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字经读后感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我喜欢读《三字经》,不仅因为它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陶醉在古文化的海洋里,更因为它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的第一个句子,第一行字,都在讲述着一个个人生哲理。“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让我明白少年时代要懂得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亲师友,习礼仪”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要知道尊敬亲人,老师和朋友要必须要敏而好学。
古人常云:百善孝为先。只有在家能恭敬地侍奉父母,尊敬长兄,在外才能尊师重教,诚待友人。古往今来,凡是孝子,莫不受人尊敬。所以《三字经》里就有这么一句:“首孝悌,次见闻”。虽然我现在还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但我相信随着年龄的.一天天增长,它将影响我的一生。
《三字经》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因为这里面讲了两个非常有名的典故: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
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仉氏一人织布,挑起生活重担,但孟母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他们原来居住在邹城以北马鞍山下,附近有一块墓地,年幼的孟子便时常跟着别人埋坟头、哭丧,跟着丧葬队伍玩闹。仉氏认为在这样的环境,孟子很难成才,便搬家到城西的庙户营。这里离闹市近,年幼的孟子无心学习,整日受商贾影响。孟母认为这样下去,依然无法让孟子成才,于是再次携带孟子搬家。这次他们搬到了学堂附近。每月初一,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孟子也依样模仿,学习礼节。孟母见了,心下宽慰,把孟子送入学堂读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她当着孟子的面,拿起剪刀把已经织好一半的布匹剪断,并对孟子说:“你荒废学业,就如同我剪断织布。布要一线一线地织才能连成一寸,继而才能一尺,才能一丈。学习也要日积月累,只有坚持不懈,方能成才。你今日如半途而废,就像这被剪断的布匹,成为无用的东西。”孟子听后,猛然觉醒。他羞愧之余,发奋苦读,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人尊为“亚圣”。
这两个典故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是多么的至关重要,而孟母教子有方是多么令人尊崇。
熟练《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三字经》将伴随着我快乐成长!
三字经读后感2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向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至今为止还未探索出这本书的作者,即使如此,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升华个人思想,让你在体味韵律的同时,获得并体察到了人生存在的好处以及人的内心世界。
人之初,性本善。
这两句放在《三字经》的开头,一语双关,既从人的本性开始写起,结构明确,也阐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是善良的,透过钱文忠教授介绍: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儒家思想建立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论中,重点以“仁”为主,我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这种观点能够使很多人避免“雾里看花”,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人性本善,是人类内心世界真是的写照。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可见在古代,就有人对“后天环境”做出了评价,认为导致人性不一样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句“古训”一向沿用至今。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们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去理解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变迁,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这是钱文忠教授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因为人性格的养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对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潜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打游戏、逃学、说脏话,这些现象在中学生中已经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我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三字经读后感3
利用十天的时间,已经看完了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的《三字经》,看完以后我真是受益匪浅。原来对古代文学不是很感兴趣,对于《三字经》的了解也就是只会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还是在看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时候学会的,所以对于《三字经》的了解只能说是知之甚少,前段时间看中央二套的节目,是王小丫主持的,三、四岁的小朋友就能流利的背出一千多字的《三字经》,我当时看到那几个小朋友真是太震惊了,这么小的孩子就能倒背如流,我做为一个大人,也不能落后,也要为下一代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所以就看了钱文忠教授讲解的《三字经》,看到第一集的时候我就被《三字经》内容的博大精深,三字一句短小精悍的语句所深深的吸引了。所以一气呵成,整部四十三集全部看完了。
