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3-02-24 07:02:5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16篇)

  导语:假期中,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加深了我对新教育的认识,使我心情澎湃。新教育就像星星之火,唤醒了沉睡心底多年的教育激情。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16篇)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篇1

  假期里,我潜心研读了,朱永新写的<新教育>一书。读后,感觉一种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带我缓缓上升,我感觉自己站得高了,视野更开阔了。经过反复阅读后,我才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新教育?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从书中得知: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新教育首先是一个变革的梦想,一种成长的激情。提倡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也是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完整体现。新教育的精神:新教育为“心灵的教育”。 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田野取向”;第三、共同前行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合作意识”;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公益情怀”。这四个方面是新教育实验目前所追求的精神内核。四个改变第一、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这是整个新教育实验的宗旨。新教育实验提出要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要让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第二,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希望学生能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通过塑造未来的公民而创造未来。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在新教育实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三,新教育实验改变了学校的发展模式。学校是大家共同生活的场所,是教育活动的中心。第四,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

  新教育实验有一些基本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最最显著的特点是帮助教师层,新教育的六大行动,就是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双语口才训练、建设数码社区和构筑理想课堂。这六大行动,意在推动整个的数字教育推进,推动教师的成长。

  我最欣赏的话是:

  真正的教育就应该像新教育,让孩子们快乐地读书,健康地成长,关键是培养孩子的兴趣与习惯,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真正的学习不是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而是今后的学习的能力与阅读的习惯。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和孩子同行,一起去晨诵,一起去读,去写,去绘,一起去融入诗歌,融入童话,融入每一个课堂。在路上,我们收获着喜悦,收获着幸福。

  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相信孩子,相信老师,相信家长,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

  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人的精神发育。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没有阅读就没有精神的发育

  我的感受:我们教师应该多读书,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我要高瞻远瞩,做一名对未来有理想的教师;精雕细刻,做一名有个性的教师;融会贯通,做一名对教育有思考的教师。殚精竭虑,做一名会呵护孩子的教师;精益求精,做一名会学习的教师。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篇2

  对于新教育,从听说新教育,到走进新教育,进而实践新教育,我自己感到到目前为止,我个人对新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相对比较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学校为我们购买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书,让我们在思想上进一步提高了对“新教育”改革的认识,也可以说成一种全新理念的一次升华。但是,作为常年从事小学数学工作的我来说,虽然自认为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还算不错,但是语言表达能力严重欠缺,说道通俗一点就是:我心理明白,说不出来什么大道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今天,来参加这次交流会,只好简单谈一点很浅显的个人体会。

  “新教育”改革运动,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训练学生民主能力。 “新课程”、“新基础教育”、“新教育实验”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过程中众人皆知的三个关键词,这三大教育实呈现为“三足鼎立”之势,共同为当代中国教育支撑起了一片新的天空。

  因为从事教育一线工作,所以对我感触最深的.是新教育六个行动之“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这也是我们学校搞新教育的一个亮点。

  老师和学生们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教师的日常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写教育随笔不仅是练笔,也不仅仅是“心灵的对话”,教育随笔还有育德、启智的功能。教师和学生在写随笔(日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我,反思自我,促进师生超越自我。教师可以把随笔写在批阅里,可以为每个孩子写信,写贺卡,写观察日记,鼓励教师和学生坚持记录生活的轨迹和人生反思的成果。也是一种师生之间交流的很不错的有效方式。

  我们从刚开始的拼凑的方式写随笔,进而到有感而发不由自出的写随笔抒发感情、探讨问题、交流经验,到慢慢地形成一种习惯,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写作水平小有提高了,居然还有可以教语文课的天赋了,甚至有些想该行的念头了。老师的这些好习惯也影响到了孩子们,不仅仅对孩子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也促进了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篇3

  提到新教育,我早在几年前已经有所了解,但那都是些肤浅的,表面的东西,自己没能真正的走进它,了解它。今年暑假有幸拜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感觉受益匪浅,这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很实用的书。文中精彩的思想,磁石一般紧紧地吸引着我,看得我内心激情澎湃,仿佛走进了实验基地,感受到了新教育的魅力。这本书就是一个向导,带着迷茫的我走向了光明。它让我知道了原来自己从事的工作竟然可以如此诗意,如此浪漫。这本书带给我很多的思考。

