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10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篇1
这是一个古老而简单的爱情故事:一对青年男女相爱了,柔情蜜意,山盟海誓,可惜命中注定,一个是镜中花,一个是水中月,疾风暴雨般的爱情并没感动宿怨已久的双方家庭,反而导致他们双双殉情,谱写了一曲忠贞和爱的挽歌。然而,这又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自发表之日起,历经400多年的岁月洗礼,它仍如钻石般独自发着璀璨而耀眼的光芒;无数人把它搬上舞台,无数人为它痴狂,为它流下滚烫的热泪;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一代又一代人所传颂。
为什么如此简单的故事会让人如此震撼,又会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力?再读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感触颇深,好的故事如上等香茗,需要慢慢品味,慢慢琢磨,读得久了,你便会发现它远非一般意义上的爱情故事,它一点也不简单!
爱真的需要勇气,这是谁都懂的。然而,爱需要的勇气也有大小之分,有人只要跨越年龄的界限就行,有人却要冲破时代和家庭的束缚,为爱奉上祭奠。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就属于后者。他们不幸生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毁灭人性的黑暗的.中世纪刚过,人文主义美丽的曙光还未彻底照耀大地,他们便相恋了。自由,爱情,多么美好而诱人的字眼,它们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面前闪闪发光,可惜这不属于他们,在封建社会,没有人可以自由呼吸新鲜空气,自己的婚姻大事,是父母做主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天经地义。更不幸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生活在两家古老的世仇家庭,仇恨的心已蒙住人们明亮的双眼,打架斗殴已成为两家见面打招呼独有的方式。他们的儿女是万万不能相爱的,爱了则是背叛,则是罪人。尤其是朱丽叶的父亲,蛮横、专制、自私,他对朱丽叶说:“你倘然是我的女儿,就得听我的话嫁给我的朋友;你倘然不是我的女儿,那么你去上吊也好,做叫花子也好,挨饿也好,死在街道上也好,我都不管。”天底下竟有如此冷酷绝情的父亲!
罗密欧与朱丽叶面对的是两堵无法逾越的墙。一般人会知难而退,委曲求全。可他们偏偏不顾一切地相爱了,不仅如此,他们还偷偷地结婚了,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魄力!不是爱到极致,爱到骨髓,绝不可能拿出如此大的勇气!作为现代人,我们感到汗颜,因为我们已经不需要为自由而奋斗,可我们中有多少人为了金钱而放弃了美好的爱情?放弃也罢,还要美其名曰:“贫贱夫妻百事哀!”所以,我们赞美罗密欧与朱丽叶,单单是勇气,便是别人无法比拟和企及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篇2
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不错,书是知识的海洋,带着我乘风破浪;书是美好的开始,带着我寻找结果;书是完美的结局,带着我创造历史;书也是乐趣的果实,带着我尝试酸甜苦辣。书同样也是我的老师,让我领悟爱的真谛。
在我所阅读过得书当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便是它了。
莎士比亚是这本书的作者,一个伟大的英国剧作家,便是他“引荐”我走进这本书的世界
这是一本比较著名的悲剧。讲述的是两位名叫罗密欧,朱丽叶的年轻人的爱情悲剧。当时合上这本书一向自认为坚强的我,竟忍不住潸然泪下,也许是被他们之间生死与共的爱情所感染了吧。
再次品读是在今年的暑假,重新翻开已有些陈旧的封面。再次细细品味。那时的我以不像当时的那么悲观,通过这次的阅读,我读次又有了新的想法:也许罗密欧和朱丽叶正很快乐的生活在天堂呢,也许,这正是他们的解脱,这对年轻的恋人用他们年轻的生命换来这两个家族世仇的和解,这难道不是我们所期待的结局吗?虽然不是很完美,但这对恋人为后代的子孙,避免了这种悲剧的再次降临。
