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母亲》读后感

时间:2024-09-18 23:06:08 泽滨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发现母亲》读后感(通用27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现母亲》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发现母亲》读后感(通用27篇)

  《发现母亲》读后感 1

  在《发现母亲》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迹。有一位母亲,肚子里怀着宝宝,她骑电动车在过马路时,与一辆小轿车相撞,她被撞倒一米多的空中,就在即将落地的一刹那,她保持着用双手捧着大肚子,用头和膝盖着地,顿时头部鲜血直流。路上的人看见了,赶紧叫了救护车。后来人们惊奇的发现,这位母亲的脸虽然毁容了,但是肚子里的孩子却正在安详地睡着,丝毫不知母亲经历的危险。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她明知这样做轻则毁容,重则丧命,却宁可牺牲自己也要让孩子好好活下来。还有很多母亲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也都用舍弃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保住孩子的生命,是伟大慈祥的母爱让她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我们今天还做了一个游戏。一条船上坐着爸爸、妈妈、姥姥、我和弟弟。船要沉了,只要每次把一个人丢到水里,船就会在上天的.保佑下向岸边靠近一步。我不喜欢这个游戏,觉得它很无聊,船上一共五个人,要抛下4个人,才能保全一个人的生命。游戏的最终结果是母亲和我在船上,母亲为了救我自己跳下了船。要是换作我,一定不会保留自己的命,要么全家人在一起同生共死,要么也会先救其他人。要不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发现母亲》读后感 2

  看到《发现母亲》里的情节,很多父母的高要求,严厉,吝啬爱的付出,发生了许多悲剧。本来应该是最亲密的母子、父子,却成了死敌、成了他们手下的亡魂。我们应该反省的是什么呢?虎毒不食子。

  为何父母会亲手杀害自己的孩子?值得我们每个为人父母者深思。哪里出了问题呢?教育?谁的教育?哪里的教育?我想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我曾看过一段演讲,说孩子上了中学,中学老师说你们小学老师是怎么教的?上了高中,高中老师说你们初中老师怎么教的?上了大学,大学老师说你们高中老师怎么教的?追本溯源,还是我们父母怎么教的`?

  在很小的时候,记事就听爷爷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父母在三岁前没有教好,那么就有点棘手。三到七岁还没有教好,就不好再改了。可是我们就不去纠正了吗?不,我们是父母,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我们自己的孩子改掉他的坏习惯,让他们走上正轨。这个过程,需要父母耐心、细致、智慧的应对,不能简单、粗暴的对待我们深爱的孩子。

  《发现母亲》读后感 3

  上学期,学校给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购买了一本教育书籍,书名就叫《发现母亲》。我在寒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一口气看完了这本由王东华教授所着的书,合上〈发现母亲〉这本书之后,我对母亲这一伟大形象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

  《发现母亲》这本书,作者以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事例,怀着对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的深深责任感,深刻阐述了“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着一主旨。作为一名女性,一名教师和一名母亲,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我要说,母亲是伟大的,但这伟大来自于母亲的无私与付出。母亲经历了多少苦难与磨难才娩出孩子,又要经历多少辛酸和心血把孩子一个个抚育成人。这个过程是何其的漫长与难熬呀!但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未来,说深刻一点,也是为了这个社会和整个人类,母亲总是默默无闻、含辛茹苦地坚守着,由年轻美貌变成白发苍苍也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可见,母亲是何其伟大!何其令人尊敬!在母亲面前,让人觉得任何事物都变得渺小起来……

  在这里,让我们共同呼吁:从现在开始,让普天之下的儿女们,让社会上所有成员和人们,都来孝敬和尊敬母亲吧!

  《发现母亲》读后感 4

  有些人已经长大了,应该出去工作养活自己,但却不知道努力,还让母亲不停地劳动或者向父母要钱花。这种人根本就是寄生虫,不需要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社会也不需要这样没用的人。他们父母养大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父母含辛茹苦养大他们,却得到这样一个结果,(2)这样的人活着也没有任何价值。(3)

  有些孩子,稍微有点不如意就会冲着父母大喊大叫发脾气。他们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的时候,母亲的'心比他自己要难受的多。哪个母亲不愿意看见孩子高高兴兴的笑脸,而愿意自己孩子成天愁眉苦脸的。

  我不要做这样的孩子。虽然我也做过一些感觉愧疚母亲的事情。但是我会好好报答母亲,用我的学习成绩用我的本领和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一定会是好样的。

  最后我要对妈妈说:“谢谢您,妈妈!”

  (1)在我们的生活中,换了哪个母亲出于对自己小宝贝的爱都会这样做的。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2)有的人因为母亲给的钱少了,甚至会用刀刺向母亲,这样的人比毒蛇还狠毒,那是生他养他的妈妈啊!

  (3)要是换了我,我不会那样做,我要用实力证明自己,创造辉煌!

  《发现母亲》读后感 5

  “江山是银,母亲是金。”母亲不光是生育孩子的生身之源,更是人格和品质塑造的第一老师。“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

  读罢这本书,这两句话久久在我心中回响,作为教师同时又作为一个母亲,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一直努力想做个好的母亲,阅读过后并仔细揣摩,我懂得了: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来。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母亲要有足够的自我认识,知道自己肩负的是怎样重要的'使命。树苗是孩子,土地是母亲。小树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长大,小树苗能长多大多高取决于土地是否有足够的营养,沙漠里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缺乏智慧、心灵贫乏的母亲是教育不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的。

  “我要做一个向伟大迈进的母亲!我要向优秀老师看齐!”这是我读完《发现母亲》后心底发出的最强音。

  《发现母亲》读后感 6

  看《发现母亲》的时候,一开始就在找自己的影子,看到很多父母非常优秀,可是他们粗暴的对待自己的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小时候。父亲是个有名的医生,对待病人和别人家的小孩总是那么慈爱,可是对待我和姐姐却是那么残暴。可能也是从小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没有太多的感情,对我们的期望值太高了吧!

  他总是说棍棒之下出孝子,可是在我们幼小的心里留下的更多的是恨吧!在那时我就想我将来不要做这样的父母。可是有时还是会有他的影子,也许这就是别人说孩子会继承父母的教育方式吧!

