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读后感

时间:2023-03-16 09:35:43 梓薇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人间草木》读后感(通用20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间草木》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间草木》读后感(通用20篇)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

  汪曾祺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这本书分为7辑,分别是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

  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

  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2

  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我是在《慢煮生活》中看到的。本文用了几个小标题来表现“人间草木”。作者笔下的文字简洁明了,很普通的文字,编排起来却显得很高级。汪曾祺老先生的选材每个都源于生活,写于生活,让人感觉到很舒服。

  例如描写槐花这一片段,开头“玉渊潭的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它带来了养蜂的人,也是故事的开头。而最后一段写道“玉渊潭的槐花落了。”养蜂的人也走了。这就是故事的结尾。作者开头结尾自然,又有双重含义。

  我在想:为什么叫“人间草木”?作者写的,绝不仅“草木”二字吧,但为何只有草木?他写了花,也写了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字里行间,我似乎感受到了生命的'张力。由小及大,无一不是如此生生不息。

  “草木”二字不就是生命的代表吗?人间有多少美好?说不清,也数不清。这篇文章告诉我,人间的草木皆可令人动容。一花一木一果,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让人心生向往。爬一座山,食一味果,嗅一味花,离自然近一点,眼前的美好自然会令你动容。

  读《人间草木》,我明白了人间还有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人间还有这么多美好:一朵小花,一根野草,都需要我们细细去寻找、品味、欣赏。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3

  我一直认为,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与其个人生命的两种要素息息相关:一是生他养他的一方水土;另一是他的成长经历。南来北往又轰轰烈烈,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不仅是汪曾祺先生的人生轨迹,也浸润到他的`作品《人间草木》中。

  通过这部作品,我看到了一个在苏北运河边成长的调皮男孩明澈的眼神,一个在五七干校粪池旁施肥的男人佝偻的背影,更看到了一颗至纯至善的心——犹如荷塘月色下微微的风,吹散了白日的尘嚣。

  “人生得意须尽欢”,汪先生得意而平和的人生在三个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写文、绘画、做菜。这三种人生爱好,我倒是觉得神似花中四君子:其写文如兰,空谷幽香;其绘画如竹,筛风弄月;其做菜如梅,剪风裁雪;而其为人,则如时下深秋之菊,恬然自处、清谈疏朗。汪先生在将个人价值充分展现、平和表达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人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需求,这种“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共济局面,又何尝不是个人的欢乐和社会的福祉呢?

  书中自述,每日早上,汪先生都习惯久坐在家中的老沙发上,泡上一杯茶、点上一支烟,袅袅烟雾中,一篇篇文字油然而生。而就在这个深秋,每个双休日的早上,我也会坐在家中的沙发上,伴着一杯茶,在汪先生的字里行间,在窗外通过的暖暖阳光中,读懂这人间的一草一木。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4

  感觉近些年来,对汪曾祺的评价越来越高。笔者不由得回想起第一次读汪曾祺的时候,在很小很小的年纪,读的大概就是《葡萄月令》这一篇章,印象最深的是汪曾祺的那种饱满的笔触,充实的内心,仿佛一切都不如面前的这串葡萄重要,仿佛所有的事情都是天高云淡,弹指一挥间。

  这么多年过去了,重读汪曾祺,这种感觉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更加浓烈。参加工作之后的那种受到大环境影响的浮躁,看起来忙忙碌碌实则无所事事的日子,荒芜的内心和精神,疲惫又麻木的.肉体。所有的这些,在读到汪曾祺的时候,几乎一下子都消散了。

  这次读《人间草木》,看汪曾祺讲花鸟鱼虫,看他讲天南地北。仿佛一下子人就静下来了,眼前的那点纷争都不在重要,平生之事亦不过尔尔。

  人这一辈子,眼界要打开,胸怀要敞开,世事纷争固然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人人都不能避免的,但这人生也并非无趣到底。

  有生之年,在众事中寻一心头好,一以贯之,余生皆可得趣于其中。

  如汪曾祺,赏花,喂鸟,逗鱼。

  人这一辈子,着实不容易。哪怕只是找到这一点点爱好,寄情其中,也不枉人世间走一遭了。

  所以说,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像人间草木一样,想来也是极好的。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5

  感叹自己的无知,汪曾祺,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对他是一无所知,真是很惭愧!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终于买到了他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

  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读汪先生的这本书,觉得心里暖暖的,静静的……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6

  很有幸拜读了汪曾祺老先生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写了人间草木、世间风物、行者无疆、记忆的味道、星斗其文,赤子如人。汪曾祺不仅是一个厉害的小说家,散文也十分优美,在这本书中,他表达着对大自然里的事物,自己独到的领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细腻之处入手。描写着生活中的凡人小事,记录着各地乡情民俗;谈论着各式草木虫鱼鸟兽,还有对辞章典故进行考究。同样,在他作品里充分表达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民俗的深深眷恋和对往日生活情景的回忆,那是一种多么美的感受。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汪曾祺老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的草木虫鱼鸟兽,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使我浮躁的内心慢慢变得平静下来。让我回想起了小时候的往事。每当小学放暑假的时候,都会回到村里面和爷爷一起住一段时间,与哥哥姐姐们一起去挖泥鳅、钓鱼、打鸟、掏鸟窝、摘西瓜······那时候的日子过得很开心,并对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

  然而回想到自己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每天是否由于过于匆忙和沉迷于网络之中,而忽略了生活的乐趣了?热爱自然,亲近草木虫鱼鸟兽,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工作的时候要积极努力,休息的时间,就需要放下手机,走出去,亲近大自然,去发现去感受自然的魅力与美好。这样子,才能够在生活的道路上,既能不断的前进,又能陶冶性情,使得自己更加完善。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7

  《人间草木》这本书,我认为是文言文和白话文结合,每一章都写出那种人间琐事。一般我写长作文都不会去写生活中的小事,但汪曾祺不一样,感觉每一件家常小事、朋友性格、每一朵花开花落、成熟、腐烂都值得他去写,每一篇散文都像是在和知心朋友说话。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北京的秋花》这篇,还分为4小篇,我认为最后一小篇《黄沪。爬山虎》应是叶不是花,菊花里我最喜欢最后一段,我也认为菊花一盆盆看是很好的,这样就能发现每一盆菊花的特点去欣赏它独特的美,扎起来却只能感到一眨眼的'震惊,觉得无趣。在《秋葵鸡冠凤仙秋海棠》这篇文章里,我最喜欢第3段,更让我感到凤仙花的实用,秋海棠也让作者睹物思人,果园的收获里,写葡萄的时候,那种熟练的感觉,让我觉得汪曾祺种葡萄很久了,也很用心。

  老妈买的那本书,前有汪曾祺的画,飞洒的墨汁,潇洒的画,配上文中应景的段落,简直文中有画画中有文,在这些画里,我最喜欢第四张画,这张画的枝条一直垂到画纸最下方,正好应了“抽条甚长”这句话,汪曾祺的文和画都可以用“简练”一词来形容,文章的简练是犹如文言文的白话文,画的简练是因为他的画简练到最少11笔就可画成。

  人间草木这本是里的葡萄月令是汪曾祺被判为“右派”时写的,但却无一点不开心,就像是没被冤判一样,所以更造就了一种独特的风格,那种漫不经心、娓娓道来的感觉。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8