联系到生活中,虽然同两位主人公那样生离死别的爱情实属罕见,但并不代表不存在。大多数人的爱并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但仍可以从细节表现出来。
在一次坐中巴车的途中,上来了一对恋人。那时是夜晚,天气很恶劣,而且四处开着窗,很清楚的.听见北风的呼啸。那个男生身着一件白色的背心,而女生则是一件单薄的毛衣。那时的车上以没有空位,两人只能站着。因为女生很娇弱,所以男生就让女生抱着他的腰,躲在他怀里。那女生很满足的笑了。也许,那怀抱并不是很温暖,但对她而言,却可以成为一个依靠。
也许,爱的真谛便是为你所爱的人付出你可以为他付出的一切,不求任何回报。
此外,我想对书中的凯普莱特家族合蒙太古家族的人说;恋爱是自由的,不要阻止任何人,你们上一代所结成的恩怨千万不要留给下一代,不要为了自己而对自己的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再次读完这本书,我发现我成长了不少,少了以前的稚嫩与淘气,多了份成熟与责任心。从前爱的真谛萦绕在心中的一丝一线,不曾认真体会,逝去,才知可贵,迟了迟了,往事莫过于平常,当你有朝一日清醒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爱给你带来的真谛!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篇3
罗密欧和朱丽叶,这两位深深相爱对方的恋人,偏偏生长在积怨深重的两个大家族中。一方面朱丽叶的父母要求她和泰保尔罗结婚,可是她不愿意和他结婚,便向劳伦斯教士要来了灵药,这种灵药可以让人伪装一天的假死。在朱丽叶假死了以后,罗密欧以为朱丽叶真死了,便服毒自尽了。朱丽叶醒来了以后,发现罗密欧死了,自己也殉情了。虽然罗密欧与朱丽叶死了,但他们的死却成了两家化解仇恨的纽带。从此,凯普莱脱和蒙太久便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了。读过这本书,我不禁感慨:本来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终成眷属,但是命运往往却事与愿违。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短短的一句话,从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千千万万年,依旧没有被人忘却。这是为什么?它所带的问却是人们千千万万年依旧不能解开的。两个人深爱着对方时,可能一辈子是一帆风顺,没有任何地阻碍;可是,也可能在爱情的路上出现百般阻挠,狂风暴雨,困难重重。不过,他们相同的特点是:可以为深爱的另一方付出,又或者是牺牲。我们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里可以看得出来,他们为了家族的利益,罗密欧与朱丽叶彷徨着,在走投无路时,选择了解脱。
爱驱使着他们向死亡迈进,情催促阗他们抛开家庭走到一起,仇却注定了他们命运的相斥,痛苦的背后藏着多少无奈啊。可是,他们到最后却造就了他们两大家族的和解,未尝不是一件让人值得高兴的事;他们下到黄泉时,能够在一起毫无阻碍的相爱,与相爱的人共赴黄泉,也是一件能令人感到此生无憾的事啊!联想到最近学过的《孔雀东南飞》中,主人公焦仲卿与刘兰芝,相爱却不能爱,相结却又被迫相离。刘兰芝因母亲和兄长的多番相劝改嫁,终答应了。可是暗地里下定决心——在改嫁当天以死来表示自己对焦仲卿忠贞和遵守他们之间的诺言,焦仲卿误会了她,以为她真的下嫁他人,可是经过刘兰芝自己的一番辩白,焦仲卿终于明白了她,但是此时的焦仲卿已无法挽回刘兰芝要死的决心,眼睁睁的`看着刘兰芝奔向湖中……最后,他自己也写了一封遗书后,也上吊自杀了。故事的结局当然是两人合葬在一起,转世成为孔雀,用是在一起并告诫后人。所以说爱情的力量,是多么的庞大,能左右一个人的生命的长短。
一个美好故事的结局,通常都以喜剧告终,读者看了固然高兴,可看过以后过几天就会被遗忘。一个故事如果以悲剧结尾,那它一定会在读者心里留下点什么,或是遗憾,或是可惜,让读者反复咀嚼,思考。人都是追求完美的。与此同时,人们也赞颂残缺之美,这似乎很矛盾,但又不似乎不矛盾。
