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读后感

时间:2024-06-09 15:28:1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格局》读后感(优选)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格局》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格局》读后感(优选)

《格局》读后感1

  莫名的喜欢上了“格局”这个词语。总觉得这个词承载了太多的憧憬与念想,慢慢的内敛成了我心底的执念。

  拜读了何权锋老师的《格局》,我更加确信:思维决定高度, 格局决定结局。

  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三个工人在工地砌墙,有人问他们干嘛?

  第一个人没好气说:砌墙,你没看到吗?

  第二个人笑笑:我们在盖一幢高楼。

  第三个人笑容满面:我们正在建一座新城市。

  10年后

  第一个人仍在砌墙,

  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

  而第三个人,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很老套的一个小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一直很喜欢这个小故事,以前把它解读为:理想、追求,而今我更喜欢用格局去做定义。

  中国有这样一句谚语: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这句话说的是:你可以烙出大饼来,但是你烙出的饼再大,它也得受烙它的那口锅的限制。

  我们所希望的未来就好像这张大饼一样,是否能烙出满意的“大饼”,完全取决于烙它的那口“锅”--这就是所谓的“格局”。

  什么是格局?

  格局就是指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

  谋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对于人生这盘棋来说,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大格局,即以大视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大。大格局决定着事情发展的方向,掌控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局势。

  一个人的'格局大了,未来的路才能宽!

  如果把人生当做一盘棋,那么人生的结局就由这盘棋的格局决定。想要赢得人生这盘棋的胜利,关键在于把握住棋局。

  在人与人的对弈中,舍卒保车、飞象跳马……种种棋着就如人生中的每一次博弈,棋局的赢家往往是那些有着先予后取的度量、统筹全局的高度、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方略与气势的棋手。

  在今天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世界里,我们在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一点最重要,就是尽量酝酿一种大胸怀。大境界才能有大胸怀,大格局才大有作为。

  思维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

《格局》读后感2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内容简介:本书用大开大合的笔法将复杂多变的世界全景呈现出来,并从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对以上这段历史加以回顾和剖析,将其中所隐含的背后规律一一展现,使读者能够了解当今世界格局形成的由来以及未来的走向。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为未来的中国找出一些启示。正如江晓原先生所说:“理解今日的世界格局,是为了开创明日属于中国的新格局。”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的读后感:有个朋友讲了个笑话,某央视著名新闻栏目永远只说三件事,一、国家领导人日理万机;二、全国人民都很幸福,三、世界人民都处于灾难当中。我们都付之一笑,确实,国内政治论调“又红又专”的传统,使当年的政治公共课成了我们逃课率最高的课程,也使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始终是管中窥豹。如果说,我们这些年的世界时政知识都是通过各个重大事件而获得的只言片语的历史碎片,那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则像是在玩3000片的拼图,慢慢会发现,完整的世界原来和我们已知的如此不同。当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去新闻事件的伪装,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原来是被如此原始的欲望驱使的,赤裸的世界是如此性感。

《格局》读后感3

  读完这本书后,感觉自己少了一份焦虑,多了一份责任感。

  自从上五年级后,在学习上督促的比原来多了很多,在写作业的问题上,还是会经常和孩子发生一些冲突。作为父母,我确实没有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太多的顾虑,从小看着长大,明白他是个记忆力和专注力都很好的孩子,对于学习来讲,应该不会有太大压力。唯一让我和爸爸觉得头痛的就是每天回家写作业战线拉得太长。管理时间的能力和自制力一直是我特别要求的,虽然这学期在时间意识上有了些进步,但还是不尽如人意。读完《父母的格局》后,我发现自己的视野太小了,对孩子关心和关注的内容远远不够。

  《父母的格局》第一次让我明白,孩子不单是要学习好,而且要在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价值观上特别塑造。兴趣爱好可以引领一个人自主自愿的参与并付出,通过实践建立自己的自信心、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在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找到自己的方向,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力、沟通力、想象力、行动力、领导力和凝聚力等等。

  “第三种力量”这个概念是第一次从这本书接触到,它包含但不仅仅限于亲情和友情,诠释了爱的力量,点出了除了父母之爱之外的各种给予孩子内心的力量。一个亲人、一个朋友、一个榜样、一本好书、一个号召、甚至是一个小宠物、一个自然现象,都可能唤起孩子的责任心、爱心、方向感,甚至是信仰。“自我醒悟”是一个人的第三种力量;一个人可以找到自己人生的.辅导员;汇集榜样的优点与长处,用他人的优秀挑战自己。

