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1
很以前就听过这么一句话: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时常在想为什么过去这么久了,我依然没有一个像样的舞台呢?直到看了古典老师的这本书时,我才忽然明白我是被自己砌在墙里了,而且好像已经失去了破墙而出的能力!
我是一个做机械设计的,这么多年下来已经有些许的厌倦,在加上行业的不景气,渐渐的对这个行业兴趣!原本以为可以有一帆作为,以现在的情况看来,只有另谋他路了!
其实我对商业一直都充满了兴趣,只不过一直都不敢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害怕自己的步子迈的太大而扯到蛋!现在倒好硬逼着我去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看来是天意啊!要说完全陌生倒也谈不上,我平时都在利用业余的时间学习一切关于商业的知识,大家不是都在说业余的四个小时是决定人生高度的关键时刻嘛!我始终相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我大声的对全世界说:我时刻准备着!!!
其实我对商业感兴趣不是完全为了钱,主要是想锻炼一下自己,我觉得自己有好多的地方有待提高,而商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是锻炼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最有效的方式!但我始终坚信:合法的赚钱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尊严的事!
创业即修行,期望属于自己的商业天地能够早一点到来!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2
《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一开始的章节《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就让我有所共鸣:不能人云亦云,大部分人都是有房有车再结婚,但并不代表你就需要有房有车再组建家庭;别人刚工作不久就买房,也不一定你就需要刚有存款就房贷。在工作没有稳定就没必要买房我很认可,同样我认为过早的买房也会让我们过早的失去很多机会。
之前我也有过一次买房经历,当时刚结婚想买房,爱人的姐姐在福州工作并买了房。我与爱人在福清,姐姐希望我们在福州买房,相互间有所照应。刚好姐姐买的小区边有新楼盘预售,小复式我挺喜欢的,关键是房贷不高。所以我们先交了一部分押金,等开盘了再交首付。我俩都没什么存款,买房需要家里支持。虽然家里赞成我们买房,但对我们看中的户型、面积都不是很满意,多次讨论后家里还是希望我俩一步到位买大面积三居室房子。想想家里不支持,自己存款又不够,一步到位三居室的房贷压力太大,就把押金退了。如今回想起来还是要感谢当时没有买,如果把房子安在了福州,那我俩的工作范围也就圈定了,目前能在宁德工作挺好。
工作方面也能与这本书产生共鸣:当你真正完全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中去时,不管这个事情多么简单卑微,你都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工作岗位总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都在固定的位置做着不断重复的`工作。时间可以打磨你初始的雄心壮志,懒惰的思潮也会慢慢靠近,当你的思绪在慢慢变化时你是否发现心中已产生做好做坏一个样的想法呢?此时的你,工作于你不会有快乐而言。此时你应该停下脚步找回初心,在工作中设立目标,这样即使一点点靠近目标也会比你盲目工作带来更多快感。
为了工作不再盲目能有更多乐趣,结合看过的书和自己的亲身经历不难知道,往往求而不得的才会不断的驱使自己往这个方向迈步前行。也往往只需要向目标靠近那么一丁点,就能让自己开心快乐好一会儿。所以需要让自己在工作中找到快乐,那么你设定的目标就不能太容易达到。需要去寻找那些不能被满足的深层兴趣,他们会让你幸福一辈子。并且只有当你全力投入的时候,你才会从工作中获得快乐。 《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于每个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成功的方法因人而异,想成功不能盲从任何一个成功者的轨迹和方法,我们需要学习的是成功者的心态。同样成功的鸡汤也没必要喝太多,要知道成功的例子大多经过加工改造,绕开了最原始支持成功者的真实成功理由和背景。我们需要突破现实生活的禁锢,着眼于长远与未来;突破心智模式障碍,找到全新的思考方式。因为成功不在前方,成功就在当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我深知在我的思维中还有许多顽固的思维之墙,我所要做的是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拆掉思维旧墙,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3
把书一打开我就被那些插画吸引住了,于是我带着好奇的想法把那些插图看完了。古典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让我获益匪浅。
第一章讲的是买房的问题,古典老师的观点是: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有人说“房子让我有归属感”,所以他们放弃很多发展的机会,浪费掉创业的.机会,花掉自己未来10年转换工作的机会,买了一套房子。其实他们缺乏的是“安全感”,毕竟在这个大城市中,有一个栖身之地,会让人觉得心里踏实。可是在这个房价居高不下的社会,出卖梦想换回来的房子或者安全感,值得么?
书中有讲到努力论:选择不对,努力白费,错误的努力比不努力还要可怕。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未来设定一个大方向,如果方向错误了,那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费的。举个简单而又深刻的例子,如果你从天安门向正西走,希望去颐和园,你能到达么?即使坚持到环绕地球也不行,因为颐和园在天安门的西北边。所以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选择,然后再努力地去实现它。
人人都是规划师,关键是自己学会规划和修正,先要打破思维的僵局。拆墙很重要,建墙更重要。人们经常羡慕别人功成名就,抱怨自己时运不济,遇人不淑。其实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方式去行动,换个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维里的墙”,你就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华丽,也许成功就是这样简单。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4
这本拆墙讲述了各种惯性思维模式是如何束缚我们的,恰是生活中那些不经意的小事,点滴的积累汇成了阻碍我们成长的巨大力量!当然书中也介绍了一些好用的调整方法——拆墙工具,学有先后,达者为先,向先行者致敬!
