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目送》读后感
《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目送读后感(一)
今年寒假作业太多,外出活动更多,我终于挤出时间终于看完了龙应台的《目送》这本书,这是作者献给她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的书,表达了“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相当深奥,读了这本书,我感到自己对亲情的理解有了更深的领悟。
这本书与其说是作者对自己生活的回顾与反省,倒不如说是照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照出了我们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贵的事物。比如作者说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在作者看来,“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对作者的这番感叹,我深有同感,不管是否相信,只有送别时的心情更让人无奈。等到我们长大后,拥有了年轻时想要的一切,才会发现自己的父母已经老去,伙伴也都忙着自己的事。我们应该在年轻时就学会珍惜与父母之间这份难得的亲情缘分。
通过读这本书,我还学会了独立,父母不应过多照顾孩子,孩子更不能过于依赖父母。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我认为,父母不帮忙才是对的,孩子告别母亲,一个人踏上那条每个人必经的道路。书中关于母亲目送孩子远去的描写,非常让我感动。作者写道,“在告别的时候,母亲目送着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站在斑驳小路的这一端,看着背影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眼睛里流露的风霜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她舍不得孩子去受苦,去接受岁月的洗礼。母亲太懂得这条路上的艰辛,当年的她也向往过、义无反顾过、然而也跌倒过、流泪过,但她不后悔。如今她只能放手,让孩子自己走。”我想,这本书除了我应该看,我的父母也应该看看吧。
愿我和作者一样,珍惜亲情,在目送的考验中成长!
目送读后感(二)
《目送》一书中龙应台用极其细腻的笔法,真挚的感情记录了自己的生活中那些跨越了三代的故事。生活中那些极其细微的事情在她笔下都可以化成令人动容让人深思的故事。她说,“每一个被我看见的瞬间刹那,都被我采下,而采下的每一个当时,我都感受到一种美的逼迫,因为每一个当时,都稍纵即逝,稍纵,即逝。”可见她眼光独到、心思缜密、感情细腻。读罢《目送》一书确实让我感触颇深,也让我对人生中的三种情——亲情、友情、爱情有了一番新的思考。
血浓于水 情同手足
“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纵使令人辛酸,但人生确是这样呢!给予我们生命和养育,待我们羽翼丰满,而父母也已老态龙钟步履蹒跚。犹如放风筝,总有一天我们要挣脱父母手中的那根线,越飞越高,越飘越远,独剩父母留在原地目送我们渐行渐远的背影,由衷地为我们骄傲的同时却也不乏思念和担心。当我们因为“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而唏嘘时,自己有没有算过有多久没给父母打过电话或回家看看父母了。即使今天我已年近20,但与父母对抗永远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日常,父母的关心唠叨会被我们理解为繁琐啰嗦。十几二十岁的我们都渴望独立,想努力挣脱父母的束缚,对外面的世界跃跃欲试。我们年轻,我们有想法,我们活力,我们一心想拼搏想要拥有这个世界,可我们却忽略了我们自己是父母的世界。人生本来就是旅程,父女母子一场,情再深义再厚,也不过是电光火石,青草叶上的一滴露珠。时光过得飞快,与父母见面的次数永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少。
除开父母,另一些跟我们血浓于水情同手足的便是兄弟姐妹。“有一段初始的生命,全世界只有这几个人知道,譬如你的小名,或者,你在哪棵树上折断了手指。”龙应台在书中如此形容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比起社会上的所有人,包括父母、恋人,相识并进入彼此生命中时间最久的就是兄弟姐妹啊,这才是真真正正从出生到离世的.一辈子的情谊。这种血缘关系是多么奇妙的存在,我们不会跟好友一样殷勤探问,不会和情人一样常相厮磨,不会跟夫妇一样同船共渡,但彼此都理所当然的是对方最无可替代的人。兄弟姐妹,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米,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合,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雨树共老,真好!
深情厚谊 志同道合
我们从学会走路踏出家门时就开始与社会中的人打交道,并一路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现在来到了大学,十几年来身边的朋友换了一拨又一拨。俗话说“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我也在无数个暗自悲伤的夜晚刷着微信的好友列表,而在发出的每句问候都石沉大海后,就渐渐地习惯了一个人承担所有。很小就听过这句话,“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那时候很不以为然,小学的我认为一起上学放学互抄作业的伙伴就是一辈子的朋友;初中的我以为一起逃课一起叛逆对抗老师的简直就是生死之交;高中我遇到了能一起熬夜为梦想奋斗的伙伴,哦……一起经历人生中最艰辛却又最快乐的时光,这才是人生的知己呢!在人生的不同的阶段,对朋友的定义会有所不同。即使不能相伴一生,但还是应该感谢伴你走过人生某一段时光的朋友。记忆中有他们,回忆都变得格外温暖格外美丽。
在《1964》一章里,龙应台这样写道,“五十六岁的我们,围着餐桌而坐,一一站起来自我介绍,因为不介绍,就认不出谁是谁。我们的眼睛暗了,头发白了,密密的皱纹自额头拉到嘴角。从十二岁到五十六岁,中间发生了什么?”小学毕业四十四年后重聚,原本一起玩闹一起长大的一群人仿若第一次见面,那种场面是兴奋热闹多一点还是怅然若失多一点?四十多年的时光,当初班上成绩最好的那位同学是否依然过着一直被光环笼罩的生活?而那些爱打闹一心玩耍的是否仍然一直都那么快乐地生活着?我想起过年期间的小学聚会,毕业七年,我也是第一次参加,见到很多许久没见也没联系不知道彼此消息的老同学。一刹那仿佛时光又飘回了七年前,在那个低矮还很破旧的教室里,有那么一群人,43个一起快乐学习快乐玩耍的快乐成长的少男少女。现在大家身边的同学都是换了一拨又一拨,或许很多同学都已相互遗忘,但在我的心里,再见面,我一定还能认出另外的42个。我的同桌,我的前桌,我的后桌,还有我们的班长……
常相思守,相濡以沫
龙应台年少时认为,“爱情是只有灵没有肉的,是澎湃汹涌一发不可收拾的。唯美浪漫、纯情而带着毁灭性的爱情,才是最高境界的爱情。”而少年华飞认同老师“爱情能持久多半是因为两人有一种‘互利’的基础”的观点。对于一个没有任何感情经历的人来说,我一直觉得自己还很肤浅还不足以谈论这个话题。19年来对爱情的所有的认识都只是来源于电视剧小说或那些名人所说的爱情金句。我一直觉得,一辈子只爱一个人,我大概做不到吧!即便如此,在某种瞬间,还是会很期待能陪我一起共老的那个人的出现。
有句话说,“现在的你,不用着急,让未来的,本就该属于你的树再长长,那些花再开开,等你遇见的时候,才是他们最美的时候。”爱情,不管是不是如龙应台所想般神圣,或是华飞所认为的利益化,都应该是值得被期待、被珍惜的。两个人相互扶持、相互付出,爱情之花总会绽放。爱情可以很神圣,唯美浪漫;也可以很平凡,柴米油盐。但可以肯定的是,当爱情化为亲情的时候,那这段感情肯定是成功的,而感情的双方也必定是幸福的。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相关文章:
龙应台的《目送》读后感01-14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01-15
龙应台著作《目送》读后感01-29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范文(精选)01-29
初中龙应台《目送》读后感01-15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范文01-15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三篇02-15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1000字01-11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800字精选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