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逻辑》读后感两篇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一):思维的困境
《失败的逻辑》作者迪特里希,失败的逻辑读后感。德尔纳,认知行为领域的一位权威,1986年度德国最高科学奖莱布尼兹奖获得者。已出版《问题解决中的认知结构》等专著。
在电力行业中,对风险点、危险源都有着明确的预控措施。工程开工前都会提前做好安全措施,工程结束时都要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那为什么还会出现人身、电网或设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又为什么会发生。
书中通过一款游戏的数据,来解释了原因。
失败的第一个原因是:人类思维过程缓慢,特别是对于未知现实所需要的思维活动太慢,不能同时处理许多不同信息。
我认同这个原因,但我解释的角度与书中不同。从《心理学与生活》中得知,人类有常见的三种判断模式:
一、可用性启发法。(让判断基于记忆中易于使用的信息。在两种场合下会出现麻烦:①记忆过程产生了一种带有偏向的信息样本②储存的记忆中的信息不精确。)
二、代表性启发。(法如果一个东西具有一个范畴成员的典型特点,那么,他事实上是那个范畴的成员。)
三、锚定法。(从一个起始值开始做不充分的调整——或者向上,或者向下,人们的判断过分稳固地"锚定"在最初的猜测上。)
前两种思维定势特征,有时候会成为错误来源而浑然不知。不考虑副作用、长期影响的规划、环境因素等。
例如《东京本屋》中,作为一名选书师,在一家动漫公司如何布置图书。按照日常思维肯定是摆放与动漫相关的书籍,比如:最热门的动漫排名,动漫发展史,绘画技巧,摄影技巧等。而事实是,选书师,通过与公司内部员工的沟通,了解到的讯息与这种判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员工常时间的坐在座位上办公,产生许多职业病。员工更需要如何维护保护颈椎、腰椎等的书。员工有时会加班,需要周围的饮食介绍,以便于能找到美食极点五脏六腑的书。第三才是与动漫相关的专业书。
第二个原因,来自认知过程领域之外。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可控制感",自我保护的成就感。
我感觉可以用如下方法解释。
而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面对事物的认知,短时间内做出的判断大部分都采用的是锚定法。这是人类进化,节省脑部消耗,所采取的保护措施。而这种判断模式往往不准确。
第三个原因,人类记忆可能有一个很大的容量,但是它的"流入容量"较小。吸收新材料的速度慢。
这个就是脑开发的事,就不在做讨论。
第四个原因,我们不考虑不存在的问题,我们是当前的俘虏。
一样参考代表性启发判断,人类判断时,会把某个事物归于某一类,借鉴以往的处理经验进行判断,而现实是会有五花八门的背景或条件,所以你又错了。
到这,书中已经把原因分析完了,但我认为,在思考日常问题有个因素永远不可少,那就是人性。书中有提及但没有展开分析。
举例来说吧,还是《日本本屋》中,选书师选书。在医院你摆放什么书?其中要摆放,美丽的旅游摄影集,让人心胸开阔,心情放松。理由是,病者家属,照顾病人已经很累了,再看耗费心力的文字书,明显不合时宜。
那德尔纳又提出了那些解决办法,可惜的是只是寥寥数语,一带而过。
一、必须把目标讲清楚,都知道应该如此,却很少能够做到。
理由前面有讲,订立合理的目标本身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考虑到目标中各个因素间的影响关系。
二、不能一次实现所有目标,不同的目标可能彼此相互矛盾,要采取折中方案。
三、必须设定工作的优先级,但有时候需要改变优先顺序。
四、当对待一个已知结构时,应该形成系统的模型,必须预测副作用和长远影响。
五、收集信息不过分详细,也不草草了事。学到何时继续收集信息而何时停止。
而我还想说的是,不要排斥你不感兴趣的课题或书目,只有不断的增长见识,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不断的构架正确的思维模式,不断的奔赴现场调查实际情况,你才会在你思考问题的时候,不会管中窥豹,人云亦云,夜郎自大。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二):事情因何出错,世间有无妙策
"本书史无前例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显示,我们的失败不是由于缺乏好的意向,而往往是不恰当的思维过程的产物。根据德尔纳的观点,避免失败的关键在于要用系统,而不要用分量;要以整体而不要以局部的方式进行思维。真是一部迷人的读物!"
——科维
真是一部迷人的读物。《高效人的七种习惯》的作者科维如是评价《失败的逻辑》。
的确,德国人迪特里希。德尔纳在《失败的逻辑》中从不同视角出发向人们指出种种失败的原因,这些原因是人们在日常行为中少有注意到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书中提到这样一个例子:"物理学家笑着讲他的故事:‘对提出的计划,人人赞同。市长得到市民和市政议会的一致拥护。因为城里拥挤的交通及其所造成的噪声和空气污染,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程度,人们把车速闲置降低到每小时20英里,而且为了防止超速,又在多处设置了水泥的限速颠簸路障。’"
这样一个提议,读者很容易看出它的破绽——不可实施性。也就是说虽然提议对于解决问题非常有用,但是这是一个没有可行性的提议,因为车速限制过低对于市民而言是难以接受的,于是大家往往把这样一个模型定义为理想模型。
然而,德尔纳的见解并非如此。模型的不可行是一致认定的,但他并不认为这是一个理想模型。所谓理想模型,应该是在该模型得以实施的时候问题能得以圆满解决。对于这样一个解决污染的方法,作者看到的不仅是其可行性的缺失,更是该方法造成的后果。
"但是,结果并不像规划者所期望的那样。车速较低,迫使车辆总挂着二档而不是三档行进,以致噪声更大,产生的废气更多。去商店买东西,过去只花20分钟,可现在得花30分钟。这样,市区汽车的数量,无论何时都比过去明显增加。这是一场灾难吗?"看到这里,大多数人或许都会点头,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并深深感叹作者思考的深刻和缜密。
然而德尔纳的思维也并不止于此。"不——由于进城买东西如此麻烦,结果进城的人也就变得越来越少。如此说来,总算达到了预期结果?"随着他的文字,读者的思维又体验了一次转折,接下来,又是一段意想不到的思维旅行:"不尽然,读后感《失败的逻辑读后感》。因为即使交通量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可噪声和空气污染依然相当严重。在交通量增加的时段情况还会更糟。到处传言说,临近的城郊有一个购物大商城,每周一次去那里远足购物,既实惠又省时。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便开始采纳这种购物方式。这给市长造成的困扰是,市区一向繁荣的商业,现在纷纷开始摇摇欲坠,濒临破产,政府的税收也锐减直下。原先的周到计划演变成一个大失误,它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将给该社区造成沉重负担。"
就这样,在作者假设的一个个情景中,读者在思维的不断跳跃中享受着读书的奇妙乐趣,并从中学习到正确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可以帮助读者更有能力更明智地开始,中途及时进行修正,最重要的是,从未能避免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到这里,很多读者已无法自拔地沉迷。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两篇】相关文章:
《童年》读后感两篇09-17
英语读后感两篇推荐07-07
初中生《童年》读后感两篇03-26
逻辑能力--托福作文的灵魂09-23
有关于《简爱》英文读后感范文两篇07-20
失败的自己作文04-08
感谢失败03-15
逻辑学的近义词是什么11-11
GRE考试逻辑能力的提升方法03-02
失败中的成长作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