  在我的'脑海里要改变我父亲对我的教育方式。自己就要忘记很多以前在记忆深处里的记忆。忘记父亲不好的教育。但是这很难,我在这样的挣扎中摸索着我的教育方式。

  我们是孩子的生命之舵,孩子是我们的生命之锚!我想我父亲不懂得这个道理吧!但我的孩子,不能让他承受和我一样的痛苦。由此想好结婚就不会离婚,好好经营家庭和家人的身体。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给他一个健康的教育。

  《发现母亲》读后感 7

  王东华老师的著作<<发现母亲>>一书,是我们校长推荐老师共读的一本书,刚开始领到这本书时,我想,我还不是一位母亲,看不看无所谓,于是就让它在家睡觉了。幼儿园说要考试就拿出来随便翻翻,殊不知越看越爱不释手,一页页看后,才发现我是如此幸运,在还不是母亲时能提前学习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母亲,让我在未来母亲生涯中不至于留下太多的遗憾。

  这是一部能够引人共鸣共思共感共叹的书,阅读之后让人的心久难平静回味无穷的书,因为教育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强盛兴衰密不可分。的确是一部天下人都应该共读之的书,而不仅仅是母亲。“江山是银,母亲是金。”母亲不光是生育孩子的生身之源,更是人格和品质塑造的第一老师。“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读完这本书,这两句话久久在我心中回响,作为教师同时又作为未来孩子的'母亲,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我要做一个向伟大迈进的母亲!我要做一个向优秀看齐的教师!”这是我看完<<发现母亲>>一书的追求。

  《发现母亲》读后感 8

  《发现母亲》是作者王东华殚精竭虑数十年所写的母亲教育专着,它不止从一般意义上论述母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而且从文化学等多方面多角度地揭示了现代社会演进过程中,母亲角色的悄然变易,社会观念对母性的支配以及教育制度对母性的重望。

  书中的许多教育观点强烈震动撼着读者的心,例如,书中指也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一年决非普通意义上的一年,孩子的一年等于十年。

  “好习惯、好生活”已现代教师的教学理念,书中对孩子的习育问题同样引起了我极大的共鸣,其中对一个人“潜教育”的论述更应引起一个教育者的深思:教可以教出神童,却教不出天才;教可以教出才子,却教不出大师;教可以教出士兵却教不出将帅,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只重教与学,却不能很好地与家庭教育的习和育相结合,实为一大遗憾。

  《发现母亲》是王东华教育事业的开篇,而他所作的《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系列丛书,就是他的理论的实践展开。

  阅读中不止一次地感受到:每一个母亲都应该阅读这本书,这是孩子对你的要求;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阅读这本书,这是民族对你的要求,把它放在床头,不是为了天天的阅读,而是为了一种时时的提醒。

  推动世界的手,是推动摇篮的手!

  《发现母亲》读后感 9

  《发现母亲》这本书,在09年刚进入母婴中心时,就听曹主任说过,更清晰的记得她说过书中的两句经典“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但我却一直没有接触过它。

  《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他提出:“女性的特点适合人口再生产,男性的特点适合物质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的重要性远远高于物质再生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亲的作用要在90%以上。”“女人的名子叫母亲,母亲能顶半边天。”

  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母亲送给社会的是一个不合格的人那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面对这样的结果做为母亲就不仅仅是对不起孩子了。

  《发现母亲》读后感 10

  作为一个8岁男孩的妈妈,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深深的无力感,作为老师的自己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了知识与经验的匮乏。如何与儿子相处,如何管教好孩子,常常困扰的我彻夜难眠。在一次宝鸡市教育学院举行的家庭教育大讲堂中,认识了畅占亭老师,他对孩子的教育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和他相比感觉作为母亲的自己在教育孩子上远远做的不足。

  就在听他的讲座中听到了王东华教授,知道了《发现母亲》这本书,觉得他倡导的共读一本书的理念,让我受益很多,共读《发现母亲》让我有种想加入其中的冲动。但是我这个人做事比较拖拉,干事总是想想很冲动,结果没行动,很多事都只停留在了自己的大脑中,就这样事情被我一放就是一年多。

  在这一年多中孩子的教育也是在威逼利诱与哄吓中进行,与孩子的关系时好时坏,孩子有时竟然会说我是个假妈妈。干工作也总打不起精神甚至时常会有应付想法,生活也感到没有意思,自己的整个世界都没有了目标。天哪,感觉自己怎么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往日的自信哪去了,往日的激情哪去了,自己怎么把日子过成了这样?

  在这样浑浑噩噩的日子中只知道成天手里拿着手机,在那不停的'刷屏,其实静下心来想想每天在手机上也没干什么正事,只是虚度了光阴,浪费了时间。内心的无力感渐渐蔓延,自己都开始讨厌自己这样的日子了。讨厌的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斗志,没有精气神,生活陷入了一片混乱。干什么事什么事不成,报个驾校学驾照科目二考了两次都没过,我怎么这么笨,自己怎么这么差劲!

  不能这样过,不能这样生活,内心一个声音向我发起了强烈的抗议,要给自己找些事做,让这无聊的生活变得充实。在又一次无聊的拿起手机在微信里打发时间乱翻时,朋友圈中畅占亭老师的分享引起了我的注意,“共读《发现母亲》”,“幸福家庭读书会”,一年前的记忆从脑海中跳了出来。对!读书!来!学习!让自己忙碌起来,让自己空虚的内心充实起来!

  联系畅占亭老师,加入幸福家庭读书会,给自己找事干,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立即行动!终于拿到了《发现母亲》这套书。兴奋回到了自己身边。在畅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录制了自己的第一段音频。读着共读宣言,感觉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我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对,我要每天进步一点点,我要让好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要更加自信,我要更加充实!

  读好了第一段录音,可自己却迟迟不敢发出去,发出去听了又撤回,总感觉对自己不满意,我的声音难听吗?大家会嘲笑我吗?不自信的心理又在作祟了。发送!不管了,迈出第一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第一个音频发出后受到了畅老师和群友们的认可,大家都觉得我的声音好听。看到大家发来的鲜花和鼓掌,我在心里为自己高兴,更坚定了读下去的信念。看到大家在群里发的音频,心中产生了在“喜马拉雅”里运用音频将《发现母亲》读完的计划。付诸行动,每天十分钟,再也不能拖拉下去了。选背景音乐,录制音频,发布,分享……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喜马拉雅上发布了34条音频,朗读《发现母亲》成了一天中我最期待的事情。

  渐渐的,我发现自己变了,心中有了目标,每天有了该干的事情,整个人也精神了。突然有一天,我在订阅的“王东华母亲教育”中听到了自己朗读的音频,当时的欣喜真让我激动,能得到认可我太开心了,这更让我坚定了读下去的信念。在不久前的一天,我接到了王东华教授的助理安娜老师打来的电话,她竟然是来向我约音频的,还在电话里对我的朗读进行了肯定。

  朗读《发现母亲》,让我又恢复了自信,做事情也有了斗志,而且就像共读宣言中说的那样,每天都有好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这个暑假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驾照。在我的影响下,儿子也比以前优秀了,我们母子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孩子变得越来越自觉了。我整个人也有了自信,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阳光,现在的朗读与第一次相比,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话语间感受到了那份自信、阳光与幸福。

  坚定信念,不怕困难,迎接挑战,相信自己一定行,我用读书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我用读书改变了手机的功能,我要用声音来影响中国人读书,我要用共读让微信群里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坚定地做一名推动国人读书的快乐书童。