《三字经》虽然只是一个儿童启蒙读物,但它文字精练,里面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包括要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孝顺父母,尊师爱友,礼貌待人、勤奋好学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文章中有一句话使我的印象最深刻“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惟一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般人留给子孙的是满箱的财宝,我却不同,只有一部三字经,用来教导子孙好好读书,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经不一定理解为三字经,也可理解为知识)。现在我们的父母省吃俭用,为我们挣钱,攒钱,希望能给我们留点什么,希望我们和我们的子女生活要比他们过得更好,所以头发花白还在为我们操心,受累。现在社会上有多少“啃老族”,一旦父母不能资助他们,他们自己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依靠父母,依赖父母,父母的钱总有一天是会花完的,所以我们还是得依靠自己才行,父母已经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勤奋,自己的努力使我们的生活变好,去孝顺父母,让他们颐养天年才对,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文章还通过二百多字的描述讲解了中国的历史,举出大量的中国历史人物的历史故事,古今贤文,来解读文章中的'深刻道理,每一字每一句都简明扼要,含义深刻,使人一读就懂。所以《三字经》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是非常必要的,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并继承和发扬下去。
通过钱文忠教授的讲解,我们可以把《三字经》为分三个部分,这样理解背诵起来会更快一些。
第一部分:讲教育的必要性和应该学习的内容。
第二部分:讲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
第三部分:以众多勤学的例子,强调了努力学习的重要意义。
三字经读后感4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是《三字经》。大家对这本书一定不陌生吧!这是一本圣贤书,它浓缩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书中一个个故事,让我知道了历史名家、伟人如何从小尊师重道,知错能改,严格自律,勤俭节约的。还有朝代更替,帝王兴衰,人文教育,史地天文,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广,意义深。 我记得其中是这样写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意思是:香九龄九岁的时候,便知道在冬天睡前,先用身体热和床上的被褥,夏天用扇子把凉席和被褥扇凉,再请父亲往睡。 我们现在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被父母疼着惯着,恰好相反,是父母用热水袋热和床上的被褥,再让我们往睡。想想我们是很幸福的,但也有愧疚。就拿我来说吧,自己能做的事不往做,比如说:自己的衣服会洗,却不洗,自己的房间不收拾,却让妈妈收拾……妈妈给我讲道理时,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有时做错事还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或者辩解一两句,往别人身上推得一干二净。现在想想也太不像话了,与黄香对比真是天壤之别啊!古人能做到的,我们新时代的少年难道就做不到吗?我们小学生本身就需要学习,学习怎样做事,怎样做人。
我要向黄香学习,为父母多承担点家务活,比如:帮妈妈扫地、洗碗等,减轻他们的负担,做个好孩子。 在这里,我要感谢《三字经》,是它让我开阔了视野,受到了教育。我坚信:只要我努力向古人学习,我会比他们做得更出色。 教师评语:全文叙述十分有条理,语言流畅,结构清楚,小作者能够把《三字经》内容同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谈感受,感受深刻。 指导教师:孟庆荣 家长感言: 《三字经》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伦理道德观念,传播知识与思想教育双重功能。它朴实无华,深进浅出,情真意切。 我的孩子读后,明显有了很大进步。首先改掉了乱扔东西的毛病,天天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我扫地,擦桌子、洗碗等。做错事情能主动向我承认错误,不再强词夺理。 从这几点,我得感谢《三字经》,《三字经》使孩子学会自理,养成了知错就改、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好习惯。更让我感到很欣慰的是,有很多事都是她主动地往做,从来都不用我督促。希看不久的将来她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
三字经读后感5
《三字经》这本书,是个好东西,很适合儿童背诵,通俗易懂的语言,包含了很多深刻的道理。
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什么是义?就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怀的为人处事的原则。“学”什么?学习先贤哲人的著作,从他们的教诲中,懂得什么是“义”,去膜拜,去效仿。
再比如“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这一段往往最受现代人诟病,觉得这是愚民说辞,尤其是对“父子恩、夫妇从”、“君则敬、臣则忠”这些话不满,很多人要挑战这种观念。勤于思考、敢于批判当然是好事,但要把事物理解透彻才行,不能懂个半吊子,就挥舞大棒子怀疑一切。“父子恩”强调的是要懂得报恩,父亲辛辛苦苦、天天汗滴禾下土,奔波劳累,一口饭一口水把你养大,尤其人还不跟小马似的,一下生就会跑,人是十月怀胎、十年抚养,再教你做人,帮你成家,而父亲只是在年老的`时候需要你照顾一下,哪怕伺候个三天五天,也算是对他的回报,这种善良的感恩之心,怎么可以否定呢?“夫妇从”也不是男尊女卑的意思,倡导的是一种“和谐”,古时候女人不出门,男人在外面讨生活,自然就见多识广一些,也可能因为生计奔波,情绪波动比较大,回到家里,女人多宽容他,多安慰他,顺着他点儿,这不就是和谐之道吗?多么深刻的夫妇相处原则,一个“从”字,便体现了精髓。这个“从”,不是受欺压,而是包容,是爱。“臣则忠”的忠,说的也不是愚忠,不是君要臣死、臣非死不可,那是后来的偏执狂在理解上钻牛角尖了。忠是忠诚、没有外心的意思,就是你在腾讯打工,不能给阿里巴巴送情报。在君臣的合作中,忠是一种道德规范,是心往一起想、劲儿往一起使的意思。那种自虐式的愚忠,其实与忠无关,而是自我构建、自己把自己架弄到一个虚伪的道德高度上,陶醉其中,不能自拔。在愚忠的君臣关系里,臣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名节,并不是君的得失。
