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徐坤《闻书香识女人》有感范文
导语:《闻书香 识女人》一书作者徐坤,寄语全国姐妹们,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文化素质,带动家庭阅读,建设书香家庭。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闻书香识女人读后感_第1篇:
文字之于女人,不是自迷自误的陷阱,更不是浮华的云裳羽衣。她们以手中的笔证明了这一点。时光流逝,她们的作品却历久弥新,好比开启一坛尘封已久的女儿红,香气扑面而来,令人迷醉。这些文字,或温润含蓄,或犀利泼辣,或典丽灵诡,或风骨侠义,却都是至情至性的。
王安忆:让琐细生活蒸腾出奇光异色
在这样喧嚣的时代,区别他人的方法是制造奇崛之声。然而王安忆呈现给我们的却是风平浪静,是平静流淌的生活表层下的暗流涌动。她自己也说:“年轻时特别喜欢色彩强烈的、醒目奇峻的东西,现在人到中年,慢慢安静下来,喜欢蕴涵很深的戏剧性,不是表面的,从前未必看得到,在底部的像潜流的东西。看上去面目特别安静,但里面有一种演变动力,由很小的东西一点一点积累起来,最后形成一个大动作。”
王安忆对上海的观察和描述细致得让人惊诧,层层叠叠杂乱无章的东西被她说的个淋漓尽致:“上海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肤之亲似的。它有着触手的凉和暖,是可感可知,有一些私心的。积着油垢的厨房后窗,是专供老妈子一里一外扯闲篇;窗边的后门,是供大小姐提着书包上学堂读书,和男先生幽会的……”
繁华与破败并存的旧上海,飘着万国旗的小巷,幽雅的霞飞路,高高的法国梧桐,患得患失的少女情怀,飘忽难测变化万千的女人心,喧嚣的家家户户,昏暗的灯光,黑影中依稀闪烁的窥视的眼睛……她就像是当着你的面做画,一层层铺陈开来,过程长的让你有些烦,可渐渐的你就看进去了,原来这些层次是必须的,是实实在在的。在一丝不苟的描摹下,故事才有了发生的布景。
然而,王安忆的风格又是多变的。当几乎所有老上海故事的叙述者都习惯以美人迟暮式的唏嘘终结全篇的时候,她又开始在作品中特别地彰显一种勤苦、朴素、不卑不亢的生活诗意,让扎扎实实的、非常琐细日常的人生,蒸腾出炫目的奇光异色。
热点作品:小说《长恨歌》、《妹头》、《富萍》、《上种红菱下种藕》。散文精品《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
李碧华:编撰激越、凄艳的前尘往事
有人这样描述李碧华:“影片里极尽浪漫凄艳的情感和文字中扑面而来的狡黠聪慧的绝佳搭配;以及从不公开照片,鲜少接受采访的风格和豪爽外露、直言洒脱个性的奇妙组合下,揉和而成的奇妙的女人。”
眼光犀利,笔调泼辣老练又洒脱无形,涉笔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信马由缰,不着边际。于是有人说:“女人要聪明到了这个份上,真有些可怕了。”读李碧华随笔,感觉被她的锐眼一扫,世间那些人事背后的真相便一一暴露,新鲜凛冽,无处躲藏。
李碧华的小说很像分镜头剧本,节奏紧凑,行文轻快,对白精彩,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她让《胭脂扣》中的痴情女鬼如花返回阳世,让《秦俑》中尘封了两千年的蒙天放跃出古墓,让背负着“千古第一淫妇”恶名的宋代潘金莲九转轮回为当代的芭蕾新秀单玉莲(《潘金莲之前世今生》)。李碧华还爱写前尘往事、奇情畸恋,如梨园传奇《生死桥》、《霸王别姬》,道出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慨叹……写“情”写得离奇,细腻,诡异,凄艳,到了极致。她的故事别出心裁、瑰奇诡异、雅俗共赏,为她赢得了“天下言情第一人”的美誉。
热点作品:散文《蝴蝶十大罪状》、《草书》,小说《胭脂扣》、《生死桥》、《潘金莲之前世今生》、《霸王别姬》。
简媜:于饭蔬饮水洞见生命底基
“且让我们以一夜的苦茗,诉说半生的沧桑。我们都是执着而无悔的一群,以飘零作归宿。”读台湾女作家简媜的散文,如看一路山水,如闻满街市声,如参一路禅意,还可兼想一路心事。她斟字酌句,糅合抒情菁华,能于饭蔬饮水洞见生命底基,于寻常花草窥视天堂之钥,被誉为台湾散文第三代传人,人称有“奇侠”风骨的女性作家。
简媜的作品,无论写自己、写土地、写女人、写世间种种,无论写历史,还是写现实,皆文思缜密,却又下笔如刀,深沉蕴藉,又不失纵横大气,有“文字精灵”的美誉。读其作品,常有连珠妙语和惊喜等着你,打动你。
日子在坎坷的心境里去芜存菁,幸运的是有文字作证。自1985年出版了第一部作品集《水问》至今,十多部作品与敏感多思的简媜一路走来:先是以典丽繁复的词藻与怦然心动的情怀为青春结集(《水问》);继而转向佛祠,借着翻译佛经所得磨练出一副空灵文字,纠集世间恩怨,参那缘起缘灭(《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平日写札记的习惯又积压了一本光鲜智慧的《私房书》;喜欢喝茶至想把冻顶乌龙茶列入殉葬清单的地步,就有了《下午茶》;几千年来,披裹万丈红尘颠踬前行的苦命女人从外到内到底获得多少解放,在简媜看来,女人真正拥有的是她自己的眼泪和经血(《女儿红》);再下来,常常发誓不结婚的简媜在她三十四岁上,三个月内不仅披上新娘喜衫还当上了准妈妈,于是找回自我与家庭角色的弹性空间,有了《顽童小番茄》和《红婴仔》。
