是一些医疗事故的最后承担者,所以医生很无助,更甚至医生会患上抑郁症。他最后说,医生一定会尽到医生的责任,而且患者也应该给医生足够的信任,互相配合。
还有本书也有关于疼痛、呕吐、脸红、肥胖等现象的讲述,让我更加明白这些症状的原理。比如疼痛不来自于肌肉,是来自于大脑。他说真的前线的士兵被炸胳膊腿的时候,并没有像电视里大哭喊疼,而是很安静的或者抽烟,因为他们的大脑很喜悦,他们活下来了,关闭了疼痛的砸门。我特别感兴趣的减肥“胃绕道手术”,还有很多的特别有趣的案例,更多精彩案例需要我们细细品读。
最后一章,医生的曙光。他通过他的第六感,判断一个女孩儿的脚疼不是普通的“蜂窝组织炎”而是“坏死性筋膜炎”,通过手术可以让女孩儿活下来,而且没有截肢,最后女孩还可以跑步,甚至可以去海边游泳,虽然她的腿上满是刀疤。
看到这里让我觉得医生特别伟大,他们是在和死亡做斗争,谁能够战胜死亡呢?没人能战胜死亡。医生们,日日夜夜在生命之河的两端思索,是一项多么值得人们尊敬的事业。当然还要敬畏生命。
致敬白衣天使!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修炼》读后感 篇44
这是一本医生写的书,这是一本写给医生看的书。作者阿图葛文德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区一个医生世家。作为印度新移民的后代,阿图成长在西方文化和教育环境下,先后就读于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克林顿就职美国总统之后,他成为克林顿卫生与人类服务部的高级顾问,指导由3个委员会组成的75人医疗小组,那年他只有27岁。他的主要代表作包括《最好的告别》、《医生的精进》与《医生的修炼》等。
在外行看来,医疗行业是一个对专业技术要求很高的行当,如果生病进了医院,那一切都听从医生的安排。即使是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借助于网络搜索到各种与病情诊断相关的知识,对医嘱的遵从也还是首要的。但是,阿图给了读者不一样的解读。
在“医疗决定由谁来做”这个问题上,阿图抛出了“谁决定,谁负责”的概念。在10余年前,都是医生在做决定,病人只能照医生的话去做。现代医学的规划要求医生们要重视病人的自主选择权,密切配合病人的要求。但是,很多时候医生还是得引导病人,告诉他们怎么做才是最好的。病人完全可以怀疑医生的说法,但好医生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病人做出错误或伤害自己的决定而放任自留,特别是在病人的决定和愿望相左的时候。究其原因,“信息不对称”也许可以进行部分解释:医学专业知识的复杂性、病人是一个综合有机体而非由单个的器官或组织拼接而成、患病时情感对理性思考的影响等等,这些都导致医患双方在面对疾病的处理时信息是不对称的。在国内,我们更多地将这一现象的处理表述为“对医生的信任”。
随着医学科学研究的精进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许多“未病”也进入了医生的“法眼”。然而,不可回避的是,医疗中最常遇到的瓶颈就是不确定性。病人因为无法确定病症而备受煎熬,医生也由于不能确诊而左右为难,医疗费用因而不断攀升,这也为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从医之后的阿图发现,治疗中最大的挑战是病症的未知性,而不是如何去治疗。医学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性。如何面对不确定性,有赖于医生和病人的智慧。
一位晚期肿瘤的患者,如果已发生了大面积的转移且无法找到原发灶,那么在病情的处理上更多的寄希望于富有经验的主诊医生,以及他是否有相关的诊疗成功病例。“不确定性”在财务人员的专业术语里就是“可能性”,面对这样的情况,同样也需要财务人员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职业判断。
阿图是医生,也是患者家属。他坦言,大多数人不知道,医生其实是分等级的。在给自己的`孩子选择家家庭医生时,他也婉拒了服务好但经验不足的低年资医生。阿图认为,如果有机会选择,那么能选择的人只有那些关系户,像医生的孩子有选择的机会,而卡车司机的孩子却没有。如果不是每个人都有选择机会,那么还是不要有选择比较好。
在医学世界里,医生们不得不面对各种可能性。他们之所以被这门不完美的科学所吸引,是因为迷恋可以妙手回春的那一刻——抓住每分每秒,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去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让这个人过得更好。医生们并不知道自己能否抓住时机改变眼前糟糕的局面,也不知道所做的决定对病人是否有利。有时,成功也是出乎他们的意料。虽然不一定每次都能成功,但总会有成功的时候。——这象极了我们每个人所从事的其他工作,做得越多,深入越细,越能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难免懊恼,难免抱怨,甚至想罢手。听听阿图的见解,想想我们的琐事,微微一笑,继续前行。
《修炼》读后感 篇45
本书精选了14个主题,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医生所面对的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做抉择时需要考虑的复杂因素。一个个医学现象背后,是外科医生群体的自我审视与修炼……
没有一个作家比葛文德更会营造现场感。他的文字有种魔力,能让病房里的真实故事在我们眼前上演。每一出都是惊心动魄的医学奇案或感人肺腑的外科戏剧,给人无比真实的感觉。作者笔力万钧,是最忠实的记录者……
这是一本医学人文书,但读起来却像一本悬疑小说。作者手法高妙,笔端饱含情感,文章中不时可见惊人的'洞察力。其文正如其刀,精准、大胆而且细致,颇有乔治·奥威尔之风,他的作品让人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有所启发,觉得无比满足……
《修炼》读后感 篇46
《医生的修炼》一书是Atul Gawande医生三部曲的第一部,Atul Gawande是哈佛医学院的教授,通过这本书记录了自己从一个住院规培医师到医学院教授的成长经历,其中包括心理上需要克服的障碍以及经历的各种病例,以更深入的视角介绍了一名外科医生的心路历程。