我最喜欢的,是“昔孟母,则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段。孟母从小重视孩子的生长环境,认识到跟什么人玩耍、交什么朋友,都对孩子的心灵成长以及道德养成有关系。发现了孩子的缺点,也没有暴跳如雷,而是用一个简单的“断机杼”行为,告诉孩子不坚持学习就会前功尽弃的深刻道理。孟母真是了不起,搁现在来看,也是少有的明白人儿。
三字经读后感6
寒假期间,学校要求背诵《三字经》,我想:背《三字经》有什么用?我极不情愿地向书店走去。谁知拿起这本内容丰富,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诵的《三字经》,我竟一眼不眨地看了两个多小时,直到肚子唱起了空城计,我才匆匆付完钱,兴高采烈地向家里奔去。
每天写完作业,我没心思看曾经让我朝思暮想的动画片,而是拿起《三字经》,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你可别小瞧它,这里面含意无穷呢!其中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最受感动。
这个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有个小女孩叫黄香。才九岁就开始帮爸爸母亲做家务,而且还很孝顺父母。天气炎热时她会用小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让母亲睡;冬天天气寒冷,她又会在父母睡前,把被窝躺暖才让父母睡……黄香她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懂得为父母减轻负担,知道父母在外工作十分劳累,主动承担家里所有家务,还细心地照顾父母,真是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小女孩。看看她,再看看我,真是有天壤之别。我现在虽然读五年级了,却还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在家不但什么事都不干,吃饭还特别挑食,每天上学也是由爸爸母亲接送,就连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爸爸母亲帮我检查……我和一个小小年纪的黄香相比真是自愧不如呀。所以我要向黄香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孩子。
《三字经》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战国的苏秦,读书时为防止瞌睡把头发吊在房梁上,困倦时用利锥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他没有老师教诲,而是靠自己勤奋刻苦。晋朝人车胤夏天抓萤火虫装入纱袋,当作现在的电灯泡照明,用来晚上读书;孙康冬天夜晚借院子中雪反射出来的光看书。他们家里都非常非常的贫穷,但从来没有放弃和停顿过学习。我觉得古人的做法虽说有些不合科学道理,但这种自觉学习的精神影响了一代代的后人。从历代文学家、政治家和科学家的经历来看,没有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是不爱学习的。想一想自己,感觉十分惭愧:家庭有能力支持我读书,学校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学校,老师教学水平也很高,可以说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可以更广泛和深入地学习知识。可是自己没有好好珍惜,学习不刻苦,有时还做了违反纪律的事,回想起来真是后悔。今后我要向这些优秀的古人学习,学习他们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精神,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它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读这本好书吧
三字经读后感7
本学期,学校科研处组织全体老师观看百家讲坛视频: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并发了相关学习资料,这次学习,是我真正走进了《三字经》。看视屏之前,《三字经》的内容我知之甚少,只会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后面是什么内我并不知晓。看了钱教授的解读之后,我对《三字经》有了新的认识,我感到自己太孤陋寡闻了,我要补上这一课。
《三字经》是故人智慧结晶的经典,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它采用叙事和伦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典故,从上古社会到清朝结束,把各个年代都列出来了,文路清晰、流畅。《三字经》的'内容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背,体现出了我国古人的智慧。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蕴含了许多深刻的道理,使人看了受益匪浅。从《三字经》中能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既能用来教育学生,又能启迪心智,既是一本难得的幼儿启蒙读本,又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好书。
我比较欣赏这几句:“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古人尚且知道,教育孩子受环境、方法、时间、恒心的影响,我们现代教师更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改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更好的发展。为人师、为人母的我感到惭愧。我知道了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我要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作为一年级的数学老师,不单单是教学生会做题就行,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生做人的道理。使成长中的学生走正确的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要教的东西很多,要教学生懂理,尊敬师长,友爱同学;要交学生懂得谦让,互相帮助,宽以待人;要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倾听他人;要教他们做到彬彬有礼,井然有序……
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作为教师,要了解历史,借鉴历史,取其精华,发扬光大,多读一些经典书籍,在教育学生时,就会引经据典,同时运用圣贤的智慧,教书育人。让我们认真学习《三字经》,继承发扬它吧!
