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1
作为一名新老师,面对孩子常常感到手足无措,更何况是面对51名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除了感到迷茫无助以外,更多的是感到不得法。小朋友都是那么的天真可爱,可是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心态和角色并不能立刻进入现有的角色身份中,常常刚出现各种小状况,比如上着课的时候,突然有小朋友哭闹,再比如上课的时候突然有小朋友说尿裤子了……
每一天的上课就好比打仗一样,常常让人觉得不能如鱼似水的遨游在课堂的海洋中。然而当我看到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以后,我发现这些问题都是催使我们成长的教育机智的体现,孩子们的问题层出不穷,做老师的应该要调整心态,心平气和的面对这些孩子们。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以每日记载的随笔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薛老师带一年级时的点点滴滴。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走向平和,记述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第二部分是请跟我来,收录的是薛老师给孩子家长的信。第三部分是平和辐射,收录了她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是聆听大师,这一部分可谓是一针见血,点破了她“心平气和”支撑的理论来源:对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师的理论潜心揣摩和领悟——“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
首先要每天读书。
薛老师是一个极其爱书的人,她的博览来源于阅读。在她看来,阅读,原本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饭一样属于必然的事情。她认为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家长如此,教师更要如此。薛老师说的好: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
其次上课声音要小而柔和。
以往讲课时常常忍不住会提高自己的嗓音,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会听话些;常常忍不住厉声喊叫,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才不敢“胡闹”。可是,错了。看来,从现在开始我真的需要“修炼”了,要心态平和,声音小而柔和。
再次,每天要不断地反省、思考。在这本教育教学随笔中,经常看到她忏悔录式的自我控诉,通过强烈的自我反省一天天地由浮躁而走向了心平气和。
最后要及时跟家长交流、沟通。
薛老师说:“教师的爱要博大得多,它包含慈祥的母爱,严厉的父爱和知心的友爱:知心朋友之间的理解,尊重,信任与交心。”薛老师不仅注重了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沟通,而且特别注重与家长沟通,她给家长写了那么多信,引领着家长向正确的教育理念前行。
教书育人,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潜心修炼,默默耕耘,静待花开的声音。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2
薛瑞萍老师的这本书买了很久,却由于很多原因一直没有读完,于是趁着暑期,继续拜读了这本书,读后感触颇深。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薛老师再一次带一年级后的每日经历,语言朴实又不乏生动,看似散其实聚,在普通的叙事中向我们展现了她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薛老师把一年级的基调定为“心平气和”,整本书详细记录了自己是怎样从焦灼走向平和,她的班级又是如何走过了艰难的时期,从而建立了良好的秩序。从字里行间中我受到了启发,心灵受到了震撼,与之产生了共鸣。
回想起当初自己刚接手一年级的这群小豆豆们,几乎每天都是这样没完没了地叮嘱学生注意事项、一遍遍地重复各种要求、大声地叫喊保持安静……身心疲惫、精神煎熬,整个人在忙碌、繁杂、焦躁中度过。一个月下来,感觉累到怀疑人生。所以当我看到薛瑞萍老师在文章中写道“尽量放低声音说话,尽量态度温和,感觉效果反而好些。”我的感受特别深。薛老师还举了个例子,比如放学排队:“现在我们安静下来,我们变成了一块石头,我的头不动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静下来了,我的手不动了,我的脚不动了,我像块石头。现在我点到谁的名,请你拿好自己的.东西到门口去排队”。老师点名的声音越来越轻,孩子排队的动作也越来越轻。再想想我们平时放学时集合的路队,真是汗颜。所以渐渐明白了面对吵闹的学生,老师的大声呼斥或许能威慑住学生,但也只能说是一时,日后,学生就有可能学着老师的样,为了使自己的声音清晰,一个比一个大声说话,安静的环境从何而来?像薛老师所说的“也不要特地注意,是我的修炼到了——上课说话声音小而柔和。我声音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创造安静的环境其实还要从老师身上开始,只有为人师者做到了心平气和,才能培养出学生的静气;只有为人师者做到了心平气和,才能做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是塞给学生。
除了语言培养孩子的静气,薛老师还用音乐滋养孩子的心灵。“优美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有了鉴赏能力————吃过仙桃的人,是再也不会贪恋烂桃的。”这是薛老师的一段话,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听音乐,静静地趴在桌上听有各种优美的轻音乐,如《雪绒花》《春江花月夜》《早晨的空气》《春野》……慢慢地,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朗读、自习,包括休息;慢慢地,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音乐成了这个班级形成优良教学秩序的一大功臣,正是音乐的熏陶使孩子学会了读书、学会了思考并快乐地成长。
