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的励志故事
林丹是我国羽坛的经典人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林丹的励志故事,欢迎参考阅读!
林丹的励志故事 1
林丹小时候,妈妈总喜欢把他当成女孩子来打扮。
那时候的林丹胖乎乎的,头发留得长长的,都快盖住耳朵了,有时候,两个小脸蛋上还被妈妈抹得红红的,再穿上妈妈买的红色衣服,活脱脱一个小女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各地风靡学电子琴。当时,林丹正在上学前班,班里的同学都被家长带着去学电子琴,林丹也不例外。
妈妈给他买了一台"卡西欧"的电子琴,价值一两百块,这个价格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了。可是,这么昂贵的电子琴却没能吸引住小林丹的注意力,天天坐在电子琴前,只动动手指头,这可把爱动的小林丹憋坏了,刚弹上一会儿,他就想从椅子上下来东逛逛西走走,结果只练了一个星期,他就再也不肯练了。
林丹的爸爸和妈妈都是体育爱好者,爸爸喜欢打乒乓球和排球,妈妈游泳,还打篮球,经常代表上杭县去龙岩参加比赛。妈妈想,儿子不愿练电子琴,可总得练点别的吧。于是,她打篮球的时候就带上林丹,让他自己在场上跑着玩。当时,上杭县体育馆有少儿业余羽毛球的培训,林丹周围有很多小朋友都去那儿练球了。
有一次,林丹跟着他们一起去体育馆玩儿,他第一次看到了羽毛球。看见小朋友们跑来跑去,挥拍、接球,林丹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好像是找到了一种对味的感觉。那一年,林丹5岁。很快,林丹就进了培训班。但因为是业余班,其实更多时候是在玩儿。小朋友们在一起练习握拍、挥拍、跳绳等基本功,趁教练不注意,林丹就跟小朋友偷偷玩游戏,那段时光是快乐和无忧无虑的。那个时候,小小年纪的林丹就显示出了不肯服输、自尊心强的劲头。当时的训练项目中,唯一让林丹害怕的就是压腿。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子的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就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边哭边压,回家后,妈妈还要帮他继续压。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妈妈也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不想去练了。周末的时候,训练队要长跑,绕着上杭县城跑两圈,至少也有几千米,林丹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着大一点的队员跑,一定要跑完全程,绝不肯中途停下。另外,在队里打比赛,如果输了球,教练还没说什么,林丹自己就开始掉眼泪了。在业余班,林丹是唯一用左手打球的孩子,教练因此对他特别关注。虽然因为年龄太小,林丹的技术水平在班里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身体素质很突出,当时班里进行技术评定,他的基本动作、步法,前后摸球线等项都名列前茅。
1992年,9岁的林丹顺利进入福建省体校,来到了距上杭县600公里远的福州。在省体校的第一个学期,林丹是伴着泪水度过的。林丹是在那年的冬天进的省体校,一向怕冷的他很不习惯宿舍的生活。自从把他送到福州的爸爸妈妈走后,他就开始哭,几乎天天都要哭上一场。甚至有时在训练的时候,练着练着想家了,小林丹就哭起来了,教练一看,就先让他站在一边,哭完了再练。训练完了,回到宿舍,他独自一人常常发呆,不知不觉中又开始哭起来。后来,林丹开始给家里写信,一天一封,主题基本都是: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来看我吧。
直到今天,林丹妈妈还保留着其中的一些信。好在外婆外公和舅舅在福州,稍微缓解了林丹的思家情绪。每到周末,林丹便去外婆家吃点好吃的,给妈妈打个电话,周日再回到体校。刚到省体校的时候,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的林丹根本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衣服不知道换,床铺不知道怎么整理,更别说换洗床单枕套了,整个人都邋邋遢遢的。到体校的第一个星期,因为总是一个人发呆想家,在宿舍里哭,也想不起来去洗澡,他居然整整一个星期没有洗澡。直到第一个学期结束从家里再回到体校的时候,林丹想家的情绪才缓解了一些。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哭了,家信也减少到一星期写一封了。在挺过了最初的适应期后,林丹不服输、自尊心强的特点便显现出来。很快,他学会了换衣服、洗床单,独立生活的能力明显增强,在训练中更是特别要强。林丹妈妈说,有一次,林丹发烧打点滴,但他却不愿耽误训练,没有向教练请假,从医院回来便继续投入训练了。林丹
