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的作文精选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孝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孝的作文1
《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反映了自古中华民族对孝的极为重视。
孝,在中国汉字中,它的结构尤为迷人。老在上,子在下,它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更意味着我们每个人身上不可推卸,重于天地的责任。但孝是什么?不孝又是什么?
孝,也是要顺应时代潮流的。真正意义上汉传统文化里面的孝是以“敬”为前提的,对内心的“敬”最好的表达就是“顺”,“顺”就是趋向同一个方向,即“孝顺”、“孝敬”,所以孝的本质是“顺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也就是终身按照父亲的价值取向行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老师也是只能认同不能顶撞的。在孔子时代,孝的表现就是哪怕明知道长辈有错,也要认可,不能指出。不管父母说的对与错,都要全盘接受,不得反抗。而在传统的俗语中一阵见血的指出了孔子的思想的错误之处。很多谈论“孝”的文献中都提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一不孝: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意思是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由此可见,孝,被赋予了时代意义,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
但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时代怎样更替,孝的大体方向是不变的`,百行孝为先。不孝的基本主体也是不变的。其二不孝:家穷亲老,不为禄仕。汉代赵岐的《十三经注》的解释是: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同时也阐述了孝就是要尊敬父母,赡养父母的主体方向。
其三不孝,就是无后为大,不娶无子,绝先祖祀。在西周时期,世所公认的孝的目的就是繁衍后代。不敬父母属于不孝,但比起“无后”这件重大的事情来说,就算不上什么了。可见无后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孝与不孝的观念一直影响着世人,从小了说:可以使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往大了讲:孝,就是这样从人伦感情出发达到其钳制人民思想和行为的政治目的。但这又有利于社会稳定,国泰民安。其利总是大于弊的,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孝的作文2
孝——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孝——一件多么庄严而又简单的事!
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可是真正能孝敬父母的又有几人?不是不想孝敬父母,就是整天说没有机会,没有时间去孝敬父母,难道这些就能做为借口吗?
记得在深圳市展华实验学校的时候,有这么一位工作人员:
她叫李传梅。李传梅阿姨为了照顾婆婆,不惜自己有多么劳累,十几年如一日,她无时不刻,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那又聋,又瞎,又哑的婆婆。由于她的婆婆腿脚不便,于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李传梅阿姨都要背着她的婆婆。在来到深圳的火车上,她的婆婆将分泌物拉在了裤子上。李传梅阿姨因不希望婆婆被人笑话,于是连夜将婆婆的裤子脱下来洗了,再为婆婆换上干净的,干的裤子。
李传梅阿姨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论我有多苦,有多难,只要婆婆开心,我就开心。"
也许你会说这是假的,是李传梅阿姨装给别人看的.。那么,我不得不说,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要是她真的是装的的话,那么李传梅阿姨就不可能了解她的婆婆,就不可能知道她婆婆的各个动作都表达着什么样的意思了。
也许你会问:"难到像李传梅阿姨那样才算孝敬父母吗?"
不,不是的,只要你有那份要好好报答父母,照顾父母,关心父母的心便是孝。但光在心里有孝还是不够的,你得在行动上将它表达出来。因为孝敬父母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父母开心,高兴,让父母生活得更好。
也许你会说很难。
那么你就又错了。其实很小很小的一个动作就能传达孝。如:
你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让父母十分高兴,这便是孝。
你在父母下班回家时,将拖鞋递到父母跟前,这便是孝。
你在父母忙碌了一天后,为父母端上一杯热茶,这便是孝。
你在家里时,多帮父母分担些家务活,这便是孝。
哪怕你在父母生日时没有礼物,只有声祝福语,这也是孝。
即使再小的事情,只要你有那份心意,那么那件事情就会变得十分大。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我们用行动传达孝的信息,让我们用行动将中华民族的这种美德传承下去;同学们,让我们用行动,为孝撑起一片新的蓝天,我们的孝心,绝不能被时代的潮流所冲走;我们的孝心,只能与时俱进,变得更加坚固!
