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篇读后感
篇一:读《子夜》有感
子夜,原意是已到半夜,即将迎来黎明,暗指发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就中国社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即将冲破黑暗,迎接黎明的坚定信念。而这本书就是讲述在黑夜中的民族资本家吴荪蒲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较量和斗争。而最后的胜利者是有美国资本势力做后背的赵伯韬大获全胜。
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下,源源不断地洋货从海外运来,物美价廉的优势使它们很快地占有了中国市场,又因为中国缺乏专业人才,在有雄厚实力的外国企业的压迫下,被打得节节败退。而吴荪蒲的裕华丝厂也没逃过这劫难——物价上涨、原料不足、存货卖不出去……种种的不利因素逼迫着他不得不削减工人们的工资来维持工厂那奄奄一息的生命,决心与外企干到底。可矛盾就在老板与工人之间展开——吴荪蒲老板:我们的成本太重,就要破产了。减成本,就要减工钱,为了民族的利益,你们只好忍痛一时,少拿点儿工钱。工人们:物价上涨,本来就吃不饱,再减工资,那是要我们的命,你们有钱不愁温饱,你们也要顾全民族的利益,忍痛一时,少赚一点。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碰撞在一起,复杂的阶级矛盾就这样在不断地冲突、斗争中升级,一切都显得恐怖又纷杂,百姓整天都生活在恐慌、压迫的环境中,与战争无异。那些有着民族正义感的资本家们在与外企的斗争中也伤痕累累,波及到那些无辜可怜的工人们奋起反抗,恶性循环般持续到“子夜”。
随着斗争的持续,工人们终于爆发出积蓄已久的愤怒,纷纷用游行和冲厂来发泄内心抑制的愤懑,想干掉那些资本家,而资本家们也渐渐陷入了钱的泥潭,为了赚钱,他们不惜镇压、围剿、枪击这些被剥削、被欺压、被践踏的工人百姓,露出了资本家们剥削工人的獠牙,工人的反抗、资本家的镇压、外国的经济封锁……在这混沌的黑暗之中,工人们排山倒海的反抗,正是这冲出黑暗的一束希望之光,代价虽大,却能迎来苦难后的温暖灿烂的黎明。
后来以吴荪蒲为首和孙吉人、王和甫联合成立了一种信托公司想打造自己的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的走狗赵伯韬大干一场,投身于公债之中,而狡猾奸诈又资本雄厚的赵伯韬暗中掌握着公债的走势,后因杜竹斋的临时叛变让吴荪蒲等人破产。书中展现了一位经验丰富、果断老练但对工人残暴的资本家,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计谋去打造一个资产阶级王国,可最后却以失败告终,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法则。
民族资本家吴荪蒲等人虽然竭尽全力发展和振兴中国的民族工业,但是,他的“竭尽全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没有了工人的支持,无论你多么足智多谋,就如同只有矛,没有盾的战士,无论攻击力多么强大,终究会被敌人看出破绽,一击致命。我觉得吴荪蒲们只是靠压榨和剥削工人来获得更多的利益,那么无论在哪个国家,有怎样的政府,没有了工人们凝聚成的坚实保护盾,都无法建立起自己强大、稳固的资本王国。
《子夜》向我讲述了在中国旧社会最黑暗的时候老百姓的生活和民族企业的挣扎,说明了旧中国不能走资本道路的历史法则,只有通过工人们的觉醒、反抗、革命,才能带来冲破这子夜黑暗的新生力量,吴荪蒲们才能和人民一起建立真正强大的民族工业。
篇二:读《白鹿原》有感
《白鹿原》记载了从清末明初到解放前夕白鹿原发生的种种事情,讲述了那个时代的农民生活和人们与封建礼教的反抗及革命斗争。白嘉轩,白家的家长,也是白、鹿两族的族长,他几经奋斗后,打下了雄厚的家底,他富有远见又是一个封建家庭的顽固代表,他在白鹿原上创立了学堂,请学富五车的朱先生来教书,希望白鹿原上的孩子们都能接受文化教育启蒙。对于在封建社会,以农耕为主的生活环境中,这种举措是超前、有眼光的,让白鹿原的人们更早的接受教育,真是了不起的举动!尽管白嘉轩很有远见,但他一直坚持封建教育,极度信奉儒家思想,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毕业后回家种田,不让他们去闯世界,打天下,这在我们看来,是荒唐的行为,可这就是封建思想,即使在封建社会走向末路也具有巨大破坏的封建礼教!
