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心得

时间:2022-04-12 15:04:3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心得(通用5篇)

  诸用明是阳明先生妻子的弟弟,这位妻弟一生好学,有才华,但是他并没有追求功名利禄。在他一生当中,秉持着“为善最乐”四个字。以下是cnfla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心得,欢迎阅读!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心得(通用5篇)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心得 篇1

  《寄诸用明书》写于阳明先生四十岁时。诸用明是阳明先生的妻弟,一个乐善好施之人,才华横溢却不求仕途,深得阳明先生赏识。但阳明先生得知他儿子参加科第考试,担心反而耽误了这俩侄儿的未来,就写此信提醒了一番。“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是这篇文章的精华所在。

  他的意思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少年时期,应该“晦养厚积”,不被功名所束缚,才能成为圣人,这呼应了阳明先生十二岁就认为读书是做圣贤的抱负。在王阳明先生年谱时说道,他二十二岁在南宫进士考试时落第了,同考试的舍友以不中第为耻,但王阳明先生却笑着说:“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即是说王阳明先生不以不中进士为耻,但如果不中进士而动了心,这反而是耻辱,说明了先生漠视功名,一心只想成为圣贤。最后一段则反映了先生在有限的人生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这篇文章虽然不长,却充分体现了阳明先生淡薄功名的态度和不懈追求圣贤之道的人生观,令人非常佩服!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心得 篇2

  《寄诸用明书》写于1511年,即正德六年辛未,当时王阳明四十岁。文中的诸用明是他的妻弟,诸用明是一个才华出众但不求入仕做官的人,就这一点很得到王阳明的欣赏,然而当时主阳明在京城任吏部验封清史司主事,接到诸用明写信告诉阳明他自已的儿子参加了科举考试,王阳明担心两个侄儿太年少就开始追求功名利禄进而影响他们的前往,所以写了这篇文章。

  整篇文章充分体了先生让淡薄功名,少时勤奋读书只是为了提升修养,只是为将来成大事晦养厚积。文中第二段“凡后生美质令晦养厚似,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手?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是这篇文章的精华,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强调人生最事要的阶段是少年时期,只有晦养厚私,不要被功名利禄所牵制,这和先生少时读书的目的是一致——读书只想做圣。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心得 篇3

  今天自学了《寄诸用明书》,感言万千。对其中:“君子惟患学业之不修,科第迟速,所不论也。”这要培养自己的一颗平常心,只关心自己的心是否修好,而不关心外界给你的评价,你的功名利禄。如果是奔着功名利禄去修心,那是不能修好的。

  对此句:“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诸贤侄不以吾言为迂,便当有进步矣。”对于学生或者自己的子女应看重他们是否修心,不能过早的把自己的光芒发散,这样对与后期的成长很不利。学到此,不经意想到了伤仲永。所以在教书过程中更应该看重的是学生品行的培养,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一个品行好的人前途不会差,如果一个品行有问题的孩子对于后面的人生将是很艰难。年轻人要有成就,必须令其收敛修养而厚积薄发。正如天体运行还没有形成聚气,则不能发散,何况是人呢?花如果有千叶但无果实,就是因为华美外表太早发散了。

  人的成长要循序渐进,无论在哪个年龄都应该修心。适当磨练,事事磨练,才能成大气。所谓大气晚成就是这道理。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心得 篇4

  诸用明是阳明先生妻子的弟弟,这位妻弟一生好学,有才华,但是他并没有追求功名利禄。在他一生当中,秉持着“为善最乐”四个字。尤其是在他的'两个儿子都学日有成,登贤荐秀,别人们都非常赞叹的时候,他也没有动心。那个时候乡人们都说:“此亦为善最乐之效矣!”此亦为善最乐之效,这句话我理解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你诸老先生一生以为善最乐,您看善有善报,自然地得到了这样的效应。另一层的意思是说呢,您一生为善最乐,当儿子都考取功名以后,你也是更加的欢喜了吧?

  特别是在第二点上,我们也能够感同身受,咱们作为父母,当然有儿女能够成才,特别是有功成名就的时候,一定会非常的满意。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诸用明先生笑曰,笑着说:“为善之乐,大行不加,穷舍不损,岂顾于得失荣辱之间而论之?”对这句话,我也是这样理解的,为善之乐,心上的这个乐啊,不需要外面的任何的东西为它增加一分或者减少一分。荣华富贵增加不了,身居陋室也减少不了。身外的荣辱得丧又怎么能与之相提并论呢?

