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龙八部》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1
《天龙八部》里,每个人都“求不得”,段誉不愿学武,但却学了凌波微步,北冥神功(部分)和六脉神剑这些绝学,少室山一战无人不知段公子武艺之高,段誉追求的那些妹子让他无时无刻都在处于伦理关系的恐惧之中,无论是早起的木婉清和钟灵还是他一直追求的王语嫣,如果不是刀白凤爆料可能他真的会崩溃的,段誉一直以为自己的段正淳的儿子,处于伪伦理关系状态,但最后他才是别人的孩子。
虚竹一辈子就想当个好和尚,他对少林有归属感,把少林当成家没错,但这与他想当个好和尚并不冲突,虚竹是个连喝碗水都要超度一下的好和尚,但结果他却杀了人,他吃面连荤油都不愿意放,但却在灵鹫宫烂醉如泥,他只想连自己本门的佛家武学,但却得了一身道家武功,少室山上虚竹与鸠摩智大战,自己的佛家武功不管用了的时候,只能用道家武学来还手,从这时候开始,到之后少室山大战喝酒结拜大战丁春秋报仇,再之后向西夏公主求亲,虚竹的心态就彻底变了,他不再排斥老天强加给他的这些东西了,但这真的是解脱么?这更像是认命,毕竟他的初心,那个少林寺的小和尚已经彻底不在了。
萧峰,这是个标准的大英雄,为两国和平而死,但他的一生却一直在求不得,他出场时就已经是丐帮帮主了,他前30年一直以为自己是汉人,甚至替四大长老赎罪的时候的理由也大多是在大宋与大辽战役中立过功勋,他以自己是汉人的身份为豪,但结果他是个异族,是契丹人,他想当个好帮主,结果全冠清等人背叛了他,他想为养父母和师傅报仇,结果凶手是自己亲爹,他一辈子最受不得冤枉(他第一次杀人就是因为被养母冤枉才杀了大夫),结果全天下都冤枉他,他曾立誓不杀汉人但聚贤庄一战即使是自卫,依旧很多人命丧自己手中,他爱上了阿朱,结果阿朱是自己亲手打死的,他拿辽国当自己最后的归宿,结果他两个义弟挟持辽帝之后,他再也回不去了,无论是为了百姓还是为了自己生活了三十年的故土,他都不能让辽帝侵宋,但他这么做某种意义上也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所以被耶律鸿基所激之后他才会选择自杀,死或许算是一种解脱,但除了死,以萧峰的性格,他别无他路。
虽然芸芸众生都挣扎在“求不得”之中,但是,他们最后也都得到了解脱。
仔细看看《天龙八部》里的人物,段誉的核心人生追求是一心向佛吗?他的最核心的.追求是喜欢王语嫣,旧版里最后追到了,新版了这个心结淡漠了,都是解脱;虚竹的核心追求是一心向佛吗?他想留在寺院只是因为从小在这里长大,把少林寺当成家,结局他还俗去了灵鹫宫和西夏,得到了更多的朋友、部下,新的生活,可以视为一种成长;萧峰的最大追求一开始是追寻生死,但是到了后来逐渐意识到家国纷争更重要,最后求仁得仁——包括段延庆四大恶人、少林方丈、甚至慕容复,最后都从自己“求不得”的大纠结里解脱出来了——段延庆一生想找回皇位,最后发现段誉是自己亲儿子,他能替自己接回皇位,含笑而逝;叶二娘死在了丈夫怀里;少林方丈一辈子想掩盖自己的黑历史,最后坦然面对了自己,认了妻儿;逍遥派的那几个女人互相记恨,最终在死前终于淡漠了仇恨。这才是《天龙八部》最想说的,金庸在这部小说里想表达的是“对于人生种种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各种心结的解脱”。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2
今天重温了天龙八部,港版的作品都很经典,符合原着,演员演技也好。
标题取自于佛经中天龙八部,人与非人,故事就刻画了一个非人的世界。