爱比天大,但比生命小!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篇4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戏剧,被人们称为西方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但是这一次我是真正深入这部经典戏剧,走近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美妙的音韵,复杂的人物关系刻画了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为我们导演了一个凄美的悲剧故事。
“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开场诗这第一句已经挑明了故事的前因。仇恨使许多人失去生命。罗密欧与朱丽叶不顾两家之间的'仇恨,私下结婚。提伯尔特与迈丘西奥的争斗,由于罗密欧的争斗,两人先后去世。罗密欧被放逐后,朱丽叶在嫁给巴里斯前夜服毒假死,而罗密欧却不知情,与巴里斯争斗后,杀死巴里斯,自己服毒自杀,朱丽叶醒来也拔剑自杀。罗密欧的母亲在他被放逐后也去世了。
两人相恋,一直希望能够长相厮守,可是由于家族的仇恨才酿成了这种无法挽回的悲剧,直到众人纷纷的离逝,直到最后一刻,仇恨才化解。为什么两家人不互相宽容,互相谅解一些呢?仇恨使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家人长期生活在互相交恶,而命运的决定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相恋,一同离去。
如果双方能够宽容一点,那么结局或许就不会如此了。“恨灰中燃起了爱火融融!要是不该相识,何必相逢!昨天的仇敌,今日的情人,这场恋爱怕要种下祸根。”这是朱丽叶在舞会上的一句台词,她放弃了仇恨,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纯洁的爱,宽容使她爱上了罗密欧,而罗密欧也是如此。
凯普莱特曾在舞会上对罗密欧宽容过,可以使短暂的他说过觉得罗密欧人不错,只是是蒙太古家的人。可见,这一点点的宽容终还是不能释放仇恨。
富兰克林曾说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和体谅。”提伯尔特和迈丘西奥如果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宽容,那么他们就不可能纷纷命丧黄泉。
莎士比亚运用了精妙的艺术表现手法给我们揭示了人性的这一丑恶——仇恨使人丧失了理智,丢失了许多人的性命。我想我们应该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待人。
古往今来,许多为人因宽容而走向成功。鲍叔牙荐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成就了霸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学之间也要学会宽容,这样才能友好相处,共同进步。平时,时常见到同学之间因为一点小事而争吵,最终伤了感情。
仇恨不会使人快乐。《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伟大的戏剧呈现给我的不仅是凄美悲伤恋歌与各种精湛的艺术手法,还让我了解到宽容是那么重要。或许宽广的心胸才能开拓更多的可行之路,而斤斤计较,心怀仇恨只能终日饱受煎熬,似一道厚重的墙挡在前进的路上。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篇5
有心人自戏剧的开篇,就能够得出一个结论,罗密欧的初恋情人,并不是朱丽叶,而是一个名为罗瑟琳的女子。文中对罗瑟琳的着墨并不多,只是从罗密欧对班伏里奥的描述中,约略道出了她的美艳不可方物,以及他对于罗瑟琳的'感情。
在此时,罗密欧的心目中,除了罗瑟琳,再也装不下其他女子,只有罗瑟琳才是最圣洁,最美丽,最能够深入他内心的人。他甚至为了罗瑟琳而郁郁寡欢,冷落了亲人和兄弟姐妹,并以“她已经立誓割舍感情,我活着也就等于死去一般。”来答复班伏里奥,可见他对罗瑟琳的爱有多么深了。
其后,班伏里奥以凯普莱特家的舞会来诱惑罗密欧,期望罗密欧能够结识到比罗瑟琳更加美丽,更能令他倾心的女子。不出班伏里奥所料,罗密欧果然一眼相中了朱丽叶,与她一见钟情,把罗瑟琳忘得了一干二净。他惊摄于朱丽叶的美貌,并用这番说辞否定了他以前对于罗瑟琳的感情,“我从前的恋爱是假非真,今晚才遇见绝世的佳人。”