  《发现母亲》读后感 11

  母亲,当每个人见到这个词,内心都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而我在读这本书时也是这样,心里暖暖的,不仅仅如此,我还一直怀着尊敬的感情,因为我是母亲独自带大道十二岁的,所以我对“母亲”一词感受更深刻。

  在读《发现母亲》时,更发现“母亲”是一种职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份职责。在书中,作者讲到:伟大人物的塑造都离不开伟大的母亲,母亲是孩子的总设计师;童年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位置,犹如树根与树;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不仅仅是智力和知识的培训,还有意志、品德和气概。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这些话语能够引人共鸣共感共叹的书,阅读之后让人的心久久难以平静、回味无穷的书,因为教育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强盛兴衰密不可分。

  这本书从理论高度说明了母亲在“人口再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书中还列举了大量事实佐证了母亲在孩子一生中的不可替代。让我对母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和全面的了解,对母亲与子女之间的骨肉亲情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蒋介石母亲对他的心理支持让他直到其母去世多年仍影响深远,居里夫人成功教育孩子的典范让我感触颇深。书中还提出了许多观点,如:婴孩的一年等于十年,零岁教育、儿童智力能力发展递减法则、“气概”大小决定孩子一生、要重视儿童的“习”和“育”等等,都对我深有触动。认识到现在女儿与优秀孩子的差别,一部分是小时候我对孩子的教育与优秀家长就存在着差别造成的。同时也深深感到社会遗传、生理遗传及传统观念的可敬与可怕。

  全书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阐述了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母亲的教育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在书中作者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旁征博引用许许多多的活生生的事例佐证了母亲的伟大和母教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当今社会重视教育的越来越多,许多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长大能龙凤,这样的愿望当然是好的,值得肯定的。但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却不是每个家长能真正明白并真正做好的。这样的父母数量不在少数。一方面一厢愿的希望孩子才,一方面又不知如何去做。更有一些采取了极端不合孩子心理特征的强硬手段。近几年我们看到因为教育孩子而发生了多少悲剧,有对孩子打骂的,也有百依百顺的。不断报导的孩子自杀事件,孩子离家出走事件,他们本应是鲜艳的花朵,本应是父的希望和家的未来,本应在长大后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和家庭的义务。可是却在生还没有起步时就惨

  遭毁灭,如同航船还未起锚就己翻沉。家庭、学校、社会在孩子长的过程中都应该担负起责任,去教育孩子们,这也是孩子们应该得到的权利。

  孩子教育的第一步更是关系重大,那就是孩子长的家庭和孩子的父母。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无比圣洁的,心灵如雪一样纯净,面对这样的孩子作为父母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是否诚惶诚恐的想过你要拿什么给予你的孩子。你该为孩子做些什么,你要把孩子教育怎样一个。这绝不是给孩子最好的物质就可以做到的,更不是用很多的金钱可以买到的。

  身教胜于言教,比身教更重要的是一个家庭的家风。我们每个人从不同的家庭中走出来,无不带着各自家庭的印记。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一个民族有传承的文化,一个家庭也有家庭应该崇尚的价值观,在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便打上了一个家庭的印记。我们经常与一些孩子的家长交流,交流中我们会发现孩子家长的行为带给孩子的影响是最明显的,有的家长表现的没有教养,他的孩子必然也是那种顽皮的孩子,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遗传,而是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耳濡目染。相反,一个有责任的家长,即使孩子身处非常不利的环境或者家庭遭遇重大变故,也能以一个家长的责任化解不利因素,使孩子在家长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我记得福禄培尔曾说:“国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遗憾的'是真正理解这一意义的人却很少。因此,做一个好的母亲,对养育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可以是天才的母亲。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一个正确的教育方法,它没有一定的模式,但读了这本书后,我想只要鼓励孩子去相信自己,使他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力。同时用各种教育方法来教育他,防止他骄傲自满。尽管要花很大的工夫,但我想最终一定会获得圆满的成功。教育不应当只从智力上着眼,必须力求使受教育者变得更加敏锐、文明,更加宽容、仁慈。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唐宋时期女性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甚至高于现代。比如唐宋八大家中,几手每个人都有一位识书达礼的母亲,他们的成名与母亲从小的教育不无关系,欧阳修之母更被称为千古名母,欧母画获的故事流传至今。

  而我们的社会对那些从事儿童工作的各种人员,如教师、医生、幼儿园的营养师等都要进行专心而严格的训练,可是对在孩子生活及成长中担负重要培养任务的人——母亲,却视而不见的没有给予任何专门的训练乃至最低程度上的提醒。而我们的老师们呢,很多干了一

  辈子的老教师,荣获过无数的荣誉和证书,但是从来没有这种发现,准确的说他是个教授知识的优秀老师,而非真正的优秀教书,因为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简单的说是学习不足,如果说我们老师们经过专心而严格的训练的话,那也是在上大学时期,而工作之后所从事的都是教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而非真正的教育研究。

  这让我想起了书中导论中美国著名母亲斯特娜夫人的一段话: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妇女教育的必要。过去,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受教育,因此,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决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

  所以母亲不论事业多么辉煌都不应放弃母亲的责任,许多成功女性以孩子的不成才为代价而倍受人尊敬,其实这正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居里夫人的成功无人能比,但依然把女儿培养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

  有那位女性能比她的工作更忙,以至于不能照顾孩子。如果因为工作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是错误的选择,你的工作可以由更多的人去做,但孩子因此被毁掉的一生却是永远没有人能弥补的,对于母亲工作孩子应该兼顾,如果不行,应该毫不犹豫的选择孩子。生下孩子就要为孩子负责,也是为国家负责,把一个合格的人送进社会是比自己工作更重要的事。

  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来。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母亲要有足够的自我认识,知道自己肩负的是怎样重要的便命。

  小树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长大,树苗是孩子,土地是母亲,小树苗能长多大多高取决于土地是否有是够的营养,沙漠里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缺乏智慧心灵贫乏的母亲是不能教育出一个聪明而具丰富精神素养的孩子的。今天的母亲在现在这样好的条件下如果还不能为孩子的成长负起责任那就是不能原谅的错误。

  当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也是必不可少的,父亲是房子,父亲是大树,为母亲和孩子撑起一片天,给母亲和孩子一个温馨可靠的家,让教育得以在家庭中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历史上有许多的名人都是由寡母一手教育长大,但没有父爱毕竟是人生的遗憾,如果有父亲的扶持他们也许会有更出色的成就。父爱母爱是不相同的,父亲的教育和母亲的教育也是不同的,父亲是孩子走向外面世界的桥梁和依靠,他的教育让孩子认识社会溶入社会,父亲以他的人生经历和不屈的奋斗

