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的读后感三篇
“孝”是尊敬长辈,侍老奉亲,指子女对父母谨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祭祀等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孝的读后感三篇,欢迎阅读!
关于孝的读后感1
星期一晚上,我读完了一篇催人泪下的文章——《孝之道》。
内容是这样的:主人公王雪琳的妈妈为了一株山茶花与年长的爷爷吵架,妈妈说那株山茶花是因为长期没有浇水而死的,可爷爷明明每天都坚持浇水,怎么会死掉呢?在一旁的王雪琳走进那株已经枯萎的山茶花,仔细观察起来,发现山茶花的叶子上有虫子的齿印,原来山茶花是被虫蛀死的`呀!她不忍心再让爷爷背黑锅,便站起来对妈妈说:“妈妈,山茶花不是没有浇水死的,是……”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妈妈打断了:“去去去,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被妈妈一训,王雪琳那不争气的眼泪便哗哗地掉了下来了。她哭着跑回房间,趴在床上大声喊道:“为什么不相信我!为什么要骂爷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跑到哪里去了?”
是啊!像王雪琳说的那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跑到哪里去了?”“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值。”这些句子不由得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家中,我为了一点点的小事便向妈妈斗嘴,伤了妈妈的心;在学校,有时也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同学争辩。为什么孔融四岁便能让梨?为什么黄香九岁便知道为父亲温席?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我们为什么办不到?
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自己,让“孝之道”回到我们身边!
关于孝的读后感2
自从在朔州市国学会开始诵读《孝经》以后,"孝"这个字就像清甜的泉水,轻轻的、柔柔的、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心里,让我读懂了——孝: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字,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诗经》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所谓"百善孝为先,百行孝为本",反映的正是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因此孝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
《孝经》以一个"孝"字贯穿全篇,共分18章。然而又不是单纯只讲一个"孝".《孝经》认为"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并把孝分为五等: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并由此引伸出了忠、悌、顺等品格。
(朔州国学普及十大系列活动之"周末诵经")
《孝经》云:"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孝道是世间一切善行义举的大前提,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够孝顺,那么他的任何善行义举都免不了有"沽名钓誉"之嫌,为人所不齿。像这样的人,怎能期望他们会爱别人,爱国家呢?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么能不孝。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孝是所有徳行的'根本,一切的教化都在此基础上产生。正所谓"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孝心是酷暑里投撒的一片绿荫,遮住了炙烤的骄阳;孝心是久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孝心是汪洋中的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所带来的巨大转型使人们处于极度的信仰危机。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可谓是为老不尊,为少不敬。但是我相信只要人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官的"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为民的"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那么社会风气一定会有所好转的。
关于孝的读后感3
“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这是今年春晚给出的一副春联。孝,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
自古以来,孝感动天的故事数不胜数。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其后父亲亡故,董永x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
“孝”是尊敬长辈,侍老奉亲,指子女对父母谨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祭祀等等。
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父母,怎么可能爱他人,爱国家呢?《孝经》云:“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弟子规》说:“首孝悌,次谨信”。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父母给予我们一切,没有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我们很难健康地成长,父母是我们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眼睛时刻关注着我们,父母对孩子是无微不至,劳而无怨。
然而,所谓“君要臣死,臣不死,为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为不孝”就是典型的愚忠愚孝思想,在此略举几例:比如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中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等,现今已不适合我们这个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又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经》,恐怕现代社会很少人不去理发吧,又有很多女士去美容吧;再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里娄章句上》,是至今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源,也已不足取,我们是提倡男女平等的。
在当今日益高速运作化的信息时代里,忙碌的人们为了事业奔波于世。一首《常回家看看》唤醒了众人久违的感动和对亲情的依恋。于是,人们从忙碌中驻留,回家看看父母,尽尽孝心。
有时,漫步街头,经常能看到一些老人。
他们都是没有亲人的孤寡老人吗?当然不是。其实,有相当一部分老人,他们的子女都还“健在”,准确地说,过得还不错。但那只是他们的`子女。至于他们呢?有那么一小部分被送到了养老院。其余的,就是你在街上看到的了。
母亲从小帮你们洗澡到大,你们可曾为她洗过一次脚?父亲从小把你拉扯大,你可曾亲手为他盛过一碗汤?当囚犯嚼着母亲一粒粒剥的瓜子仁时,当失意的儿子靠在父亲肩膀痛哭时,他们可曾感到父母对他们浓浓的爱意?这种爱不应该只是单方面的,它应当和孝一起,充当亲子间关系最好的润滑剂。然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孝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跟不上历史的步伐。虽然每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不乏至孝之人的身影,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孝已渐渐地游走到了主流之外,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它数千年的储蓄,也被物质的洪流冲得无影无踪。它就像一个没落的贵族,看着时代变迁,看着大权旁落,却无能为力。 然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孝的回归,是历史的必然。
【孝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孝”的感悟作文10-17
有关孝作文09-27
有关孝的作文02-08
有关孝的作文11-01
材料作文:孝10-03
宣传孝的标语10-08
孝的真谛作文10-03
书信作文:“孝”10-10
(精选)有关孝的作文12-14
孝优秀作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