关于孝的作文3
时针在“嘀嗒嘀嗒”地轻轻地走,点点温馨在小小的屋子里蕰染。经时间的发酵,这点点温馨愈发香浓……
轻轻的
“铃铃铃……”闹钟铃响起,我猛地惊醒,然后快速地把闹钟关掉。我蹑手蹑脚地起床,把门打开。整个房子都静悄悄的,大家都还没起床,我不由得闪过一丝得意。真不亏我早早起床。我放轻脚步,走向厨房。想了想,又转身折回厨房门口,轻轻地拉动门,慢慢地转动门把手,以便于厨房门能够不发出一丝声响就能关上。
“吧嗒”一声,煤气灶上的火被点燃。我心中却一惊,这声音不算大吧,应该不会把他们吵醒吧。我把鸡蛋放入锅内,霎时飘起缕缕油烟。想到抽烟机的嗡嗡声,我转身把窗户打开了。我一边看着锅里“滋滋”作响的'鸡蛋,一边细细听着外面的动静。正当我熄火时,母亲的声音从外面传来,“谁在厨房?”“是我,我在给你们做早餐呢。”我端着盘子走出去,看着母亲睡眼惺忪,“我吵到你了吗?”“没有,我调了闹钟。”母亲笑着说,“女儿长大了啊。”看着母亲盈盈的眼眸,我也笑了。
慢慢的
深夜,我放下了与作业奋斗已久的笔,起身去客厅倒水喝。客厅里的灯还亮着,电视也还在播放着节目。当我看到沙发上的那个身影时,我不由得放慢了脚步。是母亲靠着沙发睡着了,满脸都是遮不住的疲惫。我心尖一抽。轻轻地抬起脚,慢慢地放下去,生怕这脚步声会惊醒她。我慢慢地拿起遥控器轻轻地关了电视。然后缓缓地向母亲靠近,拿起沙发一旁的毯子,慢慢地给她盖上。我怕,这突然的“重量”会惊扰到她。然后我轻声快步地走回房间。我想,只要我快点完成作业,母亲就不用再陪我了,那她也就可以快些回房休息了。
静静的
夏日的下午总是闷热的,大抵行人都躲在了家里,外面静悄悄的,隐隐约约能听见树上传来的蝉鸣声。屋内,母亲聚精会神地看着电视节目,我坐在茶几边清洗着茶具。偌大的房子里只有电视机传出一些零碎的声音。我泡好茶,给母亲沏了一杯。她接过,看了我一眼,抿了一口,放在了桌边。那不是不理睬的态度,也不是一个厌烦的眼神。那是我们无需言语的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明白对方。母亲仍在专注地看着电视,我在一旁静静地不打扰。她明白这是我的陪伴。我们都静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冲突,毫无尴尬,更有点点温馨在我们之间流转。
在这小小的屋子里,处处都弥漫着那轻轻的,慢慢的香甜。我想,孝就是轻轻地静静地陪伴。
关于孝的作文4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做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影响着每一位炎黄子孙。
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里有一句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汉代因孝敬长辈而流传千古的小黄香。他九岁丧母,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长辈。
夏季,他帮父亲把床席扇凉,赶走蚊子;冬季,他用自我的身体把父亲的床席睡暖,再让父亲睡到床上。小黄香学习刻苦勤奋,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相传在汉代有一个叫郭巨的人,家里有一个九旬的'母亲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选择赡养母亲或孩子。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连夜将孩子抱到山里,埋于山中。
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像小黄香和郭巨这样的孝子不计其数。我们对孝并不陌生,似乎从懂事起,我们就常听长辈们教育道:要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可事实并非如此。
上小学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帮父母洗脚。可此刻的孩子多为家中的小皇帝,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个字应付作业罢了。
不仅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体现了此刻人们的生活特点。不停的找个种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变得越来越多。老人们不图儿女回家做很多事,只期望儿女们回家看看。
前段时间电视上常播放这样一个广告:一位老母亲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饭菜,满心欢喜地等儿女回家吃饭。可她却陆续接到家儿女的电话,都说有事,不能回家吃饭。老人放下电话,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直到深夜
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我不由得问:这是怎样了?
