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时间:2023-04-10 15:02:4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5篇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我又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差不多先生》。文章讲述了一位被称作“差不多先生”的人,他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他觉得“差不多”就可以了。文章用了五件事体现了他的性格:第一件事情是妈妈让他买红糖,但他买回的是白糖;第二件事是去学堂先生问他问题,他把“山西”读成“陕西”;第三件事是他去店铺做伙计,他经常把“十”字写成“千”字;第四件事是他有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可他晚到了两分钟,火车开走了。

  我认为差不多先生这个习惯会让他存活不了,因为现在如果一个差不多就会变成差很多,比如:他把“10”后面多加了一个零变成“100”那样就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很多了!如果他觉得沐浴露和洗发水差不多,洗完头,他不就成光头了吗?在医院,如果医生开药把一个叫“0105A”的药写成了“A105A”的药,那样不就会吃死人了吗?

  我对这篇文章有一个看法:如果差不多先生,用准确的标准要求任何事情。这样差不多先生就不会被妈妈骂了,不会被老师批评,不会赶不上火车,不会死去。现实生活中,要是所有人都像差不多先生这样,那医生觉得药都是药,给病人随便吃药;人们觉得死和活都一样,死人越来越多,基本没活人了。这样世界上没有人和有人就差太多了!

  我读完这篇文章,知道了:差不多会变成差很多,差不多有时会变成一个“应该”的`意思,用在合适的地方是可以的。可觉得两个不同性质的东西差不多是不行的,以后我要改掉我的口头禅——“差不多”。做任何事都要认真完成,不能总觉得差不多就行了。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2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不管胡适先生是用辛辣的笔迹描述人物性格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后悔。归根结底,把做人、做事都做细是个人责任感问题,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就是能做好本职工作。

  在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中,发现设备上的安全防护存在小的问题,而自认为只是小问题,不会发生安全事故;或者是设备上的一个紧固螺栓没有拧紧,感觉只是一个螺栓没拧紧,还有五个螺栓没有松动,差不多就行了,何必太认真。时间长了,思想麻痹了,意识放松了,终究会由小问题转变为大的`安全隐患而导致发生安全事故。在特殊工种操作证的审核工作上,起重机械指挥操作证Q3与行车工操作证Q4同样是Q,仅仅是3与4的数字不同,但是起重机械指挥工与行车工的工作性质存在本质上差别,

  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做任何事不光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身边的人负责,安全工作上,要有“零容忍”态度,产品质量上“零偏差”的工作责任。那么,我们要说,每个人活着就要活出精彩、活出价值,要勇于思考,尊重原则,有感受,有追求,坚决不做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作家胡适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差不多先生传》。这个题目十分有趣,我带着一丝好奇读完了全文。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叫“差不多”的人,他看不清,听不明,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他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去帮妈妈买红糖,结果却买成了白糖,他妈骂他,他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上学时,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山西同陕西,不是差不多吗?”

  他长大后在店铺做伙计,做事总是不精细,“十”跟“千”常常写错。掌柜的生气了,骂他不仔细。他只是笑嘻嘻的赔小心道:“千与十只差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嘛!”

  有一次,他有事要外出,慢悠悠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开走了,他不满地说:”八点三十分开,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谁知家人弄错了,喊来了西街的牛医王大夫。他说:”汪大夫跟王大夫不是差不多吗?就让他试试吧!“王大夫走上前,用医牛的方法替他治病,不一会儿,他便一命呜呼了。他临死前,说:”活人同死人也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就好,。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说他看得破,想得开,于是,人人都象他学习,中国很快变成了一个”懒人国“。

  读了这篇文章,我认识到了懒惰和做事马虎的危害。我们绝不能像文中的差不多先生一样,不求上进,马虎行事,这样只会让我们一事无成。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4

  最近,我读到了一篇文章《差不多先生传》。在文中,差不多先生凡事都不讲求认真。母亲让他买红糖,他买了白糖,面对母亲的责问,他对母亲说“红糖和白糖差不多”;课上老师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老师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笑嘻嘻地说:“山西与陕西不是差不多嘛”。当他生病找不到大夫时,认为“治人的汪大夫与治牛的王大夫差不多”,就请了兽医王大夫;直到临死还说:“死人与活人也差不多……凡是只要差不多……就行了,何必太认真呢?”我看差不多先生就死在了他凡事差不多的态度上,可见做任何事都要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差不多是不行的。

  不久前一句“认真你就输了”流行于世间,意思是凡事不必太认真,得过且过,随意就好,而我却认为认真是一种态度,只有秉持着这种态度,做事才能成功。伟人毛泽东也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二字。”认真就是不马虎,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工人工作要认认真真,农民耕种要认认真真,教师批改要认认真真,学生书写要认认真真……认真成就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大到建造火箭,一个小数点、一个数字都不能错,否则便会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小如考试时做题目,一定要面面俱到,注意细节。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侦探办案要细致,科学家研究要细致,书法家写字亦要细致……各行各业,但凡要成功就必须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因为认真才不会输,它是赢的关键。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现在,趁我们还只走上人生之路不久,开始认真奋斗吧。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5

