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有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活着》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活着》有感1
我们究竟是活了365天,还是活了1天重复了364次呢?余华曾在《活着》中写道:人活着本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为了活着以外其他的事物而活着。合上书本我陷入了沉思。那我呢?我为什么而活呢?我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余华《活着》这本书,我用四天如饥似渴地啃完了富贵的一生,回首相顾,我想富贵文中的最后一笑有太多意义了他原本是个地主家的独子因吃喝嫖赌而家破人亡,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让富贵这个从小锦衣玉食的富家子弟体验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他的一生坎坷艰难,父母被活活气死,妻子跑了,女儿生产大出血死了,女婿干活的时候被工地掉下来的钢管砸死。只剩爷孙俩相依为命,上顿饱下顿饥的日子孙子实在是过怕了,好不容易有点豆子的富贵煮好了去干活没看着孩子,孙子最后因撑死而亡。富贵前半生奢侈繁华家人在伴,后半生孤苦伶仃只有一头老黄牛为伍。他说:人这一生唯独不能做错三件事,进错门,上错床,吃错饭。
身为中学生的我生活条件幸福,家庭和睦,老师同学亲切,实在体会不到富贵那一笑的.辛酸,我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与换位思考,我虽然是千万万人中的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学生,平凡到就连聚光灯都会错认成太阳。但我不甘心,谁说loser的热情就不值钱。我会努力做个星星,有棱有角还会闪闪发光,我想抬头找到真正的太阳,我在这茫茫薄雾中也有属于自己的小小目标。我清楚诗与远方都很美,可我需要不断地拼搏前进才行,诗虽美,但也需要一定的文化程度才能读懂,远方虽美,但通往旅途的车票很贵。初中时代已经所剩不多,我将不断磨练以最好的自己迎接中考。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每个人都有赢一次的权利,对!站起来!别趴下!
身为实中学子,我现在的意义就是考上好高中为我校增添光彩,为自己谋取出路,不负老师的谆谆教导,不负父母的满心期望。我活不成富贵,绝不。去经历,去选择,去做我想做的,我想告诉他们:我可以!
不妨大胆一些,反正我们谁都无法活着离开这个世界。只希望明年夏季,微风不燥,扬帆起航,可以迈着坚定而热忱的步伐,一步步走向属于我的光明大道。是,我为自己而活,我活着的最终意义就是可以让他人看到我拼搏的足迹,我可以!
读《活着》有感2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福贵就是这样的人,虽然算不上英雄,但是面对着至亲至爱的生离死别,承受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苦难与他一生如影随形。然而孤独年迈的福贵在经历过所有后,看淡了生命的不公,看透了世间的坎坷,当遇到一个素未谋面的过路人时,他却把自己苦难悲惨的一生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一样,平平淡淡地向陌生人娓娓道来。
在福贵生活的那个时代,能够生存就已经很艰难了,可当他觉得生活变得美好时,命运却总是无情地在他生命中割上一刀,每每在他抚着伤口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时,又是一刀又一刀无情地、反复地切割着。即便命运如此折磨,生活如此冷漠,可是福贵却从未向命运妥协,向生命低头,依然平淡地、坚强地活着。大多数人都会有感叹,福贵的命运如此坎坷,生活如此无情,他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难道真的是余华说的那样:“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多年前热播的电视机《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总说这样一句话:“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当福贵还是富贵人家的纨绔少爷时,他觉得活着就是自己过得潇洒、快活;当他家道中落,在战场上经历过生死,归家有妻儿相伴时,他懂得了活着的意义是责任、是希望。当他孤苦伶仃,只剩老牛与他耕田时,他却念念不忘地喊着过世的亲人名字,因为福贵知道只有他好好地活着,他们才会“活着”。
当我们在面对生活时,不管是幸福还是苦难,都要像福贵那样懂得活着的意义,保持积极的心态,在顺境中处之淡然,得意不忘形;逆境中处之泰然,失意不失志。
愿每个人都成为生活的强者,做自己的英雄。
读《活着》有感3
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读了余华的《活着》。在没有读关于这本书的任何梗概的情况下,读完了这本书。
面对这样的一个悲伤的故事,我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泪湿满面,而是舒了一口气,终于结束了。阅读的整个过程中心情都很压抑,喘不过气,好像是我已经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一个阴暗潮湿的天坑中爬到了出口,耀眼的、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的那一瞬间,我还没来得及回以微笑,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拍到了谷底……世界很阴暗,看不到希望。我眼前的一切都是黑白的,就连房间的灯亮都微弱的快要看不见了!