书中还有很多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也在薛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感受到教育中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明白了从容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心态。所以从现在开始告诫自己学会从容,学会心平气和,学会一种美丽的工作姿态!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3
20xx年第一次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时,就特别想在一年级尝试一下薛瑞萍老师培养学生静气的做法。那时却没有教一年级,接了三年级的班。然而那时读得实在不够用心,因为我没能把薛老师的精神和方法学以致用。
20xx年再读这本书,发现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心里存着的很多问题与书中思想、做法相互碰撞,有了更多的问题和思考,“心平气和”的观念,让我的浮躁去了不少,面对学生时多了一些鼓励、肯定和设身处地,少了些气急败坏的怒火。
现在又一次看这本书,自我感觉心境已经渐趋平和,比过去心静多了,对这本书感觉更像见到老朋友似的契合。拿起书,随手翻阅着,也看看以前阅读时在旁边写的随笔,唯一个“静气”,如细雨滋润土地,渗入心田,首先静下来的是自己的心。深觉“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的真谛。
薛老师说,刚开始的时候,常规教育围绕一个中心词:“静”。讲课声音尽量小,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希望尽早让他们懂得静是好的。薛老师说,发现分心的孩子,宁可疾步走过去,告诉他看黑板,也不大声呵斥。
瞧,我就在薛老师的“静气”中心静了下来,读书思考。我看见,过去的我,轻轻提醒或走神或讲闲话的孩子,然而,忍不住地,会为多次提醒依然我行我素的孩子爆发怒火。我也听见,自己提醒学生安静的声音过于响亮了,与我所要求的相悖了。那时的我,一定是忘记了看书,失去静气的滋养,才变得愚昧了,才做出与我愿相反的事。
但是,这样的我,这样的你,这样的教师,这样的家长,又何其多。因此,薛老师提醒我们,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平和地与孩子说话。
我们总说现在的孩子,比起过去的孩子,少了很多单纯,多了许多浮躁。看过许多孩子和许多家长,见过社会各界的诸多功利现象,再回头看孩子,不禁觉得,孩子还是单纯的孩子,是这个社会跑得太快,变得浮躁功利了。大人们将自己的浮躁功利用着各种爱孩子、为孩子好的名义不断加诸在孩子的身上,还不容许孩子说不的,比比皆是。然,心平气和,用平常心对待孩子,又谈何容易!薛老师真实地在这本书里讲述了自己以前对待儿子的错误做法深深伤害了年幼的孩子,在心灵的煎熬和极大的付出中才悟出“欲速则不达,性急坏大事”,才有现在《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教育之道,在于言传身教。想要教育出有静气的孩子,必定要先让自己成为有静气的教师或家长。而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要拥有静气,读书是最好的办法。时时让好书相伴,头脑才能常保冷静,心灵才能常受洗涤,才能养出静气,养出智慧。薛老师在给一年级家长的第一封信中就提出了阅读的要求,在后面的多封信中又一再的强调加强孩子的课外阅读。薛老师更是用整节的'语文课给孩子课外阅读,让孩子听音乐。文字的艺术和音乐艺术的融合更给孩子以静的熏陶,心静则心美。薛老师以自己的阅读带动孩子们的阅读,以自己的静心滋养孩子们的静气,也给此刻读书的我带来心平气和的感染和感动。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带给我阅读时的心平气和,我将记住此刻的心情,努力把这种心平气和带给每个孩子。定能生慧,静纳百川。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在阅读中培养孩子的静气,同样也要培养自己的静气。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4
印象中,带过4个一年级了,这其中,有三个担任班主任。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时候了,这些刚踏入校门的小东西们,活力无限,但什么规矩又不懂,这边一会儿哭了,那边一会儿要去尿尿,早晨不会读书需要老师领着读……没半个月就差点累趴了,还好,那些没有经验的日子,幸亏有年轻旺盛的经历。看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仿佛一下子把我拉回了过去,这细碎繁琐的日子,唯有亲身经历过并且担任过班主任的老师才会有深刻体会。这些小小的能人儿,个个像秋天饱涨的豆粒,一不注意就到处乱蹦乱跳开了,除了其他老师在上课,否则简直是分分钟都不敢让他们离开视线。
薛老师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声音要小而柔和,“我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这种柔和安静状态的美好,直到今年我才有所体会。当我心平气和,柔和而安静的时候,学生们感受到了,并且这种柔和和安静传遍了整个教室,只有心安静柔和了,才能体会和感受到彼此之间的爱吧,那节课,我和学生之间产生了一种心连着心的愉悦。下课了,我离开教室的`时候,温佳诺跑到我身边对我说“老师,你好温柔啊!”望着她仰望着我的天真小脸,一种神圣从心底升起,多么可爱而又容易满足的小天使啊!我真的应该再改变一下自己的脾气,每天这样温柔地对待他们。
孩子一天比一天长大,一天一个模样,多想把他们的每一天都记录下来,可是,如薛老师所说,“机械的琐碎的重复的——最艰苦的,恰是最没有写头的”每每想要记录,但每每又感觉琐碎和机械重复,终是放任了自己的懒惰,任由时间大把大把从眼前溜走,任由那些平常但对孩子成长来说又不平常的日子滑过,一去不复返。敬佩薛老师,能够在这繁重而琐碎的日子里,坚守记录,坚守着平凡而又伟大的日子,坚守着自己的初心。