  一、最欣赏的一句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观点,其中有一个基本观点说要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他引用米卢的一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并将此改版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他说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太多的理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实现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碍着自我的超越。我们不要太多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记住朱教授的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二、最想做的事是成为“成功保险公司”中的一员。

  朱教授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做法,他美其名曰“成功保险公司”。他说,只要参加他这个公司,他包你成功。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有过许多的理想,但一路过来,大多随着时间而流去,要说成功的可真是很少很少。然而朱教授这个保险公司内含了一个前提条件,“持之以恒,十年不止”。朱教授倡导教师要每天写一篇教育叙事,他说每天坚持写,坚持写十年,你就能拥有玫瑰的芳香,你就能夺取胜利的桂冠,你就能创造生命的奇迹!其实我们老师每天都会上课,上完课后要求都要写教学反思,如果我们能真正认认真真的进行反思,我想就能在常规中完成专业写作的训练,也许我们也能真正成为“保险公司”的成功人士吧。当下,我们都认为这样做非常辛苦,我认为,只要真想让自己的专业有所发展,想成为“成功保险公司”的一员,我们应该调整好心态这样想:既然每天都要做,我为何不调整心态,快乐地做,积极地面对,把这枯燥无味的活,变得如同我们每天都要吃饭那般来做呢,尽管有时胃口不好,会有点厌食,但也只是偶尔的事,不可能长此下去,否则人人都会担心受不了,当出现这种状况时调整心态就好了。就像朱教授说的“当你无法改变社会,无法改变别人的时候,你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自己”。学会把不得不做的事情,转变自己做事的态度,让自己高高兴兴地做吧!这样会收到非常高的效益!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踏踏实实地把每次反思认真写好吧!

  三、感受最深的是没有教师的幸福,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

  《新教育》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我都不快乐,我会让你快乐吗?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何谈教育幸福?何谈学生的快乐呢?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把阅读当成一个习惯,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每天读,每天都有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再收获中快乐。自己快乐了,孩子何尝不快乐呢!

  为师者,不断提升自己,用“心”阅读,用“心”教学,用“心”总结!让我们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篇4

  桌上摆着一本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手握着一只黑色签字笔,便开始了我的阅读时光。

  新教育这本书可以说是新教育人的根本书籍了,读后,它使人受益匪浅,让人悟性大开,从而对教育事业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看这本书我无法做到一目十行,生怕会遗漏掉什么或产生一种没有看过的错觉,它需要我们细细品味,一字一句地去看,用心去感悟。后看到书的后几节,我才知道原我运用了新教育实验所提倡的知性阅读式的方法去咀嚼它独有的味道,倍感开心。

  看完此书我花了三天,实属不容易,书中虽有让人乏味的但又实在的理论知识,但更多的是一个个新教育实验后留下的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身为一名还未正式成为教师的”门外汉“,跟它对话,我吸取了好多新教育实验所带的宝贵财富。

  新教育是一种“新”和“星”教育,在传承中国先人优秀化的同时,也在新的历史条下进行教育的革新,如它个性鲜明的十大行动,四大改变,“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程等,并且不断建筑“星工场”,培养一群“擦星族”,让“星星之火”不断燎原。

  新教育是一种“心”和“幸”教育,它注重师生精神世界的建设,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致力营造一个和谐特色创新的书香校园。

  新教育是一种“行”和“信”教育,强调行动,在行动中见真知,相信“只有行动,就有收获“”,秉着一种“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的坚信理念。

  作为一名即将成为新教育的人,我的感悟和反思如下:

  面对学生,要求教师需要做一个有心的老师。教师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如阅读习惯,运动习惯,晨诵习惯,写日记习惯等,用拍照片或是写每日教育随笔或是在网络教育在线的贴吧里发表感想的形式去记录孩子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用最真挚的教师举动去温暖每个孩子的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起,培养一群“童心悦读”的孩子,让童书陪伴孩子的成长,这样做也可以使学生自主自觉地去学习,正如新教育实验里所开展的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活动和运用的儿童阶梯性阅读理念需极大地借鉴。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认同感。在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认知上,新教育提倡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这也就表明教师要通过专业阅读不断地充实自己,坚持写每日教育随笔记录和反思自己的教育心路,与专业的人士共同讨论和分享心得。教师也需时刻铭记新教育的九大定律:态度决定一切,说你行你就行,体罚近乎无能,读书改变人生,堂属于学生,性格主宰命运,特色就是卓越,理想创造辉煌,爱心产生奇迹,这些定律可能会为教师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学生需要优秀的老师,而优秀的老师在特色和谐创新的书香校园中产生。学校需要努力做好学生、老师和家长的“三点一线”的工作,创造自己独有的个性化的校园化和品牌。