年轻的我们总觉得没有安全感。我们总期待另外一半能给自己安全感,可实际上,我们都是没有安全感的人,都希望对方给我们,可是没有的东西怎么给?于是,我们听说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我们拼命工作,努力学习,让自己变成内外兼修,经济独立思想独立的人,有说走就走的勇气,也有随时安定下来的.信心。但是,我们仍旧没有脚踏实地的安全感,倒是成就了单身力,虽然会孤独,但是一个人舒服,两个人反而慌张。所以,我们以为这样就是安全的,实际上,是在逃避恐惧。
正是先让自己感到爱与智慧,你才会深深感到那种痛入骨髓的悲悯,你才能在这种悲悯之后,在你愤怒过、讥讽生命以后,很希望能做点什么。很多宗教的教义都讲同一个道理,比如基督教的“福杯满溢”——所有这些智慧,都告诉你:不管是工作、生活还是感情,必须先想好你是谁?你要什么?你要从中获得什么?为此你要采取什么行动?而这一切问题的源头都是爱,先好好地爱自己、爱你的工作、掌控自己的生活,然后慢慢地爱更多想爱的人。
拆掉思维里的墙,跳出思维的怪圈,思考的方式也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哦,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5
前段时间朋友推荐我看一本书—— 《拆掉思维里的墙》。我一拿到书打开一看,就被那简单却富有哲理的插画吸引住了,于是抱着以后会有更多精彩内容的期待看完了这本书。确实是一本“人生启蒙之书”。古典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让我受益匪浅。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重要的因素是要有良好的自我素质。这种良好的自我品质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品德、文化知识、为人处事、为人处事等等。其次是对生活的态度。面对生活,你是积极的还是愤世嫉俗的?是开朗还是悲观?你的人生好坏,你的成就大小,都是由你的心态决定的。
你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即使你一辈子默默无闻,平平淡淡也没关系,因为你享受过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是付出和奋斗的过程。相反,如果你用消极的思维去面对一切,生活能回馈给你的,只会是消极的。你的生活会很灰暗,不开心的时候只能等待生命的终结。
书的第一章讲的是买房的问题。经典的观点是房子毁了梦想。有人说“房子给了我归属感”,于是放弃了很多自我发展的机会,花了创业的机会,花了未来10年换工作的机会,买了房子。其实他们缺少的是安全感。毕竟在这个大城市有个住的地方会让人很安心。但是,在这个房价高企的社会,卖掉一套房子,还是你梦寐以求的安全感,值得吗?
书中的黄金理论让我感触良多。的确,我只知道‘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原来地壳中所含的金是最多的。黄金存在于矿物中。如果你是金子,你的常态不是发光,而是不发光!只有达到一定的黄金量,才会变成闪耀的黄金。当你被挖掘时,你必须经历痛苦的打磨、冲刷和浸泡,这样你身上的杂质、恶习和污渍才能被融化掉。然后将它塑造,打磨,打磨,最后成为有价值的闪金!其实我们都是金子,发光有一个复杂的过程。
还有努力论:选择错了,努力就白费,错的努力比不努力更可怕。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设定一个大方向。如果方向错了,那就是白费力气。举个简单而深刻的例子,如果你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希望去颐和园,你能到达吗?即使你坚持绕地球一周,因为颐和园在天安门广场的西北部。所以首先给自己一个正确的选择,然后努力去实现。
每个人都是规划师。关键是要学会如何规划和修改。首先要打破思维的僵局。拆墙固然重要,但造墙更重要。人们常常羡慕别人的成功,抱怨遇到别人不吉利。其实换一个角度思考,换一种方式行动,换一种心情感受,你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绚丽,也许成功就这么简单。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6
看完《拆掉思维里的墙》感觉对此书的介绍并不为过,他的确是一本“人生的开窍手册”。书中包含了心理学、职业规划及人生哲学。各章节主题也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例证,鲜活可见,触手可及,有着较强的说服力。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重要因素就是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这良好的自身素质包括很多内容,比如:人品德行,文化知识,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等。其次就是处世态度。面对你的人生,你是积极应世还是玩世不恭?是开朗上进还是悲观厌世?你生活得好与不好,成就是大是小,都是由你的思维定势所决定的。
你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来面对生命中的一切,即使一辈子都默默无闻,无所建树,那么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你已经享受到了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就是付出、是奋斗的过程。相反,你用负面思维去面对一切,那么生活所能回馈给你的也只会是负面的。你的人生会很灰暗,你也只能在郁郁寡欢中等待生命尽头的到来。