“对于我而言,读书是一种内在需要也是为了保持一种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薛老师的这句话,仿佛一直存在我心里一样,帮我说出来了。可是,生活这样多姿多彩到处都能吸引我的眼睛,书也读一点,但总是时而走神和分心,常常有的感觉便是“昨天没有看书,心里空落落的”。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要向薛老师学习,每天都要读书,和教书,安安静静,心无旁骛。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5
薛瑞萍老师《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她再一次带一年级后的每日经历,语言朴实又不乏生动,在普通的叙事中向我们展现了她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详细记录了自己是怎样从焦灼走向平和,她的班级又是如何走过了艰难的时期,从而建立了良好的秩序。
现在我也在教一年级,几乎每天都是这样没完没了地叮嘱学生注意事项、一遍遍地重复各种要求、大声地叫喊保持安静……身心疲惫、精神煎熬,整个人在忙碌、繁杂、焦躁中度过。一个月下来,嗓子全哑了,身体也感觉要支撑不下了。所以当我看到薛瑞萍老师在文章中写道“尽量放低声音说话。尽量态度温和感觉效果反而好些。”我的感受特别深。薛老师还举了个例子:比如放学排队:“现在我们安静下来,我们变成了一块石头,我的头不动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静下来了,我的手不动了,我的脚不动了,我像块石头。现在我点到谁的名,请你拿好自己的东西到门口去排队”。老师点名的声音越来越轻,孩子排队的动作也越来越轻。是啊,在学生的眼中,老师就是榜样,老师就是模范,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言行。面对吵闹的学生,老师的'大声呼斥或许能威慑住学生,但也只能说是一时,日后,学生就有可能学着老师的样,为了使自己的声音清晰,一个比一个大声说话,安静的环境从何而来?
拜读着薛老师的作品,感动着薛老师的真诚,铭记住薛老师的教诲。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6
刚看到《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心平气和”四个字。心平气和──该是怎样一种难能可贵的境界?教一年级还能心平气和?薛老师在书中讲述了她的的教学体会,从九月开学到一月期末的来临,薛老师在孩子们初入学的五个月里,从开始的“闹”,到后来的“静”,从拼音学习,到写日记的开始,都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孩子们不惧怕学习,进而热爱学习,慢慢进入读书人的角色。
工作一年多年来,自学了一整套“管理”学生的绝招,那就是:猛敲桌子、瞪眼怒视、大喊制胜。这样一来,咋一看,好象所教班级课堂常规极好。在为师的我沾沾自喜的同时,却越发地觉得自已失去了原有的温柔,日日暴躁起来了。并且训斥的`次数多了,就没有效果了。教学和班级管理就会陷入狼狈状态,往往造成人在教室的时候,学生迫于老师的威力不敢说话,刚一走开,教室里立刻乱成一锅粥的状态。
薛老师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她也曾着急发火,但她能很快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心平气和地和学生交流,心平气和地教学。她在文章中提到“讲课声音尽量小,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我希望这样有意识的反复强调,能尽早让他们懂得静是好的。”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孩子安静,老师也是“静”的,“看黑板读字和字母的时候,我的目光闪电般扫射每一个角落,发现分心的,宁可疾步走过去,告诉他看黑板,也不大声呵斥。”她十分排斥大声斥责孩子,排斥严厉地批评,又一次“上午因为急,拍了一下桌子”,她反省“这是开学以来第一次。那难听的声音,应是对我劣根性的警醒,而不是一个坏的开头。”
为了实现安静教学,薛老师做了各种有益的尝试。薛老师说:“优美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有了鉴赏能力——吃过仙桃的人,是再也不会贪恋烂桃的。”因此她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听音乐,静静地趴在桌上,慢慢地,让很闹的孩子终于能坐得住,能静下来,对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大有帮助。
反观自己上课,害怕学生听不到,总是用最大音量不断重复,有时候还动了买小蜜蜂的念头,期望用高分贝的声音来盖住学生吵闹的声音。殊不知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老师的声音要大,是为了盖住学生的吵闹;同时在老师高分贝的刺激下,学生变得更加躁动,吵闹的声音也更加响亮;老师只好再一次用更加响亮的声音来上课。在一次又一次的恶性循环中,在一天有一天的错误实践中,我们的孩子离“安静”越来越远,他们的心态离“心平气和”也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则是“躁动和不安”。
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像薛老师那样,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时间长了,孩子们自然会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适应了小学的生活。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