  我有的时候特别感谢这些作家们。人这一生让人烦恼的事情太多,感情、事业、家庭等等,让人应接不暇。读这些文字让人能够真真正正地安静下来。

  《人间草木》是真正的文人散文,没有空泛的大道理,没有宏大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我们感受到的是诗意,是闲情逸致。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读来让人丝毫不会感觉到枯燥,反而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目前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是不是在人来人往中迷失了自己?是不是丧失了发现爱与美的能力?是不是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追求与爱好?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都是这样。工作的时候兢兢业业、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恰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这般,心才会沉静、人才能安静,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既能向前飞奔,又能欣赏途中风景。

  真正的大家总是不去刻意的雕饰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实实在在的语言饱含深情,犹如与一位仙风道骨、阅历丰富、充满故事的老人在随意交谈。打动了我们的是真心诚意,是冷静与淡泊,无论是文字里莫名的深情与淡淡的忧伤,都会给我们带来感动。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9

  《人间草木》是一本散文集。

  文章分七辑,每一辑内容都不同。作者汪曾祺先生是个真性情的人,单单从目录就能看得出来。每篇文章的题目都很直白,朴素、平凡但是带着点诗意。“人间草木”这个题目只是其中一篇散文的题目,但是作为整本散文集的名字,却很恰当。每篇散文的语言都很朴实,简单,内容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普通得真的就像随处可见的草草木木。不知是题目烘托了文章,还是文章烘托了题目?

  汪曾祺先生也是什么都能写,而且写的有趣。卸去了华丽辞藻的文章读起来让人颇为心安和舒服。从回忆家乡的一花一草一木,到各种各样的小吃,再到在联大的生活、相识的老友、亲人……几乎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在汪曾祺先生笔下却别有魅力。其中有篇《葡萄月令》,五页的文章,把葡萄从一月到十二月详详细细地描写了下来,但读着一点也不使人厌烦。这便是魅力,或者说是魔力。

  零零碎碎的小事太平凡了。散文是拿这些小事入文,能抓住人心的就是好文章。即使是他人的经历,《人间草木》这本散文集读起来仍旧是温暖的。有人对散文不感兴趣,认为它无聊,没有跌宕的情节,像一杯白水。其实生活就是白水,只是喝的人心境不同罢了。

  汪曾祺先生的生活,一定是担得起这八个字的--

  温和从容,岁月静好。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0

  《人间草木》这篇文章的取材,是三种植物:山丹丹、枸杞和槐花。表面上,汪老在写植物,但更深层的,无疑是在展示他的人生价值观。

  例如写山丹丹部分,他通过老堡户之口讲出:山丹丹每长一年,便多开一朵花,这多么像人,一年多添一岁!还有这种植物皮实,容易养活。人要活得随遇而安些,不能太娇生惯养了。这部分结尾处,引出流行歌曲的创作者和舞台上的歌星,未必知道山丹丹的这些特性,反而像老堡户这样的农民才懂!

  第二部分写的是枸杞。枸杞一生是宝,春天的时候,枸杞头可以当野菜。夏末秋初,开花,可以观赏。随后,便结出果实,可以吃。这么看,有发现乐趣的眼睛,人生才丰富许多啊!

  最后部分写的`是槐花,莫名其妙的是,关于槐花的,却只有开头与结尾两句。大部分内容都在讲养蜂人的生活故事。其中,讲了花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女人的关系,以及女人与家中晚辈的关系。他们的关系只能用微妙来形容。给予与受赠的感觉,很暧昧的,读原文才能体会很深。

  人间草木啊人间草木,人间就如草木,好多道理都摆在那里的。去发现它们吧,然后活得通透些,处理好身边的各种关系,这便是人间草木的含义吧!

  若用一种食物,用来形容汪先生这篇文章的语言,我想到茶,而且是龙井茶,淡而回甘啊!不信?您读读看……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1

  行者无疆。四周山色临窗透,一夜溪声入梦清。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又春。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却又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由此可见,出门远行,价比千金。国子监、胡同、泰山、天山……这些孕育着一方文化的地方,其魅力并非文字可承载。汪曾祺就像一个拿着大口袋的寻宝人,来到一个大宝窟,只能带走其中一二藏在自己的字里行间。宅在屋子里的作家如同没有阳光雨水滋润的种子,即便深埋于沃土之下,也无法生根发芽,更别提枝繁叶茂了。艺术永远是源于生活,不懂得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的人,也无法写出动人的文字。

  北平是汪曾祺先生人生的过客,但是他对这里的了解比我这个常住人士要多得多。关键就是他懂生活,懂发现。街边小草,枝头小鸟,也是锦绣山河中的一滴墨。关注这些一草一木,我们在能更好的`诗意地栖息在这个世界中。

  接触到汪曾祺写的小说还是在学“端午的鸭蛋”的时候,他朴素而形象,生动而有趣的语言吸引到了我。特别是描写吃鸭蛋的时候,写到筷子一戳,红油就流出来时,我的口水也跟着流出来了。于是我开始更多的关注他。

  不出所料,《人间草木》这本书依旧是他那令人舒适的风格。他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常事,却比我们多了一双更会发现美的眼睛。像“故乡的元宵”这篇文章,他会发现故乡元宵时唱的歌前面都有个“格炸炸”,会发现烧香的老妈妈鞋底的牛屎,会发现外地没有的习俗“看围屏”,他的发现,都是些很与众不同的东西,别人在欣赏烟火,他在观察烟火的声音。这里可以体现出他的敏锐。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2

  今天,我来到了胡天宁家。听金老师说,中国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名叫汪曾祺。说着,还拿出了这位作家的一本书——【人间草木】。

  这本书有着淡黄色的封面,封面上画着一丛竹子和一块竹石,看上去与我以前看过的儿童故事书完全两样。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看到一篇文章——【夏天】。果然,与我以前读过的儿童文学完全不同。

  这本书中的文字简洁、深奥。比如:“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就概括了作者一个早上干的事,就像对联一样,或者是五言诗中的两句。

  说它深奥,比如:“此吾乡所未有。”这句话,听金老师解释了我才知道,意思是“这是我们家乡所没有的。”

  其实,简洁和深奥是相辅相成的,简洁了就会深奥,而深奥的文字都会很简洁。

  慢慢地,我开始读出一点意思了……

  汪曾祺用他特有的文字写出了夏天的花、草木、水果、虫子。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写虫子那段,他写道:“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哈哈,这只虫子真有趣。这样的虫子我也曾见过呢……

  记得那也是一个夏天的早晨,我在楼下看虫子,那是一块热闹非凡的草坪,拨开草丛一看,那儿简直就是虫子的天地,有全身碧绿如翡翠的蚂蚱,有全身乌黑如煤炭的'蛐蛐……

  我最喜欢蹲在草地上看小虫子吃东西,跳来跳去,听它们唱歌。

  有了这些虫子,夏天就变得更有趣了。我想如果汪曾祺也看到了这些虫子,一定会写一篇更精彩的文章。

  汪曾祺笔下的夏天是有情有趣的,而我生活中的夏天也正是如此有意思。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3

  寒来暑往,春去冬来,细细回忆起来,初读汪老先生似乎已经是一年前,但我仍清晰地记得汪老先生笔下的世界那样灵动,那样可爱,《人间草木》中的一花一树都别具风味。

  在汪老先生的书中,飘散着清晨馥郁的栀子花香,弥漫着糖炒栗子甜蜜的香味,充溢着葡萄酒香醇的味道。他似乎很懂生活,也很会生活,怀着满腔的爱去探索世界,云南、昆明、成都…在他的笔下,每个城市都那么温柔迷人,他爱吃、爱旅游、爱风景,却不爱游手好闲,他说:“我不愿当什么’离休干部’,活着,就还得做一点事。”汪老先生真真切切的在爱着这个世界,爱着山川河流,星辰大海,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世界,触碰世界。在河岸边、山顶上留下自己的足迹,留下自己对自然最美好的`描绘,在多年以后,人们可能会想到:噢,原来汪曾祺这么有趣,他的书这么经典,这难道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吗?