  所以多多悦读,坚持写每日教育随笔,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取,向上吧,兄弟!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篇5

  曾经喜欢读书的我和电脑结缘后与书渐行渐远,近几年龙山区教育系统的书香校园活动帮我渐渐找回了失散多年的老友,找到了久违的亲切感。利用零散的时间,我拜读了教育改革家朱永新的《新教育》一书,书中的理念让我心潮澎湃,不止是教育理论,更多的实验记录证实了他们新教育改革的成功。而且书中很多思想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不谋而合。

  朱永新提出的新教育的宗旨是:给老师和学生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个开阔无垠的精神视野,让他们对人的内心的复杂性有更为深切的体验,不但要了解生命的伟大和宇宙的博大,而且要感受生活的丰富与人性的丰厚。以追寻理想的执著精神、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埋首耕耘,成就我们的人生、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民族。这就是新教育精神的本质内涵。

  书中对新教育实验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实验进行四大改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新教育强调行动起来,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帮孩子成为自己,让我们成为自己,一个完整的幸福的自己。

  书中不仅提出了新教育的理念,更提出了具体的做法,新教育实验进行了十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和家校合作共建。进行这些行动的'根本性目标是主张回到教育的原点,主张让教师和学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强调教育应该培养美好的人性,让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从而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

  新教育实验中的一些行动是我们正在进行的日常活动,如果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引导,促使他们发现自我生活中丰富的美丽人生,寻找将他们推入“思考”之中的力量,给予他们“情感”之中的智慧,促使他们在学习的发现、尝试和冒险中建构内心的生命之帆,那么我们龙山的教育也将享受教育的诗意,享受智慧的快乐。

  新教育的彼岸是什么?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而我们正在这条通往彼岸的船上。

  心如宇宙,其间万物流转。建设心灵,是一项无法竣工的工程,我们始终是个建设者。生命是无法重来的历程,而教育是涵养生命的唯一可能。我们的教育早一天完备,我们的行动多一分力量,就有可能多一个生命得到新的滋养。让我们同心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我们终将微笑着对自己轻声说一句:我没有辜负此生。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篇6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朱永新《教育是一首诗》

  第一次接触朱永新的新教育源于一次和朋友的交流,当时我被朋友嘴中所说的新教育理念深深吸引。新教育,意味着教育又要翻起新的篇章,意味着一种实现价值的理想行为。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从而加深了我对新教育的认识,使我心情澎湃。我从中深深感到,朱永新教授是一个教育的理想主义者,对教育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和献身,为中华民族的教育腾飞,返璞归真,发起草根新教育行动,令人敬仰。读后受益匪浅,感受颇多,而且我非常认同朱永新说的: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试想如果教师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是一种缺陷。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才是学校。阅读是一个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人只要有精神的饥饿感,才会阅读,一天不阅读则很难受。

  朱永新认为:我们迫切需要形成新的国家教育价值观,应该把阅读上升为国家的行为,而不是简单的教师、家长或者个别学校行为。我觉得全民阅读非常有必要,而且阅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少年志,则中国强!随着新教育的推进,营造书香校园,让读书伴随孩子成长,写日记和读书笔记是水到渠成的事。让孩子写自己的'学习、生活;写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倾诉自己的感悟;诉说自己的心声。既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开阔他的视野,净化他的心灵。这样孩子距离成功就不远了。

  另外,说到阅读,“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晨诵,在生命的黎明,你让儿童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的晨读,引发了极大多数人的反对,然后,数学晨读,英语晨读等替代性课程便应运而生。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于是我在班里提倡学生早晨背诵经典的古诗文,希望孩子在每天的清晨与经典古诗文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三年的坚持下来,我班上的孩子们已经能熟练的背诵《弟子规》、《滕王阁序》、《岳阳楼记》、《长恨歌》、《出师表》、《木兰辞》等经典名著和几十首古诗。让他们在古文里洗涤了自己的情操,让他们在每天的诵读中懂得了什么礼义廉耻,什么是忠孝。