三字经读后感8
记得小时候妈妈买过一本《三字经》,从小我就会背诵每句话。因为每天晚上妈妈总是抱着我,读给我听,一句句教我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短短的,三个字。描述出,古到今;短短的,三字经,浓缩了天文、地理、历史、音乐、求知、处世。《三字经》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不愧为一部通俗易懂、老少咸宜的好书。
"幼不学老何为"呢所以我们现在要勤奋好学。"亲师友习礼仪"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其中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最受感动。
这个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有个小女孩叫黄香。才九岁就开始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而且还很孝顺父母。天气炎热时她会用小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让母亲睡;冬天天气寒冷,她又会在父母睡前,把被窝躺暖才让父母睡……黄香她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懂得为父母减轻负担,知道父母在外工作十分劳累,主动承担家里所有家务,还细心地照顾父母,真是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小女孩。看看她,再看看我,真是有天壤之别。我现在虽然读五年级了,却还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在家不但什么事都不干,吃饭还特别挑食,每天上学也是由爸爸妈妈接送,就连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爸爸妈妈帮我检查……我和一个小小年纪的黄香相比真是自愧不如呀。所以我要向黄香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孩子。
可是现在我们要学习的国学是《论语》《大学》《中庸》《诗经》。读着这些书,一开始我就觉得特别晦涩难懂,后来学习几次,慢慢地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利用茫茫的夜晚,读国学,跟五千年的文明去对话,拾起孔孟,老庄、诸子百家,看世情变化、历史的演绎,逐渐的也变得更加通达。
三字经读后感9
《三字经》想不大家都不陌生吧,它与《百家姓》、《千字文》并列成为三大国学经典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及一些民间传说。
《三字经》全文一千一百多个字,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着很有节奏,作者是王应麟,但是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艺术瑕疵,不过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魅力人被世人所公认。
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也确实如此,它有着永垂不朽的生命力,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它有着课本上学不到的历史故事和做人道理,还附这一个个小故事呢,比如:《以人为镜》、《乘风破浪》、《铁杵磨成针》等等。都告诫着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比如像《铁杵磨成针》中的:李白小时候是一个很是贪玩的小孩子,有一天,他逃学出去玩,在一个小路边看见了一个老奶奶,老奶奶正拿着一个粗粗的铁杵,在岩石上反复磨来磨去,李白看了很是奇怪,就跑过去问她,老奶奶说:“孩子,我正在磨针绣花呢!”李白很吃惊,问道:“老奶奶,这根铁杵这么粗,你怎么把它磨成绣花针呀?”老奶奶笑道:“乖孩子,知道水滴石穿吗?只要我一直在这儿磨,总有一天啊,这粗粗的铁杵就会变成纤细的绣花针的,明白吗?快去 瞧!这下你对《三字经》应该了解了吧。你可别看它仅一千多字,它的内容可丰富了。说到这里,我倒想起了在生活中《三字经》所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呢!
那天下午,我们约好了和杨雯雯一起出来玩,在好乐多门口见,那时正赶上是夏天,天气很燥热,我们就站在那里一直等着她,朋友们都等不及了,孙晓倩跳出来大骂道:“杨雯雯也太过分了吧?她自己慢得像只蜗牛,还要我们在这里受罪,真是的,像她这种人,算什么朋友啊!我们自己走了算了。”她们似乎都很赞同,但我只是淡淡的.应付了一句:“再等等吧!”虽然我也有些受不了了,但我不能走,应为这是我想到了三字经里的一句话——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是,雯雯是没有信守诺言,但我们不能像她一样,我们是有道德的人,做好别人的榜样才算是。”我对她们说。她们听了这话,态度有了一些转变,我们依然在那里等,一直等到她来了,但似乎谁都没有对她提过这件事。
读了《三字经》,我真是受益不小啊,不仅学会了待人处世要宽容、有诚信,还学会了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等等数不清的东西,这全得归功于《三字经》啊,既然这样,那就让我们大家都爱上国学经典,了解历史文化,感受一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传统的无穷魅力吧!