1995年,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林丹获得了男单冠军,被解放军队看中,让他到队里试训了10天。之后没多久,林丹便接到了解放军队的录取通知,12岁的他就这样跨进了军队的大门,成为一名军人。到解放军队后,队里给林丹发了很多新装备,好像还是凯胜的,有服装、球拍等,抱着这些装备,林丹别提多开心了。
因为在此之前,他一直用的'是木头拍子,从来没有用过这么好的装备。除了新装备,林丹还拥有了自己的军装。当时他的个子特别小,还不到1.4米,帽子戴在头上像扣了一口锅,腰带系到最里面的扣眼还是松,裤子直往下掉,大家见了都哈哈大笑。1997年,林丹随解放军队到南日岛体验部队生活。在那里,他们这些专业羽毛球选手每天要跟部队官兵一起出操、站岗,在大太阳底下站几十分钟、夜间紧急集合等,林丹都一一体验过。除了操练,他们还要跟部队同吃同住,在解放军队训练的时候,大家总觉得伙食不好,挑来挑去的。到了那里,吃饭的时候,大家左看右看,看不到饭里的肉。据林丹说,那里讲究的是"看菜吃饭",也就是说看没什么菜就多吃饭,即使有菜也要看着吃。有一次,林丹跟连长、班长几个人一起吃饭,一个盘子里只有几条小咸鱼,林丹上去就夹了两条放到自己碗里吃,班长后来质问他:"知道什么叫“看菜吃饭”么?旁边还坐着连长呢!"刚去部队的时候,林丹要洗澡,就问澡堂在哪儿,几点有热水。
班长告诉他这里洗澡不用热水。结果在部队的20天,林丹只洗了3次澡,也就是用凉水冲一下便赶快穿上衣服。经过那段时间在部队的锻炼,林丹充分感受到了当军人的不容易,体会到了军人的可贵可敬,也让他平添了身为军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这种感情后来在林丹得胜后的标志性动作--行军礼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林丹说自己在赛场上的那股霸气是与生俱来的,事实上,这股霸气是缘于他从小不服输的性格。这股不服输的劲头让林丹在无论多么苦多么累的情况下都不愿低头,从地方体校到军队,他的这种性格得到了更好的锤炼。
林丹的励志故事 2
1988年,5岁的林丹开始接触羽毛球。在业余班,林丹是唯一用左手打球的孩子,教练因此对他特别关注。虽然因为年龄太小,林丹的技术水平在班里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身体素质相对突出,班里进行技术评定后,他的基本动作、步法,前后摸球线等项都很优秀。1992年,9岁的林丹顺利进入福建省体校,林丹因不习惯宿舍的生活、想念父母,使他在省体校的.第一个学期是伴着泪水度过的。1995年,12岁的林丹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夺得男子单打冠军,被解放军队看中,不久便进入八一体工大队,成为一名军人。1997年,林丹随解放军队到南日岛体验部队生活。在那里,专业羽毛球选手每天要跟部队官兵一起出操、站岗,在大太阳底下站几十分钟、夜间紧急集合等。除了操练,还要跟部队同吃同住。2000年10月,林丹进入中国国家羽毛球队。
林丹的励志故事 3
林丹,汉族,1983年10月14日生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临江镇。中国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单打项目冠军。羽毛球运动历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世界杯冠军、亚运会冠军、亚锦赛冠军、全英赛冠军以及多座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冠军于一身的全满贯球员。被誉为中国羽球一哥。世界羽毛球界四大天王之一。
1988年,林丹开始接触羽毛球。1992年,进福建体校。1995年,进入福州八一体工队。2000年,进入国家队。2002年8月,登上国际羽联排名第一的位置。2005年,苏迪曼杯决赛中,第二场出场的'林丹战胜了当时已是奥运冠军的陶菲克·希达亚特,赛后他行军礼致意也成为其标志性的动作之一。2008年,林丹获得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冠军。林丹由此成为羽毛球历史上首位赢得全英赛、世锦赛、世界杯和奥运金牌的球员。 2012年,获得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金牌,卫冕成功。林丹成为首位在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项目中实现卫冕的运动员。2014年9月29日,获得仁川亚运会男子单打获得冠军。 2016年3月13日,林丹第六次获得全英公开赛男单冠军 。2017年4月9日,2017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马来西亚公开赛男子单打冠军,终结东南亚赛事生涯无冠纪录。