  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然而,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他应该读什么书?我们该怎么开始阅读活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教育实验自2006年起,开发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毛虫与蝴蝶项目认为,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阶段的限制,他们能够读懂的童书是相对有限的,我们要从大量的童书中寻找出每一年龄段儿童能够阅读的书籍。于是,从一年级起我就开始每个学期挑选几本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那时候一、二年级的孩子能认识的字并不多,而且很难安静地坐下来看很长的书籍,我尽量给他们挑选带有拼音的、有图画的书籍,让他们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中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和表达能力。如《三只小猪》《灰姑娘》《成语故事》等等,孩子们喜欢这种看了故事,又能绘声绘色讲给别人听的方式,就连班上最顽皮的几个孩子也忍不住加入到我们的阅读队伍当中。现在我班上已经三年级了,经过两年多的历练,孩子的阅读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习惯,阅读的能力也加强了不少,这个学期我试着给他们推荐了《少儿版四大名著》《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等,而且我还组织学生把零花钱节省下来,放在一起买书读,现在全班至少每人一本书,每天中午看半小时课外书,这些书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交换,也可以互相推荐,另外我在班上还每个月搞了一次,读书明星的评选,这样孩子的热情非常高涨,孩子们快乐,我也跟着快乐了。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学生写日记是老师要求的,不得不写,并且会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特别是中低年级,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但是老师自己有时也需要多写教育日记,时时鞭策自己,才能在教育中获得成长,而我也会朝着这方面不断努力。

  晨诵、午读、暮省,将教育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它既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过早精细化的学科课程进行一种矫正。新教育实验认为,素质不是知识与能力的拼板,而是一个人的完整的理解力与创造力。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做到晨诵、午读、暮省,那我们的教育也事半功倍了。我们相信,新教育有望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篇7

  开学后,我细细品味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受益匪浅。它让我了解了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的新教育理念;知道了只有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的行动论;懂得了爱心才会产生奇迹的定律等。新教育赋予了我新的教育理念,为如今有点迷茫的我,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学理想课堂,走教学新路

  我认真学习了新教育所阐明的'理想课堂的六个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我深刻领会了这六个度的实质,反思以往的课堂,觉得前五个度还做得较好,但延展度还远远做得不够,通过这次学习,更加坚定以后更应该重视延展度,这样才能拓宽幼儿的视野,才能让幼儿学到更全面的知识。为了构筑理想课堂,我在今后的每堂课中都要全面执行这六个度,课前让幼儿做好预习,在预习本上记录积累学懂的知识,提出不懂的问题,广泛收集资料;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课堂上,教师根据幼儿的预习情况提炼有价值的问题,让幼儿在小组内讨论找到答案;然后小组人员上台展示成果,教师时时引导,时时给予肯定,给予奖励,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评价,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体会到成功。

  二、彰显大语文教学观,让阅读成为悦读

  新教育明确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由此可见,让阅读变成孩子一生的习惯,让悦读成为孩子一生的心灵港湾,是多么的重要。在教学中,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借鉴新教育提倡的营造书香校园,营造书香班级,让孩子们养成晨诵,午听,暮省的阅读习惯,最后以活动促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心得交流,小小故事会等。通过这些途径,让孩子们喜欢阅读,让童书战胜电视,让童书战胜电脑,让童书战胜游戏机,让阅读真正成为悦读。

  读过《新教育》后,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教育不仅仅是幼儿成长与进步的过程,更应该包含教师的成长与进步,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算是一种完整的教育。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应该得到提升,那就从阅读开始吧!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篇8

  在无意间发现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一直以来,我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没有看书的习惯了。又一次偶然间,我拿起了这本书。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激情。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爱心。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知识。

  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这段话给了我警示和启迪。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篇9

  一直以来,我的职业理想都是做一个快乐的教育工作者,可是近几年,我越来越发现自己在工作中丢失了最宝贵的快乐感,总有些莫名的困惑和烦躁让我无法摆脱,仔细地分析原因,是工作中出现的不和谐音符明显增多,面对着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面对着越来越关注分数的家长和社会,在工作中,是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还是片面追求高分数,我似乎不知道该如何取舍,这样的现象甚至让我一度迷茫,举棋不定。怎样才能实现高分高能,素质与分数两不误呢?我一直在苦苦地探索着,但一个人的能力扭转不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判断!