  汪老先生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草木眷恋着光阴,汪老先生爱恋着人间。这世间万物,都值得被爱,爱一直陪伴身旁的亲人,爱倾情相助的朋友,爱一颗树,一束花、一只鸟,只要心中怀有爱意,世界就不会那么糟糕。

  青春正好,相比于死气沉沉的生活,为什么不让人生更加精彩呢?鸟兽虫鱼、美食美景,只要肯去看,肯去发现,对世间万物抱有善意,他们也会回报以同样的温柔,当世界中充满了爱,人生就有了意义,这一辈子才不算虚度,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想到那个热爱生活,努力奋斗的自己,是多么可贵的回忆。所以,爱点什么吧,一草一木中蕴藏着繁华的世界,山海之间埋藏着闪烁的宝藏,爱点什么,这世间万物。(冯昕悦)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4

  《人间草木》喜欢养蜂人这片,讲养蜂人的四川妻子,“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这朴实的浪漫,美啊。

  《跑警报》:汪曾祺很会讲故事,但是他更喜欢介绍风俗,大段风俗人情里串着人物故事,风土人情,习俗节日都细节描写详实,像民俗纪录片,有兴趣的人应该会看得很起劲,我不太行,看得累。介绍跑警报那里也不忘了提一笔吃喝跟跑惯了警报的联大学生借机约会谈恋爱的事实,防空洞里刻着的“人生几何,恋爱三角”也太绝了,幽默是才,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汪曾祺是真的随遇而安,豁达乐观。

  随感:

  汪曾祺语言平实,比喻生动,极平实的语言叙事时表现力却极强,《黄油烙饼》里平淡普通的生活,平凡普通的`人,苦生活,因饥荒慢慢死去,文字里并不见眼泪洒下,只是后来的某一天,拿起故去人留下的舍不得吃的黄油烙了饼,才悲从中来。《金岳霖先生》里金先生纪念林徽因,《陈小手》最后忽地一枪,都是不多写一字,近乎白描,叙事或情节急转直接落幕,给人情感震撼却格外深。

  看美食部分共感低些,到《豆腐》那里所幸先跳过了,看完后面又跳回来,到《手把肉》却一下子精神了,奶茶奶皮奶酪奶渣,杀羊烹羊吃羊,原来我不是食欲低,是偏食啊,作为西北人吃羊肉多,记忆都是鲜活的,看到拔丝羊尾饿到胃咕噜咕噜叫。好,真的好。我真香了。

  很喜欢《人间草木》,文字平实有温度,每当看到鼻子酸、笑出声时都会感慨汪曾祺有才,好的文字就该是这样的,没什么多余,但又含着千钧之力。看完这本文集后我也特别喜欢汪曾祺,诙谐达观的人真好,不顺不遇都沉淀成支撑内里的力量,是可爱可敬的人了。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5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吗呢!”

  “世间许多事,想想很有意思。”

  我通过文字,去感受作者汪曾祺老师经历的眼中最朴素、最遥远、最恬淡的美好。它非陶渊明心中良田美池、鸡犬相闻的桃花源;它非张岱心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湖心亭雪景。它是北京人遛与压鸟的喧嚷与清欢;它是落叶螃蟹蚂蚱、山丹丹枸杞槐花的淳朴与幽雅。他有一双炙热的眼睛,在生活最平淡无奇之处,洞见了生活最真实无暇的美好。领着我们,触摸人间草木虫鱼鸟兽的心跳!

  “随遇而安,更轻松一些。”

  最爱《昆明的雨》。汪曾祺老师并非体验昆明雨的恬静幽雅,也并非经历青苔石板街的空谷回音。在他心里,昆明的雨竟是那么人间烟火气。昆明的雨竟是如草木枝叶一般浓绿旺盛的';昆明雨季的杨梅竟是如烧得炽红的火炭一般的;昆明的雨,竟也是孕育了昆明美味的菌子的。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已看尽了外面繁华喧嚣的世界,却还是愿意与草木共享那一片的青绿。或许,更是淳朴、简单的事情或者地方,比如北京《胡同文化》。北京城的胡同那么真实的就展现在了我的眼前,拉洋车的“东去!”“西去!”;胡同房子的旧房檁、断砖墙;街坊里道来杀一盘的棋友;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压鸟的鸟友;食物也不失扑鼻之香,窝头,大腌萝卜,小酱萝卜,滴了香油的臭豆腐,还有虾米皮熬白菜。北京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赶得上北海白塔!

  “每个日子,都是诗意的成长。”

  《冬天》也是颇有情趣的,“雪天,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天竺果。”冬天里,还有什么比这更温暖人心的人间烟火呢?

  草木,何不可以理解成为人间最平淡无奇的小事呢?

  这凡尘,究竟有什么可以留恋?不过人间草木香。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6

  《人间草木》这本书叙述,很散。但我认为,它是真正的形散而神不散,整本书都给人一种很放松的感受。读上几页,你会感到十分的舒适,那是一种愉悦的感觉。

  我以前似乎从来没有读过这样的书:大到泰山、天下山水,小到一份小吃。这本书就像我们的另一双眼,带我们领略乐山大佛、泰山、伊犁等名胜古迹。又让我们洞悉了人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

  整本书读完,竟觉得意犹未尽。似一杯清茶,回味无穷。这本书不像漫画书,有一种奇异的吸引力,而是一种淡淡的'风味。读《人间草木》像是外出进行了一次旅游。

  我在想:为什么叫《人间草木》?作者写的,绝不仅“草木”二字吧。但为何只有草木?他写了山,写了水,写了人,写了食物。又为何是人间之草木。

  记得有一句诗,是写草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字里行间,我似乎感受到了生命的张力。由小及大,无一不是如此生生不息。“草木”二字,不就是生命的代表吗?

  人间有多少美好?说不清,也数不清。有一句话打动了我的心:“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人间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如今的人间尚存许多美好:一根野草,一朵小花,一坎山丘,都是人间的馈赠,生命的火把。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

  误入世外桃源处,人间春风揽草木。走进自然,有的人会感到心旷神怡,悠然自得,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有的人却会感到乏味。这是因为他们缺少发现美好的心灵。

  《人间草木》告诉我,人间草本皆可令人动容。一花一木一果,都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让人心生向往。一座山。食一味果,嗅一丛花,离自然近一点,眼的美好自然会令你动容。

  人间草木,是简单的,是无华的。走进自然吧!那时,你会像那轻盈的芳草,被春风吹拂,随风摇曳。高楼大厦的冰冷,无法阻挡我对人间草木的挚爱。人间的春风,总会拂照草木,吹进我的心中。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7

  《人间草木》中描写的各个地区真是美极了,从前从未见过的一些风景,在看完此书之后,我仿佛亲眼看见了这些风景,啊!真美。

  四川的成都是最干净,最安静的,使作者感到轻松自由。乐山的大佛更是栩栩如声。新都有有桂湖,桂湖皆植桂,开花时香的不得了。福建也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福建的漳州多三角梅,有紫色、红色、桃红色、浅红色、紫铜色、白色,真是美不胜收。福建的云霄是果乡,到处是果树:芦柑、荔枝、枇杷。枇杷瓣大,味甜无渣,真是美味极了。