福贵,在亲手毁了自己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后,没有从此一蹶不振,没有破罐子破摔,反而明白了什么是生活。他亏欠自己的妻子,心里愧疚,因而想要加倍的对她好,弥补从前对她犯下的错误。其实,这部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是很悲惨的,一个人背负着所有家人的爱艰难的活着。福贵的生活质量可能比不上我们普通人,可是他的得到的爱是我一直羡慕的。他的妻子,儿子,女儿都对他寄予了含蓄内敛而深沉厚重的爱。我羡慕福贵和家珍之间的爱,他们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时刻为对方着想。我羡慕凤霞和二喜之间的爱,他们情投意合,你侬我侬,对对方的关心体现在细微之处。我羡慕福贵和有庆之前的爱,深切内敛不表露的爱,相爱相杀。
也许正是因为作者将他们之间的爱描写的太美好,以至于当福贵遭遇接二连三地打击时显得命运更加悲惨。正因为看见过阳光有多温暖,才显得冰雨格外寒冷。体验过生活有多么美好,才更能感觉到命运有多悲惨!一起踏上漫漫人生路的人有很多,兜兜转转,那些陪伴在左右的人走着走着就离开了,只剩下最后一个人长久地活着。夕阳下,老人与牛的背影是孤独的,沧桑的,也是绝望的……
读《活着》有感4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谊。这是最感人的友谊。他们互相欣赏,同时又互相憎恨。他们谁都不能抛弃对方。同时,没有人有任何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如何承受巨大的痛苦,就像千钧一发一样,一根头发承受着30,000磅的重量。它没有坏。活着告诉我们眼泪的丰富和宽广,告诉我们绝望的不存在,告诉我们一个人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东西。
这位英雄曾经因赌博失去了他的财富,但他的亲戚没有抛弃他,这使他忏悔。那时,他明白只要他活着,只要他有爱和关心,贫穷就不一定是坏事。然而,他的妻子生病了,他的儿子死了,他的女儿死于分娩,他的女婿死于事故,他的孙子死于他的疏忽。所有的悲剧一个接一个地发生,最后只剩下他活着。然而,经历了所有这些之后,他有了一种超然的心情,可以平静地回忆和讨论他的过去。
他和老牛呆了一整天,寄托着对亲人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激。虽然不幸发生在他身上,他很高兴他有这么好的妻子和明智的孩子。他的生活中没有遗憾!作者没有发泄、抱怨或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了高贵。这里的高贵不是纯粹的美,而是理解一切后的超然,对善与恶的平等对待,以及对世界的同情。
英雄傅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他的家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他,徘徊在绝望的边缘,但他有能力承受苦难,并对世界感到乐观。当他发现间接杀了他儿子并让他分担过去的祸福的春生选择了埋葬仇恨。他们互相感谢,互相憎恨,但是没有人能放弃这个地方,同时也没有人有任何理由抱怨对方。即使面对绝望,他仍然劝他的朋友们要坚强,要活下去,只要他们活着,就只能活下去。
作者没有发泄、抱怨或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了高贵。这里的高贵不是纯粹的'美,而是理解一切后的超然,对善与恶的平等对待,以及对世界的同情。
在我们当前的生活中,无疑会有许多困难和挫折。有时候我们真的很难忍受。然而,每当我想到傅贵仍然感激他的生命,我就会感到惭愧,感到自己和傅贵之间的差距。也许在经历了这些磨难之后,我无法得到内心的升华。然而,通过观察傅贵的经历,我可以感受到同样的情感。
不管怎样,生活会继续。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只为自己活着,而不是为自己以外的任何东西活着!
读《活着》有感5
"人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一个众说纷纭而没有结论的话题,余华这样认为: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目的,并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但由此我却想起身残志坚的作家史铁生,他在《我与地坛》中曾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我看来,活着要做有意义的事,活着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活着》主要讲述了一个地主少爷福贵的悲惨人生。他嗜赌如命,导致输光了家中财产,一贫如洗以至于父亲被活活气死,母亲在此期间也身患重病,福贵去城里求药时却被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周折回到家,却发现母亲逝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养大的两个儿女,此后悲惨的命运也为其目睹,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离去,最终只剩的福贵和黄牛福贵相依为命,孤独地活在世间。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便是家珍自知时日无多时对福贵说的话:"我不想死,我想天天都能看见你们。"这时我眼角的泪花已不住在眼眶里打转,不想死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亦或功名利禄,只是为了与亲人一起·融洽生活。这朴实的话语里蕴藏的不正是最真挚最感人的深情吗?