这本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孰能无过、未解之谜、世事难料。展现了Atul医生对于医学的认识,其中还包括了很多他从医途中的趣事,在展现医学魅力的同时,也道出了医学中值得深思的本质问题。
第一部分名为孰能无过,讲述了医疗事故的必然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医生作为普通人,偶尔产生诊断上或手术中的事故也无可厚非。不过即使医生如履薄冰,将人为的失误率降到最低,医学本身的学科性质也决定了失误和意外必然会发生。每个人的人体结构不同,即使在模型上练习了无数次,可真正在临床工作中仍然会遇到数不胜数的突发状况与特殊案例,这种由个体身体结构不同所造成的困难也注定了临床医学无法做到如机器般精确与统一。
不过,虽然医疗失误无法避免,作为医者仍要选择果断勇敢,正如文中所述“技术好教,刚毅难学”。诚然,经历十余年的培养,每一位医学生都掌握了扎实的.临床技术,不过在诊断中的果断刚毅和面对失误后是否能快速调整心态保持果断,都是需要在不断的临床磨练中积累成长的,这也是一名真正优秀的外科医生的必经之路,书中Atul医生的亲身经历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
第二部分未解之谜中,介绍了很多医学上仍不能解决的问题。结合Atul医生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多个未解之谜都变的生动且有趣了起来。在临床工作中,医生还会遇到很多意料之外的谜团,只有像这样不断细心发现,小心积累,坚持探究的过程,才能产生一次又一次知识上的突破,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后的临床学习工作也有很大的启发。
第三部分世事难料中,着重介绍了几个作者记忆深刻的病例。所谓世事难料,在医疗过程中,并非一切都能够按部就班,意料之外的变化时常发生。在医疗诊断中,由于多种复杂因素,误诊的现象也无法完全避免。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心理变化,讲述了他的成长之路,我们也从中获取一些如何面对医疗事故的灵感。
医学,固然还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但我们作为医学生,仍然要选择相信医学,相信自己的判断,我们未来的路还很长,战胜疾病的医学之路更长,这漫长路途中要经历的成长,也许就是作者想分享的,医生的修炼吧。
《修炼》读后感 篇47
《魅力教师的修炼》从教师魅力的全部构成要素出发,以系统概述和优秀教师的修炼心得相结合的方式,便于教师全方位地理解和借鉴,从而实现全面提升自身魅力之目的。《魅力教师的修炼》共七大部分,分别从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教学魅力、形象魅力、语言魅力、沟通魅力和反思魅力的角度,系统地阐述如何全面提升教师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一、教师需修炼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源于“五心”:
一是淡泊名利、积善成德、有颗敬业心。身为教师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朗如日月,清如水静”。
二是关爱学生、幼人之幼、有颗慈爱心。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陶行知先生以“爱满天下”作为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的冷眼中有牛顿”是他对教师的良言的忠告。
三是公正无私、一视同仁、有颗公平心。公平心是学生拥戴教师的基本砝码,要深知过多地赞美大树,会伤害更多的小草。
四是谦虚坦诚、仁慈和善、有颗宽容心。宽容心是感化学生的“灵丹妙药”,是一种信任和激励,宽容是一缕阳光,它能够温暖学生的肢体;宽容是一丝春雨,它能滋润学生的心田;宽容是一粒种子,它会在学生的心中萌芽。
五是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有颗进取心。教师必须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点,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做到一专多能、多才多艺。
二、教师需修炼自己的反思魅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因为思考可以化解矛盾的症结,使僵化的思维方式疏通,变得清晰,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凡成大器的人都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可关键是平时该怎样做?这里名师为我指明了方向:要持续不断、读思结合、以写促思,尤其是课后反思中的“七要”明确地告诉了我反思的具体内容。
三、教师需修炼自己的语言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精炼的语言可以节约学生很多时间”。优秀教师的语言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抑扬顿挫是教师语言的节奏美,诙谐幽默是教师语言的机智美,声情并茂是教师语言的情感美,逻辑严密是教师语言的.理性美,启迪心灵是教师语言的道德美;语气平和说明了教师的稳重,语气温和表明了教师的耐心,语气坚定表明了教师的信念;语句连贯表明了教师对内容的熟练,语句清晰反映出教师对内容的准确,语句完整体现了教师思维的缜密,语句优美彰显教师扎实的功力。课堂上和学生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语言要自然亲切,热情明快,做到活泼而不庸俗,文雅而不晦涩;对学生的提问、辅导解答要不厌其烦;课下可以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进行无拘无束的交谈。学生学习上有失误或做了错事也能够循循善诱给予正确指导。学生生活中有苦恼或痛苦,教师要给予关爱,即使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也会让学生心中燃起暖暖的爱意。