  武夷山也是风光壮丽。玉女峰,大王峰,壮丽极了,还有好多优美山水,真是世外桃园。

  作者把这山水、特产描写的.如此醉人,不免勾起我想去游览一番。

  《人间草木》还描写了作者在联大上大学的一些岁月,他和几个朋友总是爱泡茶馆,而且一泡就是大半天,作者的一些优秀小说,散文,都是在泡茶馆时写下的。啊!作者真是不同凡响。

  在联大那时人们穿的衣服也是风格迥异。但大多数衣服都是非常破旧,还有人穿的鞋露着脚趾,后跟烂了。虽然那时联大的师生破衣烂衫,但每天孜孜不倦的作学问,穷且益坚。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学习。

  在联大的那段岁月中,对于作者来说,还有一些激动人心的事情—跑警报。抗战时期,一有警报就要往外跑,真是激动人心啊!那时自然也死了一些人,毁了一些房屋,意在吓唬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但是昆明人是不会被威胁到的,中国人都是坚强的,我们青少年也是坚强不屈的。

  沈从文、金岳霖先生、闻一多先生都是作者在联大对作者有深远影响得人。事隔多年,作者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真是耐人寻味。

  从《人间草木》中我了解到许多异域风情,优美动人风景,扣人心弦的故事。人间自有草木,更有动人心弦的情谊。所以《人间草木》犹为给人启发。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8

  人世间,一草一木皆有情。春华秋实,万物生长,秋收冬藏,哪怕只是落叶的飘零,都带有极浓厚的感情在里面,不得不令人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然而这些感情都是一些经历过许多的人感悟出来的并赋予在人间万物身上的,所以说,草木之情即人之情。

  诗人张九龄说:“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汪曾祺先生应该是对这句话体会最深的人。所以一切草木在他的笔下才如此具有人情味和灵性,这是其他的散文所没有的美。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这本散文集中分别写了花草景致、各地风物、故乡美食、游记采风、难忘岁月、故人师长、平淡人生,篇篇都是精品。

  我对文中关于葡萄的描写印象极为深刻,汪老用他的经历和细腻的感悟写出了葡萄的前世今生,那一株株葡萄在他的笔下有了鲜活的生命,我仿佛听到了那葡萄饮水的声音,甘泉在藤蔓里流动输送的声音,如此的美好和沁人心脾。一串串葡萄饱满诱人,水灵灵的惹人怜爱。

  每当读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我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一位老者与你同坐在一个洒满冬日阳光的小花园里,时而指着那棵腊梅和你说起他从前的趣事,时而打趣地告诉你说,“煤块里竟然也能长出芋头”。

  汪曾祺先生对于这些“人间草木”只是一种单纯的喜爱,一种寄托了自己的情思却不愿将之据为己有的喜爱。也许对于汪曾祺先生来说,一棵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段深情。

  在散文的.后半部分,汪老回忆了他的生活经历,在《随遇而安》中,他将自己当右派的经历看为三生有幸,这是何等的洒脱,令人艳羡。汪老的文字总是平实质朴的,却又饱含了他的人生智慧。

  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汪老的文字和生活态度是一股清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细细品味,感悟人间草木,感悟人间情感,收获豁达与洒脱。很感激我能够读到这样一本令人平心静气的《人间草木》,仿佛喝了一杯清茶,通体畅快。作者:王梦晴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9

  他们都说,汪曾祺先生是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是的,每每拿起汪老先生的这本《人间草木》都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一位温和慈祥的老者与你同坐在花园里,时而指着一颗恣意盎然的菊花诉说中国人艺菊的历史,时而打趣的告诉你说“螃蟹竟是横着走。”

  汪老先生的这本书,处处体现着汪老先生的做人方式:“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那份随和,那份安逸,那份喜爱,对于汪老先生而言草木便寄托着一切。一颗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株花草便是一生……

  他说:“桂花美阴,叶坚厚,入冬不凋“;他说:”比起北京雨后春笋一样耸立起来的高楼,北京的花草树木就显得更慢。因此,要对花木更加倍爱惜。;他记得”北京见过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饮酒赏菊,都会“既醉既饱,至今不忘”

  所以说:“他的一切都是诗。”文字也是,生活也是。

  汪老先生在这本书里对美食的描述也下足了功夫。汪老先生对于生活中最常见的豆腐,米饭在这位资深吃货下,都能转变为好几种美食,如那昆明的菌子——菌色似牛肝的牛肝菌,炒熟了会变成青绿色的青头菌还有雨季的特产果子——火炭煤,都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这本书还充满了人情味,特别是汪先生对于生机的解读。生机是什么?不光是天涯芳草迷归路中草的.茂盛,更是病叶还禁一叶霜中叶的顽强。春意盎然,百花齐放,这是春的生机。在悬崖绝壁上竖起一棵高大的松树,在没有阳光的峡谷里生长出一片地下森林,在没有养料的石缝里长出一株强壮的豆芽,这是坚强的生机。

  一朵带着雨珠的缅甸花就能使汪曾祺先生心软软的,一点雨就能使汪曾祺先生想起《夜雨寄北》,引起淡淡的乡愁,想起四十年前那富有情味的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欧阳修说:“草木无情”但读过汪老先生的这本书后,人间的草木啊,一草一木,都是家的气息……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20

  一再拖延下,我终于将这本薄薄的小册书看完了,历时起码3个月。起初的目的本是为了从人间惨事中脱身,也是为了多了解些吃的喝的玩的的杂学。没想到一本看完,杂学相关的内容也就记得个零星半点,没有受到的启发多。

  因为人间惨事而陷入政治性抑郁的情绪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从结构之恶,到年初的魔幻现实大灾难,加之从前便时有发生的糟糕事,今年的境况不得不说是令人愕然的。(其实生活里令人愕然的事情还有很多,但这次的`神经刺激实在是超过阈值了,神经细胞们一个个战栗发抖)在这样的漩涡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波及。旅行被取消,回国困难,出门也困难,去年的预定活动被取消,连我期待已久的解剖实验都做不成了——这还只是像我这样离旋涡算远的人了。如果凝望再远一些,低落的情绪就会随着靠近而指数增长,掉进深渊。

  躲进蜗牛壳里翻阅这本书,我以为能被川北涮涮椒治愈,被金华的火腿治愈,被“何妨一下楼”治愈,被发生在昆明的种种小事治愈。结果转过头来细细思考,原来治愈我的这些文字生长在一个硝烟多于鲜花的年代。当想到这里,我不得不感到愧疚——我像一只肥硕的鸵鸟带着一双经不起风沙的眼睛躲在沙丘之下。

  这前几个月,我看完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纪录片,还感慨说自己也想做一个拥有烟火气的人,而对于这烟火气的由来不予以半点关注。结果一句“为人天真,热爱生活”一巴掌打在我脸上——我感觉我厚重的眼屎好像掉下来了一些。

  我看生物学,我看座头鲸,我看星空,我还看形形色色的人。一直在寻找我所爱,我的小糖人,我的烟火气。

  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能学会两只手并用地划拳,写得一手好字。

  在“闭门不造车”的自肃生活中,我很感激自己选择了这样的一本“杂学书”。

《《人间草木》读后感(通用2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人间草木》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间草木读书笔记的范文03-19

