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的读后感

时间:2021-01-12 13:39: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无为而治的读后感

  道家的无为而治,是对一切不管不顾,任由世界遵守自己规律发展的一种思想,尊重规律,尊重生命,下面是三篇关于无为而治的读后感,我们来看看他们对无为而治有什么想说的吧!

无为而治的读后感

  无为而治读后感(一)

  大家都知道,老子的“道”是自然无为之道,老子从“故天道以明人事”的思路出发,认为天道自然无为,人尤其是统治者就应当效法天道无为而治,无为而治读后感。

  其实,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现实原因是:他看到统治者的强制妄为,认为统治者无休止的占有欲和权力是导致人民苦难的根本原因。

  老子说,大路本来很平坦,君主却喜欢走斜路。

  而在当时,我们都知道,“儒”、“墨”、“法”各家以仁义礼智,道德法令规范化社会,而这种“有为”主张只能使社会更加混乱。

  所谓“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就是说,法令越严,盗贼越猖狂,儒家的礼乐等“有为”的主张也是导致社会.混乱的罪魁祸首。

  那么,究竟在现代,老子的无为又是如何呢?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一句话:“辅万物之自然,而并不敢为。

  ”或许我们很小的时候学伊索寓言的时候,就听说过“揠苗助长”的故事。

  主人公为了使禾苗能快速长高,就自己用手去把它拔高,结果,几天之后,当他再去看这些禾苗的时候,它们都已经死了。

  现在,我们都明白,万物都有其生长发展的规律,破坏其规律就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其实,“无为”在老子的解释中就是顺任事物之自然,排除不必要的作为。

  假如那位主人公能采用一下老子的思想,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老子的“无为”在生物的发展规律面前,绝对是神圣的。

  其实,在管理现代社会上,中国的社会制度也要有必要学学老子的思想。

  前几天,我在《看天下》这本杂志上就看到挪威监狱的生活描写,在我们眼中,这,才是真正的无为统治。

  在挪威的监狱里,我们没有看到铁闸,高墙的牢房,只是一座座的木屋,整个监狱里只有一把老旧的手.枪,犯人也无需要拷上枷锁,每个有分配好劳动任务的犯人都安分守己地在那里工作、生活。

  没有一个犯人想过要逃跑,也没有一个犯人想要再回来这里。

  奇怪的是,挪威这个国家的犯罪率是全世界最低的。

  当时,我看到这的时候,真的真的非常的感慨,为什么中国的法律制度这么严谨,但犯罪率却是居高不下呢?我们的国家是否要学习一下挪威的监狱管理模式,是否要认真地研读一下老子的“无为”思想呢?

  从汉代到现今,儒家思想一直是处于学术界的显学地位,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道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当今社会,或许儒家“积极无为”的思想太深入民心,当代人总爱出风头,追名逐利,唯恐天下人不知其在矣。

  每年都有不少的高官因受.贿而落网,每年娱乐圈都不知道有多少女星为出名而被潜规则……而道家的“无为”思想不正是很好的调剂品吗?其实,有时在自己的岗位上让其自然而为,不也是一种乐吗?

  确实,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奉行老子的无为思想也是一种和谐的体现。

  无为而治读后感(二)

  今天细细品味肖川先生的《教育需要无为而治》这篇文章,倍感亲切,可以说它是对教育和孩子成长规律的一个深度解读。

  在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方法始终在探索不停;对教育的关注和教育的期待越来越突显。

  一方面,《教育需要无为而治》是对教育与孩子成长关系的一个解读。

  从孩子的成长说起,孩子的成长要遵循成长的自然规律。

  孩子的成长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各方面的成长。

  成长的过程当然离不开教育,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更好的为孩子的成长服务呢?从某种角度说学习是一种习惯化,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绝对不需要过度的强制。

  从孩子一出生,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样板,所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其次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在老师领着孩子做游戏时,已把人生的道德准则蕴涵于游戏规则之中,读后感《无为而治读后感》。

  一直到上小学中学,老师总是言传身教,在引导孩子学习知识的同时,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读书学习求知的习惯;养成善于思考做事严谨的工作习惯,养成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的处事习惯,等等。