  精神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走进陌生的社会。从《傅雷家书》中可以看到,当傅聪长大成人走向社会之后,遇到的许多人生问题都得到了父亲很好的帮助,傅聪的成功与父亲有直接关系。父亲和母亲的良好合作能让孩子得到更完善的教育。

  “江山是银,母亲是金。”母亲不仅仅是生育孩子的生身之源,更是人格和品质塑造的第一老师。人们不仅需要关心母亲,更要给为人之母营造做母亲的环境,让每一个母亲都成为孩子成材的推动摇篮之人。

  《发现母亲》读后感 12

  《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了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这本书用了“发现”二字,也让我发现全新的自我。发现是对每一个教育行为的反思,发现是教育智慧的闪现,发现是对教育深层次的理解。

  作者说一生之计在于童,婴儿的一年等于十年。人生的早期教育对一生影响极大,父母这个老师要当的合格才能为孩子的人生开好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遗憾的是有许多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孩子还小”这样的声音在今天依然不绝于耳。在《发现母亲》的书中作者从生理的角度阐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出生时胎儿平均脑重是350克仅为成人的25%,仅仅6个月后,它就己达到成人的50%。在两岁半时达到75%,五岁时达到90%。到这时人的大脑主要部分己经发育成熟。”由此可见,儿童早期的成长决定了一生的发展。

  所有的孩子在生命之初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总是喜欢动手触摸和抓取身边的东西,他们睁大眼睛四处张望,仔细倾听着声音的来源。那是孩子正在学习。最早孩子的学习以模仿为主,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母亲成为孩子的主要观察模仿对象。

  孩子时刻都在学习中,教育也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同样是带孩子的母亲,由于母亲的教育意识的差别孩子的收获就会不同。有的母亲在日常陪孩子地过程中会不厌其烦地解答孩子的“一千个为什么”。而另一种母亲就只起了一个看护的作用。有的母亲在孩子的品行教育中会以身作则。过马路时带着孩子走斑马线,孩子会养成守秩序的习惯。孩子玩过玩具陪伴孩子把玩具收好,孩子会养成整洁的习惯。享受美味的食物前让孩子先拿给长辈,孩子会养成尊敬老人的'习惯。你不必是具备高学历的母亲,告诉孩子你所知道的,你所能做的就足够了,重要的是坚持自己也做到。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作为孩子的父母有责任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合孩子身体和心灵都健康发展的家庭氛围。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在人生之初给孩子的什么样的教育至关重要,所以不要浪费掉孩子的宝贵时光,认真对待孩子的童年,给予孩子最完善的教育,这关系到孩子的一生。

  最后,引用作者的一句话衷心地祝愿:每一个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母亲!

  《发现母亲》读后感 13

  《发现母亲》是作者王东华殚精竭虑数十年所写的母亲教育专着,它不止从一般意义上论述母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而且从文化学等多方面多角度地揭示了现代社会演进过程中,母亲角色的悄然变易,社会观念对母性的支配以及教育制度对母性的重望。

  书中的许多教育观点强烈震动撼着读者的'心,例如,书中指也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一年决非普通意义上的一年,孩子的一年等于十年。

  “好习惯、好生活”已现代教师的教学理念,书中对孩子的习育问题同样引起了我极大的共鸣,其中对一个人“潜教育”的论述更应引起一个教育者的深思:教可以教出神童,却教不出天才;教可以教出才子,却教不出大师;教可以教出士兵却教不出将帅,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只重教与学,却不能很好地与家庭教育的习和育相结合,实为一大遗憾。

  《发现母亲》是王东华教育事业的开篇,而他所作的《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系列丛书,就是他的理论的实践展开。

  阅读中不止一次地感受到:每一个母亲都应该阅读这本书,这是孩子对你的要求;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阅读这本书,这是民族对你的要求,把它放在床头,不是为了天天的阅读,而是为了一种时时的提醒。

  推动世界的手,是推动摇篮的手!

  《发现母亲》读后感 14

  最早接触王东华的《发现母亲》是看到《中国教育报》上的推介,一下子就被书中的观点强烈的吸引住了,于是就把这本书的名字记录在我的本子上。后来听刘莹老师说他手中有这本书,就在春节前借来拜读,读后只能用震撼来形容我的对教育的无知。

  这本书用发现二字表达了他对教育的问题思考,后来我也发现很多教育专家用词频率最高的就是“发现”,周六我去47中参加新课改讲座,台上作报告的是潍坊广文中学的校长赵桂霞,上午三个小时的报告最少使用“发现”20次,其中有很多的题目是:发现课程;一张照片的发现;桌子被砸发现离校课程等。发现是对每一个教育行为的反思,发现是教育智慧的闪现、发现是对教育深层次的理解。书中这样说:在现代社会,什么都强调学习和考核,没有人敢不经过充分的练习就走上舞台去演奏钢琴,没有谁敢不经过考核就把汽车发动后开到市区,但是人类何曾出现过为了哺育孩子而去精心设置的育儿学校呢?我们社会对那些从事儿童工作的各种人员,如教师、医生、幼儿园的营养师等都要进行专心而严格的训练,可是对在孩子生活及成长中担负重要培养任务的人——母亲,却视而不见的没有给予任何专门的训练乃至最低程度上的提醒。而我们的老师们呢,很多干了一辈子的老教师,荣获过无数的荣誉和证书,但是从来没有这种发现,准确的说他是个教知识的优秀老师,而非真正的优秀教书,因为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简单的.说是学习不足,如果说我们老师们经过专心而严格的训练的话,那也是在上大学时期,而工作之后所从事的都是教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而非真正的教育研究。这让我想起了书中导论中美国著名母亲斯特娜夫人的一段话: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妇女教育的必要。过去,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受教育,因此,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决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更何况我们老师呢。

  原来我一直认为,女人刚生完孩子后是由于缺少一种元素而出现不同层次的抑郁,这种抑郁期到三岁基本消失,抑郁期的时候常常与丈夫、婆婆发生一辈子激烈的碰撞,这也是中国婆媳关系不和协的根源,看完这本书才让我知道这不是主要的原因。书中说:“由于人是早产三年的动物,因此人出生后的这三年极为重要。尽管人的生物体脱离了母亲,但是它实际上同母体仍然没有分开,仍然有一个未分化期。母亲和婴儿仍是一体的,仿佛是一对连体婴儿那样”。连体婴儿说明什么?说明他们都是孩子,孩子都不懂事,不高兴就哭、发脾气,一会儿就会呵呵地笑。这样的结果给丈夫一种感觉不像原来的爱人了,给婆子的感觉是这个媳妇这么不通情达理,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有这么懂他、爱他、理解他的伙伴,真是棒级。这个时候的孩子与母亲是一种感通状态,他们彼此心心相映,心照不宣。这就是很多孩子为什么总是听妈妈的话而不听其他任何的话,而上学以后,很孩子把老师当成了他的妈妈。这个我们一个启示,就是我们老师要想教育好孩子,包括提高学习成绩,就必须走进孩子的世界,跟他建立感通关系,孩子自然就会进入“亲其师,信其道”的轨道上。