三字经读后感10
我读过《三字经》之后,有一句话让我记忆很深,而且也让我感到有些后悔,那就是“融四岁,能让梨”。这是个小故事,孔融的爸爸每次买梨回来,哥哥们总是一哄而上,你争我夺,都想挑最大的吃。只有孔融不争也不抢,每次都排在后面挑最小的梨。有一次,爸爸买了梨回来,让小孔融先挑。可他还是拿了最小的梨。爸爸问他:“有那么多大梨,你为什么偏偏拿最小的呀?”“大的应当留给哥哥吃,我是弟弟,当然该吃小的啦!”那一年,孔融只有四岁。读过这句话,了解了这个故事后,我感到后悔莫及,因为我知道,每次父母买回好吃的,他们总要第一个先想着我,但我如果有好吃的却怎么也想不起他们来,而且每次我吃的好东西最多最好,爸爸妈妈还有奶奶却吃坏的、酸的、不好的。现在我都十岁了,怎么还没真正做到这一点?在家里,每个人都让着我。吃饭时,把最好吃的让给我;看电视时,想看哪个频道也是我说了算;过年买新衣服,给我买得的最多……每一次,我都会欣然接受。一家人围着我团团转,就连奶奶也一直关注着我,盼望我更加聪明懂事。
但那一次,我拒绝了。奶奶年纪大了。过年时,许多亲戚朋友来看望她,总会给她带许多水果、补品等。
待客人都走了后,奶奶就向我招招手:“来,来,给你吃!”边说,她边拿起身旁的'某样东西塞到我手里。原来,不懂事的我每次都拿了后便“噌——”跑开了,去享受美味。可是,今年我已经十岁了,我抢过饼干就往奶奶房里跑,我要把它让给奶奶。“奶奶,奶奶!”我大声呼道。奶奶见我捧着刚才的饼干来到房里,很疑惑:“孩子,你怎么了?这饼干不好吗?”“奶奶,这饼干很好吃,但我要让你吃。”“为什么?”“你是长辈,晚辈要孝顺长辈!”“孩子,奶奶不爱吃才给你的。”奶奶笑道。“胡说!”我大喝一声,“你爱吃的,你一定要吃。”说完,我跑出了门外。关门时,我听到奶奶小声说了一句:“我孙子长大了!”我站在门外,做了个鬼脸,笑着说:“奶奶,我要学会让。”谦让是一种美德,其实谦让也能使人感到快乐。车让人让出一份安全;人让车让出一份文明;人让人让出一份友爱……在家庭中,让出的是亲情;在校园里,让出的是深深友谊……同时,我也觉得《三字经》这本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和道理,我一定要向孔融学习那种精神,把好的先让给别人,多一份谦让,也就多一份关爱。读过我的感受,你们难道没有这种想法吗?