  中国有名的人是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差不多先生了,他是全中国人的代表。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有精明呢?”这是他做事,做人的宗旨。

  小时候,他妈叫他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在学校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是山西答了陕西;他在钱铺做伙计时,“十”字写成“千”字,“千”字写成“十”字;有一天,他赶火车迟了两分钟,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有一天,他得了急病,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王大夫请来了,而牛医错把人当成牛来医,结果差不多先生死了。他死后,大家都称赞他样样事情看得破,又把他叫作“圆通大师”,他的名声越传越远,无数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这篇文章通过刻画差不多先生的形象,批评民族性格中做事不够认真的缺点,唤起国人的注意,人人都有这种不良习惯,中国就再也没有成功,亮丽、辉煌的时刻了,而懒惰使中国的路黯然失色。

  劳动,是人类的美德,有人鄙视农业劳动,觉得那是下等人干的,这种观念是不可取的,它助长了人的懒惰思想。的.确,劳动过后,迎接你的是奇迹,让我们热爱劳动吧!摒弃一切懒惰思想,行为,劳动会使你的未来充满骄傲!

  五千年来,勤劳的中国人民靠不懈的劳动创造了许多奇迹,而到了现在,中国已变成了懒人国了,不再出现什么奇迹了,这样,中国会成为世界的强者吗?

  醒醒吧……中国人,我们要让懒人国变成勤劳国,我们要在以后的日子里再创奇迹和光辉!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6

  《差不多先生传》是我国著名学者胡适先生的一篇传记题材寓言,文章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事、处世不认真的人。《差不多先生传》中说道: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很不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他经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由此我想到,在我们的企业也一定会有为数不少的差不多先生。工作当中含糊不清、得过且过,这种事情发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带来的附加影响各不相同。如果发生在行政、后勤等部门,例如:办公室打扫的不干净、资料整理的不够规范、库房乱七八糟,他会影响别人对你的评价、定位,会限制你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要是发生在安全生产第一线,试想,如果作业车辆维修以后轮胎的螺丝没有拧紧、车间机电设备的连接部件焊接质量参差不齐,后果难以想象,带来的影响或许更加直接、更加难以承受。所以,这么多年来,公司才会狠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个人认为,任何一家企业,无论你的制度如何健全、管理多么完善,决定安全的关键因素一定是以人为本,只有把所有的差不多先生锻造成标准化尖兵,企业的安全发展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7

  差不多先生,姓差,名不多。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记得有一次,差不多先生工作的.公司要发奖金了,事后,同事对他说:你少领了200元。而差不多先生却说,邻和不邻不都差不多嘛。

  最近,公司的要进行人员改革,公司的一位副总退休了,差不多先生和差太多先生是候选人员,最终差太多先生竞争到了副总的位置,差太多先生对差不多先生说:“你和我差太多了,根本不是我的对手”。说完便傲慢的走了。同事们都来安慰差不多先生对他说:“不要气馁,没关系的”。而差不多先生却说:“谁当副总不都差不多嘛”。

  差不多先生奋斗了一生,凭着他的谦让终于当上了副总,而就在这时他偏偏得了一种怪病。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话,方才绝气。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圆通大师。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8

  这天,我读了作家胡适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差不多先生传》。这个题目十分搞笑,我带着一丝好奇读完了全文。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叫“差不多”的'人,他看不清,听不明,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他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去帮妈妈买红糖,结果却买成了白糖,他妈骂他,他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上学时,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山西同陕西,不是差不多吗?”

  他长大后在店铺做伙计,做事总是不精细,“十”跟“千”常常写错。掌柜的生气了,骂他不仔细。他只是笑嘻嘻的赔留意道:“千与十只差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嘛!”

  有一次,他有事要外出,慢悠悠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开走了,他不满地说:”八点三十分开,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谁知家人弄错了,喊来了西街的牛医王大夫。他说:”汪大夫跟王大夫不是差不多吗?就让他试试吧!“王大夫走上前,用医牛的方法替他治病,不一会儿,他便一命呜呼了。他临死前,说:”活人同死人也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就好,。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说他看得破,想得开,于是,人人都象他学习,中国很快变成了一个”懒人国“。

  读了这篇文章,我认识到了懒惰和做事马虎的危害。我们绝不能像文中的差不多先生一样,不求上进,马虎行事,这样只会让我们一事无成。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9

  放暑假的时候,我在语文暑假作业里读了胡适先生的一篇文章——《差不我先生传》。读完文章后,我觉得这位“差不多先生”真是又可气又可笑,胡适先生选取的事例是那么生动有趣,是那么贴切呀!