  “帮助他人”“参与公益活动”的理念让我联想到了学校每年冬天的衣物捐赠活动。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国际性环保组织“根与芽”,他们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世界的环保问题影响和带动着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人明白,热爱环境就是热爱自己。一旦参与其中,还可以激发一个孩子的热情,甚至置入梦想的版图,成为孩子追求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这种感觉真的很神奇。

  “允许犯错”这个说法让我重新审视和调整了一下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如果长大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插入一些犯错的过程,希望孩子能及早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靠自己的力量去纠正错误。这对于父母来讲是一个痛点,明明知道是一个错误却没办法阻止或改变的时候,要眼睁睁看着孩子在错误中摸索、挣扎、成长。那么,作为父母要做的就是学会让孩子为自己的言行和决定做主,让他们在学习承担后果的同时学习对自己负责。如果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苦甜自担,那就暂时没有独立自由可言。

  “闲暇时间”体会生活的快乐和学习的意义。比如篮球、足球、网球各种球类运动或游泳、轮滑、爬山、击剑、美术、音乐以及各种户外活动、亲子游戏、课外阅读、创意写作、家庭活动等等,它们能磨练一个孩子的意志力,提升融入集体的速度,学会大胆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愿望,找到生活的乐趣,同时可以锻炼自己的自控能力、协作能力、思辨能力,提升五项重要的认知领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同理心和社交能力。所以,闲暇时间的安排是不可忽视的成长因素。

  下面是对我很有触动的几句话,

  “我是谁?我对谁负有责任?我要感恩和尊重的人是谁?”;

  比学习和工作更重要的是做一个对家庭有责任感的人,做他人的榜样,用别人的优秀挑战自己;

  以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苦难和磨练,能在失败时有能力自我疗伤,然后重新出发。

  作为父母,要学习和调整的内容很多,跟孩子一起成长,多努力吧。

  非常感谢老师和学校的用心良苦,谢谢给我这种不懂得怎么更好的做父母的人提供书籍和学习的机会,希望翰林小学和祖国的教育事业越来越好。

《格局》读后感4

  最近拜读了台湾作家何泉峰的《格局》一书,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什么是格局,格局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以及什么样的行为才叫大格局。格局指一个人的眼界、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它的锅;只会盯着树皮里的虫子的鸟儿是不会飞到天上去的;只有眼里和心中装满了山河天地的雄鹰才能自由地在天地间翱翔。一个人要想得到更多的奋斗和拼搏的机遇,就一定不要去计较生活中遇到的繁琐之事,珍惜当下,以大格局的眼光去看待万事万物就很容易分清轻重缓急,从而可以更高效完成任务,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为人处世。联想自己在创业的过程中每次遇到方向性的问题时,在和自己的导师咨询的过程中,导师经常和我强调的就是大目标、大想法、大思路、大格局才能干大事,思维决定出路,格局决定了结局。

  在生活中,如何才能做到大格局,作者从八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你怎么看自己”。我们常默认一个“不可跨越”的门槛,把自己局限住了,以至于自己停滞不前;要懂得放下心中的“不可能”,才能释放生命的“无限可能”。“人可以学会任何技能”,人不要有这个事情我不会做,那个事情我干不了的想法。不会的东西可以去学习,只要自己努力和用心,可以学会任何技能。抱着学习的心态,对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说“I can!”

  二是“你所认识的人”。我们与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有个户头,叫做“情感账户”。在这个账户里,通常都是你欠我,我欠你的,如果一方欠的太多,关系就会有危机。反之里面的存款越多,关系越稳固。所以提领之前,别忘了先储蓄。卡耐基说“如果我们想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在我和朋友的处世原则中,自己经常抱着愿意吃亏的态度,多付出的态度,其实也是在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做储蓄。

  三是“你说的每句话”。学习以正面肯定性的言辞来思考和说话。经常对自己说:“我充满自信”“我有能力完成这件事”“我是坚强又有魄力的人”“我会越来越顺”等等,从正面的思考深入自己的潜意识。控制和消化自己的负面情绪,每天对待身边的人多用鼓励和表扬的话语来和同事交流,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快乐起来。

  四是“你给人的感觉”。人为什么爱发脾气?是因为自卑。生气可以掩饰无能,只要发火,谁敢惹你?只要用力拍桌子,谁敢怀疑你的“能力”?那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宁可生气也不愿意认错。因为认错需要勇气,必须有自信的人才可能拉下脸。我平时在和人相处的过程中,尽量让自己淡定,从容,很少发火,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都是用沟通去解决,没有什么事是沟通解决不了的。如果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现确实是自己错了,就及时的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没什么大不了!

