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读后感

时间:2024-01-15 08:05:3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刘震云无疑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手机》《我叫刘跃进》《温故一九四二》,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似乎没有经过任何加工,便从他睿智的大脑中汩汩流出,让一个个读者或歌或泣,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这当中,最能彰显其讲故事功力的,当推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一句顶一万句》。我是今年八月的一天在西安候机的时候,一口气读完这部小说的。“杨百顺他爹是个卖豆腐的。别人叫他卖豆腐的老杨。老杨除了卖豆腐,入夏还卖凉粉。卖豆腐的老杨,和马家庄赶大车的老马是好朋友。两人本不该成为朋友,因老马常常欺负老杨。”作者亲切、平直而又带有一些弯弯绕儿的叙述,一下子揪住了读者的心。

  《一句顶一万句》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共分两部分:上半部分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为了寻找唯一能“说得上话”的养女,走出了延津;下半部分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为了摆脱孤独找寻能“说得上话”的朋友,又走向了延津。这一走一来,就是百年,堪称中国版的《百年孤独》。

  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大多来自社会底层。杀猪的、剃头的、染布的、织席的、开饭店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近百个人物来来往往,构成了过去和现在庞杂的社会体系,而吴摩西和牛爱国则是其中最为鲜活的两张面孔,所有的人和事都形散神不散地围着他们转,作者讲起他们的故事来也东一耙子西一扫帚,转来转去的,很有嚼头儿。

  小说通篇都贯穿着孤独,读起来让人有些透不过气。的确,为了排遣孤独,吴摩西和牛爱国两代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痛苦挣扎着。一件又一件苦事、难事接踵而至,于是便绞尽脑汁地想找一位“能对得上话”的人,坐在一起帮他们一件件“码事儿”,一层层“解套儿”。他们始终坚信,只有找到这个人,对上话,身上的包袱才能一个个卸掉,肉体和灵魂才能得到彻底的解脱。

  掩卷沉思,沉陷这一孤独怪圈中的,不仅仅是吴摩西、牛爱国们,我们不也是如此么,我们的一生也无时无刻不被可怕的孤独浸淫着、包围着。无论你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当沉沉的夜幕笼罩你的时候,巨大的孤独便会破门而入,将你湮没,把你掀翻。

  这部小说所要揭示的真理,正是如此。就像一位评论家说的那样:“人的一生,都在等一个人,等一句话。”

  是的,“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顶》读后感】相关文章:

顶桔子作文11-19

顶橘子游戏作文10-13

顶桔子比赛作文05-31

中班语言顶锅盖教案12-09

顶碗少年读后感09-08

《顶碗少年》读后感01-23

顶碗少年的读后感02-10

顶碗少年读后感06-08

顶碗少年的课文读后感04-03

关于顶碗少年的读后感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