黑娃(鹿兆谦),是个性格刚烈又有些叛逆的青年,他不听父亲的劝告,在外打工,娶回来了一个举人的小老婆,后真相被揭露,两人住进了山上的一口窑洞,不顾世人的鄙视唾骂,坚守他们俩的爱情。后黑娃参加了好几次暴动、革命,都相继以失败告终,他当过兵、做过土匪,与那些贪官、暴动军阀做斗争,后接受了招安,成为了炮兵营营长,最后接受朱先生的教诲,脱胎换骨,从新做人。虽然黑娃很叛逆很固执,但他一直坚持着自己和小娥的爱情,不畏族人的鄙夷、议论,坚守属于自己的幸福,我虽不懂什么叫爱情,但却很钦佩黑娃对幸福的执着追求,佩服他对封建礼教的抗争精神,也佩服他敢于反抗,敢于革命的勇气,当然最让我钦佩的还是他从土匪蛋子改变成一个文质彬彬、知书达理、“最能领会书中真意”的人。但他的人生悲剧在于他思想的狭隘性,总是找不到自己人生的位置,奋斗的方向,所以他最后虽然策动了解放前的起义,但还是被迫害致死。黑娃让我即敬佩又为最后他的悲剧命运惋惜。
白灵是白嘉轩唯一的一个女儿,由于父亲放松了对他传统思想的灌输,让白灵能够了解革命新思想,成为了承载五四运动精神的新青年,她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之中,置生死于身外,看到自己的同志被填埋在枯井里,她没有退缩、胆怯,而是更加坚定地参与革命,只可惜在共产党内部抓内奸抓特务的行动中,白灵作为“特务”被监禁,最后被自己的同志活埋,没有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却死在革命者自己的手里。白灵是最坚决的反抗者,反抗封建家庭和封建社会,同时也是一位对待革命坚定不移有着执着信仰和追求的人,她有彻底的觉悟和勇气来与敌人对抗到底,为新中国的成立而努力着,所以解放后,白灵被作为革命烈士来对待。虽然她的结局有些悲惨,我也很不喜欢她这样的死法,但我觉得白灵却是书中少有的活得有信仰有思想有追求的人,难怪作者把白灵比做白鹿的精灵与化身——一位美丽纯洁,正直善良,对生活充满热情,又勇于追求爱情和真理的人作者通过白鹿原里性格鲜明的各色人物和各种事件写出了封建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末路时期,仍具巨大的破坏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的真爱、与封建势力的斗争和义无反顾地革命,让我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改变一个落后社会的艰难和代价。
有人说白鹿原是半个多世纪的“民族史诗”,要完全读懂这部“史诗”了解中国那段历史的发展,绝不是看一遍《白鹿原》所能知晓的,有时间我希望能再看一遍,也许我会对这部巨作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篇三:读《雷雨》有感
三十年点点滴滴的爱恨情愁凝聚在一起,成为了周朴园、鲁侍萍、鲁四凤等人头上的阴云,当阶级矛盾、个体矛盾、时代矛盾发生猛烈的碰撞时,在种种激烈的冲突中,一场酝酿已久的悲剧如同雷雨一般,在最后时分爆发出来,让人震撼……
周朴园是在外国游历过,但又极具封建思想的资本家,他冷酷、专制、虚伪,在家中,他就是一家之主,是家里的“上帝”,但不是耶稣,他的话就是法律,为了树立起自己的威严,他不惜牺牲任何人的幸福,三十年前,他与鲁侍萍相爱,生了两个孩子,但他因为贪财冷酷地抛弃了侍萍,娶了有钱的周繁漪。后来命运让侍萍和周朴园再次相遇,周朴园在消除对侍萍的疑虑后,揭下了他自己伪君子的面具,吐出了一句冷酷无情又展示出他充满铜臭味丑陋灵魂的话:“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吧!”除此之外,他也是位顽固专制的封建家长,他对妻子冷漠、专横,把她关在家里,还声称她有神经病,连喊带骂地逼她喝药,其关系,也不过是表面上的夫妻关系,实际上周繁漪只是周朴园手上的“只是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服从的榜样?的工具”。
周朴园不但对家人如此专横,而且对工人更加残暴:周朴园让他承包的江堤出险,淹死两千多名小工,并且无耻地强占他们的抚恤费,为了镇压工人暴动,让警察开枪打死几十个工人……他现在的地位、荣誉、权势,何尝不是千万普通劳动百姓的累累白骨堆积而成!这就是资本家,就是手上沾满劳动人民鲜血的资本家!