《人间草木》读后感02-13

人间草木读后感02-04

《人间草木》读后感13篇03-05

《人间草木》读后感3篇02-15

《人间草木》读后感2篇03-09

人间草木读后感3篇02-26

《人间草木》读后感(3篇)03-09

人间草木的读后感(精选50篇)03-10

《人间草木》读后感(精选16篇)07-12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人间草木》读后感(通用20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间草木》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间草木》读后感(通用20篇)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

  汪曾祺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这本书分为7辑,分别是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

  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

  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2

  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我是在《慢煮生活》中看到的。本文用了几个小标题来表现“人间草木”。作者笔下的文字简洁明了,很普通的文字,编排起来却显得很高级。汪曾祺老先生的选材每个都源于生活,写于生活,让人感觉到很舒服。

  例如描写槐花这一片段,开头“玉渊潭的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它带来了养蜂的人,也是故事的开头。而最后一段写道“玉渊潭的槐花落了。”养蜂的人也走了。这就是故事的结尾。作者开头结尾自然,又有双重含义。

  我在想:为什么叫“人间草木”?作者写的,绝不仅“草木”二字吧,但为何只有草木?他写了花,也写了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字里行间,我似乎感受到了生命的'张力。由小及大,无一不是如此生生不息。

  “草木”二字不就是生命的代表吗?人间有多少美好?说不清,也数不清。这篇文章告诉我,人间的草木皆可令人动容。一花一木一果,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让人心生向往。爬一座山,食一味果,嗅一味花,离自然近一点,眼前的美好自然会令你动容。

  读《人间草木》,我明白了人间还有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人间还有这么多美好:一朵小花,一根野草,都需要我们细细去寻找、品味、欣赏。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3

  我一直认为,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与其个人生命的两种要素息息相关:一是生他养他的一方水土;另一是他的成长经历。南来北往又轰轰烈烈,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不仅是汪曾祺先生的人生轨迹,也浸润到他的`作品《人间草木》中。

  通过这部作品,我看到了一个在苏北运河边成长的调皮男孩明澈的眼神,一个在五七干校粪池旁施肥的男人佝偻的背影,更看到了一颗至纯至善的心——犹如荷塘月色下微微的风,吹散了白日的尘嚣。

  “人生得意须尽欢”,汪先生得意而平和的人生在三个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写文、绘画、做菜。这三种人生爱好,我倒是觉得神似花中四君子:其写文如兰,空谷幽香;其绘画如竹,筛风弄月;其做菜如梅,剪风裁雪;而其为人,则如时下深秋之菊,恬然自处、清谈疏朗。汪先生在将个人价值充分展现、平和表达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人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需求,这种“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共济局面,又何尝不是个人的欢乐和社会的福祉呢?

  书中自述,每日早上,汪先生都习惯久坐在家中的老沙发上,泡上一杯茶、点上一支烟,袅袅烟雾中,一篇篇文字油然而生。而就在这个深秋,每个双休日的早上,我也会坐在家中的沙发上,伴着一杯茶,在汪先生的字里行间,在窗外通过的暖暖阳光中,读懂这人间的一草一木。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4

  感觉近些年来,对汪曾祺的评价越来越高。笔者不由得回想起第一次读汪曾祺的时候,在很小很小的年纪,读的大概就是《葡萄月令》这一篇章,印象最深的是汪曾祺的那种饱满的笔触,充实的内心,仿佛一切都不如面前的这串葡萄重要,仿佛所有的事情都是天高云淡,弹指一挥间。

  这么多年过去了,重读汪曾祺,这种感觉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更加浓烈。参加工作之后的那种受到大环境影响的浮躁,看起来忙忙碌碌实则无所事事的日子,荒芜的内心和精神,疲惫又麻木的.肉体。所有的这些,在读到汪曾祺的时候,几乎一下子都消散了。

  这次读《人间草木》,看汪曾祺讲花鸟鱼虫,看他讲天南地北。仿佛一下子人就静下来了,眼前的那点纷争都不在重要,平生之事亦不过尔尔。

  人这一辈子,眼界要打开,胸怀要敞开,世事纷争固然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人人都不能避免的,但这人生也并非无趣到底。

  有生之年,在众事中寻一心头好,一以贯之,余生皆可得趣于其中。

  如汪曾祺,赏花,喂鸟,逗鱼。

  人这一辈子,着实不容易。哪怕只是找到这一点点爱好,寄情其中,也不枉人世间走一遭了。

  所以说,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像人间草木一样,想来也是极好的。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5

  感叹自己的无知,汪曾祺,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对他是一无所知,真是很惭愧!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终于买到了他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

  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读汪先生的这本书,觉得心里暖暖的,静静的……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6

  很有幸拜读了汪曾祺老先生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写了人间草木、世间风物、行者无疆、记忆的味道、星斗其文,赤子如人。汪曾祺不仅是一个厉害的小说家,散文也十分优美,在这本书中,他表达着对大自然里的事物,自己独到的领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细腻之处入手。描写着生活中的凡人小事,记录着各地乡情民俗;谈论着各式草木虫鱼鸟兽,还有对辞章典故进行考究。同样,在他作品里充分表达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民俗的深深眷恋和对往日生活情景的回忆,那是一种多么美的感受。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汪曾祺老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的草木虫鱼鸟兽,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使我浮躁的内心慢慢变得平静下来。让我回想起了小时候的往事。每当小学放暑假的时候,都会回到村里面和爷爷一起住一段时间,与哥哥姐姐们一起去挖泥鳅、钓鱼、打鸟、掏鸟窝、摘西瓜······那时候的日子过得很开心,并对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

  然而回想到自己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每天是否由于过于匆忙和沉迷于网络之中,而忽略了生活的乐趣了?热爱自然,亲近草木虫鱼鸟兽,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工作的时候要积极努力,休息的时间,就需要放下手机,走出去,亲近大自然,去发现去感受自然的魅力与美好。这样子,才能够在生活的道路上,既能不断的前进,又能陶冶性情,使得自己更加完善。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7

  《人间草木》这本书,我认为是文言文和白话文结合,每一章都写出那种人间琐事。一般我写长作文都不会去写生活中的小事,但汪曾祺不一样,感觉每一件家常小事、朋友性格、每一朵花开花落、成熟、腐烂都值得他去写,每一篇散文都像是在和知心朋友说话。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北京的秋花》这篇,还分为4小篇,我认为最后一小篇《黄沪。爬山虎》应是叶不是花,菊花里我最喜欢最后一段,我也认为菊花一盆盆看是很好的,这样就能发现每一盆菊花的特点去欣赏它独特的美,扎起来却只能感到一眨眼的'震惊,觉得无趣。在《秋葵鸡冠凤仙秋海棠》这篇文章里,我最喜欢第3段,更让我感到凤仙花的实用,秋海棠也让作者睹物思人,果园的收获里,写葡萄的时候,那种熟练的感觉,让我觉得汪曾祺种葡萄很久了,也很用心。

  老妈买的那本书,前有汪曾祺的画,飞洒的墨汁,潇洒的画,配上文中应景的段落,简直文中有画画中有文,在这些画里,我最喜欢第四张画,这张画的枝条一直垂到画纸最下方,正好应了“抽条甚长”这句话,汪曾祺的文和画都可以用“简练”一词来形容,文章的简练是犹如文言文的白话文,画的简练是因为他的画简练到最少11笔就可画成。

  人间草木这本是里的葡萄月令是汪曾祺被判为“右派”时写的,但却无一点不开心,就像是没被冤判一样,所以更造就了一种独特的风格,那种漫不经心、娓娓道来的感觉。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8