  就在我苦苦寻求方法的旅途中,与新教育的相逢让我不再困惑,我既看到了美好的前景,又找到了坚强的后盾和奋斗的方向。我不必再为盲目的寻找方法而焦头烂额,我只需要改变一下我的行走方式,每天朝着目标不断地前进,就可以过一种幸福完美的教育生活,享受工作带给我的快乐。

  朱永新的《新教育》不是一本枯燥的教育理论,他用诗一样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用触动心灵的哲理箴言给我们引领方向、指点迷津。手不释卷地读完《新教育》后,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模式)、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和每月一事都让我深深地震撼,朱永新的新教育竟能把教育问题分析得如此透彻,方方面面考虑得如此完善,不是在实际的教育生活中不断地分析、总结、归纳,怎会有如此精辟的结论?

  除了这些指导性的实施模式给了我不止一次的震撼以外,《新教育》中很多语句也同样精辟、凝练,每读一遍,都会在我的'意识里产生强烈的震撼和共鸣,例如:教育就是对平庸的挑战,对成功的跨越,永远服务于今天,为明天做准备;一名教师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就不会有超越性、创造性地成功;既然我们当了老师,与其痛苦承受,不如开心拥抱,与其平平庸庸地活,不如扎扎实实地干;新教育的理念是让教师、学生、学校、一起成长,让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一个人要获得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是追求成功,一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学校教育就是要做好服务;不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去换取分数,不以不讲科学地敬业去贻误学生,不以唯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教师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里涌起一种爱的热潮,只有持之以恒地把这场爱的接力赛坚持到底的人,成功的大门才会敞开,他的教育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要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教育就是一种唤醒和激励,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工作失去了热情,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只要我们学会欣赏,学会发现,就会有无数个学生找回自信,寻回他们的梦想。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能学会欣赏,我们的教育就会改变模样,学生们的心田就会充满阳光……诸如此类的教育箴言数不胜数,如果我们一线的教师能将这些箴言牢记在心,并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认真实施,相信我们能唤起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相信我们龙源湖学校的教育事业会更加欣欣向荣!

  朱永新的新教育对家庭教育也提出了很多地指导与期待,我对照家庭教育的八大理念(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把童年还给孩子;无限地相信孩子的发展潜力;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让日记伴随孩子成长),找出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忽略的方面,逐步地实施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更进一步感受到朱永新教育理念的系统化和完善性。我很庆幸我仔仔细细地阅读了这本书,它让我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明白了很多道理,少走了许多弯路。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篇10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一直以来,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醒我们青年教师在工作之余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充电学习。只有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智慧。

  假期里,我潜心研读了朱永新写的《新教育》一书。读后,感觉一种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带我缓缓上升,我感觉自己站得高了,视野更开阔了。经过反复阅读后,我才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新教育?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新教育首先是一个变革的梦想,一种成长的激情。提倡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也是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完整体现。

  新教育实验有一些基本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最最显著的特点是帮助教师层,新教育的六大行动,就是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双语口才训练、建设数码社区和构筑理想课堂。这六大行动,意在推动整个的数字教育推进,推动教师的成长。

  朱教授说,新教育实验初始阶段的理念尚未形成,但他相信实践出真知,也出理论。事实上,他一刻也没有放松过新教育实验的理论构建。现在,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已经形成。这些理论不但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而且呈现出思辨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朱教授认为,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新教育实验的目标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行动”,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朱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朱永新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他说,他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教师、做教授。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朱永新对精神的作用高度重视,甚至有点儿夸大。他认为,死人与活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死人的精神不再存在了。他说,有的人虽然活着,但精神不行,生不如死,与死人没有什么两样。这正应了诗人臧克家的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诗人虽然另有寓意,但朱永新却借此说明精神的重要性。重视精神,就要让人们不断地感受成功,从而不断地相信自我,不断地挑战自我,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朱永新说,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就是卓越。企业如此,学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去年美国的《时代周刊》评选了世界上九大新兴科技城市,苏州是唯一入选的亚洲城市。那么,能说苏州就是亚洲最好的城市吗?当然不能。但苏州有它的特色,它是一个把传统和现代结合得非常完美的城市,它有一体两翼的城市格局,又有2500多年的文化底蕴,是外商投资的聚集地。学校也是这样,没有自己的特色,是谈不上辉煌的。