在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界的压力与竞争,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式,这些模式决定我们看到些什么,感到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是否缺少安全感?你会经常觉得累吗?结婚一定要买房吗?坚持一定会成功吗?努力一定有结果?只有有钱才能够幸福?老板可以掌控吗?小人物就无法对抗不公平吗?你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但却因为父母、老婆或者孩子不得不这样过下去吗?每天都在混日子,却幻想有一天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就一定会全心投入?书中深入浅出的讲到这些。也许,连我们自己也不曾意识到,那些困惑背后,往往藏着一堵堵思维里的墙,阻碍着我们,把我们与美好的生活隔开了。拆掉思维里的那些墙,你就可以获得成功、快乐、自信和幸福。读此书让我意识到,优秀的人有一套优化得非常好的后台程序,这些程序清晰、干净,不占内存,直指目标。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思维程序,他们总会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压力下面有完全不同的心态,对事物有全新的看法,对同样的事情有完全不同的结论。人们总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其实优秀是一套心智模式。这个心智模式,或者就是潜意识的认知吧,获取自己想要的,自动过滤不想要的。然后,这些信息就组建成了最新的认知,自己的思考和获取方式。书里讲的的金子论,让我感触颇多,确实以前只知道"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原来蕴藏在地壳里的金子才是最多的。金子是在矿物质里面的,如果你是金子,你的常态不是发光,而是不发光!只有达到一定的含金量,才会成为发光的金子,当你被挖掘出来,你要经过很痛苦的碾磨、冲刷、浸泡,要让你身上的杂质,不好的习惯、污点被熔掉。然后还要成型、打磨、抛光、最后才成为很有价值的发光的金子!其实我们都是金子,想发光还有个复杂的过程。还有努力论:选择不对,努力白费,错误的努力比不努力还要可怕。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未来设定一个大方向。如果你从天安门向正西走,希望去颐和园,你能到达么?即使坚持到环绕地球也不行,因为颐和园在天安门的西北边。多么简洁深刻的例子。书中很让我震撼的章节是"等死模式"。等死模式是这指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为的怪圈。说简单一点就是,你越是不想动,你就越不动,你为此付出的代价就越大。简单举例,早晨起床,本来预计7点,可是7点闹钟响过后,还想睡会懒觉,翻身再眯一会,等你起来的时候,时间已经8点了。本来计划的好好的,8点看什么书,9点做什么,10点干什么,结果就因为一时的拖拉,整个计划都拖后,这让自己很懊恼,如果这时候再来点突发事件,估计就不会按正常的思维方式处理了,这个等死模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普遍的,它的危害也是很大的。总之这本书给读者的姿态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指导,而不是指手画脚的干预。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人人都是规划师,关键是自己学会规划和修正,先要打破思维的僵局,拆墙很重要,重建更重要,破旧立新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有破有立才能继续,光破不立,还是一团乱麻。还好书中给出了重建的技术指导,关键还是要看自己如何去领悟。
第一:做一个敢于冒险者,而不要守着安全感过日子
有一套房子就可以让你觉得安全了吗?有一个铁饭碗也让你觉得很安全吗?找一个永远不离开你的人会觉得安全吗?我们太多的安全感都在依赖外界,而没有一个真正自己可以支撑自己强大内心的因素?那么有一天,房子没有了,饭碗丢了,爱人离开了,我们怎么办?我们总是不敢走出让自己觉得安全的领域,我们只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来回打转,转来转去,我们一直还是那个过去的自己,而有时候外界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就像,以为结婚了,我们就可以不去经营爱情,不去努力巩固家庭关系的平衡,我们以为结婚了我们就安全了,可是当我们在守着那份安全感的时候,外在的环境一直在不断的变化,当有一天,突然我们开始感觉到不安全了,那时候我们开始怀疑了,怀疑生活,怀疑爱人,其实最值得怀疑的人是你自己!
不断的去冒险吧,独自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试试在公众面前表达你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迷路,不要害怕被耻笑,远离那些太容易获得安全感的东西,不断的去拓展自己生活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在一个个让自己感到小小的恐惧中获得力量,让自己不断的依赖内心的强大来面对外界纷繁复杂的世界。
第二:从投入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和兴趣
马克吐温曾说:“跳舞,像没有人看着那样;热恋,像从未受伤一样;唱歌,像无人听着那样;活着,就把人间当天堂!”经常有些小师妹师弟问我,我很迷茫,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思?我会反问他,你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他说我自己也不知道,然后我会告诉他,那你就去读书吧,然后去实践吧,从实践中寻找体验,你在投入生活的时候,你会有感觉,知道什么是自己想做的,什么是自己不想做的,慢慢的你就知道喜欢什么了,还有读书,其实就是在读别人的生活
和思维,你慢慢会寻找到一些你认同的那些作者的思维和生活,你从别人的故事里也可以找到你自己,这就是找到方向的途径,总之就是你要积极的投入生活,带着一种体验的感觉来生活,去深深的感受到内心的每一次悸动和涟漪!古典老师说了,最重要的是寻找一些不能够被满足的深层兴趣,比如:爱,成长,超越自己,快乐,助人,宁静,它们会让你幸福一辈子!