薛老师在自己的文章中毫不避讳的承认自己也“体罚”孩子。当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特别震撼,觉得薛老师呈现给我们的是真实的教学状态,不是单纯的说教。也正因为薛老师的真实,文章的真实,才更加让我们感动。孩子需要赏识和鼓励,但在犯了错误的时候也需要适当的惩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只有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最后我想说,让我们尽自己的能力,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些爱的碎片的──儿时读过的一首儿歌,人生第一次整本的背诵一本书,听老师讲过的一个故事。这些记忆的碎片承载在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爱,承载着童年的记忆,留下或大或小或暂或久的影响。这多么好!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7
今年重新教的一年级,回过头来,利用闲暇时间看了《心平气和一年级》这本书。
一年级的孩子是如此的不懂规矩,是如此的活泼好动,可薛瑞萍老师却说:教一年级的学生做到心平气和,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境界呀?想到下半年我就要接手一年级,这不就是等于给我送来了宝贵的经验吗?如此这点更加吸引了我,于是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发现自己缺乏的东西太多,要学的东西太多。
一、静气的培养是种艺术
在薛老师的眼里,培养学生的静气是整个一年级习惯训练的重点。薛老师的文章里总是提到读书需要静心,读书也能培养静心。因此,她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她说“我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为了培养学生的静气,薛老师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静静地趴在桌上听音乐,写字时听,读书时听,休息时听。《月河》、《雪绒花》、《春野》、《春江花月夜》。走进了学生的课堂,也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薛老师常在学生嘈杂声起时柔和地对孩子们说:“你们影响我听音乐了。”只这一句话便让学生立即安静下来。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训练,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首先她自己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和孩子说话。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适应了小学的生活。我一方面感叹薛老师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惊叹她的教育智慧。想想我有时候总埋怨学生静不下来,我也是有不可推却的责任的。教师自身心浮气躁,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叫喊和斥责,孩子又如何能做到心平气和呢?这样想来,我也应当从自身做起。不仅是学生需要静心,做教师的更需要静心,只有自己轻声慢语,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做到轻声慢语。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
二、爱孩子就是爱自己
薛老师在她的文章中说:我喜欢他们——喜欢他们就是喜欢我自己。而她爱孩子的方式就是尊重每个孩子的成长特点。她用平常心看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她说无论你愿不愿意,同不同意,工作都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这是一块命定属于你的土地,鲜花盛开还是荆棘丛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自己——不付出就想收获,那是背天道的痴心妄想。付出就能收获,那是天对我的格外垂恩。能力的差距是天生的,好学的程度也不可能一致。教师要做的是,把哪怕一丁点的学习热情给放大、点燃了——而不是用以怀疑的心态,扑灭上进的火花。她也总是这样对自己说:“顺其自然。或快或慢,或主动功需牵引,他们都在往前赶,我们二班没有差生。”想想平时的我,。也许是我对学生的要求太高,希望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常常抱怨孩子的笨,家长的懒,让我也心生烦恼,现在想想要让每个孩子都学得一样好那不过是教育的神话罢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也是有差别的,我们怎能要求每个孩子的发展的轨迹都一样呢?所以学习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特点,何乐而不为呢?
三、读书是永远的精神粮食
读了薛老师的文章的人都知道,她在不间断地读书。她说:“自己首先是个读书人,然后才是教师。”“语言——永远是教师联络感情、传授知识、激发思维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具有足够吸引力的、新鲜活泼的语言从哪里来?读书——只有读书。”就因为这样,她读《给教师的建议》,读《教育漫话》,读《美的历程》,读《幽梦影集》,读《道德经》,读《忏悔录》等。作为一个小学教师,那么热爱读书,读了那么多的书,以至于哪天没读书就觉得缺少了什么,所以才会对“语文”的本质,有超脱考试体系的认识。
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薛老师带领她的一群孩子和家长,坚持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并且开始了每日一句的日记练习,尽早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大量的阅读让她教学有底气,让她的学生学习有灵气。所以她带的学生不仅阅读能力强,而且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强。而对比想想自己,我不爱读,所以总是找理由——没时间。感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差,语言贫乏之时,我是否反省过我自己呢?