许多人认为这是部消极的小说,对读者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诚然,这种评论也是难免的,小说从头至尾都浸没在悲剧气氛中,福贵的一生是痛苦的,他生命中难得的温情一次次都被死亡无情地撕扯粉碎。但倘若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能发现福贵有一颗坚如磐石的心。当逆境与苦难排山倒海般向他扑来,我似乎看到他那黝黑的身影以及瘦弱的躯体下,有股强大的毅力与勇气令他忍受了一切,并顽强将他克服。那股精神已势不可挡地冲出他的躯体,流出书本,流入我的心。与福贵的遭遇相比,我们平时所抱怨的挫折磨难都不值一提。
当挫折降临时,我蹦出脑海的第一反应就是躲避,离得越远越好,这样不仅没有在原有的基础上前进,还在不停倒退,但挫折真的就离我远去了吗?定然不会,这种消极的态度会彻底贯彻我的思想,使我在任何不管是大是小的磨难中都选择放弃,最终我会发现在这残酷的社会中寸步难行,终至于萎靡不振,自暴自弃了。但读完《活着》以后,我深刻明白:活着虽然充满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何况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只是轻如鸿毛的磨难。所以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面对挫折,我绝不会逃避,面对失败,我绝不会气馁,我要像福贵一样坚强地活在当下。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挫折,对于弱者来说是万丈深渊,强者来说是一笔财富。"人只要活着,前方就会有希望。
原来,活着便是最好的命运,亦是最大的勇气。
读《活着》有感6
常言道:富贵有命,生死在天。中国人自古相信这句话。然而,仅仅是相信而已,他们是不肯服从于天命的,他们尽着自己的力量与"天意"做着斗争。他们多在取名上寄托着对生活的希望与讨好。或许,这就是"福贵"这一名字的由来:福贵,一生大富大贵。地主老徐可能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终是应了这个名字:福分太贵,享之不起,只得在漫漫岁月里孤独的守望,无声的长叹!
人生短短数十载,红颜弹指老,仅刹那芳华。若说人活着只是为了最后的死亡,那活着,又有何意义?数载岁月,最后,怕也只落得个"唯有泪千行"的无助与孤独。或许,对福贵来说,这一生活着,只是为了经历一次次的离别。父亲、母亲、春生、家珍、有庆、凤霞、二喜、苦根,他们的接连离去使得福贵即使欲望再多,却也连哭泣都显得可怜无力。上天从来都吝啬赐予,对于福贵,或许人生的歌词还未填好,却已弥漫悲伤;或许,他想象过美好,心中也曾怀过期冀,只是愿望与现实背道而驰的痛苦还未消散,风就从旁边叹息着走过。
读完《活着》,"我不知道我心里有什么在动荡——我不懂它的意义。"我的心,在文字中摸索着,那是震撼,是困惑。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对于福贵,又有什么支撑着他活着?对于三毛,荷西的意外去世让她痛不欲生;而福贵呢,亲人,朋友无情的离去,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绝望?对于三毛,迷茫的温馨使她想望得心痛,但,因为有爱,因为伤口结了痂,她振作起自己的精神。因为心中有对荷西的爱与念,她放弃悲伤,写下《万水千山走遍》。或许,正是因为福贵心中有爱,他选择了活着,选择了用生命的活力与力量点亮爱的灯火;选择用自己心中最后的光来守望那心底最后一丝的美好。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这是文章末尾福贵的台词。那时的'他,或许穿着破敝的衣服,在贫贱的人群里歇足,那流离失所的心也无安放之处。谁也不知道,独坐在田坎上的福贵眼中凝望着何等的空虚。他守望着,以近乎麻木和执拗的方式守望着心中那最后一点光,守望者残酷现实所带不走的回忆。他的心平静地跳动着,只是这个给予他力量的地方,是你我永远也到不了的远方。或许,在福贵心中,家珍他们并没有远去。他们活着,以福贵所以为的方式活着,活在福贵的心中。
福贵,这个孤独的守望者,在回忆中挣扎,在岁月中摸爬,只求在静寂无边的黑暗中唱出生与爱的献歌。他不求任何人的可怜,只是在自己的心魔中盼一场梦碎花落,渴望在人生的旅途中与自己终生守望着的一切携手共行,直至月落楼头,芳华日落。
读《活着》有感7
余华的这本《活着》是我高中时期阅读的,虽然当时阅读地比较匆忙,但依旧带给我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再一次把它翻阅了一遍,并做这篇读后感记录感触。
这里就不再对文章内容和主旨做过多阐述,主要谈一谈个人感受,如有不准确的地方还请吴老师多多包涵。
高中时期少年气是最旺盛的,高谈阔论的文章书籍大多看不进去,所以第一次有人推荐这本书时我并没有过多关注。拿起它的契机不过是年少散漫,不愿意做题,便在书柜里随便找了一本书看,于是它便幸运地被我选中了。