罗密欧与朱丽叶秘密相见之后,又打算秘密完婚。深知罗密欧感情经历的神父劳伦斯,指责他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他以“我此刻所爱的她,跟我心心相印,不像前回那个一样。”来反驳劳伦斯。劳伦斯为了让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两家,能够正因儿女结盟,而冰释前嫌,重修旧好,最终主持了他们二人的婚礼。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感情虽然十分真挚感人,也确实至死都忠诚于对方。但是,他们当初相互之间并不了解,只是单凭一张美丽的容颜,便轻易将感情抛洒。这种草率的态度,即便他们最终有了完美的结局,能否愉悦到永远,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就如童话故事一样,公主和王子总是在结合在一齐后,嘎然而止,是同一个道理。感情,浪漫和美丽,总是经受不住平淡生活的考验,故事如果继续下去,恐怕会令所有的人都为之失望和意外。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杯具,跟他们的不够冷静,过于冲动,缺乏生活的阅历,脱不开干系。倘若他们不是那么急于殉情,不是那么急切地想要相伴终身,一切都将是另外一个结局。或许这就是戏剧的艺术效果吧,非我这等俗人能够欣赏。
除了他们的感情外,对于剧中的搏杀与死亡,我也认为过于夸张和仓促了,完全不把人命当回事。他们说动手就动手,说死亡就一命呜呼,给人一种草菅人命,人命薄如纸的感觉。或许这又是戏剧的另一个效果。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篇6
用今天的人的眼光来看,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似乎是有点不可思议。在这一个凄婉的爱情剧中,除了恋人之间那火热的表白之外,其它的一切都完全被死亡的阴影所笼罩。更奇怪的是,这死亡正是两位恋人共同追求的东西——以死来表明心迹。毫无疑问,这种高纯度的爱情代表了诗人心中的理想;而剧中的主人公为实现他们爱的理想,把生命都看得毫不足惜;这既体现出他们体内沸腾的生命的热度,他们个性的高贵,也体现出对于爱的最高境界的极端化的、不顾一切的追求。在这一点上,罗密欧和朱丽叶可说是旗鼓相当,一拍即合。爱,是内面生长的原始之力,死,是这力的最后归宿。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之箭被折得粉碎,破坏者的力量强大得如同可以劈开松柏的雷电。不要以为坚定的爱情就能长久,一旦它有损于第三者的利益,那么这段情必将受到被迫拆散的危险。不管他们是否无辜,不管他们怎样反抗,这个故事的背景就已为他们的结局作了铺垫。他们悲惨吗?也许是的,因为他们没能相守到老,而是红颜英年早逝,也许不是,因为他们寻到了最后属于自己的另一半。
他们从未想到过要同他们所面对的现实周旋或妥协,对于他们俩来说,现实是一道死亡之墙,他们在热恋中根本就对它视而不见,但在深深的心底,两人都知道墙是越不过去的。虽然朱丽叶也曾抱着幻想喝下神父调制的药,罗密欧也曾怀着希望在外地苦等,那只是出于生的本能。从一开始,两人不约而同的对这爱情的预测便是以“没有好结果”,“大不了一死”这样的基调为前提的.。知道自己很可能死,却还要惊天动地地爱一回,这是青春爆发的热力绘出的风景,在这眩目的风景面前,死亡隐退了。谁不愿意享受幸福?由此可以推测出他们所处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环境,或许就正是这样的生存环境,才会产生如此凄美纯净的爱情,因为只有这种极致的爱可与它抗衡,否则爱就根本不能存在。由此又令人想到作者的爱情理想正是他对于爱情处境的自我意识,想到人如果不能如剧中的主人公那样拼死一搏便什么也不是,古往今来都是如此。面对死亡的爱在现实中是很难行得通了,但在艺术的生存中,我们仍然可以一次次演习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不朽的故事,用我们的热血一次次向这个充满了恶的世界发出宣言。
一个美好故事的结局,通常都以喜剧告终,读者看了固然高兴,可看过以后过几天就会被遗忘。一个故事如果以悲剧结尾,那它一定会在读者心里留下点什么,或是遗憾,或是可惜,让读者反复咀嚼,思考。人都是追求完美的。与此同时,人们也赞颂残缺之美,这似乎很矛盾,但又不似乎不矛盾。一个美好故事的结局,通常都以喜剧告终,读者看了固然高兴,可看过以后过几天就会被遗忘。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篇7