《修炼》读后感 篇48
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觉得很新鲜,因为封面上写着“人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我也被这个主题所吸引,所以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这本经典佳作,我们人生要做的第一件事究竟是什么?
其实这本书主要围绕一个人如何在学习、生活和事业中达成目的,提高自己做事目的性问题,从心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目标与效率,处事谋略几个方面。还讲了怎样带着目的去做事,怎样去规划你的目的,目的与结果不一致的'原因等等,总之离不开目的二字。
这本书还告诉我们过去不代表未来,不论你曾经失败过多少次,受过多少挫折,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未来充满希望。无论你过去怎样,只要你调整心态,明确自己的目的,乐观积极地去行动,那么就能够扭转劣势,看到希望的署光。一个目的性强的人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最终目标,在一个目标达成之后,他会马上立下另一个目标,一直到自己的终极目标为止。
这也足以说明我们的人生如果没有目标就好像没有罗盘的船,不知道前进的方向,在茫茫大海上,没有方向的船,也只有跟随着有方向的船行驶,永远不能主宰自己,如果我们的人生没有目标,生活会变得一团糟,永远也找不到自己新天地,人生便没有希望,只能游戏人生,也永远不会成功。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他也同样会失去方向感,那就更谈不上什么优秀的成绩。一个人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而且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才能实现自己精彩的人生。
《修炼》读后感 篇49
在没有阅读《教师教育智慧的修炼》这本书前,我本来以为,只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上起课来轻松的就是有智慧,可为什么在实际教学中却不是这样呢?我想,这本书也许能够帮我解开心中的疑惑。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智慧型教师的真谛。
《教师教育智慧的修炼》一书,从教育的智识、智能、智谋、慧眼、慧心、慧情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教育智慧的内涵,告诉我们教育智慧是教师在知识、经验、情感、理性等学习或习得的基础上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教师教育智慧的修炼》注重案例的开发和利用,用典型的案例阐明深刻的道理,注重用清新流畅活泼的语言简明地论说事理,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结合起来,从而也唤起我们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对教师智慧的关注、对教学实效的关注、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教学创新的关注,搭建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提供一些教学细节、教师智慧、教学实效、自身发展、教学创新的操作性理论诠释与实践案例。细细地看完了这本书,我真的是受益匪浅。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才会是优秀教师。文中运用典型的案例阐明深刻的道理,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结合起来,让我在阅读中有所思考,有所领悟,有所成长。
我明白到教师要修炼自己的知识和见识,要做知识的富豪和”杂家”。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还要了解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既要读”有字书”,又要读”无字书”,增长自己的见识。其次教师所具备的知识很重要,教师的`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提升综合能力的修炼。只有拥有了灵动的课堂教学能力、因材施教能力、实践反思能力,将自身的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共同运用于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再者,教师要拥有一颗慧心。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教师是取得教育成功的条件。但是爱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宽容,教师爱学生要学会严慈并济,正视学生的小毛病、小错误,及时纠正,严格要求,促其改正。责任心是教师教育事业成功的基石,只有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教师,才会热爱自己的事业,牢记自己的职责,并为之全力以赴,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
通过阅读《教师教育智慧的修炼》,我深刻意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我所欠缺的“智”、“慧”还有很多。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教育智慧,修炼成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修炼》读后感 篇50