萧峰的经历充满了悲壮,原本顺利的人生随着信件的解开,一夜之间,发现自己竟然是野蛮的契丹人,丐帮帮主的声望一落千丈。在找出真相的过程中也那么不顺,自己遭到误会和不理解,心灰意冷。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温柔可爱的江南女孩,阿朱,他此生的挚爱,她陪他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光。原本许下承诺,报完仇就去大漠放牧,永不回中原,将会多么美好,多么温馨。可是为什么,命运就那么不济,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重伤了阿朱,阿朱伤了,不会再回来了。他也伤了,仿佛一瞬间失去了所有。他以前就算受再大委屈,身边还有个阿朱,可现在,那个知音永远地离开了他。塞上牛羊空许约,这对他太残忍了。他恨不得随她而去,可是他大仇未报,还要完成阿朱的遗嘱:照顾阿紫。
于是,他继续他的命运。他发现了带头大哥是他的父亲,他发现了宋人对待契丹俘虏一样残忍,他发现了这个世界一片灰暗,他最后维护了辽宋的和平,他威胁了辽国皇上,自认为大逆不道,无颜存活于世间。阿朱已死,他以无所牵挂,他选择终了生命。不过,离开这个让他崩溃、绝望的世界,对他也是种解脱。
萧峰,悲剧英雄。在了解萧峰的.事迹后,我对日本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我恨日本,就像宋人恨契丹人残忍野蛮一样,但残忍的军国里还是有仁义、善良的人物的,就像萧峰。两国政府之间的斗争不能和两国人民的关系相提并论。
段誉,大理世子,多少人羡慕的光环。还托他爹的服,有了那么多喜欢他的妹妹。可故事的结局,他若想和语嫣在一起,就必须承认自己是大恶人之首的儿子。新版的天龙八部中,他最终没有和王语嫣在一起,是不是金庸先生觉得段誉先前的命运太好了。
他几个妹妹里,我最喜欢木婉清。钟灵太萝莉,很可爱,但感觉傻傻的。王语嫣似乎少了点个性。木婉清,像极了她母亲,冰冷的外表下有颗脆弱的内心,一心一意对段誉,义无反顾为他送死。我在沧月的镜里,喜欢云焕,名侦探柯南里喜欢灰原哀,貌似我都喜欢些孤独的人,恩,他们很冷静,很理性。
虚竹,原本很本分的一个小和尚,一心只想着念佛,做善事。机缘巧合之下修得高强武功,成为西夏驸马。可是他被迫无奈地犯下憎规,内心自责不已。
作为孤儿,他终于有一天于亲生父母相认,亲生父亲竟是从小看着他长大,却没有认他的方丈玄慈,而母亲是第二恶人。一家团圆的时刻,竟与双亲离去,不到两个时辰。喜从天降,背瞬间而来,这对他是多大的一个打击。
我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
三个人里我最喜欢萧峰,沧海横流,尽显英雄本色。他是乱世中的豪杰,他存活在每个人的心目中。
三个主角,多种命运,多种悲凉,众生皆苦。六道轮回,众生之中,唯人最苦。好自为之。
生命中会发生很多事,我们不能控制,我们能做的只有调整好自己,即使很不顺,也要像萧峰一样,问心无愧,活出自己的精彩。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3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殊不知,初读那本书,我竟有些许的伤感:伤感萧峰与慕容复,一个为了忠诚,一个为了理想,都走向了人生的不归路……这本书便是在首段十四字中的“天”——《天龙八部》。
在这部小说中,最有侠气的人莫过于是萧峰。无论是他功成名就时与段誉拜把;或是多次蒙冤,无处伸张;还是虽被逐出丐帮却仍尽力挽回丐帮名声,都令我肃然起敬。
萧峰在他还是丐帮帮主时,曾与段誉拼过酒量,当时二位一口气喝了四十大碗烈酒。只是段誉那时是用六脉神剑将酒从指尖逼出,酒量可说是无穷无尽,而萧峰却全凭真实本领,连尽四十多碗,兀自面不改色,略无半分酒意。真可谓是:剧饮千杯男儿事。
萧峰本名乔峰,是契丹人。可当时汉人可把外族人看得猪狗不如,就连萧峰自己也常常称契丹人为辽狗。可真相被揭露后,他起先是满腹疑窦的,怀疑是否有人陷害他。后来发现是千真万确后,便也心灰意冷了,连名字也改回本名了,见人便自称:契丹人萧峰。此后他便对忠于哪一方纠结不堪。他最后是忠于丐帮多代表的大宋还是忠于大辽,作者并没有交代,我自然也并不清楚。我只知道他陷入无限纠结后自尽时,契丹皇帝耶律洪基说了一段话:
“他到底是与我大辽有功还是有过?他苦苦劝我不可伐宋,到底是为了宋人还是为了契丹?他与我结义为兄弟,始终对我忠心耿耿,今日自尽于雁门关前,自然绝不是贪图南朝的功名富贵,那……那却又为了甚么?”