现在依稀记得那是一个下午,我坐在我的小角落里读福贵的一生。本以为只是打发时间的工具,再一回神却已到了大幕将落之时。第一感觉——同情,年老无依在什么年纪都令人深有感触。第二个感觉就是,敬佩。随着时间流逝,身边的人都纷纷离开时,我不知道,如果是我,是否能如福贵一般依然乐观的生活。我认为这是很需要勇气的,很值得我敬佩。在读书比较匮乏的高中时期,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影响,在高三写标语的时候,我给自己写的鼓励的话是——勇往直前,永不妥协。不妥协是我自己对“活着”精神的解读,即使生活让家珍、有庆、凤霞这些人都离开了,但福贵依旧没对生活妥协,他依旧说,我想着我还得再活几年,牛还是要买的。所以我也用这三个字激励自己不要对做不出来的数学题妥协,不要对想放弃的自己妥协。
时隔三年,我再一次拿起这本书,心境的改变让我对它也有了一些新的解读。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不再像从前那样气盛,对于这本书也多读出了一些温情。尤为感动的就是福贵和家珍还有二喜和凤霞,虽然福贵年轻时喝酒赌博流连花楼,但是当他穷困潦倒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认识到了家珍的好,他尽了作为一个普通农民对妻子最大的爱护。在家珍去世的时候,福贵说,家珍死得干干净净,平平安安,没有人随便议论她,这也算是那个年代普通人最朴实的愿望了;二喜和凤霞是我在这篇小说中最喜欢的两个人物,二喜会拉着凤霞的手回娘家,还会在凤霞怀孕时自己在屋里喂蚊子,让我感觉到了那个年代最淳朴的爱情。凤霞生产时难产,二喜却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出,我要凤霞。这是在知识文化都很发展的现在都不一定能做到的事。在凤霞大出血离世时,二喜说,我要大的,他们却给了我小的,这句话最令我动容,让人能感受到二喜的一颗真心。这次阅读中还有一个情节很打动我,就是在搞人民公社时,家里没有粮食,家珍回了娘家,带回了一小袋米。家珍说,是爹给我的`。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就用这最平平无奇的五个字写出来父亲对女儿的关爱。还有就是曾经我并没有怎么注意过的结尾,这次读后也有了一些新的感触。“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我想福贵这代人即将落幕了,也是带着那个时代的痕迹落幕了,回到了最初的土地里。
小说里福贵一家人经历了内战、三反五反等一系列社会变革,可以说家庭发生了很多很多重大的变故,但是这些变故并没有磨灭他们之间的情感,生命虽然不断离去,但情感永在,活着的精神永在。我很想用一句话形容福贵的一生,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并不是说福贵为那个年代做了多少贡献,而是他一直用坚强乐观的精神生活,我觉得这就是献给生活最美的颂歌。
读《活着》有感8
《活着》这部小说是一首对于一个无限匮乏的年代的赞歌。作者以强烈的笔触饱含感情有理智地讲述了一个有关生活和意志的一处悲剧式的寓言,告诉我们斗争与生存的意义。
文章主要讲述了主人翁福贵生在贵人家里却因嫖赌欠下了一屁股的债,为了还债,不得不把家产全部都用来抵债,空空如也,父亲也被气的走上了天堂,一个家族的落败,妻子的失而复得,更加让福贵看清了这被胭脂粉涂满的自己和世界,他学会了珍惜,学会去劳动,靠双手去获得幸福,就在一切充满希望的时候,一道闪电,一道汇聚的闪电,一道带着火花带着血的闪电,再次劈在了福贵的身上。母亲的历史,女儿,儿子,孙子,女婿的相继离开,竟是在同一家医院,原本是这样一个繁荣昌盛的家庭,因为嫖赌,让他们的未来发生了转折,这一转是带着心酸,泪水与惭愧的味道的,最后福贵带着一头牛过着生活,等着归宿。
福贵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故事让人流泪,同时也让我们不约而同想到活着,活着一词看似熟悉其实也十分陌生,看着简单其实也带着挫折。我们每个人都活着,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活得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内心都渴望着去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不愿意随波逐流,那,活着的意义是什么?难道是单单像一个路人一样从这个世界经过吗?还是带着一颗好奇心,一份“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志愿,仅仅只是去看看,浏览吗?这些起决定作用的是你自级,所含的原动力来自于斗争与生存,是否具有那份斗志,那份信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年少轻狂的梦想或许会成为你现在的羁绊,因为这个是否也彷徨与失落过,那种失败后再东山再起的喜悦,也是你的宝贵回忆,每一个成功的人,都离不开斗争与生存,离不开汗水与心血,因为只有去斗争你才能生存,为了斗争,你必须去用汗水与心血去灌溉,这不是套话是许多人用自己的经历,得出的'结论。相信自己,用所谓的大数据去实现那个可笑而又令人沸腾的梦想,向前走,命运无法让我们倒下,继续跑,如此苟延残喘还不如纵情燃烧让自己发芽。即使生存的起点再高,心血撒满怀抱,也要拼一拼,未来谁知道呢?
