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NFLA学习网, 免费公益的学习网站!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精华版】

来源:CN范文网浏览:0

  导语:《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孙云晓20年教育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_第1篇: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幅漫画:画中央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枝叶长成心形,为小树苗遮光挡雨;树下的树苗要么矮小,要么扭曲。这幅漫画的标题就叫“爱与碍”。这幅漫画告诉人们——不恰当的爱会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阻碍。读了孙云晓的《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后,我感受良多,对这个道理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关于“爱”的理解,我想,被人称作“母爱专家”的冰心老人最有发言权。曾有一家杂志要编一本书,内容是决定你一生的一句话,请冰心老人写500字,而老人只用了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世界”来诠释。当冰心老人走完她壮美的人生历程时,留给后人的最后寄语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她说的“爱”是一个大写的“爱”字,是一个真正的“爱”字。老人曾说过“有时候,母爱并不是健康的,反而害了子女。譬如‘小皇帝’的出现,就因为母爱不健康”,“‘小皇帝’是独生子,什么东西都自己享受。所以,从小要培养孩子不自私的好品质,有东西与别的孩子一起享用,那样才好。”

  是啊,爱心能创造世界,不恰当的爱也能葬送未来。只有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那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是什么?孙云晓在书中说:“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这种爱才是对孩子的真正的爱,才是“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才是教育所必需的爱。孙云晓在书中提出教育的全部秘诀是真爱,就是希望教育者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理解孩子,信任孩子,引导孩子,倾注真爱,而不是溺爱偏爱。只有对孩子真正的、适当的爱才能使孩  子们发挥长处,健康成长,享受成功,体验快乐。

  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是爱的事业,也是爱的艺术。读完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与教学实践,现将自己的心得归纳成以下几点。

  一、构建和谐环境

  我们几乎都曾感受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学生如果喜欢他的老师,就可能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要求的一切;反之,学生如果讨厌他的老师,则可能讨厌这位老师的课连同他讲的一切。孩子对于父母或其他人的关系也基本上如此。更何况我们成年人也有类似的心理倾向,只是比孩子们多了一些理智罢了。由此可见,关系的和谐是何等的重要!

  那么,和谐的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首先要了解孩子,不能仅仅把孩子当成被教育的对象;其次要与孩子平等对话,这样才有利于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否则连谈话也难进行下去;再次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他是班级中的重要一员,让孩子意识到他是班级中的重要成员;第四,要让孩子们知道家长也很辛苦,也需要关心和帮助;另外,还要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的女儿今年刚上初一,与我长得很相像,个头也差不多高。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与我“勾肩搭背”“嘻嘻哈哈”,似乎是一对姐妹。她几乎每天都要向我介绍她的发现和成长趣事。女儿自信、乐观、善良、好学,是“兴化市十佳美德少年”之一,我跟她在一起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启迪。我想这都是家庭和谐的结果啊!现在,我们的政府正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我们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为构建和谐家庭与和谐校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培养健康人格

  记得2000年有过这样一则报道:浙江金华的一个高中生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原因竟是不能忍受母亲的唠叨。然而,这简单的动机背景却是因为他担负不了母亲那沉甸甸的期望——必须考进班里的前10名。在压抑和疯狂中,他走向了极端。这个惨案引起的反响是巨大的,十年过去了,至今依然发人深思。可见,教育孩子绝不能仅看到分数,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

  孙云晓说 :“要把教育孩子做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父母和老师都应该有这种自觉性,教孩子学习重要,教孩子做人更重要。”大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平时教学工作中,我牢记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我常对学生讲:要成才,先成人!教孩子做人,讲多少大道理都是空的,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孩子是看着成年人的背影长大的,不光老师是学生生活的一面镜子,所有的成人都应该做好孩子们的表率。成人身上的品质,无论优劣,都会影响孩子。因此,我要更加牢记另一四字真言——为人师表!我要用我的高尚的品德和规范的言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做人的真谛!