  《发现母亲》读后感 15

  最近电影《你好,李焕英》家喻户晓,讲述了女主贾晓玲(贾玲饰演)在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之后,意外穿越时空回到1981年,见到年轻的父母,从而展开一段笑中带泪的亲情故事。由此让我联想到刚刚看过一本书《发现母亲》,这本书适合每一个人来读,准父母、未来的父母,曾经的父母等等。书中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由此可见母亲是多么的伟大,母爱是多么的神圣。

  夸美纽斯说:孩子从出生到六岁都应该由母亲来教育。儿童出生后头三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整个一生中的任何阶段,甚至决定了他的一切。俗话说:多一个教师,就少一个警察;多一所学校,就少一座监狱;多一个合格的母亲,就少一个社会的败类。可见,母亲对于孩子来说的'确太重要了,母亲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的确太重要了!

  母亲的伟大之处时刻出现在我们身边,是很容易感觉到的,但是我们并不是每一次都会好好珍惜。我们好像总是很忙,忙着工作,忙着梦想,忙着交友,忙着各种事,却唯独没有忙着关心父母。我们总想再等一等,等到自己功成名就、等到自己实现梦想、等到自己有足够时间。但却从未想过,自己在奋力奔跑时,父母也在慢慢老去。父母总会说:你们好好工作,不用管我,我们很好。但是我们却忽略了,这个时候父母很需要我们的陪伴。然而无论什么时候母爱总是那么无私而且单纯,就像李焕英那句催泪的台词:“我希望我的女儿健健康康快乐的成长!”我想,所有的贾晓玲们终该明白:母亲的幸福很简单,没有太多的物质向往,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祝愿。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她就很幸福。哪怕她的孩子,只是一只平凡的丑小鸭。这就是母爱,无私无求,博大深沉的爱。

  诗经中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漫漫人生,如果说人是飘在天空中的一只风筝,那父母就是那根线;如果说人是浮在生命之海上的一叶扁舟,那父母就是那舵与桨。父母是我们人生的出发点,陪伴出生到成长,因此我们要时刻珍惜还来得及的时光,感恩父母,珍惜母爱!

  《发现母亲》读后感 16

  《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老师殚精竭虑历练十年而成的一部母亲教育专著。在书的封面上除了书名和作者的名字外,还有这样两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这是一部能够引人共鸣共思共感共叹的书,阅读之后让我的心久难平静回味无穷的书。

  我也是一个努力想做到更好的母亲,阅读过后并仔细揣摩,我懂得了: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来。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母亲要有足够的自我认识,知道自己肩负的是怎样重要的使命。树苗是孩子,土地是母亲。小树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长大,小树苗能长多大多高取决于土地是否有足够的营养,沙漠里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缺乏智慧、心灵贫乏的母亲是教育不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的'。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读罢这本书,这两句话久久在我心中回响,作为教师同时又作为一个未来的母亲,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我要做一个向伟大迈进的未来的母亲!我要做一个向优秀者齐的教师!”这是我读完《发现母亲》后心底发出的最强音。

  《发现母亲》读后感 17

  在上小学的五年里,我看了许许多多大小不同的讲座,然而这一次与以前不同的是让我对父母改变了观点。

  “母亲”一个多么亲切的词语呀!这次讲座的题目就是“发现母亲”。母亲在我们身边时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我们健康成长,教育我们做有用的人。

  虽然每个人的.爸爸妈妈不一定都是一个样子的,但是在他们心中你一定是最聪明,最勇敢的人,在他们的心中你一定是最完美的化身,当你冲破铜墙铁壁的时候他们一定会为你感到骄傲。在你受委屈或是被欺负时,爸爸妈妈永远会是第一个来保护你的。在你摔倒哭泣时,来扶你的不是别人,就是母亲。

  妈妈你辛苦了,我会做一个好儿子。我爱你妈妈!

  《发现母亲》读后感 18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字眼,是爱和无私的代名词,她包含着人类情感中最无尽的关爱、温馨、教导和付出。当我拜读了王东华的著作《发现母亲》之后,就被深深地震撼到了,这确实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发现母亲》是作者呕心沥血十几年的研究成果,全书从文化、社会、历史、教育等不同学科角度,深刻揭示了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用许许多多的活生生的事例佐证了亲子教育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母亲和孩子如同土地与树苗的关系,树苗的成长取决与土壤的肥沃程度,沙漠里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小树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长大。正如德国伟大的教育学家福禄倍尔所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作为母亲,不要以为只有在同孩子谈话、说教和命令他时,才是进行教育。真正的教育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母亲的习惯、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待人接物等,这些平常生活中很难注意到的细节都对孩子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教育意义。

  当前,教育始终是社会关心的热点话题,常常听到一些家长埋怨孩子学习不好,孩子太笨……,但是作为父母,我想问问,你对孩子又做了多少呢?难道孩子天生就是笨蛋吗?我们很多时候缺乏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引导,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忙将孩子锁在家里而无人看管,有的父母出外打工长期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还有的父母干脆给孩子弄个月托,一周或是一个月都难得见上孩子一面。等到孩子养成坏习惯或是学坏了,就体罚孩子,难道这仅仅是生活和社会压力造成的吗?更多的是父母放弃教育子女的权利。在我脑海里有这样的'记忆:只要你听话,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就给你买好吃的,带你出去玩。“听话”和“好好学习”成为衡量一个孩子优劣的标准,忽视了最起码的品德素养教育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或许正是因为亲子教育的失败才导致中国一百多年来始终与诺贝尔奖无缘,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深刻反思吗?我想,作为一个母亲,工作和孩子教育孰轻孰重会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但无论如何都应该更多的偏向于孩子。即便两者不能兼顾,也应毫不犹豫的选择孩子,把一个合格的孩子送进社会是比工作更重要的事,这也是一个母亲最成功、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家庭是最好也是最高的学府。”“一个瞽母胜过一打特级教师。”读完后再回味书中的这两句话,真是振聋发聩,也给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女人成为了母亲并不意味着使命的结束,而是使命的开始。从孕育生命到分娩生产,生下孩子只是使命的第一步,把孩子抚养长大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路很长很艰辛,教育的责任比生育更重大。当前,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国人生育观念的转变,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教育孩子成了一个家庭最大的难题。很多父母宁可花高价钱给孩子请最好的老师,上最好的学校,也不愿意亲自教育孩子,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一件事情。其实只要父母稍微留心,就可以发觉、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只要言传身教早期改正,就会事半功倍。虽然后天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至关重要,但学校那么多的孩子,等老师发现问题了,通常都有点晚,再让孩子改正,就会事倍而功半,亲情教育缺失造成的影响有时候永远无法弥补。