  我有的时候特别感谢这些作家们。人这一生让人烦恼的事情太多,感情、事业、家庭等等,让人应接不暇。读这些文字让人能够真真正正地安静下来。

  《人间草木》是真正的文人散文,没有空泛的大道理,没有宏大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我们感受到的是诗意,是闲情逸致。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读来让人丝毫不会感觉到枯燥,反而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目前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是不是在人来人往中迷失了自己?是不是丧失了发现爱与美的能力?是不是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追求与爱好?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都是这样。工作的时候兢兢业业、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恰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这般,心才会沉静、人才能安静,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既能向前飞奔,又能欣赏途中风景。

  真正的大家总是不去刻意的雕饰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实实在在的语言饱含深情,犹如与一位仙风道骨、阅历丰富、充满故事的老人在随意交谈。打动了我们的是真心诚意,是冷静与淡泊,无论是文字里莫名的深情与淡淡的忧伤,都会给我们带来感动。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9

  《人间草木》是一本散文集。

  文章分七辑,每一辑内容都不同。作者汪曾祺先生是个真性情的人,单单从目录就能看得出来。每篇文章的题目都很直白,朴素、平凡但是带着点诗意。“人间草木”这个题目只是其中一篇散文的题目,但是作为整本散文集的名字,却很恰当。每篇散文的语言都很朴实,简单,内容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普通得真的就像随处可见的草草木木。不知是题目烘托了文章,还是文章烘托了题目?

  汪曾祺先生也是什么都能写,而且写的有趣。卸去了华丽辞藻的文章读起来让人颇为心安和舒服。从回忆家乡的一花一草一木,到各种各样的小吃,再到在联大的生活、相识的老友、亲人……几乎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在汪曾祺先生笔下却别有魅力。其中有篇《葡萄月令》,五页的文章,把葡萄从一月到十二月详详细细地描写了下来,但读着一点也不使人厌烦。这便是魅力,或者说是魔力。

  零零碎碎的小事太平凡了。散文是拿这些小事入文,能抓住人心的就是好文章。即使是他人的经历,《人间草木》这本散文集读起来仍旧是温暖的。有人对散文不感兴趣,认为它无聊,没有跌宕的情节,像一杯白水。其实生活就是白水,只是喝的人心境不同罢了。

  汪曾祺先生的生活,一定是担得起这八个字的--

  温和从容,岁月静好。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0

  《人间草木》这篇文章的取材,是三种植物:山丹丹、枸杞和槐花。表面上,汪老在写植物,但更深层的,无疑是在展示他的人生价值观。

  例如写山丹丹部分,他通过老堡户之口讲出:山丹丹每长一年,便多开一朵花,这多么像人,一年多添一岁!还有这种植物皮实,容易养活。人要活得随遇而安些,不能太娇生惯养了。这部分结尾处,引出流行歌曲的创作者和舞台上的歌星,未必知道山丹丹的这些特性,反而像老堡户这样的农民才懂!

  第二部分写的是枸杞。枸杞一生是宝,春天的时候,枸杞头可以当野菜。夏末秋初,开花,可以观赏。随后,便结出果实,可以吃。这么看,有发现乐趣的眼睛,人生才丰富许多啊!

  最后部分写的`是槐花,莫名其妙的是,关于槐花的,却只有开头与结尾两句。大部分内容都在讲养蜂人的生活故事。其中,讲了花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女人的关系,以及女人与家中晚辈的关系。他们的关系只能用微妙来形容。给予与受赠的感觉,很暧昧的,读原文才能体会很深。

  人间草木啊人间草木,人间就如草木,好多道理都摆在那里的。去发现它们吧,然后活得通透些,处理好身边的各种关系,这便是人间草木的含义吧!

  若用一种食物,用来形容汪先生这篇文章的语言,我想到茶,而且是龙井茶,淡而回甘啊!不信?您读读看……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1

  行者无疆。四周山色临窗透,一夜溪声入梦清。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又春。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却又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由此可见,出门远行,价比千金。国子监、胡同、泰山、天山……这些孕育着一方文化的地方,其魅力并非文字可承载。汪曾祺就像一个拿着大口袋的寻宝人,来到一个大宝窟,只能带走其中一二藏在自己的字里行间。宅在屋子里的作家如同没有阳光雨水滋润的种子,即便深埋于沃土之下,也无法生根发芽,更别提枝繁叶茂了。艺术永远是源于生活,不懂得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的人,也无法写出动人的文字。

  北平是汪曾祺先生人生的过客,但是他对这里的了解比我这个常住人士要多得多。关键就是他懂生活,懂发现。街边小草,枝头小鸟,也是锦绣山河中的一滴墨。关注这些一草一木,我们在能更好的`诗意地栖息在这个世界中。

  接触到汪曾祺写的小说还是在学“端午的鸭蛋”的时候,他朴素而形象,生动而有趣的语言吸引到了我。特别是描写吃鸭蛋的时候,写到筷子一戳,红油就流出来时,我的口水也跟着流出来了。于是我开始更多的关注他。

  不出所料,《人间草木》这本书依旧是他那令人舒适的风格。他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常事,却比我们多了一双更会发现美的眼睛。像“故乡的元宵”这篇文章,他会发现故乡元宵时唱的歌前面都有个“格炸炸”,会发现烧香的老妈妈鞋底的牛屎,会发现外地没有的习俗“看围屏”,他的发现,都是些很与众不同的东西,别人在欣赏烟火,他在观察烟火的声音。这里可以体现出他的敏锐。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2

  今天,我来到了胡天宁家。听金老师说,中国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名叫汪曾祺。说着,还拿出了这位作家的一本书——【人间草木】。

  这本书有着淡黄色的封面,封面上画着一丛竹子和一块竹石,看上去与我以前看过的儿童故事书完全两样。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看到一篇文章——【夏天】。果然,与我以前读过的儿童文学完全不同。

  这本书中的文字简洁、深奥。比如:“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就概括了作者一个早上干的事,就像对联一样,或者是五言诗中的两句。

  说它深奥,比如:“此吾乡所未有。”这句话,听金老师解释了我才知道,意思是“这是我们家乡所没有的。”

  其实,简洁和深奥是相辅相成的,简洁了就会深奥,而深奥的文字都会很简洁。

  慢慢地,我开始读出一点意思了……

  汪曾祺用他特有的文字写出了夏天的花、草木、水果、虫子。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写虫子那段,他写道:“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哈哈,这只虫子真有趣。这样的虫子我也曾见过呢……

  记得那也是一个夏天的早晨,我在楼下看虫子,那是一块热闹非凡的草坪,拨开草丛一看,那儿简直就是虫子的天地,有全身碧绿如翡翠的蚂蚱,有全身乌黑如煤炭的'蛐蛐……

  我最喜欢蹲在草地上看小虫子吃东西,跳来跳去,听它们唱歌。

  有了这些虫子,夏天就变得更有趣了。我想如果汪曾祺也看到了这些虫子,一定会写一篇更精彩的文章。

  汪曾祺笔下的夏天是有情有趣的,而我生活中的夏天也正是如此有意思。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3

  寒来暑往,春去冬来,细细回忆起来,初读汪老先生似乎已经是一年前,但我仍清晰地记得汪老先生笔下的世界那样灵动,那样可爱,《人间草木》中的一花一树都别具风味。

  在汪老先生的书中,飘散着清晨馥郁的栀子花香,弥漫着糖炒栗子甜蜜的香味,充溢着葡萄酒香醇的味道。他似乎很懂生活,也很会生活,怀着满腔的爱去探索世界,云南、昆明、成都…在他的笔下,每个城市都那么温柔迷人,他爱吃、爱旅游、爱风景,却不爱游手好闲,他说:“我不愿当什么’离休干部’,活着,就还得做一点事。”汪老先生真真切切的在爱着这个世界,爱着山川河流,星辰大海,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世界,触碰世界。在河岸边、山顶上留下自己的足迹,留下自己对自然最美好的`描绘,在多年以后,人们可能会想到:噢,原来汪曾祺这么有趣,他的书这么经典,这难道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吗?