  三、吸引学生好学

  毫无疑问,爱学是学习好的第一特征,只有爱学才会真正地主动学习。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讲的便是这个道理。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必定有许多良好学习习惯;而一个不爱学习、不会学习的孩子,也常常会伴随着一些不良习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教授也认为“应当从小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因为好习惯使孩子终生受益,坏习惯使孩子终生受害”。

  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我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支持学生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尽量给他们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探索的兴趣。一旦发现孩子身上有不良学习习惯,就寻找各种教育良机,水到渠成地进行教育。通过肯定、鼓励和赞扬来引导、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另外,我还要尽可能地多与学生交流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只要发现他们有新的想法,新的思维,就鼓励他们深入探讨;即使他们的想法暂时不会有什么结果,也不会给他们泼冷水,因为思维的幼苗需要用真爱来呵护。

  四、坚信人能成功

  学生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因为许多老师和家长在评价学生时,不约而同地用考试分数作为杠杆。成绩固然是考察孩子在校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并不唯一的指标。并不是只有考上大学才代表成功,要知道上大学其实和初中生上高中没什么两样,只是进一步深造罢了,上大学只是为以后能更好地走入社会,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下基础。同样,考不上高一级学府也不一定就代表失败。郭沫若小时候的一张成绩报告单上曾写着:语文55分,修身35分。这两门功课不及格,能否就证明郭沫若是一个失败者呢?事实上,他后来成了一个文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再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谁能说清干哪一行是成功的,干哪一行是不成功的呢?

  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技巧,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自信心,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将来都能在社会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当今社会,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结构更新较快;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学习也是永无止境的。学习早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多形式、一辈子的事情。我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要反思自己今天“会学”了什么,而不是“学会”了多少。我们教育工作者自己除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外,还要告诫孩子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同时引导孩子把每天的生活、每天遇到的人与事、每天进行的活动都视为学习,并从中获取信息。

  我特别欣赏孙云晓对成功的阐述,他说:“成功是发展,是选择,是和谐;每个人生来就是一个成功者,并具有惊人的发展潜能;成功的真正内涵是幸福,而幸福是一种人人可以获得的独自体验。”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家长,今后我将更加注重为孩子提供一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不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也不把上大学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一定多给孩子们一点空间,多和孩子们一起寻找快乐。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前言中说,读这本书时,要“用心与作者进行交流”,“要将好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请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和思考,做一个有智慧的教育者。”也就是说,通过“慢慢看”,“钻进去”,“跳出来”,把有用的“真东西”提炼出来。读完这本书,在与作者用心沟通后,书中的先进教育理念与一些可行的建议,让我倍感精神。既然我已选择了教育作为一生的事业,那就让我永远保有一颗真诚的、博大的爱心吧!因为——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_第2篇:

  日前,有幸读到著名教育家孙云晓的著作《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受益匪浅。“人之所以成为人,离不开真爱。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依赖于真爱。只有在孩子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因此,当您准备在孩子的心田播种的时候,请务必拷问自己:这种子是真的爱吗?假种子坑农民毁一季,假种子坑孩子毁一生。”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中谆谆告诫天下所有的教育者。捧读这本书,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审视自己:衡量一个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智慧的教育者?

  十几年来, 孙云晓先生以其不同寻常的睿智和勇气,编织着我们共同的教育梦想,在这个教育梦想里,萦绕其中的一个旋律是独特的,那就是——真爱。真爱是衡量一个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标准。作者在多年前就提出了清晰的论断:两种爱心,两种命运。在我们的生活中,许许多多“爱”,实际上只是将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关怀等,这些都不是真爱。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中,孙云晓教育专家宣称“所谓真爱,就是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每一个为人教师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将对学生本能的爱升华为“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孙云晓在书中提出的101条明确的教育建议,中肯而精辟,给人警醒,发人深思,令人教育者读后不禁自问,在学生心中播种真爱的种子,我准备好了吗? 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用爱去关注每个学生