  读罢《发现母亲》,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很庆幸在我即将成为母亲前读了它,希望每一位为人母或是准妈妈都能好好读读《发现母亲》这本书,只要你愿意从上网、逛街的闲暇时间中挤出一点点时间,从书中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最后,衷心的祝愿每一位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位好母亲。

  《发现母亲》读后感 19

  寒假期间读了《发现母亲》这本书,把80万字的书读完,应该也需要一番功夫,但我还是非常着迷的把它“啃”完了,细细回味,觉得它确实值得一读。一是敬佩作者不但文才好,而且更重视通过事实、实例和各种实验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让人不得不信服;二是感觉自己这方面了解的太少,看到这本书有些晚了,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三岁决定人的一生)但不管怎样说,因为毕竟我们是做教师的,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学生当成是我们的孩子般的来爱护、教育。读了此书,有3点很值得共享。

  一、所谓让孩子玩,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同样是搭积木,在开始是让孩子训练手的灵巧性,在稍大之后可以告诉每一块积木的作用,一个5岁的孩子和一个3岁的孩子在搭积木时不应该是一个层次上的,但现在孩子却是如此,这就是如同孩子在上课,而老师每天只让孩子念同样的课文,因此,孩子的玩不应该是“瞎玩”,至少不应该全部是“瞎玩”,应该是有目的的,是睁着眼睛的玩。作为一名母亲,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就是让孩子尽情的“玩”吧,“玩”就是孩子的第一任务,这我很赞同,读了《发现母亲》的书,我开始意识到“玩”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自己的生活中,也立志做个好母亲,好好的陪孩子玩,还要赋予“玩”丰富的内容,我想我会做到的。

  二、铃木镇一认为要改掉坏习惯是不可能的,唯一能做的便是培养正确的习惯以超越它。

  确实是,一个坏习惯是很难改正的,他是学生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特别是坏习惯往往有它优越舒适的特性,很难让学生一次改正,但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过程,经常的在孩子的耳边提醒,以督促他们形成好习惯,超越坏习惯,我想经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也许就能体会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了。

  三、家校结合的方法:冷静的`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错误,启发孩子理解老师的心情,指出老师是关心和爱护他的,老师虽然生气,只要他认真改正错误,老师就会欢迎,同时,母亲要把孩子改正错误的决心转告老师,让老师对孩子不抱成见。对孩子的进步充满信心。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经常的跟家长打交道,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良方,有时会把孩子的错误毫无保留的告诉家长,而很多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直接就在老师面前揍孩子了,有的回到家里训,有的则能处理的很科学。所以,我们还有义务去感化,甚至是教育家长,正确的面对孩子的错误,用科学的家校结合的方法去管理和培养孩子。

  书中倡导的好:教育应该同孩子一道成长!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之一,我们也该一道成长了,给自己的孩子做个榜样,更给身边的孩子做个榜样。

  《发现母亲》读后感 20

  暑假培训有幸聆听王东华所长的讲座,讲座期间王所长的很多言论不无犀利,甚至有些观点非常尖锐,在聆听的过程中也不断引起我新的思考,怀着相信且怀疑的态度,我捧起了《发现母亲》,读完才豁然开朗,原来王所长的言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研究基础上,不是空穴来风,而这本书很好的解释了我的困惑。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发现母亲》厚厚的上下二册,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句话,我的心感动了一下,我们总是喊着男女平等,女性越来越多的渴望在工作上和男性一样可以独当一面,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也常常对我有着致命的诱惑。我常常感叹一个女性想要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需要家庭的支持和理解,而往往社会对于拼搏的男性更加宽容,认为男性应该理所当然的去发展自己事业。可是如果一个家庭都去这样做了,那么孩子的教育问题交给谁呢?社会吗?如果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都不能成为社会的好榜样,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让家长相信这样的老师可以教育出优秀的学生呢?

  我很庆幸在我还没有孩子的时候已经提前看了这本书,如果我的孩子已经过了三岁甚至更年长了,那该是多么惋惜的事,即使我想教育也已经为时已晚,在我们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时,殊不知很多父母已经在进行胎教了,其中王所长说的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常常忽略处于腹中的`婴儿,没有关注到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鲜活的生命,在散步的时候,他们已经可以去感知这个世界了。

  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书中例举了大量人物的事例,很多高管在前几十年任劳任怨,矜矜业业,却不注重去教育孩子,这些成功的人中我们很少看到被教育出来有作为的子女,相反,败家子层出不穷。秦始皇、刘邦何等智慧,而他们的后代却再难优秀,即使如此,他们仍然要去帮衬这样的子女,而司马光后世给他的评价却是:可为人师表者,司马父子也。可见教育子女也是帮助自己。

  最近读了《白鹿原》,再联想子女教育问题,白家和鹿家秉承的家风不同,对子女的教育也遵循不同的方法,白嘉轩一世耿直,他就是这个原,他教育出来的子女为人处世也遵循同样的原则,每个父母的子女非常有限,父母可以很容易发现子女的缺点加以改正,而学校的孩子成千上万,等老师发现问题,再要求孩子改正,就会事倍功半了。

  王所长在书中还有一言论,是作为生物专业的我不曾思考过的:骡子是怎么来的。我一直只知道是马和驴杂交后的产物,王所长细心讲解了在自然界马和马交p的概率最高,其次是马和驴,再次之是驴和驴。而骡子是母马和公驴的产物,这样才能保持各自的优良性状,这对于我简直是一种巨大的冲击,母亲在动物界的影响尚且如此之深,在人类社会中,妈妈在照顾教育孩子的时候,更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

  书中很多涉及了一个全社会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总是在强调母亲教育的重要性,母亲的素质决定民族的未来和命运,每一个母亲又何尝不想做个好母亲,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生活的重担往往逼迫母亲不得不疲于应付工作、社交等等,只有全社会都认同母亲教育的价值和深远影响,给母亲更好的福利待遇,母亲的工作应该是带薪的工作。一个女性把孩子培养成才,其意义远远超过到工厂拎几个螺丝。

  《发现母亲》读后感 21

  朋友推荐后,有时间就看看,有些感触。

  书中的观点:我们应从小就修炼自己,才能对孩子有好的影响;重要的是我们“做”了什么,而不是我们“教”了什么。所以我们会发现有些优秀的孩子的父母并没有刻意地去教什么,只是自己有很好的品行、很好的'习惯。我们爱孩子,我们希望他(她)成才,希望他们快乐,希望他们健康,那么,我们自己就要先做到。

  这一点说着容易做着难,但看你怎么想,既然自己都做不到,又凭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呢?所以,不要要求孩子达到完美,不要让孩子来实现你自己未实现的愿望,而让他们自己来决定该做什么。我们父母活好自己,也要让孩子有自由,也活好自己。