从福贵的经历我想到老舍笔下的人物——祥子,祥子是一名人力车夫,一生的梦想是想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贫困的生活,历经三起三落,最终还是沦落到末路——-嫖赌。他跟福贵的相同点是都是因为嫖赌结果的,但他比祥子更幸运,生在富贵人家,心态也好,在同是经历过大起大落的时候,富贵选择去以牛消愁,从容地过完一生,而祥子一步步被剥削,压迫,最后一了百了,贪图钱财,自甘堕落,虚度了结局。他们都是20世纪农民阶级的悲剧,他们的经历都是一个个令人深思的道理,折射出的辞藻是一个个残酷的事实,值得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拼接。
人活着是为人自己本身而活着,不是为别的。活着,因为这个世界充满战争,我们需要生存。活着,因为这个世界有规则,我们需要精彩。活着,因为这个世界是进步的,我们需要体会与自己作斗争,只为那个生存的渺小。
读《活着》有感9
对于某些人来说,活着便是最大的奢望。那是一位老人的一生,他年轻时吃喝嫖赌,将家业败光后,他的父亲去世了。他租了几亩田,却在几日后被国民党抓壮丁了。解放战争胜利后,他跋山涉水,返回家乡后却被告知母亲去世,女儿变为了聋哑人。就这样生活了几年,儿子被抽血去世。再后来,女儿生产时血崩去世,妻子遭受打击,也去世了。再过了几年,他的女婿因一次意外也去世了,徒留他与他的外孙。后来,他的外孙在吃多了豆子后撑死了。这一生,只剩他自己一人。《活着》便是以一位青年人询问一位在田间耕作老人一生的方式将那名老人的过去娓娓道来。
人类为什么要活着?我想大概是存在于骨子里的本能吧。求生欲促使人类生存、繁衍了上千年,就像书中那名老人一样,明明遭受了如此大的挫折,父亲、母亲、儿子、妻子、女儿、女婿、外孙相继离世。但他仍然不放弃生的希望,在人生的罅隙中艰难生存着,决不放弃一丝光亮。
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在时代被黑暗笼罩,看不见一丝光亮,希望被扼杀时,唯有死亡以告慰自我。就如同屈原一样,故都被攻破,一生信仰破灭。这时的他,茫然而又无措,这世间众人皆睡,唯他一人独醒。于是,他以死亡的方式唤醒众人,以死亡明其志。这个世界麻木、冰冷而又黑暗,需要人们唤醒、温暖、照亮它,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而对于生与死的抉择,众人因出生不同、经历不同,选择也不尽相同。书中那名老人心中仍对未来抱有期望,“只要人活得高兴,就不怕穷。”对生活仍有希望,所以他选择继续活在世上。他对自己说:“这下可要好好活了。”而文天祥,故国已灭,满怀的理想业已破碎。此时的他,只有一腔对故国的赤忠之心,于是,他面南而逝,自死不忘南宋。
而另一种选择死亡的人,不是为了死亡而死。他们是为了拯救他人之生命,唤起他人内心对真理的渴求,而大义凛然地走向了通往死亡的道路。就如书中那名老人的'儿子,他自愿为他人献血,即使面临可能会休克死亡的风险,风险是那时人们安全意识浅薄,医疗技术不先进所致,但他仍旧没有退缩。他内心只有“救人”的信念。他心中只想:“自己会被轮到最后一个,到那时可能就献不了血了。”
于生,我们自是要尽自己最大能力去生活,和书中那名老人一样用尽全力,怀抱希望去生活。想想明日充满希望的朝阳,雨落后特有的草木清香,还未品尝的美食。好好拥抱这个世界,去用心热爱它。将短暂的人生活出特有的光芒。
于死,死亡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其实对它来说,所有人都是相同的,只是有的人敢于直面,有的人害怕面对。即使如此,你还是会死亡,这是一个令人悲哀却又无奈的既定事实。但是,心态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能够降临于世,这便是最大的幸运了。我们已经在这世上看过了万家灯火,赏过了百花齐放。感受过春雨,倾听过夏蝉,拥抱过秋风,亲吻过冬雪。享受过人世间的温情,这不就是活着的真谛吗?至此,死亡又有什么令人惧怕的呢?
生与死,听来高深,但事实上,我们每日都在经历生离与死别。窗边那只常来的鸟儿为何不驻足窗上了,令人早已习惯的叫声为何忽然寂灭了?手心上那只美丽的蝴蝶的翅膀为何突然停止扇动了?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可违抗,倒不如早早接纳。更能让人们懂得生命之脆弱,使我们更加珍爱生命。
《活着》一书中,主人公尽管受尽挫折,但仍用尽全力在这世上活着,这于我们青少年,于所有人都是一种鼓励,一种启发。一位未曾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能如此拼尽全力而活,那我们不是更应该用心在这世界生活吗?