最近,我读了《教师的20项修炼》这本书,时光飞逝,两周的学习,使我如沐春风,收益匪浅。郭老师在前言中写到:“这是我用10年时间写成的,但却是我自己和有志成为有品位的教师朋友们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一本书。”。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读完后,不禁掩卷遐思,这本书的确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去用心读的书。本书提出了引领教师体悟“教育人生”的主张,从细节入手,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读了教师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描画了有活力的教育生活方式。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修炼教师的形象、精炼教师的生活、锤炼教师的专业。文中讲到“修炼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修炼是一种对卓越境界的追求;修炼是一种自我提升的策略,修炼是教育之真、之善、之美的内在要求,是领悟“教育人生”的必由之路。”教师的修炼,其实是教师的一种内在精神活动,是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径。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炼。每一项修炼都让我受到启发和深思,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平日自己在日常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哪些地方不完善,读罢此书,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还有那么多的地方做得不够完善。每个修炼甚至都可以成为我们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指领,但对教师的宽容这一节,我感受更为深刻。
宽容是一种意义上的严格。宽容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别。作为教师,我们在拥有宽容的同时也应该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面对眼前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学生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
学生们对老师是宽容的,只要你对他们付出过爱心,那么你曾经对他们的冷言冷语,暴跳如雷,他们都可以原谅。他们崇拜你、爱你。我又常常想,老师也应该对学生宽容再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一定有辉煌的未来,可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在鼓励学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有利得多的。整体的社会潮流、教育氛围和工作生活压力,有时候让我们教师偏离了方向。
如果说爱是一条河,那么宽容就是加载河上的一座桥,教师应以博大的胸怀为桥墩,以良好的教养为桥面,以广播的知识做路灯,以清明的才智做护栏,唯有如此,学生站在这座师德的桥面上才会严肃认真地对待生活,并对学习产生积极而热烈的情感。
《修炼》读后感 篇51
读了《教师的20项修炼》后,感受很深,常常自我反思,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有关教师的德性,我觉得我们
要用教师的德性来教学。陶行之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就是师德,也就是教师的德性。在我的学生生涯中有这样一位老师,我把我花了足足两天时间才画好的画给他看,乐滋滋地等着他的`表扬时,他却说了一句:这画不是你画的!这句简单的话,我再也没画过画。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激情昂扬,学生也兴奋不已;教师无精打采,学生也是死气沉沉;教师踏实严谨,学生就一丝不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好好利用教师良好的德性去感化学生,对学生要有责任心,做到公平公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善良与爱。
美国教师联合会提出的优秀教师的26条行为守则非常的好,是我努力的方向。
《修炼》读后感 篇52
在没有阅读《教师的20项修炼》之前,我一直认为教师就只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就行了,看了此书才知道教师职业有别于其他职业,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内在要求。此书从修炼教师形象、精炼教师生活和锤炼教师专业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读了教师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描绘了有活力的教师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位有志于从事教育的教师应当用心去读的一本书。