薛瑞萍是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灵魂的,她不止一次地说:"我想语文和数学的不同,在于语文是可以混着拖的,是可以在不求甚解中慢慢明白的。"薛老师朴素的语言,深深打动着我,促我反思。心平气和取代急躁,下半年我也即将接手一年级,教育那些孩子多么需要调整心态。薛老师的书就如黑暗中的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要不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8
在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薛瑞平老师的《心平气和教一年级》,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心平气和”?怎么可能?教一年级的学生做到心平气和,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境界呀?今年我也教一年级了,我每天都是忙乱的、紧张的,嗓子总是嘶哑的,甚至说不出话。它很难和“心平气和”这四个字划上等号。于是我带着一份好奇,带着一份疑惑,第一次走近了薛老师和她的孩子们,感受着属于一年级的“心平气和”。
薛老师的这本书和以往所看的教育书籍不同,这是一本原生态的教育随笔,书中没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则则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记,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教学故事,折射着教育的真谛,其中许多观点和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培养学生的静气。
薛老师认为:定能生慧,静纳百川。爱吵爱闹,意味着心门闭塞。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父母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平和地与孩子说话。于是,我也试着用平和的`声音讲课,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大多数学生学会了静静地听课。原来一年级的语文课可以这么上啊!想想之前,自己不知做了多少傻事!这些事不仅对幼小的学生来说是痛苦的,于我自己也是经常上火、伤肝。与其用“河东狮吼”,来镇压学生的“反叛”,还不如心平气和地以静制静。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恨不得一下子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等我们认为好的学习习惯都建立起来。但薛老师并不这样。在开学初,她的态度:“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只强调安静一条。等这一条入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提其他的。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多么平实的语句,却把教育的有序性、条理性讲得明明白白。薛老师的这一做法现在我也经常使用。
二、平和的心态
薛老师的“心平气和”来源于她用平常心看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她总是这样对自己说:“顺其自然。或快或慢,或主动功需牵引,他们都在往前赶,我们二班没有差生。”想想平时的我,常常抱怨孩子的笨,家长的懒,让我也心生烦恼。也许是我对学生的要求太高,希望孩子们的学习能像我预想的那样整齐划一。现在想想那不过是教育的神话罢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也是有差别的,我们怎能要求每个孩子的发展的轨迹都一样呢?现在想来,我教的不过是些六七岁的小朋友,他们的学习之旅才开始,我这样做不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吗?看来,还是把心态放平和些,只要孩子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肯定,应该表扬,而不要把孩子和自己逼得太苦。
三、大量读书让自己有底气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每天要注我的学生读课外书,可是自己读书的时间却有限,在教学中常常有一种头脑空空如也的感觉。看了这本书,我从薛老师的身上得到了许多启示。
“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
薛瑞萍老师这样说也这样做。她的每天大声朗读一小时,认为“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大量的阅读让她教学有底气,让她的学生学习有灵气。想想我,真不是一位合格的语文老师,在感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差,语言贫乏之时,我做了些什么呢?
四、抓好阅读教育
(1)听低年级孩子们读书,往往觉得他们拖调子如唱歌,每届孩子都是如此,在我的教育中,我虽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没有薛老师顽固:孩子们不达要求就不放松,教师一遍遍的领,让孩子们感受语言中的音乐节奏。这个问题上我是松一阵紧一阵的,因而效果总不如意。薛老师的顽固让我感动,也让我下定决心,今年的孩子们要抓一个新模式出来。
(2)语言的积累在于阅读,没有阅读打底的语文教育是苍白的,要抓好这一块,需要老师付出精力锲而不舍,同时需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儿歌是很好的阅读材料,有趣而又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激发孩子们的想象。我们这边没有统一的儿歌阅读材料,我想可以采用古诗诵读,课前读故事,老师读故事等形式来进行,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等孩子们拼音学完了,孩子们的一天一句也可以进行了,将这些落实在平时,为孩子们的语言学习起到一个铺垫作用,也为孩子的学习降低难度,给了他们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育是花的事业,是慢的艺术。让我们“心平气和”地看待学生的差异,“心平气和”地等待学生的成长,相信每一朵花都会开花,只是花期不同――这便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启示。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9