对于某些人来说,活着便是最大的奢望了。我们轻易地享受着他人所奢望之事。这已然是幸运无比的事了。
窗外白杨沙沙作响,阳光透过叶间,桌上树影斑驳摇晃,岁月静好。抛开生死,就为了活着而活。
读《活着》有感10
死很容易,活着很难。这也许是最能概括本书情感的句子了。亲人一个一个离自己远去,灵魂一次一次被自己。没有活下去的支撑和,不知道为什么而活,但内心深处却不会放弃生命,这恰恰是生命的本能。活着,是一种本能,无关,无关,无关追求。
福贵一家原应该是地主阶级的有钱人,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虽然老爹是个败家仔,但依旧很宠福贵,有个支持自己,永远关心自己的老娘,娶了个能吃苦耐劳,善解人意的有钱人家小姐做妻子——家珍,还有个漂亮、能干的女儿——凤霞,最后还有个善良,热心的小儿子——有庆。但却经过福贵的一系列和当代的发展,最终导致钱没了,老爹死了,疼爱自己的老娘病死了,可怜的儿子和女儿在同一间医院走了。妻子也死去,留给福贵最后的念想是凤霞的丈夫二喜和孩子苦根。曲终人散,最终都离他远去。这世界上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个人。
我会想,他为什么不去寻死?他为什么还要活着?最亲的爹和娘去世了,最爱的妻子儿女走了。没有一个人能顶住这般打击。这世界已了无牵挂,他也都这般岁数,活在这,没人给自己送终,所谓的家财万贯一夜失,白发人送黑发人,无亲人,这类悲惨的事情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生,试问自己,谁有他这样活下去的?他究竟是心底强大,还是想替自己爱的人继续活下去,看遍所有美好。
我常常进入书中,幻想假如我是福贵,那个最悲惨的主人公,我会不会在家珍去世后便与她一同死去,我不敢想象,但心底里却是有个明确的答案仔细想想,我不会那样做。那是高洁的爱情,但我欣赏不来。我不会死,虽然我不知道为了什么活着,但我终究不舍得这,我留恋它,我会努力抱着好的心态迎接接下来的日子,但确实不会有从前的快乐和无忧无虑了。深入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与福贵感同,想象他经历苦痛时的心情,理解并。
不是每个人都能从打击中走出来,人是为了本身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其实活着本身的美好就足以让我们迷恋,足以让我们继续为其活着。活着,是责任,是心态,是生命本该有的色彩。连的机会都没了,又谈何创作?梦想?机遇?死去可以夺去人们的痛苦的记忆,但是活着可以让人们重新创造欢乐的记忆。总结起来便是:与其忘记痛苦,不如制造欢乐。潇潇洒洒过完余生。但依旧会带有,恨自己、恨世界。
《活着》究竟是想表达主人公的可悲,亦或是表达希望读者坚强生活。没有准确把握,但中心绝对是:把握生活,一切,努力活着。
读《活着》有感11
苦难从来不因世间的怜悯而磨去他应有的棱角,相反,是人们在无数痛与别离的经历里趋向习惯,在歇斯里底过后更加的一往无前,直面惨淡且苦难的生活,这是生命与生俱来的勇气。
生活不为死者悲怆,只会在万般狰狞里平静的给予生者小小的勉励,活着!这不知点醒多少醉生梦死的人和无数黑夜孤独到无处安放的灵魂。
他告诉你,如若人生如一场车旅。你现在最能夸耀的资本,是你至今还在车上,没有提前下车,而你最应做的,是无论多么的寂寞,都应撇去之前一切的旧情绪,只留一份缅怀于心纪念,继续这走了不知几站,不知何时到站的行程。
暑假拜读了余华之作——《活着》,确深有感触。
如上文所述,主人公福贵是那痛苦的生者,他接连失去了至亲至爱挚友,他的生活但凡燃起了小小的希望就会被如大山般重重地,灾祸给扑灭,这诅咒般的循环让活着显得痛苦而卑微,可最后却偏偏只剩他一人孤独的活着。
所以我在阅读时很难理解,以福贵为第一人称叙述时的那种平静与坦然,带着这种疑惑,再回头看序言时,注意到了作者这样一句话,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幡然有悟,虽说不上透彻,但也基本解了心头的疑惑,油尽灯枯的老者走过了灯火万家,炎凉世态,淡化了悲天怨人的心态,回顾一路的历程,也能云淡风轻的侃侃而谈,谈笑付之。(语言凝练形象,流畅自如,很棒!)与其说他习惯了现状,不如认为他明了了活着的本质意义,只为活着而活着。