为了甚么?汉人就一定高尚,契丹人就一定猪狗不如吗?难道在契丹人眼中,汉人也不是最底层的吗?这便是民族分裂造成的惨重后果!我认为,他是为了,民族的统一与团结而自尽的!
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
反观慕容复,金老先生渲染了大半本书的“北乔峰,南慕容。”但之前慕容复一直没出场,等到出场却也令人大跌眼镜。
慕容复一心想着复国,下定决心要分裂出一个鲜卑族燕国来。他其实不算是个彻头彻尾的坏人,他是有目标的,他是有梦想的,可惜他还拥有的一样不必要的东西——他还有,过人的自傲与自信。
在丐帮脸面丢尽时,萧峰是及时赶来并一声怒吼:“谁说星宿派武功胜过了丐帮的降龙十八掌?”而此时慕容复却想着乘人之危,先拉拢人心,由于星宿派杂人甚多,拉拢来光复燕国有用。可他与萧峰平生并无交集,甚至还是与其齐名的。他也只得以萧峰是外族人为由向其挑战,使得萧峰处于以一敌三的'境地。怪不得后来萧峰冷笑:
“萧某大好男儿,竟和你这种人齐名!”
可最后,这一切不过是臆想罢了,富贵梦越做越深,直至发了颠。小说的结尾告诉我们:慕容复坐在一座土坟之上,头戴高高的纸冠,神色俨然,并让孩子向他跪拜才给他们糖吃。凭借着空想来满足自己心中的虚荣,自己根本不切实际的分裂民族、复国之梦!
想到这里,我不禁庆幸如今党的民族政策,提倡民族团结一家亲,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与歧视行为。的确,人人生来平等,五十六个民族就应该团结友爱,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只是因为那本书,现在的我却少了几分伤感,另一些感慨、惋惜却陡然而生:每当想起慕容复那一幕心中还是不免一颤——
用那红眼睛幽幽地望着纸糊的孤城……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4
对于《天龙八部龙八部》这部电视连续剧,我相信很多人看过了,而我更是看了不止一遍。而《天龙八部龙八部》这本书,却是因为读书比赛才看的。
以前,我沉迷在电视中,不喜欢看书,也不喜欢那些厚厚的武侠小说。不过,当我读了《天龙八部》,发现书中的内容远比电视丰富。因为电视画面具有局限性,不可能把书中的内容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所以我觉得看书有以下几点好处:
1、看书时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3、看到后面的情节时,可以翻到前面加以对照。
4、看完一本书后,可以在回味那些精彩细节。
当然,看电视也有其自身的优点。看电视可以使人放松心情,暂时放松大脑,得到休息。
然而,我这次读了《天龙八部》这本书,感触甚多。在这本书中,乔峰的豪迈,虚竹的憨厚,断誉的深情,都是我喜欢的元素。而且通过这本书,我也深切地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融入到了曲折迷离的故事情节之中。
当我看到乔峰被人误认为是杀人凶手,有理说不清时,我在内心深处为乔峰含冤,也痛恨那些自称正派的所谓武林英雄。我最为乔峰感到不值的是: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辽宋两个国家的和平。有一部分人不理解他的善心。不过,当他深陷牢笼中时,许多中原的英雄去救他,这对于他的一生也就够了,至少他没有白活于这个世界上。而发生在乔峰身上的那些事情,使我明白了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也不能听信别人的一面之词,职能当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时,才有资格去评论,才有资格去作出最后的评判。否则,可能会因此而误伤好人,甚至作出令人终生遗憾的决定。