  一点体会,愿父母们共勉之。

  《发现母亲》读后感 22

  《发现母亲》是一本值得中国每个家庭必备之书。书中多处呼吁,教育是整个家庭的事业,更是母亲的责任。在家庭教育中,王东华将母亲比做雌蕊和土地,具有内因的作用,而父亲只是在此基础上再同母亲及其他因素一起构成后天,属于外因!他进一步阐明,只要母亲稍有闪失,对孩子的损害都将是毁灭性的!人们常说:一个好女人就是一所高级学校,同样,一个好母亲就是一座明亮的殿堂。成年人发现母亲,给父母一个安详的晚年;儿童发现母亲,就是为自己未来铺设绿色通道。

  有人把四十岁的人比喻为:遭遇酷夏。上有老,下有小,夹在两代人中间,只有挥汗如雨奔波生活。其实,乐观的看,四十岁的中年人,是一个家庭上下两代人之间的桥梁。向上,孝敬父母,言传身教教育子女;言下,儿女优秀,老人无忧,可逸享天年。天伦之乐融融暖情,这样的生活态度和家庭蓝图,既是四十岁人对家庭的奉献,也是对社会的贡献。其中,母亲是整个家庭的润滑剂和调色板。

  人类几千来,母亲的伟大和宽广包容了一切。用心发现母亲的职责和作用者屈指可数,今天,王东华作为《发现母亲》的领军者,他振臂高呼,我们当紧随其后。作为母亲,对教育子女要善于用知己的新理念影响他,用知比的新方法引导他。现在的孩子都个性极强,惟我独尊的霸气十足,尽管如此,各有特点,母亲应该针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接受外部事物的能力,选择自己应该如何教育和帮助孩子的.方法,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专家对现代父母的总结是:“爱心有余、耐心不足”。当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如果现代做父母的仍然停留在给孩子吃饱穿暖的教养模式上,那不仅将被社会淘汰,也必将遭到孩子的鄙视。因此,作为母亲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修养刻不容缓,就算以前不懂不会,那么从现在学起亡羊补牢为时不完。

  现代独生子女大多缺乏情感交流,我国的早期教育专著《学记》中曰:“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教育要重视情感沟通。沟通需要良好的环境,环境之功在于发掘,教育之妙存于一心。做为家长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挖掘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沐浴在赞许的阳光下,给孩子创造平等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没有交流拘束和思想压力,从而开阔其思维,愉悦其心境,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个合格的母亲就应当具备塑造健康身心孩子的能力。

  作者在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另外一点,身教胜于言教,比身教更重要的是一个家庭的家风。我们每个人从不同的家庭中走出来,无不带着各自家庭的印记。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一个民族有传承的文化,一个家庭也有家庭所祟尚的价值观,在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便打上了一个家庭的印记。有时从孩子的举止上就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祟尚的生活理念。有一次吃饭时,其中一人带了两个七八岁大的男孩,饭菜刚一上桌,其中一个孩子就拿起筷子把爱吃的东西夹到自己碗里,并对另一个孩子说,快吃,不吃白不吃。这样的孩子生长于什么样的家庭从此可见一斑。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只有价值观,人生追求相同的人才能同处一个屋檐下。家风是一个家庭在长期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立家之本,也是家庭成员最看重的家格。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做为孩子的父母有责任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合孩子身体和心灵都健康发展的家庭氛围。作者在书中提出,在面对孩子时我们要重新做人。还写道“母亲面对孩子不是面对一个可以随便行动的泥俑,而是面对一个神灵。”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在人生之初给孩子的是能什么样的教育至关重要,绝不是教孩子机械的背几首诗,认几个字那么简单。

  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位教育者曾说,如果你的孩子上高中时和别人有差别,那是因为在小时候这个差别就已经存在了。所以不要浪费掉孩子的宝贵时光,认真对待孩子的童年,母亲要给予孩子最完善的教育,这关系到孩子的一生。

  再次由衷的感谢王东华赠送给天下父母的精神美食《发现母亲》,他让我们懂得父母的智慧会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滋生出来,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很多东西懂得了叫知识,而真正做到了才叫智慧。让我们在育人育己的平台上,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与孩子共同努力,将做一个合格父母起码的优良品德传承给孩子的未来吧!

  《发现母亲》读后感 23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科学的普及,各种娱乐方式充斥到现代人繁忙的生活中,传统的书籍也让不少年轻人逐渐淡忘。然而,再读《发现母亲》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又在我脑海中浮现,曾经的学生岁月,书,就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为了充实自己的思想,为了不至于虚度我们的年少青春,每天不管有多忙,总喜欢在睡前读读书,看看报,而那也仅仅是曾经的事情。《发现母亲》这是一本由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从阅读之处对我的吸引,到之中,之后,她都深深地打动了我,引起了我的沉思……

  书本封面的两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赫然映入我的眼帘,也是作者在这本书中最有价值的体现,读罢这本书,这两句话贯穿全文,久久在我心中回响,作为一个幼儿园教师同时又作为一个未来的母亲,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记得我们伟大的毛泽东同志说过,你们就像是早晨8、9点钟的'太阳,这个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看来古往今来,国家、社会对孩子的期望是很高的,孩子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孩子的希望就是社会的希望。这个未来跟我们的母亲又是分不开的,这个希望的实现与否离不开母亲的栽培,早晨的太阳仍然需要母亲来托起!孩子的教育与成长便是生活中的风筝线,即使远在天边,那风筝线还紧紧地握在母亲的手里。只要稍微注意我们所熟悉的伟人和名人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母亲送给社会的是一个不合格的人那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面对这样的结果做为母亲就不仅仅是对不起孩子了。

  回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母亲对自己人格发展的重大影响。母亲虽然学历不高,却十分重视对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日常学习,她都能身体力行,用行动来引导和教育我们凡事都要认真做,不仅是对社会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现在回头再想,她虽然不会讲太多的大道理,却用勤恳工作在左邻右舍中换来的认可和无数赞美影响着我们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可以说是我们心目中最值得尊重的人生导师。

  从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得到了这样的启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母亲作为孩子的人生第一老师,许多东西都是孩子第一时间从母亲身上模仿学习出来的。一个孩子长大后对社会是否有贡献,是否成为对国家有用之人,关键就是我们的母亲,“母亲”是一种职责,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份职责……就像作者所说的,“伟大人物的塑造都离不开伟大的母亲,母亲是孩子的总设计师”。

  所以,要努力向优秀的母亲看齐,做孩子的导师……

  《发现母亲》读后感 24

  前段时间,读高万祥老师的教育随笔《我的教育苦旅》,得知这本书《发现母亲》;我看了高万祥老师推荐后,那时恨不得马上去图书馆借来。

  当我在图书馆,静静的阅读,我的心灵被震撼,被作者那种有先见之明所折服。刚开始我和其他同学一样以为这是一本教人如何做母亲的书,我身边的许多同学见我看这么厚一本书(差不多600页)很惊讶。这么早就开始关注母亲的事:如何做母亲,如何教育小孩。