  “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朱永新认为,如果说当今的教育对人的问题已经开始关注的话,那么,真正对于人类的问题,对于人类的命运,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延续,对于文明的.进程,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文明有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或者说在我们这一代教育者的手里走向衰落。我们经常说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要想让我们的孩子、教师能够真正地融入社会,真正地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就要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他认为,阅读中外名著是对话的最好途径之一。

  真正的教育就应该像新教育,让孩子们快乐地读书,健康地成长,关键是培养孩子的兴趣与习惯,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真正的学习不是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而是今后的学习的能力与阅读的习惯。

  这本书读完后,面对着新的一轮的教学,我又有了一股子大干一场的劲头。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的可爱,每一节课都有收获,每一次与孩子的交流都是那么的开心。当然也有课上得不理想,孩子调皮捣蛋、不认真学习的时候,但那时的自己总有更多的耐心,面对挫折的勇气和跌倒了爬起来的力量。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崇高建立于对每一颗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洁心灵的理解和尊重。当教育被世俗的功利污染时,许多学校的课桌有了,精神没了,楼房高了思想矮了,纯粹、人文、博爱、————这些教育的本真被滚滚红尘淹没了,新教育就是教育的本质,是应该被还原的教育梦想。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和孩子同行,一起去晨诵,一起去读,去写,去绘,一起去融入诗歌,融入童话,融入每一个课堂。在路上,我们收获着喜悦,收获着幸福。

  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相信孩子,相信老师,相信家长,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篇11

  之前读过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初步了解了他的教育理想。现在读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对新教育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颇深。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新教育对阅读的重视。《新教育》中提到的六大行动之一是“营造书香校园”,倡导阅读生活。朱永新老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世界已进入知识世纪,一切的竞争与价值都以知识为主,而一切知识的基础都自阅读开始。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崇尚阅读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一个国家不能靠巨大的人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人口素质,只有重视全社会范围内倡导阅读,才能真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他认为,新教育要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新教育就是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互动阅读发掘孩子的潜力、发展孩子的个性。

  朱老师说,在学校就要读书,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师生共同读书的乐园。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晨诵—午读—暮省”(包括晨诵、读写绘、整本书阅读)这一儿童生活方式课程是新教育探寻的重要成果之一。让孩子们能在他们的童年和这些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让这些经典为孩子们铺展一个丰厚广阔的智力背景,从而开启美好的人生。这又和我们学校安排的阅读、经典诵读不谋而合!想到我们海门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区。学校每天坚持的晨诵、午读、暮省,学校的校本读物《童话六边形》等,教师定期开展的“5+1”读书社活动,校园时时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学生和教师都在平时的阅读中共同成长。读着这本书,我有一种莫名的骄傲与兴奋。我们已经上路了!

  在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同时,学生的童年和青春却是充满失败、没有美好的梦想,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针对的就是这些脱离人性、摧残童心的畸形教育而言的。

  身为教师,和许多同行一样,我们都在自己心中播撒无数的梦想,再把这些梦想交付给自己的学生,可惜孩子们的理想一次次埋没在不理想的考试中,一次次埋没在稍有创新的举动就招来批评指责中。学生成了一部部学习的机器,分数成了学生唯一的荣耀和耻辱,学生的身心受到严重损害,读了这一章,使我看到素质教育的希望。是朱永新教授思之所至,情之所在,文之所需的话语让我领悟了理想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超越知识”,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这也是我在今后工作中要努力的方向。

  通过阅读《新教育》深刻体会到了朱永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指引,努力提高课堂教育效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我们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篇12

  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初步了解了他的教育理想。读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对新教育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颇深。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从师范院校走进中小学校园的年轻老师,都满怀教育的理想:按照自己对“教室”的定义,打造和学生一起快乐成长的“完美教室”。和学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体验成长的汗水与欢笑。