  五是“你做事的态度”。英国著名心理医生哈德菲研究发现:“人们大部分的疲惫来自心理因素。真正因生理消耗而产生的疲劳是很少的。”换言之,当你忍受沉闷的学习、工作,如果没有更高的抱负和目标做为引领,自己的身体就会觉得非常累,如果你把学习和工作赋予更深的`意义,努力就变得具有价值和乐趣,你也能从中得到能量,不会倦怠。所以我们要学会在学习和工作之前,要学会先赋予我们要做这件事的远大意义,这样才能让我们快五是“你做事的态度”。英国著名心理医生哈德菲研究发现:“人们大部分的疲惫来自心理因素。真正因生理消耗而产生的疲劳是很少的。”换言之,当你忍受沉闷的学习、工作,如果没有更高的抱负和目标做为引领,自己的身体就会觉得非常累,如果你把学习和工作赋予更深的意义,努力就变得具有价值和乐趣,你也能从中得到能量,不会倦怠。所以我们要学会在学习和工作之前,要学会先赋予我们要做这件事的远大意义,这样才能让我们快乐学习、快乐工作。

  六是“你经历的遭遇”。苦难不是人生挫折,而是人生存折。你不会碰上你无法处理的问题,你碰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为了让你体会自己拥有的能力,体会你人生中更多的可能,让你发挥更多的才能和潜能。人生中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用这是一次成长机会的心态去积极的面对。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也常常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

  七是“你的每个念头”。如果你一直怀着正面的想法,你的人生就会往正面的方向前进;如果你的想法总偏向负面思考,那你也会消极的过一生。你过得如何,拥有什么样得人生经验,只要看你平常最常想的事,便可得知。生活就是我们每天在想的每一件事和对每一件发生的事的看法。在高端课的人生七道门中,董老师教给我们的七个法则也是因为我们的每个想法造就了我们的生活。人际关系法则(黄金定律):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怎么对待你;赚钱法则(价值交换定律):赚多少钱取决于你对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成功法则(因果定律):因解决好了,果自然出来了,智者求因,愚者求果;成就法则(累积定律):人脉、知识、财富、疾病……一切都是累积出来的;机会显现法则:你只看得见你相信的事物,机会是对有准备的人而言的,有信念,大脑才会寻找相关信息;健康法则:身体是按你的指令来适应的你的信念造就了你的健康;吸引法则:把思想调整到积极向上的状态,让你的思想把一切积极的事物吸引到你的生活中,思想是因,外在生活是果。

  八是“你的所作所为”。人如果在小事上不能把持,最终也无法在大事上持守,就像巨树被白蚁蚕食,倒下只是迟早的事。我们常忽略小问题,认为“这是一件小事,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却没想到一滴水接着一滴水也会积累成湖泊。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看似不拘小节的恶习,刚开始可能觉得无伤大雅,不太注意,时间久了,这些坏习惯也会慢慢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所以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大格局的人,不会有一点点的不拘小节的恶习。

  我们的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你没找到路,不等于没有路,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格局》读后感5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二十岁的人没有不迷茫的,三十岁的人没有不焦虑的,四十岁的人也没有不患得患失的。人生就是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不同的年龄段的人都会有属于各自的烦恼。本人从心中有规划、满怀正能量、从容不盲从等三个层面,谈点阅读《格局》这本书的感想。

  第一个层面:心中有规划,厚积薄发显远见

  规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是各种目标计划的总集。有人调侃说:“有规划的人生,叫旅行;没有目标的人生,只能叫流浪。”一个人心中若没有目标规划,那么就像没有罗盘在大海上航行的帆船,会迷失掉方向;有长远目标和人生规划的人,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从而突破环境的限制,甚至创造有利自己的环境来实现目标。被动接受的只能是苟且的生活,遵循心中的规划,主动地去行动和创造、悄悄绽放的才是人生。日本著名企业家井上富雄,年轻时曾在IBM公司工作。进入公司不久,由于他体质衰弱,积劳成疾,病倒了。3年后战胜病魔,重回公司工作。那时,他25岁,觉得病愈后再回到公司,一些比自己晚入司的后辈职位都超过了他,要想在短时间内拉近三年的差距着实不易。于是他立下了往后25年的生涯计划,并严格督促自己按计划实践,也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职业计划,追加新的努力目标。他总是从自己的现实出发,学习应具有的各种能力,然后再进一步为自己的未来打基础,以便能随时胜任更高的职位。30岁时,他成为经理;40岁时,当上了总经理;47岁时,他离开IBM,自己开始经营公司。能取得这些成就,得益于他能拟定适合自己生涯的计划,并且能去实践。