  这样的一段文字和诸用明先生的介绍,都在下面的注释当中更加的详细。大家可以从中去更多的了解和理解。读到这儿还没有进入正文的时候,我已经为之非常的感动,更加的明确,人这一生,到底是来求什么的?教育子女该教什么?真正成就子孙后代的,那个要点在哪里呢?同样我们作为老板、企业家,我们真正的利益员工成就他人,我们能给予人家最宝贵的难道是金钱或者是一官半职吗?这些都不是,那么我们该怎么来理解呢?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正文,5.1先生对妻弟说,收到你的来信,从信中完全能够看出,你近来学问功夫又长进了,我很是高兴。先生高兴在哪里呢?意思是认可妻弟啊,他为道日增的功夫,作为“君子惟患学业之不修,科第迟速,所不论也。”这句话就像我们前面所学过的,作为君子不患妨功,惟患夺志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这正如孔老夫子所说的是一样的道理。在第一段的字里行间呢,我们或许都能够感受到,妻弟与先生在请教关于科举及第的探讨。先生对此大而化之,说我对贤弟的期望不在于此。若你也能够考上了,告我一声就行了。对这个科举登第,就这样淡淡的说了一句,以此了之。

  接下来我们看5.2当中,先生再一次肯定自己的态度,讲到说去年,诸贤侄,各位侄儿,去参加科举考试。假如他们真的考上了,岂不麻烦了吗?必误了他们一生的前途。对此我们一定会感觉到吃惊,我们的子女从小入学后,就开始考啊考,都寄予百分之百的心力,渴望他们考中得奖。

  可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说,为什么认为考上了那就会耽误终身呢?我们接下来看原文中所说的“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意思是说,凡是天资优秀的年轻人,一定要让他们韬光养晦,收敛自己的光芒,不要轻易发散。天都是顺应着自然而然的规律闭合翕聚的。何况人乎?

  我们再看下一句“花之千叶者无实 ,为其华美太发露耳 。”意思又在说,一棵树上花开的太多了,太茂盛了,反而结不出果子来,是因为营养全都在花上。开的繁多,美丽上面了,生发显露的太过度的缘故了。所以呢,不能够结果。以此我们可以对照,我们关于做人也是这样,下了一点功夫,有一点成绩,就赶紧发露出去,一点精神头还没有转化成能量的时候,就已经耗尽了,便成为轻浮的人,单薄的人。哪里还谈得上涵养,什么厚积呢?当然这样的人,是无法承载重任的,我们如果这样做,就可惜了大有作为的年轻人。所以有句话说:少年得志大不幸。

  在最后一段,先生讲到了自己,在背景简介当中啊,有一句话,先生说:“先生立教皆经实践,故所言恳笃若此。”这句话我也想到,五百年后的今天,先生的话,为拯救人心的宝训,这正是实践出真知。真理是经得住时间、空间、历史长河的检验的,他自己不求高官,不想厚禄。在他四十岁已经悟道的时候,对自己的妻弟,依然谦卑中肯,说自己吾学未成啊!岁月不待人啊!再过几年精力衰退了,还想有所成就,或者是能够去勉励你们的话,那是难以为之了。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心得 篇5

  《寄诸用明书》这篇文章中讲到:“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大致的意思就是说,凡是天资优秀的年轻人,一定要让他们韬光养晦,收敛自己的光芒,不要轻易发散。上天都是顺应着自然而然的规律闭合翕聚的。更何况人呢?

  “花之千叶者无实 ,为其华美太发露耳 。”这句话所表达的哲理也是我们大家所知道的,一棵树上花开的太多了,太茂盛了,反而结不出果子来,因为营养全都在花上。开的繁多,美丽了上面,生发显露的太过度了。所以呢,不能够结果。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做人也是这样,下了一点功夫,小有成就了,就赶紧发露出去,还没有扎实深厚的功底,就已经耗尽了本身积蓄的微薄的力量,便成为轻浮的人,单薄的人。哪里还谈得上涵养,什么厚积呢?当然这样的人,“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是无法承载重任的。

  谈及“厚积”二字,顿时脑海中浮现的是“十年磨一剑”,“寒窗苦读十余载”的事例。从古至今,想想那些考取佳绩的莘莘学子,从小学就开始,用功读书,十年如一日,不断的积累沉淀知识,夯实基础,博览群书,只为在最关键的一刻将多年积蓄已久的能量爆发出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以前在干货中看到的一篇文章,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但从第5年开始,就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6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这4年里,竹子就是在深深地扎根,在土壤里绵延了数百米。

  我们参加现在的菁英计划又何尝不是如此,从最开始学**的最基础的沟通力表达力,到我们现在一步一步的学**职业化素养和能力。在大学期间,不断地夯实这些将来走向职场所必需的能力,我认为,这也是厚积的一种方式。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如同竹子生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就应该提升自己的格局,放远自己的眼光,不能仅仅因为现在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就动摇了坚持下去的决心和毅力,轻易地选择放弃。

  当我们尝试着去解决这些难题,一个个攻克的时候,我们总会发现,前景依旧美好。 晦养厚积,简单的四字带给我们的却是为人处世的深刻哲理和明确的方向指导,读圣贤之书,悟圣贤之道,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心得(通用5篇)】相关文章:

寄小读者读后感15篇12-14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文言文阅读答案08-01

黄耳寄书的历史典故09-27

月是故乡明作文(通用15篇)01-19

月是故乡明作文通用10篇04-08

月是故乡明作文(通用10篇)04-06

月是故乡明作文(通用70篇)03-02

月是故乡明作文通用15篇01-28

寄何方的歌词07-16

寄当归历史典故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