周繁漪,周朴园的妻子,她不甘心和周朴园的无爱婚姻,也不屈服于周朴园的“命令”,她总是反抗着家庭、丈夫、社会对她的束缚,她拒绝喝药、拒绝丈夫的伪善。拒绝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她虽能洞察家庭的黑暗、丈夫的罪恶,可她冲不出这个“羊圈”,不能与这些“黑暗”决裂……在这黑暗的社会中挣扎却不能逃脱它的阴影——这就是封建社会的威力,而周繁漪就只是这千千万万被压迫的人民的缩影,痛恨但又无法挣脱。
鲁四凤,鲁侍萍的女儿,她是个悲剧和矛盾的载体,她与周萍擦出爱情的火花,但却被当时的阶级关系所牵连,因他人的劝阻而感到迷茫,被她母亲三十年前的悲剧所拖累……她与周萍的爱情、她母亲与周朴园的悲剧和周繁漪雷雨般的报复,最终害死了三位风华正茂的青年,成为了被封建社会折磨,受伤害和压迫人们的反抗而引发的悲剧。一切都化作了一场倾盆雷雨,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个人的灵魂!
《雷雨》是我看到的第一本戏剧,也是第一次看到以人物对话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让我看见在一个狭小的舞台上,在短短一天之内,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上演了一幕幕人生悲剧。而这幕悲剧也向我们展示出了受压迫、专制的环境中奋力反抗挣扎的人们被这股来自封建社会的巨大破坏力所吞没,也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残暴、对工人的剥削欺压,在这混沌黑暗的社会环境中,百姓无法生存,只有不断地反抗、冲破这个牢笼般的社会制度,才能迎来真正人人快乐幸福的生活。
篇五:读《四世同堂》有感
《四世同堂》是一部历史性巨著,它讲述了北平一个名为小羊圈胡同的几个家庭和和众多人物在八年抗战中的种种,从他们的生活切入,反映了广大百姓在北平沦陷后的生活,无形中向我们展现了沦陷区人民的生活、情绪和心灵以及对日本侵略者的反抗,愤怒地控诉了日本的罪恶和带给中华民族的灾难,也披露了汉奸卖国贼的无耻行径。
四世同堂的长者祁老人,传统守旧但又不失正义感,当他得知卢沟桥事变后,马上通知韵梅准备三个月的干粮、咸菜和窝窝头,碰上打仗就大门一关,还和日本人讲究以和为贵,这种做法看似明哲保身,可如果人人都这样,那么日本扔几个炸弹即可占领中国了。而最后结果不然——因为许许多多像祁老人这样明哲保身、逆来顺受的人却并不能让家庭免遭日本鬼子的践踏,而日本人的无耻行径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怒火与反抗。在日本鬼子企图想借瑞宣来抄家时,这位长者却挺起了胸膛,气势汹汹地回答特务——他骨子里的正义感不容许被人肆意地蹂躏,蹂躏他的四世同堂。
本书中的冠晓菏和大赤包也里给了我的深刻的印象——汉奸的嘴脸和下场。冠晓菏没有信仰也没有追求,用鲁迅的审判角度来看,他只是个只有肉体而没有灵魂的空壳,在他的眼里,金钱、权势、衣冠、美食、美女才是他的一切,为了这些,他可以抛弃国家,背叛邻里,出卖他人,视他人的痛苦不顾,总而言之他只要自己过得舒服、金贵、自在就OK,他吃着生活在中国,吃着中国的饭,住着中国的房子,然后捧着英国、美国、日本来诋毁中国——因为那些国家能给他金钱和权势。这就是冠
篇六:孩子心里到底需要什么
苗新兰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错过了就不可能重来。父母的权力、学力、收入都不能成正比的帮助教育孩子成才。有许多父母,只是看着孩子长大,而没有真正“培育”孩子。在我们和孩子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孩子到底想些什么?孩子需要些什么?