2016年11月17日上午,林丹被曝出轨,林丹回应表示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家人,也不想做过多辩解。谢杏芳回应林丹出轨事件:支持这个敢于担当的男人。
林丹的励志故事 4
2010年11月22日晚上,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场上,林丹对阵马来西亚名将李宗伟。在现场观众一浪高过一浪的加油助威声中,林丹在决胜局中以21:10赢下最后一分时,倒地庆贺,随即起身振臂怒吼,并脱下球衣,现场镜头给了一个赤膊的特写。林丹以经典的敬礼动作向观众致谢,尔后脱下战靴扔向了观众席,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来庆贺自己获得的这个冠军,充满着激情的狂野和刚强的血性。这枚亚运会金牌的获得,意义重大,意味着一个伟大传奇的诞生林丹成为目前世界羽坛唯一个男子单打全满贯选手。林丹的狂野和血性是在大赛中一步步磨砺起来的。
林丹出生在有着深厚革命传统的福建龙岩。从小就十分好动的.他,在幼儿园被老师认为患有多动症。着急的妈妈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静下心来,试图通过练习电子琴,来转移他的注意力。燥的练习无疑对他是一个折磨,一个星期后,他死活不肯再练琴了。妈妈想,儿子不愿练琴,可总得练点别的吧。于是,爱好运动的父母去打球时总带着他,让他在场边上跑着玩。有一次,父母带着林丹去体育馆玩儿,看着一些小朋友们拿着拍子,隔着网围着一个球跑来跑去,第一次看到羽毛球的他,也许是天性好动的缘故,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父母便将他送入了业余体校练习打羽毛球。训练中,小小年纪的他就表现出了不服输、自尊心强的性格,为了训练韧带,疼得哇哇直哭,可不管怎么疼,他从来没有说过不想去练了。
12岁时,他被特招入伍,穿上了军装进入了八一队。还是个孩子的林丹已经开始了自己独立照顾自己的运动员生涯,并扮演好了两种角色军人和运动员。每年大队都要组织队员下基层当兵锻炼,重走长征路,参观军史馆。他从没害怕过,也没掉过队,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了他坚强的意志品质和不畏强手,永不服输的霸气。教练根据他身体灵活协调、柔韧性和爆发力强的特点,为其量体裁衣式制定了“拉吊集合突击”为主的战术打法,这种进攻凶狠、速度快、攻势凌厉,步伐灵活的打法,也成为了他日后驰骋沙场的“杀手锏”。为了练就过硬的技术,每天都要大力挥拍扣杀上千次,以至于挥拍左手臂粗大一圈,支撑腿右腿比左腿要大一号。
凭着自己刻苦细致的训练和在部队磨炼出的这股子血性,加之其张扬的个性,从1999年在国内崭露头角。他一步步朝前走着,有过雅典奥运会首轮即遭淘汰的打击,有过一遇大赛就失利的心理“不过关”,他都没有气馁,依旧有力地挥动着那把心爱的拍子,因为他的心中始终有着一个信念,赢。从2002年汤姆斯杯一战成名,到2006年首夺世锦赛男单冠军,再到2007年、2009年两度问鼎世锦赛男单冠军(他也成为了该项自组织以来的三次夺魁的第一人),再到获得08年奥运会冠军,他一直都在爆发。今年世锦赛上状态欠佳,来广州之前,他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从小组赛一场一场拼直至夺冠,铸就全满贯的辉煌,他终于完美地爆发了自己的血性与狂野,成为世界羽坛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在他坚强外表下,内心也掩藏着无数的柔情蜜意,从第一次被披露与谢杏芳的恋情,两人在公开场合的一举一动都引发了大众的关注和热议,其甜蜜与恩爱惹来多少人的羡慕与称赞,被称为“金童玉女”,一时成为羽坛佳话。在广州夺冠的当晚,两人邀了几位圈中好友,一起出去吃夜宵,浪漫的气息为冠军的又增添了几分成色。如今的林丹,集所有冠军于一身,对于他来讲,或许到了真正享受羽毛球,享受生活的阶段,就像他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所说:“迎娶阿芳对我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会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情。”
在夺冠现场,记者问道:“林丹,你实现了全满贯,以后还会以平常心去对待比赛吗?”他干脆地回答说:“会的,一切都会重新开始的!”