  第二个层面:满怀正能量,乐观积极展奋进

  今年年初的'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发生暴力伤医事件中,有一名受伤最严重的医生陶勇,最近他登上了《脱口秀反跨年》的舞台,左手上好像还带着复健支具。节目上,陶勇分享了当时受伤的事情,诙谐幽默地说“那个患者因为恢复得不顺利就把我砍伤了,但是他能在茫茫人海当中精准地把我砍伤,这怎么能说是恢复得不好呢?难道是想在茫茫人海当中用飞镖扎住我么?”虽然是玩笑,但表达了他乐观的态度,对自己医术的自信和对患者的包容。他想利用现在的影响力,号召大家关注盲童,为公益事业出一份力,传递着满满正能量。医院是公益性服务单位,我们公司也是。医患之间偶尔会发生冲突,我们和服务对象之间偶尔也会,但我们服务的初心不能忘,只要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传递的是正能量,我们的付出就是值得的。对任何人而言,都没有人喜欢在怨声载道的环境里工作生活,我们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抱怨上,而应该互相传导积极向上的工作激情,鼓励大家一起克服工作中的困难,闯过生活中的难关,让正能量通过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积蓄得越来越多,这样工作才会越来越有干劲,生活才会越来越有滋味。

  第三个层面:从容不盲从,泰然处之彰定力

  在杰克·韦尔奇的“GE模式”风靡全球时,盲目采用“GE模式”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海尔掌门人张瑞敏却没有盲目从众,他邀请国内著名管理学家杨沛霆教授到青岛坐而论道,以批判的眼光评价“GE模式”。张瑞敏倔强地保留了自身的个性,也成功造就了海尔的辉煌。所以,在“从众效应”面前,我们应当坚守自身的准则,理智看待问题,做到从容不跟风。一哄而起、一哄而散是缺乏自制力与自主思考能力的表现,我们不能被虚假传言、小道消息击垮。没有人喜欢被当成傻子,被一些捕风捉影、断章取义的论坛帖子糊弄,不实的消息只能带来负面的情绪,对解决现实问题起不到促进作用,甚至还会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遇到问题或抉择时,要恪守心中的准则,保持泰然处之的定力,懂得三思而后行,不盲目听从,不盲目跟风,不让他人的言论或行为影响你的判断。只有恪守心中的准则,才能在信息多元的当下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格局》读后感6

  这几天有些心烦意乱,读书似乎是让自己心静很好的方法。于是,狂啃一本书《格局》,心里颇有感触。

  “人生这盘棋,首先要学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封皮外的书腰上,醒目的一段话,富含哲理。有规划的人生确实能走的更平稳。试想哪家大企业的发展不制定三年规划?哪个单位没有制定年计划?经营公司如此,自己的人生也是如此啊!所以,有了目标,生活才会更有活力。想想我们当年,多少人从小刻苦努力学习,就为了将来能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而现在的孩子呢?“拆二代”、“富二代”、“官二代”们,将来的生活衣食无忧,似乎没啥需要奋斗的了,于是课堂上经常看到那些天天睡觉、节节课玩游戏、看小说的孩子,问他就说,反正我不缺吃穿,为啥还要好好学习呢?这些孩子扭曲的'人生观,不转变过来,将来很难好好工作,就会逐渐成为被社会所淘汰的“巨婴”。

  “看一个人的结局,就看格局。”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的格局不算小,但“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多年的夫妻相处,我发现和老公的格局相去甚远。休闲在家,我经常手机不离手,看小说,玩游戏。工作至今,也进一步学习过,但都是小打小闹。老公呢?年轻时进门就看英文频道,报纸读英文报纸,就怕荒废了自己的英语。所以,出国与人交流,都是老公同志上,我只能比比划划嘣个单词。老公同志工作非常忙,尽管如此,健身、学习一点儿也没落下。看看他利用周末天南海北的跑去上课,我也非常心疼。但是,三个高等学府的学历证书证明了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你的时间用在哪里,成就就在那里”,这句话道出了真谛!正因为老公比我珍惜时间,善用时间,所以他的成就比平凡的我高的多,眼界也宽的多。

  在姑娘求学的问题上,我和先生曾有过很多分歧。我的感觉出国找个差不多的学校,学个姑娘喜欢的专业,开开心心就好。老公同志的观点是,尽可能找一个好一些的学习环境选专业要考虑以后的就业问题。不得不说,老公总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比我高瞻远瞩啊!