扪心自问:你作为父母(老师)称职吗?你了解孩子多少?你的孩子是否信任你?有喜悦愿意与你分享吗?你能让孩子信服并听从你的教诲吗?
孩子需要朋友似的倾听。孩子们心中的喜、怒、哀、乐都需要向外倾诉。向谁倾诉呢?向老师,看到老师每天备课、上课、改作业、找不到时间去倾诉,有的也不好意思向老师诉说;家里爸爸妈妈工作忙,上班、询问、责难,哪有时间耐心听孩子倾诉他们心中所想?没有真诚的倾诉对象,孩子只得把所想埋在心里。学会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心声,体会孩子的真切的感受,使孩子愿意敞开心扉,视父母为永远的倾诉对象,琢磨与孩子建立起沟通的最佳方式。学会做成功和快乐的父母。
孩子需要平等式的理解。你理解孩子吗?其实我们很多时候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孩子,虽然我们和孩子朝夕相处,但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不理解他们的幼稚想法,不理解他们的奇怪做法,更不理解它们放纵贪玩和“无理取闹”。所以孩子不愿意与我们交流,懒得与我们说,甚至不信任我们。当孩子得不到理解,无法倾诉时,做出令大人惊讶的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尊重孩子的思想,不要把自己的理想、愿望强加给孩子,把孩子当做同事和朋友尊重、理解,让孩子自己独立思考自己的事情,为自己负责。允许孩子选择爱好,选择行为方式,允许孩子留有自由空间。允许孩子进步,也要允许孩子失败??
孩子需要民主式的交流。当孩子们面对困难、失望、挫折时,需要宽松民主的交流给他们以战胜一切的勇气;当孩子们面对谣言、困惑、痛苦时,需要温暖民主的交流给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当孩子们面对成功、荣誉、钱财时,需要和谐民主的交流给他们树立正确的航标。民主交流需要春风似的安抚,朋友似的商讨。孩子们失去了交流的机会,也许会迷失生活的方向。孩子常常会犯错,常常会惹祸,常常不如大人的意,父母要有一颗博大宽容的心,包容过失,原谅缺点,淡化失败。宽容是深藏爱心的体谅,是教育智慧的力量,更是一种美德、文明、胸襟和做人的境界。
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家长,架起孩子与你愉快沟通的桥梁。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心理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他们心理需求的还有很多,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给予,使他们心理健康、快乐成长。
其实,孩子就是一本书,每一个章节,都有不同的情节发展,都有它生动的故事,只有不断的研读,不断的琢磨,才能发现他的独特之处,作为父母也是一本书,应该尽自己的所能,把自己这本书写得尽量精彩。
请你快速的回答下列题目,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1、我会通过自己的言谈和表情,告诉孩子自己很喜欢他。
2、我对孩子的奖励和惩罚都有公平、恰当的原则。
3、当孩子面临困难和任务时,我会给予积极的支持,让孩子感到他并不孤立。
4、我总是试图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不施加压力,使他有话愿意对我们讲。
5、我很信任自己的孩子,他可以独立完成一些事。
6、我愿意和孩子一起聊天、看电视、运动等。
7、我让孩子生活的惊喜更多一些,比如买书给他,带他去旅游,逛公园??