这种比较很讽刺。两篇东西仅有的几点相同点就是都是爱情故事,而且主要人物都殉情了。这简直不能够叫做共同点——这种东西太多了,只是这两篇东西被大家都看烂了,而且人往往有“分析欲”,于是大家都来分析一下,分析的结果是这两篇殉情的东西太像了。于是就以讹传讹地传开了——追根究底只不过是大家的阅读量还没有达到读过《特里斯丹和绮瑟》(恶心的人们又写出了类似《特里斯丹和绮瑟与梁祝之比较》之类的文章,可见评论者们的恶心。随便说一句,这个东西被皮尔卡丹做成音乐剧了。——没错,皮尔卡丹,就是那个时尚奢侈品的牌子,那个教科文组织的大使,和那个贵的只能够“windowshoping”的香水,他们是同一个人。)或者《俄尔普斯与欧律狄刻》(出自希腊神话,题目是作者瞎编的——作者注)。
既然要比较,我着重说不同点。
首先背景就不同,延伸出来的主题思想就不同。这两者是一脉相承的,就不分开说了。当然,都是歌颂爱情。但是自古歌颂爱情都要贬低一些别的。于是《梁祝》是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反抗中世纪的禁欲主义。礼教束缚和禁欲主义完全不是一回事,大家想想都知道,事实上东方比较纵欲,从三妻四妾这件事情就看得出来。(西方有人认为人类文明应该从一夫一妻制出现开始,可见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进入文明社会。)所以说这是文章的第一个不同,背景不同,主题不同。
第二点不同是《梁祝》是彻底的悲剧,而《罗密欧与朱丽叶》不能够算是完全意义的悲剧。细心的人都会发现,作者写这篇东西的时候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像写什么《俄狄浦斯》啊《爱琴海》啊或者前文提到的《特里斯丹和绮瑟》这样的'极悲的悲剧一样写《罗密欧与朱丽叶》。因为文章最后说两家人因为这对情侣的死而握手言欢了。换句话说,作者的意思是说,这两个人的浪漫爱情溶化了两家之间的坚冰,象征着化解了笼罩在西方人们心头良久的禁欲思想啊。这怎么能说是一个悲剧呢?
第三点不同是作者的写作手法不同。《罗密欧与朱丽叶》全剧有两处地方用的是巧合发展剧情。不要跟我说什么“巧合和命运只有一线之差”之类把自己当作上帝或者绝地武士一样的言论,巧合发展剧情不是不可以,别太多巧合重叠就行了,否则就成了一个叫做《越狱》的比较恶俗的连续剧了。而《梁祝》则没有这样的地方。我个人认为,《梁祝》在构思上比《罗密欧与朱丽叶》要成熟。而且梁山伯祝英台的人物形象构思,花费的时间应该要多一些。否则就只能够说莎翁构思人物没有效率了。
好了,个人看法,不足为凭。不加注释刚刚好老师要求的字数吧。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篇8
相遇是天的缘分,相知是花的语言,相恋是风的故事,相别是云的眼泪。
——题记
人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喜也有悲,有聚也有散,有甜也有苦。
当我读完《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我并没有绝得这是一个悲剧,虽然结尾两个主人翁都死了,但他们还是在一起了,再也没人会打扰他们,他们将永不分离。
蒙太古和凯普莱特是两大望族,几百年来,他们水火不容,但是,两大家族的继承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却偷偷相恋了,正因为两大家族的仇恨,导致这对恋人最终只能以死相随,但是,他们的死却让双方的父母认识到,是他们的仇恨,让上天夺去了他们心爱的孩子,这是上天的惩罚,最终两大家族握手言和,化解了几百年的仇恨。由此可见,爱情的理想仍然战胜了仇恨的力量。
