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范文-参考
《明朝那些事儿》以通俗的方式,很幽默的讲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起义,并将讲述至明末的几百年历史。下面cnfla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范文,欢迎阅读!
篇一: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范文
今天,我把明朝那些事儿之万国来朝给看完了,这是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二部,看完了我深有感触。
这一本书是从永乐夺位的"靖难之役"开始的,描写了四位皇帝,一是最有影响力的永乐大帝朱棣,他五征蒙古,派马三保(郑和)七下西洋,编著了百科全书一一永乐大典。二是仁厚的朱高炽,他虽然只当了一年皇帝就去世了,但却能以德服人。三是好皇帝朱曕基,他创下了十年太平盛世,使明朝一片繁荣。四是明朝第二差的皇帝朱祁镇,因为他信任了死太监王振,使明朝二十万精锐部队毁于"土木堡之变",但是英雄于谦力挽狂澜,在北京保卫战中挺身而出,击退了鞭鞑,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这本书便落下了帷幕。
这本书结束了,我内心的感想却没有结束。我在这本书中,最佩服的既不是朱棣,也不是朱高炽和朱曕基,而是在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中的大名鼎鼎于谦。于谦的两袖清风自然不必说,最让我敬佩的是他的爱国情怀。于谦小时候就在他的书房上挂了一幅画,这副画的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文天祥是著名的爱国人士,于谦把他挂在书房,他也要精忠报国。他在北京保卫战中,没有一丝退缩,当时,北京城外全都是凶神恶煞的蒙古精锐,他自告奋勇地守住最危险的门,他竭尽全力保护守卫最危险的门,就是保卫国家,国家却没有给他任何恩惠,但是他这么拼命的保护国家就是为了报效国家。就是因为他的爱国,明朝才没有灭亡,如果没有他,历史恐怕要改写了。
古今中外,有无数的爱国主义者,岳飞、周恩来就是好榜样,我也要像他们那样有满腔报国志,才能有所成就。虽然我现在还是个小学生,一定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为社会尽一点微薄之力,爱护环境,孝顺小家才能爱护大家。我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一定会关心国家大事,多读报纸,了解新闻。
篇二: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范文
自“靖难之役”后朱棣坐上了皇帝宝座,便开始实现他和他父亲共同的富国强兵的梦想。
我认为虽然朱棣是靠谋反攒得的皇位,但不一定不算是一件好事,永乐大帝曾挥军北上五征蒙古,派郑和七下西洋,展大明雄风,南下讨平安南等等,为中华历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让大明王朝走向了巅峰,就如俗话所说,锋芒自有毕现之时。郑和七下西洋,统帅一只无敌舰队,所带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很多人怀疑是出去找茬打仗的,但舰队所到之处没有累累白骨和硝烟,只有和平和友善。引用原文的话说叫:强而不欺,威而不霸,这才是一个伟大国家和民族的气度与底蕴。但一个国家强盛到巅峰,也就意味着败落的开始。因为大宦官王振把持朝廷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大军毁于一旦,多亏忠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力挽狂澜挽救了明帝国。但这位顶顶忠心功不可没的忠臣,却在“夺门之变”中被害身亡,实属可惜。历史是一笔算不清的账,往往鞠躬尽瘁,忍辱负重的'忠臣却得不到好结果,而无恶不作,鱼肉百姓,危害国家的奸臣却能横行一时。真是令人匪夷所思,拍手称奇。
但也许那些忠臣们认为自己最好的归宿,就是为国家效尽最后一点力,流尽最后一滴血。
篇三: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范文
这本书分两个部分来写,第一个部分写的是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个政治家的故事,第二个部分是援助朝鲜,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在这其中,最让我深有感触的不是什么大的事件,而是发生在抗日援朝这件事当中的一件小事。当时,明朝大将李如松用计,想请日本人谈判,然后使诈,攻克城池。当日本人的使者来到大营内时,李如松的部下李宁,见到日本人,就拿起刀来,砍死了日本使者,差点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
李宁去砍日本人的缘由是什么?归根结底,还是李宁太冲动了。由此可以知道冲动是一个极为不好的性格,冲动时,就一切都不会顾虑,也不会考虑后果,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冲动。
记得有一天,我在看新闻时,看到了一则消息。有一个年轻人,因为他的父亲对待他很不好,所以就在一时冲动之下,把自己的父亲给杀了,最后被法院判处了11年的有期徒刑。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就是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而把自己送进了班房,毁了自己的前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冲动可以带来极大的伤害,我们一定要克制冲动。
切记,冲动是魔鬼!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范文-参考】相关文章: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书笔记范文04-02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5篇11-22
暑假那些事儿作文06-27
月球那些事儿阅读答案11-29
读《国学经典》有感参考03-14
写作那些事儿作文1000字12-17
我家的那些事儿作文6篇05-25
自我介绍作文:关于我的那些事儿03-16
读《圆明园毁灭》有感作文范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