  这些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家长与孩子的相处中,老师与孩子的相处中和孩子与孩子的相处中逐渐形成的。

  这是教育规律,也是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

  所以孩子除了学习,还需要有积极充分的休息、充足的.睡眠,需要追逐、嬉戏、打闹,需要无所事事、做白日梦,需要有“面对着天空发呆”的自我调适。

  可有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错误地认为娱乐和玩耍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习。

  很多家庭几个人来忙乎一个孩子,从上幼儿起就开始报各种辅导班,学习班,恨不得孩子琴棋书画样样都成全才,恨不得一夜之间都“成名成家”。

  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压垮了。

  说到这不得不使我想起浙江大学教授郑强曾分析过,中国的学生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的少这又少,原因就是对求知欲的缺失,也就是说中小学教育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只是儿童发展的一个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不可分割的。

  肖川先生的这篇文章是对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多么中肯的一个点播啊!

  另一方面,《教育需要无为而治》是关于社会对教育关注的一个解读,教育是关涉千家万户、关涉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大事。

  社会各界给予教育真诚的关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合理期待是教育的重要资源。

  事实上有些官员存在对教育的期望值过高的现象,至使有些部门不是真诚地为学校服务,为教师和学生做些什么,而是大搞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使得中小学校应接不暇,无异于把学校变成他们滥施淫.威的场所。

  给广大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心理压力很大,使得老师们整天疲于拼命,导致中小学生没有喘息的机会,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这些矫枉过正的做法,既不利于中小学校的发展,更不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

  同样也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肖川先生对此入木三分的解读。

  进一步说明社会各界既是教育不可缺位的,又是不能越位的。

  教育特征是慢,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孩子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更不是领导能压出来的。

  我们要调整心态,客观认识孩子成长的每一步,要象农民守望林业和农作物一样,不能靠硬件设备,不能靠使用生长素。

  无视事实,违背规律,结果只能伤民族之元气。

  纵观全文,肖川先生不仅道出了教育与孩子成长的规律,更重要的是给社会、家长和老师一个行动的指南,让我们的教育更好的为孩子的成长服务。

  无为而治读后感(三)

  偶有机会,读到施生《无为而治》,心中感慨颇多。

  施生说,中原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全靠无为而治;但听到的人多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

  我想,施生的“无为而治”的论断是正确的。

  最起码对于中原公司来说,有这种想法,肯定是中原能取得今天成绩的一种精神力量。

  想当初,施生在香港初成立中原地产,也就三五个人,一步步能够走到今天,让中原地产逐渐成为一家令人敬仰的公司,这绝对不是偶然的。

  施生说过:“所谓无为,就是知道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故必须尊重天道,不能太过自以为是,企图做一些超越自然容许的事。

  此话虽然简单,但包含老子道家思想的精髓。

  具体到我们实际工作中,我们“中原人”都要发自内心的去工作,如果单靠上司所逼,被动的去工作,那就不可能做出好的成绩。

  凡事自己多想想办法,和同事间多交流沟通,加强中原“团队”的力量,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无为而治。

  ”

  每天都有很多新同事加入深圳中原,大家可想而知,深圳中原如今已是地产行业的“霸主”。

  在这里,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以我们得感谢施生的“无为而治”的理念,正是在这种理念下,我们每个人不用想的太多,简简单单做好自己的事情,服务好客户和业主,赚到我们的服务佣金。

  我们的职业是高尚的,我们的心态是激情的,我的服务是专业的,我们的工作是快乐的;在这里,只要你有能力,没有人能阻碍到您发展;在这里,只要你有才华,一定会有展示您的舞台。

  “无为而治”,简单四个字,但它包含的哲理和精华,能让每个“中原人”都可以领悟到不同的意义;最后希望每一个“中原人”都能无为而治,实现自己的梦想!

【无为而治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无为而治的历史典故06-17

经典目送读后感精选英语读后感01-14

读后感06-17

未来财富读后感范文-读后感07-14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名人读后感精选03-05

苏东坡传读后感-读后感07-24

飘读后感-英语名著读后感03-02

有关读后感作文:《童年》读后感01-15

哈姆雷特读后感-读后感-高二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