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

时间:2021-03-03 10:51:2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4篇

  《明朝那些事儿》写完了,但我从中看到的那些人和事,仍时刻鲜活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或为怜惜悯,或为敬仰,或为切齿,或为榜样。下面cnfla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欢迎阅读!

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4篇

  篇一: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

  我紧接着又读了《明朝那些事儿》第三部和第四部,真是精彩纷呈,目不暇接。《明朝那些事儿四》讲的是和平年代的明朝,从嘉靖即位后的“议礼之争”开始,嘉靖皇帝借着“议礼之争”清除了一批前朝昏庸腐败的奸臣,开始总揽大权,此后他一直想着羽化成仙,国家大事全抛到脑后,使得明朝第一奸相严嵩得到了机会,他为所欲为,令忠臣非常气愤。

  我最有感触的片断是“议礼之争”,整件事情导火索是有人上奏折给嘉靖皇帝:“皇帝陛下,我们认为您现在不能再管您的父亲(兴献王)称为父亲了,根据古代规定,您应该称呼他为叔叔(皇叔考),您的母亲也不能叫母亲了,应该叫叔母(皇叔母)。从今以后,您的父亲就是孝宗皇帝,管他叫爹就行。”这段文字的确可气,怎么当个皇帝连自己的爹都不能认了?于是嘉靖皇帝立即下达圣旨给自己的父母一个名分,可是这圣旨却被内阁退了回去,当时的内阁首辅有权利把皇上的圣旨退回去,我看到这段,也和嘉靖皇帝一样的绝望了。

  我会一直跟随《明朝那些事儿》把明朝三百年的历史全部读完!

  篇二: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

  这本书分两个部分来写,第一个部分写的是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个政治家的故事,第二个部分是援助朝鲜,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在这其中,最让我深有感触的不是什么大的事件,而是发生在抗日援朝这件事当中的一件小事。当时,明朝大将李如松用计,想请日本人谈判,然后使诈,攻克城池。当日本人的使者来到大营内时,李如松的部下李宁,见到日本人,就拿起刀来,砍死了日本使者,差点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

  李宁去砍日本人的缘由是什么?归根结底,还是李宁太冲动了。由此可以知道冲动是一个极为不好的性格,冲动时,就一切都不会顾虑,也不会考虑后果,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冲动。

  记得有一天,我在看新闻时,看到了一则消息。有一个年轻人,因为他的父亲对待他很不好,所以就在一时冲动之下,把自己的父亲给杀了,最后被法院判处了11年的有期徒刑。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就是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而把自己送进了班房,毁了自己的前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冲动可以带来极大的伤害,我们一定要克制冲动。

  切记,冲动是魔鬼!

  篇三: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第五部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内争,接着第四部的大臣们斗来斗去地故事,讲述着嘉靖年间的一幕幕。作者当年明月用幽默的手法,非常趣味地写着大臣之间的故事,时不时地让人发笑。他写的徐阶、高拱、张居正是朝廷重臣,为了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抢来抢去。他重点描写的传奇人物——海瑞,家境贫困,脑袋不开窍,连进士都考不上,40岁才获得第一个职位,没有品级,每得到一个官职都被上级整的死去活来。但他逝世的时候,是朝廷二品大员,老百姓的偶像。张居正和高拱的斗争也非常激烈。终于,张居正以阴险的手段接替了高拱的位置。嘉靖年间的党争就到此结束。张居正的改革说明了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的官员,他推动一条鞭法和考成法让老百姓不再受官员欺压,国库产量大大增加。

  第二部分是外战,万历年间,日本侵略这袭击朝鲜。波澜壮丽、杀声震天。描绘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李如松、李舜臣、邓子龙等。

  本书非常好看,希望你有机会也去品味一下哦!

  篇四: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

  一不留神,《明朝那些事儿》就进行到第四辑了,这如同你可以将大明王朝的历史,像一个连续剧那般,按部就班地阅读下去,不过,这次是按正史的规则,而不是戏说,尽管当年明月为了消除阅读障碍,使用了大量的戏说成份的语言,这也是最开始《明朝那些事儿》最得人心之处。

  来到第四辑不知道是否是明月兄有着难以为继又不得不为的书写之苦,还是我确实是有了审美疲劳,那种正史记撰本身所特有的枯燥感,在这种语言活泼的正史描述里,竟也逐渐的萌发,并且浓郁起来。想深一点,这怕又不单纯是因为审美疲劳的原由,正史的官方性亦决定了历史大多着眼于“官”的生死浮沉里。为什么野史会在民间绘声绘色地流传千古而依然会被老百姓所津津乐道呢?为什么正史至今都只掌握在绝对数字为少的学者手里呢?不外乎野史对人物的`记录更为的人性、活泼,在老百姓眼里,野史里的人物更为的与生活接近,当然,野史的可参与创作的特性,自然也调动了人们的兴趣和创意。至于说野史的流行是因为满足人们的窥私欲,有道理,但不能一言蔽之。

  正史的正,端正了历史的留传,却消弱了老百姓的兴致,到《明朝那些事儿》四这里,我才发现这个现象并不以文字的枯燥度或难易度为一个标准。我们来看明朝的这些事,实在是有规律可循,怎么样的规律呢?无非是一个又一个的高官,当然是对明朝产生着重大影响的高官,权重位高的高官,他们的奋斗史,但这又还不是重点,重点是高官之间(或者高官与皇帝之间)的互相倾轧、互相角力。确立这样的主线,看明朝的事儿也就简单了。

  在《四》里,我们就找出了这样的脉络,嘉靖皇帝当政的几十年,其手下的首辅,即政府官员里的一哥的更迭过程。“历史”就围绕着这几个一哥展开,杨廷和——张璁——严嵩——徐阶,可谓一个完整的官员学习教材,忠臣人杰有之、贪奸之流在里面,有关厚黑的所有招数,也都一一上演。说白了,如此的历史,就是看权威人士如何的勾心斗角,换了皇帝、换了大臣,却换不了人们对权力的追逐,和在追逐过程的或黑或白的谋略。这是直接导致这些“历史”变得枯燥的真实原因。无奈的,这就是人性。大多数的动物只为温饱争斗,吃饱了也情愿晒晒太阳,虽然也有什么动物之王,但大多也只是为了保持某种交配的权力,归根结底,不过是为了下一代的优劣,保持物种的强势,而已。儒家文化以德为本,文官们也是从小熟念圣贤书,站在孔夫子的肩膀上安邦治国,却造就了德字为幌,厚黑为根的官本位的历史演转。

  于是我开始怀疑,明朝那些事,会不会指的是那些关于人性阴暗与光明实实虚虚风风雨雨的事呢?

【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4篇】相关文章: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5篇11-22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书笔记范文04-02

暑假那些事儿作文06-27

月球那些事儿阅读答案11-29

写作那些事儿作文1000字12-17

我家的那些事儿作文6篇05-25

自我介绍作文:关于我的那些事儿03-16

童年趣事儿作文04-14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作文2篇04-24

明朝人名谜语及答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