在认真阅读了《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我觉得受益匪浅,其中第三篇教师的语音—沟通无限尤其令我感受良多。郭元祥教授在文中详细指出了修炼语言的重要性,教师语言之美,及修炼的内容。文中首先引用了本·琼生的一句话:“语音最能表现一个人,你只要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教师语言,也就是教师的课堂语言,泛指教师课堂所说的所有的话,尤其是教师用来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语言。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也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无论是亲身经历还是自身在教学中的实践都让我非常赞同教育家第斯多慧的话。每听一节课,我都会想教师语言怎样组织会更利于课堂?每上一节课更会思考,教师到底怎样组织语言能更高效?也正因如此我十分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言谈,因为我明白也许因为我的一句话会改变学生的命运。这就是教师的语言,用语言去发蒙,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激励,用语言去引悟;用语言去赞美,用语言去督促。教师的语言是实现伟大的教育功能的基本途径。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教师的语言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语言要平实。
教师的课堂语言,其作用就是引领学生,如果能使学生的思维有深度,便是有用的语言,如果没有这个作用,那无论多么深奥的,多么华丽的语言都只是炫耀卖弄而已。教师语言有什么作用?作用很大——引领学生,鼓励学生,评价学生……就是没有炫耀,更不能有卖弄之嫌。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努力改进自己的语言,力求简洁而富有说服力,作用于学生,作用于课堂。
二、教师语言要幽默。
为师者,谁都希望自己的讲课或说话收到最佳效果。谁都希望在自己滔滔不绝讲课的时候,看到的是下面一双双专注的眼睛。联系起自己的身边经历,我是深有体会的。我们学校经常会组织一些名校的教授或者专家到学校给教师开讲座。这些讲座听多了,觉得无非也是大同小异,很难能够提起精神认真听下去,但是,如果发言者在讲的过程中不是千篇一律的大道理,而是富有幽默的侃侃而谈,马上,我们就有听下去的兴趣了。我想,其实学生也肯定是跟我的体会是一样的,如果一个讲课的老师的语言是幽默的,他们能够不听课吗,他们能随便开小差吗?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了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却忽视了它的.艺术性,因而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思想文化的修养,丰富铸炼自己的语言,并努力培养开朗、明快和乐观的性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三、教师语言要有激励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激励性语言评价可以触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探究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例如:在排队时,简单的一句:老师看我们哪个小组行动最快?学生就会用最快的行动去集合队伍。又如:“今天我们要比一比,哪一小组撒谎能够克纪律最好?”等等。虽然是几句很简单的话,可对学生来说,有时就是他们的“动力”。对待做的不到位的同学并不一定非要正面否定,去表扬做得好的同学其实也是一种无形的批评。特别是对那些不遵守纪律、任性顶撞老师的学生,言语上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学生的逆反心理本来就很强,如果教师说出一些过气过激的话,可能会使学生在人格和感情上受到伤害,反而产生更加抵触的心情。
此书给了我们教师极大的鞭策和鼓舞,只要我们用心教学,相信经过一番修炼,克服某些不好的语言习惯,提高课堂语言的驾驭能力,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做为一名教师的我,真的需要给语言添点“味精”。
《修炼》读后感 篇53
书中有一句话:我们何不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对同事多一点微笑,对家长多一点微笑呢?这也唤醒了我过去对微笑与生气的思考。人最好不要生气,因为生气会让一个人生病,很多老师不微笑,往往选择的是生气,一走进课堂,那种气就产生了,一看到孩子顽皮,那种气就出来了,一看到孩子考试不好,那种气就大了……老师真的应该微笑,面对那些可爱的孩子,我们为什么要拒绝微笑呢?浪漫的诗人说,微笑是一缕阳光,每个人都像需要面包需要空气一样需要它。教师的微笑,是一盏灯,照亮暗淡的心灵,驱散学生尚还羞怯的情绪,温暖学生还不够坚定的脚步。微笑能在我们和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情感交流、心灵感应的'桥梁,能使我们的孩子像如饮甘醇般快乐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
微笑虽然无声,但它代表着一种宽容、一种认可、一种接纳,它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能使人产生心灵的相通。微笑是心灵的阳光,微笑是扑面的春风,它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但是当你每天遇到的是同样琐屑的事情,压力颇大的工作,你怨天尤人,怒气冲天,你的脸上还会有微笑吗?人们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是人们对教师真诚的赞美,但从教十几年来,我也深知教师是个劳心劳力的职业,课堂四十分钟滔滔不绝的讲解,课后批改成堆的作业,还要钻研教材、辅导学困生、接待来访的家长,殚精竭力,身心疲惫,脾气与压力成正比,微笑这一自然的表情好像越来越与我无缘,然而,在读了这本书,经历了几件事情后,我深知微笑是每个教师必不可少的一种表情,它是让学生倍感亲切,倍感温馨的良好的教育方式。
幸福的诠释是微笑,快乐的意义是微笑,温暖的真谛是微笑,挫折的鼓励是微笑,坚强的象征仍然是微笑!”让我们用“微笑”这个纯真而自然的表情,来浸染一颗颗稚嫩的童心吧!微笑着面对同事领导,面对事业;微笑着面对亲人朋友,面对人生。