也许,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尸值得的,他们让两大家族认识到了错误,避免以后相互残杀,更多无辜的人死去,但他们又是不幸的,他们是那个时代封建社会的牺牲品。为什么两大家族的仇恨,要让这两个无辜的孩子来承担呢?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是伟大的,他们是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爱情的爱情悲剧之一,说起罗密欧与朱丽叶,我们不禁又想起另一对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两个人——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同样是黑暗的`封建制度的迫害者,正如一首歌中唱道的那样:“人间痴情迢迢不归路,不如天上比翼碟。”也许,死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我们一直都在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可又有多少人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呢?那些完美的爱情永远只能在故事里,这个世界上,大家都忙着去争斗、去获取,却拿不出时间与自己相爱的人拥抱,最终倒在获取功名利禄的途中,雨果曾说过:“把宇宙缩减到一个人,把一个人扩张到上帝,这才是爱情。”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经典之所以为人们流传到现在,也许就是因为他们之间的一些遗憾,
那么以后,当我们遇到某些遗憾时,请不要太难过,要吸取教训,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
战斗要把各样民族划开,他跟她始终从没更改立场,永远共勇敢的理想唱这歌,恋情怀做依靠,沿途甜或酸仍然互相依靠,恋从无要分宗教,无民族争拗,常宁愿一生至死都与你恋,情怀作依靠沿途甜或酸,仍然互相紧靠,恋从无要分宗教从未惧枪炮,常宁愿一生至死都与你恋,但战火封锁危称也盖掩星星月亮,没阳光唯共互牵拼命地逃,盼再见到艳阳母。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篇9
镀金的巴洛克铜镜,照不到我们的过去。停止的蔷薇时钟,遗忘了有谁的曾经,看不见的华丽,你脸上的乖戾,尘封在故事里的故事里。
——《罗密欧与朱丽叶》
故事一开始,那段有些生硬或者说毫无吸引力的开场诗,缓慢而清晰地道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段感情是不被祝福的。这也预示着最后的结局。第一次相见,她面若桃花,绽放在他的心上;他也被她深埋心底。她暗想:如果他已经结婚,那坟墓便是我的婚床。却不知挡在他们前方的是比婚姻更令人绝望的宿命。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否会少些痴缠。
第一次相见,给他们带来的是无尽的相思。当罗密欧借着夜色,攀上了朱丽叶家的阳台,他们的爱就像潮水决堤,似一道闪电,还没抓住便要离别。他们的海誓山盟写在月光里,倘若连月亮也不记得,该怎么办?
当圣洁的阳光透过五色的琉璃窗,当牧师的祝福响彻天际,在基督威严的目光下,他们那场没有旁观者的婚礼,安静得宛如一场葬礼。这段爱情,从此走上死亡,无法挽回。
罗密欧最终为了亡友茂丘西奥,将利剑刺入提伯尔特的咽喉。朱丽叶便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蒙蔽了双眼,而复仇女神,藏在黑雾背后,静观其变。可当朱丽叶听从了牧师的话,喝下了药水,剧情便又陷入沉闷的气氛中。
不知情的罗密欧匆匆赶来时,只看见爱人那厚重的棺木,想必那是最令人心痛的事了。于是,在吻过朱丽叶的唇后,他毅然选择了死亡。而可怜的朱丽叶满怀希望醒来,见到的只是罗密欧尚存余温的尸体。这段错乱的.姻缘,终于彻底崩溃,两个家族倒因此冰释前嫌。看到最后,我有点儿不知所措的感觉,不知是喜是悲,这对男女无疑是这段故事的牺牲者。
但死亡未必不是好事,即使这并不是他们的初衷。至少死可以将他们永远绑在一起,再没有人能分开,就如生不同衾,只求死同穴了。他们在爱烧干、耗尽前轰轰烈烈一场,奔赴一场巨大的地老天荒。而如果真的在一起,我也不敢想象迟暮后,当爱已失去原先的模样,是怎样的凄凉。况且两家也因此和好如初,也算令人欣慰。
我不知道,是否每个人都能拥有这样纯洁的感情,如他们的一般仓促而盛大,哪怕那些海誓山盟只恍若过眼云烟,却能如蛹化蝶,摆脱所有束缚,自由地在一起。
而他们的故事被作者写在发黄的羊皮纸上,永远记录下来,恰似一场纯白理想的祭奠。
佳作点评
扼要而不干瘪,朴实兼具文采,描述与议论、抒情并举,这是我对本文的最深印象。这种写作特长最适合发挥在什么领域呢?书评、影评,等等。强烈建议高梁英同学试着以这种风格涉足以上领域,选择一些自己喜爱的时新作品来点评介绍,假以时日,当可自成一家,写出自己的精彩。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篇10