从个性十足的“阳光少年”到名扬中外的“羽坛巨星”,林丹表现得十分坚定与从容,将一种真性情、真汉子的品性释放到了完美与极致。
林丹的励志故事 5
林丹,我最初知道他时,是11年前。在看羽毛球赛中,我弟说他是世界第一,超级丹。然后就一直关注下来,理所当然的认为他就应该在比赛中拿冠军,从来没有想过他在背后的辛勤努力,也没有想过他是经历过怎样的挫折才来到这个高度。这一年,我12岁,他23岁。也许是我太过年轻,不懂得。
我一直把林丹的成功归结于他的霸气,他与生俱来的霸气,然而,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的了解林丹如何从蹒跚不稳到健步如飞。他曾经被国青队开除,被称为林一轮,还有雅典的梦一场。他受到打击后,反思,克服,最后不断成长。
不用感概我们没有林丹那样的运气,其实是我们没有他那么努力。谁都羡慕领奖台上的风光,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付出应当的汗水。只有自己流过的血和汗,不会欺骗你。成功的背后有多少的辛酸,我们不知道,但他们痛并快乐着。人总要有所敬畏,才不至于太浮夸,才能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得稳当。人生不能无所敬畏,不管是普通凡人还是世界冠军,都应该脚踏实地。从成长角度来看,失败或许是好事,漫漫行路客,我们能做的就是一路不断的积累经验。
林丹是无与伦比的`,注定成为世界羽毛球史上的传奇。在林丹之前,羽毛球界没有“王”,只有“诸侯”。不论是早前的四大天王,还是后面的陶菲克和李宗伟。成绩上没有人超越林丹,气质上没有人可以比林丹更霸气,所以,羽毛球的世界里,林丹是“王”,王者林丹。林丹之后,未来的王者在哪里还看不见。林丹会选择坚持到里约么?不打球的林丹会做什么?商圈?娱乐圈?继续体育界?29岁的林丹已将生命中最光彩的礼花绽放,下一站的精彩在哪里?所有喜欢他爱他的球迷会一直注视着他。
在自序中,他说:“我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真诚、坦然与从容。”你可以在这本书中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他的情感。直到世界尽头,因为他们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灿烂过,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那些共同的记忆,还会延续下去,直到世界尽头。
林丹的励志故事 6
林妈妈切菜和洗衣服就都用左手,因为“右手没力气”,而林丹也曾是个标准的“左撇子”,干什么都喜欢用左手。福建省体校的张青松教练一眼就看中了身高块头都不起眼的林丹。事后一聊才知道,原来一个左撇子在30多个人的集体训练中尤其显眼,而且张教练自己也是个“左撇子”球员。张青松在盯上小林丹后,经常来到龙岩看他的比赛,并在1992年把林丹带到了福州省体育学校。
乍看起来,正是由于有了“左撇子”这样的优势,小林丹才走上了职业的道路。但我们并不能就此抹杀小林丹勤奋刻苦的个人努力。“林丹练羽毛球时,没少哭过鼻子。”林妈妈清楚地记得,在上杭体校时,每到星期日,她都会在清晨5点叫醒睡梦中的林丹,然后沿着上杭县城一跑就是三圈。在寒冷的`冬天,小林丹也不会耽误,他只有一个特殊的小要求:“妈妈,你4点半先叫醒我,然后让我再睡半小时再叫我……”此时林妈妈的眼睛有些湿润,“才5岁的孩子啊!”那时让林丹感到恐惧的是压腿。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到了福州训练后,8岁的林丹哪里受得了离家的痛苦,爸妈一离开福州回上杭,他就开始哭,几乎每天都要哭上一场。
12岁的林丹意外落选福建省体工队,在启蒙教练陈伟华的引荐下他来到了八一队。现在,林丹的军衔已经光荣地升到了团级干部。有时候他回家,大家会亲切地叫他“林团长”。在八一队训练时,年少的林丹缺点就是不擅控制脾气,容易冲动,那时他球打得不好有时会摔拍子,口吐脏字。八一队教练很重视这种情况,“要是再犯你就给我停训,去操场上跑步!”