  可是教育的现实很残酷,因此对教育理想的坚守就很悲壮。坚守内心教育理想的老师们,要么为理想英勇地死去,要么为理想卑贱地活着。在现实面前输得一塌糊涂,理想被生活磨得面目全非。

  于是,大多数老师更会选择一种更适应现实的方式:为了生存和生活而背叛心灵,放弃理想。相信每个走进教师职业的人都曾拥有过教育的理想,那个时候我们很年轻,不成熟,在残酷的现实中,那个理想太过遥远,来不及努力就已经成熟了。成熟就意味着放弃,放弃掉有过的美好理想,然后我们就这样没心没肺地活着。

  一直怀揣的梦想,难道就是人生的枷锁?放弃梦想,却又心有不甘。谁能够告诉我们,这种悲壮的坚守,价值何在?教育理想之路,究竟在何方?

  毕淑敏在《蓝色天堂》中说,旅行是一种学习,它给你用一双婴儿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会,让你变得更宽容,让你理解不同的价值观,让你更好地懂得去爱、去珍惜。旅行让你以另外一种身份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进行新的尝试,让你重新发现自己。

  其实,学习也是一种旅行,从一个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学习是一种相遇,是对话,与陌生世界、他人相遇,与自己相遇;与新的世界对话,与新的他人对话,与新的自己对话。康德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学习》,福柯也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学习》,他们都认为学习是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他者的相遇和对话,与自己的相遇和对话。按照这些关于学习的理论,我们就会发现,学习也是一种旅行。

  旅行既要费钱,很多时候还很费力,但是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因为旅行从来都是旅行者心甘情愿的选择。那么,什么时候,学生的学习能够像旅行一样,让学生再苦再累也愿意主动投入呢?我们不断地进行着教育改革,但是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始终没有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

  现代心理学和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兴趣是推动孩子探索和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大都是形式上的改变,并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和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来自哪里呢?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师通过挖掘学科知识内容本身的魅力,以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打开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对学科内容的深入探究中获得丰富与充实,这种兴趣与快乐才具有持续的力量。很多成功人士往往能够将这种乐趣保持一生。当一个人能够终身坚持下去的时候,自然就可以达到极致,达到那个领域最顶级的水平。

  爱是因为喜欢,喜欢是因为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在语文、历史、经济、政治、哲学这些富有人文精神的学科教学中,背诵,默写,抄写,填空,照本宣科的讲解,标准化的试题答案,我们看到了这些扼杀学生学习兴趣,只是有助于直接提升考试分数的方式成为经验大行其道的时候,就可以明白现在的学生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课堂,越来越不喜欢学习。即使被迫坐在教室里,做出了学习的姿态,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学习。也许我们都应该思考一个教育的根本问题:如何让学习真正地发生?

  在哲学课堂上,我给学生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提到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不仅仅只是学生时代的事情,而是伴随终身的一种生活方式。即使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了,工作也只是新的学习的开始。有学生惊叹说:那这辈子岂不太痛苦了!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对学习是痛苦的体验,即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得了分数,这种方式也需要反思和改进。对于教育而言,更可怕的是,在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观念指导下,我们认定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吃苦的过程,于是不断强化学生这种痛苦的体验。

  西方成功学曾经有一个理论,是说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向你招手。这种业余时间的学习往往效果特别好,因为是在用中学,而且出于自己心甘情愿,没有任何人强迫。

  在互联网、在线教育、各种社群爆炸的时代,我们最不缺的就是学习渠道、学习资源了,可以选择的学习方式非常多,而且门槛还很低。这个时候,只要你想学习,机会随时就在你手上。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学习,学习的过程是不是快乐而有真正的收获。

  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手机互联网的时代,可是我们的教育确实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知识的传授,方式的训练,已经越来越失去传统意义上的价值,我们的教育需要进入通过思维和视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充实与快乐,以激活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内在动力作为教育发展的方向。

  通过阅读《新教育》深刻体会到了朱永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指引,努力提高课堂教育效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我们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篇13