读《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趋狗”。粗略的便觉,这是在批判生活的残酷不公,可如今再看恰恰明白,生活对每个人都差不多一个样,不好也不坏,再怎样巨大的打击总会给你留一些念想,直到人只剩活着。你许会醒悟,最初临降时也只是为了活着。
陕北人民常以信天游的形式歌颂着生命的伟力。在南方,我想生命就像一棵金黄的麦穗,压的它弯腰,压不住他生长,压不住他为了活着的秉性。 所以不能说福贵是中国一个时代的特例,相反这却可能可见一斑的,剖析出每一个生命体活着的`意义,如余华所言“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每当日暮西山,你也许有过悄望着被逐渐吞噬的光明,在直至最后一丝一缕生出无奈,然后孤独的置身于漫漫的黑夜,或悲怆,或绝望,但也总会有星星点点的光在某个时刻会闯入你的思绪,你也应该由此想到那乍破长夜的曙光,宣告黎明到来的时响,不单是希望,更多的是熬过来的平淡。
每一个黑夜后都有到来的黎明,每一次绝望后也将平静的活着。
读《活着》有感12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题记
如果问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我会回答:《活着》。
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拿到这本书,我的内心是欣喜的',毕竟这本书足足让我等了一月有余。之前没有了解过这本书,也不知道是散文、小说,还是什么,买它只是因为听说过它,知道它是余华写的,它是让我在疫情期间消磨时间的一本书。所以,迫不及待地看完了。读完之后,让我长叹口气,虽为活着,但却让我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紧凑的故事中一个个死去。因为福贵的吃喝嫖赌败坏家业,气死了老爹,老母随之病死、儿子因救县长夫人抽血而死、女儿难产而死、妻子也随之而去、女婿被钢板所夹意外惨死、最后唯一的外孙竟在那个饥饿的噎死了。真不知道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完的,本来所有的事情因他而起,他如果不吃喝嫖赌,结局是不是又不一样。他挚爱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他用不满老茧、粗擦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亲人和内心的伤痛,却还得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大概就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好死不如赖活着。看完之后我在想,世界上真的存在这样悲惨的人和事儿吗?
福贵到最后只剩下人生存的唯一理由——活着。我不知道他到底是如何活着的,只是再想起这本书时,也许刚好在疫情期间,每天能看到很多生死别离的新闻,内心有了些许的平静。现实生活的无情,远比我们想象的宽广,而活着,就要担当更多难以承受的苦痛,这是对生命最后的敬畏,也是一个人最柔软、最纯净的秉性——活着。我读《活着》。
读《活着》有感13
一个人,一场故事,一世遭遇,成就了《活着》。富贵的苦难,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从一个富家少爷,沦落到贫苦农民;他气死他爹,输光财产;他的儿女死了,妻子死了,女婿死了,外孙也死了,可他却还活着,孤零零的活着。
当在黄昏的田野上,富贵和他那头老牛耕耘在田地里,富贵对牛叨絮的那席话差点让我怜悯的掉下泪来。我觉到了余华的残忍,他为什么要让富贵活着?没有了亲人,没有了爱,只有大半辈子数不尽的苦难,富贵活着的意义何在?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着?
当福贵看到赌的倾家荡产的龙二被毙掉的那一刻,庆幸的是福贵,后怕的也是福贵。他庆幸,是因为被毙掉的人不是自己。他后怕,是因为被毙掉的人本该是自己。命运是未卜的,生命是脆弱的。败家子的自己气死了爹,他知道,自己害死了一个生命;当被抓去拉大炮的自己回来没有看到娘的'最后一眼,他明白,生命原来如此脆弱;当他的家人一个个死去的时候,他懂得,活着不易,活着有多好!