  《格局》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多人生启示:“自尊是面子,自信是里子”;“你给出什么,就回来什么”;“幸福不是指什么好事降临到我们身上,而是我们做了某些好事;不是指我们从生命里得到什么,而是我们为生命带来了什么”……

  如果你有兴趣,不妨读读这本书吧!相信你也会受益良多!

《格局》读后感7

  《格局》是台湾作家何权峰的著作,在这本书的自序,其中有一段是我觉得写的非常好。它是这样说的:不管是侮辱,批评,攻击,或是得失失败。对一个心胸开阔,有大气量的人来说,他的内心就像一个大湖。你丢进去一包盐,他很快就会被稀释,反过来,如果你把一大包盐倒入一杯水中,这杯水还能下咽吗?为什么有些人遇到一点小问题,小困难,就那么容易生气,挫败,难以消受,没错,是因为格局太小了。

  读完这本书让我收获颇多,一个人的格局大了,未来的路才会宽广!格局代表了一个人的眼光和智慧,格局小的人,做事往往只会在意眼里的利益,格局大的人,看到的则是以后的发展。

  在职场上,有些人看重的是当下的'收入,有些人则看重的是未来的发展,所以许多人虽然开始的时候都是处于同样的平台同样的起点,最后却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格局决定了你在职场的未来,优秀的能力能给我们带来业绩,但格局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眼光,也不要用太多的心思去关注别人,算计别人做了多少得到多少,与领导斗智斗勇偷奸耍滑,将宝贵的精力放在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上。保持独立的人格,拥有独立思考与判断是非的能力,坚守为人处世的原则,不断获取新的知识,站在问题的高度来思考问题,你自然就会形成大的格局。

《格局》读后感8

  对于IT,人们已经耳熟能详。马云提出,IT时代是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为主的时代,而DT时代是以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主的时代。这两者之间看起来似乎是一种技术的差异,但实际上是思想观念层面上的`差异。

  DT时代,数据成为人类的第二语言,互联网不再只是一种技术工具、一种工作手段,它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DT的核心,是关于数据驱动的创新,也就是基于海量数据的巨大价值挖掘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及模式。如果说IT时代是以信息流为中心,DT时代就是以数据流为中心;如果说IT时代的特点是占有、掌握、传输和控制,DT时代则越来越讲究开放、透明、体验和分享。按照马云的说法,DT不仅仅是技术的提升,还是思想观念的提升。

《格局》读后感9

  在读过《你的格局决定你的结局》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最能打动我的就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实例来揭示一个个深层次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的启发,值得我们反复的阅读。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命运。能够左右命运的因素很多,而一个人的格局,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人生需要格局,拥有怎样的格局,就会拥有怎样的人生。很多大人物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从自己还是不起眼的小人物的时候就开始构筑人生的格局。而所谓格局,是用长远、发展、战略的眼光来看问题;以帮助、合作、奉献的态度来交朋友;以大局为重、不计小嫌的博大胸怀来做事情。拥有大格局者,有开阔的心胸,不会因环境的不利而妄自菲薄,更不会因能力不足而自暴自弃。格局狭小者,往往会因为生活的`不如意而怨天尤人,因为一点小的挫折就一筹莫展,看待问题的时候常常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成为碌碌无为的人。对一个人来说,格局有多大,这辈子的成就就有多大。

  一个拥有大格局的人,深知眼前的不是永远的,他能沉得住气,弯得下腰,变得了脸,抬得起头。拥有大格局的人,遇事不会把责任推给他人,他往往敢担当、敢挑战、敢面对。能把握布局,重视审局,选中适合自己的领域,气定神闲地运筹帷幄。有大格局的人遇事能跳出狭隘的思维局限,谨慎处理,完美解决让人头疼的复杂事务,从而达到人生更高、更完美的境界。

  这本书我也摘了一些能够让自己共鸣的句子:

  1.时光,会把最好的留给最愿意努力的人

  2.哪怕脚踩泥泞,也要伸手摘星

  3.你不放弃自己,世界就不会放弃你

  4.先让付出超过回报,回报自然超过付出

  5.别我“我不能”,限制了人生的可能

  6.今天,跟你的玻璃心告个别吧

  7.别管理时间了,不够用的是你自己

  8.勤奋,总是能让资质平平变成与众不同

  这些触动人心的句子,真的很能打动我,调整心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凡事不抱怨而是思考解决问题,虽然自己很平凡,但也不忘努力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每天努力一点,就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格局》读后感10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过一句话,被全世界的教育专家引用:“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只有点燃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培养他主动学习,主动汲取知识的热情,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想要点燃这把火,需要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就是内在驱动力。有幸拜读黄静洁老师的《学习的格局·孩子自主学习的秘密》,让我对“自主”一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作为教师,怎么做才能激发内驱?结合作者文章内容与个人实践经验,我认为唤醒孩子内驱力可以从“WTCA循环系统”这4个细节入手,即“我愿意(Will)我尝试(Try)我可以(Can)我接受(Accept)”。