第三:有一个健康合理的心智模式
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你所看到的世界是你想看到的世界,我们的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终成为怎么样的人,这决定了一生的轨迹。如果你的内心充满了阳光,那么你看到乌云也是美的,如果你的内心充满了阴暗,即使你面对太阳,你还是能看到阴影。你的这个小小的脑子里装的这些想法,其实就好比一台电脑的软件一样,它决定着这台电脑的质量,你的思想也决定着你生命的质量。如果你是金子,你要提高你的含金量到一定程度,才会成为金矿。当你被挖掘出来,你要经过很痛苦的磨炼、冲刷、浸泡,要让你身上的杂质,不好的习惯、污点被熔掉。然后还要成型、打磨和抛光,最后才成为很有价值的发光的金子。
第四:重新定义成功
成功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追求优秀的过程,成功在每时每刻,而不是一瞬间——最后的终点。就好像谈恋爱一样,最美好的记忆总是在你们还没有确定关系的那段时间,你们感觉到的那种患得患失的心情,那种彼此暧昧和猜测的眼神,而一旦你确定了关系,你会发现爱的滋味好像不如当初那么甜蜜和美好。成功就是越走越近,实现目标的过程,不断的靠近梦想的过程,所以成功在当下,不要寄托于哪一天,现在就很成功!全身心的投入到当下当地的每一件事情中,不要追悔昨天,也不要忧虑明天,就像某位名人说的:“如果你不错过星星,那么你也不会错过太阳。”
第五:寻找你一生的事业
亚里士多德说:你的天赋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就是你的职业所在。那么你的天赋又来自哪里呢?来自你不断的冒险尝试,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一次一次从一个新的起点出发,总有人说,一旦我发现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我就会全力以赴,可是你从来都不去尝试,从来都不去发现,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全力以赴?生活的意思就在于不断的生出活来,不生怎么活?都是同样的道理,从你所做的事情中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找到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不断的做下去,不断的满足社会的需求,那么你也会被社会所需求!当然恋爱也是如此,很多人都在想着一次性踏入婚姻的殿堂,可是你从来都没有去爱过一个人,你怎么知道你爱什么样的人?你从来都没有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去发展自己爱的能力,你怎么可以保证自己能在一次爱中找到满意的婚姻关系,此时我就想到了曾经的老板告诉我的,年轻人不断的去投入爱情吧,你爱过很多人之后,就会发现你真正爱的人和真正适合你的人是哪种人,就像古典老师说的,你总是一见钟情很多人,两情相悦一些人,白头到老一个人!当然了,婚姻也是每个人一生的事业,所以我们也要重在投入,从投入中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路!
第六:做你生命的主人
自己是真正可以掌控自己生命的人,所以把权利紧紧的握在自己手中,你可以选择做些什么来改变自己的现状,尤其是你对生活的态度,这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生命轨迹,我们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可以有一颗成为最好的心,我们选择不断的努力和追求,不断的超越过去的自己,只要我们的生命是向前进的,哪里不是成功?生命的精彩不就在于这途中的点点滴滴的快乐和收获吗?
第七:找到真正的自己
听听自己的内心在说什么?不要看着很多人都想那个方向走,你也跟着走,很多人都在走公务员的路,可是那适合你吗?你觉得有价值吗?注意是价值不是价格,价格是社会的衡量标准,价值才是属于你自己的标准,因为每个人的标准独一无二,你过的是你想要的生活吗?还是过着别人给你塑造好的角色,你只是一个表演者而已。古典老师说你要长成你自己的样子,你要去发现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才是你值得追求的?
第八:去尝试吧,行动起来,而不是在等待
生命不是用来等待的,而是用来穿越的。上帝不需要你成功,只需要你尝试!如果说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坏的开始应该是成功的三分之一。我们总是害怕恐惧一些自己觉得没有把握的事情,所以也从来不敢去开始,其实你害怕什么呢?即使做糟了又能怎么样呢?我们害怕在公众场合发言,总觉得自己说的内容不吸引人,可是即使真的不吸引人,又会怎么样呢?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已经收获了勇气,我们总是害怕付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因此往往忽略了我们在付出过程中那些看不到的收获,当我们结束一段爱情的时候,我们已经不是那个过去的自己了,我们已经成长了!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我们总是一个开始的爱好者,我们自己经常会买些书,可是我们从来都好像不看,因为我们拥有了书感觉好像就拥有了知识一样,就像好多人办了年卡去健身,可是最后坚持下来的却没有几个,我们总是计划着,感觉就像得到了那样,其实我们只是把开始当成了结果,以为我们收藏了一篇文章,就收藏了那篇文章的思想一样,所以总是不急着去打开看,也像好多人分享了别人的东西,最后问到底讲的是什么,他说我只是感觉好就分享了,真正好在哪里他其实也不懂,这就是假象。
第九:实现自我
不要用工资来衡量工作,不要用称来衡量感情,不要用房子和车子来评估幸福,这是有形的世界和无形世界的区别,外物只是我们满足自己幸福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幸福本身!生命是一个三脚架,事业、社会关系和自我,一定要调整好彼此的角度取得平衡,不同时期不同的地点,有些可能会长一些,有些会短一些,但是这都是你自己的设计,人生就是这样过程,你是自己生命的导演,也是主角,总是有无限种可能让你来选择来设计来规划你的生活,然后从这个过程中,寻找到真正的自我,让你觉得世界因为你而多了一些什么,你因为世界而多了一些什么!