林丹的励志故事 7
从小到大,林丹就不是老师喜欢的“三好学生”。但是,他拥有无比强大的正能量。当“篮球飞人”乔丹在中国影响力如日中天时,林丹以无比认真的口气对母亲说:“没关系,美国有乔丹,中国有林丹。”我相信,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不是谁都这样的“狂妄”。
那个时候,小小年纪的林丹就显示出了不肯服输、自尊心强的劲头。当时的训练项目中,唯一让林丹害怕的就是压腿。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子的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就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边哭边压,回家后,妈妈还要帮他继续压。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妈妈也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不想去练了。周末的时候,训练队要长跑,绕着上杭县城跑两圈,至少也有几千米,林丹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着大一点的队员跑,一定要跑完全程。
林丹最初的时候有个称号叫“林一轮”,老是在重要比赛中被别人一轮就淘汰。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下,林丹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每个星期,非常疼爱外孙的外婆都去体校看林丹,鼓励他坚持下去,坚信他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运动员。外婆信天主教,林丹就在自己的手臂纹上十字架,提醒自己时刻不要忘记那些爱自己的人。林丹找来一本迈克尔·乔丹的自传——《我的天下》,读完这本书,林丹才开始觉得,与其说是老天选择了赋予自己不一样的使命,不如说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对于热爱的运动,对于我们身处的时代,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人生如赛场,即使不被看好,也能实现反转。”
2002年8月,不满19岁的林丹登上国际羽联排名第一的位置。2004年至2012年,林丹获得各类世界比赛冠军,长时间占据世界排名第一,并成为世界首位至今也是唯一一位获得羽毛球全满贯的选手。
林丹,这个从福建龙岩的小县城里走出来的小伙子,用一颗超级强大的内心,获得了全世界的喝彩和掌声。真正的伟大与成绩无关,更是一种精神的闪耀,在你的能力所及之处挑战自我达到自我的巅峰。同学们让我们向林丹叔叔学习,只有辛勤付出,才会收获成功!
林丹的励志故事 8
尽管我们总说娱乐圈是个大染缸,却又忍不住想将那些尤物般的女人与宙斯般的男人投入其中。原因很简单,倘若他们不走这条路,他们的美、他们的好将专属于某—个人,与我们没有丝毫联系。虽然即使他成了影帝,也不知我们姓甚名谁,但至少,他的某一部分正在满足我们的梦想。
在自传《直到世界尽头》的封面上,他像一个真正的巨星,胡碴版的玄彬或美黑版的木村拓哉,他已经29岁,初为人夫,正热切盼望着当爹,他赛场的生命接近尾声,说过最让人伤心的一句话是,我退役后不会进入娱乐圈。你是在开玩笑吗?林先生。
回家的路很长
九岁的男孩离家了,背着小小的行囊与“全县独一个”的荣耀。没有高铁,从龙岩上杭县到省城福州,要经历十几个小时的辗转流离。十天后,陪伴他的父母走了,他的世界忽然只剩下他与他的球拍。此后的20年,球拍是他最好的朋友同时也是最好的敌人,成就了他的荣耀也负累他的痛苦。
最初的半年,男孩每天都哭。不仅回宿舍哭,甚至在打球的时候,打着打着便泪流满面。于是,教练让他停下来,站在旁边哭够了再练。哭过半个小时,眼睛里似乎再流不出眼泪了,他重新拣起球拍。然而,晚上回到宿舍,眼泪忽然又养足了精神。为缓解思念,他每天晚上都给父母写信,信的第一句是: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什么时候来看我?
每周日是他最开心的时候。他会坐着公汽去在福州的外婆家。因为个子矮,看不到窗外的站牌,又没有售票员报站,坐过站是男孩最担心的事。于是,他认真地听车门开关,一次两次三次,开关五次之后,就到外婆家了。许多年后,他认识了同样少小离家的女友谢杏芳,说起小时候一个人乘公交坐过站的惨痛经历,他自豪地说,我一次都没有坐过站。
每个自小离开家,去上体校、上艺校的小孩,童年都有一段漆黑的路。有些人,吃了好多苦,终于成就了后来的辉煌,有些人,吃了同样多的苦,却因为伤病或其他原因,默默地回到了人群之中,带着幼小年月与家人分离的伤口,或者那些伤口愈合后,长成却再也填不满的情感黑洞。
林丹是幸运的,尽管谁都无法忽略掉他的努力。然而,正如他后来所说,大家都在拼命练球,但有些人效果好,有些人效果不好。
如今,男孩的家乡与省城之间开通了高速路,不再跋山涉水,昼夜兼程,只是男孩却很少有机会回家了。“这些年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小时候的记忆却反倒越发清晰。我想每一个离家的游子,都会有类似的感触吧。”
是的,当你站得足够远,有些东西会更加清晰。
奖牌的背面很残忍
14岁,男孩入选八一队。在全队中,年龄最小,个头最小。他穿起肥大的军装,在体校门口照相。那时的他,脸圆得像苹果,满是稚气,既没有如今坚毅的眼神,也没有许多男明星打多少瘦脸针也达不到的棱角分明的脸庞。
第二年,他代表国青队参加了亚洲青年锦标赛。男单32进16中,他败给了印尼选手。回队后,教练轮流批评他,他站在那儿,窗外是缅甸一年四季炽烈的阳光,他的天空却漆黑一片,他觉得自己的羽毛球生涯甚至人生就此完结了。更尴尬的事情在后面。当他回到福州,参加国青队的比赛总结会,做好了接受批评的准备时,一个教练对刚落座的他说,你不用坐在这儿了,你已经不是国青队的人了。他站起来,慢慢向门口走去。会议室中,男男女女们的目光,像一根根针,扎在他的身上。
他以这种方式,被踢回了八一队。没有送行,没有安慰,甚至没有一个正式的通知。
“那天我特别难过,心里太难受了。但也不是生气,因为我没有资格生气,确实是我自己比赛没打好。”一名竞技选手大约真的不能够读太多的书,倘若他们强大的自我意识被书籍唤醒后,又如何能够在羞辱面前“没有资格生气”?