  我愿意:萌发一丝兴趣,予以学习自主感

  “我愿意”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和情绪支撑,它决定是否形成内驱力。在《学习的格局》第一章的第6节,就有一个观点:一件事情,如果给孩子带去的是快乐体验,那么他就更想重复这样的体验,渴望情绪就随之而来。假如同样是这件事,带给孩子的却是痛苦体验,孩子内心不再想重复这样的体验,厌恶情绪就产生了。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观察孩子,看到他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去支持他。

  一次饭后活动,幼儿纷纷围在植物旁边观察记录着植物的生长变化,讨论着“谁的小葱长得更高”的话题。在一旁的我发现了孩子们对植物的高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对于高度的测量存在一定的疑惑。为了让幼儿理解,我进入他们的讨论,疑惑地问:“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植物的高度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把两盆植物放在一起比一比”“用绳子做标记,再比比哪根绳子更长”“用尺子量”……我肯定了他们所说的方法,并让他们去试一试。

  我尝试:感受一点尊重,给予学习可控感

  “我尝试”是思想转为行动的关键一步,它影响内驱力是产生还是消失。一般这一步要比上一步更小心地试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的发展目标“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的教育建议中指出: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感受经过努力获得成就感。

  孩子们从教室里找来了一把大尺子,并将植物放在平地上进行测量,发现最高的那根小葱顶部在“20”的位置,他们嘴里喊着“最高的是20,最高的是20。”我兴奋地说:“哇,这么高呀,有20厘米。”阳阳说:“原来是20厘米。”他指着毫米的位置,问:“老师,这些短短的线是什么?”我告诉他们:“这是1毫米。”“原来1毫米这么小,只有一点点。”孩子们扑上来都想看看什么是“1毫米”,并讨论起“1厘米长,1毫米短”的话题。知道1厘米更长以后,我引导孩子去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多少毫米的刻度。当他数出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的时,为了加深印象,我鼓励他们在不同的尺子上都数一数。重复这样的方式,孩子们在实践中明白了:1厘米就是10个1毫米,1厘米=10毫米。一旦孩子用尝试得到了甜头,内驱就开始萌芽了。

  我可以:得到一声赞美,给予学习意义感

  “我可以”其实是内驱力的形成。内驱力是一种“推”的力量,当我们对孩子的积极行为给予真诚的.赞美(包括看到了过程、努力、进步、美好品质和独特魅力等),孩子得到“我可以”的自我认可,推动内驱力往更高境界发展。

  当孩子们认识长度单位以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后,他们喜欢拿着尺子到处测量物品。比如测量玩具的长度、自己能跳多远、桌子的长宽以及高度。于是我在益智区投放了一些物品和记录表格,孩子们在区域里玩得不亦乐乎。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还在表格在前面给物品的长度从大到小进行了排序。我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了肯定,孩子们也在内心给了自己一个肯定——我可以,于是益智区的一角常常有孩子们测量的身影。

  我接受:赢得一定认可,赋予学习成就感

  “我接受”其实就是内驱力的具体表现。成就感是特别关键的一环,每个人都需要成就感,需要自我价值的认同,年幼的孩子尤其如此,因为孩子很容易觉得自己是弱小。因此,我们更应给孩子一定的认可,让孩子积极参与生活是很好的赋能方法。

  当孩子们对测量和记录的方法掌握后,他们会持续地做关于测量的小事,如在老师制作教玩具的时候帮忙测量和记录等。并在生活中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学习和掌握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发现工具的便利和带来的乐趣,并对自己特别有认同感:原来小小的我也是可以掌控生活的。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用海明威的话说:“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人来自外部力量是压力,内在的迸发是成长。我们需要对孩子的等待、相信和爱,当孩子开始有人生的动力,那么所有学习都是帮助他自我提升的工具,这种动力就是自我实现。因为只有自我成长的动力,才是孩子最真实的力量。

《格局》读后感11

  我们都想窥探一下成功人士到底有什么秘诀。其实,稍稍了解一下你就会发现,一学就会的成功秘诀并不存在。

  但是,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格局很大。

  格局对人的影响有多大?看看这两位天使投资人的例子就明白了:美国金融大亨J.P.摩根,预见了电力行业的兴起,投资了爱迪生、特斯拉,缔造了商业帝国;同时代的马克·吐温,没有关注行业发展情况,只投资了一些和自己相关的出版社,钱都打了水漂。