三字经读后感11
我放假这么长时间就读了一本书,就是《三字经》,刚开始妈妈让我读的时候我不是太理解,这不是以前那些人摇头晃脑背的书吗,有什么意义,我直接说“封建糟粕吧”,妈妈说:“你好好读读,看看有没有意义,这本书读完以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朝代更迭,帝王兴衰的纷繁历史,还有人文教育,史地天文、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你都掌握了。”这么好呀,我翻开了滋养心灵的篇幅。
确实是语言非常简练,内容非常丰富。原来我基本是把这本书背下来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为了孟子小时候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既然搬了三次家,后来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竟然拿起剪刀,剪破了整片布,只为了告诉孟子,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若逃学就像我剪断布匹一样,前功尽弃,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专心读书,发愤用功,终成为一代大儒,后人称为“亚圣”震撼吧,原来圣人小的时候也和我们一样有那么的缺点,但孟母爱子教子的行动使我非常感动也很受启发。“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九岁,便知道在冬天,用身体温暖床上的被褥才让父亲去睡觉,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当做到的,我们现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罐里,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为父母做个什么呢。“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着,七篇止,讲道理,说仁义”,哦我算知道了《论语》是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把孔子和孔子子弟的.至理名言,记载编辑而成,《孟子》是七篇,记录了孟子的事迹和言论,整本书的主旨,就是在谈道德伦理的道理,我原来知道这两个圣人和这两本书却不知道是谁写的,讲的是什么,这下算弄个明白了。接着“自羲农,至皇帝,号三皇,居上世”,我明白了什么是三皇,伏羲、神农、和皇帝从这开始一直到“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清太祖,领兵入关,平定各地的乱事,使百姓安定下来,到清世祖顺治皇帝是建立了空前巩固多民族封建帝国,清朝一共经历了十二位皇帝,到宣统皇帝时,清朝灭亡。一个完整的中国历史发展轨迹大致轮廓已经清晰的展现在我的眼前。
这真是一本好书,我确定了在好好的读几遍,一直到我明白里面所有的人生哲理,那些离我们虽然有些远的伟人是如何尊师重道、严格自律、勤劳节俭、知错能改、中国历史发展也是我们的隗宝,让我们吸取经验并借鉴,不会重蹈覆辙,让我在传统文化熏陶中更进一步。
三字经读后感12
每天我写完作业都要读一些课外书。这学期,我就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它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它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有教我做人的,有教我做事的,还有教我学习的……
《三字经》中有几句话让我记忆忧新,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它让我明白从小要好好学习,不能错过最好的学习机会,更不能做一个平庸无能的人。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意思是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母。冬天为父母暖被窝,夏天用扇子扇凉席。他的细心和孝顺是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而“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句话让我体会到兄弟间要相互谦让,做兄长的要呵护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尊重兄长。虽然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但我们有伙伴,有同学,所以我们对同学和伙伴也要相互谦让尊重。
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一定用学到的这些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关于三字经读后感5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
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匪浅。
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现代化开放意识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
可我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顺应了“弱肉强食,胜者王,败者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
我们现在身处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谢秦始皇吗?中国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无可抹灭的,这为中国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
三字经读后感13
“人之初,性本善”,耳边仿佛回荡着几百年前,私塾里的学童正咿咿呀呀地诵读声,我就情不自禁地拿起书,有滋有味地看起来。
读到“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块刚掘出的碧玉,经过工匠长年累月地精雕细琢,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玉器。人也是这样,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炼、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可我有时候也不能坚持到底,有些计划实行一两个星期就以失败告终。有一次,我计划每次写完作业就要检查,提高正确率。开始时我还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一遍,检查出些小问题。三四天后,就没耐心了,草草地瞟一眼,看两下,就做别的'事去了。凑巧“屋漏又逢连夜雨”,有几天作业特别多,我一写完连看也不想看了,热情从沸点降到冰点。后来几天又偷懒,隔两天检查一次,最后还是没能持之以恒。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我们是小学生,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回想以前,真是惭愧。有一次,我在做一些奥数题,每一道题就像一座座迷宫,让人看得一点头绪都没有。于是,我就懊恼的丢下它们去看电视了。然而,我的脑海里却一直没有丢下那一座座迷宫,心情焦燥不安。可是,引人入胜、趣味横生的电视节目,不久就把我的思绪带到九霄云外去了。直到晚上,我才记起奥数题还没做,心中一阵紧张,没办法,只能挑灯奋战把它们做完了。后来,我才发现其实题目很容易解答,早上却因为偷懒没有认真思考。看来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啊!学习不就在于勤吗?要是学习不勤奋,再聪明也没用。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懒惰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三字经》里面还有许多精彩词句,值得我们深思。每天读一读,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断的鞭策自己,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