  可是当我看完整本书,我发现其实我们当初的想法都错了,作者在全书中几乎没有论述过如何作何做母亲,告诉你做母亲的细节,而是提倡一种理念:让我们关注母亲,关注母亲教育,母亲教育的重要性,及我们国家母亲教育的.落后,我们如何转变这种观念等等。

  作者在书中说,我们国家的许多职业都要经过学习、培训,要考试:会计专业、计算机、电工、钳工等等,特别是现在提倡专业化的时代,各行各业都要经过专业人员经过大学期间认真学习。而我们母亲呢,很多人都是凭经验,没有学习过,接受系统的母亲教育。很多人都是“无证上岗”。做了母亲之后都不知道如何做母亲,即使是我们许多做老师的,都如此。都停留在感性阶段,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栽花的人需要懂得的栽花方法,花才能养好;养蜜蜂的人先要懂养蜜蜂的方法,蜂才能养好……养蚕,养猪,养羊都如此,而我们养、教育孩子的母亲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对教养孩子的方法,事先没有准备,事后又很少人去研究……真是个奇怪的事”。

  在这我想起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说过“我们国家的师范教育也一样的很不着边际,它只教人如何做人家的儿女的老师,没人教如何母亲,做自己儿女的老师”。我还想补充作者在书中的一句话,让我刻骨铭心那就是:“我们的师范学生总是被谆谆告之要献身教育培养人类,可是却没有个人教授他们:教育学生应该先教育自己的孩子开始”当我读到两句话,我觉得他们说的偏激,当静心想时,的确如此,不但这样,即使我们现在的师范教育也是很多不合理的,很落后;我们在大学里要学习许多课程:有专业课;有公共课:马哲等等;和公共师范生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评价学,现代教育技术等,还有大学英语或者还有其它。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师范生教育的课程有多少,占我们的大学四年学习课程比例有多大?当我静心想时,发现二十分之一的比例都没有。

  我们师范生在将来是教书育人的教师。教书就是教我们的专业知识或者还有其它,育人要我们懂地教育学生,在专业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在大学的课程里还算挺多的,但是在教育类课程少的得可怜;而我们做老师的不但要教好我们将来的专业课,还有懂得育人,育人需要我们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等。也许有人说,这些我们不是学过吗?是的,我们学习过,但是我想对于我来说,我都很客气还给老师了,其他同学我不知道如何?你们还精通吗?这段时间我在看《人文教育:理念与实践》《现代心童心理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让我深感到我们师范教育专业设置的不合理性、不科学,在这我也许是真的无病呻吟了,但我想引用前段时间看的特级教师吴非的教育随笔《前方是什么》的一句话“是杞人忧天?是无事生非?是大惊小怪?事关教育,当然是大事”(书中192页)。

  将来,我想做个好老师,有思想的老师:我必须要不断读书和思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发现母亲》读后感 25

  “江山是银,母亲是金。”母亲不光是生育孩子的生身之源,更是人格和品质塑造的第一老师。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但号令人们关怀母亲,更要给为人之母营造做母亲的环境,让每一个母亲都成为孩子成材的推进摇篮之人。在这本书中,我深入认识到了作为母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当然,我也从这本书中学到了教育方面的一些理论。比如知识与智力的关系:智力同知识并不是完全不同的,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智力是获得知识的能力。比如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老师讲解水的知识时,孩子们接受到的程度各不相同,有的认识快,理解快,记得牢,有的接受慢,理解浅,记得少,明显地表现出智力的差异。即使记住了,在实际中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不一样,文彦博运用它去树洞取球,司马光运用它去砸缸救人,曹冲运用它去称象的重量。对水的认识属于知识,而控制和运用这种知识的能力才是智力。

  知识和智力虽是不同的`范围,但相互间有着不可分割的接洽:

  控制知识是发展智力等必要条件,而智力的发展又能增进一个人对知识的控制。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智力则是质的问题,知识是量的问题。学生的智力教育不在于获取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的思考习惯。尽管获取知识也是一种成果,但绝非是目的。

  如果把知识和智力的理论运用到语文教学中,那就不只关注知识的积聚多少,更要关注学生在控制知识的同时是否发展了智力。举例来说,我在引导学生背诵精彩句段和古诗词时,往往我重视的是学生记住了多少古诗词。今天看来,如果记住了古诗词,不会运用,那等于储存了垃圾,因此,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背诵古诗词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积聚和运用,这才是教育目的。为此,我在引导学生记忆和背诵古诗词时,应当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表达已积聚的古诗词,同时,还要学会运用已经背诵的古诗词来自己创作诗词。这样,就会使积聚和创作相结合,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写作程度。

  当然,明了了这个道理,在语文教学中,都要建立一种发展学生智力的理念。学习生字,教学目的不光是记住生字词,更重要的是学会自己认字、解字、记字;理解课文内容,不光是要会读,还要在读的过程中去思考,接洽生活实际,读出问题,读出自己。

  只要心中有“高度”,学生也就必定能达到这个“高度”!

  《发现母亲》读后感 26

  另外,现在社会女性和男性一样在社会上平等竞争,让女性忽视了自己最重要的职责,绝大多成为了工作当中的女强人、女汉子,却严重疏忽了孩子的教育。

  这是严重的错位,女性可以工作但绝不可以忘记自己是母亲。母亲不论事业多么辉煌都不应放弃母亲的责任,许多成功女性以孩子的.不成才为代价而倍受人尊敬,其实这正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女人好累啊)

  现在人们没有意识到母亲的重要性,更没想过如何去训练母亲。很多人都是应用着最原始的方法,摸索着教养方式。同样也是错误的资源浪费。孩子是一件精细的艺术品,需要我们组装,可是没有附带说明书!

  《发现母亲》读后感 27

  当我看完《发现母亲》之后,我才深深地感情到,母亲是那么的伟大,的确是一部天下都应该共读之的`书,而不仅仅是母亲。“江山是银,母亲是金。”

  我们都应该体谅一下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和成长,让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我总是想,无率我人寿了什么事,或受到了批评,都不用母亲一直维护着我,保护着我,因为我的一生不是一直在母亲的身边,总有一天会分开,所以遇到困难,都要一个人自己扛着。不然母亲会忙前忙后的替我们担心和害怕。

  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比教皇更伟大,比圣徒更无私!母亲的力量是无私的。

【《发现母亲》读后感】相关文章:

发现母亲读后感04-17

《发现母亲》读后感7篇03-08

精选发现母亲读后感(通用28篇)02-24

发现秋天发现美02-28

发现02-18

发现诗意11-12

发现的日记02-10

意外的发现11-23

惊喜的发现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