总结:人总有一死,所以为何不真正的活
过一次?做你自己,活出你本来的样子,用爱和对生命的热忱拥抱生活吧,生活也会拥抱你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7
其实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内心世界探索的过程。选择读这本书,是因为我想要知道别人的成功的人的思维模式是什么样的,我的思维模式是什么样的,我是怎么来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读书真的就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塑过程。
书中提到了“心智模式”,让我眼中一亮,这个概念和观点能够很好的解释或者说让我想通、理解了,我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我是如何进行思考的。心智模式的三种来源:
1、自然世界,我们对于外界的直接体验。
2、概念模式,我们从别人那里获得对于世界的间接体验。
3、推论和归纳,我们依靠推理形成的结论。
其中,心智模式是一套大脑内部程序让我最有感触,之前,也读过一本书关于人的思考的,我觉的人就像一台电脑,心智模式就是内存里的一段程序,当外界有变化时,这套程序就会自动运行,知道我们其他程序就反应、处理,所以,我们必须要搞清我们的这套心智模式是否有效,说有效主要是说对外部世界、所处环境、社会关系是否有效。
因为这些变化心智模式也必须要变化,否则就无法在这个世界更好的生存。这就是我对心智模式的理解,比如,你在军队这个独立运行的世界、社会、环境中,就必须要有部队的这套心智模式,你就能很好的适应,当你用外部社会的`思维模式去认识、处理,就难以适应,同样,当你离开军队进入社会,就必须用社会的心智模式去适应,否则会处处碰壁。
当我们为自己安装了一套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看到什么世界,更加好玩的是,这个自建的“真实世界”,又反过来印证这个模式给我们看,最后,我们会变成自己觉得“应该成为的人”,这种改变非常强大。正如书中所说:事实上,那些安装了“幸运儿模式”的人,他们构建了一个充满机会的幸运世界,会更加容易的发现外界潜在的机会;而安装了“倒霉蛋模式”的人则倾向于对机会视而不见,因为他们心中的模式中没有“机会”这个东西。
同时,心智模式又会决定和影响我们很多的行为,例如:投入。当你安装了心智模式,你的心态就会改变,你对投入就有了新的认识。投入有以下几点:
1、尝试是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败的。
2、成功的尝试能收获到成功。
3、不成功的尝试能收获到智慧。
4、不管成不成功,投入都能带来快乐。
例如:乐趣来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乐趣可以是无条件的。为你的生命找到一个长期的,不能够被满足的深层兴趣,比如爱、成长、超越自己、快乐、助人、宁静……它们会让你幸福一辈子。
书中提到的“等死模式”也让人印象深刻。等待生命就是等待死亡,生命不是用来等待,而是用来穿越的。“等待模式”,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例如:等待、拖延。
另外,如何理解幸福。本来社会系统和自我系统一个管外、一个管内,管外的社会系统通过与外界的比较推动你更好地表现(比如让你努力获得资源),而管内的自我系统把资源转化为绵绵不绝的幸福(比如让2万元钱转化为幸福感),一个是手,一个是胃。
当我们过分关注外界的事情,我们的社会系统就开始越界,掌管我们自己的幸福,我们的幸福感,很大部分就在这种“比你更好”的比较中流失。如何区分社会系统和自我系统,两者往往交叉在一起,难以进行辨别。当你能够清楚的区分这两个系统的时候,你会让社会系统促进提升,让自我系统促进幸福。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8
昨天买了两本书,《拆掉思维的墙》是其中一本。俞敏鸿作序,徐小平再作序。作者古典曾是新东方的培训老师。
顺手翻开,看了前几页略带漫画般的插图,感觉有意思。拿过去给儿子看,他喜欢看图多字少的东西。2分钟不到,他说看完了。我不信。问他,最喜欢里面哪句话?不要等天下雨,还是自己浇花吧。他回答。这句于他的年龄来说最简单实用。他补充说,就是求人不如求自己。对。我回应他,以后写作文时可以换一种表达,这样,会更新颖一点。
于是,儿子写作业。我回房间读书。爸爸在中间的`客厅看电视。屋外,冰冻的湖面映衬出冷清清的月光,茶花躲开残雪的偎依,悄然绽放。
读了第一章第一节买房还是买梦想?没有特别的好感,不能打动我。时间早,顺着读了下去。
美女为什么不认路?是因为在买车时别人告诉她,女人大都没有方向感,买个GPS吧。于是很依赖GPS。一旦失灵,只有打手机问路。接手机的朋友一声叹息:女人啊,不认路。从一开始,她就没有树立要认路的信念。或者本来有一点,迅速被自己和他人否定。信念决定行动,行动反过来证明信念的对错。不认路是事实,于是彻底投降。
给孩子,要给一个信念,做任何事之前先树信念。你行!父母支持你!怀揣着信念上路才有穿越困难的勇气。
如果遇见恐惧,怎么办?古典教给我一个方法——恐惧保险箱。为自己做一个恐惧保险箱。
1.把所有的恐惧写下来,写到不能写为止。
2.把他们放到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
3.把恐惧安放好以后,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4.做好事情回头看看自己的恐惧箱,有几条自己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5.往往自己担心的事情很少会发生。
第一次听说恐惧保险箱,想让自己和孩子试一试。
为自己准备一个成功日记本,每天写下自己认为小成功的事情。坚持做。遇到过不去的砍时,拿出来读一读,想想曾经的辉煌。增强自信。我准备要实施这个计划。我知道要养成一个习惯不是21天,而是要以年为单位。11年给孩子一个礼物——成功日记本。
才读第一章,便有感悟。难怪新东方掌门人喜欢。信念。恐惧保险箱。成功日记本。读到,并能去实施,是我的幸运。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9
这个寒假第二次重读《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有了新的收获。初读这本书是20xx年,当时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正视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当时那个阶段自己的困惑,这次再读这本书是想找回当时的某些初衷。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是可以从某个角度看清自己思维里的一些模式,分析我自己没有觉察到的思维模式。