此刻,我们不需要孩子像小黄香一样为父母温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样为母埋儿。那是不是说,我们能够把孝抛弃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此刻这两处。孩子听从父母,少让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常回家陪伴父母都是孝的表现。
为人父母更应当孝顺于自我的父母,不能总为自我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赡养父母,常回家看看,不仅仅只是尽孝,更是给孩子做出榜样。
若连大人都不尽孝了,孩子念再多的香九龄,能温席也是无用的。因为他们并不明白怎样做才是孝敬父母。
孝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们都应当发扬和传承下去,不能让孝消失在21世纪。
关于孝的作文5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界无处不充满“孝”。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从小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能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的佳话。对于青年来说,孝可能不能那么完美的表现出来,但是我们要尽我们最大努力去诠释它,让他变得更具意义,而不是徒有虚名。
孝,是父母干完活回到家后我们送上的那一杯热茶;孝,是父母累的时候我们一句安慰的话;孝,是父母晚上回家后我们端上的洗脚水;孝,是让父母看到我们成绩进步,孝。是父母从犯=我们嘴里得到那一句让人感动得话;孝,是我们能够健康的成长,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他们来说也已是对他们的孝。
父母,不奢求我们能够给他们买多少东西,不奢求我们有多有钱,而是我们能够在伤心的时候给他们打一个电话,是我们在外上学对他们报的那一句平安,使我们期中,末考试成绩单上的前几名,即使没考好,父母还是会鼓励我们,让我们努力,让我们有出息。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
想想父母在家拼命地挣钱,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能够让我们过上好日子,能够有个好的学习坏境,能够让我们有出息,能够让我们健康的成长。
为了父母,为了我们这个家。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应该付出多倍的努力去孝顺我们的父母。不要求我们给他们买多少东西,就只请我们,在学习上努力地进步,努力地向前;大休你回到家后,给父母洗上一次脚,给他们捶捶背,说说这段时间的进步,聊聊这星期发生的事。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是孝了。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民族历史的佳话。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感化父母,孝顺父母:端上一杯热茶,对父母嘘寒问暖,洗洗脚,捶捶背,报上一句平安,学习上的进步。
虽然我们不能够把孝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我们一定要努力地去诠释它,不要让它从我们这里不再是佳话。
孝,是我们永不会忘记的传统美德,是感化心灵的名词。
山东济宁微山县微山县第二中学高二:晨曦文学社(张俊)
关于孝的作文6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关于孝的作文7
在当今,“孝”这个字眼并不让人感到陌生。追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亦可看到“孝”的身影。“孝”,早已铭刻进人们的心中,作为一个衡量道德,亲情,文明的工具,它以自身的精髓时刻鞭挞我们知恩知孝,精神与内涵永不泯灭。
孝可鉴证浓浓亲情。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汉文帝用真挚的孝心来回报血浓于水的亲情,深深推崇儒家之孝道。一代君王如此这般,才为他千秋万代的基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才教会他成为至情至性的好君王,才使他的人格更加熠熠生辉。由此可见,孝的力量是伟大的',它可为后世之人树立好的榜样。
孝可广为天下赞颂。黄香,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小小年纪竟可忍受酷暑与严寒,牺牲自己灼热的身躯为父驱寒,忍住夏日的炎热焦灼为父扇凉。这种少年大器早成,一心为父,百事孝为先的精神与品格使他扬名远外,被人津津称颂,可谓是天下少年的典范。
孝可感天动地。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谁都说此情天地可鉴,孟宗的确如是。孝心感动了上天,也救回了母亲的生命。他这种做人的责任与执着,让世人和上天为他感动,也让他的性格更加坚定,使他的孝道践行的完美至极。