8、我家里很民主,孩子有什么要求、想法能尽快告诉我。
9、我感到自己与孩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温暖、体贴和亲热的感觉,我会常常拥抱他。
10、我允许孩子对自己有看法,尊重孩子的想法,并且鼓励他在实际中去表达。
篇七:《周易》读后感
易经文化系统是东方文化的精华,文字可考的就已有约五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百家学说的思想宝库。而与西方的两千年的圣经文化系统比较,东方的易经文化系统,显然要悠久而绵长的多。可以说,源远流长丰厚华美的中华文化,其最初源头真是古老而博大精深的《易经》。
《易经》内容广博宏大,无所不备,既有天道规律,地道法则,也有人道准则。经数千年来的大圣贤们的精研阐述,易经文化今天易经成为内涵丰厚,精思善辩,包含东方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美学、军事学、伦理学等,深刻影响了中国从官方到民间的思维方式、道德心理和风俗学习,对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所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周易》的.来历很古老,古老的东西总会给后人留下很多猜不透的谜,《周易》的来头也太大,本来很大的经典就有很多人神化它,于是谜就越发神秘。《周易》本是一部占筮之书。本来只有卦、卦辞和爻辞,但后来却成了一部哲理之书,被附益了很多道德、政治的解释和宇宙、人生的哲理,于是成了指导古代中国人思想与行为的“群经之首”。
历代都有对《周易》的解释,但有三个时期的解释最为重要。第一个时期是战国到秦汉,这一时期的人在解释《周易》时已经离开了占筮而大讲道理,大概是因为这一时期哲学和科学思维的
能力比较发达,对宇宙起源与结构的兴趣较浓厚的缘故。第二个时期是汉末魏晋,这个时期玄学盛行,人们一方面体验人生的短暂与宇宙的永恒,充满了语言难尽的悲凉感,一方面希望从哲理中找到对宇宙与人生的根源,因而讨论的主题多围绕着“有”与“无”,究竟何者为宇宙、人生根源这一本体论中心。第三时期是宋代,宋代是中国人理论思维最深刻的时代,这时的思想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重新整合被佛、道等各种思潮搅的七零八落的思想,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解释一切的理论框架与思维模式。这三次对《周易》的解释当然都不吻合《周易》的本意,当它们都丰富了《易》学,也丰富了中国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周易》认为人之处世,第一要义是要找到自己应处的位置。“守正”这是《周易》推崇的为人处世的第一法宝。按照《周易》的观点:“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人不例外。每个人都应在世界上找准自己应处的位置,如若这样,世界就是有序的了就不会有祸乱产生了。《周易》推崇的处世法宝第二当是“中孚”。“孚”:诚信的意思。“中”:在这里表示出自内心的意思。因为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挚信才能换取挚信。这个世界的维系并不完全靠金钱、权势,也要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同情、信赖和相互帮助。而这些属于人的精神生活方面的东西又往往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得,用权势可以掠取的。《周易》推崇的处世第三法宝是“和”。“和”在《周易》中是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和”与“中”常常联系在一起,号称“中和”。“中”要求做事不走极端,要适度“和”则要求与他人关系要谐调、要顺畅。“中”是讲个体所处的位置,“和”则是讲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和”的思想体现在《周易》的整个体系之中而整个《周易》体系就是一个生命通达、循环不息的和顺的整体。这是《周易》作者从其对生活的深刻体察中所总结出来的处理人事关系的三个基本法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去实践的人生哲学。
《周易》中充满了辩证思维,充满了真和善的动机,充满了忧患意识,同时也贯穿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也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过程,对我们大学生,有一种很好的教育启示作用。尤其是当前到了自谋职业的时候,社会更需要人格健全,智慧过人,能力突出的人才。自古以来,都是危机与机会并存,福祸相依,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分寸,做到勤奋谦卑,顺势而为, 很多时候还是可以化祸为福的,从容地在危机中捕捉到稍息即纵的发展机会。我们应当正确分析前进道路上个人的差异性,如何不断调整与环境的适应性,与外围空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把握并借助环境的力量,从而缩短不断改变和调整目标的方向性。只要我们朝着目标不断努力,自强不息,终会有所得也! 特别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关注国家时事新闻,引领时代前进的潮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沉淀已久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在祖先积淀下来的经验和教诲中,接受现代的科技知识,立志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物极必反,凡是都有个度,我们自己要掌握好这个度。同时任何人在主客观条件不成熟时,要想担任某项工作,都会遇到需要耐心等待的时期,这就是需的阶段,它是人生道路的必经阶段。如何度过这个阶段,真是我们要去探索、思考的。面对自己的人生,我们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度过这阶段,好好的准备,面对更强的挑战。
【七篇读后感】相关文章:
希腊神话的读后感七篇03-23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范文七篇03-27
飘读后感-英语名著读后感04-25
哈姆雷特读后感-读后感-高二01-12
有关读后感作文:《童年》读后感09-12
经典目送读后感精选英语读后感08-27
《钱学森》读后感08-25
《担当》读后感08-20
英语读后感09-29
英语读后感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