金庸写过许多武侠小说,其中多部被拍成了电视剧。而他的书,我只看过一本《天龙八部》。虽然他写的作品不一定是最好,但是我从中能够懂得很多道理,也能够学到许多写作的技巧。首先,他写的作品中,人物各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他擅长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将人物的性格和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我们了解主人公,慢慢融入到故事情节之中,仿佛身临其境。同时,他还写出了在情理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的细节――断誉是段延庆的儿子。其实,仔细想想,也会合乎情理地推测出来。书的前面曾几次提到段誉不像他的爹爹段正淳,但因为他母亲是王妃,所以没有许多人怀疑过他们的父子关系。不过这样段誉反能够和他最敬最爱的'王姑娘在一起了。这种写作方法,我也许学不会,这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但是我会尽量地尝试。最后,他写《天龙八部》时,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而对于一些同时发生的事情,他又很巧妙地用插叙,自然地交代那些事情,一切显得那么顺理成章,没有丝毫牵强和唐突感。
我觉得自己的文笔不是很好,有时写的文章只能算“凑合”,有时却写的很差。不过,我这次读了《天龙八部》这部小说,真的受到震撼,感触良多。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书的内容远比电视剧里的丰富。其次,我看事情时,学会了不止看表面,而要了解深层次原因。最后一点,也对我最有益的,就是我学到了另一种写作方法,明白了什么叫做写作技巧。我一定要努力,争取在写作方面取得新的进步。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5
读完小说,像看完一出戏。余音绕梁,好大一盘棋。
这是我完整读过的第一部金庸的小说。不论江湖是什么样子,这部书里所描绘的,就是我所知道的第一个江湖:快意和残忍。只浅浅读过一遍的我不敢对整部作品做什么草率的评价,就挑几处最震撼的地方一一评说。
我庆幸金庸没有把萧峰塑造成一个在闯荡江湖归辽去,致力于“维护新型民族关系”的典型。于萧峰而言,我看到的是领袖的气魄,和一个悲苦身世造就的英雄。我更愿意接受“乔帮主”这样一个角色的设定,他平息内讧,威震八方。现实一点讲,作为一个领导者,他兼具胜人的能力和服人的气度。重情义而不失威严,依法度而不伤和气,别看只是一个“草根式”的丐帮,这套精准的管理体系,放到今天都让人为之叹服。这是一个让人心疼的纯爷们儿。大概他平生动过唯一一次情就是对阿朱,以至于对阿朱的嘱托时时都挂念在心上。我一直不觉得阿紫有多好,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人如果真的存在,我会对她恨之入骨。然而萧峰救了她帮了她,宠着她由着她。如果没有阿紫,萧峰的后半生也许不会那么惨,甚至他会不会以悲剧收场,都不好说。然而阿紫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记恨却不可或缺的人物,是萧峰必须要完成的承诺,是好汉的真性情的鲜活的载体。所以说,萧峰的形象是完整的,而且是伟大的。
真正的好汉不会因为见惯了血雨腥风就失去了内心深处的柔情,能成事者,一定能对苍生保留一颗悲悯之心。就像杀人不眨眼的萧峰,面对宋辽边境的惨状而有的不忍和悲痛;就像次次大难不死的段誉不论被逼到什么地步,杀了人都觉得昧了良心。无情,能让人爬上江湖的高点,却也更加容易跌入无底深渊。最后萧峰自杀了,我心里虽痛,却也不得不承认那是这个汉子人生最好的归宿。他无处可去,无处可依。他心中有大宋,可大宋从未认可他;他所期待的边疆的和平,是那个时代不可能达到的'“理想共产主义”。他的境界有点像曾经任何一个时代的天才——
看起来,似乎所有的天才,都有着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的一面,又或许上天是公平的,给了他们超凡的智力,也剥夺了他们正常生活的权力。与时代洪流的背离,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已经触碰到世界目力所及的尽头,他们的眼睛,看到了我们看不见的光。他们所处的高度,亦给了他们无尽的孤独。
是现实把他逼上进退两难的绝路。当复仇结束,身世之谜解开,父亲皈依佛门,国仇家恨注定难以两全的时候,他的内心应该是空虚和迷茫的。如同用尽全身的力气为了一个目标放弃了一切,到头来发现这些放弃与付出是矛盾的,那种痛苦远大于复仇其本身的快感。江湖的残忍,也由此可见了。
我只是忽然想到了,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用来概括他悲情之外的洒脱,是再好不过。