“孝”并非人类所谓的“普世伦理”或“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只是作为一个道德的量具与准则,时刻提醒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孝道观,督促我们知恩报恩,如此去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愿每个人都能够知恩知孝,愿孝道的薪薪之火永传。
关于孝的作文8
提到“孝”这个字,许多人都会想到中国的一句话:“百善孝为先。”我相信每个人都知道这句话,而且有部分人还把这句话时时挂在嘴边,但是,真真正正的做到百善孝为先的人又有多少,有多少人能够孝顺自己的父母。
在我小的时候,我的妈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故事内容如下:
在中国的古代,有这样一个人,他住在一个小村子里,家里特别贫穷。他七岁时,他的父亲上山砍柴不慎从山上跌落下来,就这样永永远远的离开他,自那以后,他和他母亲相依为命,他的母亲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去喂鸡,然后织布一直织到大半夜,他还不知道母亲的辛苦,问母亲要这要那,他的母亲在提到他时,总是唉声叹气。
在他十岁的那年,一天晚上,他坐在院子里玩,看到院子里的树上结果子,他就爬到树上去摘果子,把吃剩下的果皮随手丢在地上。第二天早上,他的母亲起床去喂鸡,不料踩到他前一天晚上扔在地上的果皮。种种摔倒在地。他起床后看到母亲坐在地上,就跑过去拉母亲起来,但是怎么拉母亲就是站不起来,他就跑去医生,医生来看之后,说他的'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他的母亲瘫痪。他得知这个消息后,犹如晴天霹雳,家里唯一的亲人也倒下。他看着床上的母亲,“扑通”一声就跪下来,哭着说道:“娘啊,孩儿不孝,接下来的日子就让孩儿来照顾您!”在那以后,他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母亲瘫痪后的十年里,他到处求医,希望能让他的母亲站起来,但是以当时的医学水平,是治不好瘫痪的。他的母亲由于瘫痪又得其他病,逐渐消瘦下来,越来越沧桑,看着病床上越来越老的母亲。他发誓,就算不能让母亲再次站起来,也要治好母亲身上的其他病,照顾好母亲。
他四处寻求名医,找到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到他家里为他的母亲治病。那位医生用很多方法都不知道他母亲得什么病,对他说只剩下一个办法,那就是尝他母亲的排泄物是什么味道的。根据味道能得出他母亲哪里生病。他听完之后,毫不犹豫的就去尝,说句:“甜的。”
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孝顺,我希望世人不要仅仅把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挂在嘴边,还要付出实际行动。
关于孝的作文9
孝道,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很熟悉,我们每天都听到、看到、感受到。说到这,我们就忍不住和长辈联系。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的天职和品德。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孝顺过吗?知孝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顺”?
记得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新闻。一个被父母抚养到大学毕业的男人,因为父母没有提供买房首付,把父母捅死。我想每个看这个报道的人都会很震惊吧?我无法理解这个学生。这就是生我们的父母。有多可怕?没有德行,没有孝心,我怎么忍心做这么残忍的事?没有住房基础,努力工作怎么能伤害父母?想去养老后给孩子树立什么榜样?如果这个学生以后还在社会上工作生活,试想他还有自己的空间?如果一个人敢伤害父母,他还会对谁好?哪个工作单位敢用这样的人,哪个单位敢和这样可怕无情的人交朋友?他怎么会有“顺”字?没有“孝”的根,他不可能有“顺”!
当然,如果社会上充斥着这样的例子,那么我们的环境就会过于悲观和黑暗。古代有很多关于二十四孝的故事,有王襄求鲤养病的,也有汉武帝尝汤药的。现在我们感动了很多。20xx年,移居中国的临汾女孩孟佩杰照顾继母长达12年。上了大学她没有放弃带继母。这种美丽的孝道在市民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和良好的形象。每周都有好心人帮她照顾妈妈。听说毕业前有学校提前申请让她这种性格的学生去工作。没错,谁不想和一个有孝心的善良的人在一起,因为那种感觉是温暖向上的,一个有孝心的人不一定能大有作为,但是他会处处得到别人的关心和支持,“顺”的方向也会属于他!你信吗?
孝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好的思想。一切美德,孝为先!古人云“人若有善念,天佑之”,即天佑此类人。这样的人能把事情做坏吗?
我听过有人说,如果把人比作一棵大树,父母就是我们的根。如果我们想让这棵树茁壮成长,我们必须要有好的'根!说得多好!我们中国有5000年的传统文化,经常看的《弟子规》也是以“第一孝”为第一条,这是指导我们言行的宝藏和基础!孝顺只有孝顺,才能“听话”。我们要做受欢迎的、有道德的人,我们都希望人们生活在一个温暖的、人道的环境中。所以做一个孝顺的人是我们的基础,也是必须的!