对于莎士比亚的这部描绘了纯洁爱情,轰动了全世界的经典名著,我虽然早有耳闻,也略知故事梗概,真正拜读却是最近几天的事情。带着一股崇敬的心理,我从头至尾,详详细细,一个字不落地欣赏完毕之后,却有了一种跟别人不一样的理解和感触。
有心人自戏剧的开篇,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罗密欧的初恋情人,并不是朱丽叶,而是一个名为罗瑟琳的女子。文中对罗瑟琳的着墨并不多,只是从罗密欧对班伏里奥的描述中,约略道出了她的美艳不可方物,以及他对于罗瑟琳的爱情。
在此时,罗密欧的心目中,除了罗瑟琳,再也装不下其他女子,只有罗瑟琳才是最圣洁,最美丽,最能够深入他内心的人。他甚至为了罗瑟琳而郁郁寡欢,冷落了亲人和朋友,并以“她已经立誓割舍爱情,我活着也就等于死去一般。”来答复班伏里奥,可见他对罗瑟琳的爱有多么深了。
其后,班伏里奥以凯普莱特家的舞会来诱惑罗密欧,希望罗密欧能够结识到比罗瑟琳更加美丽,更能令他倾心的女子。不出班伏里奥所料,罗密欧果然一眼相中了朱丽叶,与她一见钟情,把罗瑟琳忘得了一干二净。他惊摄于朱丽叶的美貌,并用这番说辞否定了他曾经对于罗瑟琳的爱情,“我从前的恋爱是假非真,今晚才遇见绝世的佳人。”
罗密欧与朱丽叶秘密相见之后,又打算秘密完婚。深知罗密欧感情经历的神父劳伦斯,指责他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他以“我现在所爱的她,跟我心心相印,不像前回那个一样。”来反驳劳伦斯。劳伦斯为了让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两家,能够因为儿女结盟,而冰释前嫌,重修旧好,最终主持了他们二人的婚礼。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虽然非常真挚感人,也确实至死都忠诚于对方。可是,他们当初相互之间并不了解,只是单凭一张美丽的容颜,便轻易将爱情抛洒。这种草率的态度,即便他们最终有了完美的结局,能否幸福到永远,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就如童话故事一样,公主和王子总是在结合在一起后,嘎然而止,是同一个道理。爱情,浪漫和美丽,总是经受不住平淡生活的'考验,故事如果继续下去,恐怕会令所有的人都为之失望和意外。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悲剧,跟他们的不够冷静,过于冲动,缺乏生活的阅历,脱不开干系。倘若他们不是那么急于殉情,不是那么急切地想要相伴终身,一切都将是另外一个结局。或许这就是戏剧的艺术效果吧,非我这等俗人能够欣赏。
除了他们的感情外,对于剧中的搏杀与死亡,我也认为过于夸张和仓促了,完全不把人命当回事。他们说动手就动手,说死亡就一命呜呼,给人一种草菅人命,人命薄如纸的感觉。或许这又是戏剧的另一个效果,是我班门弄斧,在乱发感悟,但我读完之后,确实是这么一种感觉。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相关文章: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11-04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02-28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02-24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02-17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04-02
《罗密欧与朱丽叶》语文教案03-04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13篇03-05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11篇03-06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11篇03-06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10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