或许,他天生便深刻地理解了体育竞技的残酷,并且从心底接受这种残酷的.丛林法则,不反抗,只迎合,所以才能心无旁骛地向着成功,前进、前进!
2002年,他的人生又一次跌入谷底。连续八个月,几乎大大小小的比赛都止步首轮。队友为他取绰号“林一轮”。国家队处理这种问题的唯一办法是“雪藏”,不再让他打比赛。近半年时间,他处于无比赛可打的状态,每天埋头苦练,身边是一些同样没什么比赛机会的小队员。
天什么时候会亮,谁也不知道,他却逼着自己前行,因为如果不前行,天将永远不会亮。
半年后,他拿下了日本赛亚军。那一年,他20岁。
“20岁时候的林丹还一无所有,没有世界冠军头衔,也没有谢杏芳,整个世界等着我去征服”,20岁的我们,也都是一无所有,然而,以为整个世界等着我们去征服的,有几个?这或许就是我们与冠军之间的差别,是不幸,亦是幸运的。
如果故事进入the end,今天将没有人再提起他,除了他们的家人与朋友,就像没有人提起那些演了半辈戏却没有出名的末流明星一样。成功从来是残忍的,奖牌的背后,自由与温情永远只是花边。
2004年,他的人生再一次沉入谷底。雅典奥运会,他以世界第一的排名,在首轮被淘汰。李永波说,这是年轻的代价。林丹却说,这不是所谓的代价,这就是体育,只是那一天,对手打得更好,就是这样。
当你输一场比赛,就是别人比你更强,没有别的原因。哪怕你平日里比他强百倍。男孩林丹似乎在那一年,忽然长成了男人。他开始面对那些必须背负的责任,不推诿,不侥幸。那时,他的身边,已经有了自己的女神,谢杏芳。
如果人生不是战场
谢杏芳说,她与林丹吵过最严重的一次架,是在打比赛的时候。林丹认为谢杏芳输得不应该,谢则说,没办法,对手的打法克我。“你要想办法克住她……”他不断说、不断说,责怪她对事业没有尽心,她终于怒了。两人冷战了三天。
谢杏芳比赛的时候,他会全程观战,一个人,守着电视机。每看到她打出一个好球,他便吼叫一声,在房间里面跑一圈。然而,当北京奥运会,谢杏芳仅仅取得银牌时,他又说,如果我在决赛的时候输了,跟谢杏芳一起拿银牌也很好。
他还会将自己觉得好的东西都买下来给她,这或许就是坊间传闻,他的霸气。一个霸气的男人,是令人讨厌的,除非他除了霸气,还有其他许多,比如勇气、天真、幼稚以及细致。一个霸气的男人如果还满足了其他这一切,从某种意义,也就满足了许多女人对于男人的梦想。
他知道她手指的尺寸,为她买的戒指刚刚合适;他喜欢伸脚去绊她,然后在她即将摔倒时上演英雄救美;他称她为秋香,在结婚时大声喊出“我爱你”;他从不让她洗碗,说清洁剂会伤害女孩手上的皮肤;他对她说得最成功的情话是,我会用成绩守护我们的爱情。他是一个说到必会做到的男人,这是竞技体育送给他的礼物,却又不是每一个搞竞技体育的人都能做到。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他们背后的残酷很相似。
他的冷峻与幼稚,天真与顽劣,霸气与脆弱,完美地结合,让他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一个很希望自己成功的人,如果身上没有单纯与天真,是件很可怕的事,他会不择手段,会趋炎附势。而林丹不是,他只是喜欢打羽毛球,只是希望拿冠军。在裁判不公时,他依然会摔球拍;在感觉教练安排不当时,他依然毫不顾忌地讲出来;对于那些可能决定他的命运的人,他甚至不会假装跟谁亲如一家。
有个性的人更容易得到喝彩,虽然他们得到的误解也是一样多。当他开始完完全全地放松,人们发现,他不仅仅是一个爱搞怪、有能力的球员,更是具有巨星潜质的偶像。体育与娱乐向来密不可分,从某种程度上,竞技比赛也是一种表演,只是没有剧本与台词,且任何人对于结果皆无能为力。
他曾经说过不考虑进入娱乐圈。然而谁知道呢,他也说过不会那么早就出传记,可某一天,谈起小时候的事情,他忽然觉得有话要说,就有了那本《直到世界尽头》。
这个世界,计划总是比变化快,没有什么不可能。甚至,有人已经为他设计好了角色:年轻时的曹操。
林丹的励志故事 9
上杭出生的林丹5岁就开始练习羽毛球。小时候的林丹很好动,总也闲不下来,父母就商量着把他送到上杭少体校,课余时间做些运动,回家后就安静了。启蒙教练陈伟华发现了林丹这棵“苗子”,他说:“这小孩儿人很机灵,动作也很灵活,是打羽毛球的料。”
在上杭体校练了3年多,林丹遇上了他生命中的又一位“贵人”。福建省体校教练、前羽毛球世界冠军张青松到上杭选“苗子”。林丹的'弹跳力、爆发力、耐力,都给张青松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快,张青松就跟陈伟华说:“这孩子省体校要定了!”