关于孝的作文10
“百善孝为先”,孝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毫不夸张地说,“孝”在我们的文化中可以排在第一位。儒家提孝,道家提孝,但孝却不是儒家的或是道家的,他是属于中华民族的。这源于最早的社会,最早的制度,氏族社会和宗法制使得中华民族最看重血缘,最看重家庭。而从血缘而来的,就是父母关系,就是孝了。与自己最亲进的人便是父母,对父母的尊敬就变成了千百年来传承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孝道文化了。
不论何时,从古至今,孝的地位从未被撼动过。只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时间的洗涤,更加升华,完善。现代人的孝早已不同与古代人,二十四孝中的东西并不适合我们。我们的生活,理念与古人不同。
古人讲孝,是要对父母绝对的尊敬,听从,不可反对。但如今的`孝是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建立的,我们尊敬父母,他们将我们抚养长大,我们孝敬父母是为了报答养育之恩。但像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发生的,为了父母牺牲自己的孩子,是对人性的摧残,对生命的不尊重。年近七十的老人,装作婴儿一样啼哭,则更令人恶心。我们孝敬父母一定要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看待,不对父母绝对服从,不是父母说人么就是什么,更要在父母不对时积极反抗。
父母对现代人的感觉更像是老师,他们知道的比我们多,他们在这个世上活了三十年,许多东西是我们所不懂的,我们从懂事起就跟着他们学习,并且一直这样,父母像个长辈一样,将毕生所学的教给我们,又养育了我们,所以我们会对父母尊敬,报答。父母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我想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尽孝是必须的,愚孝是不能的。
尽一份孝心,也许是在父母生病时端上的一杯热水,也许是用小手轻捶那日渐苍老的脊背,也许是作业本上的优加红星,也许是父母生日时的一句祝福。或许这些小小的孝心之举,就可以让父母感到一丝慰籍。我们能不能认真做好每件事,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让父母少一些牵挂、少一些操劳,这都是表达孝心最好的方法,也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声。孝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用自己的方法一起把它传承。
关于孝的作文11
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文化精神风尚,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沐浴着传统美德,承载着长辈期望,我们在成长的路上阳光满满。
我家是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生活过得安稳而平和。爸妈常给我讲些读书做人的道理,它让我在耳濡目染之中,播下了善孝的种子。
“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天之德莫大于诚”。我的爷爷已到古稀之年,白鬓苍苍,身上有病,偶尔还会发脾气。但家里人从不会顶撞他,每周定期帮他换洗衣服,每天为他做好三餐,打扫房间。爸妈总教导我们,要多体谅关心老人,百善孝为先,要好好传承孝道。现在我们周末一放假回家,就会回老家爷爷那儿报到。给他讲讲近来发生的趣事,拉拉家常,陪他下下棋,练练毛笔。跟我们在一起,爷爷似乎忘记了身体的不适,话也多了起来。屋子里不时飘出笑声,爷爷沉浸在天伦之乐中。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从母亲身上体悟到了这句话。我们老家村里面有好几户留守儿童,都是父母在外地上班,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的,老人家带孩子总会没那么周到。妈妈每周回到老家照看爷爷时,都会包上些饺子或蛋糕什么的,她也给那几户小孩子送上几碗热腾腾的饺子。每当我们敲门送东西的时候,那些小孩子眼里仿佛放了光。他们很开心地吃起饺子,看到孩子们满足的笑容,妈妈也笑了起来。他们吃完饺子后,我和表弟常会留下来陪他们玩一玩,或做游戏,或教他们识字等。跟小孩子在一起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到了跟他们说再见的时候,他们常常睁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不舍地问道:“大姐姐,你们什么时候还会再来啊?”每当这时,我都是于心不忍,留恋地看着他们,最后才依依不舍地道了别。我体会到了母亲帮助别人的快乐,尽管自己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回报,却能从中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慰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她教导我要多做善事的话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坎里。它使我乐意帮助他人,济人于急,也让我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善爱润心田,家风恩泽长。长辈的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成长。它塑造着我的灵魂,也营造了家庭和谐的氛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家风纯正,才能以家风正民风,以民风树世风。愿纯良家风盛行,让传统美德在新时代不断绽放光彩,谱写文明和谐新篇章!
