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状闪电》读后感

时间:2023-04-30 10:00:2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球状闪电》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球状闪电》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球状闪电》读后感

《球状闪电》读后感1

  这本书是最近搬家过程中发现的,以前没读过的书都被我搬到新书架上,等着一本本的读完。

  一天,准确的说是昨天晚上一直到今天,有空就看的状态一口气读完的。

  刘慈欣的三体,我之前读过也写过,觉得这个人太牛了,靠自己的想象力创建了一个宏伟的宇宙视觉的体系。这本球状闪电,目录前有这么一句话“本书中对球状闪电特性和行为描写均已真是历史记录为依据”这才是你看完后意犹未尽的感觉,虽然是虚构的,然而有那么真实。我一直都说矛盾同时存在的都是厉害的,虚构和真实同时存在的感受,足以说明这本书的厉害。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在15岁生日之夜,遇到球形闪电,父母意外双亡开始的。球形闪电在一瞬间穿过书柜,冰箱把父母变成灰,而书柜和冰箱甚至父母坐过的凳子都是完好无损的,而冰箱里面的生的事物都熟了,而主角陈博士的贴身衣服被烧成灰,而身体无恙,一切就从这种无法解释的超自然现象开始。

  从此,陈博士开始追逐球形闪电的真相。学气象,发现其实要学电磁学和物理,发现要建立模型,更该学的是数学。一个大学生,没有那个年纪的生活,只泡在图书馆学这些艰深枯燥的理科。书里的每一个人物甚至每一个情景的描述都很有深意,也很有用,是很多后续的伏笔。

  印象深刻的就是:图书馆中的姑娘最后和陈博士结婚了。多年后回到房子中,发现了家中没有那么多的灰,以及一半黑一半白的.头发,揭露了被球形闪电击中的人,是以一种宏状态存在,活在另一个肉眼不可见的云状态,只有有任何“观察者”云塌陷,人消失。包括后来陈博士的导师张彬的手稿有已故妻子的笔迹,甚至陈博士的墓碑上有最终捕捉“弦”并且产生聚变的关键公式,都是被球形闪电击中的人给活着的人的提示。

  这还不算完,更妙的是最后林云在镜湖上以云状态陈述自己对武器的疯狂心理,以及丁仪看到的林云和核基地被球形闪电武器无差别击中的孩子们的照片,还有最最最后花瓶中偶尔出现的蓝色玫瑰几乎是从头到尾的贯串,让你不断的不断地觉得球形闪电的神一样的存在。

  还有一点就是球形闪电的整个书中的递进式的展现过程,层层深入,一层层剥开真相,真的老牛了。一开始的陈博士的谜团,然后张彬导师的忠告告诉没有希望,然后遇到林云,一切开始全力的研究,最后利用 home的网络让20xx台计算机帮忙计算公式,被发现,陷入僵局,又被一个留言带到西伯利亚,展开更深一层的解密,就是三十年的庞大研究,结果就还是失败,制造出27次球状闪电,但参数无一次一样甚至没有任何规律,无法复现。一丁点的希望之火被冷水浇灭。

  就当陷入绝望,陈博士突然想到灯一直在,只是没电,所有没光,悟出了实际球形闪电是一种不常规的结构,根本不需要制作,因为一直都存在,重点应该想怎么找到它发现它。然后就是了捕捉球形闪电,而认识了物理狂人丁仪,后面捕捉并且看到,到制作成武器……每一步都是递进递进递进,抽丝剥茧欲罢不能,这个结构真的是写的太牛了。

  特别赞的一本书,强力推荐。好看。

《球状闪电》读后感2

  故事假设在银河系之外的一个天狼座中有另一个可适宜生物居住的星球,名为三体。一次偶然的机会,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相互知道了对方的存在,于是双方陷入了一种思考。而地球上,知道对方的存在的人类很少但基本是居于社会高层当中,由于知识背景的差异,他们对三体文明的看法相互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等分歧,有些人希望三体人能够在地球上生存使地球上的丑恶消失,而有些人希望三体人永远都不要登陆地球,因为三体人能够给地球带来的未必是福音等等。

  尽管地球人对三体人的态度褒贬不一,但是三体人却将地球人当做一个敌人。尽管就科技水平而言,三体文明要大大高于地球文明,但三体人要成功登陆地球需4、5个世纪,从中地球可以发生很多次科技革命,大大提升其科研水准,而这对未来的'三体人而言是一个大大的威胁。

  这就是《三体》小说的总基调。同时这样的基调也让我陷入了一个思考,即两个之前没有任何接触的文明碰撞时带来的到底是和平还是战争。显然,就历史看,这个结论可能并不是那么乐观。当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后,欧洲文明大肆的入侵美洲,掠夺财产,杀烧掳掠,使得美洲的原始文明永劫不复,最终被欧洲人统治且殖民。我想,这是因为每个文明体都像一个个体一样,如果让其走入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当中时,他们便缺乏安全感,而这样的不安全感很可能导致一些残酷的后果。历史中的印第安人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个牺牲品。