我受益最深的是第三章“心智模式决定我们的命运”,里面提到“人们总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其实优秀是一套心智模式”。大脑这台电脑里面的程序一直在运转,每个人都有一套本能是原始系统,就像WINDOWS系统一样,有些表面上的程序运转我们能看到,还有一些后台程序是看不到的,但也在不停的输入输出程序代码。通过长期学习和调整,发现完自己的这个出厂设置,发展出自己做事、思考等独特的方式,形成一套程序,指挥着我们的每一行为。优秀的'人有一套优化得非常好的后台程序,这些程序清晰、干净,不占内存,直指目标。他们正是有了这套独特优秀的思维程序,在有压力时也能有完全不同的心态,去看待事情,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经常说,某某心态真好,但是自己做不到,这本书给了我答案,大脑是一个程序,数据是程序运算的结果,心态就是心智模式运算的结果。没有运算程序,哪来的数据?我原来也问过英语老师如何背好单词?英语老师基本回答都是一样的:多背、反复背,没有诀窍。后来我无意间看到网红英语老师说“Enjoy losing words”,用练习口语的心态来学习词汇。我让孩子尝试,但是没有效果。现在明白,应该是心态是一样的,学习了练口语的这个心态,离开了练口语的环境。心态的背后是心智模式,很多东西是互通的,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们要学习的心智模式这个程序,“心智模式就是关于知识的知识,关于智慧的智慧”,书上这句话有点拗口,耐人寻味。
对于我自己来说,在日常教学中,总会看到有经验的教师讲课总是有他个人与众不同的精彩之处,班级管理轻松自如、得心应手、学生家长同事口碑皆好,不仅仅是这些优秀有经验老师的心态好,是他们背后教育教学隐藏的方式、班级管理方法,这整套程序是长期边运转边修改优化而来的,这套程序往往隐藏比较深,部分显性的可以直观学习,隐藏部分只能慢慢观察领会精髓。在日常工作中,有些人既有效率又有成果,也是源于他背后这个心智运转程序,程序编制有序,工作内容的优先等级清晰,我目前是在晚上睡觉前复盘出当日没做完的事情、梳理出第二天需要做的事情,第二天早上回顾一下,到校后落实到纸上,欠缺的是优先等级不明确,尤其是当多件事情都急需做时,无法选择先做什么,我需要继续做好自己心智模式程序补丁。
我们的心智在不断运转程序的路上,不断完善自己独特的这套程序。德文版《老子》的译者,曾写的名著《在轮下》里说:“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甚至碾作尘土,且不偿命。”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积极面对身边的一切事物,关注自己的内心模式,成为一个自我掌控、幸福的人,身处这个社会,会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再好一些。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10
看了《拆掉思维里的墙》,觉得介绍这本书不过分。确实是一本“人生启蒙之书”。书里有心理学,职业规划,人生哲学。每一章的主题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例子,生动可见,触手可及,说服力强。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重要的因素是要有良好的自我素质。这种良好的自我品质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品德、文化知识、为人处事、为人处事等等。其次是对生活的态度。面对生活,你是积极的还是愤世嫉俗的?是开朗还是悲观?你的人生好坏,你的成就大小,都是由你的心态决定的。
你以积极的思维方式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即使你默默无闻,一辈子没有成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你享受过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是付出和奋斗的过程。相反,如果你用消极的思维去面对一切,生活能回馈给你的,只会是消极的。你的生活会很灰暗,不开心的时候只能等待生命的终结。
在当今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里,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在的压力和竞争,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式,它决定了我们看到什么,感受什么,如何思考,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没有不安全感?经常感觉累吗?结婚一定要买房子吗?坚持会成功吗?努力一定要有结果?只有有钱人才能幸福?老板能控制吗?小人不能打抱不平吗?你是不是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却因为父母老婆孩子而不得不这样生活?我每天都在混日子,但我想象着有一天,当我找到一份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我会全身心地投入?这本书以简单的方式讲述了这一点。也许,甚至我们都没有意识到,那些困惑的背后,往往是我们思维中的高墙,阻碍着我们,把我们和美好的生活隔开。拆掉脑海中的高墙,你会成功,会快乐,会自信,会快乐。读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优秀的人都有一套优化得很好的后台程序,清晰干净,不占用内存,指向目标。正是因为这个思维过程,他们总是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压力下完全不同的心态,对事物的看法完全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结论也完全不同。人们总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其实优秀是一套心智模型。这种心智模型,或者说潜意识认知,得到你想要的,自动过滤掉你不想要的。然后,这些信息就形成了最新的认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获取方式。书中的黄金理论让我感触良多。的确,我只知道‘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原来地壳中所含的金是最多的。黄金存在于矿物中。如果你是金子,你的常态不是发光,而是不发光!只有达到一定的.黄金量,才会变成闪耀的黄金。当你被挖掘时,你必须经历痛苦的打磨、冲刷和浸泡,这样你身上的杂质、恶习和污渍才能被融化掉。然后将它塑造,打磨,打磨,最后成为有价值的闪金!其实我们都是金子,发光有一个复杂的过程。还有努力论:选择错了,努力就白费,错的努力比不努力更可怕。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设定一个大方向。如果你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希望去颐和园,你能去吗?即使你坚持绕地球一周,因为颐和园在天安门广场的西北部。多么简洁深刻的例子。书中让我震惊的一章是《等待死亡模式》。等待死亡的模式是指当等待和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实际开始行动的成本时,他会慢慢陷入更多等待、更少行为的怪圈。简单来说,越不想动,越不动,付出的代价越大。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11