  本学期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一至七章,很有感触。通过阅读知道了新教育是“新”“行”“心”“星”“信”的教育。教育是建立于对每一颗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真心灵的理解和尊重。在每一堂课上,在和孩子交流的每一分钟,我们都要用心去发现,用心去行动,探索未来的教育。新教育实验最重要的追求是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走上工作岗位将近二十年了,如今再也没有刚开始工作时的热情了,更多的是感到无奈和无力。读了新教育知道了自己首先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观念,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发展自身的业务素养。通过自己的改变教育学生,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能够露出发自肺腑的天真烂漫的笑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在的知识每天都在更新,而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在不断的变化着,越来越感觉自己的不足。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完善自我。高尔基说过“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读书可以增加教师的自身素养与底蕴,我们学校是新教育实验基地,每天晨诵跟孩子们一起学习校本课程《经典诗文诵读》了解丰富的古代传统文化,午读时与学生共读童书让我也感觉到了童年的快乐,弥补了自己童年的'缺失。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一种行为,而行为需要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的行为,那是盲动。”业余时间阅读教育学专著可以用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本学期通过查看刘玉琴老师的博客收益颇多,知道了她平时与学生的相处态度,学习了她幽默风趣的课堂风格,让本来默默无声的课堂如今也变得气氛活跃了。

  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类与个人最初由行动而获得真知,故以行动始,以思考终,再一思考之行动始,以更高一级融会贯通之思考终,再由此而跃入真理之高峰”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在我们课堂教学中一堂课下来,孩子学到了什么,自己的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今后将如何去做,只有及时总结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想出弥补的措施,在下次实践过程中进行运用,今后努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争取更大的提高。与新教育同行,追寻教育梦想,真正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新教育生活。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篇14

  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这一篇读后感,或许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

  自己的职业是音乐老师,因此“理想的教师”也是让我特别关注的部分。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学习。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接受信息的途径非常多而新潮,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第一阶段的逆反心理很强,经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对于个别学生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重视学习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时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赢得尊重,赢得信任。

  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篇15

  在《新教育》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阐述了新教育的精神,它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

  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田野意识”;

  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合作精神”;

  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公益情怀”。

  这四个方面是新教育实验目前所追求的质朴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这四种精神,并用大量的.事实证明这些精神存在的必要性。在读了这篇文章后,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种精神即“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文中提到:当下有三种人即官人、学人、农人。(官人,就是做官的人。学人,学者,做研究的人。农人,在田间耕作的人。)朱教授说,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学人,永远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农人,需要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课堂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的人。

  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现在有些特级教师总喜欢到处讲学、开讲座,但很少有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缺少与学生交流的实际经验,缺少的就是这种田野精神。有一句话说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老师写随笔、写论文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感受,他不像作家写文章,需要华丽的词藻,夸张的语气。他还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后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行动家,或者说,他们都是学问家加行动家。所以,新教育必须要有强烈的田野意识,关起门来做研究,高谈阔论来做研究,最后是做不出名堂的。

  所以,作为新教育人,我们一定要沉下心来,用宁静的心认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种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篇16

  捧读《新教育》,书中清新的文风诗意的文字澎湃的激情向我描绘了一个个教育梦想。每个梦想都源于作者对现今教育的深思与追问,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它就象灯塔一样引领我走近新教育。

  朱教授提出了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这些行动,使我眼睛一亮。在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观点时,他引用米卢的一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并将以改版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他说,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太多的理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实现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碍着自我的超越。因此,我们不要太多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行动,他让我明白了,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所以,我们要在书香萦绕中,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写作,教会学生提高,教会学生做人。

  捧读《新教育》,它教会我要用心地去爱学生。朱老师在书中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我明白了老师的严厉慑服不了学生,这种震慑只会加深和加宽我和学生之间的鸿沟,永远使它无法复平。正如书中所说的,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深得学生喜爱的教师,能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所以,多点时间和学生交流,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我,了解我,喜欢我。

  捧读《新教育》,它教会我做一个锲而不舍的追梦人,用自已的生命去擦亮新教育的火花。朱老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有要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学习,多思考,重方法,重实践,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努力中圆梦想,并帮助学生插上梦想的彩翼。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朱永新先生《我的阅读观》读书笔记11-27

朱永新致教师心得体会05-10

新八德教育心得体会11-06

关于新基础教育理论的三篇读后感10-10

新堤小学法制教育日活动小结11-22

新校训,新思考作文10-14

新的学期新希望作文10-03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作文04-19

新的校园新的环境作文03-02

新同桌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