陈伟华也对小林丹的勤奋印象深刻:“训练非常刻苦,每天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训练场。”林丹的父亲林建斌说:“在上杭少体校时,5、6岁的林丹每天要练球4个多小时,晚上回家都是筋疲力尽,吃饭时都要睡着了。”
勤奋训练的习惯一直陪伴着林丹,5岁进入上杭市少校,8岁到福建省体校,12岁进入八一队,再到今天的奥运冠军,“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始终是林丹留给家人和教练的最深刻印象。
在谈到对儿子的祝福时,林建斌说:“希望林丹从雅典奥运会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以平常心一场一场去拼下来。”决赛之夜,30位街坊邻居、亲朋好友来到林建斌家中,为林丹加油助威,林建斌说:“参加奥运会是一项光荣,不管胜负如何,我们都为他骄傲。”
林丹的励志故事 10
尽管伦敦奥运会结束了,但8月5日奥运会上林丹和李宗伟那场羽毛球决赛还是历历在目。林丹让我们揪心了一个多小时,在那一个多小时里,我们为他紧张,为他着急,怕他失误,怕他心急,怕他压力太大。可是他就是那么的给力,在这场较量中笑到了最后。从2004年的“林一轮”,到2008年的夺冠,再到2012年的卫冕,他一次又一次书写了属于他的传奇。
在我我买到了这本林丹的自传《直到世界尽头》,我想知道这个内心强大的“超级丹”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悟。从小到大,林丹就不是老师喜欢的“三好学生”。但是,他拥有无比强大的正能量。当“篮球飞人”乔丹在中国影响力如日中天时,林丹以无比认真的口气对母亲说:“没关系,美国有乔丹,中国有林丹。”我相信,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不是谁都这样的“狂妄”。
那个时候,小小年纪的林丹就显示出了不肯服输、自尊心强的劲头。当时的训练项目中,唯一让林丹害怕的就是压腿。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子的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就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边哭边压,回家后,妈妈还要帮他继续压。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妈妈也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不想去练了。周末的时候,训练队要长跑,绕着上杭县城跑两圈,至少也有几千米,林丹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着大一点的'队员跑,一定要跑完全程。
我很早就开始关注林丹,那个时候他有个称号“林一轮”,老是在重要比赛中被别人一轮就淘汰。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下,林丹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每个星期,非常疼爱外孙的外婆都去体校看林丹,鼓励他坚持下去,坚信他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运动员。外婆信天主教,林丹就在自己的手臂纹上十字架,提醒自己时刻不要忘记那些爱自己的人。林丹找来一本迈克尔·乔丹的自传——《我的天下》,读完这本书,林丹才开始觉得,与其说是老天选择了赋予自己不一样的使命,不如说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对于热爱的运动,对于我们身处的时代,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人生如赛场,即使不被看好,也能实现反转。”
2002年8月,不满19岁的林丹登上国际羽联排名第一的位置。2004年至2012年,林丹获得各类世界比赛冠军,长时间占据世界排名第一,并成为世界首位至今也是唯一一位获得羽毛球全满贯的选手。《直到世界尽头》是林丹这些年运动生涯的一个真实写照,林丹在努力,一直在努力,直到世界尽头。他通过自己的讲述让更多人知道体育的真谛,知道他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与汗水。无论多么苦多么累的情况下林丹都不愿低头。“不是你今天感觉不好,就可以随随便便输掉的。”