  《差不多先生传》的主要内容是说:有个叫差不多的'先生,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何必太精明呢?”因此,他做什么事只要求差不多。他妈叫他买红糖,他买了白糖。他妈骂他,他说红糖和白糖差不多。在学堂里,先生教他读山西,他偏读陕西,先生骂他,他说山西同陕西差不多。后来,他在一个钱铺做伙计,常把“十”和“千”写倒,掌柜骂他,他赔小心说,“十”和“千”差不多,不就多一撇吗。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叫人去请医生,家人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医生,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医生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知道寻错了人,身上痛苦,心里焦急,便想“王医生同汪医生差不多,让他试试吧”。于是王医生用医牛的法子给他看病,不到一刻钟,就一命呜呼了,临死前他还说“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凡理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格言,方才断气。

  读了这篇文章,我很受启发。文章中的差不多先生做什么事都只求差不多就行了,结果害了自己的性命。差不多先生的故事告诫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做,不能差不多就行了。如果医生给病人看病只要求差不多,那病人肯定要死很多;如果科学家也要求差不多,飞机肯定飞不上天。读了这个故事后,我决心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决不当“差不多”学生。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0

  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群人,总是把“差不多”奉为自己的行事法则,认为这是豁达、随和,随遇而安,这种人生态度值得赞赏?

  胡适先生笔下的差不多先生因为差不多最终一命呜呼。“作为一名特钢人,我们赞赏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但这绝对不是以“差不多”作为行事法则所能达到的。

  试想一下:在产品管控参数中我们一句“差不多”,结果出现废品无数,这时谁能做到随此遇而安?在设备隐患的排查中我们一句“差不多”,小隐患酿成了大事故,这时又有谁能随此遇而安?更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一句“差不多”,引发多米诺效应,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这时还怎么能够随此遇而安?

  以“差不多”做为行事准则,不管是在工作中还在生活中,都会为我们埋下可怕的不定时炸弹,使我们粉身碎骨,怎么还能够随遇而安?

  我们盼望能随遇而安,这“遇”就一定不能是由“差不多”行为而带来的.境遇。“差不多”行为只会带来不定时的“炸弹”,而排除炸弹,需要细心谨慎的工作态度,需要我们一直推崇的“匠人精神”。

  在我们的特钢公司生产经营中,引进了多种管理模式,细化了所有的作业标准。只有细心、谨慎,坚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发扬“匠人精神”,才能将这些标准落到实处,才能营造出保证安全生产的大环境,达到随遇而安的目标。

  “差不多”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只会使我们随此遇难安;只有坚持细心、谨慎的“匠人精神”才会把我们带到更好更强更高的境地,使我们得此遇而安!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1

  今天,我读了《差不多先生传》这本书,这本书写了“差不多”先生做任何事都只做到了差不多,没有做到非常完整。从他的经历来告诫我们要认真做事,精细做人。

  “差不多”先生做事非常马虎。有一天,他突然得了急病,于是赶紧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可家人不知道汪医生在哪里,就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看到是王大夫来了,心想:哎,汪医生和王大夫都差不多。于是,作为兽医的王大夫就给“差不多”先生治病,可是王大夫毕竟是给牛治病的,最终“差不多”先生死了。

  看到这滑稽而可悲的一幕,我无奈地摇了摇头。我在生活中,也有见到许多做事马虎的人,他们做事都是随随便便应付一下而已。我看到这些人后,就产生了一些疑问:他们为什么做事都如此马虎呢?难道就不能做好一点吗?我仔细想了想,自己何尝不像那马虎的'人?妈妈有时对我说答题认真点,可是我总觉得答得和答案差不多就行了。我不仅学习上马虎,在做家务这件事上也粗心大意。妈妈经常督促我把碗洗干净点,我却还不耐烦地大声说:“洗得差不多就行了呀,洗那么干净干嘛!”看来,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些坏习惯,成为一个凡事都认认真真对待的人,不能做和“差不多”先生一样的人。

  有一句名言说道:如果你在小事上苟且,那么你在大事上、你在一生中一定也是一个苟且的人。凡事都要认真,精细地来做,否则会酿成大祸的。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2

  偶读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感觉很是好笑。心想怎么会有如此毫无准则、随随便便的人呢?简直是不学无术、愚昧荒唐!看他最后随便到将自己的小命也稀里糊涂地送掉了,却又笑不出来。

  掩卷沉思,“差不多”先生好似一面镜子,镜子里也有你我的影子。小时候老师布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差不多就好了;成年工作了,领导交待的任务,做完后感觉差不多就了事了……