花了二天时间一字一句地看这本沉甸甸的书。一边翻阅一边思考,还不忘对比着。思绪又回到了课堂,那些难忘时刻像快照一样在我脑海中一一跳动。看到感动之处嘴角不自觉地往上翘,一个人偷偷乐着。“心平气和”就是一种心态,一种方式。对学生,对家长,对同事。音乐使人愉悦,音乐让人安静,音乐是休息和调剂的好方式。再次看到这里,我就有更深的体会了。对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写是次要的,首要的是纪律,平时上课一会儿点这个小朋友做好,一会喊那个小朋友认真听地次数已经很多了,所以在午自习这样人文性的课堂内我要学以致用,让音乐驻孩子们的心间。一些好听的儿歌就让孩子们自觉得闭上了小嘴,安静地听着,闭上眼睛,摇头晃脑,沉醉在这音乐之中,陶醉在这片色彩斑斓的天地之中。
看云老师从8月30日一年级新生久学开始到第一学期结束的工作日记,让我深深地体会动“心平气和”已经是工作的最高境界了。每一天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每一件事都要妥善处理,这是一种何等伟大的境界呀。
喜怒哀乐人间有之,为了一个无心的动作,看云老师想到了对孩子的影响,都要自责许久,回家之后还得做检讨,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形成的。
让家长了解孩子,肯定孩子。《请跟我来》的一封封用心良苦的家信就拉近了孩子和家长和老师的距离。多么让人爱戴的`老师啊!孩子们能有这样的老师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那么激动,那么入神的看完了《心和气和的一年级》这本给我人生教学启发的书。一位好老师,一本好书,一次精神旅行!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10
朋友推荐一本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原本以为是闲暇之余的消遣之作,细细品味之下,却感慨万分,唏嘘不已,同时又发人深省。
读书之始,我是觉得应该对自身的启发不是很大的。因为我是教数学的,而薛瑞萍老师是教语文的,虽同为一年级教师,但在一些方面始终有着细微的差异,比如薛瑞萍老师教拼音时就提到,语文和数学是不同的,是可以混着拖的,所以在教孩子们拼音时,她是有很大耐心的,可以一点点的慢慢的教孩子们,但是数学却不一样,数学不像语文,有着阅读作为温床,可以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与领悟,数学有着它的客观性,它要求迅速准确,所以本身比较枯燥一些。深入阅读之后,才发现,教语文和教数学有什么区别呢?不都是教书育人吗?于是才认真的去阅读,去体味薛瑞萍老师在书中表达的涵义。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心得所获。
首先是“定能生慧,静纳百川”的睿智,这对于教低年级孩子的老师来讲,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智慧,面对那些天性好动,又不懂世事的孩子们,有时候真的很难做到心平气和,但是身为教师,这却是我们必备的一种素养,说到老师这个职业,不得不说我们的鼻祖孔子,他老人叫就曾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说明“不愠”是为师者的一项重要品质。
顺带一提,书中不止一次提到作者自身一日不读书,便觉得心里落落的',仿佛少了点什么,几日不读书,便觉得有“急躁之气”,这点让我很是忏愧,虽然平时也有阅读的习惯,但却没有那么深刻的感受,仿佛读书不过是一种消遣,比起薛瑞萍老师那种把读书当作吃饭睡觉这种事来对待的态度,实在是自惭形秽。身为教师,常年与书为伴,读书实在当好老师的一个重要习惯。
其次是沟通,教师不仅仅是要和孩子沟通,更要和孩子的家长们沟通,“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家长在教育中的地位,只有处理好教师、孩子、家长的关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才能真正提高,而教师在这当中,就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所以家长会不应该是让老师说说孩子的“小报告”,更应该让家长、孩子以及老师做一个深层次的交流。
最后是“金诚所至”,薛瑞萍老师通过记录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她为了教育、为了孩子的那份真诚和热忱。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重要的是一份责任,唯有怀揣这份责任,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才能真正无愧老师这一职业。
都说老师是园丁,培养着祖国的花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既然选择了这一神圣的职业,就让我们用汗水和心血,灌溉他们的成长,静待那花开之时。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11
拿到薛瑞平老师的《心平气和一年级》这本书,我是迫不及待、爱不释手,因为自己刚刚教完一年级,很想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足,需要学习一些经验。读了薛瑞平老师的《心平气和一年级》这本书,好比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学习的鞭策。她那种锲而不舍的坦诚笔录、痴爱读书的境界、与家长不间断的心灵沟通、真切的反省与思考以及富含哲理性的语言,让我倍感受益。