伟大存在于哪里呢?也许是众人向往的金牌领奖台上,也许是不被人注意的冷清角落。但真正的伟大与成绩无关,更是一种精神的闪耀,在你的能力所及之处挑战自我达到自我的巅峰。也许无人注视,但心中掌声响起的那一刻,全世界安静,你也为之屏息。林丹,这个从福建龙岩的小县城里走出来的小伙子,他平凡如你我,却在用一颗超级强大的内心,书写人生,书写未来。
林丹的励志故事 11
自小,父母就溺爱他。由于个头长得比一般孩子高,不到9岁,父亲就让他去体校,那一年,他还不会自己系鞋带。
体校的要求是很严厉的,一切都得自己动手,他又是里面年纪最小的,很难适应艰苦而枯燥的训练环境,经常被教练训得哭鼻子。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背着老师偷偷写信给母亲,说实在不想练了,要妈妈早点接他回去。信发出不到一个星期,母亲就在校门口出现了。
那一回,他没有随母亲回去。母亲那一副魂不守舍、心急如焚的模样,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与愧疚。他觉得,是自己的自私和娇气,给母亲和全家人带来了担忧和伤害。也从那一天开始,他改变了想法,心里有了苦闷,只和教练商量。即使是受了委屈,也只暗地里向好友倾诉。除此之外,在所有的亲朋好友眼里,他一直是阳光、帅气的模样。
后来,他成为职业运动员,开始从事各类严酷和激烈的比赛。和别的运动员不一样,他只习惯向父母报喜,告诉自己工作和生活上的好消息。当取得冠军时,就在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和亲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他的比赛越打越好,渐渐地,在全国也有了名气,开始进入电视直播的视线。那一次,在一场重要的赛事中,夺标呼声最高的他,首轮即遭淘汰。走下赛场那一刻,他哭了。但他很快稳定了情绪,正愁着这次电话如何打时,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儿子,这几天你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很好,妈,您放心吧,我会打好每一场比赛的!”“好的,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
母亲说这话时,他并不知道,十几分钟前,父母一直在看他的比赛直播。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银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就这样,在聚少离多的日子里,他给父母的电话里,都是说不尽的喜讯和快乐;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也很少提及父母,按他的理解:“他们年纪大,身体又不好,受不了刺激。我又是一个公众人物,时刻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度过,比赛有输有赢,不跟他们诉苦,就是不想让他们跟着我受煎熬,包括受到生活之外的干扰。”因而,在父母的眼里,儿子永远是那个无忧无虑的、长不大的男孩。
带着这样的.心境,他来到了2008年8月的北京。这一次,他一路过关斩将,如愿以偿地捧得了冠军奖杯。同样是报喜,此刻,面对母亲的声音,他早已泣不成声,眼里幻化出的,尽是当年母亲来体校接他时,那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还是母亲率先打破僵局:“儿子,想说你就说出来吧,你是最棒的!”
他就是林丹,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一个习惯向父母报喜不报忧的男人。而父母,也习惯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让他顺利地登上人生之巅。
【林丹的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关于林丹的励志故事10-11
关于林丹的个人励志故事10-10
林丹体育明星名人故事10-21
未来的林丹小学作文10-17
故事只是故事的励志故事10-17
洗碗的故事励志故事10-21
励志故事大鱼的故事10-11
励志的故事06-23
励志故事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