关于孝的作文12
我们中国人几千年以来都是以孝为先。弟子规上也说过:“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褥。”还记得,我在这方面的成熟是初中的生活带来的。
我初三前老是和父母犟,那时我爸妈有时会特别厌烦我,对我态度也不冷不热的,我很生气。因为那时我认为虽然我说话口气差了些,但说的内容却也是对的,所以我在初三前经常和父母犟。初三开始的时候好了一些,因为那时我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尤其是在暑假的时候。看着父母挣钱的不易,我感到了些许心酸。对父母的话也柔和了一些,也同时由于我住校的原因不经常在家,所以和父母的矛盾也不是很多了。再后来呢,也就是体育训练期间,学校的辛苦和累更使我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我开始依赖在家时的感觉。终于,我和家人间再没有了隔亥。我似乎也从来没有再和父母犟过并和他们吵过,我越来越能够从父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了,爸妈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和我一般计较,并且处处关心着我,爱护着我。他们也能够从我自身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了,他们也体会到我学习的辛苦和我所拥有的巨大压力。他们为我做他们能够为我做的一切。例如,中考前的一天,本来考试地点离家不远,但我爸却坚持让我在考点旁边找旅馆住下。两天的'考试期间,父母和我一起住在旅馆,单是那仅仅的两天,爸妈就因为我的原因而自愿花了几百块。我认为,是与父母彼此的相互理解使父母与我相互深爱着对方。那之后,我就深切地体会到了家的宝贵,同时,也了解到了孝的重要性。“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训……”孝是公民的法定义务,也是道德义务。
我曾听说过一个叫做打虎救父的故事。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通过这则故事,我感受到了杨香的孝。“孝不分老少、富贵贫贱,是人人可行可做的。”愿我们能牢记这些话。及时把握行孝的机会,切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恸,至此追悔已迟。
关于孝的作文13
岁月的伤痕,抹去了您的青春,坚实的手臂,宽厚的肩膀,您无私的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任。让我如花一般的成长。谢谢您,我的父亲。
时光的间隙,悄然化作您脸上的皱纹,渐渐有些佝偻的脊梁,曾是我最爱的依靠。青丝渐渐化白发,每一缕都是满装对我的疼爱。谢谢您,我的母亲。
你们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还要为我去做可口的饭菜,只为让从学校晚归的我,能再吃上一口尚温热的饭菜。夜幕降临,城市的喧嚣渐渐变得孤单,你们却还在思索着我回家是细微的表情变化会带着怎样的心事。偶尔我会悄悄隐藏自己的小心事,但你们总是会细心的和我探讨,帮我解读心声。我亲爱的父母啊,你们可知道,你们的`良苦用心,女儿早已铭记在心。
或许是你们对我的关心总是无微不至,总是细心的教导我为人的方向,所以对任何事情我都会去仔细的思索,在青春期应该叛逆的时候,我更多的是选择去体谅宽容,这让我的人生多了更多的美好的体验。
你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尽职尽责的照顾,在我的人生历程中,这些都一次次的温暖了我的心灵。保护着我内心深处的真善美,也不断给我勇往直前,面向未来的勇气。
父母亲,我会像你们爱我那样去爱你们,因为爱是一个延续。你们对我的爱在我的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现在正在渐渐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相信有一天,它会长大到足够去庇荫你们。
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每次走在去上学的路上,看着街道交错,楼宇丛生,我心里总是会不自觉的升起一股感激。感激我的祖国,因为祖国的日益强壮,我才会过上如此美好的生活,接受如此优良的教育。谢谢你,我的祖国。
父母对我说过,对小家的孝,是小孝,对国家的孝,是大孝。但小孝和大孝是一样重要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长,我们要孝,天经地义。祖国给了我们家,给了我们可以信赖,可以安居乐业的希望,给了我们可以和父母相依相偎的坦荡,我们要孝,这是大义。
任何时候,我都不会忘了孝,一人孝,是小孝,众人孝,才是大孝。
不管怎样,我会从我做起,孝敬父母,关心家人,努力学习,争取为自己的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尽孝,小家和大家都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关于孝的作文14