  而《三体》小说中也是这样,尽管三体文明比地球文明先进很多,随着时间过渡,未来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或许过了三四百年地球文明就会赶超三体文明,到了那个时候三体文明能不能保全自我也是一个问题了。所以作为地球人和三体人而言,最为理智的做法可能就是尽最大的努力保全自我,同时消灭对方。或许这样的一个结论让很多人感到悲观,但这却是一种最为现实的结果,尤其是生活在我们现实的社会当中,可能会常常遇到于此类似的情形或者作出于此类似的选择。

  我找了三体系列的小说看,觉得这部小说挺好,作者刘慈欣真是个人才,想象力丰富,看得我一惊一乍!所以就想写写读后感,而且我觉得在小说的阅读过程中,对小说描写场景的想象丝毫不亚于电影画面。有自己的特色,在科幻界中应该算是独树一帜了。

  我看得很有趣,因为我是从第二部《黑暗森林》开始看的,一开始引人入胜的是一只蚂蚁在三维世界里怕在二维世界里想象,刚开始看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现在回想那不就是人类的写照吗?人直接感受的是包括时间的四位空间,按照如今维数理论,更高维的就存在我们身边,或者说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就有更高维的,只是凭借人类的结构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只能靠想象,而人的想象力也并非无所不能,它受到物种的限制,就如蚂蚁永远无法想象球是圆的这种感觉!

《球状闪电》读后感3

  “美妙的人生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出自《球状闪电》,刘慈欣所作。

  自从他人推荐买下这本书后,我就迷上了它,对它爱不释手,两周时间便风卷残云地阅览完了——这,就是科幻的魅力啊!如今回味起来,我发现,在复杂硬核的物理知识下,是不同的人的钻研史。

  主角是一名孤儿,父母在他12岁生日那天被突如其来的球状闪电击杀成一堆骨灰,然而,他们的椅子却毫发无伤,死一般的冰凉。从此,主角踏上了解开球状闪电之谜的旅程,为此献出他的一生。这条路上,他会遇到同样追逐球状闪电的张彬教授,独具个人魅力研究新概念武器的林云少校。在废弃的.3141基地中听沧桑的老毛子诉说他的往事,也会在雷电研究基地与神神叨叨的丁仪共同工作。这些人,无一例外都为一个项目付出一生,只不过命运给予他们不同的结局。

  就像张彬,他和他妻子身为科研工作者,偶然地见到球状闪电,便不停地去追求它。光阴如流水般飞逝,他妻子因过于急切地研究球状闪电而在一次研究中不幸牺牲,张彬孤身一人奋斗三十多年,数学模型演算了一遍又一遍,存放盒都排了一整堵墙,仍然无突破。他的妻子,就像航海家葬身海洋,死得其所。而张彬,却在一次次失败的痛苦中,得不到任何回报。宛如一个大难不死却全身残废的植物人,他没有死,但他活着又有什么意义?相似的经历也在老毛子身上发生。所以,人生最痛苦的时刻莫过于用其一生走的路,到头来却发现开始时便已走错,而正是这些人,让后来者找到了正确的路。是球状闪电告诉我钻研路上必有牺牲。

  比起前面所说的,物理学家丁仪就成功得多。整本书自从他的出现就有了升华。在故事情节上,丁仪的出现使球状闪电的性质之谜迎刃而解,让雷电研究基地的武器开发项目更进一步。在知识层面上,他将我带入了一个更大的世界,那里的电子有篮球那么大,而原子核则在它几百公里之外,而我们,只不过是宏观宇宙中的一个原子。正如书中人物所说,丁仪这个物理直男,就是超人,超脱于世,不识人间烟火。然而,在本书结尾,这个有点神经质的人竟也有了女朋友。这也是他的一个突破啊!球状闪电告诉了我,你不向前迈步,怎能知道世界的美妙呢?

  其实,钻研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相反,惰性自我们呱呱坠地时便将伴随我们一生。然而,人类是懒惰的,又是好奇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世界的宏大。小时候,蹒跚地走在小区里,我会感到小区大得让人迷茫;之后,我们望向大海,会感叹它一望无际。如今,望向漆黑的夜空,我们知道,这后面藏着无数的恒星,无限空间,而自己,又是多么渺小!此时,钻研的种子在心中萌芽,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罢了。所以,钻研使我们有了一双好奇的眼,和一颗坚持的心。

  因为无知,我们不得不求知,而越是求知,越感到自己的无知。世界这么大,有这么多未解之谜待我们解决。我觉得,这本书更是对所有科研工作者的致敬。一支笔,一张纸,就能开启你钻研的征途。不管目的地是多么虚无飘渺,都一往无前。美妙的人生需要钻研,趁尚未老去,就赶紧启程吧!无论结果将我们导向何处,在路上的你永远是最美的!

【《球状闪电》读后感】相关文章:

《球状闪电》读后感(精选16篇)05-31

《闪电,闪电》读后感作文03-22

闪电02-18

闪电04-24

仙人球状物作文03-17

我家的麻球状物作文02-23

闪电作文04-06

闪电的作文06-09

悠悠球状物作文550字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