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修好这颗心》有感

时间:2022-11-27 08:05: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修好这颗心》有感精选

  《修好这颗心》是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先生通过轻松对话的方式来阐述佛家对生命、对人性的解读,是二人关于人生哲学与处世原则的对话。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读《修好这颗心》有感,欢迎阅读!

  篇一:读《修好这颗心》有感

  我上份工作是在英语培训学校当老师兼培训师。学校里的教务长专业知识丰富,上课栩栩如生,把整个课堂气氛调动得很好。不过还是很多员工不喜欢她,甚至不少员工多多少少因为她的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态度而离职。连大老板校长都发觉这位管理者似乎把学校这趟“火车”开得有点动荡,分别给离职的员工一一打电话找寻是否他们的离职与教务长有关系。有好几位老师都说教务长的专业能力是很不错,不过她说话很跋扈,“让我感觉很不爽”。

  俗话说“要想火车快,全靠车头带”,我知道这句话是强调管理者在这个公司运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譬如我上份工作的例子,教务长似乎更像个优秀技术员,但是却是个蹩脚的管理者,使得整个学校的气氛变得冷淡、松散。我在想管理者似乎更应该学会怎么管人,要多么会做事这倒是其次的。对于“管人”我并没有完善的成系统的想法,但是直觉告诉我管理者首先应与下属应和谐相处,这样上级传达的命令能有效地被下属接收,并且下属也能心情愉快的高效率完成。

  直到起航读书月给我们发了《修好这颗心》这本书,精致的封面、厚实的纸张,我爱不释手地在地铁里乘着凉气一口气花了三个小时看完她,感慨道“斯与我心有戚戚焉”。

  其中一章“包容的智慧——心治”,讲得就是管理,并且注重从“心”开始管理。我很激动,我内心仿佛像碰到了一位久未相逢的好朋友样兴奋,似乎她已知晓我内心的感悟。书中写道“最好的管理,就是尊重人、对人好,视人如己,将心比心,他就是我,我就是他,不要对立。佛法讲究慈悲、鼓励、尊重,这都是很好的管理方法。‘心’是万物之本,没有把根本管理好,只管理枝末,人生当然不会圆满。能把自己的心管好,心正则一切皆正,心净则一切皆净,心善则一切皆善,这才是最重要的管理学。

  看到这几话,我有点小震惊,又很感动,星云大师是多么厉害的一位宗教专家,他创立的佛光山在全世界有二百多个道场,有来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余人,全球信众有数百万之众。一个最有资格的管理专家分享他的管理心得时,居然说得这么低调、把姿态放得足够低,认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因该是平等的,被管理者也应获得管理者的尊重和关心,推崇视人如己、将心比心、不要对立。

  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样呢,太多的管理者处于管理的位置上,由于拥有太多的权利,渐渐变得专横、傲慢,跟下属交谈颐指气使,更不谈换位思考、视人如己,弄得管理者和下属尖锐地对立。有些情况则是表层风平浪静、底下却波涛汹涌,看似下属与主管并无正面冲突,其实下属背地里都不服或者讨厌主管,整个团队完全丧失了心的沟通,整个部门已毫无凝聚力,犹如一盘散沙,有什么战斗力呢?

  《修好这颗心》中,星云大师认为,所谓管理,不一定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而应当深入群众,将团队的精神带领起来。他举了四十多年前的一个例子:在他初创佛教学院,即使像“出坡”这么一件例行的.事情,他都亲自说明意义,并且身先表率,挑砖担水。几十年后的今天,想要为星云大师做事情的徒众何止万千,但他不仅未曾以命令的口吻叫人做事,还经常主动地为徒众解决问题。星云大师认为,最好的管理,是自己先与对方建立“生死与共”的观念,才能发挥最大的整体力量。

  确实,结合我近段时间工作的情况,我非常认同最好的管理才能发挥最大的整体力量。7、8月份我在晋江跟随顾老师和夏老师现场辅导的时候,就发现有些网点服务质量提升的幅度很大,有些却收效甚微。并且如果一个支行下其中某两个网点做得比较好,那整个支行就都做得很好。反之,一个支行下所有网点服务提升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也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不难找,首当其冲是他们管理者的作风。管理者能深入群众、和下属有有效互动,并重视项目的,整个团队力量就大,在领导的号召下,大家都一条心想要把服务提升上去;反之,管理者虽重视项目但和下属无有效互动的,或者是管理者虽能关心下属但是不重视项目的,各网点的服务质量提升就很有限。