三皇五帝时代舜孝感天地的故事,传至今日,四千多年的时光流过。然而,孝,依然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我想,这是因为孝是一种传承。《大学》有言“上老老而民兴孝”。孝,正是在一代又一代人“老老”的身体力行之中薪火相传。
大至国家,孝道被大肆推崇弘扬,纵然时代更替,孝是统治者治国理政永恒的主题之一;小至家庭,父母做榜样,儿女是学徒,在潜移默化中将孝代代相传。
孝,是责任在肩。最先让我体会到这一点的,便是母亲。那年姥爷因车祸而身患重病,母亲与姐妹几人轮流值班,悉心照顾姥爷。哪怕工作再忙再累,母亲也会精心准备,为姥爷做平日爱吃的饭菜。然后,顶着烈日挤着公交一路颠簸来到医院。在那里,母亲打开香喷喷的饭盒,耐心地将饭菜一口口地喂入姥爷嘴中;而后,用热毛巾极轻极细致地擦那张因为子女劳苦奔波而被岁月刻刀无情刻画的'面庞;接着,用蘸着温水的棉签,一遍遍地将姥爷那如久旱土地般的嘴唇湿润……一件又一件,母亲都做得细致入微,令人动容。在一旁默然观看的我,虽然年幼,却也品得出母亲那一片孝心。母亲的呵护备至,让我意识到,孝除了有它润物无声的一面外,还有其沉甸甸的一面。这一面,便叫做责任。这是一份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责任。因此,它虽压在肩上,但仍能让人感到欣慰与幸福。母亲的一举一动都被我看在眼里,刻在心中。它时刻叮嘱我,倘有一天父母卧病在床,定要推开一切冗杂之事奔赴家中,坐在他们的床边,握住他们的手,就像他们曾对他们的父母做的那样。
孝,是一如既往。打我记事起,父母便每周末都要回爷爷或姥姥家去看望他们,为他们做一顿饭,捶一捶背,陪他们说说笑笑,给这位相伴自己几十年的老人带去欢乐,替他解一解闲闷。我也渐渐地从这一周一次的拜访中,了解到老人们独自在家的孤闷及他们对儿女陪伴的渴望。电视上有太多的公益广告呼吁人们常回家看看,然而能像父母这样一如既往的又有几人呢?许多人一时热血来潮,带着礼品便回家看望老人,但却好景不长;更有太多的人因为忙碌的工作而忽视了年迈的父母,最后只得在坟前痛哭“子欲养而亲不待”。与其徒然后悔,不如好生珍惜。我相信自己长大后,定然会效仿父母,一如既往,每周一访。
孝,是一种传承。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儿女从父辈那里,一点一点地体味孝,潜移默化中学会孝。孝也就这样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不断地传承,历久弥新。
关于孝的作文15
小弟是一个十分有孝心的人,尤其是对待老一辈。我们的爷爷外公去世很早,在我们出生很久以前。所以,在对待去世的奶奶以及现在已经94岁的老年痴呆的外婆身上,我都看到了小弟让我觉得我做不到的孝顺。
奶奶中风的时候,我们都还在读着小学,我记得我是五年级,而弟弟是三年级。奶奶中风的第一个晚上从医院回来,我记得那个晚上我在她隔壁抄着刚借来的学生版的《四库全书》,那个时候我与家长的关系就已经开始不好。我依稀记得那晚,我在奶奶旁边守候到夜深人静,我不需要别人知道,我不喜欢他们那些大人——他们所有的大人,在我眼中他们除了自以为是和自私外就是要四处宣扬自己所谓“奉献”,而这些更是我反感的`。
弟弟不像他们,在奶奶第二次中风后我已经读了初中,很少回来,但回来看到两兄弟抬着奶奶到洗澡房让她自己用一只能动的手自己冲洗一下身子。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我有肉体洁癖,不喜欢跟别人接近,更别说帮老人洗澡,所以我一次都没有帮奶奶与外婆洗过澡,我无法接受这个,而我弟弟似乎也感觉得到。不过,我还是会帮忙做着许多事情,推着奶奶的轮椅让她出来晒晒太阳,在她从敬老院回来过个新年后离开那天早早起床煮东西给她吃然后目送她离开。但我所做的都非常简单,没有弟弟们所接受的那么难以接受。
我要说的是,上次一起端饭给外婆吃,表哥把外婆从床上抱下椅子坐好,我拿起外婆的棉鞋子准备给她穿上,而捧着碗的小弟说他来,随即把碗给我,他拿起鞋子,用手轻轻拍了一下外婆已经粘了沙土的双脚再把鞋子给她套上。在我喂着外婆吃了两口饭之后,小弟洗手回来说让他喂。在这个过程我注意到外婆的指甲又黑又长,就去舅舅那里找来指甲钳。待胃口好的外婆吃完一盘饭和汤菜,我拿着指甲钳动作笨拙地无处下手,洗好碗的小弟过来拿起指甲钳依然是那句让他来,一变剪着一边说不知外婆有多久没有剪过指甲了。
我想说,小弟虽然口头上不会表达什么,但是在外婆与奶奶身上,我看到了深深的感情。我做不到的、大弟弟做不到的,甚至连奶奶的那几个儿子都做不到的,小弟都可以做到,这是让我震撼的,但这些又明明是我和其他人理所当然也应该做的。但有些事情,有些大男子主义的男人就是做不到,不是大男子没有男子主义的我也是做不到,而小弟可以。
【孝的作文】相关文章:
有关孝作文09-27
有关孝的作文02-08
关于孝的作文04-13
孝优秀作文03-02
人要孝作文10-01
我眼中的孝作文06-05
孝的作文600字08-11
孝为题的作文02-10
孝亲敬老作文03-23
孝亲敬老的作文05-20