这一周我阅读了书籍《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给了我很收获。 《拆掉思维里的墙》里的内容主要帮助我们看清我们自己思维里的一些模式,并且帮助我们分析这些我们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思维模式。
其中让我最有收获的是书中的第六章“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着”,这章主要讲述着我们在生活中的很多的心智和思维模式。
其中一种模式是大部分人都有的:他人掌控你的情绪。人都有喜怒哀乐,但是很多人的喜怒哀乐都被别人掌控。有人骂你,你就会生气;有人夸你你就开始;今天开车的时候堵车你就会抱怨。这些都是外界控制了你,就像堵车和不堵车一样,如果堵车你就不爽,如果不堵车你就开心,那么你就被他人掌控了。如果这样的话,别人要你开心,你就开心,别人要你生气,你就生气。
这样被他人掌控情绪的人,都装有一个受害者的'模式,他们把自己当做受害者,遇到问题总是怪他人,不去寻找自己的原因,或者不去想办法解决,总是在抱怨。遇到问题会抱怨、推卸责任,这不管我的时,实在是太累了。
我也有这样的模式,在平常我遇到一些问题我也会抱怨,怪外界的原因。这样的行为可能会让我成为一个推卸责任的人,这的行为还会让我的成长缓慢,因为一直抱怨去找自己的原因,这样自己的问题还在,得不到改善,下次依然这样。
书中还讲述了很多人很多根深固蒂的思维模式,以及一些思维中的“墙”
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方式去行动、换个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维里的墙”,你就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华丽,也许成功就是这样简单。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12
前几日,几个高中的老友聚在一起,又聊到曾经一起奋斗的艰苦日子,那段被高考折磨、渴望快点结束、获得自由的日子,我表示真的很怀念。如果再让我回到那段日子,我表示我愿意,可惜的是,没有如果。现在的我们分布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做不再相同的事,追求不再相同的东西。面对未来,各人都会有不同的规划,但相同的是,对于不可预知的未来,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担忧吧!
曾经一味学习,偶尔偷懒的我们,此刻已渐渐长成一个大人,开始为我们的未来做准备。一年,改变的真是太多。有的人,已经开始为考研奋斗;有的人,已经忙于面试各类企业;有的人,已经兼职于各行各业,积累工作经验;有的人,还在忙着什么。
房子?一个我们即将面对,无法逃避的问题。正如《蜗居》里的海清那般,为了所谓的房子,一个家,付出了多少?在我们身边也不缺乏这样的事例,多少人每月背着房贷,过着紧衣缩食的日子,可最后又得到了什么?父母操劳了一辈子,好不容易盼你成才了,还要帮你付首付,他们的`辛劳,谁去承担?不断飙升的房价,微薄的工资,扼杀了多少人的梦想?等你用二三十年还清了房贷,回头看这一切,你会有何感想?除了房子,你又得到了什么?
愚蠢的人永远不会打破现状,聪明的人绝不会安于现状。人这一辈子,还是需要点追求。90后的我们,够大胆,狗理智,够冲动。现在的我们,还在上着大学,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有价值的事,不要把时间荒废在游戏玩耍中。已经长大的我们,对未来应该有个明确的追求,详细的规划。
或许对于未来,男生比女生想的要多,有那么大一个家要去承担,没有能力怎么行,都说女生考的好不如嫁的好。其实不然,并不是所有女生都能嫁个好男人。就算嫁的好,你能保证他能一辈子对你好,你在家替他操理家务,照顾老少,忙上忙下,他或许还在外花天酒地。这年头,被小三拆散的家庭还少吗?
相对而言,女人更要独立,要有能力去撑起一片天。为男人和所谓家庭去牺牲自己的女人是最愚蠢的,你会发现你最后什么都得不到。聪明的女人不会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男人身上。没有人会给你想要的一切,所有的所有都要靠你自己。这条路是你自己的,要由你来走完它。
在这个利益驱使的社会,随处可见的“潜规则”,我们能怎么办?改变不了环境,那就去改变自己。你能拼得过官二代,富二代吗?你是高富帅?还是白富美?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那就要去蜕变成一个不普通的人。人的潜质是无穷的,不要低估了自己。
如果你还有些许幻想的话,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去做吧!追求自己想要追求的,千万不要轻易言弃。不要等青春过了,你才想要去重走一回青春。人生没有多少个再一次,再一次就少一次,想做什么,放手去做就好了,后悔不是可以提前预料的,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期待的不一定会得到,害怕的不一定会发生。也希望在社会洪流里奋勇向前的你,不要丧失了自我。
拆掉思维里的墙,做真正的自己,放手去追求你想要的一切。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13
曾经有人这么认为:我的父母亲都酗酒,父亲虐待我,母亲和他离婚的时候我才六岁……所以我就是自己人生的受害者,我就要自暴自弃,所有别人说好的东西我都要抵抗。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或许你这会更想与别人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可是你却把自己脑海里植入了一种抵制的心智模式。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过:“你所抵抗的会持续存在”。
张德芬也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面说过:“如果你对改变现状真的无能为力,你又无法离开它,那么就放下所有的内在抗拒,彻底接受此时此地。那个喜欢感觉悲惨、憎恨、或自艾自怜的虚假的'、不快乐的自我便无法存活了。这就叫臣服。臣服不是软弱。它蕴含着极大的力量。只有一个臣服了的人才拥有灵性的力量”。我们都是这样对于我们不能改变的事物,推胸顿足,怨天尤人也于事无补,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要保持心灵的健康与平和,那么就改变我们的心智模式,安然接纳那些事物,这不是消极的宿命,而是积极的达观和智慧。