  你看,格局大的'人,能精准判断时代的脉搏,知道什么时候该果断出手。

  推荐吴军老师的新书《格局》,帮你突破成就的“天花板”。

《格局》读后感12

  虽然有很多重复的部分,但是还是值得一看的,马云的很多理念,不止于经商,创业,对为人处事,都很有帮助,做人坦荡真诚,只这一点,现在很多人都做不到了,强调社会责任,以利他,为企业核心,很了不起,最喜欢这句话,没有伞的.孩子,更要努力奔跑。无父辈的权势、财富、关系可拼,就不妨自己打起精神,鼓足干劲,拼体力,拼汗水,拼知识,拼智慧,拼吃苦耐劳,拼锲而不舍,就能拼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与幸福。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但如果你不努力,永远不会有人对你公平,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唯有踏实努力,积极进取,坚持自己认为对的,自己喜欢的,信仰的,一直的努力,总会成功的,没有任何成功可以一蹴而就,暴风雨后才有彩虹,加油。

《格局》读后感13

  《格局》这本书有两个版本,一本是白色的《格局:世界永远不缺聪明人》,另外一本是蓝色的《格局:格局的大小决定成就的顶点》。有网友提到蓝色的书内容好,因为是逻辑思维出版的。

  文中提到:众利勿为,众争勿往。日中则移,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是自然界的铁律。凡事到了头,就要格外小心。当一件事情或者一样东西,大家都去争抢的时候,你也就在旁边看看就行了。当大家都说做这个可以发大财的时候,你要赶紧逃。赚钱是什么?是你要从别人口袋里拿钱到自己口袋里。这件事情,大家都说可以轻松就赚到钱,这个不是骗人是什么?赚钱应该在当代社会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应该是一件难的事情才对。所以,应该是赚钱难才对,应该是大多数人都只能赚辛苦钱才对。只有极少数人才可以赚轻松钱,但是他们哪怕赚轻松钱也不会去大声嚷嚷让其他人知道。

  分享利益,是作为职场人士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中国人喜欢吃独食,喜欢争抢,最好是把别人的那一份都抢来,不管未来怎么样,现在自己所拥有的才是实际的。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呢?而作者提到再好的人,如果舍不得分享利益,周围的人最终也会离他而去。这一章节,我看得的确挺震撼的。中西方文化的撞击可以在这一篇中体现。

  凡事慢三拍。我以前做事情喜欢一遇到事情,就立马去做,从来不思考如何做。但是,经历的事情多了,就发现以前的做法太愚蠢了。做事情前就应该想好这件事情是什么事情,如何做这件事情,应该从哪里下手等,想清楚了再动手。埋头苦干的`人是没有用的,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乱窜。上天不会亏待一个真正努力地人,但也不会同情假勤奋的人。

  一个优秀的专业人员在做事之前,会梳理出一个做事清单,按照重要性和影响力的量级排序,然后集中资源把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事情先做完。至于无关紧要的事情,可能直接从清单上删掉。没有经验的人则是什么事情先来就先做什么,以致做了很多费力而没有影响力的事情。

  吴军老师提到浙江人普遍有一个优点,就是无论贫富多少都强调靠手艺吃饭。浙江有很多低调但是很能赚钱的企业家。

  身为浙江人,的确浙江人比北方的人更加能吃苦,但温州人比一般的浙江人更能吃苦。经历过第一代的创业和财富的积累,杭州很多年轻公司老总都是靠着父母提供的第一桶金开始的。创业的成功率基本是5%左右,而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加深了财富传承的风险。在中国的未来二十年,社会风云变幻,如果自己没有真本事,你连父母留给你的传承都守不住,更别说是发扬光大了。

  顶尖的大学最想要的都是做两遍题就能取得好分数的学生,而不是刷几百套题的人。十年寒窗苦读,上了一所还不错的大学,甚至过去一直是学霸,其实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面对比自己想象中复杂得多的机会,自然很容易“整个人都不好了”。

  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走正道,不要总想着出奇制胜,特别是在未来非常光明的时候。很多人总想抄近道,占别人一点儿便宜,觉得这样才能走得更快。其实这种想法智慧导致不断兜圈子、走弯路。我很反对弯道超车的说法。

  这本书写得最精彩的是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之争。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文中也提到中国人从上到下能够通过劳动改变自身经济命运和社会地位,这是中国得以成功的原动力。在未来,只要中国人的这种原动力还在,无论国际环境如何,都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无不说明着中国人的原动力。