  我想,不只是在晋江项目会出现这样差别的现象,在别的项目肯定也会有“强劲火车头”和“微弱火车头”的区别;不只是银行领域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任何行业,任何企业的不同部门都会存在管理水平高下的情况。那关键问题是看了这本书,我作为一名咨询部的员工,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启发呢。

  虽然我现在没有身在管理者的位置上,但是“待人真诚、尊重”却是基本的处事准则。并且我相信,越是职位高,越应注意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同时,现在不是管理者,不代表将来不是,也不代表不会做管理方面的工作,所以有这么一本好书,可以指引现在的自己,以及未来的自己,多么的好啊,应该好好地吸收!

  我认为管理不容易。书中也讲到“管理”其实就是在考验自己有多少慈悲与智慧。管理的妙诀,首先需将自己的一颗心管理好,要让自己的心中有时间的观念,有空间的层次,有数字的统计,有做事的原则,有大众的利益,能够将自己的心管理得慈悲柔和,将自己的心管理得人我一如,以真心诚意来待人,以谦虚平等来待人,才算修满管理学的“学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感谢公司赐予我这么一本好书,让我在人生之旅上又汲取了一大捧的人生营养。期待公司下个读书月的下一本好书!

  篇二:读《修好这颗心》有感

  修好这颗心,一个非常富有禅味的题目,仅这一题目就足以让人参悟一生。作者星云大师为禅宗临济宗传人,文章采用对话录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启迪心智,净化灵魂的法门,读后令人深思。

  修好这颗心,顾名思义,是指这颗心而非那颗心,是人本原的心,未曾浸染的心,是人之初本善的心

  但这颗本善的心,“性相近,习相远”,已经离我们很远,很远,太久,太久。

  安心是世间最难的,西方人有谚“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人心”,如此大的人心要安定下来可想有多难。安心不但让我们俗人犯难,既便是得道的'高僧也犹豫,禅宗公案里记载了这一样一段禅话,有一次佛教禅宗第二代领导人(二祖)慧可大师,到少林寺面见第一代领导人(初祖)达摩祖师:慧可第一句话就是:“请为我安心”,达摩回答到:“取你心来,我为你安”,慧可说“我心觅不得(心找不到了)”,达摩说:“我已经给你安上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好的运气,遇到贵人、高人为你安心,安心、找到这颗心还要靠自己。

  这颗心究竟哪里去了呢?它不在功名利禄中,就是在声色犬马里,再不就是安在了别人身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争强好胜……佛经说:不安的心,能踏杀一切善法。所以要修好这颗心,首要的是找到这颗心,把心找回来,放回家,放稳妥,安定住了。

  达摩面壁十年找到了真心,修成了正果。凡人要花更多的时间或者穷其终生去找寻这颗心。寻找的过程就是修练,找得到是缘法,就得道了。

  心若安稳了则天崩地裂又能奈我何!安“心”才能处处牢。

  心安定了还要不要修,佛学界是有争论的。传说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第五代领导人弘忍大师准备传位给手下弟子,当时没有竞争上岗,但大师还是想了一个类似竞争上岗的办法来解决继承的问题。他对弟子们说,大家都做一首偈语(有禅意的诗),谁做得好就将衣钵传给谁。座下最用竞争力的弟子神秀作了一首偈语,“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偈语强调了修为,修行,修心的意思,但是大师看后不以为然。后来禅院餐厅的厨师长(火头僧)慧能也作了一首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据说慧能是个文盲,在佛教系统里智慧和有文化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这首偈最终赢得了大师的赞可,因为这首禅诗强调的是人要发挥本心,本性,无需刻意而为,这种超然开悟的心态更加符合禅宗顿悟的境界。于是大师最终将衣钵传给了慧能。