  汪老先生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草木眷恋着光阴,汪老先生爱恋着人间。这世间万物,都值得被爱,爱一直陪伴身旁的亲人,爱倾情相助的朋友,爱一颗树,一束花、一只鸟,只要心中怀有爱意,世界就不会那么糟糕。

  青春正好,相比于死气沉沉的生活,为什么不让人生更加精彩呢?鸟兽虫鱼、美食美景,只要肯去看,肯去发现,对世间万物抱有善意,他们也会回报以同样的温柔,当世界中充满了爱,人生就有了意义,这一辈子才不算虚度,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想到那个热爱生活,努力奋斗的自己,是多么可贵的回忆。所以,爱点什么吧,一草一木中蕴藏着繁华的世界,山海之间埋藏着闪烁的宝藏,爱点什么,这世间万物。(冯昕悦)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4

  《人间草木》喜欢养蜂人这片,讲养蜂人的四川妻子,“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这朴实的浪漫,美啊。

  《跑警报》:汪曾祺很会讲故事,但是他更喜欢介绍风俗,大段风俗人情里串着人物故事,风土人情,习俗节日都细节描写详实,像民俗纪录片,有兴趣的人应该会看得很起劲,我不太行,看得累。介绍跑警报那里也不忘了提一笔吃喝跟跑惯了警报的联大学生借机约会谈恋爱的事实,防空洞里刻着的“人生几何,恋爱三角”也太绝了,幽默是才,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汪曾祺是真的随遇而安,豁达乐观。

  随感:

  汪曾祺语言平实,比喻生动,极平实的语言叙事时表现力却极强,《黄油烙饼》里平淡普通的生活,平凡普通的`人,苦生活,因饥荒慢慢死去,文字里并不见眼泪洒下,只是后来的某一天,拿起故去人留下的舍不得吃的黄油烙了饼,才悲从中来。《金岳霖先生》里金先生纪念林徽因,《陈小手》最后忽地一枪,都是不多写一字,近乎白描,叙事或情节急转直接落幕,给人情感震撼却格外深。

  看美食部分共感低些,到《豆腐》那里所幸先跳过了,看完后面又跳回来,到《手把肉》却一下子精神了,奶茶奶皮奶酪奶渣,杀羊烹羊吃羊,原来我不是食欲低,是偏食啊,作为西北人吃羊肉多,记忆都是鲜活的,看到拔丝羊尾饿到胃咕噜咕噜叫。好,真的好。我真香了。

  很喜欢《人间草木》,文字平实有温度,每当看到鼻子酸、笑出声时都会感慨汪曾祺有才,好的文字就该是这样的,没什么多余,但又含着千钧之力。看完这本文集后我也特别喜欢汪曾祺,诙谐达观的人真好,不顺不遇都沉淀成支撑内里的力量,是可爱可敬的人了。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5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吗呢!”

  “世间许多事,想想很有意思。”

  我通过文字,去感受作者汪曾祺老师经历的眼中最朴素、最遥远、最恬淡的美好。它非陶渊明心中良田美池、鸡犬相闻的桃花源;它非张岱心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湖心亭雪景。它是北京人遛与压鸟的喧嚷与清欢;它是落叶螃蟹蚂蚱、山丹丹枸杞槐花的淳朴与幽雅。他有一双炙热的眼睛,在生活最平淡无奇之处,洞见了生活最真实无暇的美好。领着我们,触摸人间草木虫鱼鸟兽的心跳!

  “随遇而安,更轻松一些。”

  最爱《昆明的雨》。汪曾祺老师并非体验昆明雨的恬静幽雅,也并非经历青苔石板街的空谷回音。在他心里,昆明的雨竟是那么人间烟火气。昆明的雨竟是如草木枝叶一般浓绿旺盛的';昆明雨季的杨梅竟是如烧得炽红的火炭一般的;昆明的雨,竟也是孕育了昆明美味的菌子的。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已看尽了外面繁华喧嚣的世界,却还是愿意与草木共享那一片的青绿。或许,更是淳朴、简单的事情或者地方,比如北京《胡同文化》。北京城的胡同那么真实的就展现在了我的眼前,拉洋车的“东去!”“西去!”;胡同房子的旧房檁、断砖墙;街坊里道来杀一盘的棋友;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压鸟的鸟友;食物也不失扑鼻之香,窝头,大腌萝卜,小酱萝卜,滴了香油的臭豆腐,还有虾米皮熬白菜。北京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赶得上北海白塔!

  “每个日子,都是诗意的成长。”

  《冬天》也是颇有情趣的,“雪天,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天竺果。”冬天里,还有什么比这更温暖人心的人间烟火呢?

  草木,何不可以理解成为人间最平淡无奇的小事呢?

  这凡尘,究竟有什么可以留恋?不过人间草木香。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6

  《人间草木》这本书叙述,很散。但我认为,它是真正的形散而神不散,整本书都给人一种很放松的感受。读上几页,你会感到十分的舒适,那是一种愉悦的感觉。

  我以前似乎从来没有读过这样的书:大到泰山、天下山水,小到一份小吃。这本书就像我们的另一双眼,带我们领略乐山大佛、泰山、伊犁等名胜古迹。又让我们洞悉了人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

  整本书读完,竟觉得意犹未尽。似一杯清茶,回味无穷。这本书不像漫画书,有一种奇异的吸引力,而是一种淡淡的'风味。读《人间草木》像是外出进行了一次旅游。

  我在想:为什么叫《人间草木》?作者写的,绝不仅“草木”二字吧。但为何只有草木?他写了山,写了水,写了人,写了食物。又为何是人间之草木。

  记得有一句诗,是写草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字里行间,我似乎感受到了生命的张力。由小及大,无一不是如此生生不息。“草木”二字,不就是生命的代表吗?