种地的艰辛,让他体会到活着的不易;公社的磨难,让他感受到活着的美好。活着就幸福,再艰难,只要活着那也是幸福;死亡是痛苦的,再好的墓葬,那也是痛苦。当富贵的家人一个个离自己而去的时候,有痛苦,但更多的是珍惜,珍惜自己现在还具有的生命,他知道,活着有多好。
余华《活着》的自序:“作为一个词‘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攻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这里有一个关键词时“忍受”。可见余华笔下的富贵面对生命的苦难与绝望只是忍受,没有反抗,更不用说蔑视。也许有人不怕死,但他一定不想死;也许有人想要死,但他一定不愿意死。
读《活着》有感14
知道余华的这本《活着》已经很久了,这周看完了,说说我的读后感吧。
年少的富贵是富少,有着羡煞旁人的生活,享受着所有的荣华富贵。可他却在自己最年轻气盛之时选择在满足和拥有中堕落。他开始花天酒地,直到因为他的过失把家财输的一无所有,父亲去世,妻离之痛,和家里租来的五亩地,让他慢慢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开始疼爱妻子,开始学会养家糊口,但依旧不会被老天眷顾,故事发展到结尾,只剩他和家里的老牛。
有人说读完《活着》会压抑,会沉重,人生总是悲喜交加,没有纯粹的喜,也没有纯粹的悲。经历的.越多,领悟的就越深。就像最后福贵在静静的午后向别人讲述自己的一生一样。生活会给予你想要的希望,也会给你想不到的幻灭。福贵接二连三的失去亲人,那种与挚爱分离的悲痛让人无法接受,就像最后他的晚年孤苦一人,只有一头老牛和他作伴,但是活着的意志却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的走的东西。“我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也很踏实”这是他对自己的评价。
福贵的这一生,既漫长又短暂,现在是一个被网络包围的时代,每一次打开手机总是会跳出一些“福贵们”或遇到失败与不顺,或遇到迈不出去的坎,就这么轻易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一直在想在福贵的这一生中,所有的温情都被撕碎,而他在这个过程中从来没有因为惧怕生活的苦难而自杀,他用惊人的意志力活了下来,我当时就在想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了福根的一生?是钱财?亲情?友情?我想都不是,福贵已经失去了一切,可他依旧活得怡然自得。后来我想了很久,我觉得福贵活下去的信念就是:为自己而活。我珍惜这世间所有的温情,可是当我失去所有时,我也依然能随着自己的心怡然的自处下去,即使生活将我摧毁的体无完肤,我也要好好的活下去,因为活着的意义就大于一切。这应该就是福贵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吧。
一无所知的世界走下去才有惊喜。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命运和生活,就像书里说的“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我们应该好好的生活,善待生活,感受生活。
读《活着》有感15
花了三天的时间终于读完了《活着》,以前耳边一直有人对我说这本小说的很好。可是,一来我深知自己可能就不喜欢在年少的时候读所谓的经典,总感觉自己阅历不足无法理解,就好比《红楼梦》尝试着读了好几次,都是读了几章之后就放在一边了。二来高科技时代的到来,更让人们无法沉下心来去感受爷爷辈时代的故事。所以《活着》这本书对我来说也就是个如雷贯耳,仅此而已。得益与加入了公司组织的智悦学习社,点燃我阅读的渴望,这一次当我翻开透着油墨香的《活着》的时候,我想这次怎么滴也能静下心来把它读完吧。
之前有人评价《活着》这本书是一部不见生死读不懂得书。其实小说讲的也很简单,一个叫福贵的男人年少轻狂,本是一富家子弟却因赌博败光家财,没落之后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上了战场,好不容易捡了条命回到家中,却发现女儿因为一场高烧后变得不会说话了,妻子也在大跃进的时期得了软骨病。为了省钱让自己的儿子读书,福贵不得不忍心把自己即将成年的.哑巴女儿送给别人家。后来,他的独子因被抽干血而死,好不容易嫁出去的哑巴女儿,也因为产后大出血而死。没过多久,他的妻子也随女儿而去。只剩下福贵和他的偏头女婿一起养孩子,可是女婿又在工作中被水泥板砸扁。福贵一个人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把孙子拉扯到懂事听话,却因为饥饿,他的孙子一次吃了好多豆子,撑死了。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人。
这短短几个字就概括了故事主人公苦楚的一生。作者余华在序言的时候就说他要写一个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欢乐态度。福贵不算君子,也不算小人,他年轻的时候是个垃圾,年老的时候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护家人,虽然结局悲伤,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他看到赢走他全部家当的“龙二”被毙的时候感叹,还好输光家当,不然今天顶着“地主”的帽子吃枪子儿的也许就是自己了。
对比一下我父亲跟我讲他曾经上山下乡时的故事,我能感受到父亲在他风华正茂的年纪远走他乡,在最想读书上进的时候每天安排他做的也就是锄地,捡牛粪,不知道这种日子有何意义,也不知道何时是个头的无奈。同时我也能感受到他回味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由于不经意喝到一只掉进粥锅里的蚂蚱,感觉跟开了洋荤一样的喜悦,我想我的父亲如果看过这本书,理解会比我深的多吧。
而我更多的是从书中感受了责任,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妻的责任。抬头看着围着自己蹦蹦跳跳,转来转去的女儿,再想想小说主人公福贵虽然不舍,但也不得不亲自搀着女儿的手往别人家送。真的,我们眼前的所谓平淡生活,如果放到当年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啊。
普通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喜喜悲悲,坎坎坷坷,曲折前行。我们不要总是埋怨命运的不公,也许当我们跨过这个坎,或许还会感激它的存在。也不要过多的寻找生命的意义,其实活在世上就是最大的意义。正如余华所说--人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读《活着》有感】相关文章:
读活着有感1500字01-11
读《活着》有感作文1200字02-22
读余华活着有感范文2000字01-11
活着读后感1000字精选01-11
《活着》800字读后感07-08
活着读后感精美范文01-08
活着读后感的最佳范文01-08
《活着》读后感两则01-11
活着经典读后感500字07-08
含泪活着读后感范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