  差不多思想这种“毒瘤”,以一种潜在的形式捣乱社会,比如某建筑队施工的`桥梁为什么塌了?因为采购员中了“差不多先生”思想之毒,认为此钢筋与彼钢筋差不多,此水泥与彼水泥差不多;再如全国的矿难为什么频繁发生?因为采矿设备、条件与国家规定的差不多;假冒伪劣产品为什么屡打不尽,充斥市场?因为那些个假冒的牛奶饮品、食品日化什么的与正牌差不多,其实充其量是包装差不多,而实质……如此种种,贻害无穷。

  古英格兰有一首著名的民谣: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

  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

  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

  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这是发生在英国查理三世的一场战役。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不争的事实。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尽心尽力做好。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纺织行业,从棉花到成品纱的生产过程工序多,人员多,从前纺、后纺到筒子,经过一道道工序精心制作出来的成品纱,若其中有人怀有“差不多”思想,便可能留下隐患,严重的导致客户退单索赔,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工作中,杜绝“差不多”思想的滋生,认真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尽善尽美地完成各项工作。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3

  中国有名的人是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差不多先生了,他是全中国人的代表。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有精明呢?”这是他做事,做人的宗旨。

  小时候,他妈叫他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在学校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是山西答了陕西;他在钱铺做伙计时,“十”字写成“千”字,“千”字写成“十”字;有一天,他赶火车迟了两分钟,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有一天,他得了急病,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王大夫请来了,而牛医错把人当成牛来医,结果差不多先生死了。他死后,大家都称赞他样样事情看得破,又把他叫作“圆通大师”,他的名声越传越远,无数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这篇文章透过刻画差不多先生的形象,批评民族性格中做事不够认真的缺点,唤起国人的注意,人人都有这种不良习惯,中国就再也没有成功,亮丽、辉煌的时刻了,而懒惰使中国的路黯然失色。

  劳动,是人类的`美德,有人鄙视农业劳动,觉得那是下等人干的,这种观念是不可取的,它助长了人的懒惰思想。的确,劳动过后,迎接你的是奇迹,让我们热爱劳动吧!摒弃一切懒惰思想,行为,劳动会使你的未来充满骄傲!

  五千年来,勤劳的中国人民靠不懈的劳动创造了许多奇迹,而到了此刻,中国已变成了懒人国了,不再出现什么奇迹了,这样,中国会成为世界的强者吗?

  醒醒吧……中国人,我们要让懒人国变成勤劳国,我们要在以后的日子里再创奇迹和光辉!

  评语:中国人做有一种不认真的态度,总是喜爱说“差不多”,一句“差不多”,刻画了中国人做事的马虎,民族要强大,国民素质很重要!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4

  这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是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山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好太精确。”“哪有这么傻的人呢?”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上可差太多了!”

  但我冷静下来又一想,还笑别人呢,我自己还不是这样吗?考试时把“休息”写成了体息,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了,我还认为差不多,不就应减分;还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当时以为差不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此刻想一想,如果是医生在开处方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病人得受多大的痛苦啊!

  文章最后写“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习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天哪!”我忍不住要惊呼,这怎样成?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人后方,准备发动袭击,如果有一个人动一下,如咳嗽一声或卷曲一下腿,就可能会造成全军覆没;发射卫星,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错一位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了下来,那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看来,我们做事情是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象差不多先生那样,事情才能成功。到达国家,小到个人都是如此。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5

  近代的很多文章都揭示过国人的劣根性,胡适的这篇《差不多先生传》另辟蹊径地采用了独特的写法,即用朴素简练的白描,兼用嘲讽和夸张的`手法,描写出了国人此时的这种“病”。

  这篇文章是差不多先生的画像和生平传记。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描述这种毛病,他将这个人叫“差不多先生”,这位先生的口头禅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对他来说,红糖与白糖差不多,山西和陕西是差不多,火车发车迟与晚差不多,看病找兽医也差不多,最后白白搭上了性命,讽刺意味十足。整篇文章写作手法轻松活泼,这种手法秉承了胡适先生一贯的温和作风,但是其谈论的问题却是非常不轻松的。差不多先生虽然死了,却为很多人崇拜,认为其不计较,看得破,想得通,是有德行的人。对于这种偷换概念的误读对于社会的影响,作者表示了深深的担忧,想用文章来警醒国人——这是一种病。文中的幽默讽刺手法让这篇文章成为了善意的规劝,而不是激烈的口诛笔伐和抨击攻讧,这也是文章的很大的特点。

  这种差不多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一种陋习,想要根除实在相当不易。现代社会这样的人还有大把的存在,他们感觉一切都是无所谓的存在,这是一种无追求的,无追求的,不求上进的坏风气,我们应该时刻警惕,摒弃坏习惯。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差不多先生传作文600字05-01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0-24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03-12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02-25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5篇03-12

胡适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作文800字02-28

《差不多先生》学生读书笔记01-15

差不多先生传阅读题附答案02-18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