  这颗心要不要修,如何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不是人视力不及或者说视野不够宽,而是处的位置和站的角度不同。假使你站在别人的背后,即便视力再好,那怕是1.6的视力,也只能看到人的后脑壳。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低远近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星云大师是强调修行的,修心的,并为修好这颗心开了三十二味“药”,惭愧心、慈悲心、欢喜心等等,不一一列举。星云大师的用意很明显,用心也可谓良苦,善念装得愈多,那么恶念便会没有位置了,这一点符合经书里“诸善奉行,诸恶莫作”的宗旨。但这三十二味“药”能不能发挥作用,能不能修好这颗心,还要看人有没有善根,佛说佛只渡有缘人。星云大师也说过“一粒种子,你把它放到地毯上、桌子上,它不会成长,因为地毯、桌面都不是它的缘分。它的缘分是土地、阳光、水分。”

  可见,人要修好这颗心,就要使自已与“土地、阳光、水分”结缘,善的这颗种子才会在心中扎根、发芽、生长。

  事实上,惭愧、慈悲、欢喜等等都是人本心所具有的品质,或者说是人本心的光环罢了,当然不是这“三十二心”所能涵盖的了的,若以这些求修行,求精进,无异于缘木求鱼,骑驴觅驴,徒增笑料耳。

  篇三:读《修好这颗心》有感

  时间,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一节目,佛学大师星云大师做客《论道》,与龙永图先生共同探讨如何做人,以及如何看待人生的苦乐,舍得和幸福。他讲了一个故事,说一个徒弟打破了师傅种的名贵兰花。徒弟以为师傅一定很生气,所以跪地求饶。师傅说,种兰花为了美化环境和供养佛祖,而不是为了生气种兰花的。星云大师说,我们来到人间是为欢喜来做人的,不是为了烦扰,不是为了生气的。

  听完这个故事,我有很深的感悟。古代有高僧曾写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人如蜉蝣,沧海一粟,我们是那么渺小,况且寄存于世的时间是如此短暂。何苦为身外之事而烦恼不快?四季流转就在我们呼吸的每一瞬间,春花秋月,夏风冬雪,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我们要以知足心、平常心和感恩心过活,不要过于执著地对待身外之物,凡事心中不计较、不分别,凡事往好处想,心境自然就豁达,也就会自得其乐,真实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一个人光是要求世间好、环境好、朋友好,是没有用的,要先求自己好。要能从心好起,才能感受到世界一切都美好。事好、人好、话好,无一不好,那便是人间好时节了!

  我们来到世间,不是为生气而来,也不是为了烦恼来的。就像夫妻的因缘,儿女的教养,朋友的交往,同事的关系,能以金代禅师“我不是为了生气来种兰花”为鉴,彼此就没有误会和争执。

  当我们面带笑容,看在对方眼中,那朵微笑是发光的;当我们口出赞叹,听在对方心底,那句赞美是发光的;当我们伸手扶持,受在对方身上,那温暖的一握是发光的;当我们静心倾听,在对方的感觉里,那对耳朵是发光的。因为发心,凡夫众生也可以有一个发光的人生。

  我们要以知足心、平常心和感恩心过活,不要过于执著地对待身外之物,凡事心中不计较、不分别,凡事往好处想,心境自然就豁达,也就会自得其乐,真实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一个人光是要求世间好、环境好、朋友好,是没有用的,要先求自己好。要能从心好起,才能感受到世界一切都美好。事好、人好、话好,无一不好,那便是人间好时节了!

  我喜欢一句话:“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们要用心去感悟生活。流星是美丽的',而白天也有流星,但是白天的流星没有人注意;夜晚的流星,因为黑暗的来临,更突显了光芒的耀眼。所以人生的黑暗、挫折不要怕,黑暗中的光明更加可贵。时时在感觉、静心、思维里锻炼,养成了观照的生命态度,就能在车流人潮中也能有悟的一刻。

  李宗盛写过一首《凡人歌》,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既然没天都在奔波,不如静下心来做一个快乐的自我。生下来就是为了高兴,快乐的做人,快乐的生活,学会感恩,学会快乐!

【读《修好这颗心》有感】相关文章:

读《心教》有感11-17

读《桔子的心》有感11-21

读《感恩的心》有感04-18

读《燃烧的心》有感(精选15篇)05-15

读《感恩的心》有感15篇04-20

拥有感恩的心作文12-31

感恩的心的读后感01-03

《感恩的心》读后感04-20

心流读后感01-22

《心的力量》读后感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