《修炼》读后感 篇54
暑假是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自我修养的好时机。今年,我依然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拜读了郭元祥教授的《教师的20项修炼》,感触颇深。
《教师的20项修炼》是郭元祥教授用10年时间写成的。该书主要通过“修炼教师形象、精炼教师生活、锤炼教师专业”三大方面阐述了教师应当完善的20项修炼,是一本值得广大教师同仁用其一生去读的书。书中有太多的细节和故事值得我们去细细体会和感悟。
“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美妙动听;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让它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为,让它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让它知思涌泉;修炼自己的脾气,让它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让它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让它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让它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让它崇高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让它阳光幸福……”反复诵读了多遍,我总觉得有读不完的内涵,说不出的韵味。要是每一个孩子都能遇到有如此“修炼”的老师,那将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幸运!
我特别赞同和欣赏书中的两个观点:
一是“教师的习惯——习惯成就人生。”无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需要改良与更新、发展与进步。我认为这真的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习惯的养成就是未来人生的奠基石。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让自己说到做到,还要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言行一致。好习惯能够成就他的一生,坏习惯也许就会毁了他的一生,但是习惯的养成,光靠我们老师纸上谈兵是无济于事的。比如,老师的每堂课上都在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你们要怎么样做,不能那样做等等。可是,天真稚嫩的孩子没有耐心去聆听你反复无趣的教诲,反而会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结果得不偿失。因此,我们要做的不光是嘴巴上的功夫,更要卯足劲落实在行动上,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样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还怕会教育不好我们的孩子吗?所以要养成一个好习惯,请我们先从自己做起,做一个有品位的教师。
二是“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说得真好!教育恰如教孩子学步。对待学生的成长,来不得半点儿急躁,不需要越俎代庖。放手是必要的,尝试是必要的,等待也是必要的。孩子还没有迈开第一个脚步,你就去牵引他,甚至一会儿捉住他的右腿,一会儿捉住他的左腿,帮他迈步,那孩子也许永远也学不会独立迈步。
教育确实是一种慢的艺术,讲究平静和平和,追求细致和细腻,但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我们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急躁冒进和揠苗助长,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错误是一种经历,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认识的暂缓,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发挥慢的艺术来指导和引导学生逐步成长。作为一个优秀的专业工作者,都需要具备专业精神、专业观念、专业能力和专业判断力。对每个教师而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基本精神。基础教育要充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令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让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修炼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我们要把郭元祥教授的《教师的20项修炼》这本书当成一面镜子。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以此为镜,不断地对照、反省,不断地学习、进步,不断地完善、提高,精修细练,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因为,作为老师,要一直行走在修炼的道路上……(章慧)
【《修炼》读后感】相关文章:
修炼的青春作文11-01
青春修炼手册歌词07-06
青春修炼手册作文08-23
修炼爱情歌词01-10
《青春修炼手册》歌词03-11
《青春修炼手册》简谱01-14
修炼自己,抵挡诱惑作文11-18
情歌青春修炼手册歌词02-20
林俊杰《修炼爱情》歌曲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