当我们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时,我们也会对他人的多样性有了更多的包容和欣赏。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14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完第一张安全感之后,很有共鸣;提笔写评论的时候,却总是找不到合适的题目,猛然让我想起了我喜欢的一首歌,迪士尼动画《花木兰》的主题曲《Reflection》(倒影),身边的人事物都好像是镜子一样,你可以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当你面对倒影时,固有的心智模式,思维的小鬼也许就在制造各种让你感觉不安全,甚至恐惧的戏码。然而当你面对这些戏码,改变心智模式来面对这些所谓的恐惧,穿越所谓的恐惧,找到真实的自己,安然与自己相处时,内心则会充满宁静与爱。
我也曾经是安全感的奴隶,是头脑中思维小鬼的俘虏。在我遭遇亲人车祸去世的变故,以及随后失去我的爱情之后一段时间,我变成了安全感的奴隶。我害怕失去所爱的人,害怕生活失去了可以围绕的焦点,拼命地付出想获得爱,害怕失去爱我的人,患得患失,思维小鬼不停的编制着各种故事来欺骗自己的心,编制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拖延自己的行动,优柔寡断的难以决策,或者是决定了的事情又思前想后,不断的增加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以至于后来的不敢放弃,只是为了来获得那点所谓的可怜的安全感。
面对职业发展与情感的双重迷茫,我开始重新认知自己,寻找自己,也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与自己独处,真的是“人在最痛苦的时候,在你身边的只有你自己。”在这段儿时间我寻求心理学,寻求宗教,寻求身心灵成长,寻求培训学习,寻求很多很多,也遇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佛教说你创造了自己的实相,心灵成长则说个人全责,当你为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开始负责任,大脑不被固有的思维模式的小鬼欺骗的时候,你开始成长了;我逐步去突破自己的安全感,去发现恐惧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逐步的突破固有的心智模式,更好的认识自己,爱自己,寻找那个充满安全感,充满爱和内心宁静的自己。
《撤掉思维里墙》也就是改变你的心智模式,对自己负责,无视各种小鬼的声音,或者把各种小鬼的声音发泄出来,存起来,就像古典老师书中所讲做一个恐惧保险箱。书中还有很多话,是我比以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要爱自己,因为所有的爱都是从你身上表达出来的。”
“真正的爱,是给对方自由,也给自己自由。”
“爱有两种,一种是死死抓住,你紧张他也紧张;一种是轻松托住,你舒服他也舒服。”
“你想要在婚姻上得到的东西,你一定要有能力自己给自己,如果不能,这样的`婚姻基本上都是失败的。”
“只要你内心坚定,只要你先相信:这个世界没有谁都能活下去,而且活得很好,你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安全感是给出来的,不是拿回来的。”
“奥普拉说,如果你受了伤,你要帮助他人减轻伤痛。如果你的生活一团糟,让你自己去帮助其他处在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就像“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和尚遇到钻石》也讲,你想得到一种东西,你先把你有的散播出去你才能收获,你想得到爱,你要先去爱,先去给予,才能获得。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去做,才能突破思维制造的恐惧戏码,获得自己真正想要的。
现在的我还远未达到那种安住现在,活在当下,怡然自得的状态;但却更加了解如何去应对恐惧,如何更好的去爱,更好更有热情的去投入生活,拥抱生活,让自己过有目标有积极意义的生活,这是我成长路上的一大进度,得益于心智模式的改变。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15
始终相信走过必有痕,虽然是8年前的读物,现今读起来依旧热情澎湃,不能自已。有些观念很中肯,自然有些观念放在现在不合时宜,我是秉着开卷有益的态度读完此书的,就我个人而言,感受有几点:
1、不要把它当成《圣经》一样的读物,信以为真的可以凭借此书摆脱拖延症、丢掉苦行僧的生活,一跃而上放逐自我,实现梦想与现实的跨越,把它当作成功学来看,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所以拿到一本书本着学习吸收的态度去看就好,不要奢求索取过多。
2、作者前文提到买房婚姻观、恋爱观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不赞同的,爱情的`保值保鲜、幸福感和有没有房有关系吗?有!要说绝对的有关系那就是房和车代表着家庭的生命力与经济基础,就像生态系统中万物需要阳光、空气、土壤、水一样。面包与牛奶,必须有。但是没有房车就代表着不幸福吗?那是你自认为的不幸福,也许他的婚姻因为种种遭迫只过着比一般人还要普通的日子,他未来的生活很不幸,但是简单的一屋两人、三餐四季就足以让这家人满足。你还会说他们不幸福吗?
3、自我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切换真的需要时间。这和情商高低没关系,和你有没有钱没关系,和你的心智模式有关。看开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不开: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些取决于内心的心智的变化。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范文10-25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11-06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05-06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13篇02-18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11篇03-03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04-28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精选47篇)03-25
【精选】《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5篇12-22
思维导图读书心得02-24
《故事思维》读书笔记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