  教育的奥秘是无止境的,作为一名小学启蒙教育者,要用爱的慧眼去发现,用爱的思想去挖掘,用爱的行动去实行,时时刻刻用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如果您不能用爱心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敏感地认识到成年人对自己只想训斥和说教,而不是真正为了自己的成长。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小孩子懂什么?但实际上,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读了这本专著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真诚地为孩子付出爱心。一位教师之所以能获得学生的爱戴,主要还是因为他对学生的真爱。

  二、给孩子一个差异的空间

  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这可能是我们的教育中深切反省的,世上都没有两片完全同样的叶子,更何况是孩子?而我们的教育往往太追求整齐划一,求同却不存异。许多孩子有与别人不一样之处,往往被视为缺点,须知那可能正是特点所在。所以教育者要有眼力尊重孩子的特点,看到差别,而不是将其磨光、磨平。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合格教师和父母的标志,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是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教育其实是一种发现,教育者需要有发现与赏识不同孩子不同特点、优点的智慧。

  三、给孩子一个劳动岗位

  做父母的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目前中国孩子的劳动态度,的确让人汗颜。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以学习为主,主要学好习,别的家长全全代替或者是孩子一旦做错便不再允许插手,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这样他们才能做好、才能更好的成长。如果孩子们永远在父母的宠爱娇惯的环境中成长,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自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惊人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过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作为现代的家长、老师,就如孙云晓所说经常教给孩子必要的劳动节能以及选择劳动岗位要有的放矢,这样我们将会发现,孩子们生存的会很好。

  四、让孩子懂得感恩

  这条建议给我的感触很大。文章中给我们讲了一个鱼头鱼尾的小故事。现在,我们能经常听到父母埋怨孩子不懂事。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一味的索取,却不懂得回报。甚至有些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总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尽管父母付出很多代价,但孩子却觉得就应该拥有。所以让我们放开手,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务,并且经常给孩子讲一讲我们工作的艰辛。那么我想我们的孩子们会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长大。

  五、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作为教师,我们每天和孩子们打交道,孩子们总会“制造”出惹人生气的事。如果我们一味的批评说教,有时会适得其反。所以宽容有时候比惩罚更有力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为孩子的错误行为找出合适的理由,让孩子又有台阶下。并且孙云晓认为首先还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在此基础上给孩子提出希望,告诉他今后努力的方向。而反复性是儿童少年的特点之一,是其心智发展不成熟的必然反映。因此“宽容不是一次性的行为,不能因为孩子又犯了错就不再宽容了”。另外,我相信孩子也会理解你的宽容,并且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会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这难道不就是我们家长、老师所期望的吗?

  用爱浇灌,用敬业耕耘,用执着守护,用宽容修复。这样,我们离真爱还会远吗?真爱才是教育的唯一秘诀,我将精心打造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时时牢记英雄形象,以教师完美的人格,去点燃儿童心灵的火花,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的理想和高尚的美德。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_第3篇:

  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的著作——《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读完全书受益匪浅。本书提出了真爱的核心概念。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是纯粹的、理智的爱。作者提出,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是解放,是发现,是选择,具体表现为先进的教育观念与科学的教育方法。 每个教育工作者,可能都会去关注学生,都会去爱他们的学生,但是否方法得当,是否是孩子想要的,是否是真爱呢?我想,读了这本书后很多问题都引起了我的思考,以下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我们只有真正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的教育与引导孩子;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根据孙云晓老师给我们的建议特提出以下几点:

  1.教师先提高自我素质。教师应多看些教育讲座与教育刊物。只有充分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的和孩子交流,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2.找到与孩子交流的共同语言.对于家长(老师作为参考)最好能够多抽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看电视一起做游戏,深入孩子的生活,在生活上的细微处了解孩子、关系孩子与帮助孩子。

  二、有信任才有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既然没有本质上的坏孩子,那么,孩子犯些错误,我们应该理解,关键是需要教育者的慢慢引导,在教学中发现孩子的点滴改进的迹象,就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反馈,只有对孩子充满信任,才会更有的唤醒与激发孩子成长与进步的渴望,才能让稚嫩、脆弱的心灵在包容中健康成长。根据孙云晓老师给我们的建议特提出以下几点:

  1.永远相信每个孩子都渴望成为好孩子。有句话说的好,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老师。每个教师都要充分的相信,没有本质上的坏孩子,并且,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而教师的天职就是给孩子创造适宜的条件。

  2.教育孩子要守法。无论家长与教师,教育孩子都要遵守法律,孩子在任何情况下,哪怕犯了再大的错误,我们都不能剥夺他们的参与权、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的权利。

  3.善于发现孩子变好的迹象。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就是教育的最佳时机。作为教育者不是去观察孩子的缺点给予批评,而是去发现孩子转变的痕迹,找到孩子进步的点滴迹象,并给孩子就是肯定。

  三、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给孩子创造一片自由发展的空间,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良好的兴趣爱好,我们应该鼓励与支持。我们更不能以私欲之利而剥夺孩子的选择的权利,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成为一位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个性的人,使之成为快乐生活的小主人。根据孙云晓老师给我们的建议特提出以下几点:

  1. 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与梦想。不要将为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于孩子的身上,因为你的梦有时并不是孩子的梦。

  2.不要与其他孩子攀比。不要那这个孩子的缺点与那个孩子的优点比。不要认为这个孩子能做到事情,那个孩子也一定能做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选择、爱好与兴趣,孩子往往学习自己喜欢学的,学的会更好。

  四、善于倾听孩子的心灵之音

  倾听孩子的诉说,也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这不是纵容孩子的行为,也不能视做听任孩子的狡辩,这也是一种教育艺术。给孩子倾诉的机会,他们才会觉得被平等对待,也才会有什么事都会愿意跟你交流,倾诉。如果一遇到问题,连给孩子解释的机会都没有,那怎么能让孩子信服

  1.永远保持商量的口吻。也就是说,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不论是师生关系,还是父母与子女关系,都要遵从平等相待的共处原则。也就是说,处理事情要有个商量的口吻,而不是发号施令,使用体罚甚至是暴力。

  2.给孩子反省的机会。当孩子犯了错误,一定不要打孩子。“打孩子是最无力的教育”。让孩子自己谈谈自己错在那里,给孩子表达自己意见和反省的机会,用爱包容和爱去感化孩子的内心世界。

  3.要给孩子倾诉和解释的机会。当孩子犯了错误,不要立刻给予批评。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给孩子倾诉和解释的机会,因为孩子是人,有自己的情感与性格,当他觉得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他就会有情绪。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站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在了解清楚之后,再给一个客观的评价,给他一个信服的理由。长此下去,孩子也会愿意和你沟通,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将来也更愿意听取你的意见与建议。

  4.耐心倾听孩子的倾诉。倾听孩子的倾诉有几大好处:第一,有利于开启孩子的小心灵之门,有利于教育者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使得教育更加有的放矢;第二,有利于孩子不良情绪的宣泄,及时给孩子排忧解难;第三,有利于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与交往能力,培养孩子为人处事,及其健康的心态。

  总之,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把孩子看成成长中的人。正如陈云晓老师所说:“教育常常是三分教七分等,我们要在等待与帮助中让孩子成长”。教育是个伟大而又艰巨的课题,那么,教育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很多很多,但是有一个重要的秘诀,我们教育者不能不掌握,那就是——真爱。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我将用自己的热情和思考去努力实现一名老师的理想,用真爱去唤醒孩子成长的渴望,用真爱去教育孩子,感化孩子,引导孩子,让孩子在快乐、激情与梦想中健康成长!


相关推荐

《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精选 摆渡人读后感600字范文 《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做什么》读 徐坤作品《闻书香识女人》读后感 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做什么读后感 2016关于《耕耘在春天》读后感 《闻书香识女人》读后感范文三篇 《工匠精神》读后感范文精选 《愤怒的象群》读后感500字精选 耕耘在春天读后感【优秀篇】 英国小说《摆渡人》读后感1000字 匠人精神读后感800字【精华版】 高中《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读徐坤《闻书香识女人》有感范文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读后感 《抗战从这里开始》读后感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