又说,江湖上的人不论性格如何,总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论是快意恩仇还是勾心斗角,你都会觉得,他们“本该如此”。不应该凭对一个人粗浅的认识就下定论,一如四大恶人没有谁是性本恶的。先入为主的论断,总是轻易地略过了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去,也缺乏对一个人最基本的尊重。
我喜欢段誉的真诚和“傻气”,虽然他的主角光环的确是很刺眼,大难不死的金身和用不完的桃花运——但我觉得这些都是有理由的,都是他应得的。他没有富家公子的矫情,有的只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别人对他好他恨不得把整颗心都挖出来送给他的真性情。他是一个被江湖养大的孩子,然而万幸的,是他没有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失去本心。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6
读完小说,像看完一出戏。余音绕梁,好大一盘棋。
这是我完整读过的第一部金庸的小说。不论江湖是什么样子,这部书里所描绘的,就是我所知道的第一个江湖:快意和残忍。只浅浅读过一遍的我不敢对整部作品做什么草率的评价,就挑几处最震撼的地方一一评说。
我庆幸金庸没有把萧峰塑造成一个在闯荡江湖归辽去,致力于维护新型民族关系的典型。于萧峰而言,我看到的是领袖的气魄,和一个悲苦身世造就的英雄。我更愿意接受乔帮主这样一个角色的设定,他平息内讧,威震八方。现实一点讲,作为一个领导者,他兼具胜人的能力和服人的.气度。重情义而不失威严,依法度而不伤和气,别看只是一个草根式的丐帮,这套精准的管理体系,放到今天都让人为之叹服。这是一个让人心疼的纯爷们儿。大概他平生动过唯一一次情就是对阿朱,以至于对阿朱的嘱托时时都挂念在心上。我一直不觉得阿紫有多好,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人如果真的存在,我会对她恨之入骨。然而萧峰救了她帮了她,宠着她由着她。如果没有阿紫,萧峰的后半生也许不会那么惨,甚至他会不会以悲剧收场,都不好说。然而阿紫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记恨却不可或缺的人物,是萧峰必须要完成的承诺,是好汉的真性情的鲜活的载体。所以说,萧峰的形象是完整的,而且是伟大的。
真正的好汉不会因为见惯了血雨腥风就失去了内心深处的柔情,能成事者,一定能对苍生保留一颗悲悯之心。就像杀人不眨眼的萧峰,面对宋辽边境的惨状而有的不忍和悲痛;就像次次大难不死的段誉不论被逼到什么地步,杀了人都觉得昧了良心。无情,能让人爬上江湖的高点,却也更加容易跌入无底深渊。最后萧峰自杀了,我心里虽痛,却也不得不承认那是这个汉子人生最好的归宿。他无处可去,无处可依。他心中有大宋,可大宋从未认可他;他所期待的边疆的和平,是那个时代不可能达到的理想共产主义。他的境界有点像曾经任何一个时代的天才――
是现实把他逼上进退两难的绝路。当复仇结束,身世之谜解开,父亲皈依佛门,国仇家恨注定难以两全的时候,他的内心应该是空虚和迷茫的。如同用尽全身的力气为了一个目标放弃了一切,到头来发现这些放弃与付出是矛盾的,那种痛苦远大于复仇其本身的快感。江湖的残忍,也由此可见了。
我只是忽然想到了,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用来概括他悲情之外的洒脱,是再好不过。
我喜欢段誉的真诚和傻气,我痛心慕容最后的疯癫。我不觉得他复燕有什么错,虽然那不是正道,虽然在他的身上没有什么义气可讲,可是这样一个在旁人看来荒诞到可笑的梦想,对他来说可能是几代人的热望。他不配北乔峰,南慕容的名号,可我心疼的是他太执着,最后钻进自己幻想的世界里,并一无所有。
这大概是他的选择和他的幸福。段誉也这么想。
在书里,喜欢的人有很多,讨厌的人有很多,憎恨的人有很多。我喜欢这样一个江湖,让人可以放宽了心去爱恨。我不喜欢把江湖上升到社会的高度,不是因为它没有现实意义,而是它本该成为每一个人心中的理想国,哪怕是全书终了,也在每个人的心里,留有完美的逗号,和独特的、待续的结局。
壮歌千里,待与君说。快意,江湖本色。
【《天龙八部》读后感】相关文章:
《天龙八部》读后感01-03
《天龙八部》读后感(精)07-07
《天龙八部》读书笔记范文10-26
灯谜基友(天龙八部人物)10-11
《天龙八部》读后感5篇01-22
天龙八部读书心得02-19
读《天龙八部》有感03-14
天龙八部主题曲是什么10-04
天龙八部的片尾曲是什么10-08
难念的经歌词(《天龙八部》主题曲)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