“我说人生哪,如果赏过一回痛哭淋漓的风景,写一篇杜鹃啼血的文章,与一个赏心悦目的人错肩,也就够了。不要收藏美、钤印美,让美随风而逝。生命最清醉的时候,是将万里长江视为一匹白绢,裂帛。”这就是简媜展示给我们的文字人生。
热点作品:散文集《女儿红》、《私房书》、《下午茶》、《红婴仔》。
亦舒:冥想绚烂之后的沉寂
如果说琼瑶的作品有如一个个绯红色的梦,那么亦舒的作品则是一丛丛带刺的玫瑰。
淡淡的笔触,平静的叙述,心中有再多再浓的激情都轻轻带过,给人的震撼却是加倍的。故事情节紧凑简洁,表面上语言活泼幽默、犀利痛快,然而她的悲哀只藏在骨子里。
亦舒的笔是灰色的。笔下的人物往往悲观又不羁,似与世间水火不容。灰色的调子,让人觉得她一定愤世嫉俗,对这个世界充满愤怒与不屑,甚至仇恨。然而,她又似乎深爱这个世界,渴望着温暖和真情。听听小说中的喜宝说的话——她给人的感觉是再现实不过的一个人,为了金钱出卖她自己,但她却说:“我最想得到的是爱,如果没有爱,有健康也可以;如果健康也没有,那么我要很多很多的钱。”
热点作品:小说《玫瑰的故事》、《开到荼蘼》、《天若有情》、《喜宝》、《她比烟花寂寞》。
闻书香识女人读后感_第2篇:
《闻书香 识女人》是当代著名作家徐坤为第四届全国“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奉上的一部新作。徐坤以智慧幽默、犀利深刻、侃侃而谈的妙趣横生,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的平易亲切,讲述了自己如何从读书到写书、再到品书论理与识人的读书心得与创作心得,表现出了中国当代知识女性,读书点亮智慧人生、读书改变生存命运的意识觉醒过程。因徐坤在这本书里倾注了太多的爱心真诚与姐妹情谊,阅读起来更是字字入心,句句扣理,颇具启发性。可以说,这是一部女性思想成长与精神解放的必读教材,更是一部能够引起女性共鸣的心灵读本。
她开篇就现身说法,以散文来回忆读书是自己童年的最大乐趣,用“偷着读书”“饥饿读书”,来描述读书给自己内心带来“隐秘的快乐”。并且,在和祖母、母亲与自己的比较中娓娓道来,读书如何成就自己人格的爱与善、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如何照亮自己的生活与写作,渐渐地,读书与写书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她看来,读书是追求精神快乐的一种方式,是完善自我的必修课。这些亲历的读书经验,有一种带着体温的鲜活感,体验感。从中可以悟出如何读书才能读有所获,读有所用,以书相伴成长。
第二、三、四章,是徐坤不同时期引起文化“风暴”的短论力作。那种嬉笑怒骂的侃侃而论,酣畅淋漓的一语破的,对女性意识的凸显、男权文化的剖析、男性形象的重审,对女性现实困境的洞见,以及反思女性主义的论断,表现出永不妥协的文化批判与性别关怀。甚至,她以“双调夜行船”的仪式,“通过”灵魂黑夜,考察发现男女不平等关系的全部秘密:男权统治与男权中心文化世代相因的袭染与异化,把倾斜的情感关系内化成了亘古不变的天经地义。如当年《因为沉默的太久》发表之后,那位自诩为学术权威的丁先生再无还手之力,终止了一场性别之争。她对女性历史地位与现实处境成因的精辟思辨,会如精神之光注入灵魂而使之豁然开朗。
女性究竟应该读什么书?徐坤在第五章里提出“读大师、吟经典”的读书理念。大师是成就经典的大师,经典是大师笔下的经典。不仅要阅读大师是怎样成为大师的个人传记,还要阅读经过经典化过程的大师作品。因为“读大师、吟经典”能够与大师的“真我”相遇,更可能遇到更好或未来的自己。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里谈道:“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从这个方面讲,徐坤阅读的英国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法国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当年启迪她的女性著作,莫言、库切、门罗等等获得诺贝尔奖的小说,可以堪称经典,女性都可以拿来“重读”。另一个方面是,女性读书要有选择的读好书,要超越性别国界樊篱,汲取多元文化中的“人类精神”营养,才能塑造理想自我,主宰自己的命运。
徐坤的五部中短篇小说束为最后一章,即《厨房》《狗日的足球》《遭遇爱情》《橡树旅馆》《午夜广场最后的探戈》,展现出女性遭遇的爱情、婚姻与婚外情问题。尤其是“厨房”“广场”“庙堂”的意象,对知识女性命运是一种预言性隐喻。在我看来,既然女性经历了从“厨房”“拎垃圾”、在“广场”“摔跟头”的疼痛涅槃,“新生”也就不远了。“庙堂”虽高,在全球化时代从边缘走向中心的智慧女性群体,正在成为一道举世瞩目的当代风景。阅读着徐坤这些刚柔相济、观照深远的文字,人类平等和谐的希望,顿时在心中冉冉升起。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