  终身学习的目的就是让自己领先同辈人一步,以便成为具有时效性的人才,避免在低水平上竞争。

  每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都让李嘉图定律的效应放大,即使各种资源总体的数量在增加。作为一个凡人,我始终奉行“世界上真正的老大是上帝”这样一个原则。像摩尔定律、安迪——比尔定律和李嘉图定律这些规则,是上帝设定的,任何人都赢不过它们。你信也好,不信也罢,它们永远在左右着世界。就像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一样,你要掌握很多规律和规则,你才可能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

  作为个体的人,如果你比同行的平均水平好那么一点点,就会受到欢迎;如果好一个数量级,就会有人出数倍的溢价邀请你做事。相反,如果你比周围人差,你的劳动即使是免费的都没有人要,这就如同没有人愿意付钱租用荒滩和盐碱地一样。于是,现在形成了一方面很多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很多人没有事情做的现象。我经常讲10个90分都抵不上一个100分,因为卓越和良好之间的落差是巨大的。

  看知乎上有人提到,吴军老师前几年比现在更敢讲,不过现在他起码比很多人敢写。敢写的人,作为读者才可以收获多。

《格局》读后感14

  《决定上限的是你的情商和格局》,刚看到这本书时颇令我感到好奇,情商也就罢了,情商确实会让你在朋友方面得到不少的优势,但是和格局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呢?随着读书进程的深入,让我对这个词有了更好的理解:广义上的格局是指我们到达什么的位置,或者什么样的认识程度,即眼界和心胸,所处的`位置高度不同,身边的环境,思想高度也就不同了,甚至认识人物的层次也不同了。狭义上的格局可以细分很多如“思想上的认知,对周围人与事物的对待方式,自己的行动力等等”。

  一个人生活的半径,并不是由他们的能力和意愿决定的,最重要的是你的格局。当然,能力是很重要的,只是发展到一定程度,格局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你的未来如一艘船,船能行多远,甲板和机舱人员的相互配合固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可能是取决于你的油舱有多大。油舱,就是你的格局。一个人对自己的定位往往能决定这个人一生的走向。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古人都明白缺乏格局意识的害处,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更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到谋全局,顾全局,养成从全局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习惯。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这个过程,我们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这个称号,更多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的转变。

  格局小的人,会无限地放大委屈,自怨自艾;格局大的人,则会把委屈当作人生的必修课,负重前行。作为一名当代航海人,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我们所谓的困难如晕船,信息缺乏等等,但是和前辈们对比我们有什么抱怨的资本。轮机长鲁金飞同志兢兢业业在岗位上奋斗几十年,彼时的条件与现在相比可能会存在不少的差距吧。人活着就要经历必要的痛苦,挺不过去的时候想一想和你同行的不止你一人。挺过去了,便涅槃重生。

《格局》读后感15

  我最近在读黄静洁的《父母的格局》一书,书中的育儿观念对我触动很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朋友。父母养育孩子,不仅要让孩子吃饱穿暖,更应该考虑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养育孩子过程中的视野、态度和方法。

  书中提到,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世界就有多宽广。没有格局小的孩子,只有格局没打开的`父母。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的格局拓展了,孩子的世界就会丰富多彩,有终身成长思维的父母,就会有茁壮成长的孩子。

  随着孩子的成长,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孩子的视野不断拓宽,父母不仅要跟上孩子成长的节奏,更要善用外界资源,开放式养育孩子,不能只关注作业、读书、考试。现在很多孩子学业压力大,是因为父母把焦点几乎全部放在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和终身成长。我们常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与其焦虑,不如做有格局的父母。

  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资源,当然能够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我更想说的是,资源是相对的,大部分普通家庭无法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我们可以做学习型父母,给孩子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爱的滋养中成长。优秀和幸福哪个重要?我的答案是幸福。我们要培养孩子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让孩子的内心蓄满阳光和能量,让孩子能够自信地面对人生风雨。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单纯要求孩子做到最好,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在孩子变得更好以前,身为父母,我们更需要把自己变得更智慧。让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观念,和孩子一起成长、各自精彩吧。

【《格局》读后感】相关文章:

有关格局的作文11-04

体式格局近义词及解释10-21

格局读后感03-29

《格局》读后感04-12

中考作文指导:布设格局10-18

《格局》读后感(通用18篇)05-18

2017全国卷2高考满分作文:格局与担当10-02

17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做人要有格局11-27

2016高考作文预测:青蛙蛤蟆,追求不同方显出格局11-27

2017年高考作文预测:青蛙蛤蟆,追求不同方显出格局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