  人间有多少美好?说不清,也数不清。有一句话打动了我的心:“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人间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如今的人间尚存许多美好:一根野草,一朵小花,一坎山丘,都是人间的馈赠,生命的火把。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

  误入世外桃源处,人间春风揽草木。走进自然,有的人会感到心旷神怡,悠然自得,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有的人却会感到乏味。这是因为他们缺少发现美好的心灵。

  《人间草木》告诉我,人间草本皆可令人动容。一花一木一果,都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让人心生向往。一座山。食一味果,嗅一丛花,离自然近一点,眼的美好自然会令你动容。

  人间草木,是简单的,是无华的。走进自然吧!那时,你会像那轻盈的芳草,被春风吹拂,随风摇曳。高楼大厦的冰冷,无法阻挡我对人间草木的挚爱。人间的春风,总会拂照草木,吹进我的心中。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7

  《人间草木》中描写的各个地区真是美极了,从前从未见过的一些风景,在看完此书之后,我仿佛亲眼看见了这些风景,啊!真美。

  四川的成都是最干净,最安静的,使作者感到轻松自由。乐山的大佛更是栩栩如声。新都有有桂湖,桂湖皆植桂,开花时香的不得了。福建也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福建的漳州多三角梅,有紫色、红色、桃红色、浅红色、紫铜色、白色,真是美不胜收。福建的云霄是果乡,到处是果树:芦柑、荔枝、枇杷。枇杷瓣大,味甜无渣,真是美味极了。

  武夷山也是风光壮丽。玉女峰,大王峰,壮丽极了,还有好多优美山水,真是世外桃园。

  作者把这山水、特产描写的.如此醉人,不免勾起我想去游览一番。

  《人间草木》还描写了作者在联大上大学的一些岁月,他和几个朋友总是爱泡茶馆,而且一泡就是大半天,作者的一些优秀小说,散文,都是在泡茶馆时写下的。啊!作者真是不同凡响。

  在联大那时人们穿的衣服也是风格迥异。但大多数衣服都是非常破旧,还有人穿的鞋露着脚趾,后跟烂了。虽然那时联大的师生破衣烂衫,但每天孜孜不倦的作学问,穷且益坚。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学习。

  在联大的那段岁月中,对于作者来说,还有一些激动人心的事情—跑警报。抗战时期,一有警报就要往外跑,真是激动人心啊!那时自然也死了一些人,毁了一些房屋,意在吓唬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但是昆明人是不会被威胁到的,中国人都是坚强的,我们青少年也是坚强不屈的。

  沈从文、金岳霖先生、闻一多先生都是作者在联大对作者有深远影响得人。事隔多年,作者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真是耐人寻味。

  从《人间草木》中我了解到许多异域风情,优美动人风景,扣人心弦的故事。人间自有草木,更有动人心弦的情谊。所以《人间草木》犹为给人启发。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8

  人世间,一草一木皆有情。春华秋实,万物生长,秋收冬藏,哪怕只是落叶的飘零,都带有极浓厚的感情在里面,不得不令人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然而这些感情都是一些经历过许多的人感悟出来的并赋予在人间万物身上的,所以说,草木之情即人之情。

  诗人张九龄说:“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汪曾祺先生应该是对这句话体会最深的人。所以一切草木在他的笔下才如此具有人情味和灵性,这是其他的散文所没有的美。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这本散文集中分别写了花草景致、各地风物、故乡美食、游记采风、难忘岁月、故人师长、平淡人生,篇篇都是精品。

  我对文中关于葡萄的描写印象极为深刻,汪老用他的经历和细腻的感悟写出了葡萄的前世今生,那一株株葡萄在他的笔下有了鲜活的生命,我仿佛听到了那葡萄饮水的声音,甘泉在藤蔓里流动输送的声音,如此的美好和沁人心脾。一串串葡萄饱满诱人,水灵灵的惹人怜爱。

  每当读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我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一位老者与你同坐在一个洒满冬日阳光的小花园里,时而指着那棵腊梅和你说起他从前的趣事,时而打趣地告诉你说,“煤块里竟然也能长出芋头”。

  汪曾祺先生对于这些“人间草木”只是一种单纯的喜爱,一种寄托了自己的情思却不愿将之据为己有的喜爱。也许对于汪曾祺先生来说,一棵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段深情。

  在散文的.后半部分,汪老回忆了他的生活经历,在《随遇而安》中,他将自己当右派的经历看为三生有幸,这是何等的洒脱,令人艳羡。汪老的文字总是平实质朴的,却又饱含了他的人生智慧。

  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汪老的文字和生活态度是一股清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细细品味,感悟人间草木,感悟人间情感,收获豁达与洒脱。很感激我能够读到这样一本令人平心静气的《人间草木》,仿佛喝了一杯清茶,通体畅快。作者:王梦晴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9

  他们都说,汪曾祺先生是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是的,每每拿起汪老先生的这本《人间草木》都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一位温和慈祥的老者与你同坐在花园里,时而指着一颗恣意盎然的菊花诉说中国人艺菊的历史,时而打趣的告诉你说“螃蟹竟是横着走。”

  汪老先生的这本书,处处体现着汪老先生的做人方式:“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那份随和,那份安逸,那份喜爱,对于汪老先生而言草木便寄托着一切。一颗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株花草便是一生……

  他说:“桂花美阴,叶坚厚,入冬不凋“;他说:”比起北京雨后春笋一样耸立起来的高楼,北京的花草树木就显得更慢。因此,要对花木更加倍爱惜。;他记得”北京见过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饮酒赏菊,都会“既醉既饱,至今不忘”

  所以说:“他的一切都是诗。”文字也是,生活也是。

  汪老先生在这本书里对美食的描述也下足了功夫。汪老先生对于生活中最常见的豆腐,米饭在这位资深吃货下,都能转变为好几种美食,如那昆明的菌子——菌色似牛肝的牛肝菌,炒熟了会变成青绿色的青头菌还有雨季的特产果子——火炭煤,都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这本书还充满了人情味,特别是汪先生对于生机的解读。生机是什么?不光是天涯芳草迷归路中草的.茂盛,更是病叶还禁一叶霜中叶的顽强。春意盎然,百花齐放,这是春的生机。在悬崖绝壁上竖起一棵高大的松树,在没有阳光的峡谷里生长出一片地下森林,在没有养料的石缝里长出一株强壮的豆芽,这是坚强的生机。

  一朵带着雨珠的缅甸花就能使汪曾祺先生心软软的,一点雨就能使汪曾祺先生想起《夜雨寄北》,引起淡淡的乡愁,想起四十年前那富有情味的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欧阳修说:“草木无情”但读过汪老先生的这本书后,人间的草木啊,一草一木,都是家的气息……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20

  一再拖延下,我终于将这本薄薄的小册书看完了,历时起码3个月。起初的目的本是为了从人间惨事中脱身,也是为了多了解些吃的喝的玩的的杂学。没想到一本看完,杂学相关的内容也就记得个零星半点,没有受到的启发多。

  因为人间惨事而陷入政治性抑郁的情绪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从结构之恶,到年初的魔幻现实大灾难,加之从前便时有发生的糟糕事,今年的境况不得不说是令人愕然的。(其实生活里令人愕然的事情还有很多,但这次的`神经刺激实在是超过阈值了,神经细胞们一个个战栗发抖)在这样的漩涡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波及。旅行被取消,回国困难,出门也困难,去年的预定活动被取消,连我期待已久的解剖实验都做不成了——这还只是像我这样离旋涡算远的人了。如果凝望再远一些,低落的情绪就会随着靠近而指数增长,掉进深渊。

  躲进蜗牛壳里翻阅这本书,我以为能被川北涮涮椒治愈,被金华的火腿治愈,被“何妨一下楼”治愈,被发生在昆明的种种小事治愈。结果转过头来细细思考,原来治愈我的这些文字生长在一个硝烟多于鲜花的年代。当想到这里,我不得不感到愧疚——我像一只肥硕的鸵鸟带着一双经不起风沙的眼睛躲在沙丘之下。

  这前几个月,我看完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纪录片,还感慨说自己也想做一个拥有烟火气的人,而对于这烟火气的由来不予以半点关注。结果一句“为人天真,热爱生活”一巴掌打在我脸上——我感觉我厚重的眼屎好像掉下来了一些。

  我看生物学,我看座头鲸,我看星空,我还看形形色色的人。一直在寻找我所爱,我的小糖人,我的烟火气。

  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能学会两只手并用地划拳,写得一手好字。

  在“闭门不造车”的自肃生活中,我很感激自己选择了这样的一本“杂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