现摘录几段,与大家共享: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但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处罚是必须的`和善良的——同时又不能让他们将惩戒看成游戏。这里有一个微妙的尺度把握,教育之所以成为艺术,盖因如此。
秩序生成的时机一旦错过,补救艰难——闹的荒草一旦生根,必定乱蓬蓬拥塞孩子的心灵,其中难以开出静思的花朵。
课堂发言,应当是海面上起舞的浪花,大海,则是他们内心的优雅宁静。
“语言修养”——苏大师认为,无论你教什么学科,这都是作为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否则,学生听课如同受刑,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孩子们将以健康为代价。
清晰简练、生动新鲜的教学语言会使学生对你的每一节课心存期待。他们知道:从你嘴里出来的话,绝不会重复昨天,绝不会是机械迂腐的陈词老调。无论教学辅助手段多么发达,语言——永远是教师联络感情、传授知识、激发思维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
每一个孩子都是抱着学好的心愿来到学校。他们把无限的信任给了教师,教师怎能不报以一样程度的信任。
能力的差距是天生的,好学的程度也不可能一致。教师要做的是,把哪怕一丁点的学习热情给放大,点燃——而不是用怀疑的心态,扑灭上进的火花。
也许放松更好些。靠天收吧,让他们投身于学校生活的洪流,高高兴兴跟着混,顺势而行,能走多远走多远。心急火燎,怒气冲天地抓,只能使他们对功课产生畏惧和抵触情绪,走向愿望的反面。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12
在我从小的学习印象中,语文像一位沧桑的老者,诉说着不同的人情往事;语文像一部厚重的字典,珍藏着无尽的知识财富。但通过阅读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之后,我明白语文更是一股生命之流。她说:“语文不光是课,语文是一股美丽的生命之流。”作为一名年轻语文老师,当看到这样的语句时,心头为之一颤,原来我做得是有关于生命和心灵的神圣事情,而这也恰恰是现代大语文观的突出表现。
每一位语文老师应该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们一片生长的开阔地带,绝不能让白热化的竞争过早戕害了孩子们的心。同时还要给孩子提供光,使其茁壮成长,光是好的朋友、好的书,光是童稚气十足的读书声。在阅读薛老师的做法中,更令我为之惊叹的是她非常反对组词,而这也是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误区。她说:“除了作业中出现的组词,决不搞遇到生字就口头组词,书面做更是无论魏晋。因为组词、造句、分析……这些无中生有的破事,就如盐粒子,只要书读得够多够熟,统统不是问题。你的组词提问,对于那个发言的孩子,只是在展示固有的词汇量;对于其他孩子,更是春风未必过驴耳,纯粹的浪费时间。那么课堂上,我们的精力就集中到读书、认字、写字、做题上了。
的确,语文语文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课堂,更是语文素养的渗透过程。如倾听的语文素养,这也是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重难点。会倾听是孩子会说的依据和前提,也是会学习的关键。没有了静听和沉思为前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课堂发言,应当是海面上起舞的美丽浪花,大海则是学生内心的优雅宁静。再如阅读的语文素养。只有多读书,孩子们才能接收到新时代的新名词;只有多读书,孩子们才能理解感悟长文章的深感情;只有多读书,孩子们才能感受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的含义。读书对于孩子们重要,对于来说亦如此,读书是一种内在需要,也是为了保持一种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曾记得在一次培训中,老师说:“读书是教学的姿态,写书是教师的境界。”读书能澄净内心,读书能感知精神世界。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于我,读书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此时此刻,我才恍然大悟,语文确是一股美丽的生命之流。它关乎人的涵养,它关乎人的价值观,它关乎人的学习习惯,它关乎……就像文字是心灵开出的花一样,语文是宇宙里一个个鲜活的细胞,为每个人注入能量,注入生命之流!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13
今年的春季学期末尾,办公室的老师借了我一本书——《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借我这本书的原因呢,就是因为作为教师,我实在算不上“心平气和”。很多次上完课,回到办公室里总是懊恼不已。作为老师的我也深知,低段的孩子特别爱叽叽喳喳,静不下心来。因此一年级的老师,总是和忙乱、着急、紧张这些词相连的。面对一年级,如何能“心平气和”呢?带着好奇,我翻开了这本书。
薛老师的这本书,是她20xx年秋季开学接手一年级时每天记录的教学日记,语言朴实真诚,字里行间流露出到薛老师对于学生的爱。薛老师说:“我喜欢他们——喜欢他们就是喜欢我自己。”19年过去,薛老师已经退休,教师岗位上又涌进来很多新鲜血液。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教学条件相较于以前有了飞跃,如薛老师在书里忧心的播放歌曲的“录音机”不够用的问题早已不存在。但是其他一些问题,如对学生的管理、与家长的沟通等,还是深深困扰着我们。读了这本书后,我有了一些启发。
一、常规教育有耐心,慢慢抓。
一年级刚入学的常规教育很重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适应了小学的生活。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
二、适当且平和的惩戒。