三字经读后感14
寒假期间,学校要求背诵《三字经》,我想:背《三字经》有什么用?我极不情愿地向书店走去。谁知拿起这本内容丰富,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诵的《三字经》,我竟一眼不眨地看两个多小时,直到肚子唱起空城计,我才匆匆付完钱,兴高采烈地向家里奔去。
每天写完作业,我没心思看曾经让我朝思暮想的动画片,而是拿起《三字经》,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你可别小瞧它,这里面含意无穷呢!其中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最受感动。
这个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有个小女孩叫黄香。才九岁就开始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而且还很孝顺父母。天气炎热时她会用小扇子把席子扇凉才让母亲睡;冬天天气寒冷,她又会在父母睡前,把被窝躺暖才让父母睡……黄香她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懂得为父母减轻负担,知道父母在外工作十分劳累,主动承担家里所有家务,还细心地照顾父母,真是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小女孩。看看她,再看看我,真是有天壤之别。我现在虽然读五年级,却还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在家不但什么事都不干,吃饭还特别挑食,每天上学也是由爸爸妈妈接送,就连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爸爸妈妈帮我检查……我和一个小小年纪的黄香相比真是自愧不如呀。所以我要向黄香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孩子。
《三字经》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战国的苏秦,读书时为防止瞌睡把头发吊在房梁上,困倦时用利锥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他没有老师教诲,而是靠自己勤奋刻苦。晋朝人车胤夏天抓萤火虫装入纱袋,当作现在的电灯泡照明,用来晚上读书;孙康冬天夜晚借院子中雪反射出来的光看书。他们家里都非常非常的贫穷,但从来没有放弃和停顿过学习。我觉得古人的做法虽说有些不合科学道理,但这种自觉学习的精神影响一代代的后人。从历代文学家、政治家和科学家的经历来看,没有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是不爱学习的。想一想自己,感觉十分惭愧:家庭有能力支持我读书,学校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学校,老师教学水平也很高,可以说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可以更广泛和深入地学习知识。可是自己没有好好珍惜,学习不刻苦,有时还做违反纪律的事,回想起来真是后悔。今后我要向这些优秀的古人学习,学习他们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精神,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它浓缩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读这本好书吧
三字经读后感15
我们要珍惜自己的黄金时间,用功读书;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礼仪,不能成才;从小学会尊老爱幼,知道父母的甘苦,孝顺父母……这一个个道理都来自于“道理的宝库”——《三字经》。你看过《三字经》这本书吗?可好看了!三字一句,六字一行,像顺口溜似的,便于谨记,真有趣!
里面的一言一语都蕴含着一个个道理,都成了我的`座右铭。正因为《三字经》这本书陪伴了我的童年,现在,我的见识不断增长,视野不断开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也是我们要学会做人的第一个道理。是啊!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的,但如果从小就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自然就会变坏。有些父母从小就宠坏孩子,等孩子长大后却嫌弃父母,渐渐误入歧途。学好难,可学坏就容易了!我也不禁摇头叹息。现在那些坐牢的犯罪分子们,难道一生下来就注定是犯罪的命运吗?不是。因为他们从小不会区分善恶,恶渐渐侵蚀了他们的灵魂,令他们丧失了人性,迷失了自己,才会成了他们永远的罪过。才会造成现在不堪设想的后果。读了这句话,我感触很深,脑子里刻着这样一句话:我们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学会辨别是非,将来做一个能为社会作贡献的人才!
我曾看过这一句:稻粮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读着读着,我不禁脸红了,还真想挖个洞钻进去。这句话就像一块抹布,把我心里的污迹抹得一干二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谁都会说,甚至都背厌了。可行动呢?我也常斥责自己:农民伯伯千辛万苦地种稻温饱每一个人,我们却若无其事地浪费粮食,这对得起农民伯伯吗?回忆起农民伯伯,他们无论天气多么严热,不论多么寒冷,他们都日夜不停地耕种着的那种滋味,让我无比惭愧。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中午在家里吃饭,我吃饱了,可许多菜还在碗里动也没动。我瞧四周没人,便把饭偷偷地倒进了垃圾筒里,还不以为然地走开了。现在认真地想想,哎,还真不应该。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可别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伯伯。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三字经》可真是一本好书!“道理的宝库”这个光荣称号给予它可真没错!我们要牢记《三字经》中的大小道理,并读中思考,把书里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日积月累,相信我们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在此,我就赠大家一句我读《三字经》后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希望大家喜欢吧:海有边,山有路。学无涯,不停步!
【三字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字经全文:三字经简介10-26
《三字经》读后感12-26
三字经读后感10-10
《三字经》的作者是谁-三字经的内容介绍01-08
关于《三字经》读后感01-28
《三字经》读后感范文01-26
国学经典《三字经》读后感07-05
三字经全文07-03
《三字经》读后感15篇12-31
《三字经》读后感 15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