薛老师非常重视惩戒的方式与分寸,年幼的孩子们也准确地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老师罚我们站就是喜欢我们。要不然的话,我们就会学坏,成为坏孩子。”在与家长的沟通时,薛老师说;“已经处理过了,你不要听见孩子们的报告就跟着虚张声势。没什么的,该让你知道的事情我会告诉你,像这样的小事情,教师已经即时惩戒过的,你最好装作不知道。被严密看管和双重监视的感觉,是很让孩子沮丧的。”
三、重视与家长的`沟通
薛老师认为教学的另一巨大资源在于家长,所以应该让每一位家长行动起来,她常对家长说:“不要问,跟着我来就行。”薛老师在一学期21周内给家长写了21封告家长书。这些信中,大量的是对学生的肯定,薛老师在表扬学生的同时,也不吝惜对他们父母的肯定。就拿我们数学的口算速算来说,光靠老师45分钟课堂的指导和训练,想要照顾到班里所有的学生是绝对不可能的。实际上孩子们速算能力的提高取决课后家长的培育。家长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发动他们,我们的教育教学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是润物无声的美丽缓慢的事业,从容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心态。这本书告诉我:学会从容,心平气和。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14
学校给一年级的家长推荐了薛瑞萍老师的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于是买来读读,虽然读了还不到一半,但是还是想写点感受。
书开篇就大量引用了《道德经》里的内容,我也喜欢《道德经》,于是不自觉就拉进了和作者的`距离。如“不尚贤,使民不争。”我也赞同这个观点,在管理孩子们的过程中不要过多运用奖励,还是引导孩子们做事情去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
这本书对惩戒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惩戒是必需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独腿软骨的巨人,立不稳,更不要说长足前进了。
书中特别强调了阅读和音乐,阅读的作用自然不用说了,一年级最重要也是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们做事情常常有音乐相伴,确实是很好的想法。我想自己就没有把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培养起来,以后要改进。
孩子步入一年级,作为家长难免焦虑,所以说最重要做到心平气和。薛老师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就是自己能坚持学习,坚持写作,班级日志从一年级写到六年级,的确令人佩服。还有就是自己坚持读书,她自己在日志中写到:自己状态不好,比较急躁的时候,是因为偷懒,没有读《道德经》的原因。我想我也要把自己喜欢的几本书放在身边,每天读读,修炼自己的内心。
作为家长,与其焦虑,不如去了解一年级孩子的生活状态,用心平气和的态度,积极面对的态度陪伴孩子度过这段时光。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15
读完《心平气和教一年级》感触很多,启发也很多。我从心理特别害怕一年级,因为这一年是老师和学生最艰难的一年,班主任总是忙乱的、嘈杂的、紧张的,嗓子总是嘶哑的,甚至说不出话。它很难和“心平气和”这四个字划上等号。于是我怀着一分好奇,带着一分疑惑,走近了薛老师和她的孩子们,感受着属于一年级的“心平气和”。 这是一本原生态的教育随笔,书中没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则则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记,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教学故事,折射着教育的真谛,其中许多观点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 秩序从安静训练开始。
一年级刚入学的常规教育很重要,当我面对一年级孩子的时候,希望他们急速地成长起来,恨不得今天上学明天就学会了怎样学习。但是开学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适应了小学的生活。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家长和老师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和孩子说话。
2、 适当且平和的惩戒。
看云非常重视惩戒的方式与分寸,年幼的孩子们也准确地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老师罚我们就是喜欢我们。要不然的话,我们就会学坏,成为坏孩子。”下面是看云与家长的谈话:“已经处理过了,你不要听见孩子们的报告跟着虚张声势。没什么的,该让你知道的事情我会告诉你,像这样的小事情,教师已经即时惩戒过的,你最好装作不知道。被严密看管和双重监视的感觉,是很让孩子沮丧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
3、抓好阅读教育
听低年级孩子们读书,往往觉得他们拖调子如唱歌,每届孩子都是如此,薛老师顽固:孩子们不达要求就不放松,教师一遍遍的领,让孩子们感受语言中的音乐节奏。薛老师的顽固让我感动,也让我下定决心,今年的孩子们要抓一个新模式出来。
读薛老师的文章,不仅能从中读到我们小学老师真实的日常生活,更能得到许许多多的教育智慧,而且让我们在工作中真正的受用。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相关文章:
心平气和的近义词10-08
心平气和的近义词和反义词10-24
一年级的读后感01-27
一年级读后感01-19
小学一年级读后感04-17
高一年级读后感04-11
一年级读后感作文02-06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02-07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04-30
一年级小豌豆读后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